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强调了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塑造孩子大脑的方法。作者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和环境对大脑发育有着深远影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文章内容深入浅出,对家长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一)
大多父母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并不太清楚父母的陪伴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大脑、如何孩子的基因的。虽然孩子拥有既定的基因,但是父母可以继续塑造它,让基因通过刺激反应表达出来。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来告诉你一切。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二)
到底是天生重要还是后天重要?这个话题一直都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本书告诉我们,后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天塑造孩子的大脑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
科学指出,儿童早期的经具有构建和改变大脑的能力。可以通过环境来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也可以有意地通过塑造和影响宝宝的环境来改变大脑。
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家教指南,作者是盖尔·格罗斯博士,他拥有40年丰富的教育经验,结合前沿科学研究,揭秘新基因科学能激发0-5岁孩子的大脑潜能。本书颠覆了以往基因决定孩子未来的观念,指出父母不仅是孩子DNA的提供者,也是孩子DNA的塑造者。本书获得了多项国际图书奖项,包括2019年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银奖、2019年度美国国家亲子产品奖和2021年独立新闻奖等。
书中提到,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身体和情感给予关注,否则,孩子就无法在认知和情感上茁壮成长。不适当的养育会抑制大脑关键区域的发育,这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灾难性后果。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我们陪孩子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让孩子整天都和我们在一起。
有人问,陪伴孩子重要还是赚钱重要,很多举了很多例子,相比陪伴,孩子更多地是需要父母在他们需要钱时,给予帮助,认为比陪伴更重要。
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孩子在早期大脑发育,陪伴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正确引导,造成不良的后果,那是花再多钱也无法挽回的。
本书多学科理论相结合,将心理学与儿童教育学、脑神经科学相结合,指出父母对儿童早期的情感陪伴,会塑造和改变孩子的大脑发育。本书实用性指导性强,通过亲密交谈、讲故事、玩耍、运动等方式,指导家长增进与孩子的互动,促进孩子大脑的神经元建立更多连接,激发大脑发育潜能。理论的内容较多,因此,相对较晦涩,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研究。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三)
在生物学上,我们发现基因与我们的身体中的各种功能是有关的,也有一些人认为一个人的基因就决定了我们的智商。
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讲故事,玩耍等方式来塑造孩子的大脑,基因的影响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作用。
在《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中,作者格罗斯博士教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大脑的神经元建立更多积极连接,激发大脑发育潜能。
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双胞胎,有着非常相似的基因构成,但如果把他们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他们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表现。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学会了学习,他们的语言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孩子每次伸手去触摸周围的东西,都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
孩子会向自己的父母学习很多东西,而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以及感受。爱的行为,比如拥抱、用你的声音抚慰孩子、回应他的需要、和他一起阅读一本书,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这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所必需的基础。
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和给他的刺激越多,他的神经胶质细胞就越多,细胞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神经活动的增加。
不难想象,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会更加灵活,对待困难与挫折也会更加乐观自信。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既不能用特别严厉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也不应该过分宠溺他们。
孩子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有一定的主动权,也需要自己去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鼓励孩子多做体育运动,带孩子多听一些让他们放松的音乐,类似的行为都可以帮助孩子塑造自己的大脑。
了解孩子大脑发育的各个阶段,家长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去帮孩子发挥出潜能。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四)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扉页,印着纪伯伦的诗,“孩子是你的,却又不是你的。”读到这句诗,我有一种福至心灵的感悟,虽然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不能够完全地感同身受,但是这句诗给我不一样的体会。我们必须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出现在这个奇幻世界,我们互相陪伴,成为彼此人生路上最美好的风景。孩子经我降生,但不是自我而来,他们陪伴着我,但并不属于我。这辈子能成为母子一场,皆为缘分,养育孩子,陪伴孩子,庇护他们的身体,竭力保护他们的灵魂。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教育不是送去辅导机构报各类课程,而是由家长在孩子生命的头5年,确保孩子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孩子的大脑是一座十分丰富的金矿,能不能挖掘资源或者能挖掘出多少,那就要看你们是怎么激活他的大脑。一旦你学会了如何利用它,拨动正确的开关,就可以扩展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热情、自信、拥抱他的美好人生。 这本书毫无保留地教会我们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免受对失败的恐惧和抑制智力发育的不良影响。包括一些行之有效的小方法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减少孩子的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出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孩子。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小孩子嘛,不懂的,没关系,有时候不自觉地会忽略他们的感受,其实孩子记忆很深刻,幼年时候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对他今后的性格养成造成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正视起来:养育一个孩子不容易,在决定备孕之前,就应该做好克服艰难险阻的心理准备。 