这篇文章描述了一次有趣的实验,主人公是一个六年级学生。在实验中,他们使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一次控制变量的实验,结果令人惊讶。通过这次实验,他们学到了科学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实验技能。这次实验让他们更加热爱科学。
第一篇
一天放假,我无聊的在家里在家里踱步,边走边说:“无聊死了,无聊死了,今天怎么这么无聊。电脑上的游戏无聊死了,书又看完了。无聊死了,无聊死了……”“啊,你能不能消停会儿?”我爸不耐烦了。“当然……不能!”“好好好,我来给你找点乐子。呐,你先去厨房拿一个鸡蛋。“好,我去拿。”我满怀欣喜的去厨房拿鸡蛋去了。
不一会,我就拿了个鸡蛋过来。对我爸说:“一定要有趣啊,不然,呵呵....”“你还得再去拿一个鸡蛋。”“那你刚才不直接叫我拿两个?”我爸摸了下头上的冷汗说:“额,这次的鸡蛋是要放到锅里煮熟的,和上一个鸡蛋不一样的。”我半信半疑的去了厨房。
“嗨,要把水烧开呀。”我自言自语道。说着,把锅取了下来,放到水池边放水。咦,水好像漫出来了。啊,我刚才走神干嘛呀,大好的水资源,都被浪费了。我端着放入了水的锅晃晃悠悠地把锅放到煤气炉上。不一会,水开了,我把蛋放了进去。一段时间后,蛋就熟了。
我拿着两个蛋跑到了我爸身前问:“然后呢,我要干什么?”“你把蛋放到地上,转转看,是生的转的快,还是熟的转的快?肯定是熟的转得快。”我试了试,果真是熟的转得快。我满怀疑问地问爸爸,为什么熟的鸡蛋转的比生的快?爸爸笑了笑,只给了我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其用意我了解的一清二楚——不就是想让我自己去了解这是为什么吗。
我轻车熟路的打开了电脑,搜这个问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为如果是液体状态的话,蛋黄会飘动,使重心不再一个点上,引起偏转而不能转快。固体的话重心位置是不动的,因此可以叫快速的转动。
哦,原来如此。这次的实验真有趣!
第二篇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学了这么多门不同的科目。我最喜欢的还是科学课。科学的范围很广。大到太空、星球;小到分子、细胞。我们从科学中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科学要做实验,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电路实验”。一天,老师把我们分成两路纵队,浩浩荡荡的向实验室出发了。到了实验室以后,我发现桌子上有一个像盒子似的东西,是绿色的塑料做的。上面有两个灯泡和一节电池。电池和灯泡的两端是六个比较长的铁片。铁片上分散着许多形状相同的小孔,正好可以使一枚螺丝钉通过。原来这是一个电路板。我们每六个人一小组,而这六个人必须把导线和电池连接起来并且点亮灯泡。老师要求我们完成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法。听完要求后我们一声令下开始实验了。可是刚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麻烦。这次的导线和以前的不一样,长得特别奇怪。两头共有四个铁片。每两个铁片都被一枚螺丝钉穿了过去。我们不知道如何用这些导线。所以当然得试。我们用手,用嘴……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可是就是没打开。最后我们把螺丝钉先拧下来。用拧下来的口和铁片上的口对在一起,然后再把螺丝钉一拧就完事了。真是“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啊!知道了怎么用导线之后就轻松多了。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把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法都连完了。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要懂科学,爱科学,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
第三篇
每当看到妈妈缝衣服时用的那小小的绣花针时,我心头总会浮起那件事。那是一个下午,我为了准备明天一次别开生面的实验课,仍在重复做着实验
