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雪国读后感1000字

雪国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8 21:40:37
雪国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08 21:40:37   小编: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与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描绘了北国的寒冷与孤独,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主人公在雪国的经历,展现了对生命、爱情和孤独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充满着浓厚的哲学意味。

雪国读后感第一篇

开篇的白皙,就像雪国名字里的白雪一样,但除了白皙,剩下的就像泥土般泥泞,就像岛村这名儿一样。

未婚夫、妻子,在这样虚无缥缈的地界里是如此的不堪,岛村自大的评价着叶子的可悲,驹子的徒劳确实让人通篇的不舒服,他的喜爱也全然建立在对这下九流戏子艺妓的鄙视之上。

有人说这是爱情,还是那种纯粹的爱情,我倒是没看出来,背信弃义的光明正大玩弄伦理道德,倒是彰显的淋漓尽致。

“好家伙”,十九岁缺失的爱被十四岁舞女的温柔箱填满也难怪。

雪国读后感第二篇

有幸被抽中《雪国》。谈谈对书籍里面的一篇《虹》的感受。这篇被形容为川端康成“怀着追寻浅草的残梦”而写成的佳作,描述了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与事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突出的人格特色,通篇描述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漏着淡淡的忧伤,很容易让人共情。 主人公是几个代表性的舞女、木村,描述各有特色,性格各有千秋。舞女们在稚嫩的年纪里,用不纯熟不专业但曼妙的舞姿,在舞台上探索美、展现美、塑造美。而在舞台之后,个人未来规划、家庭的牵绊、友情爱情的迷茫等,都处于迷雾中探索。 “我喜欢彩虹。” “彩虹?彩虹什么时候出来呢?” “不知道啊。天上随时都可能有吧。” “彩虹真是百看不厌啊。” “不过彩虹会消失。” “是啊。” 这是银子与绫子的一段对话。有喜欢的事物,是感觉有希望的,但是彩虹出来的不确定性让希望渐渐减弱,彩虹会消失以及是啊的回答无不透漏出悲伤与绝望。诚如彩虹出现时光芒万丈,可是彩虹消失时就会从绚丽回归落寞。

舞女们都是如夏花的一群青年人,甚至花子才只有十一岁,像孩童一般,本应该绽放青春,奔放洒脱,可是全都被禁锢上生活的枷锁,无目的地跳舞,无希望地生活,麻痹自己,封闭自己,银子的结局甚至走到了尽头,这群夏花该何去何从?只能在迷雾闭眼麻木前行。

雪国读后感第三篇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物哀、虚无之美著称,看完《雪国》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虚无之感贯穿全文,“徒劳”一词在全篇中也出现了多次。

驹子说到自己有写日记的习惯,看完的小说也会简单记录下来,岛村只觉得“简直是徒劳”,但没有继续说下去。

岛村听按摩师傅讲起驹子的事,听说驹子是行男的未婚妻,为给他挣钱治病走上了当艺伎的行当。可行男已快要病死,身边还有新情人叶子,这时岛村脑海里又想起徒劳这个词,“这不是徒劳是什么呢”。

驹子努力自学三味线,技艺精巧,然而却鲜有听众,驹子努力的生活方式被岛村傲慢地当作是虚无的徒劳。尽管驹子一直对他怀有爱情,但岛村却只把这看作美丽的徒劳。

驹子和叶子像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驹子是热烈的一面,而叶子沉静内敛。每夜驹子悄悄走进他的旅馆,喝得醉醺醺的,如同醉酒的身体一样滚烫,驹子表达着她矛盾的爱意,她说“我来了,我说了我会来的”“我要走了,我要回去了”,但岛村并没有回应。他第二次来雪国时,就被列车上的叶子深深吸引,他借着列车窗户偷偷观察她,看她的轮廓如何与窗外幽暗的景色相融,又如何飘荡在的自己心间。叶子求岛村带她走,带她去东京,怎么样都好,而岛村这时却不知如何是好。他不明白为什么叶子托他好好对驹子,不懂为什么她恨驹子。叶子只能永远被困在这里,扫一个又一个墓,直到自己进了坟墓。

最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叶子,驹子抱着她大叫,大家都说她疯了,而岛村站在那里,抬头看见银河仿佛哗啦一声,向他的心田倾泻下来。

