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100字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1 10:50:23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2-01 10:50:23   小编: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正能量的思维方式,实现了自己心想事成的经历。作者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自信心,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文章启示人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实现心想事成的愿望。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一)

1、书籍信息

美 诺亚.圣约翰

2、读书理由

在图书馆的流动书架上发现,被它的多彩封面吸引,当然内心也好奇这个认同式自问法,于是借阅。

3、书籍主旨与评价

实践指导型书,也就是若不尝试书中的方法,即使看了也对自己没啥帮助。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认同式自问法,如何使用它。书的版面设计让人阅读起来很舒服。作者也是旨在介绍方法,言简意赅。

4、重点内容

真正想要什么--创造积极问题(如想早睡,问为何我总能早睡?)--把新问题当事实接受--行动(列举3个容易做到的行动)

关键是找到目标,并积极行动起来

5、应用:

虽然以前自己并不知道这个概念,但偶尔也已经实践到。比如中学时想入学生会,找房子等。因为有着很具体的目标,自己会不由自主地积极想办法去实现它。如找房子,当时找了好几家中介准备二手房,新楼盘也几乎跑遍,在看了不下20-30套房后,最终找到最适合的。如今读了这本书,概念更深入了,日后更需养成认同式自问的习惯,让人生更精彩!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二)

很多时候祝福朋友的时候,总会带去希望,祝福他心想事成。后来知道,意念是可以让自己心想事成的。于是不再悲观,凡事都往好处想,果然幸运多了,很多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最让我感觉自己幸运的是,在茫茫人海中,我遇到了一个不错的人,他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直陪伴我左右。一直相信,自己会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我的生活将幸福到老。这个信念永远不会改变!

《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成》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坚信,千万别怀疑。当你的信念支撑你的人生的时候,好运会常伴左右,达到自己的要求。

书中教给了我们日常做法,虽然我们不能跟随作者进行实地训练,不过,生活中,我们凡事往好处想,同时坚信会成功,一样能心想事成的。

这样书,有很多,关于冥想的,关于信仰的,关于人际关系的,等等,从操作步骤,到实际效果,书中都会举出很多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这种操作方法是可行的,至于行与不行,只有参与到其中才能得到验证。关于我为什么心想事成,我想很多人是渴求的。不过任何事情,如果只是想想,即使再坚信,不去努力实践,也是枉然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好事,做好事,努力相信,努力了会成功,同时要付诸努力实践,那时候,好运、好事当然会接踵而来的。

就如自己,坚信会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当遇到的时候,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把爱付诸实践,那么在赢得关爱的同时,你的付出会让对方更加珍惜你,爱护你。

愿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三)

书中讲到了一个神奇的心理实践科学,通过认同式自问的方法,就可以实现现实到梦想的大步跨越。只需四步骤,认真实践下来,将轻松改变你当下的状态。

第一,设定目标。目标越具体,实现的结果就会越清晰。就类似于我们计划从上海去北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确定好时间、路线、交通工具,制定一条最快的路线,并且为一种修路或者堵车等可能性的突发状况预留一定时间;第二种是直接开车就走,没有线路,或许是沿着路程走走停停,一路上边走边问路。你一定会选择第一种是吗?但是为什么追求梦想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制定目标,往往选择第二种方式呢?!

第二,学会提问。假设你的梦想已经实现,你心甘情愿的在享受梦想的幸福生活的时候,用积极的方式向自己提问。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实现梦想。问题一定是用“为什么”开头的,因为这是我们大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心理学家演讲这是我们大脑最喜欢的植入型预设因素功能,大脑一听到问题,就会自动搜索答案。用为什么发问,是因为它展示的做事情的动机,只有明确了做这些事情的原因,你才会真心实意想这样去做。

第三,接受事实。用听、说、读、写这四种交流方式、帮助自己讲那些积极的认同式自问看作事实。用反复的读、写、说和听的方式,尽可能人让生活各个方面都能用到和感受到认同问句带来的愉悦心情,形成积极信念。

第四,采取行动。当你的信念和潜意识改变了以后,你的行动将很容易改变,并且朝着想要的方向。

在进行四步骤的时候还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越付出、越美好。每个人都有两个无形的需求,分别是“重视我”和“帮助我”。若你总是站在我有很多可以付出的角度,你将会吸引更多人脉围绕在你的身边。

二是不要害怕,面对恐惧。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功人士即使害怕也不会退缩,他们拥有直面恐惧、勇往直前的信念。克服恐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预先接受恐惧带来的最大伤害。

三是习惯源于信念,看法决定人生。习惯就是遇事你不经过思考就会产生的反应。行动源于语音,语言来自思想,思想源于信念。就是说思想创建了语言,激发了行动,产生了结果,最终构建了人生。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天堂和地狱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们每个人处于天堂还是地狱的关键在于,你能为他人做什么?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四)