——针浮在水面。我做了许多次实验,已经胸有成竹,准备明天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第二天,期待已久的实验课终于来了。前面两位同学表演的“鸡蛋浮在水面”和“筷子提米”,都成功了,他们动作干净利索,赢得大家一片掌声。终于轮到我做实验了。我急匆匆地走上台,先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实验课题,再开始做实验。不知怎么,我面对大家那好奇的目光,心跳一下子加快了,好像随时都会从胸口蹦出来一样。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轻轻地对我说:“别紧张。”我只好强定心神,开始了我的实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碗水捧到讲台上,连忙取出绣花针,也许是因为太紧张缘故,我的手不自禁地发抖,一个不小心,竟将针掉在了地上。细如牛毛的绣花针找起来也不好找,我只好又取出一根针。我把它在蜡烛上一滚,让它全身沾满了蜡油后,就迫不及待地往水里放,针刚一脱手,就急速地沉了下去。实验失败了!我忽然想起在拿绣花针时手上的水没擦干净,针上有水,根本粘不上蜡油,针肯定会沉下去。我连忙把针从水里捞起来,捞针的时候,因为手不停地颤抖把水溅了一讲台。看着身旁的老师紧锁的眉头,我的脸颊顿时红得跟苹果似的,赶忙拿起纸张去擦讲台上的水。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说过的话:“你要记住,越是紧张时刻,越不能乱,要觉着冷静地去面对。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平静心态,深吸一口气,把手擦干后,重新把针涂上蜡油,再放入水中,只见针就像一艘又平又稳的小船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怎么也不沉下去。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老师也向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我忍俊不禁得微笑起来。
通过这次实验,我开始渐渐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当然包括学习啰),都要一丝不苟地用心去做,不放过任何一个程序,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第四篇
写一次实验的作文500字 手帕之谜大揭秘
“沾了水的手帕点得着,却烧不坏”这句话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小问号。“沾了水的手帕怎么可能点着嘛!而且哪有手帕烧不坏的呀!分明及时骗人的嘛!”我在心中暗暗说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今天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做了实验。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说干就干。只见老师把一块手帕举在空中问道:“大家看这是有一块神奇的手帕,它真的烧得着,可以缺烧不坏,你们信不信呀?反正我是信了!”有许多同学半信半疑,也哟许多同学信了老师的话,反正我是不信。“为了让你们相信,我们再把它弄湿一点,”说着,便把桶内的一点水倒在了手帕里面,“可是那水的味道不对呀!水不是无色无味的吗?”我对汤东东说道,我心中的小问号又“砰砰砰”多了几个。“难道是酒精?”“不可能吧?老师不是说是水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老师的脸上似乎挂着神秘。待她把手帕挤得半湿半干后,她把手帕放在教鞭上,打火机上的火,火上的烟,它们依次上到了手帕上,过了几秒钟后,火在手帕上面跳舞,舞起了《四小天鹅》,而且跳得越来越优美,轻烟为火儿伴奏着音乐,轻烟如同鸟儿一样,在手帕上飞舞。同学们瞪大了双眼,生怕一眨眼火就被灭了,我也不例外,心中也一直想着:“这真是太神奇了!”
这是怎么么一回事呢?其实呀,老师把酒精和水配在了一起,在把手帕潮湿,那么水就在酒精里面,酒精就在手帕的表面,火烧到的不是手帕,而是手帕表面的酒精。
第五篇
今天我去上作文课,一上课陈老师就问我们力气大不大?男同学有的说一般,有的说中等。接着陈老师又问:“能把鸡蛋捏破吗?”男同学有的说OK,有的说一定可以,有的说应该可以,有的还说百分之百可以。而我们4个女同学却摇摇头,可能是我们力气太小了吧!
陈老师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鸡蛋,这个鸡蛋白白的,淡淡的,和熟的一样。
“有请李庚雨。”李庚雨小跑着上来了,李庚雨开始捏了,他捏了一次,二次,第三次又是跺脚又是捏,脸都胀得红通通的,但是鸡蛋却安然无恙,完好无损。奇怪,这一毫米厚的鸡蛋壳为什么就捏不破呢?