“列车穿过边界上长长的隧道,就到了雪国。”川端由此把我们带进一座小小的乌托邦,最后乌托邦也被打破,只剩下了虚无。一切都是徒劳。

雪国读后感第四篇

首先感谢鉴书团的抽中我,我才发现雪国这本书是我一直想看,但还没有看过的一本书,再翻翻川端康成的书我都没有看过,只是在一些课上略微看过他的个人成就跟名作,后面因为略微知道雪国的故事想读的心就停滞了,就突然之间吸引不了我。

这次正好有这个机会看了川端康城的《雪国》《湖》《虹》,翻看雪国的时候提到了基本上都是战争发生过后面的事情,那个时候的经济跟生活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所以也就写出了意识流这样的小说。书中的人物的性格都是苍白,纤细,迷茫,不谈未来。典型的战后心理创伤,虽然人物空洞,内心虚无,这几个典型融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美。一种虚无留不住的美,看了就会一直想看下去。所以就在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一个晚上加一个早上就读完了。川端康成的书真的值得一读,毕竟他所创作出来的雪国里面的一些艺伎跟舞女,是一种典型的美。最爱在《雪国》出现的冰天雪地的长景,一个艺伎为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游客,不停的去旅馆见他,又悄悄的走了,这时候伴随中的雪是无声的,冷是寂静的。现实生活当中留不住这样的美,也留不住这样的人。

而《湖》像是个典型的痴汉小说,不停的跟踪一些女生,甚至有一个是他的学生。这样的题材写出来应该让人生出反感才对,但是被川端康成写出来,你会选择继续读下去,甚至来给你来一个错愕不及的结局。

《虹》是描写一群舞女的故事,这里面的基本上都是未成年。年轻的女孩子总是美好,她们的身上保存着青春,怎么样去浪费都可以,跟舞女对比一群流浪汉,无家可居,个个没了灵活气,只知道吞咽剩菜剩饭。有这个对比,谁不喜欢这些女孩子。

这本书的封面也很美,应该是驹子从电影院掉下来的那一幕,美的触目人心。

雪国读后感第五篇

许多小说以开头而闻名,《雪国》也算得其一。只消短短的一句没有主语的话语,读者便瞬间进入白茫茫的、逻辑自洽的世界。雪一夜就能下一尺厚,远处的群山上,雪光交映,映衬着年轻的艺妓脸上的洁净之感。没错,在川端康成的笔下,艺妓与洁净之感也是自洽的。

我们在读《雪国》的时候到底在读什么?一种美感?一种风味?我猜反正肯定不是在读一种爱情吧。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对川端康成的文笔推崇备至,家里那本老书我却数次拿起又放下。 因为里面没有故事。岛村、驹子与叶子三个人物,从列车驶入雪国到雪国燃起大火之间,似乎无甚本质变化,变化的只有季节,山头翠了又白。

里面有的是颇有闲情逸致的中年男人在两位底层女性晦暗不明的心境间来回揣测。 那是他无法进入的疆界,是和雪国的景致一般的观赏对象,只可远观,不可亵渎。

或许这也是一种存在主义?你可以说雪是即存在又不存在的。一种水分子的状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凝结。岛村自己的心境也是如此。在雪国,他是一个岛村。在东京,他是另一个岛村。人的心境就是这样奇怪。 他对驹子的生命力十分欣赏,也对列车窗上叶子的影像念念不忘。川端康成是极有耐心的光影捕捉大师,一点又一点,一切就在车窗镜子里成真了,岛村的幻想随之一点点飞起。

《雪国》的结尾也是不朽名句。漫天银河倾泻在岛村的心田之上。他的心事,读者却几乎一无所知,虽然整部小说几乎全以他的限制视角来写。这是川端康成写作风格的魅力。你体会了人物的一切感觉,人物却从未对你打开心田。因为银河可以理解,或许吧,但读者肯定无法理解。 那还为何要写出来呢?作家刻意只写感觉。与雪国的雪交融在一起的岛村的主观感觉,一遍又一遍,覆盖了整部小说,仅此而已。

