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我们遇见你》通过描绘一对夫妇在面对孩子突然失踪的痛苦与挣扎中,展现了家庭之间的爱与亲情。影片通过感人的演绎,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对爱的渴望。观影过程中,观众不仅被情感所触动,更被反思人生中珍贵的情感纽带。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一
开始是在网上看到“50岁阿姨像少女”的热搜,还以为是在搞容貌焦虑,看了节目才真正理解到其中内核:年轻的不是外表,年轻的是就算人到中年也始终有勇气追求爱情,年轻的是不管多大都能装扮自己享受生活。节目表达的观念我很喜欢,我希望我老了以后也能向他们一样认真地对待生活,做真实、独立的自己。虽然主题是中年人谈恋爱,但是在节目里面嘉宾相处起来都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默契感十足,感觉这些中年人可以随意排列组合,组出不同的cp,节目播完又给up主提供了丰富的剪辑素材。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二
被孩子带父母相亲的设定吸引过来,结果爱上了节目里乐观开朗的邓春玲阿姨。她可太欢乐了,每次的笑容都好真诚,让我看着看着也跟着忍俊不禁。她跟另一个嘉宾杜一新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到老年生活计划,完全摆脱了沉重感,反而是接受时间、淡然处之的态度,真正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有她在的时候氛围松弛,好像阿姨是抱着交朋友一起玩的心态来的,所以没有什么紧张感。自我介绍里输出了与年轻人高度契合的生活态度,做自己,相信爱情,这样的阿姨谁能不爱。阿姨心直口快,行为处事落落大方,跟杜一新很有cp感,一个松弛一个紧张(杜一新在里面有很多端水场面)搭配,很期待这条线。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三
想象中给父母相亲的节目,是一堆中年人坐在一块,聊着家长里短、孩子近况,没想到这档综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观感。虽然是离异家庭,但节目里的亲子关系都比较平等亲近。也因为这样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才不会避讳“爱”——不只是父母爱孩子,更是中年人自己的情感需求。这个社会似乎默认了,爱情是属于年轻人的,人到40岁、50岁,就要把精力花在孩子的身上,所以“50岁少女”王静蓉才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其实,我们总是忽略了:父母首先是他们自己,然后才是父母。正如她的女儿晨子说的那样,希望妈妈可以一直这样少女下去,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辈子都会很幸福。我会追更下去,期待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少年心”。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四
从来没想过,我的年龄焦虑居然被两个中年人安抚了。在孙玮佳和菲利普给未来的自己写信那一段,打动我的不是他们多有阅历、多么通透,而是他们表露出了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孙玮佳说,期待退休后,孩子都长大了,终于等到了人生最自由的一个阶段。菲利普说,以前觉得60岁是步入老年,而现在离60岁越来越近,却不觉得自己老了。最后他们感慨,60岁还是很年轻呀!很多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年龄的数字束缚住,三十而立的观念根深蒂固,生怕自己到了30岁还一事无成,比不上别人。但其实无论是30岁还是60岁,都只是一个数字,60岁不代表垂垂老矣,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30岁也不代表你就一定要有什么成就,过好普通的每一天也很厉害。接受年龄增长,把每一份经历都当成是自己的奖励,永远憧憬未来,这才是最有效的“抗老药”吧!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五