“有请唐佳慧。”唐佳慧还是没捏碎。陈老师让她两手交叉捏。我想一只手力气小一些,两只手的力气大一些,应该可以吧。她开始捏了,可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甚至连腰都弯下去了,脸也胀得通红,但是鸡蛋还是没有丝毫破损。我想两只手交叉都有捏不碎,难道这鸡蛋壳是石头做的吗?
接着费成也上去捏了,他也两手交叉捏,连陈老师都帮他捏都没捏碎。
这是为什么呢?我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为什么煮熟的鸡蛋捏不碎呢?
第六篇
一阵悦耳的铃声后,上课了!我们匆匆回到班级,等待着陈老师的到来。
咦?今天陈老师怎么把水桶、杯子、白酒和苹果放在讲台上?难道老师要吃苹果、喝白酒吗?我越想越好奇,最后我忍不住问老师:“老师,您要干什么呀?”老师神神密密地说:“你看了就知道了!”
老师先将苹果削好并切成块,再将苹果浸泡在56度的白酒里。过了一会儿,陈老师用竹签插在苹果上,用打火机点燃了苹果,并把苹果放入口中,立刻闭上嘴,吃的是津津有味。我们心怀好奇:难道陈老师有特异功能?这时小博士林礻韦辰告诉我们“为什么燃烧的苹果可以放入口中”的奥秘:原来,苹果里含有水分,加上浸泡在白酒中后,水分进一步渗入,因此在点燃后,苹果外部的酒精燃烧,内部水分大量蒸发,把果块放入口中,立刻闭上嘴后,氧气缺乏,火熄灭了,口腔自然没事。哇,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接着,老师给我们表演了另一个关于空气压力的实验,老师把纸塞满半个杯子,再将杯子口朝下快速正压在水底,再拿起。你们猜,纸湿了吗?我们摸了摸塞在杯子里的纸发现没有湿,感到很奇怪。后来老师把奥秘告诉了我们,我们才明白了过来。
这节课使我明白了道理: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情,就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
第七篇
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烟味,原来是同学们正在做实验。
同学们个个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做热胀冷缩的实验;有的在做化学实验;有的则在做使纸粘在墙上不掉下来的实验。
瞧!朱哲贤的课桌上堆满了器具,两根火柴棒,一枚硬币,外加一个打火机。咦!他这是要做什么实验。只见他先把两根火柴棒架在一起,然后把一枚硬币放在下面,并用打火机把其中一根火柴棒点燃。并说明要在火柴燃烧时,把一枚硬币抽出来。这真让我摸不着头脑,这样做难道不会烫着手吗?可过程却出乎我意料,火柴棒在燃烧的同时就会翘起来,并和另一根火柴棒的头亲密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就可以顺利地把火柴棒取走了。真的很神奇,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那边,烛光摇曳。走近一看,原来是陈磊在做“纸杯烧水”的实验,刚一看,我觉得陈磊既天真又傻,纸杯碰到火不燃起来才怪,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水杯不仅没有被烧出一个大洞,反而杯中的水都被他烧热了。首先,他在杯中倒了一些水,然后再把蜡烛点燃,把装着水的纸杯放到火上,我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就错过了好戏。十秒,二十秒,一分钟,两分钟……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纸杯却依然坚强地挺立在蜡烛上,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再接着,纸杯里竟然冒烟了,水都烧热了,可杯子却依然没有破。实验结束了,我不由地在内心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再看看我做的实验,却只是马马虎虎,纯属应付应付的,只是无聊的用直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吸住纸片的实验,望着别人那精心准备,有趣的实验,我惭愧的低下了头。
如果还有下次,我一定会好好准备的。
第八篇
四年级上册,王老师和我们一起养过绿豆,观察过绿豆。我也拿了几颗泡过的绿豆,养了起来。
过了几天,我发现了绿豆外部的皮脱落了,我把绿豆带到学校问老师,这象征什么?老师答:“你说呢?”我仔细一看,两个豆瓣中间伸出了一根细细的、嫩嫩的、长着一根根毛的根。我奇怪了,为什么绿豆要先长根,而不是先长其它部位呢?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又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告诉我:“绿豆之所以要先长根,是因为根能吸收水份和养份,根长得快、长绿豆才能长得快。”
听了王老师的一翻解释,我恍然大悟。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像绿豆扎根,扎得好,长大后就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同学们,细心观察,仔细发现,我们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探索到更多奥妙!
