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链接经典读后感有感

链接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1-02 19:45:36
链接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1-02 19:45:36   小编: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链接》这部小说,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关系,最终让他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微妙而神秘的。

《链接》读后感(一)

2015年春(25岁),第一次读,四星半。科普类,适合浏览或入门。可视作“复杂网络”这一学科的发展简史,从图论,到小世界,再到无尺度网络,乃至后面的万象纷呈。作者ALB大神是复杂网络的开拓者之一,至今仍然活跃在科研领域,时常在Nature、Science上看到他的最新工作。因为是按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来写,所以逻辑显得很流畅。译者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翻译得很好。

《链接》读后感(二)

奥派说要建立众多平等分散的小银行,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政府放松了监管,也依旧会形成超级巨大的中心货币池。因为银行之间也会形成一个无尺度网络,会产生链接很多簇的超级枢纽节点。

危机总是从大银行波及到小银行,这正是联级效应的体现。崩溃的中心货币池涌出的债务危机,是小银行所吸纳不了的。所以应该着重监管那些大银行,这就给了政府介入的理由。

金融业既是健壮的也是脆弱的。

《链接》读后感(三)

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图或网络起源

1.图或网络有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隐藏在自身结构中

2.网络是怎么形成的?——随机网络理论解释

第二部分:无尺度网络模型

1.随机网络解释不了的现象:六度分隔,小世界,群集现象,中心节点与连接者,幂律分布

2.支配网络的定律(提出新的模型解释上述现象):生长机制+连接偏好机制+适应度机制

第三部分:网络的属性

1.稳健性

2.脆弱性

第四部分:网络性质的应用

1.市场营销--意见领袖

2.创新/病毒传播--传播率>阀值

3.传染病治疗--随机治疗无法阻止传播,优先治疗高连通性的节点可以

第五部分:专题探讨

1.觉醒的互联网

2.破碎的万维网

3.生命地图--新陈代谢网络与疾病治疗

4.网络经济--政治、经济系统中的网络

5.没有蜘蛛织网的网络--自组织网络进化的结果

《链接》读后感(四)

2023.5.19读完,这本书太伟大了,很难想象是2002年的著述,非常的深入浅出,把晦涩难懂的理论讲的很清楚。

印象最深的是“适者愈富,胜者通吃”,“要想被读到,先得被看到”,“由于技术始终朝着商人希望的方向发展,普通网民将完全失去他们的匿名性以及不受空间限制的存在”。

在网络科学伊始,作为网络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巴拉巴西教授在2002年倾力撰写了《链接》一书,向读者展现了无处不在的链接和网络,介绍了科学家在探索复杂性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网络思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该书从随机宇宙讲起,以科学家们不断挑战随机宇宙假说为主线,介绍了六度分隔、小世界、网络枢纽、80/20定律、富者愈富、适者生存、网络健壮性、病毒传播、生命地图、觉醒中的互联网、分裂的万维网以及网络经济等多个主题,涵盖了复杂网络和网络科学的方方面面。

《链接》读后感(五)

西医与中医的争论持续至今,但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二者皆有偏颇。西医将人体不断深入解剖,引入定量分析,固有其科学之处,但失之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须知总体绝非简单等于部分之和。中医通过五行相生相克,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看人治病,拥有更高一级的哲学思考,但对于系统理解过于简单,缺乏科学解释。如果说人体每个细胞是一个节点,细胞之间的化学反应视为网络链接,那么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网络,其必然也遵守复杂网络的本质规律。正是因为其间复杂的链接关系难以为人知晓,所以谁能研究清楚谁将有望一统中西医学。

巴拉巴西的《链接》是一本关于复杂网络的科普书,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归纳出复杂网络背后的共同特点-无尺度拓扑。该拓扑中少量节点拥有大量链接,而且节点所拥有链接数并不符合泊松分布,而是遵循幂律。无尺度拓扑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生长机制和偏好机制,也正是因为其特点,该拓扑健壮性与脆弱性并存。其中健壮性指即使网络删除大量节点并不能摧毁网络,但是有意识地攻击枢纽节点却很容易导致网络的崩溃。

