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精选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1 13:55:21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9-21 13:55:21   小编:

《给情绪多点时间》这篇文章探讨了情绪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作者指出,情绪是人类的天然反应,我们应该给予它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压抑或忽视它们。通过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系,并在生活中更加坦诚和真实。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一)

当烦心事来找我们的时候,

请给它时间,

听听看它要说什么。

它常常在告诉我们,

外在的变化太快,

快到我们慢不下来,

快到很多事都被我们忽略,

快到常常觉得自己忙不完。

书名:〖给情绪多点时间〗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二)

此书大概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看完,看的过程中犹如作者在耳边轻轻的诉说,而阅读者在聆听。虽然内容不是太完美,但每次阅读的时候都很有感觉。另外作者写出的一些根据心理学观点简单犀利的话语特别印象深刻。1.情绪管理很严重,遇事不耐烦,提醒自己放慢速度,多做深呼吸,2.情绪分反射性的情绪和思考后的情绪。3.一个人有没有能力维系关系,常在不耐烦之后。4.生气分五类级别,不喜欢、在意、不高兴、生气、愤怒。学会管理控制好才能控制好情绪。5.孤独是身体离开人群,寂寞是对自己人际关系的不满意。6.对错以及情绪常常是两回事。7.爱自己是基础,才能爱别人。懂得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他人。8.要让一个人有安全感,是当他流泪的时候在身边。9.如果想建立或维持一段关系,就让互动尽可能慢一些。10.我不喜欢你做的事,并不代表我讨厌你这个人。等等。好句子都会记下来,让自己多看看。建议如果想让自己静下来的朋友可以翻翻此书,一定不会失望。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三)

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孝道论坛的讲座,老师讲的是养生之道,而如何养生,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 心态,要有掌控情绪的能力,然后才是生活习惯的养成。人的主观情绪对疾病的生成起到80%的决 定作用。而情绪的好坏往往和自身、婚姻、亲子、人际关系有关。台湾临床心理师洪仲清博士的这 本《给情绪多点时间》正是从这四方面进行了叙述,他的专长就是协助自我探索与觉察、情绪教 育、亲子教育咨询、人际与家庭沟通等,这本书的每一章都由一些短文构成,没有说教的语言,像 一位朋友在与你细细探讨情绪的问题,同时又饱含着深深的禅意,总有那么一段会引起你的共鸣, 让你不知不觉陷入沉思。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四)

“赵老师,我想快点好起来。” 就在一周前,接了一个新的心理咨询个案。一个典雅的小姑娘和我说着说着,泪如珠帘一般洒了下来。她一点点的和我诉说着她多么依恋那个男人,她的秘密产生的误解几乎让他们的关系分崩离析,分崩离析的几乎如她此时的理智与情感一般。 一切的道理她都懂,她也知道怎样去面对这个问题,但是这段时间无法入睡、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崩溃的她毁了自己的生活。 也许倾听、共情、陪伴会让她在我的咨询室里感觉好一些,但我也知道,这就像是止疼药。离开了咨询室,她还是要独自面对来自情感上的折磨。一条男人的微信,一个嫌弃的表情都可以化成她世界里的子弹。 情绪是人的本能,就像你会感到热一样,是人的本能,不会因为大声的训斥 “不要热啊,不要出汗啊,多丢人”就真的停下来。情绪来的时候就是会痛苦,就是哭泣。没有办法马上停下,需要的,是“给情绪多点时间”,这是台湾临床心理师洪仲清给我们的“与世界相处的正确方式”。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五)

不知道是不是成长带来的副作用,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带着一定压力活着,对自己也开始苛刻起来。我们嘴里说着不去计较别人的看法,依然在发完朋友圈之后等着看有几个人会点赞;我们压抑着内心的痛楚,就连流泪也要避开所有人,嚎啕大哭的本事都丧失了;我们和亲友说话都会有沟沟坎坎,仿佛再也没有当初的直来直往……

我们记手帐,对自己的时间严格规划,对自己的饮食严格控制,对自己的身材严格管理,对自己的情绪也开始严格起来,好像不缜密规划,冷静地处事,就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但我们最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成为看上去成功的精英模样?还是为了活出真实的自己?

为了顾全面子,为了照顾别人的心情,为了保持亲密的关系,我们多久没有关照一下自己的情绪了呢?

