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篇一
原书名和牛奶可乐没什么关系,中文取名来自第一本的关于牛奶可乐包装形状的探讨。看第3本是因为封面标注了内含巴曙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点评,事实证明结合点评可读性更高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篇二
《牛1》是把一些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但是不知道根源的事件,用经济学的角度,简短的分析。《牛2》没有像前书一样在举不同的例子来分析,而是相应的例子用数据图表来进行深化讲解。书2是在打书1的脸,说好的不用图表数据来讲经济学,还是绕不过这条河,必定要趟过去。第三册这本书按照作者的思路,就会不同于前两本了,是他对《牛1》例举经济现象更加深入的探讨,讲他本系列真正想阐述的观点讲出来——反对富人的减税政策,合理的纳税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对于通俗经济学,我在关注一公众号——混子谈钱,这个就说的比这系列说更加浅显易懂,并且是漫画为主,非常不错。
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读下来的感受就是当你面对一堆陌生的经济学家的名字及理论时,马上会有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来为你阐释,然后你就顿悟了。
之前看过《天才的回声:经济学大师和他们塑造的世界》等一些书,算是有一定的经济学常识铺垫,本书更加贴近生活一些,与已切身相关的遗产税、医疗、幸福、堵车、能源、就业歧视等社会问题。每个主题分章阐述,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解释相关经济学问题,每章后还有中国银联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的解读。作者所阐述的经济学原理及案例都仅限于美国,巴曙松的解读会结合一些中国国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贴近中国读者。
这些问题与生活关系紧密,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地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不断地代入其中,产生共鸣。例如“群体行为如何影响购买决策”部分是引起我最多思考的问题。
抛开书中SUV的案例,我反思的是目前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明星、富二代,甚至是富人排行榜榜上人士的吃穿住行等一系列消费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大众对于奢侈品等的消费。“XXX同款”充斥在各个销售广告里,尤其是某宝和微商。有钱人挥霍着金钱,去购买豪车、豪宅和奢侈品新款,中产阶级甚至是收入更低的阶层,也会为了追求潮流和“面子”,用攒了一年的奖金甚至是贷款、分期付款地方式去购买奢侈品。社会新闻上屡屡爆出的女大学生“裸贷”买奢侈品就是这个消费环境下的极端现象。让人觉得女生没有个奢侈品包都不好意思出门,准新娘没件貂皮大衣都不好意思结婚,婚礼场地不布置地富丽堂皇都不好意思请宾客……然而,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吃完这顿要担心下一顿的伙食。
以前,我就是会一直觉得“不好意思”的那种人,超出个人的收入能力去追求一些并非自己所需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发现只购买自己真正所需的东西,摈弃那些可以与己无关的因素,会轻松很多。一个人消费观念的改变是有一定过程的,慢慢的会有一个群体的消费观念的改变,正确、适度、合理地引导还是需要的。
经济学小白看这类书的收获就是能更深度地去了解社会经济,读懂一些经济现象,并与目前的生活有所联系,为自己生活中碰到的经济问题解惑,或许还能了解商家的套路,更能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