雪国读后感第六篇

这本《雪国》是新版本,也是新翻译。再读一次,重温驹子徒劳的,无能为力的人生。 由于对日语不是很了解,所以对不同译本的看法只能建立在普通读者基础上的。这个译本让我读起来觉得是流畅的,包括火车上的初见,依然翻译的很美。 其实我比较赞成的一种观点是,不仅仅叶子是驹子的一个化身,一个精神寄托。就连男主人公岛村,也是驹子幻想出来。 现实中的驹子太过痛苦,她想逃离却深陷泥泞,无能为力。她对自由的向往,对纯洁的向往,以及对于爱情忠贞的向往,都投射在了岛村对她的印象,以及她对于岛村的情感上。 只是,情感投射终究只是一个幻影。无论到什么时候,她幻想中的这个人都不会回应她,正如她不会离开雪国,去东京一样。现实太痛苦,所以有了叶子这个化身。幻想终究会消失,现实依旧不变,一切都是一场徒劳而已。 岛村第一次见驹子时, 她的穿着很有意思: 「虽然她穿衣打扮带点艺妓的风格,但她的和服下摆并没有拖在地上,身上那件柔软的和服单衣穿得整整齐齐。只有腰带显得不太协调,看起来好像很贵,反而显得她有点可怜。」 这个矛盾的打扮,确实很“可怜”,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正如她这个矛盾的人:连脚趾弯儿都是洁净的一个女子,也是个艺妓。一边卖身为未婚夫治病,一边深深迷恋着有夫之妇岛村。 不得不再次提起“徒劳”这个词。 驹子矛盾的一切,都是徒劳。 正如她喜欢读书,岛村却说这有什么用呢?全是徒劳。 “记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呢?” “没什么用啊。” “就是徒劳嘛。” “是啊。”

雪国读后感第七篇

这本书收录了《雪国》《湖》《虹》三部中篇小说,以“虚无”为主题,虽然很薄,我却读得有点慢。如果是小说,还能被故事情节吸引,对这样的意识流纯文学,读得有点累,读完觉得好像什么也没读,由此倒也有种虚无感。

《雪国》太有名了,多年前我曾慕名去读但很快放弃,但黑夜借着火车车窗看隔壁美女的画面却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段描写很细腻,以至于我以后坐火车看窗外都会想起《雪国》。岛村是个有家室的富二代,物质上不愁,可以成天无所事事,精神上追求美,研究一些没人看的舞蹈艺术。雪国的艺伎驹子,曾在东京学艺,之后为了爱人成为艺伎。两人在雪国的温泉旅馆结识,岛村喜欢驹子的单纯美丽,驹子则向往岛村的城市气息。驹子含蓄又热情地表达着她的爱意,但岛村觉得这只是一种徒劳。

《湖》是一篇跟踪狂的故事,银平曾是语文老师,跟踪自己的学生并发生关系,被举报失业。之后他过着潦倒的生活,但遇到吸引他的女人还是忍不住会跟踪。银平总嫌弃自己的脚丑,这样的丑脚一步步带着他走向黑暗,犯下错误。而婴儿的脚是柔软可爱的,踩到人世间,踏入社会,才会变成银平那样丑陋的脚。银平一面走在沼泽中,变丑变坏,一面又向往美好,跟踪单纯可爱的美女。

《虹》讲的是艺术团银子的故事。她是个大咧咧的美女,不在乎穿什么,不在乎睡在哪,给人的印象却是薄情。她和木村是剧团的搭档,两人都有不错的艺术天赋,别人觉得他们有殉情的特质。应该就是为了艺术,不能妥协,宁愿牺牲自己的特质吧。前辈兰子逐梦失败回来,失去恩主,也失去以前的工作。银子有了恩主,搬了新家,事业也将要有起步的时候,却选择自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会像前辈那样妥协。

三篇小说讲了三种状态:一种是和自己妥协,浑浑噩噩的生活;一种是一致向往着美好,但阻止不了自己的堕落;一种是为自己追求的美好殉情。不管是哪种,都是一种虚无的挣扎。我看完也很emo啊,但觉得要追求的东西就像彩虹,出现了就尽情欣赏,消失了就继续平淡的生活。人要学会调节自己,不要那么极致极端才能破除虚无,脚踏实地吧。

雪国读后感第八篇

“傍晚的景色在镜子的底面上流动着,换言之,镜中的倒影和镜面本身像电影里的双重影像一样流动着。虽然出场人物和背景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透明虚幻的人像和朦胧流动的晚景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意象世界。特别是当姑娘的脸庞和山野上的灯火重叠时,美得令人瞠目失语,岛村的心灵都为之一颤。

远山的天际残留着一抹淡淡的晚霞。透过车窗眺望远方,景物依然轮廓清晰,但色调己然暗淡。放眼望去,本来就平凡的山野显得更加平凡。看不到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他心中反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当然,这是姑娘的脸庞映在了玻璃窗上的缘故。映出姑娘身影的那部分玻璃窗,看不到窗外的景物,但是因为姑娘轮廓的周围不断闪过傍晚的景色,显得她的脸龙好像是透明的。但是,是不是真是透明的呢?