有的孩子生性害羞,胆小内向,不爱和其他的孩子接触玩耍。有的家长如果脾气不好或者自身是外向性格,难免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失望:认为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像我。在独生子女家庭,情况会好一些,如果是多子女家庭,难免会出现偏爱那个性格脾气更像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琐事中,会出现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这些不公平的小事积累下来,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预计的心灵创伤。 当你的孩子生性害羞,先要发现到这个情况,比如你带孩子去楼下健身区玩耍,本意是想让他多接触其他小朋友,却发现你的孩子总是喜欢自己玩,而不是融入其他人。比较内向,这个不是性格上的缺陷,他只是通过独处来寻找平静和镇定。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到愉悦,也有可能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你要做的就是认识到他需要一定自我空间,但是也要坚定地鼓励他专门增加社交互动的时间。 不管我们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对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多多上心。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五)
作者是美国的盖尔·格罗斯博士,《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该书于荣获2019年度美国国家亲子产品奖、2019年度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银奖、2019年度独立新闻奖。 大脑发育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孩子出生后的头100天至5岁之间这段时间非常关键,孩子的大脑会根据它所受到的刺激而构建和成长,甚至当孩子还在子宫时,他们的大脑已经开始了活跃的神经活动。孩子的大脑在发育时离不开四种养分:母乳喂养、与孩子对话、开放性活动、表扬努力。 每个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而父母们却往往容易被孩子幼稚的外在表现所“迷惑”,而忽略了对宝宝的智力引导,这可是极大的失误啊!提高幼儿智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它“转”起来。 一般,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性情大变。他变得对周围的一切大有兴趣,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尝到的,他都愿意亲自尝试。此时父母们应该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新鲜事物”。孩子们表现得越活泼,兴趣越广泛,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也就会越强。父母们可以带着孩子读诗词,唱歌谣,听音乐,并且给他们准备各种各样的有趣玩具和拼图,提供充分的空间去展示孩子们的活力。 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玩具主要是拼图类玩具,而提高想象力的玩具种类则更多,比较常见的是玩具电话、洋娃娃等。另外,每次只允许他玩一样玩具,玩具太多有时反而会让他兴趣缺失。 大量研究显示:语言与智力有极强的关联性,其中一方提高了,那么相应的另一方也会有长足的发展。通常,幼儿2岁开始学习说话,等他们快要3岁时,就能分清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了。比如:他们会指给你看哪里是鼻子,哪里是耳朵、眼睛,并且能准确地说出来。 另外,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慢慢开始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能力了,抓紧时间多和他说说话吧!这对他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莫大的好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实际上向他们展示了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和用法,这种交流经验,会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当大人和孩子融入感和参与感越强,他们所获得经验就越快,也就越能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玩玩具,或者玩得非常勉强,缺少兴趣,那么你就需要做点什么了。 如果自己朋友比较多的情况之下,也可以带着孩子多去跟朋友串串门,或者多在小区人多的地方转转。让小孩子多去看看其他的人或者事,听到其他人说话的声音,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事物,发育得更加完全一些。并且也有助于让孩子在性格上面偏向于活泼,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小孩子的感受,当他看到外面的人在笑的时候,我们也要给到他回应,你要跟着他去笑,认同他的情绪,认同他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刺激他的大脑发育得更好。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六)
作为一个女儿,也作为一个宝妈,我深知亲子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是我最近读的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简直就像新手父母的“成长秘笈”。 当今社会,大家都在追求完美的基因,想要给孩子最好的遗传起点。但是,格罗斯博士的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基因不是绝对的。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亲友间的聊天,每当孩子的某个特质引起讨论时,总有人说:“这是遗传的,改不了。”但《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我深深为书中提到的“父母不仅是孩子DNA的提供者,也是塑造者”所触动。我们对孩子的关心、陪伴,每一个抚摸、每一句话,其实都在“雕刻”孩子的大脑,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这让我更加认识到,陪伴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如此重要。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方面面,甚至二孩家庭的教育也提及了,这个问题一度困扰过我,读了书我真是遗憾没有早一点看到这本书。这本“成长手册”特别适合新手爸妈使用,没事儿就可以翻翻,有困难了也可以翻翻,总能给我们正确的指引。 书中的观点结合了前沿的脑神经科学知识,强调可亲子陪伴的重要性,通过和孩子的亲密陪伴,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安全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社交,这对孩子的整体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书里还教我们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通过日常的玩耍、交谈来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宝贝,因为读了这本书,每当她兴奋地给我讲述他的“发现”时,我都会好像能想象她大脑中有新的神经连接在不断形成。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不仅是他的妈妈,也可以成为她大脑成长的“雕刻师”。当然当一位优秀的雕刻师并不容易,但好的是,我有《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给我提供帮助。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育儿指南。无论你是新手父母,还是有了一些育儿经验的家长,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毕竟作者盖尔·格罗斯博士有40年的教育经验,还有前沿的科学研究做支撑。 最后,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真正“雕刻”孩子的,不是基因,而是我们每一天的陪伴和关心,就像书里说到的,孩子是宠不坏的。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七)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我现在也在拼娃内卷的路上,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也都在努力寻找,能够帮助孩子在这个复杂社会环境中成功的方法。那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呢?
