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籍》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通过内心的力量和信念来找到慰籍。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起伏和挑战,但只要心怀希望和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文章鼓励读者保持乐观态度,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从中获得成长和力量。
心灵的慰籍读后感(一)
日记得形式通篇看完有点琐碎,主观意识太强引人入胜,将大盐湖受损情况与家庭跌宕起伏融合一起更体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力。通篇没有太多独白,我看到的是坚毅果敢的母亲与癌症斗争的形象,对于丈夫的描写笔墨不多,不过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了,正如作者所说,他知道怎样大胆而又巧妙地赋予我爱情,他是我的根基。
1/3页心灵的慰籍读后感(二)
这是个“单乳家族”——家族里的女性都患上了乳腺癌。但她们热爱自然、顽强生活。力争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她们生活的犹他州盐湖城附近曾经是美国的核试验基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处、相辅相成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大家都看到了。
患病中的母亲把大自然当做心灵的慰藉,她说,“当我与自然独处的时候,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治疗病体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作为女儿的作者也是热爱自然的学者,她陪伴癌症的母亲走过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每当觉得绝望忧愁的时候,会去大盐湖观鸟、露营、徒步。她目睹了天灾与人祸中大盐湖的水涨水落,以及由此给栖居在大盐湖的鸟类们带来的生态失衡——人类也由此失衡。
我特别感慨书中女性们对人生高度的解读。她们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希望找出生存与生命更美好与积极的意义,并为此奋斗着。母亲豁达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我们自己的西伯利亚。我们必须与自身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平共处。没人能解救我们。我的癌症就是我的西伯利亚。”
我一直觉得好可惜和后悔。我的母亲也是癌症去世的。在那段时光,我们甚至不敢告诉她真实的病情。我们不敢正视残酷的现实,整日沉浸在病痛的疗治与忧伤之中,没有好好的再继续有质量的生活。我是多么后悔没能从心灵上好好慰藉母亲和我自己……书中那勇敢的母亲说,死亡并不是我们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总是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是的,可是,真正有勇气面对死亡,需要多么强悍的内心啊。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是作者献给母亲,同时也是送给自己的书。因为母亲总是将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而作者是当代作家与博物学家。本书也是一部描述生存在大盐湖的鸟类与人类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书,一部癌症晚期病人及其亲属如何应对生与死的考验的记录。当个人不幸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现实?我们能从自然中获取启示与慰藉吗?如果能,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能得到清洁、静谧与升华。
看了这样一本治愈系的书,我有了新的寄托。我记得书中那位79岁的祖母4点钟起来,为的是去看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早晨,看着光缓缓出现在东方——色彩瞬息万变;日出时是桃红色和粉红色,深紫色,蓝色和灰色——我不是去看哈雷彗星的,大地及天空的魅力使我不虚此行。”我们心灵的良药,应该是世间万物,是森林、星空、大地、沙漠、大海,一切洪荒宇宙,超越人类几亿年、陪伴人类地老天荒的大自然。无论我们能活多久、什么样的年龄段,都不应该放弃体会大自然震撼的魅力的机会与能力。我们古人也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任世间纷纷扰扰,比起苍穹与海洋,我们是尘间一介沙砾——这样一想,就知道淡定的意义了。
2/3页心灵的慰籍读后感(三)
医生说我:你怎么连卫生巾也不会用!他嘲笑的口吻让我无地自容。给我做检查的时候,我感觉他的整个手都放了进去掏,很痛。我能理解他每天看的病人那样的多,但是,当他告诉我,你以为这是什么,这不过是一个洞的时候,我还是感受到一种耻辱。后来,查房的时候,他笑:才三十几岁,好可怜啊。我把他当成是开玩笑。那时我想告诉他:我已经知道自己是癌症了。
老姐和我说起这几天的经历,我默默地在旁边听,愤怒或感到掏心的痛之处,捏紧拳头抱在胸前。我好似也能理解,站在医生的角度,但是,作为一个病人,照顾一下情绪,有那么难么,不过是表达的方式而已,并不需要技巧,甚至不需要你同情!只是需要你的尊重!