无尺度拓扑理论为电脑病毒快速传播、恐怖分子网络生命顽强提供了很好解释。此外,作者认为企业应尽快从此前的树形网络转型到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这一点与KK《失控》中的观念相符,但遗憾的是我们该如何操作应用不得而知。

《链接》读后感(六)

书虽然是2002年的,但在2018年的我读来,依然非常具有震撼力,我被作者描述的无处不在的链接和网络所震撼,被书中描写的各科目科学家在探索复杂性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所感动。

该书从随机宇宙讲起,以科学家们不断挑战随即宇宙假说为主线,介绍了六度分隔、小世界、网络枢纽、80/20定律、富者愈富、适者生存、网络健壮性、病毒传播、生命地图、分裂的万维网以及网络经济等多个主题。内容更是涉及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物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佩服作者的知识渊博。

很喜欢的一本科普书,内容相当丰富,可读性很强,引人入胜,读过此书后,后面2个月读的书都黯然失色了,力荐力荐。

科普:

1、六度分隔

指平均来说,社会网络中任意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最多只需经过六步即可简历相互联系。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2、小世界

弱关系,是我们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

网络“小世界”是一类特殊的复杂网络结构,在这种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彼此并不相连,但节点之间经过少数几步就可到达。

3、枢纽节点

是指网络中少数连接度非常高的节点。

4、幂律分布

是一条没有峰,且不断递减的曲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微小事件和少数非常重大的事件并存。

5、无尺度网络

是遵循幂律度分布的网络。网络中大多数节点只有很少几个链接,他们通过少数几个高度连接的枢纽节点连接在一起。

6、帕累托与80/20定律

80%的利润由20%的员工创造。

7、真实网络由两大定律支配:生长机制和偏好机制。

《链接》读后感(七)

近期读了一本关于互联网的书籍,名叫《链接》,作者巴拉巴西是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全书探讨了网络是如何形成的、网络是什么样子的、网络是如何演化的。咋一看,是不是很有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味道。其实不假,里面的关键定律与达尔文观念是一致的。作者认为网络是有各种节点组成的,节点之间通过链接不断地进化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各种节点的适应度不同,最终会导致枢纽节点发挥关键作用。十年前的书,但很有预见,了解网络,应该读读这本书。

附:

- 还原论是20世纪很多科学研究背后的推动力。还原论告诉我们,要理解自然界,首先要认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这里包含着一个假设,一旦理解了每个部分,我们就很容易掌握整体。这就是“分而治之”,从细节中寻找问题。

- 人类天生具有形成派系或团体的渴望,因为这能带来熟识、安全和亲密的感觉。

- 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一小群特别善于交际的人,他们是社会中的连接者。

- 连接者是社会网络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他们引领潮流趋势、促成重要交易、传播流行时尚并帮助推广。

- 要想被读到,先得被看到。

- 真实网络由两个定律支配着:生长机制和偏好连接。每个网络都是从一个小的核开始,通过添加新的节点而增长。然后,这些新节点在决定连向哪里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拥有更多链接的节点。

- 适应度是节点保持竞争力的量化指标。

- 所有人造的东西通常都会出现错误和故障。

- 任何选择性策略都会引发重要的伦理问题。

- 互联网并不是万能药,也不能使哪家公司能够在其所处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互联网真正的作用,是帮助企业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状况。

《链接》读后感(八)

作者巴拉巴西是一个塔勒布都佩服的人。原书成书于2003年,那是一个还没有taobao,没有Facebook的年代。但是全书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概念和想法,成为了后世的通用语。全书被分成了3各部分: 第一,复杂网络为什么会诞生? 巴拉巴西提到了传统意义上的“随机网络”,并且提出了随机网络上的重要推论——6度空间。然后他指出,其实现实中真实的网络都是“无尺度网络”,这里无尺度的意思是满足28分部的网络,少数节点成为核心节点,和外部节点有非常多的链接。其他节点都是普通节点,和外部的链接不多。这也是复杂网络的意义。 第二,复杂网络的特点有哪些? 1,先发优势,最先加入网络的初始节点有很大概率会成为核心节点,比如说更早的公众号,会吸引大量的粉丝,后来的公众号会越来越难火起来。 2,适者生存,但是这种先发优势也并不牢不可破的,后来者还是有搅局的机会的,比如解读者举了一个新的女性公众号的例子来证明,一个复杂网络的后来者还是有后来者居上的弯道超车的机会的。 3,健壮与脆弱,这里的健壮和脆弱,恰恰和前面的核心节点与普通节点相对应,一个复杂网络的核心节点出问题了,它就是脆弱的;而假如一个复杂网络出问题的是普通节点,那么这个复杂网络本身问题不大。在这里作者举的例子居然是“一个壁虎和它的尾巴”。当我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给我一个感觉——巴拉巴西在这本书里面,把“(复杂)网络”的概念做了非常大的泛化,在作者口中的网络,简直成了万物。以至于会把“适者生存”或者健壮与脆弱这样的概念赋予“网络”。 第三,当代复杂网络有什么新的特点。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也很意外,巴拉巴西试图给读者科普一下深度学习的概念,甚至讲到了CNN和RNN,以及对应的图像识别和机器翻译(NLP)等具体的机器学习任务,听得我还挺亲切的。