即使是只猫,也会有闹情绪的时候。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六)

在11月8日把这本书看完了,文风是就算不知道作者是个台湾人也能读出他是个台湾人的讲话语气,有些温雅的感觉。 书的内容是在自我,亲人家庭爱情,人际关系这个大纲下面展开,刚开始讲的内容偏向自我认知和完善,中间写的更多的是情感(偏重于家庭和爱情),后期更偏向原生家庭和育儿。后面的章节感觉有些乱,也更鸡汤了些,虽然说得都对,但是感觉连续性变乱。 作者是个对生活很有感悟和感想的人,但是人也是相对严格,就我而言的话我可能就会抵触他有时候太过于坚定的要求和态度,感觉没有给人留更多的余地,也讲了很多自己对家庭和人生的思考,其实他活得也很小心,是个谨慎又明理的人,但是说实话实在感觉少了一些亲切感。 文中的内容30%左右带有一些鸡汤,还有一些作为台湾人好像生来带有的一些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见解,有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感觉,我是觉得稍稍不太能和我自己对上号,但是能理解作者的心是非常好的,很多东西也讲得非常有道理,是他在对生活了思考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很多的观点,显得有点像是一个长者在和年轻人讲话,稍稍带有一点说教的意义,所以我不是特别喜欢,但是也不会否认他说得确实很对,就是一本生活总结那样的感觉,说不高深也高深,说不不高深你一时半会也很难看透,有点生活中的艺术的那种感觉,中途也贴了很多对某些话表示赞同和学习的书签贴,总之对我来说读得不算什么酣畅淋漓,也无法和作者做太多的共鸣,但是就是能学到的一本书。个人有个人的喜欢吧,我大概打到3星半到4星半的推荐分。最后是觉得作者热爱学习和思考生活的那种感觉很值得我尊敬和学习…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七)

01/ 周五晚上10:20,我接到Partner的微信,而我已经举过哑铃敷过面膜准备休息。 说实在,我很不喜欢晚上的临时任务。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扰乱了作息。 但他跟我再三沟通,总部等着汇报,让我赶紧做好报表发给他。 这事若是发生在两年前,我肯定会把手机摔得远远的,然后隔空抱怨数落对方千万遍,我又不是24小时待命,凭什么这么晚还要卖命。 但两年后的现在,我没有这样。 我盯着手机屏幕,做了三个深呼吸,淡定地按亮了笔记本。 毫无疑问,相比过去,我更加肯定现在自己的情绪稳定,但我也不会否认过去的自己。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情绪,生气不开心,是一件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没什么不对。 只不过当时,我还不懂得如何回应不稳定的情绪。 这不是个例,知乎上关注情绪专栏的网友已经突破了几百万。显然,情绪不稳定,已经成为了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02/ 这几天看了一本书,《给情绪多一点时间》,作者洪仲清是一位临床心理师。一看书名就知道,它与情绪管理有关。 作者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以平淡的语气,一边讲故事,一边说道理,述说了情绪管理、有智慧的爱、亲子关系、自我治愈等方面的内容。 可能由于小时候缺失心理学教育的原因,每每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我总有种“真是说到了我心里”或者“这说的就是我”的感觉。 这本书也不例外。 作者用200多页的内容,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分享自省心得,用商议的口吻和读者对话,帮助在人生旅途中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疗愈之路。 读着这本书,感觉有种和知心好友聊天的感觉。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八)

学会感受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多点时间》

人是有情绪的,其实在接触心理学之前几乎没想过这一点,都认为情绪是不好的,人应该是理智的,有情绪是不对的,是幼稚的,成熟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总算明白,情绪是控制不住的,情绪需要的是宣泄和表达。压抑情绪,不认同自己的情绪正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心理师洪仲清,他毕业于台大心理学系曾任心理治疗所所长五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临床心理师七年。是一个一线心理咨询专家。

里面的文章都很清新,能感觉出作者的那种平静如水的心境。无论何种人生波折,生活危机,在作者面前不过是千千万万同类问题中的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的确作为一个资深心理师就好像三甲医院的名医生一样,每天看到的都是各种疑难杂症,对你来说天大都要塌下来的大病,对于他来讲不过是天天都要看到的问题而已。的确生命中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也就生死而已。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有情绪发泄一下就可以了。作者面对你的问题,给你开出很多药方,对你的问题给你很多解释。看了也就心境平稳了。

