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读后感100字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2 18:15:28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5-04-02 18:15:28   小编: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与太后之间的深厚友谊。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温情和友爱。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女孩不仅学会了坚强,也收获了太后无私的爱和关怀。整个故事令人感动和启发。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读后感第一篇

一个锁在中国深宫半个多世纪的女人本身就已经是个传奇,后世所捏造或戏说的有关她的种种是非早已不胜列举,并且也几乎家喻户晓,我想作为一个女人她并非不英明和不温柔,也或许后来作为“慈禧”这个女人她的英明是不得不,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构建在一个正新旧交替的的世界,一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传统中国女人身份之上,德龄与容龄出身世胄之家,慈禧自然对其另眼相看,所以书中感恩的笔调是在所难免的,也不能排除作者出于某种原因的柔化情节处理,在德龄和容龄笔下慈禧更像是一个与普通人无大差异的爱多心的老太太,其实查过一些有根据的历史后可了解慈禧多心也是有其原因的,总之这是一本纪实性较强的回忆录,也具备相当的可读性。另,晚清中国走过好多弯路,有错也不必全推到一个女人身上,慈禧应该被当世重新客观看待。

1/3页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读后感第二篇

这本书和《宫女谈往录》连起来读,非常有趣味,里面很多东西可以互相印证。这两本书严格来说,我更能和《宫女谈往录》共鸣,因为同为“底层人”,但觉命途多舛,大家都很不容易,也很同情宫女,我私心更觉得老宫女写的是对的。

简单记录了一些我看到的不是特别一致的地方,供讨论。

1. 逃亡前给慈禧剪长指甲的宫女

《宫女谈往录》说是荣儿,就是老宫女,《清宫琐记》说是小竹。

2. 慈禧特别喜欢的宫女

德龄的《清宫二年纪》里提到慈禧特别信任喜爱一个叫小珠的宫女, 这个可能是容龄提到的小竹。但是在宫女谈往录里,并没有这个女子的名字。

3. 给慈禧敬烟

容龄的《清宫琐记》里提到给慈禧敬烟的是太监,但是《宫女谈往录》里,提到是宫女给慈禧敬烟。

4. 慈禧吃饭

《宫女谈往录》里说到慈禧吃饭不会在同一个盘子里夹第三筷子,因为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她喜欢吃什么,但是《清宫琐记》说,慈禧看戏的时候喜欢的几盘菜摆在炕桌上,大家是知道她喜欢吃什么的。

5. 隆裕皇后

《宫女谈往录》里说隆裕皇后脾气非常差,喜欢打骂太监宫女出气,大家都不喜欢她。德龄的《清宫二年纪》和容龄的《清宫琐记》里说,隆裕皇后做事情很帮忙,经常提携她们,她们经常和隆裕皇后闲谈。这个不同可能是因为双方的阶级不同,皇后对下人很不好,但是对同阶层还是客气的。

6. 慈禧太后对下人

《宫女谈往录》里说慈禧对下人很宽容,对大家都很和气,但是德龄的《清宫二年纪》和容龄的《清宫琐记》里说,慈禧会惩罚下人,而且她说大家都不是真心对她好,只有小珠对她好。

7. 司寝的地位

《宫女谈往录》里说,司寝的人在慈禧宫中宫女太监里,地位是最高的,大家都很尊重她。但是德龄的《清宫二年纪》和容龄的《清宫琐记》里说,宫女们都不愿意当司寝,因为最累。

2/3页

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读后感第三篇

文笔真是浅近直白,况且算作翻译之故,但通篇弥漫着自恋矫揉造作,有水仙花人格障碍,读来真令人不适。

为了夸大自己的重要性,捏造臆想了很多东西出来,甚至把妹妹容龄的功劳也抢来算在自己头上啦,怎么好意思。所以全文读下来很多地方都不敢相信,不知道是不是德龄编的。

容龄的《清宫琐记》倒有一些可看的地方,全书没有浮夸的语言,淡淡道来。不像德龄一样把焦点始终放在自己身上,就是一件一件的事儿平实叙述。慈禧封她为郡主这事,人家看得很淡,压根没提。如此看来,还是容龄更加可信。

此外,德龄英文把自己写作Princess Derling,被翻译成德龄公主。有人替她辩解说“德龄公主”是翻译的过错,她本人没有夸大,是指自己是郡主,但英文中没有对应的单词、只能写成Princess。但一来她不是公主,二来甚至连郡主也不是,容龄被封了郡主她没被封。这仍然是抢了妹妹的事迹戴在自己头上了,太虚荣啦。也可见慈禧更喜欢妹妹而非她,她却在书里一个劲儿写她有多脱俗、与众不同,一进宫就受到慈禧额外青眼相加,其他人都妒忌她,对妹妹只字不提。也不知道这姐妹俩感情到底好不好。

看《太监谈往录》,这位颇有文化的太监说“德龄自称公主,著作了清宫二年记,编造了什么德龄女士清宫秘史。我曾见过此书,读之令我作呕,惜我一时愤怒,将书焚化无存。”

《清宫二年记》是回忆录,尽管有不少夸大的地方,但仍有它的意义。而德龄的另外几部书《御苑兰馨记》之类,就完全是道听途说瞎写了,开篇竟然是一个艳情式的年轻慈禧与荣禄的恋爱故事,后面也全都是自己没见过但却把人物对话神情都写得如亲身经历一样。这么离谱了,犹在前言里写“我始终以真实为主,绝无穿插…我切实希望这一点已经做到。”没眼看啊!笔品见人品,德龄和容龄同胞姐妹,怎么这么天差地别的两个人。

嬷嬷、德龄、慈禧、容龄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