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国(全七册)》是一本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作者通过精选的诗词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读后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诗词里的中国(全七册)》读后感(一)
我深爱的诗词大家:李白、李清照、李煜、纳兰容若!
诗词的背后都有故事。跟着《诗词里的中 国》这套书,品诗词,读故事,了解人物生平,领略大家风采!
《诗词里的中国(全七册)》读后感(二)
诗词装饰了厮杀争鸣的历史,也鼓舞了暗淡的岁月。作为传统文化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任谁都能背上一两shou。春秋时期开启了《诗经》的路,再到《楚辞》、唐诗宋词。这些历史传统文化一直存在着,你以为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会暗淡无光?并不,经历了历史的沉淀,这些文化有如夜明珠一般闪闪发亮。 以情寄相思,写下不朽的诗篇。诉说衷肠还是古人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无论是咿咿呀呀的摇头晃脑还是潜移默化中,诗词都是浪漫的史书。
我们都知道古诗有着文人的豪迈和书生的浪漫,可是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不喜欢或者说不知道从何了解呢?上学时候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强迫自己明白一字一句的注释,其实很多事情经历了才能明白作者的心境。或者说短短几行你要去融入到当时的时局之下,才能明白字两行泪三行的无奈。 从遥远的《诗经》《楚辞》,到更广为人知的唐诗宋词,你心中的大神是谁呢?那些气势磅礴的诗词,记载着多少豪情壮志。
全书一共七册,唐诗宋词和词传。覆盖了大量的生活场景,也诉说了诗人界的顶流,从诗人们的一生去看大唐的潮起潮落。也通过《宋词》的时间轴,去了解北宋到南宋的历史脉络。 经典的诗词,熟知的顶流们,阅读诗词到底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有着低头思故乡的哀愁,也有大漠孤烟直的苍凉,少年的拳拳之心,看尽世间的通透,都在这短短的诗词中。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在三言五语中尽显。
按照时间为顺序将这些代表作整理归纳,直观的感受到诗词文风的改变,历史的进展,每一个作品不仅有注释,还有大量插图弥补了不能亲眼所见的遗憾。有的人用一生去编写历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那些作品就是蕞好的见证者。
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语文的启蒙,是跨学科的中国史,是开明盛世的记录。
《诗词里的中国(全七册)》读后感(三)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诗词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三千年前,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没有学过《诗经》那就不会 为人处世。在当时,诗歌作为政治语言,用在领导的谈判桌上。 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在唐朝。不但增加了一些要求,它还变成了科举考试的题目。一时间,无论是科举赠答,还是宴会酬唱,或是游山玩水,诗人都会吟诗一首。 在古代,人们表达感情的时候,也特别含蓄。经常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尤其是月亮,让诗人们情有独钟。据统计,在《全唐诗》的近万首诗中,有5000多首在写月亮。 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岁月漫长,走过了千万个春秋,唯一不变的还是天边的那轮明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世间的是是非非也许只有月亮能够说的清。 然而,诗人笔下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呢? - 海上明月寄相思 有人说:“为人不识张曲江,看遍明月亦枉然。”这说的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九龄。 张九龄出生在曲江,所以人称张曲江。曲江是我们今天的广东。在那个时代,广东可不是像现在一样高楼林立,时尚的前沿。 当时的广东是一片不毛之地,简直就是落后加野蛮的代名词。张九龄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还一路步步高升,成为宰相。 张九龄为官清廉,正直。孟浩然与王维都得到过他的提携和帮助。 然而也正是他的这份高洁,让他被小人陷害。李林甫“口蜜腹剑”,经常在唐玄宗跟前说张九龄的坏话,唐玄宗不明是非,贬谪了张九龄。 虽然张九龄心胸豁达,但是一想到李林甫这群小人作祟,朝廷危机四伏,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秋意正浓的夜晚,张九龄独自坐在房里喝闷酒。窗外的月亮悄悄爬上树梢,月华流洒。此时此刻,也许只有月亮是zui公平的吧,它照耀着万物。 张九龄不由的想起这些年的过往,那些曾经举杯畅饮的朋友。一首《望月怀古》足以看出 张九龄悲凉的心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初读这首诗,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首情诗,那你就小看张九龄了,人家可是国之柱石、社稷良臣。 据说他去世后,每逢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的人选时,唐玄宗都会问一句:“这个人能比得上张九龄吗?” 其实,这首诗用了象征手法。把故人比喻成情人,月光下,辗转反侧,思绪万千。纵使自己忧国忧民,恐怕也难返朝廷了。 诗中,写出了张九龄的优思,同时也暗藏了大唐的忧患。 当时,唐玄宗奢侈昏庸,朝中奸臣当道,有才能的人却报国无门。终于引发了后期的“安史之乱”。 诗歌贯穿着中国的整个古代史,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血液里依然流淌着“诗韵”,依然喜欢用整齐工整的古诗来表达内心的思想。