作者说不要太绝对,我们总是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妈妈,一种是好妈妈,一种是坏妈妈,其实没有所谓的全部的好和全部的坏,好妈妈也会犯错,坏妈妈也会内疚,也有自己的苦衷。其实所有的妈妈都想要做一个好妈妈,只是很多时候她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人生能接受的就接受,接受不了就去改变,不能够改变,那就离开。社会不是学校,不会教你很多道理,它只会让你一次次碰壁,让你明白,学着点,别那么没用。

情绪就好像是呼吸,是一种生理反应,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内,如果呼吸完全由我们控制,那么等我们睡着了,我们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面对情绪,我们应该顺应情绪的发展,观察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止情绪。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不喜欢,预算责备自己,但是这只会让负面情绪加重而已,起不到任何改善的效果。相反让负面情绪合理表达,找到一个安全的倾述发泄的方式方法,让负面情绪表达发泄出去,给情绪多一点时间,情绪也就自己平复了。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九)

台湾临床心理师洪仲清先生的《给情绪多点时间》,主要是从心理师的角度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来解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冲突。说起情绪化解,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天听到一位友人的倾诉,因为友人遇到一些烦心的事儿,我在开导她,本来想置身度外的,想帮她点拨一二,但是聊着聊着,可能是事情太棘手了,觉得自己也陷入了泥潭。后来看到有人说,不要轻易充当心理师,不合格的倾听者,会陷进去。这句话感触很深,所以日常那些情绪垃圾,到底要怎么分解,倒给谁听,记得倒之前一定要想好怎么分类。

偶尔也看到网上掀起的风风雨雨,其实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双方冷静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至于要为了一个新闻的不同观点而去出粗口,互相泼脏水。洪仲清的《给情绪多点时间》,就是提出了一个观点,在情绪爆发的时候,给情绪多一点的缓冲时间,这样才不至于给双方造成伤害。以前不喜欢一个人用沉默来解决问题,但有时候沉默是个很好的方式,至少可以先冷静下来,不至于头脑发热,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逃离也好,总会有一天能找到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洪先生提出要“常常整理自己的情绪,谨言慎行。”不要忽视堆积的情绪,如果不细心梳理,总会有一天,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洪仲清在书中提到如果遇到负面情绪的人,也要适当地远离这些负能量,不能被吸收,就拒绝,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其他人。这本书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正面的和负面的,加上洪先生用一些心理专业知识予以点评,看来会觉得整理情绪很重要。从给情绪一个出口、有智慧的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尊重不完美,在社会关系中,怎么相处,怎么沟通,怎么做到不受伤,都是在修行。洪先生提到“过去的不愉快,别再带到未来。”,如果两个人有争执,失去理智的时候,有的人会肆无忌惮地说出对方的把柄或者弱点,用这些来攻击对方。想象一下,一对夫妻,在公开的场合,或者在孩子面前,互相揭老底。伤得不仅仅是对方也有孩子。吵架或者生气,就事论事,不提之前的事儿,也是一种涵养。在快节奏的成长路上,总会有遇到一些磕磕碰碰,不妨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多一点时间和空间,来做一个健康情绪的人。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十)

情绪的深度与层次,有时候超过我们的想象。

她确定她爱家人,但她不喜欢家人。因为家人重男轻女,她的存在好像永远只是配菜。

她不是不爱她弟弟,只是弟弟一出生,她的角色就从被照顾者变成照顾者。妈最常说的话就是:“要照顾好弟弟!”