想仔细一看时,却产生了一种错觉,从她脸庞后面飞驰而去的晚景,像从她面前闪过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列车车厢里也不是特别亮,因为没有反射,玻璃窗的镜像效果远不如真的镜子。岛村看得出了神,渐渐忘记了镜子的存在,感觉姑娘就像浮现在飞驰而去的晚景中一样。”

●如梦如幻,难以理解。

●岛村来度假,家有娇妻;驹子因之从良家妇女变成了艺伎;一种挑逗性,也可以美其名曰精神上的契合,但是呢?岛村啊,难道不是把驹子当做工具,可是驹子却如此倾心于他,视他为知音,愿意为他奔波!

●始终朦胧的情色挑逗,欲说还休,日本人的性格,压抑的、虚伪的、伪善的,伪善比作恶好是吧?还是它是一种暗箭,比明枪难防。

●叶子是何许人?想要逃离雪国,去往东京,是驹子的向往!

驹子和叶子是什么关系?艺伎与普通丽人,最终都没能逃脱被玩弄的命运。

●雪国和东京是什么关系?都想逃离自己的归属地,寻欢休憩,因为在哪里丧失了主体性,在哪里没有希望!

●岛村是东京的化身!

●叶子意外跌落,银河泻入怀中,美丽在毁灭中绽放!

对于极端美的追求,对于消失的向往,瞬间的永恒美,樱花的绽放与凋零,只有死亡消失的那一刻是极限之美!极端的,才最刻骨铭心!

而我实在欣赏不来这种日式的压抑与歇斯底里!畸形!

雪国读后感第九篇

《雪国》的故事并不复杂,一段匆匆终结的关系,暗暗扣着主人公岛村的“徒劳”。

对日本文学的涉猎并不多,经过几次战后史的阅读和日本的旅行逐步摸到一些他们对“物哀”的执念。

据说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坛被贴的标签是“新感觉派”。在《雪国》中,他的文字初初看是十分清淡的,像是书里寒冬一眼可望到头的荒芜雪原。然而需得走近了扒开,才看得到作者暗藏的人物心境和情节。

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夹在情节和人物对话中间,引导读者逐步以一个沉浸式的视角去介入这个不算复杂的故事。故事的开头,“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让主人公和读者从城市中拉扯出来,带进一个冰冷的世界。主人公行动轨迹的变化,也经常通过景色环境来引出。然而这些幻化的美景,即使经过视觉感美化,在岛村看来仍是弥漫着虚无主义的徒劳。他的五感,把雪国的美景与虚无主义的彷徨、迷茫杂糅在一起。

当岛村与驹子相遇时,他将自己的这种虚无和徒劳投射到这个女人身上。他认为这个女人的努力同样是徒劳的。无论是她对大城市的向往、对岛村的痴迷和对以后生活的幻想,即使这些对身处泥沼的岛村来说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但他仍暗自想着驹子的一生跟他相似,不值得一过。

“岛村心想:要是见到驹子,就劈头给她一句“徒劳”。然而,对岛村来说,恰恰相反,他总觉得她的存在非常纯真。”

然而驹子为岛村弹奏《劝进帐》的曲子时,这种由上而下的俯视和同情受到冲击。岛村感觉自己被驹子心中的力量征服了,“他被虔诚的心打动,被悔恨的思绪洗刷。他感到已经没有力气,只好愉快地投身到驹子那艺术魅力的激流之中,任凭它漂浮激荡。”在被他定义“徒劳”的生命,被驹子认真地度过着。

尽管结尾还是延续了虚无主义的主题,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了各自的“徒劳”,但水过未必无痕。

(另外,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总给我一种青春疼痛文学的错觉,再加上偏轻的纸,搭配上显得不够协调。)