书名:《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 作者:盖尔•格罗斯 这是一本关于育儿的实用指南,书中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教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亲密交谈、讲故事、玩耍等方式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用爱,支持和陪伴与孩子们,让孩子免受对失败的恐惧和抑制智力发育的不良影响。
陪伴比任何都珍贵 和孩子的亲密陪伴,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安全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社交,这对孩子的整体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可以通过日常的玩耍、交谈来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同时也能促进亲子关系。
提高孩子智力的同时不要试图改造孩子 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是去试图塑造孩子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的独特天赋和兴趣,提供无条件的爱,养育和陪伴。
这本书毫无保留地教会我们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免受对失败的恐惧和抑制智力发育的不良影响。 教我们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减少孩子的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出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孩子。
这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简直就像新手父母的"成长秘笈",让我们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热情、自信、拥抱他的美好人生。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八)
随着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晚婚似乎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和过去老一辈一口气生一串的生娃理念不同,优生优育的话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越来越多父母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对宝宝进行启蒙教育。 可是你知道么?其实孩子天生就会学习,他们、她们甚至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从6个月大开始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各种情绪,妈妈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等,胎儿都能感受到,然后对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 不得不说,孩子天生就是学习家。 所以对新手父母而言,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事关重要。以前总有人说,孩子的基因其实已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但是《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的作者盖尔·格罗斯却不这么认为。 盖尔·格罗斯是一名医学博士,也是一名杰出的儿童发展专家、教育专家。她通过40年的教育经验,结合前言的科学研究,教导父母如何有利的抓住孩子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来激发孩子的潜能。 本书更像是一部家长的教育指南,盖尔·格罗斯像是一名教练,告诉家长任何一对父母都可以通过爱、养育、陪伴的方法,让孩子的大脑变得强健。 比如在“如何使孩子多元同步发展”这一章节,作者就例举了每个月龄的孩子,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发展的的一些动作游戏。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的第二大部分,用了浓厚的笔墨,细举了用运动和音乐陪伴孩子发展的方法。 1、冥想:5分钟、舒适的环境、咒语 2、瑜伽:龟式、象式、猫式、犬式 3、创造性观想:想象自己是一朵云 4、用音乐来帮助学习:古典巴洛克音乐 5、额外的放松练习:眼睛放松练习、呼吸放松练习 6、智力发展游戏:记忆游戏、分类游戏、空间时间认知、讲故事 通过上述这些小的互动,作者相信父母花时间与孩子交谈、拥抱,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唱歌、阅读,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就会被保留下来,而这可以让孩子们的大脑更加活跃。 在孩子五岁之前,如果父母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和孩子做了足够的交流互动,那么孩子的智商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潜能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换言之,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情感陪伴,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有安全感。 所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仅仅是基因,更多的是父母的“爱”。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九)
我经常能听到有父母评价自己家孩子:
我家孩子天生性格就内向,像他爸,容易害羞,不爱说话;
我家孩子天生性格就外向,坐不定,你看有跑远了……
为什么父母会这么说?我们表现出来的性格真的是天生就决定的吗?这种性格会从始至终一以贯之,还是能够改变呢?