《链接》读后感(九)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这一点,从他写的《爆发》中就能看出。在那本书中,他将有关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与一个中世纪的战争故事结合在一起,虽然让人觉得,乍看起来完全摸不到头脑,但细品之后,就能发现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比之下,《链接》的写法平实了许多。虽然在这本书中,他依然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包括著名数学家埃尔德什和莱利的轶事,匈牙利著名作家卡林西的生平等,这些故事让这本被众多业内人士视为复杂网络奠基之作的、本应晦涩难懂的理论经典变得生动有趣,使之变为普通人也能轻易读进去的科普读物。

在书中,巴拉巴西与读者分享了人们关注网络研究以来,各位学术大牛的研究成果。他从埃尔德什和莱利的随机网络理论讲起,到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隔,再到邓肯•瓦茨和史蒂芬•斯图加特的小世界理论,最后是他自己赖以成名的无尺度网络。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带领读者重温了复杂网络研究之路,理清了复杂网络研究的所有重要成果。

巴拉巴西最重要的发现,是复杂网络中存在枢纽节点。正是这一发现,颠覆了“平等网络的乌托邦”幻想,让他彻底抛弃了随机世界观,进入无尺度的世界。

“无尺度”一次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其实,巴拉巴西在研究复杂网络时,原本预期节点会像人类的身高一样呈现钟形的泊松分布,但是,他后来发现有些节点不遵循这种分布。这令他大吃一惊,就像突然发现了很多身高百尺的巨人一样。于是,就有了“无尺度”的说法。无尺度网络意味着,如果某个星球上居民的身高遵循幂律分布,那么,大多数人都非常矮。但偶尔看到一个几百米高的巨人走在大街上,人们也不会觉得吃惊。

发现了枢纽节点和复杂网络遵循幂律分布之后,巴拉巴西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富者愈富与适者愈富。虽然两个词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相差甚远。

富者愈富是指网络中拥有链接数更多的节点,相比拥有链接数较少的节点,更容易吸引新的节点。富者愈富让先发的节点拥有了天然的优势,让它们在与后来者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适者愈富则是指在竞争链接的竞赛中,适应度越高的节点越有可能赢得更多的链接。适者愈富为后来提供了机会,让它们不至于一生笼罩在先发者的阴影之下,能够凭借自身适应度高的特点化被动为主动。

也许有的读到这里会产生一丝困惑,这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呢?因为,网络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社会这个大网络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富者愈富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先发优势,而适者愈富则告诫我们在领先时要保持警惕,在落后时学会利用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努力追赶。

虽然复杂网络是不平等的,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打破这种不平等,让成功的天平更偏向自己。网络时代,能够借助网络的特点打造自身优势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链接》读后感(十)

不曾理解的网络结构

——读《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笔记

1. 人类理解事物的方式是什么?