《诗词里的中国(全七册)》读后感(四)
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唐诗宋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中国人对字词的凝练和表达能力。 这些古诗词常以寥寥几句,却能包含丰富的意境和情感,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社会风貌以及内心情感,通过对爱情、友情、离别、思乡等情感的描绘,运用婉约、豪放、清丽等不同的风格,展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诗意境界。 市面上讲唐诗宋词的书有很多,但这套7本的《诗词里的中国》个人认为是精华中的精华。 这是一套精彩的诗词书籍,由李白、李清照、李煜和纳兰容若的传记以及两本唐诗合集和一本宋词合集组成。 这套书籍不仅仅是简单的诗词摘录,而是通过诗人的生平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笔下的文字。 其中,李白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了浪漫和想象力。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作品清新大气,展现了她潇洒、自信的青春少女形象。 李煜是南唐后主,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情和思考,尤其是在亡国之后,他的词更加凄凉。 纳兰容若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情感细腻,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李清照“此花不与群花比”既是写梅花,也是写她自己的意志。 广为流传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李清照16岁的成名作。她的早期作品,更多是闺中生活的小情趣和离别、风光为主,后期则更多是抒怀、惆怅和孤独,比如著名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给人一种令人心伤的破碎感。 纳兰容若的诗词婉约深情,比如他著名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至今仍广为流传。 纳兰容若还有一首诗让我记忆犹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把思念和离愁写绝了! 李白当然不用说了,几乎人人都知道他。这套书的李白传记里详细讲述了李白的生平和事迹。 这套书籍中的两本唐诗合集和一本宋词合集分别囊括了唐代和宋代的优秀诗词作品。 唐诗合集涵盖了生活的十大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唐代的繁华与风情;宋词合集则以时间线为轴,带领读者深入感受宋朝的人间烟火气。 通过阅读这套书籍,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词作品,还能了解诗人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这套《诗词里的中国》适合所有人阅读,真的特别棒!
《诗词里的中国(全七册)》读后感(五)
《诗词里的中国》是有书推出的一套关于诗词的书籍,全套共七册,我这次入了其中三本。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在唐代......尽管在唐代以后,历代文人一直保持着诗歌创作的热情,但再也无法超越「唐诗」这座顶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唐诗1》
全书共分为怀古、望月、羁旅、登高、边塞五个篇章。
书中有怒摔焦尾琴传诗稿的作下《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
来自“文化荒漠”却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的张九龄;
文学造诣很高人品口碑却很差的宋之问;
德才兼备、自由豁达的王之涣......
《唐诗2》
全书共分为田园、咏物、时令、送别、闺情五个篇章。
书中有在仕途上不得志,但在诗才上连李白和王维都非常敬佩的孟浩然;
书写“菊花诗”非常另辟蹊径的黄巢;
天生多才多艺,却因为背井离乡求学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王维;
与“出名要趁早”相反的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高适......
“唐诗代表的是以歌言志的盛唐气象,蕴含了很多情怀;而宋词风格会更加轻松明快,能让人感受文字间蕴含的音乐之美。”
《宋词》
全书共分为北宋盛世之音、风格与地位的碰撞、词圣苏东坡、南宋的婉约与豪放、回归音律本身五个篇章。
书中有相同词牌名却表达不同心绪的清平乐、渔家傲、满庭芳、雨霖铃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词作。
写词作创作的故事背景,也写词人身世的跌宕起伏。
晏殊、李清照、范仲淹、柳永、秦观、苏东坡......众多词人的人生都被装进了书中。
读诗词,除了体会韵脚和平仄的变化,诗词通过简单的字句表达出诗人、词人复杂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才是诗词有魅力的地方。
当然,每个人的感触会有不同,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在了解了个中的故事之后,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