雪国读后感第十篇

今年,川端康成去世已五十年,他的著作也已成公版书。所以今年能看到很多出版社出了川端的小说。之前很早读过叶渭渠和唐月梅的译本,这次读贵州人民出版社的这个译本,换了一个新译者。读完感觉译者应该是比较年轻,在语言上用了很多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鲜活的语言。只是在《雪国》中,叶渭渠译本的“艺伎”被换成了另一个同音词,感觉读着有点扎眼,不知道恰当不恰当,希望有行家能来定夺解释。

这本《雪国》里,包括了三篇小说,除了同名小说《雪国》,还有两篇《湖》和《虹》。因为《雪国》的篇幅不太长,所以凑成一本书吧,或者还有其他的选编理由?因为这几篇小说的风格还是差的比较大的。译者能出个序或后记说说还是最好。下面大概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毫无疑问,《雪国》是川端的代表作之一,写得细腻、唯美,而且结构很精巧。之前读的时候,关注的是故事的人物和小说呈现的感伤气氛。这次放慢速度,倒能慢慢体会出小说的架构和川端营造的那种空幻、梦境之美。

《雪国》里“徒劳”这个词出现了好多次,岛村这个人在书里年龄不大,三十四岁左右,但是世界观或者看世界的眼光是一种“老人之眼”,他觉得活泼、鲜活的驹子的热情是一种徒劳,或者一种终将消失的美好。很多东西在他眼中有点像梦幻泡影,所以他老是沉溺在镜像、雾气之中。他的世界也分割为灵与肉对立,肉体占有后便出现迅速的厌倦感,要去逃离。他只能喜欢很冷又很美的叶子,终将要离开驹子。他甚至觉得他的工作也是徒劳的:“翻译瓦雷里和阿兰的作品,以及俄罗斯舞蹈盛行时期法国文人写的舞蹈评论。”“这种书对现在的日本舞蹈界好像没什么用,但这反而让他觉得安心。”对人生、对世界的审美虽然细腻,虽然敏感,但是一种隔离了热情,远远去看的观察,是死亡之审视,要离得远远的。像书里说的:“岛村了解驹子的一切,但驹子好像一点也不了解岛村。岛村觉得驹子好像撞上了一面虚无的墙壁,那回声像雪花一样,落在自己心田里。”了解,但不参与。入戏不深,出戏却快。

《雪国》的美是凄冷的美,是带着死亡感的美,今天再读,让人感觉心里阴沉沉的。如果说《雪国》还有这种徒劳感的美,第二篇小说《湖》只有创伤和病态,很难说有何审美。

《湖》里的主人公银平是一个喜欢跟踪美少女的跟踪狂,今天看就是一个无业的、猥琐的、黏糊糊的这么一个中年人。随着小说剧情的推进,我们会慢慢理出来他的身世:有童年的不幸也有战争的创伤,所以会有这么一个人格。但说实话,真的是不喜欢。你就有代入感地想想你是个女的,天天有这么一个人尾随着你,肯定觉得恶心。川端作为作家确实厉害,写出来那种阴暗、黏稠,人性里面病态的东西。

我觉得川端的文字背后,有一双老人之眼,带着悲观、徒劳无意义的眼光来看所有美好的东西;另外还有一双恶魔之眼,带着冷静、无动于衷来看所有丑恶的东西。

雪国读后感第十一篇

相比外封,更喜欢这个去掉书皮的封面。

读完这本最新版《雪国》,不出意外有点淡淡的忧伤;不过暂时还没有在这本书中体会到川端康成文字的美,和朋友聊后被建议读读《春雪》,希望能有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装帧很不错,可以完全平摊开来看

这本书由《雪国》《湖》和《虹》三篇构成。

《虹》

人物比较多而且名字类似,银子、藤子、绫子、花子、蝶子等,不小心就陷入了小混乱,前后分不清谁是谁,只好用看《百年孤独》时忽略人名的方法读。

《湖》

时间交错地书写了银平这位在美丽面前无法自控的老师和跟踪者,交错地插叙让小说的节奏和银平的心绪一样,时快时慢,时而平缓时而紧张,是阅读感最好的一篇。

《雪国》

本书中最有虚无感的一篇,从主要人物岛村外在的无所事事到内心的无根,面对心仪的美丽事物却是被动地追求、也无法负担起得到后的责任。尤其喜欢开头岛村在火车上看到美丽的叶子时的部分,不敢直视、美丽和灯光玻璃等易碎事物在一起,很能表达出难以把握、无法把控的无力感。