她尽可能不回家,因为一回家就是要面对陈年的伤。弟弟问题多,越大越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连她都矛盾起来,一见到弟弟就是骂,骂完就不舍。她又哀怨自己在家的位置如此轻微,把弟弟骂得太重,她又反会被父母骂。

还好人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脱离原生家庭的阴影。她越努力,越有力量,越有自信,越能重新面对原生家庭。她在外磨炼的待人接物的能力,解决了不少原生家庭的问题,让她在家中讲话越来越有分量。

不过,家人依赖她是因为她的能力,不是因为她这个人,她很清楚。她为此在意许久,所以她更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

她的渴望让她捍卫家庭完整的动机异常强烈。于是,她不自觉地又把原生家庭养成的习性带到婚姻之中,她隐忍、她付出,她要另一半注意她的存在,似乎要把以前没得到的注意在这个新家中一次性补回来。

慢慢地她注意到,她对先生出现了以前在原生家庭中出现的情感。她也不是不爱她先生,但是渐渐觉得他厌烦,感觉先生不够尊重她,好像男生比较伟大……

只是,她撑着、拖着,没让家庭走向破裂,但是她跟先生的感情也渐渐变淡,淡到好像只剩下烦。然后,这个循环又出现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

这次她告诫自己,要踩刹车了,不能再陷入这种无谓的情绪纠结里面。亲人的过世也让她想了很多,情绪就是会来来去去的,没什么了不起。人生中还有比情绪更重要的东西或价值。

她慢慢接受,爱一个人也可以同时对他有种种负面情绪。不管我们对一个人的情绪是高兴还是生气,关系的基础都可以有爱。

她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自在表达,但修正它们的幅度。不积累情绪,不勉强自己付出,懂得拒绝,找回自己的兴趣。闲暇时看看书,听听演讲,写写心情,到外面走一走。满足自己,不求人,靠自己。

于是,这个时候,高兴、生气都没关系。让爱自然流动,那么,关系与感情凝聚不散。情绪还是会来,只是变淡,淡到引不起什么波澜。

摘自《给情绪多点时间》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十一)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这个小孩主宰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希望自己在世上活得自在愉悦,想来是每个人最简单又最不容易实现的心愿。世间纷扰太多,我们的心太乱而又太容易被左右。红尘世事,一段段,一波波,牵发着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多少清秋夜,意难平,辗转难息。

这样的一个“我”,终究未能在世上活出一份明白。

《给情绪多点时间》的作者洪仲清在向我们传递着他的思想:明白自己,才能懂这个世界;

明白自己,才能好好活在这个世界。

在情绪面前,当我们明白了不放过别人,就是不放过自己;

明白了对别人不耐烦,就是对自己不耐烦;

明白了对别人生气,就是对自己生气;

明白了让自己变得糟糕的只是自己……

自己才是主宰自我生命的唯一。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摒弃消极思想,养成循着阳光的脚步去生活的习惯,那么,自己的心灵世界就总会多彩明亮。

所有的改变,都是从自身开始。自己改变了,世界投射在心里的模样也就改变了。

对待感情的态度呢?无论是对待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学会爱与被爱的智慧,就能使自我在爱里减少伤害,避免对爱的人造成更多的伤害。

当一切美好皆成为过往,一段美好的感情无法挽回,自我能做到的是,宽容地放手、离开,真诚地祝福。爱的时候好好地爱,不爱地时候豁达地分开,这是对待自己最走心的呵护,也是对待感情最美好的姿态。

爱孩子是父母们最无悔的事业。孩子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父母此生最大的牵挂。那些以“因为我爱你,所以希望你听我的话……”以爱之名压制孩子,使他们失却独立人格的父母,是还没学会怎样去爱的父母。

爱不是放纵,也不是管制,是陪伴。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感受成长的喜怒哀乐,给予他们智慧的引导、鼓励,让他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不完美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尊重、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构筑起自我扛住世界的强大心灵力量,让自己成为更有能量的人,是自我对抗纷繁复杂世界最强大的武器。

任何人都没欠自己什么,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深怀感恩,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多点宽容,世界因此而有更多的温暖和阳光。

……

世界的模样,就是自己的心灵镜子照射出来的样子。风景美不美,生活快乐不快乐,全装在自己心里。

放过自己,学会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你就拥有了美好生活、快乐人生。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十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们都开始变得沉默,不开心也不敢表现出来,唯恐自己的小情绪会伤害到别人,或者被别人看热闹。

在这个每个人都渴望快点看得到结果的年代,我们内心积压的事情开始逐渐变多,生活中需要你承担的事情越来越多,你的每个选择也越来越重要,但能够商量,能让你倾诉的人越来越少,情绪上来了,最后也只能自我消化。

学生时期,我们习惯了找朋友吐槽,发泄下自己的不满,后来毕业了工作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偶尔间的闲聊也不再说生活中的不顺,不再说那些不开心的事。别人问一句,你最近怎样?你也只会说句还好吧。