看了很多综艺,素人恋综占很大的比例,都是都市男女的情情爱爱,今天打开《当我们遇见你》看看中老年怎么谈对象。与其说是中年相亲会,不如说是这些叔叔阿姨在教我们与人交往如何交流沟通。大家的情商很高,跟人沟通的过程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社交距离把握得很好,不逼近不尴尬,需要的时候就在不需要的时候就默默做自己的事。大家认识之后都很彼此尊重,聊天也是适可而止,很会替对方考虑,有什么就说出来,是我非常羡慕的社交状态了。这些中年嘉宾的生活阅历丰富,事业有家庭也有,遇上什么事都不会着急,只是享受当下,不骄不躁。而且相比20+30+,40+50+的人有了岁月的积淀,可以给我们很多生活、情感的启发,邓春玲谈中年人满足感的那段真的让我心生感慨,聊起未来的老年生活,又能如此豁达乐观,这大概就是岁月赋予的智慧吧。 会继续追更,期待从这个节目里收获更多!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六
以为自己最爱的是恋综,看完发现亲情才是我的软肋。节目请来的虽然是离异家庭,但是他们的亲子关系却出奇的平等有爱。孩子给爸妈写的“相亲简历”哭死我,这些父母作为父母的瞬间都被看到被记住被感恩。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得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想守护父母的心情如海如山,可能这就是父母们可以放开上节目展示个人情感生活的勇气来源吧。人世间大概只有亲子之间才会无条件地给出那种无上限的支持跟爱。这就是血缘亲情的羁绊。以下记一下我最喜欢的“相亲简历”金句:
邓春玲——做母亲似乎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特别是当我的希望是首先做我自己,再是一个女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妈妈。我天生就很爱美,哪怕生活再窘迫,我也会带着全妆、精致优雅地出门。我希望当我80岁走进咖啡厅,人们仍然会认为我是来约会的。(女儿写得太好了!)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七
爱和家人,亲与子,友与情,女人的美无关年龄,亲人的挂念最暖人心。 女生和妈妈们颜值都非常高,爸爸们对女儿的爱无一例外都让人感动。
菲利普对小阿姨动于颜值,动于温柔,急切的肢体接触。却缺乏一些真诚。
诗诗爸爸对美妈感觉只是欣赏,他自己也在最后的信上写明希望以后是好朋友。
杜爸一开始选小阿姨,后来选佳佳,说明他还是喜欢漂亮年轻。明显对佳佳更像男人对女人那种上心,最后选芳芳,感觉像是被当众告白后,收到了明确的指向他的信号。而佳佳虽然和他很谈得来,却没有向他表达过除朋友之外的意思。他才选的芳芳~ 女方对下一段感情的期望都是多重考虑的会慎重一些,男方只有诗诗爸爸在为未来考虑而慎重选择感情。其他两位感觉没有考虑过未来选择的感情,谈场恋爱不行就散的感觉,并不会慎重开启感情。 子女中最喜欢谷子,没想到都三十岁了。感觉脸还是个小孩纸,笑起来很可爱。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八
其实国内恋综已经发展了多年,以前作为一个对爱情并不了解的人,会很好奇地追,把各个心动的信号、喜欢你我也是都看了,相似的模式、现实生活的反差、清一色的留学生北上广背景的嘉宾已经说实话让人有点疲了。后来看到这个“恋综已经卷到中老年”的节目,而且是子女带着父母一起来,觉得有点新花样便进来看看。
第一集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就是嘉宾出场加带了一些话题性。第二集感觉看的时候忍不住流眼泪,变成了一个喷泉。(笑)节目内容上,嘉宾们开始揭露自己婚姻的故事,大大方方的芳芳和女儿的故事还是挺感人的,身高线和争吵痕迹的重合让人觉得画面感极强,节目组还配了动画制作,增加了可视性。还有聂爱国对女儿的爱已经看上去有点“油”的阿杜和儿子抱在一起相拥,让人感受颇深。
节目设置上,我没想到的是作为观察室的嘉宾竟然第二集就到了台前,这个和别的恋综都在最后一集才会打破这堵“墙”不同,好奇后面会如何设置嘉宾的流程。而且是安排了父母子女一起投票。不过不太理解为什么是三位男性和四位女性?