PS. 翻译的文字一般,偶尔不太能理解个别段落。

比如《虹》这篇里,

“她好像怕弄湿布舞鞋似的,挂在木村肩上回到了屋里。他没去摁蝶子,蝶子就像抱着自己的坐垫似的把脸贴在上面,木村坐在她背上,用一只手翻开剧本,开始对台词。”我没能想象出两人的姿势。

“袖手旁边的木村不知为什么也没告诉任何人。”袖手旁边应该是袖手旁观吧。

雪国读后感第十二篇

在川端康成出版井喷之年,拿到这本书评论的方向似乎应当是不同译本的对比。但这一对比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花费大量心力,如若臻求完美更需通晓文字原本成书时的语言,而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只好期待能者。

从书籍特异而言,这本书的外封稍显幼稚,而其他出版社简约清冷的封面则更为符合读者对川端的印象。渐变色的内封还好,裸脊装帧也很适合平摊阅读,唯独是书脊的溢胶在捧读时会略微融化黏腻,既想舍弃不太喜欢的外封又无法容忍不适的手感,颇感两难。

从内容本身来说,其实我也不是个适格的评论者。这甚至可能是我成年后第一次读川端康成,基础教育阶段似乎懵懂地读过,但那时根本不存在理解一说。对日本文学没有深度研究,阅读的书籍很少越过当代作品,都是不可忽视的局限。在此只好根据当下的阅读感受,姑妄言之。

翻译本身是流畅的。如果要用书中的句子来自证的话,比较贴切的可能是:“这是一种冰冷的孤寂,又是一种惊人的明艳。”抑或是:“那一瞬间,仿佛照亮了他和驹子共同度过的岁月。这其中也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悲哀。”叶子也的确是牵引起岛村、驹子情感发展的绉布编织一般的经线。

雪国的反复旅程始自岛村对叶子的观察。她在火车站台对站长的呼喊,托他照顾好自己在铁路信号站工作的弟弟;她在列车上对同行男子亲密的照看,“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两人仿佛忘记了男女之间的界限,像要永远亲密无间地相守下去”。岛村透过列车的窗玻璃凝视着叶子脸庞的镜像,这一段描写完全显示了日本作家的细腻笔法,也值得记录在此:“这时,姑娘的脸上亮起了灯火。镜中的映像没有清晰到能盖过窗外的灯火,窗外的灯火也没有光亮到能盖过镜中的映像。灯火从她的脸上闪过,但没有照亮她的脸。灯火的光清冷而遥远。当灯火隐隐地照亮她的眼眸周围,她的瞳孔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她的眼睛就像漂浮在暮色波浪间的妖艳美丽的夜光虫。”

再次回到车站,驹子来送岛村,却遭遇了急忙跑来寻驹子回去见师傅儿子最后一面的叶子。驹子执拗地不肯回去,又引起了岛村的厌恶。驹子爱着岛村,师傅的病子爱着驹子,叶子又默默爱着病重的他。在充斥消逝和死亡的雪国,无人真正拥有可以温暖身体的爱意。

岛村再次来访,驹子似乎怀着醋意让叶子来给岛村送没必要的示爱纸条。岛村顺势和叶子短谈。叶子憋闷的心仿佛终于找到了倾泻的缺口,她放肆地说起了想让岛村带她去东京的奢望,说起自己对驹子的恨,说起曾经想要学习护理但想要照顾的人已经不在。驹子对岛村的追寻时常令岛村想要逃走,这样的感情终究不能长久;叶子对男人不渝的爱也注定落空。她仍然怀着对爱的期许希望岛村能够对驹子有所回应,“请好好对驹子姐”。可岛村却还是一如既往,“我什么都做不了啊”。这样人人在爱的失望令叶子无法承受。

灾难高潮发生在蚕茧仓库的大火。就在我感叹于火灾的红光映着岛村和驹子观照的灿烂星河是如此悲凄而浪漫的场景,叶子竟然从发生火灾的仓库二层跌落,驹子尖叫、疯了一般拖着和服下摆踉跄来到了尸体旁边,用力抱着死去的叶子。“驹子像抱着自己的牺牲,又像抱着自己受的惩罚。”也许驹子在内心深处也觉得是自己给叶子增加了走向死亡的砝码。