第九篇
今天,华老师带来了一个铁架,上面有一个吊着的金属球、一盏酒精灯和一个打火机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目光一下子投向了华老师,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今天肯定又要写作文了。”有的说:“太棒了,可以做实验喽!”到底要干什么呢?我的心里迷惑不解。
当华老师说要做实验时,我们都欢呼起来。说着,华老师就把铁环顺着铁杆上下滑动,金属球自如地钻了过去。然后她把酒精灯点燃,把它移到金属球下面,用外焰对准金属球加热。同学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过了7分钟,一个同学走上讲台,像老师一样滑动铁环。惊讶的是铁环不能像上次一样穿过去了,而是被卡在铁环中。同学们都奇怪地望着老师。我想:这就是热胀冷缩地性质吧。老师见了,笑着不说话,把酒精灯熄灭,让我们继续观察。又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把铁环上下移动,铁球又自如地穿过铁环了。
华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有同学喊起来:“热胀冷缩。”老师点了点头。果然不出我所料。华老师笑眯眯地接着说:“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如:乒乓球瘪了可以泡在一杯水里,这样球又会股起来,等等。”
多么有趣的实验啊!
第十篇
上课了,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大声说:“同学们,今天请你们回家做一次实验。”老师把题目写黑板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先准备哪些材料,该怎么做。我心里不禁打起了鼓,科学实验——用纸称凳子。同学们很诧异,几张弱不经风的纸怎能承受住一条凳子?还要找出纸的最大承受力?我们带着好奇心,回家做起了实验。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放下书包,拿出四张用来画画的、较硬的纸,准备做。我先把它们折叠成一模一样的“M”形状,它们一个个仰起小脑袋,好像在冲我笑哩!我把它们都放在地上,并固定好,再拿出我平日坐的小木凳子,反过来,四脚朝天,轻轻地放上去。这时,奇迹出现了,四张纸做的小“M”,直挺挺地立着,好像钢铁战士般威武不屈。
这使我对实验的成功增加了不少信心。但我还是闭着眼猜想,等我做下一步时,纸会不会压倒了?
我急忙跑进书房,抱出四本爸爸给我买的很厚的书,准备放在凳脚间堆上去。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怕压坏了它们四个小“M”,但我又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结果。于是,我先拿本稍薄的书,小心翼翼地闭着眼放上去,当没听到倒蹋声时,我睁开眼,哇,居然没倒!我揉揉眼,确实没倒。四个小“M”纹丝不动地立着,小小的身体到底能承载多重哩?让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我轻松地放上了第2本书,第3本书,第4本书,小“M”依然坚强挺立着,我真服了它们。我趴在地上观察着它们,它们就像红牛那句广告词“我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太让我意外了。我把凳子连同书一起抬下来,哇,够沉的,小“M”也太太太厉害了吧!
接下来,我把纸做成正方体,圆柱形来承载东西,但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和小“M”比起来就要逊色多了。由此次实验,我得出一个结论:做成“M”形,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减少了宽度,形状的改变,也改变了受力结构。
世界上处处是奥妙,只要你有一颗坚持、耐心、勇敢探索的心。
第十一篇
上课了,科学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来做实验”。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像炸开的油锅一样,我们早就盼望着这节实验课了。
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做的是“火山喷发”实验。还没等老师说完,教室里又沸腾起来了,“不会吧?在教室里做火山喷发实验,是不是很可怕?”老师看到我们害怕和纳闷的申请,不禁呵呵大笑起来。我们觉得其中肯定有“文章”,就停止了说话。可老师却故作神秘,他拿出了一袋番茄酱和一包土豆泥,我们看了看是流口水,老师笑着说:“别这么馋,这可不是吃的,过一会儿做实验要用着它”。老师摆好了实验工具,在土豆泥里放上了番茄酱,再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了大约20分钟,番茄酱像“火山”一样喷了出来,实验成功了!!