后来,我出去一趟,在医生的办公室,我沉着脸,坚定并且非常有力地说:不管是任何的理由,我说完这几句,自然就会走出去……
最后的那一句话,我是这样作结的:这些言语,已经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底线。
我走出去,在大堂里静静站一会,才重新走进病房,陪伴我的老姐。
半个小时以后,主管医生主动约我聊治疗的方案,态度挺好的是她,而不是他。到底是女人。
我不想评论任何的东西,不会指责,仅仅是尽可能地去尝试理解医者的不容易,把这些言语看成是职业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负荷过度的压力。
这一段引子很长,需要多一些耐心。
看这一本书不是,这本书叫做《心灵的慰籍》。
重新看这一本书,是因为老姐,一月六日,初诊是宫颈癌晚期。我们瞒着她。
一月八日,我告诉了她,俩个人聊了很多,她断断续续地哭,我没再说话,说什么都没用,我让她一个人想哭就哭,就只是默默地陪着她。
一月十日,最新病理结果出来,是二期,肿瘤将近五厘米,做不了手术,先化疗,再做手术,再化疗……
我每日在医院陪她,断断续续地重新看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动人的书,一个家族,母女三代人相继因乳腺癌而成了“单乳族”。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自己及家人患病的感受,以及母女的所思所想。
大盐湖是她们家乡的一个湖,鸟类很多,在母亲病重的同时,大盐湖的鸟类也正面临灭顶之灾。大自然和人类的沧桑变幻,使她们的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那些熟悉的风景,成为抚慰心灵的圣地……
大自然赋予了她们母女战胜病魔的定力和毅力。她的母亲在与癌症搏斗之中感动生命得以浓缩,每天都在用心生活。她看到母亲从自然中汲取活力,从自然界中获取开朗达观,她甚至看到母亲全身的生命节奏都在加速……她看到自己的母亲“是一只翱翔于天地之间的鸟,羽翼上承载着新获取的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
最后,母亲在与病魔抗争良久以后,在圣诞晚餐聚会后在家中离世。这是一种非常平静的,闪烁着精神升华的过程。她感受到房间里的光慢慢暗淡下来,她想起母女两人曾在夕阳下携手行走在齐肩深的向日葵中,而那日母亲如小孩子一样曾为壮美的日落而拍手赞叹。也许,母亲是想等着日落之后再过世呢。一片杏黄色的光闪烁在窗外远处紫色的群山上。她向母亲描绘这多么美丽的日落……母亲微笑着离开。当晚,眺望星空,“一轮满月悬挂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那是母亲的脸在闪闪发光”。
母亲去世后不久,曾患有乳腺癌的外祖母,也撒手人寰。祖母不久以后也因为子宫癌去世。在墨西哥过亡灵节,在墓地,她遇到一位手捧万寿菊的老妇人,她的五六位亲人都长眠于此。老妇人比划着手语尝试着与她交流,她说:“非常漂亮……我们头上的蓝天……漂浮着玫瑰般的云朵……亡者的灵魂与我们同在”。在往事的回忆中,整理与母亲在一起的点滴日记的时候,她的医学报告结果出来:乳腺癌。医生说她还将有九个月的时间。文中的最后,她与丈夫一起划船,将老妇人送的万寿菊花瓣撒入大盐湖,那也是母亲最喜欢的花。逝去的亲人,将永远地与自然界的山水同在。她说:大盐湖是承载我忧伤的港湾,是我心灵的慰籍。
这是一本很温馨动人的书。与母亲、外祖母、祖母相处的点滴,与父亲、兄弟和丈夫相处的点滴,大盐湖变化的点滴,各种鸟类的迁徙和变化,一一细腻动人地在她的笔端中呈现。每个人都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每个家庭,又是大自然里的一个成员,这是她要阐述的主题:大自然是一个血脉相连的生态体系,人与鸟类,与万物一起栖息在这个大家庭当中。每个人都必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心灵的慰籍,找到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才不致于被破坏。所以,她会说:我感到恐惧是因为与整个自然界相隔离,我感到沉静是因为置身于天人合一的孤寂之中。她信奉的是:沉静是我们内在生活的力量。
一个人,她能坦然地面对生死,能找到自己心灵的慰籍,能让人深思,并给我们以希望:希望是只鸟儿,栖在心灵的枝头。可以这么说,这本书,可以使我们反思现代文明,融入一个比人类更为博大久远的自然世界。可以给我们疗伤,了解大自然如何为人类的身心抚慰身心痛苦,医治创伤。可以看到生态女权主义的特点,在作者的笔端,大自然的形态皆是女性的象征。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人类对大自然的摧毁如同女性、母亲一样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她在描述大地与家庭的故事,同时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一些类似的故事。她在描述自己内心的悲痛的同时,这样的表示: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医治自己,是为了面对我尚无法理解的事物,是为了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因为我认为,记忆是唯一的回归家园之路。我一直在避难,这个故事是我的规程。