移动的馅饼

-----评《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就成》

文|molly_小清

古语说: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一语道破心想事成的奥秘。“有志”是一方面,“心想”也是一方面。提到“心想”就会说道“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作用,别人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只有对自身有用才是有用。

在纵观书店琳琅满目的成功学方法、成功学宝典、成功学励志著作等等包罗海内外名人的书籍中,无一不提到“心理暗示”对于成功的作用。无论是肯定自己、情绪释放、修正行动等等都信誓旦旦说只要你使用我的方法,你就会离成功愈来愈近,仔细想想,与兜售大力丸的江湖医生着实无甚区别。他们往往会忘记告诉你,行动的重要性,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在《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就成》中,作者提出的“认同式疗法”也是一样,通过四部分:第一步:播下思想的种子,设定目标,完成潜意识的心理铺垫,让自己相信目标可以实现,同时让行动跨越“信念鸿沟”。第二步:学会假设。设定的目标必将实现,认同式自问:为什么是行动,为什么之后是目标,心理暗示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第三步:发掘本质。在大脑自己动检索第二步的假设时,根据目标和欲望通过听、说、读、写加强思想种子的能量。第四步:种子发芽,假设成为现实。完成堪称完美的“心理暗示”,那么行动呢?

在多如牛毛的成功学书籍中,无论是何种方法、何种目的,大多告诉人们要如何如何坚信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怎么样做,怎么想才能够成功。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告诉你,写下梦想;找出方法;现在、立刻、马上去做。没有人告诉你行动的重要性。

显然,如果他告诉你,你可能就不会接着读下去这本书,可能就不会去浏览他的网站,可能就不会购买他另外的成功书籍和视频。虽然这样说有些许质疑作者的声音,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想成功,就抛开一些所谓的成功学书籍,立刻、马上、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自己实事求是的分析自身情况,根据梦想设定目标,根据目标找出方法,然后,现在、立刻、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是去做,不要管什么,朝着你要的目标、你的目的地一直走就对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无论是肯定的鼓励、认同式的自问、情绪释放等疗法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成功学大师也似乎忽略了行动的重要性。

行动是什么?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基石,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在设定目标之后,及时行动,在还有机会、精力、时间的时候,敢于洗牌,敢于重来,而不是苦哈哈的看着本子上写的一堆目标,心里想着总会实现。

有人道:就算天上掉馅饼,也会选择那些一直在行动的人身边,因为你不动,连接近馅饼的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五)

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落,有的人那么快乐,有的人总是那么悲苦?这句话不少人都听过: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的,世界既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思想就像种子,无论注意与否,你每分每秒都在播种思想的种子,而它映照出来的就是你的人生。”

对许多人来说,成功为什么那么难?为什么他们树立了远大目标,却迟迟不能抵达?为什么许多人不断地用“我很成功”、“我很棒”、“我很优秀”这样的语言来进行自我催眠,却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并不相信自己嘴里说出的这类积极的陈述句。我们缺乏的正是信念,而信念是如此简单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秘密就是这个:我们问了自己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内在的对话是消极的,我们的情绪也是消极的,行动也是消极的,结果自然也是消极的,而如果我们的内在对话是积极的呢?

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的广告语,“认同式自问法,28天找回遗失的健康、财富和幸福”,“认同式自问法”是作者的自创,连同这个有趣的英语单词,Afformation,我们可以忽略28天的措辞,那仅仅是一个广告,然而,认同式自问法,却不是忽悠人的。这本书所提供的认同式自问法的四步骤——设定目标,问正确的问题,把新问题当事实接受,掌控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动,这就像一个迷你型的哈佛幸福课,不过它略过了众多科学实验分析,提供的更多是方法,其本质就是教你把消极思维转换为积极思维,并且付诸行动,从小目标开始,一点点跨越信念鸿沟,最终做到你曾经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你关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这本书将教会你将焦点集中在那些积极的问题上,从问“为什么我这么失败”到“为什么我总是能成功”,它还在有关人生幸福的十大方面列出了诸多认同式问句,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些问题,并且行动。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所谓心想事成,并不是幻想着自己能成功,而是从改变内在对话开始,让注意力聚焦在积极的事情上,然后采取可行的行动一步步去靠近目标,最终做到自己想做的自己。

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可以看看这本书,并且持之以恒地练习。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六)

圆梦之路

文/陈香香

“你种下的思想种子映照出来的就是你的人生。”--- 这是由美国诺亚-圣约翰著作的《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成》其中的一句话,感觉很切合中国的那句老话“态度决定一切”。 诺亚-圣约翰利用先进的潜能研究理论,开创了一个新的体系,这也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认同式自问法。