实际上,也许是现在的生活真的挺不好的。也许是刚和男朋友吵了架,也许是早上迟到被扣了钱,也许是不小心的丢了钱包,不顺心的事情太多了,可是你知道说了也不会改变,便只好略过不提。

有些时候情绪上来了,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但你就是莫名其妙的烦躁。

在你好好的工作时,突然间不知哪根筋不对了,你就开始烦躁起来,没心情工作,没心情玩,也没心情聊天,你就是想找件事来分散下这种心情,但是怎么都找不到。如果这时,有个电话过来或有人找你,说话语气有点不好,你的那股无名火便会被点燃,你会想拍桌子,想和对方吵一架。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这种情况,我有遇见过,而且不止一次。在那个瞬间你也会知道自己的情绪不太对,要控制,但知道是知道,能不能真正的控制住就不好说了。

有些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控制不住情绪呢?烦躁的时候究竟是在烦恼什么呢?之前我一直没有想明白,直到我看到《给情绪多点时间》这本书简介的一句话后,才突然明白。

“突然感到烦躁,突然为一件事烦心,也许并不是有什么事真的惹到自己,而是我们自己太着急,外在的变化太快,快到我们慢不下来,快到很多事都被我们忽略,快到常常觉得自己忙不完。情绪的突然爆发,只是想要告诉你需要停下来静一静,整理下自己的心情了。”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十三)

前不久在听一堂儿童教育课上,老师曾经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孩子们来到这个世上,要学会爱,而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谁呢?好多父母的回答是“爱父母”,只有我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我说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幸亏我说的声音小,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但是我也不觉得我说的是错的。

我所说的爱自己,并不是单纯的狭隘的去理解为“自私”,爱自己有很多方面,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增加自己的生活情趣,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注重生活品质,友情、爱情质量,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等等,我可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找一个空闲的下午给自己挑一身合适的衣服,也可以适当的消费给自己买一套不错的化妆品,更可以放下一切外出旅行,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或者约上三五个好友吃一顿好吃的,聊聊我们的过往。爱自己,不是自私,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让自己繁忙的身心抽空得以解放,返身能更好的面对家人,工作和各种琐事。

人非圣贤,孰能没有情绪。

被领导批评了,孩子考试失利了,与朋友,同事产生分歧了,或者自己工作上出现瓶颈了,这都是情绪的出发点。《给情绪多点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小节“你的情绪垃圾桶在哪里”,回到家,抱着儿子,我反复的在心里琢磨,忏悔,“难道,我平时都把老公儿子当成了情绪垃圾桶了么?”

尽管平时很注意自己的修养,但遇到烦闷的事情,仍然难免发火,常常不能见到儿子一点的错误和怠慢,大吼大叫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我在下班后进家门前我也会默默的想想那个故事,门前没有大树可以让我倾诉,可以对着墙啊,心里面也默念着,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里去。但总是事与愿违,常常还是无缘无故的把情绪发泄出来。

酝酿一个坏的情绪只需要几秒钟,而想要去控制一种情绪几乎不可能。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有关自己的,爱人的,孩子父母的。但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在本书中作者有一处介绍情绪管理的小技巧,有一点长效的方法里,有两个字让我记忆犹新:信仰。

我不知道身边的人有多少有信仰,甚至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理解什么是“信仰”,百度里搜索的时候,越看越不理解什么是信仰。所以基本确定我没有什么信仰。本书很多地方是教给读者如何学会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如何接纳自己和别人,社会的不完整,在发现自己与周围产生矛盾的时候如何自处。其实说白了,对外,还是那句话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改变,不能改变就离开。而对内,这是一个需要长效方法的过程,一般人都控制不住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那你就不是一般人,加油!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十四)

文/灵林玖玖

01

我有一位女友,小名乐乐。

或许妈是希望她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所以喊她乐乐。

事实是,她经常闷闷不乐,即使是在新婚蜜月期,她是挂着一张忧愁的脸四处行走。

有一天,她实在受不了,跟我抱怨说:

“哎,我也想要开心呐,可是就是开心不起来啊,郁闷。”