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文笔细腻,她的思想火花跳跃飞翔,让你捕捉到来自内心的感触。她不悲痛,甚至不矫情,她深情地回忆,一如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大盐湖。
我们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人,为什么存在。太多的人会迷失自己,这个自己就是自我。看得太重或是太轻,都不行。下午和一个朋友聊天,认识了六年,一直没有深入地聊天,很熟悉,也仅仅限于可以说些好玩的事情,没有任何压力的大笑。
我们有谈论到一个话题:是否了解内心的自己。一个人,只有在真正地了解,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才会更加轻松地延续自己的人生。才会在面对任何事,即使觉得选择艰难的时候,仍旧会毫不犹豫的走下去。
人活在现世里,究竟是为了父母、家人、小孩、朋友还是事业、现实、生活。
如果最终的指向仅仅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尊重一个生命的选择、取舍的权利,那么,是否会简单很多。
简单地说,期望的意义是给别人看,还是真的希望对方开心?人作为个体存在重要,还是作为客体活在他人里重要?当面临无法预知的困惑甚至灾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当无法确知明天的时候过好今天是否一定就是自私?一个人会不断的改变究竟是真的屈服于环境还是迷失于自我?如果面临绝境,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可以减压或有心灵的慰籍?
我和他聊了很多,他骇然但是又欢喜地笑:你的脑袋里思考的东西,已经走到了另外的一个阶段。但是,我非常谢谢你,真的,旧雨,你开启了我某些东西,好像一下子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注意到一些我忽略了很久的内心。你真的是那种很特别又特别有才华的女人。
我们在客厅聊天,楼下的花农帮我设计阳台栽培植物的摆放风格,阿姨在厨房里搞卫生,欢欢还在学校,我弟在新公司上班刚好三天,我姐在姐夫的陪同下做第一次的化疗,我爸在肇庆与亲人们在一起,大概是陪我奶奶,我曾爱过的人,他们应该也会很好,安静地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你看,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看起来毫无关系,但是,我们之间,却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我们紧紧地牵连在一起,使得彼此会有交集并建立了不一样的亲密关系。人与自然,大概也是这样吧。大事情放各自身上,会觉得沉重,时间和大环境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如果能了悟到这一点,即使在面对突然来临的厄运的时候,是否也能慢慢地自救并抚慰自己?如果你能明白最终追逐的一切,不过是大自然生生不息里面的一个简单的循环:开始——结束的时候,是否能停下脚步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更多的关注更深层次的东西,去亲近陪伴自己身边的人,体贴,理解,包容,真的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快乐和抚慰所产生的满足之感?是否会更加自如地生活、表达自己,放下更多的繁琐的附加的沉重的压力,追求更加简单的生活?其实,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真的只是:尊重,理解,爱。
把书本阖上,思绪回到现实里头。如果在你觉得最彷徨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甚至最绝望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一本书,教你把一切放开,重新去了解生命的真谛、意义,躯体和精神的重新洗礼,那么,我要感谢它。
这就是此书带给我的所有感受。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