作者从自己而立之年在新英格兰一个小小房间的人生低谷期开始,不停的自发问,从而开创了这个新体系---认同式自问法。-认同式自问法让我们不停的思考:为什么我要设立目标?如何才能达到我的目标?即我们传统所提到的“是什麽”和“怎么办”的问题。 圆梦零阻力---从设定目标,学会假设,发掘本质到亲眼见证,作者从健康,金钱,职场晋升,感情等各个层面通过翔实的案例进行了逐个解析。在我们消极颓废时候,我们要积极的切换思维模式,变消极思想为积极思想。

每个章节作者总是通过N个发问让读者探究这些问题的深意—即不停的发问得到正确的答案,进而产生行动意识。这个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方便于读者内心不断的思考。

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上层建筑就比较好建设了。但这一切依然需要良好的执行力来辅佐实现真正的心想事成,否则一切都归零了。

其实世界有多大,我们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停的自我发问自我寻求答案,将使得我们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都有了方子。相信在你也阅读本书28天之后,你将拥有更好的健康,更大的财富,更深刻的幸福和更美好的生活。

“心”想事成不仅是一愿望,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的能力。当你真正相信时,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顺从你的意愿,和你协调一致,不论是财富,成功,爱情,还是健康,幸福都会尾随而至。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七)

——评《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就成》

文/蓦烟如雪

记得有个笑话,插班女孩新入学面对同学自我介绍说:“我未必会是最聪明的,我未必会是最美丽的,我未必会是最优秀的……”当大家都觉得这个女孩十分谦逊的时候,她突然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魏碧慧。”或许大家觉得这个笑话很好笑,但我反而觉得这个魏碧慧是很优秀的。因为她哪里都透着一股自信。

按传统来说,谦虚是美德,但凡会手艺都习惯说,我哪会啊,不娴熟,我不行什么的。这样谦虚过多反而是一种做作。

会,为嘛不大方敞开去说呢?

前天,我看了一期综艺节目《我是演说家》,其中有个女孩让我改观了以往看人的态度,因为她是张卫健的粉丝,一上台磕磕巴巴,笑意不止,甚至一度呼吸困难,她像婴宁,却也不像婴宁。

她说,你们有幸见到四个大明星,但你们更应该荣幸见到她,见到她就跟时尚接轨,变得高大上,甚至能懂得真正的时尚。她说这些的时候,底下窃窃私语,笑声不断,一个着装平凡长相普通的女生,是如何虏获国际著名顶尖设计师“西太后”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芳心,甚至夸赞她呢?

不知为何,看完《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就成?》后我就看到她,想到了“魏碧慧”。她坚信自己是个“天才”,她称自己是“小仙女”,甚至坚信自己有一天会与国际奢侈品牌创始人Coco Chanel一样享誉全球。作为一个犀利的网络红人,她遭受非议,扑面而来的是不解和嘲笑,我很好奇她如何划清,如何坚守。

她说,她的设计理念来源与废物改造,玉米梗、塑料片、麻袋都是她的灵感,上厕所、下地种田都是她施展设计的舞台,她无疑是一抹异类的花火。我也同乐嘉一般,浅薄认为她纯粹就是一个疯狂的粉丝,而当她的作品一个个展现出来,让人惊艳的时候,我才恍然,原来我们都嘲笑错了人,她是有天赋的女生。

舞台上,虽然她演讲表现不佳,但作品上,她自信满满,所以,她终归是与众不同的人。

她可以心想事就成。因为她贵在坚持。

她说,“我觉得凡事都不要太认真,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别人对你的嘲笑,别人对你的谩骂,别人对你的夸奖,如果你太认真的话,你就输了。”

是啊,太过认真,你就输了。这一句道出了多少的真理。她认同自己,不在意外界的影响。

计较得失,往往深陷痛苦,有自己态度的人,就像这本书里所说,所有的成败都始于一个人的自我对话和自我反省。

这种自我反省就是认同式自问法的延伸,它会激励人释放潜能、促使你采取行动、帮助你改变人生的法宝。

所以,思想就像种子,无论注意与否,她每分每秒都在播种思想的种子,而它映照出来的就是她的人生。

因此,你要明白你可以成功,哪怕万千的嘲弄,你都能扪心自问,不被错误干扰,积极地表现真实。

所以,这本书,告诉你,一个人的成功,有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偏执,而是不加阻力的前进。

你开始自问了吗?