“那你有没有想为什么啊?”我小心翼翼地问,生怕一不留神又惹她不开心。

“还不是因为那头猪,以为自己在单位里挂了个经理的头衔就能指挥千军万马,自以为是,说话又拽又冲,又屡教不改。”

额,这是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了。

乐乐口中的“那头猪”是指她的先生,在一家行业领先的企业里供职,收入颇丰。他们住在高档小区里,开着的四、五十万的车,很多人都羡慕他们的物质生活。可是,就像乐乐所说的,只要乐乐稍微出一点纰漏,她的先生不管眼前有没有人,开口就呵斥她一顿。

有一次我搭他们的顺风车,乐乐先生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扣了六分,心情很不爽。当时,坐在后排的我听到乐乐低头玩手机游戏,漫不经心地说:“现在11月了,等12月过了不就恢复12分了吗?“

“你懂什么啊?我看你的驾照都白学了。你自己去查查行驶证的计分周期。“

乐乐先生的声间陡然地高了八度,尖尖的,有点刺耳。

然后,接下去的余路,他都在催促乐乐查交规,要乐乐看看错在哪里了。

我坐在后排,一脸汗颜,人难免都记错的时候,乐乐先生就是一副得理不绕人,高高在上的样子。一次、两次还可以理解为他重视,若是长久了,只能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了。

最让乐乐觉得焦虑是他们吵架,先生都是摔门而去的那个人。

乐乐也想过要离婚,可是先生没有出轨,每个月给她家用,偶尔还会做饭、帮忙做家事。

“跟这样的人离婚,人家会不会说我作啊?“乐乐不止一次地问我。

这个问题我一直无解。

劝离,夸大了乐乐先生的缺点;劝和,乐乐依旧闷闷不乐。

只是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大多数的人,是靠什么在维系婚姻呢?

《给情绪多点时间》读后感(篇十五)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没有绵绵的雨声助阵,北京已经进入初秋的轻寒时节。很多作家都觉得秋天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但单衾不耐五更寒的经历却让人更怀念不用半夜起来加被子的夏天。

在这样的天气里,内心深处的小我忍不住劝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这个好一点,不光是指物质层面,比如满大街羊汤馆门口秋日进补的广告。还有精神上的,比如说,读一本温暖的书。

对于《给情绪多点时间》一类的心灵成长书,自家一向喜欢放在睡前阅读。这个一天中唯一放松一下神经的时刻,拿来翻看的读物一定要选了又选。

选择这本书,是被作者的专业所打动,作者洪仲清毕业于台湾心理学系,曾任心理治疗所所长5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临床心理师近七年,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所以他在工作之余写的几部小书,虽近似心灵鸡汤却高于心灵鸡汤,通过写作这种方式,作者认真同大家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收获与心得,让读者也能很有收获。

老实说,心理咨询师们写的书有时总不免失之艰涩,比如个人喜欢的路易丝•海,曾看过她的数本代表作,比如《生命的重建》。老实说,书写的真是不错,着实不错,但是,也的确很难啃是真的,印象中花了好长时间才看完她的书。再比如艾克哈特•托尔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也似乎有这个毛病,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个人这等普罗大众根器浅薄,习气太重,对于各种心理学上的概念知之太浅,所以看起这些偏专业的书来总不免有些理解困难。

但好在这本书却没有这个缺点,或说特点。

全书由一篇篇小文章构成,大多是作者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实例心得,所思所想。每篇文章都不长,睡前花上几分钟光景就能读上一篇,言虽短,意却长。书中金句俯拾可见,比如作者提醒那些寂寞的人说:一个人活着,如果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会过得越来越寂寞。开放自己,跟他人的内心联结,才有可能因为亲和而融入。

选择这本书,也是被序言的题目所感动,试着放过自己。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人无限感慨。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似乎都太不懂得放过自己了,也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和自己较劲,最后搞的满身伤痕。

对于这个问题,这本书认真的告诉你,要给情绪多一点时间,不要让自己沦陷在自我的偏执里无法自拨,更不要与真实的自己拧巴,要学会随时找一个出口,不是发泄情绪的出口,而是寻找灵魂解脱的渡口。放过自己,与世界和解,快乐的活给自己看。要想做到上述目标,作者给出的实地操作方案是: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在难过的时候疏解,在失意的时候振作,在得到的时候感恩。先明白自己,再懂得世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