最近我在《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中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收获。
这本书是儿童发展专家、教育学家、人类行为研究专家、心理学博士——盖尔·格罗斯的代表作,她曾被《休斯顿妇女杂志》评为2016年休斯顿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她所著的这本《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曾荣获2019年鹦鹉螺图书奖银奖、2019年度美国国家亲子产品奖、2021年独立新闻奖等许多奖项。
在书中,格罗斯认为基因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父母就能塑造和改变孩子的大脑。
书中提到了最新的基因科学和脑神经学,并教我们父母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我们与孩子的日常体验中,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引导他度过神经发育的各个时期,事半功倍地激活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读这本书感觉自己的固有认知受到了不断冲刷,比如挺刷新认知的一点是,作者提出了家长是孩子的“基因治疗师”这一概念。
即我们有能力通过我们创造的环境来改变基因的表达,我们可以决定孩子的性格和潜能哪些方面被激活或是抑制。
虽然我一直接受的是亲密育儿的理念,但是从未真正从脑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亲密育儿对于孩子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书中有一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
宝宝出生时就有大约10000亿个神经元和超过50万亿个神经突出,仅仅在一岁以前,他的大脑里就会建立超过1000万亿个神经连接。
而宝宝24000个基因中有12000个在大脑中建立起了这些神经连接,来决定中枢神经系统如何产生和运作。
科学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被强化甚至没激活的神经连接会慢慢丧失,即所谓的“突触修剪”。这就意味着,宝宝经常使用的、被刺激、被强化的神经连接才能不断塑造宝宝的成长,影响他的一生。
此外,关于文章一开始引入时提出的,性格到底是不是天定,书中的观点也很有趣。
就好比内向表达的害羞基因,书中有一个实验,让我大开眼界。
这个实验是心理学家大卫·瑞斯在《关系代码》一书中提到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对720对青少年进行了长达12年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看父母干预对青少年害羞基因的影响。结果发现即便孩子携带了害羞基因,但后天的养育和教导能够让孩子呈现不一样的性格表达。
最后实验得出结论——我们如何抚养孩子很重要。
作者的结论是,即便我们基因里偏向于某一种性格,但由于“基因的表达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必须激活才能表达”。
所以你看,即使很多遗传因素都被写在了基因里,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等等,都会对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生积极的强化或是消极的强化。
那么,如何去做好孩子的“基因治疗师”呢?
书中从8大核心板块、80多个父母所关心的教育痛点入手,结合了心理学与儿童教育学、脑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一步步带领家长们明白,孩子五岁以前,我们可以如何通过亲密交谈、讲故事、玩耍、运动等方式,去促进孩子大脑的神经元建立更多连接,让孩子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开发脑力、挑战创新,从而更好地激发大脑发育潜能,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十)
1984年,一个英国小组曾做过研究,他们发现,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比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的更好,他们的表现甚至超过那些接受专业人士一对一辅导的学生。结果表明,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父母参与和支持的孩子,其智力表现更好。 美国伯顿怀特博士也做了一个类似的研究,在为期三年的时间里他们跟踪了300个家庭,结果表明,如果父母接受过儿童发育培训并将其运用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的孩子在三岁时语言和认知能力会高于平均水平。 美国教育学家、美国心理协会会员,盖尔•格罗斯在《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提出,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基因治疗师,父母的存在和创造的环境,积极的决定了孩子的哪些基因会被表达出来,父母可以有意识的通过塑造和影响环境来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 如何发挥父母的力量呢? 首先,在塑造孩子的天赋和气质时,我们要把那些可能阻碍孩子成功的个性特征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当我们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有攻击性时,当孩子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时,试图控制孩子的情感只能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愤怒背后的原因,认同孩子的感受,通过倾听的方式进行共情。接着,我们要为孩子的行为订立明确的标准,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良行为,同时教会孩子解决问题和自我放松的技巧。 其次,让孩子纯粹的玩耍,体验无拘无束的快乐。在孩子的脑海里会产生各种神奇的想法,可以帮助大脑发展创造力。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玩想象游戏,让孩子掌握游戏的走向,并且把自由的玩耍融入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在身体和情感上关注孩子,通过爱、友善和亲密的接触,让孩子在认知和情感上茁壮成长。健康的成长,始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和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 最后,让孩子在智力、情感、社交和技能方面多元同步发展。儿童的发展是系统性和渐进式的,每一个成熟的进步都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身体的发育和大脑的发育是相互促进的,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不断探索,探索周围的环境和自我探索。作者在书中提出,我们要把家变成一个生活实验室,用运动、音乐、游戏来提高孩子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促使孩子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潜能。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十一)
孩子聪不聪明,基 因是影响因素之一,但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后期的塑造,特别是对孩子大脑的塑造才是关键,而这个关键期锁定在0~5岁。