但足以搅动他人心海的岛村,却从头到尾只是一个晕眩的旁观者。雪国是一片寒冷而悲伤的土地。

雪国读后感第十三篇

“列车穿过边界上长长的隧道,就到了雪国。”

研究西洋舞蹈的岛村不时会逃离居住地东京,在悠然自得的雪国村庄中与相熟多年的艺伎驹子私会。驹子虽时常害羞,但对于岛村这位客人的偏爱有目共睹。坦荡的告白一方面让岛村留恋,一方面又让他觉得恍如梦境,不过虚无。岛村并不是什么至情至性的拥趸,在东京有自己的妻儿,在雪国也时常将目光停留在驹子家中的少女叶子身上。叶子冷淡清丽,岛村心向往之,却不急于拥有。即便叶子在他面前香消玉殒,他不觉悲痛反而被妖冶火光吸引,眼中只有燃烧中的变形的生命。与其说他在不同对象之间追逐摇摆,不如说他只爱抽象的美丽。对具体的爱意佯装洒脱,却又忍不住沉溺。中庸,懦弱,仿佛凡事不必太需勇气太过笃定。

《雪国》在设计情节时,有着日式典型的对物哀之美的追求,温温吞吞不加干预。但在描写景色时,川端康成不遗余力地尽显风雅格调:

“星光比朦胧的月夜的月光还要淡,银河却比任何满月的天空都要亮。朦胧的大地上没什么人影,驹子的脸就像一副旧面具似的浮现出来,散发着女人的芬芳,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山顶好像精心雕刻的一样,妙趣横生。一道美丽的斜线,从山顶缓缓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山边的月亮渐渐显现出来。旷野尽头唯一能看到的景色是,在淡淡的晚霞的映照下,群山青黛色的轮廓。月亮已经没那么白了,颜色淡淡的,没有冬夜的那种清冷的感觉。”

即便是村庄里普普通通的蜻蜓,“那种悠然自得的样子,和城市里的蜻蜓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种情节、人物抑或环境描写里随处可见的对照感,同样贯穿在收录于本书的另外两篇小说中。《湖》里写到,银平有着一双像猴子的丑陋的脚,却喜欢尾随自己的学生和偶遇的美丽路人。他不禁自嘲:“是因为肉体的一部份特别丑,才向往美而哀泣的吗?丑陋的脚追逐美女是天意吗?”《虹》中的银子在生活中有些不修边幅,但“在舞台上极其美艳,和平时判若两人。”

西洋舞蹈与东洋艺伎,雪国与东京,驹子与叶子,物哀与风雅,热烈与怯懦,模糊与具象,精致与闲散,丑与美……冲突却立体,是川端康成笔下的故事,是在放大官能和拘谨克制间反复切换的日本文化,也是每一个你我他大家原本的样子。纵然我讨厌畏缩遮掩虚伪,在用力地积极坦荡真实,但我偶尔也会是那样不足的人啊。像认真写着书评的当下却又偷摸玩手机的我,恰好看到李银河老师发了微博:“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现世的,实在的,可以触摸到的,不也很无趣吗?”

对川端康成的小说主旨不求甚解,对爱的定义不设限制,对虚无的表达不以褒贬。一切都是被默许存在的。

PS,

本版本裸书脊,易卷边,不是很利于保存。

查阅资料时觉得挺有趣的,贴于此供参考:驹子取名于《搜神记》蚕马神话,有作茧自缚之意,而蚕马本身的故事讲的正是徒劳。父亲被征兵戌边,过于思亲的少女向家中公马许愿,如能将父亲带回家自己就嫁给它。没想到公马听明白了,当真将父亲带了回家。许愿一事被父亲知道后,他暗中将马射死,并剥下马皮晒在院中,少女亦对着马皮笑其痴心妄想。没想到马皮一跃而起,将少女卷走。故事的最后,少女化作蚕马皮化作茧被村民在树枝之间找到。而此树被人命名为“桑”,即取“丧”之意。

雪国读后感第十四篇

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日本作家的作品,这次有机会读了这本雪国,不禁感叹,果然川端康成也不是我杯茶啊。

看了很多书评,大家说虚无主义说爱的徒劳。

可是或许爱本来就是徒劳。

这几年的书啊剧啊总是感觉是在找共鸣,驹子、岛村、叶子像不像我们呢,银平像不像你呢,或许人都是差不多的,所有的人都是你的一个截面,于是和你不想干的,也会拐个弯想到你,复杂的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