目前为止,快五十的小阿姨、混血菲利普都给节目带来了很多话题性,也为Z视介APP的宣传做了推广(虽然节目b站上也能看),在内容创新和投放平台推广都起到一定的作用。btw目前还没下载过Z视介,不知道是不是要和芒果TV搞同款,但是光这个app的名字就很不友好,用键盘打出来三个字符都需要注意不能打错,不知道高管们定名字的时候咋想的。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九
近期有网友爆料:某中老年恋综嘉宾王静蓉的原配再次入狱。王静蓉的原配为了满足她的物质需求进行炸骗,获20余年牢狱之灾,现再次入狱。早年,王静蓉离异带娃插足他人家庭、纠缠多年后成功上位,并对该男士进行精神控制,且婚内出轨多人。作为出轨方,她并未净身出户,卷走前夫财产换居杭州,离婚后,仍多次联系、纠缠男方,变向向他索要金钱。为吸取更多有钱人的资源,母女二人打造人设、博人眼球,录制视频、直播、参加综艺,某卫视某mcn因其流量,无视背调。
与第二任丈夫结婚证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十
这其实是个语言类节目,最顶的还是节目的文本 。
处处都透露着人文情感。
相亲只是大家走在一起的缘由,真正节目展现的是两代人对人生的理解与感受。
如果我理解了制片,那么我觉得这个综艺的根本定位是:
【“走进去,又走出来的人,怎么看待婚姻,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子女。”】
还没成家的子女。如何看到父母的婚姻,如何看待父母的人生抉择,如何看到自己与其它同龄人不同的家庭生活,即使这是父母替他们做出的选择。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也许是的,父母可以在子女婚姻中一定程度的置身事外。
【但离婚,仍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
节目目前已经制作完成,还剩4集。
有中年人对逝去的父母角度;
有中年人对过去婚姻的角度;
有中年人对未来婚姻的想想;
有中年人对养育子女的看法;
有子女对单亲家庭的评判;
有子女对父母的看法。
但是,还没有出现那个必要的话题:
子女对自己婚姻的看法。
这个点是单亲家庭最大的点,
按照导演和编剧的思路,我预计会在剩下的4集中。以半集的篇幅来表现。
如果我猜错了,那我就还没有理解他们。
当我们遇见你观后感篇十一
4月18日,浙江卫视在全新打造的Z视介平台推出了一档聚焦离异父母的婚恋节目《当我们遇见你》。
其实早在节目还在创意阶段的时候,冷眼就对这个大胆的选题有所耳闻,当时是惊喜与怀疑参半的。
惊喜的是,离异父母的恋爱呼应了银发综艺的内容创新需求,填补了目前恋综市场的空白。但同样,冷眼也担心,这势必会是一档不符合传统素人恋综高颜值、偶像甜宠的综艺,如此挑战观众期待和收视习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吗?
近期看到最终上线的成片,可以说《当我们遇见你》交出了一份颇有惊喜的答卷。
借由全新的选题,《当我们遇见你》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以父母寻爱为主线,交织代际沟通的饱满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恋综在撒糖之外,还能在银发婚恋和代际沟通等社会议题上,有如此广阔的空间。
新人物,挖掘恋爱综艺新叙事
在选题的维度上,《当我们遇见你》完成了一次大胆的创新。
经过多年的发展,恋综已经是个很成熟的内容赛道。后继者必须找到区别于现有内容的切入点,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哪怕针对“离婚”这个细分题材,也已经有了《怦然再心动》《再见爱人》《春日迟迟再出发》等综艺。《当我们遇见你》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离异夫妻的子女卷入父母寻爱的叙事中,让两个人的爱情拓展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融合。
当节目聚焦的人群不断细分,选角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苛刻。
对于这样一档同时包含父母、离异、子女三大元素的综艺来说,就需要嘉宾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突出的标签。这无疑是对导演组选角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战。
首先是父母嘉宾的自身个性。