那么,这个时期的大脑发育真的非常重要吗?错过这个关键阶段对孩子的影响能有多大?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孩子已经两三岁了,还来得及吗?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人用48年的儿童教育经验给出了答案,这个人就是儿童教育学家盖尔·格罗斯。为了让更多的父母重视起来,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写了《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有关0~5岁儿童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可为的事情与方法。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八个章节,上半部分是原理讲解,下半部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个部分共同指向了关键时期育儿问题的正确方向,在理解的基础上上手操作才不至于因一知半解而不知不觉跑偏。
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但育儿过程中的问题千千万,不能落到实处的解决方法都只是纸上谈兵,所以作者将这本书的重 心放在指导父母以理论为基础的实操上。
比如,作者在“给父母的教养指南”一章中,就针对户外游戏、饲养宠物、使用电视与网络、平衡家庭与事业、育儿方式发生冲突等具体问题表现,分别做了阐述。
其中,我对育儿方式发生冲突的问题深有感触。作为父母,我们很少坐下来认真讨论育儿问题,也很少下功夫去研究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和正处于什么阶段,我们也会经常在孩子面前因育儿方式不同而发生争吵,甚至互相拆台……更糟糕的是我们做了很多不好的示范却不自知。
格罗斯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开诚布公的沟通非常必要且须定期进行,厨房是非常合适的讨论场所,别把自己的经历用在推断孩子状况这件事上……
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算是浅显的,毕竟究其原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在读的时候还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断与下决定同等重要。
都说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愿意够主动提升自己的父母,或许更能把育儿经验运用得更好,抓住一晃而过的关键期。希望遇到这本书的父母们可以从书中收获更好的自己和孩子……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十二)
我们误以为孩子的聪明才智来源于基因,无法改变;我们还以为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就行了;我们以为学校教育会还我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我们都错了!《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提醒广大家长,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们作用,父母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孩子的大脑! 作者敏锐地看到了当今社会对儿童的伤害,大声呼吁从大环境中跳脱,看高看远,着眼于儿童长远发展。 现今社会各种补习班挤占了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电脑等过早地把不良信息传递给孩子们,只以分数为评价手段的评价方式也在制造焦虑。人之为人的自由天性被钳制。家长、学校和社会不当的养育方式也损害了孩子们的健康。 科学证明儿童早期的经历,实际上具有构建和改变大脑的能力。所以这本书的第一章教家长们发掘内心的基因治疗师,以拥抱、抚触、最亲密的陪伴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创造力。 谁能想象到,幼儿期家长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拥抱传递的情感,都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与智力。 甚至,家长不同的态度和身教言传可以修正宝宝生来的性格特质。如胆怯、脾气暴躁等不良品性,通过家长精心引导也可以有所改变,良性发展,多么神奇! 这本书非常精彩,涵盖面广,方法实用,理论扎实。它教给家长方方面面的知识。它介绍想象游戏的玩法,户外活动的作用,和宠物一起长大的好处等。它解答家长们的困惑。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如何影响孩子的智力成长?如何让孩子参与冥想?如何培养孩子独特的天赋? 正确的教育包括鼓励孩子冒险,多做户外活动,以冥想等提高抗压能力等等,让孩子获得更智慧,更理性,更快乐的生活。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家长明白0-5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实践方法,从而让孩子情感和智力发育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建议所有父母都来学一学科学育儿!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十三)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于美国的医学博士盖尔·格罗斯女士,她也是一名儿童发展专家、教育学家和人类行为研究专家。书中的内容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哲学博士龚昊先生为我们翻译,共分为两个部分八章八十二节,向我们介绍了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需要全方位的发展和独立思考、关爱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等。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与孩子们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可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身心健康。
孩子们的成长对父母和他们自己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一定要在空闲的时间多陪陪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游戏,还可以指导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帮助孩子们发散思维,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在饮食上也是要多加注意的,孩子们需要均衡饮食,富含六大营养素,忌生冷食物,同时也要多运动,帮助孩子们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孩子们也是不能例外的,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缺点转化为优点,那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孩子们出现了愤怒或是不高兴这样的不良情绪,不要一味地指责他们,而是要耐心地询问原因,诱导他们把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说出来,千万不能着急,要一点点慢慢来。如果一味地指责只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父母要营造一个和谐又温馨的家庭氛围,才会对孩子们成长有利,也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孩子们需要有自己的梦想,能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自己的独立空间,畅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但也要教育孩子们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用道德和准则来约束自身,上行下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们的所作所为,父母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十四)