人们倾向于用分解的模式去了解事物,就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了解人体中各个细胞的功能,但是在了解分组功能之后,对于整体如何运转却知之甚少。这表明很多事物的联系结构都不是简单的层级结构,而是复杂的无尺度网络结构。所以我们很难穷尽一个节点的变化对于真个网络的影响。

2. 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在网络中每个网页的链接数(指有多少个链接指向该网站)是不遵循正态分布(钟形分布)的,而是成幂律分布的,即少数网站的链接数远远高于其他网站,例如那些知名的门户网站。而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幂律分布也十分可见,如机场航班分布、贫富差距分布等。这些排在幂律分布前段的点可以称之为“枢纽节点”,他们对于网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网络结构中可以得知,什么样的点最容易成为网络枢纽,是那些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位置的节点,是它们的存在在使得网络成为一个小世界。

而纵使这样的小世界,网络也被分为四块大陆,其中一块是网络枢纽,另一部分是对于网络枢纽的IN大陆,就是那些链接导向网络枢纽的网页,另一部分是OUT大陆,就是那些从网络枢纽导出的网页,另一部分是隔离大陆,没有与网络枢纽产生链接的大陆。而IN和OUT大陆的独立表明了网络的一个特性,单向性,可以从A导向B,但是不能从原路径再从B到A,这使得网络的小世界程度不如人际关系网络,因为人际关系网络是双向的。

3. 网络结构为何会产生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的产生是由于网络的生长机制和偏好链接所产生的。

每个网络都是从一个小的核开始,通过添加新的节点而增长,然后,这些新节点在决定连向哪里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拥有更多连接的节点。生长机制使得那些早期的节点比后来的节点拥有更多的时间获得链接。

生长机制和偏好链接没有办法解释在网络中后来居上的现象,需要添加适应度模型,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适应度,这个适应度是节点保持竞争力的量化指标。

这种适应度指标解释了为何一些后来诞生的网站可以主宰今天的网络,例如Google网站。

4. 此种网络结构的安全性如何?

由于无尺度网络的网络结构的核心是少数的网络枢纽,因此网络枢纽成为了整个网络在面对故障时最为薄弱的环节。反映到现实社会的例子就是停电对于现在整个城市的致命影响,尤其是在如今供电网络如此复杂的时候。如何让人工系统可以像自然系统一样具有高度容错性是一个目标。

而目前的网络结构具有拓扑健壮性,即删除部分节点不会造成大面积节点被孤立,而这种原因在于无尺度网络中的分布不均匀性。如果攻击若干个枢纽节点,则会导致网络碎片化。

5. 企业如何面对网络化?

企业管理从传统的树形结构转换到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一种扁平的结构,节点之间存在众多的交叉链接。

现代企业由于其生产流程已经成为网络化(尤其是外包型企业),因此这样的企业容易受到节点故障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巨大损失。

因此现代企业若想要在未来的网络化经济中可以取得胜利,就必须去理解网络化结构,采取对于的企业决策机制。

《链接》读后感(十一)

作为复杂网络领域的研究权威,“无尺度网络”创立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无疑是复杂网络知识科普的不二人选。这本书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讲述“无尺度网络”研究的过程,包括第三部分关于复杂网络在各个学科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发展也都建立在“无尺度网络”这一理念基础上。

在刚开始就由欧拉的图论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引入网络话题,并且借埃尔德什发出质询“是人类创造了数学,还是人类只是发现了数学,真理在我们知道它之前已经存在了吗?”,在我看来,“符号和公理系统”可以看作是发明的,但里面的逻辑和本质都是被发现的,也就是说人只是选择了合适的工具,发现了数学。巴拉巴西采用观察—>推断—>验证的方式一步步把无尺度网络从随机网络中剥离出来,生长机制,偏好链接,适应度,枢纽节点,幂律分布等新的概念,并利用航班站点,高速公路,现实社交等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现象存在的理性,将存疑的部分一点点驱散,揭开迷雾般逐渐勾画出无尺度网络。对我震撼比较大的部分是作者既能深入细胞的微观世界,又能站在整个宇宙的宏观尺度上观察问题,并且将其统一纳入复杂网络的这一研究上,尽管很多都是作者未经验证的理论猜想,但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未来发展的视角,包括提到互联网发展的分布式组成(这个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及“四块大陆”概念都是比较新颖的。

下面谈谈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几个概念:

1. 弱关系优势,他在强社会关系存在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促进不同圈子、不同领域的人群的交流,让信息流动在整个大的社会圈子十分高效,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的传播效率 。