《当我们遇见你》里的父母,不再是传统家庭语境中失去自我,一辈子为子女奉献的模糊形象,每个人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层次。
文艺妈妈孙玮佳表面上温柔慢热,甚至还有点社恐,但聊到创业决策时,却会展现出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一面。
大学教授聂爱国,初见面是敦厚淳朴的“理工男”,直到第四期“回到青春”里,才暴露出活泼好奇的“大男孩”灵魂。
在离婚理由、婚姻观和感情观上,每个父母也都有自己的态度。
第一期最出圈的少女感“小阿姨”,因为不堪忍受前夫家暴选择离婚,甚至学车都是为了逃走的时候能跑得更快一点。
乐观积极的邓春玲其实已经有两段失败的婚姻,独自抚养3个孩子,但仍然保有对爱的勇敢和热情。
在医院奋斗打拼的姚爱芳,上一段婚姻则是因为女强男弱和社会偏见最后分道扬镳,由女儿提出希望双方分开。
除了以上两个常规的恋综选角维度以外,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相处模式也各不相同。
妈妈王静蓉和女儿晨子共同运营自媒体账号,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工作上的矛盾和冲突,叠加两代人的代际差异,让沟通问题更加复杂。妈妈王静蓉自己也坦言,日常生活中自己更像被照顾的“女儿”。
表面上浪漫洒脱的混血爸爸菲利普,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女儿奴,从小将女儿张悦儿拉扯大,最无法想象的就是女儿出嫁的那一天。
在各个维度上嘉宾的丰富性,让节目得以呈现出一组离异家庭的群像故事,为后续真人秀的进展和相关话题发酵,预埋更多可能。
在恋爱真人秀的框架设计上,节目组则深度还原离异父母寻爱必经的两个阶段:两人作为单独个体的相遇,到两个家庭之间的磨合。
第一阶段,父母独自踏上“寻爱”的旅程,通过在丽江的分组约会,与异性互动。每天晚上则需要挑一张今天心动异性的照片,挂在民宿的照片墙上。而孩子们则在观察室内秘密观察,猜测并评价父母中意的对象。
第二阶段,孩子进入真人秀,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出游,完成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磨合。节目的核心模式也从父母选心仪异性的照片,变成了选择家庭合照。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核心看点在父母们经历过创伤、失败和无奈,再次大胆寻爱的勇气,那第二阶段则转向讨论,离异家庭重组中,如何处理更复杂的社会关系?离异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三重人物关系,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带来更多的影响因子和故事线上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正是这些让《当我们遇见你》从叙事逻辑上,与传统素人恋综区分开来。
子女加入,打破代际沟通壁垒
《当我们遇见你》中,最特别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就是子女。
相较于年轻人恋爱时简单的荷尔蒙吸引,离异父母显然会更多一层考量:当孩子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们对未来的另一半是否满意成为关键。
节目组也很好地利用了“孩子”这个不确定元素,让他们拥有对父母恋爱的话语权,搅动父母之间的情感线走向。
如第二期节目中,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父母挑选下一次约会的对象。这就上演了一出“乱点鸳鸯谱”。他们看到前一天攀登雪山过程中,菲利普对姚爱芳的照顾和帮助,女儿潘燕又考虑到两人家都在上海,因此安排双方进行一对一约会,一边喝马帮茶,一边聊过去的故事,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而在错愕中接受这一切的爸妈,显然没有做好准备,话不投机的两人在约会后当晚,就果断将彼此从心仪异性的候选人中排除出去。
这样的设计会比单纯“节目组搞事情”,更自然且更具合理性。
但节目组并没有停留在将孩子当作搅局的“工具人”,而是以此为切口,进一步打开了两代人代际沟通的路。
东亚家庭的权力结构中,往往包含着父母居高临下的“指导”和孩子暗藏的叛逆和逃避。双方其实很少有彼此坦诚和平等沟通的机会。