老师让我们轮流实验一下,我首先戴好了塑料手套,在三脚架上把土豆泥堆成一个小堆儿,再把中间挖空,在中间填满番茄酱,上面再用土豆泥封住。然后把酒精度放在三脚架下面。过了5分钟左右,上面开始冒出了一点儿热气“开锅了,可以吃了”我笑着开着玩笑。又加热了一会儿,我们的心情激动极了,心“砰砰”直跳。突然,番茄酱像疯了一般冲了出来,真像火山喷发一样,“成功了,成功了!”我们喊了起来,还有的同学跳了起来。
番茄酱为什么会“火山喷发”呢?因为在实验室番茄酱相当于地壳里的“岩浆”,土豆泥是地壳,在高温的时候,岩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就会喷出地面,形成火山。
这次的实验真是有趣啊!大自然真是奥妙无穷啊!
第十二篇
老师布置了一样作业:观察水培大蒜。于是,我问奶奶拿了几个小小的大蒜,并把它们放到一个罐头里观察。
我刚刚拿到了的大蒜,身上有一层土一层薄薄的皮,有五六个兄弟联在一起。我把它们拨开,摸起来非常的柔滑。把它们的皮撕开,经过水的冲洗,放在一个装有餐巾纸的塑料盒子里在面,再铺上一层纸,便成了。非常期待往后的大蒜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大蒜的生长过程吧!
过了几天,你们猜,大蒜有什么变化吗?当然,在蒜根的地方长出了六七根细丝,细丝雪白雪白,令人感觉有优雅之感。现在的大蒜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正在和我打招呼呢!
之后的日子里,我的大蒜没有任何的变化。于是,我把它拿出,塑料盒子里的水倒掉,放入新水,再把餐巾纸放到塑料盒子里面,最后把原来的几个发芽的大蒜,重新放入塑料盒子里。
又过几天,我的大蒜头部伸出了一根嫩绿的芽,我兴喜若狂,跑去告诉妈妈我的大蒜发芽了,耶,成功了!
看来,做事要认真,这样才能取得收获呀!
第十三篇
“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刚上课,李老师就对着我们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今天的这个实验啊,可是有一定难度的,就是我们用两本书来当桥墩,用一张纸来当桥,然后用这座纸桥托起一本书!”听完李老师这么一说,教室里顿时热开了锅:“什么嘛,这怎么可能啊!”、“是啊,老师,你这不是故意为难我们吗?大家于是动起手来,有的把纸直接架在桥墩上后就把书架上去,结果可想而知,桥塌了;有的把桥夹在书里面,想借助两本书的夹力来托起书,可是书实在是太重了,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我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好了,时间到!”这时李老师又发话了。“看来,同学还是没有动脑筋啊,那么接着我们来玩下一轮,这一轮,对你们的要求更高了,这一次要把桥墩去掉,看谁能想到办法直接用纸把一本书托起来!”听完吴老师这样一说,我们顿时瞪大了眼睛不知所措。“这怎么可能啊,这就更不可能了,刚刚有桥墩我们都没有办法成功,何况这次没有桥墩呢!”同学纷纷说道,我也是心里想:是啊,刚刚有桥墩还能把桥架起来,现在没有桥墩了,桥架都没有办法架,又怎么能托起书呢?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纸卷成一个圆桶形,然后把它立在桌上,用书压在上面,果不其然,居然成功了!随着我一喊,全班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了,看着我那本书那么稳稳地架在桥上,,李老师走到我的身边也大声地说:“真厉害!让我们给她热烈的掌声!”。
“可是,我能比建基更厉害呢!”这时,李老师神气地对着我们说。只见李老师拿着一张纸,前后对折,反复对折了好多次,最后叠出了一个“M”形,然后,老师把纸桥架在两本书上就开始往上放书了,一本,两本,我们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可是那个纸桥却仍然是纹丝不动。这时只见老师手上拿着两本书,凑到了纸桥,兴奋地说:“我的纸桥说,它还能承受两本呢?”我们屏住呼吸,静静地观察着,老师一本一本地加,四本书,纸桥果然还是没有塌。“再放一本大的!”这时陈琅突然说道,“好,我们看看,还能不甘落后能承受。”结果李老师刚放上去,桥就塌了。