2.聚团系数, 假如你有4个好朋友。如果他们彼此也是朋友,两两之间存在一个链接,那么总共存在6个朋友链接。如果你的一些朋友彼此不是朋友,那么他们之间的朋友链接数小于6,可能是4。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朋友圈的聚团系数是0.66。 它反映了生活社交网络中,你的朋友之间相互认识的程度 , 相对于在两个节点之间随机连接而得到的网络,真实世界网络的聚团系数更高。

3.枢纽节点在营销概念里称为意见领袖, 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普通受众,比如社会知名人士、技术专家、各类名人和明星、教师和有生活经验的普通老百姓等等都可以充当意见领袖,他们在社会群体中有相当高的权威和影响力,颇得普通消费者的信任。

4.无尺度网络 无尺度网络是遵循幂律度分布的网络。网络中大多数节点只有很少几个链接,它们通过少数几个高度连接的枢纽节点连接在一起。在形状上无尺度网络很像航空交通系统,很多小机场通过少数几个主要的交通枢纽连接在一起。

5. 二八定律 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 ,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 比如大多数软件用80%的时间仅仅完成20%的有效指令 , 传媒内容业20%的产值在新闻,80%的产值在娱乐 。二八法则是马太效应的结果,马太效应是社会发展的正反馈机制。

《链接》读后感(十二)

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类书籍,主要讲了网络科学建模上的发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体现和应用。讲述的内容还是挺不错的,(没有读原版,是译本),但是这本书的表述让人读得是十分累,我觉得讲了很多废话。这就是给三星的原因。

故事从“随机网络”讲起。19世纪那会儿的两个数学家从“数学之美”的角度建立了“随机网络”模型:随机取两个点,使他们之间有边或者没边,再随机取两个点,重复操作,然后就构成了一张网络。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直观的建立网络的方式,因为我们首先都会从最简单的入手,比如考虑点是平等的,边是无差异的。

但是后来运用随机网络解释一些当时现实生活中碰见的事情,比如流行的六度分隔,却解释不通,因此觉得这么构建的网络少了什么。(我当时自己在读的时候,看着作者提供引导给予思考的小例子,我觉得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网络是不会不考虑点的重要性的,以及我们在产生联系形成边的时候也是带有一些选择的)这不是说“随机网络”模型一无是处,恰恰是有了这简单的模型,才领着人们更好的思考网络。

随着研究了一些比较现实的“链接网络”的关系——比如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好莱坞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之后,发现了幂律,至此,无尺度网络拉开了新篇章。为了解释幂律为什么会出现,这本书引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也引入了“生长机制”和“偏好连接”(这是支配真实网络的两大定律),再后来又引入了适应度。“生长机制”是认为先存在的节点会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节点,偏好连接表现在新加入的节点倾向于连接拥有边更多的节点,而适应度是想解释“新星效应”(或者说后发制人吧),适应度越大,节点拥有的链接就会越多,即使它是一个比较新的节点。

无尺度模型能描述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网络,这些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比如生态系统,但同时这些网络在运行时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大问题,比如大面积停电,比如网络的瘫痪,这暴露出无尺度网络兼具有面对意外时的健壮性与面对攻击时的脆弱性,这是挺矛盾的现实,作者称这是阿克琉斯之踵。

我觉得书写到这里都还是很好看的。

接下来讲了一些网络在生活中应用的故事,比如病毒的传播,比如经济学相关,再比如讲了很多生物里新陈代谢或者是蛋白质-蛋白质之间作用的事例,不太吸引我。

但第12链——分裂的万维网特别吸引我,这一链作者提到了“有向网络”所必会导致的一些特征,有些点永远走不到。还特别分析了万维网中的“四大陆地”,在作者的引导下,我想了想觉得万维网确实是这么回事。

记起一件事情,在上学期上高级数据结构的时候,有一次同学在台上讲搜索引擎,结束后老师说搜索引擎里有很大的学问,他提到google这么厉害的公司也大概只能搜到4%的网页,也提到有很多历史的旧网页存在着却搜不到。今天看书的时候书上提到有一个人为万维网建了历史档案馆,存着爬到的所有旧网页。作者说我们能在历史里学到经验和教训,而万维网的历史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这一块资源。

书中讲的一些例子其实挺有趣的,不知为何在读文字的时候却感受不到。我觉得还是表述的问题吧。

布鲁

2015-09-07

背景:老师说本书作者是当今复杂网络第一人,然后把这本书当做入门网络科学的科普书介绍给同学的。

《链接》读后感(十三)

个人感觉应该在9分左右,打五星平衡一下分数吧。

人类由自然赋予,与经济共生,创造了互联网。从KK的《失控》到巴拉巴西的《链接》,上述三种最大最典型的互通互联网络结构之宏大,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启发。

“六度分隔”或许是编造出来的一场幻梦?