而节目组在努力将双方拉到一个平面上对话。
首先,是让父母从孩子身上看到成长。
初见面时,每位父母都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自我”介绍:他们要朗读由孩子为自己撰写的“自我介绍”。在这里,女儿晨子告诉妈妈王静蓉:妈妈笨笨的也没有关系,晨子会替你顶着的。爸爸杜一新读到孩子赞赏自己为孩子特意学习的厨艺时,表示“父母经常觉得小孩小,不理解大人,但其实对他好都是知道的。”
其次,对父母而言,这个社会身份赋予了他们家庭权力,但也规训了他们的个性和行为。通过让孩子看到他们隐藏的丰富个性和“另一面”,父母得以从社会身份和权力中剥离出来。
原来父母们在离开了儿女之后,也会大胆“撩汉”,将刚认识的异性调侃为“男朋友”,也会亲手喂异性吃东西,让孩子们在观察间直呼“偶像剧!”“磕到了”。
女儿潘燕在节目中表示,“父母因为我们的出生,他们人生的主角变成我们,是挺遗憾的”。而这次名为“寻爱”的旅行,其实更是一个让父母寻找真实自己的旅行。
两条线的收口在第四期的 “坦白局”。父母与孩子坐在一起,在长达2分钟的对视后,他们展开了一场对话:你会为父母感到自豪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觉得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从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彼此,到完成一次坦诚和平等的对话,曾经暗藏的矛盾一一被表达和聆听,一个饱满的代际沟通故事线也成功搭建起来。
以恋综为切口讨论社会话题
传统恋爱故事是王子公主的童话,出圈的恋综大势CP无一不是俊男靓女、甜蜜互宠、高能撒糖,最终停留在成功牵手的浪漫时刻。
离异家庭这样“不完美”的爱情,并不是恋综市场的主流选题。
但正是以这样的“不完美”为切入口,节目得以讨论这些不完美背后的种种社会议题,触碰包括中老年恋爱需求、原生家庭缺失、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等更广阔维度的话题。
这些其实是高度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撕伤疤”,成为对素人嘉宾个人隐私的娱乐和消耗。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如何讲述和讨论这些议题?节目组所选取的角度就变得越发重要。
相较于一味放大矛盾和冲突,在社交网络上“引战”发酵,节目组选择了坦诚、克制但温暖的记录。
在捕捉细节和故事上,导演组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和嗅觉,让节目得以将种种离异家庭的特殊故事,融入生活化的真人秀中。
第三期节目中,两组家庭在天空之城拍照时,聂诗在后采中坦言,当谷子妈妈主动给聂诗暖手的时候,拉着她的手一起拍照、彼此对视的时候,自己从她眼中看到了母亲看向女儿的天性。这些都是从小离开母亲跟着父亲生活的聂诗,从未体会到过的母爱。
草原午餐结束回民宿的车上,单亲妈妈带大的两个女儿晨子和大格子,与两位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单亲爸爸们被安排在同一辆车上。车行途中,两个女孩抛出了一直有的疑惑:以后你们的女儿找结婚对象,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生长于单亲妈妈家庭中的她们,生命中没有男性长辈能够提供这些建议,只能靠自己摸索。
这些精巧设计下自然发生的真人秀故事,让节目对原生家庭、离异家庭等宏大且严肃的议题的探索,最终落回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落回了遗憾与爱的补完和成长。
配上温暖的旁白、花字美文、音乐和剪辑等手段,导演组从中传递的态度不是批判,而是让一切回归治愈的积极成长。正因为如此,很多网友才会感叹:这不是恋综吗,怎么在哭哭流眼泪。
其实我们都知道,代际+恋爱交叉的赛道并不好做,无论是从选角、真人秀环节设计、还是话题预埋上,想要做到两方兼顾,都是翻倍的难度。
但正所谓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在节目中没有强行和素人嘉宾抢戏的艺人,也没有围绕嘉宾伤痛的炒作和引战。导演组是真的在用真心与观众沟通,希望和观众共同讨论原生家庭、离异家庭等社会议题,希望用成长的视角治愈曾经被过去困扰的观众。
这些都让《当我们遇见你》成了当下综艺市场一股清流,显得格外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