筱筱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读后感(八)

心理学和统计学结合,总能打破很多人自然而然习惯性思考。比如,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世界上每个人都美好善良,对人和蔼可亲,为人处事真心诚意,但我们看到很多数据和案例都不支持这样的“理所当然”。一个只有好人没有坏人的社会,注定是无法跟着历史的脚步前进而前进的;一个只有黑没有白的世界(或者只有白没有黑的世界),世界永远都不会五光十色和丰富多彩。这是人类的纠结,总希望自己是个好人,却有时又有恶人的想法和行为出现;为了解决“恶”的问题的时候,产生了“真、善、美”的重新认识和演绎。一些人随着历史进程,走向更高一级的思维体系,而有些人还沉溺在过去的二维世界,这便是读书的乐趣之所在。

简单的心理学常识是消极和积极的划分,消极的心里带来负面的情绪,而积极的心里能促进正面的情绪。世间里时间会变、世界会变、人自我本身也会变,在这万变的世界里如何保持一颗不变的心,其实比物理学家研究抽象理论更为困难。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就是变”的大前提下,我们总希望抓住规律,掌握不变的东西,比如说常识、真理、规律、哲理,去应对那些万变的世界。于是,成功学大行其道、数据分析遽然流行。人类本能最为担心的,是未来的不可知;如果有一种数据或分析能够预知未来,便解决了这种近乎本能的担忧,所以大数据能告诉我们三十天后的体重变化范围的时候,我们便像看到了救星一样欢欣鼓舞,因为三十天后我可能就需要一身更合体的西装去面对更重要的抉择,这种预测能力让人看到了人本身无法完成的准确预测未来不可知事件,解决了人的心理困扰问题。大数据流行,不仅仅是生活方便的需要,更多的是心理情绪的满足。

成功学是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大部分是对消极心理的正面回应或反驳,还有一部分是讲述成功的流程、规则与制度,再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告诉你一些心理学常识的,这本《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则属于教会你心理学常识的成功学书籍一类。成功学在中国几乎成为了贬义词,每次茶余饭后都因为对方说了这个词汇而大笑不止。成功学本身没有太多问题,问题出现在转述和翻译的过程中,模式化严重,程式化产出的必定是统一的思想、动作一致的行为。如本文开头所述,如果只有一种思想、一个思维和一个行动,则这个世界是不完整的。锤子科技的罗永浩说,他在做传销老师的时候看过“数以吨计”的成功学书籍,从这些书中他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学:书中有的是思想,行动才能创造成功。

在《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里面,很多程式化的东西,和其他成功学书籍并无二致。其有价值的部分,则是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生活种种正面影响以及大量案例来验证积极心理学在长期积累和改变心态的前提下实现了从思维到行动的转变,这些转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吃惊不小。正确的问问题方法,通常能产生准确的目标结果,书看完之后更觉得这本书其实是语言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举例来说,一个母亲经常以鼓励性问问题的方式教导孩子,当孩子作业不会做或者顽皮的时候,这个母亲就会问她,“为什么我这么爱你呢?为什么我很开心你把作业做的这么好呢?为什么我喜欢带你去更多的好玩的地方玩耍呢?”这些问问题的方式,在某种语言方式和逻辑里面,是在鼓励孩子朝着自我选择后的正确方向行走,让孩子知道:当你把作业做好、不再调皮的时候,你就会让妈妈开心、高兴了。相反,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是这样的:“你看隔壁家张三,和你一样……,却总是考第一”、“你看前门李四,年年得奖”。在心理学上,这样的问问题方式是责问和渲染消极思维的,而心理学已经完全证实:消极思维和情绪只能产生更多的消极思维和行动,偶有人会从消极的情绪中产生正面的思维和能力,即使如此,也会在未来的某个合适的时候把这种负面的心理表现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上。

《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即是一种证明解析的自我对话方式。书中有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人要留相当的时间与自己对话;不管是在积极或者消极的时候,这种对话是把消极或者积极的情绪表达为行动的转折点。例如,人会在不如意的时候问自己:“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失败?”“年近三十,一事无成;蹉跎至今,感慨万千”,这样的思维导致的行为结果大多是负面的,如酗酒、抽烟、哭泣、打游戏等。但如果同样的情绪,用《为什么我总是能心想事就成》中的方法来询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成功?”、“我为什么年近三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些正面的思维思考,便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因为现实是不成功、不幸福,所以还有接着问问题,接着回答问问题,直到最后你才知道答案:因为我没有努力,我现在努力,未来我就能成功,就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样的思维导致的行动大多是正面的,如思考完毕之后就会制定计划、行动起来、读书或者学习、看视频资料或者把问题总结出来…

强调与自己对话的重要性,是这本书告诉我的最重要的知识;那种正面积极的询问方法,是语言学、逻辑学和心理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思考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是大有裨益的。这本书文字内容很少,看的很快,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你不会因为看了无数本减肥书籍,就能减肥成功”,同样的道理,你不会因为看了无数本成功学书籍,就能成功。我为什么如此成功?请自我回答。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