后来,老师启发我们得出结论:把纸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了,承受的力量也就大了;而三角形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因此承受的书就多而稳了!真是让我增长了见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开始渐渐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地用心去做,不放过任何一个程序,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第十四篇
“啊!终于可以到实验室去上科学课了!”这是401班所有同学的欢呼声。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实验室上课了。
我们到了实验室,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蒋老师发给我们每个组一杯盐水和几个铁架台,让我们分离盐和水。我们分离了好久也没分离出来。老师又给了我们一杯面粉水,让我们进行分离。我小心翼翼地倒着水,生怕漏掉一滴似的。我们屏住呼吸,仔细地观察着。本来浑浊的面粉水经过过滤变得清澈透明了,而在滤纸上留下了一层白白的软软的面粉,这个现象让我们惊叹不已。我们以为是我们的实验失败了,赶紧跑去问老师。老师说:“你们的方法是对的,盐完全在水中融化了,可以穿过滤纸,而面粉没有融化,就被滤纸分离出来了。”
我们恍然大悟!
看来,只有自己动手,才可以得出结论和正确的答案。真是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呀!
这就是我第一次实验的成功经历。
第十五篇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我们的教室不停传出赞叹声,原来我们在做纸盒烧水的实验呢!
教科学伊伊老师一走进教室,我们就看见她手里拿着一支没有燃烧的蜡烛和两张洁白无瑕的长方形纸。她一走上讲台就神秘地宣布:我们来做纸盒烧水实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嗯?纸盒子还能烧水?怎么可能?不会吧?教室一阵躁动,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找了王涵、刘嘉欣两位小同学当助手,首先让王涵同学用纸折了两个小纸盒。伊伊老师让刘嘉欣同学拿着纸盒,往盒子里倒了些水。伊伊老师故弄玄虚般向大家说:“见证奇迹的时候到啦!现在我要点燃这支蜡烛,请看好哦!”伊伊老师这一句话把同学们都吓坏了。有的缩着头,有的用手捂住眼睛,胆小鬼居然捂着耳朵躲到桌子底下去了,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刘嘉欣同学吓得手直发抖,生怕火烧到她。伊伊老师点燃的蜡烛往纸盒底部烧,刘嘉欣同学心想:哎呀!火快要烧到我了呀!怎么办、怎么办?“啊”身子往后退了退,手一松,纸盒掉地上了,连忙跑到自已的座位上。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刘嘉欣同学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回过神不好意思直挠头。
老师嘿嘿一笑,“怕什么怕。”紧接着老师进行第二次实验,伊伊老师从学生作业本上撕下两张纸,再折成两个小纸盒,往里注入水,还请刘嘉欣拿着纸盒。伊伊老师又点燃蜡烛往盒子底部烧,刘嘉欣这次淡定多了。同学们伸着脖子,探着头瞪着眼睛仔细观看着。火苗在盒子底部舔着,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开始热了起来,水面上还浮起一阵水雾,又过一会水开始冒泡泡了。“耶!水开了!水真开了!”教室里一阵惊呼。调皮鬼何明泽一脸坏笑凑上来,伸出右手食指往水里一点,刚碰到水,“呀!好烫!”立马把手缩了回来,放在嘴上吹吹,顺势又把手指塞进嘴里吮吸起来,啾啾作响。教室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老师宣布:“第二次实验成功”。
不试不知道一试科学真奇妙,同学们我们都来探索科学的奥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