之前选这本书是在深夜思考时,在想为何互联网不断在丰富,却愈发让底层参与者(消费者)无所适从。互联网的内核真的是我们所认为的众生平等吗?以往坚信的“六度分隔”或许是编造出来的一场幻梦?遂查资料get到了《链接》,幸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还算不错的模型架构。

巴拉巴西把复杂性理论内容有效精简到了200页,理论名词略多,像“无尺度”之类的概念,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读起来很晦涩,但不妨碍一些研究结果的预见性(互联网趋势、复杂网络和大数据的概念、传染病学、社会舆论感知)。

最后再谈一些思考和启发:

1. 第二、三章,“每个人只需认识一个人,就能形成社会”,“ 当添加了足够多的链接使每个节点平均 拥有一个链接时,奇迹出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巨大节点簇出现了”,你所能联想到的最典型的涌现网络是----传销。传销类的击鼓传花式的金融游戏可以联想到网络的内耗和死亡(确切来说是网络的衰败,网络大概是不死的,就像我们课本上学的被火烧过的森林)。当网络陷入了过度链接和无意义的信息传递,代表的是网络的低潮,就像我们每天只能吃糟糠然后排出草球给花草施肥一样。

2. 如何在“链接”当中自处:学着向复杂的社会关系聚团中搜罗资源,逐渐变为“枢纽中心”,或许所想的美好将不期而至。

最后,本书最大的预言(愿景)失误是最后

只能说,十余年过去了,复杂性研究、网络、智能等等的探索只是行百里者的前几个里程碑。

《链接》读后感(十四)

这本书可谓网络科学普及圣经了,浅显易懂,没有数学公式,层层递进的抛出问题描述了整个网络科学发展的脉络

欧拉的图论和随机网络的诞生,是网络科学的起源

六度分隔,这个不知道被多少文章反常识的讯息就连我的童年都听过: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有六步之遥。听起来很玄幻,但是Watts和Barabasi都告诉你,6也好13也好,真的实现6度分隔,取决于你的主观能动性——你的搜索,你的目标。不然即便告诉你偶像就在隔壁,你也很难有接触到的机会。

小世界,理解上说,就是你的圈子抱团,然后A的圈子也抱团,然后你们2个圈子本来很远,没有什么机会联系,突然之间2圈子有2个人认识了,于是形成了小世界,你们会感慨,世界真小啊。小世界体现的是平均距离的最短,所以,随机网络是小世界,后面发现的无标度网络也是小世界。小世界引出的另外几个概念,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以及伯特的结构洞——你和A的圈子本来有结构洞,然后因为那两个人的弱关系,建构了你们2个圈子之间的联系。

Then,Barabasi发现了无标度网络,还是在找Watts借到数据以后,让Watts遗憾不已——他和他的导师搞了2年都没有搞出来的东西,Barabasi几个月就搞出来了。两人瞬间在学术界拉开了距离。为什么?

因为Barabasi发现,真实的网络不是随机的,而是呈现了幂律分布的状态,有一些节点连接了80%以上的节点,成为了网络中的枢纽。这一发现不仅仅是互联网中,还有神经网络,交通网络等等,原来这个世界竟然有规律可循啊,毛骨悚然,这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Barabasi将网络研究引入到了动态研究。到底是什么引发了幂律分布。

Barabasi发现了网络动力学的2个原则:生长机制和优先连接。

生长机制表示网络种的点是不断有增长或者消失的,是个发展的过程,不是静态的。

优先连接表示了点与点连接的倾向,连接越多的点,起步越早的点越容易被新来的点连接上。得了,富者越富。

那是不是后来者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呢?Barabasi继续研究,发现了适应性原则,这又应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又应了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而且,适应度主导一切,制造和打破原有的枢纽点。适应性原则为网络科学引入了竞争性,达到一个零界点,胜者通吃也不是毫无可能。