很多家长都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也为此付出了努力,比如从胎宝宝开始就进行胎教,孩子几个月就开始让他们听英语、听音乐,还有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读绘本故事......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个也很值得家长们重视起来,那就是0-5岁孩子的大脑潜能开发。这是美国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协会会员盖尔·格罗斯在他的《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一书中提出的新理念。
作者提出父母是孩子的基因治疗师。孩子成长除了受DNA的遗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只有运用这样的力量,孩子的潜力才能更多地激发出来。用父母带给孩子的体验来操纵和引导孩子的基因表达,成为更好的他自己。
亲子关系越紧密,孩子的安全感越高,对外探索得越多,大脑也会变得越发达。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构筑孩子未来的“脚手架”,亲子关系越亲密,孩子的安全感充足,就更愿意打开自己,探索外在的世界。越探索的多,孩子的大脑就越发达。那么,新手父母如何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呢?作者给出了5种方法可以尝试:
1.孩子出生后尽量多花时间进行肌肤接触。父母的抚触会让孩子感觉舒服、安心,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更快更好地认识父母,亲近父母。
2.和你的宝宝说话,唱歌给他听。不要以为小宝宝不会说话,也不懂什么。其实父母和宝宝说话,会加深双方的情感连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3.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是不是有很多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依然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或者别的地方呢?和宝宝在一起,做自己的事,算不上是真正的陪伴,多和孩子有眼神的交流,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让孩子感到平静、安全。
4.确保主要由你和你的伴侣来为宝宝喂食。当你把宝宝抱在怀中,喂他母乳或者奶瓶里的奶,你和他的眼神交流,说话等互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5.回应宝宝的需要。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回应和互动中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在依恋中获得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在长大后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给孩子一个能感受到尊重和重视的童年,允许孩子有玩耍的机会: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人才培养计划,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的玩耍娱乐时间。其实,允许且陪伴孩子玩游戏、多玩户外游戏,允许孩子养宠物,更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特别是5岁之前的孩子。玩耍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除了以上的建议,盖尔·格罗斯还建议家长带孩子参与冥想、瑜伽、呼吸练习等,用不同的运动和音乐来支持孩子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家长是孩子性格、智力和未来的最大决定因素,花时间来陪伴孩子,可以使他们的大脑变得强健。这本书给了我们切实可行的指导,接下来就是家长们的实际行动啦。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读后感(十五)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填满孩子的头脑,而在于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
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却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拼命鸡娃,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得不说,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家长们也都在努力寻找,能够帮助孩子在这个复杂社会环境中成功的方法。
那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掘出孩子独特闪光的一面,让孩子的未来更加成功呢?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是一本关于育儿的实用指南。作者盖尔•格罗斯博士拥有40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她结合前沿科学研究,用脑神经科学颠覆了基 因决定论。告诉大家,抓住0-5岁孩子的大脑发育关键期,父母是可以改变孩子的大脑的,父母才是孩子真 正的基 因治 疗师。
书中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教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亲密交谈、讲故事、玩耍等方式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用爱,支持和陪伴与孩子们互动,建立好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互动,可以帮助孩子大脑的神经元建立更多连接,激发大脑发育潜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靠智力并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优 秀,如果想要孩子成功,还需要协调促 进孩子的情感,社交和运动技能,注重多元化发展。用游戏,实践活动,角色扮演之类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孩子创新和动手能力,找到孩子的特长和优势。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可厚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深 度依赖,不可割舍的。作为一个家长,我们要注重的是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能给孩子什么。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教育孩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父母的爱不可替代,只有让孩子心中有爱,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孩子才会未来可期。
就像纪伯伦的散文诗《致孩子》中写的那样: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始终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长要做的,不是去试图塑造孩子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的独特天赋和兴趣,提供无条件的爱,养育和陪伴。
养育孩子,终究是父母的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