至此,是不是有点哲学。

那么继续哲学,网络的阿克琉斯之踵。网络的枢纽让网络连接性非常好,但是于此同时成为了有意者攻击的对象,因为蓄意之下,攻击下几个枢纽点后,网络就会分崩离析。这么,网络的健壮性和脆弱性并存。SO,我们需要又能力应变这种突入其他的攻击,Watts告诉我们功夫在平时,实践为王。

信息的级联,临界点的不可预测,让我们发现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它可能不是现在就复杂,而是你发现的越多则越复杂。你越想弄清它它越让你发现还有很多未知的碎片需要处理。

That's it,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链接》读后感(十五)

这应该是我开始阅读专业类有关书籍以来所遇到的最好的一本儿了。

逻辑清晰有条理,内容饱满,没有丝毫废话,案例的量安排得当,论证充分,没有反反复复说那句话,随着研究的深入,自然会回扣前面的论点,但是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相反,在不断重估与探讨之中,具体应该是什么,留给了读者自己思考的空间,却又不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开放性。

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言之有物的专著。读下来收获颇丰,也思考良多,也许对今后的方向的也会重新打算。

本书先从还原论和复杂性入手,因为毕竟本书是讲网络链接的,而复杂性是其根本属性。

然后开始对复杂网络的起源娓娓道来——这里谈到了重要的数学家Euler,介绍了图论——数学领域贡献出来的研究视角。最开始科学家一直认为网络是随机的,所以也是平等的,因为完全随机,所以概论上来讲一切都是等概论事件,这也就是埃尔德什-莱利理论最主要的观点(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个时候网络的复杂性呢?他们是这么解释的,“如果网络过于复杂,无法用简单方式刻画,不妨描述为随机的”,于是就这么把“复杂性”约等于“随机性”了。然后推及到社交网络来讲就是“每个人只需要认识一个人”就可以组成网络,虽然后面瓦茨和斯托加茨提出了“六度分隔”理论,以及作者和他的partner们得出的网页的“十九度分隔”,但是其实想表达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小世界”。

小世界具有“聚团性”——网络中同一个顶点的邻点之间有更大的概率有边连接,也就是说我们的密友之间往往也是朋友,聚团系统越接近于1,朋友圈的连接紧密程度越高。

但是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对于网络而言,“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真正的中心是那些在多个大圈子里都有位置的节点,也就是“枢纽节点”——连接者,复杂网络的关键要素。然后又有人发现复杂网络服从幂律分布(一条没有峰值且不断递减的曲线),是无尺度网络,也就是大多数节点只有很少几个链接,通过少数几个高度连接的枢纽节点把整个网络连在一起,于是也就出现了80/20定律(Pareto Pricinple)。

生活中的“富者愈富”现象又道出了无尺度模型——生长机制(从有到更多)和偏好连接(链接总是偏好连接度更高的节点)结合。但是,受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启发(我是物理白痴,所以这一点具体的逻辑其实我看不懂),提出了“适应度模型”——在无尺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竞争因素,具有更高适应度的节点也更经常被连接,也就是说此时的偏好连接受(节点适应度×链接数)驱动。

这时候要想分析复杂网络,就肯定从枢纽节点入手,枢纽节点决定了网络的结构稳定性、动态行为、健壮性和脆弱性、容错性以及故障容忍性,所以后面就开始进行分析。先是健壮性与脆弱性,健壮在删除任何一个节点都不会使网络崩溃,哪怕删到最后只剩下很少的节点;但是如果删除少量枢纽节点的话,网络就会成为碎片。这是由无尺度网络的结构不均匀性导致的。枢纽节点至关重要!

然后就开始讲复杂网络的影响,比如在传播方面,“阈值模型”之病毒营销;比如在生物生命方面,由互联网自己的生命,互联网地图到生命地图,开始讲大量的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癌症、细胞……难怪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

That's all of it!

后记讲了一下复杂网络的后来,以及花了近30%的部分讲注释,就是文章中所谈到的知识、研究方向,都给出具体的论文或者专著参考,一则一则,从头到尾,严谨性令人折服!并且哪怕只有70%是书的论述,却也不觉单薄,反而是倍觉丰韵。

这样的书怎能让人不爱呢?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