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1800年》这篇文章通过对耶拿大学成立之初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进行探讨,展示了这所学府在德国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作者详细介绍了耶拿大学的创建过程以及其后对德国哲学、科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呈现了耶拿大学的历史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耶拿1800年》读后感(一)
伟人的身边总不缺伟人。如歌德与席勒在魏玛,如梭罗与爱默生在康科德。本书描述了1800年前后汇聚于德国耶拿大学附近的一群文人、诗人与哲人的生平事迹。故事的背景在拿破仑攫取革命成果让欧洲各家君主瑟瑟发抖的时期。文章始于施莱格尔兄弟家的一顿晚宴,终于法军占领耶拿。 有人会把这本书对标于《文学之冬》,我更愿意对标于《重返昨日世界》。前者是灾难下文人集团的分崩离析一片败相,后者是以英国乔治王时代的文学大家塞缪尔.约翰逊为中心的一群文人志士的文化活动,欣欣向荣。《耶拿1800年》中也有着类似的文人团体,并没有因拿破仑的入侵损坏根基。 本书所涉及的人物以施莱格尔兄弟与谢林为中心。施莱格尔兄弟等人于1798年5月创办了杂志《雅典娜神殿》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的正式发端。与哥哥威廉.施莱格尔重注文学批评与翻译不同,弟弟弗里茨.施格莱尔沉迷于个人创造,他生平唯一小说《卢琴德》预示这一场文学革命,汇集了书信、对话、警句、日记等文本形式,让小说文本随时可以解体为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不断重组,展现出一个遥远的未来世界。 威廉.施莱格尔的妻子卡罗琳早年卷入法国雅各宾派纷争被投入监狱,危难之际委身于威廉,但和他没有太多感情。她勇于追求自由与爱情,离开威廉与小自己一轮的谢林终成眷属。弗里茨的妻子多罗特娅是大哲摩西.门德尔松之女,14岁便被许配给一位银行家。后坚决离婚携同儿子与弗里茨.施莱格尔一起生活,直到1804年两人正式成婚。两位女士勇气可嘉。 本书作者哲学出身,比较关注团体中的哲学成果。谢林早年与黑格尔、荷尔德林是室友。三人志趣相同,希望能继承康德的思想革命并立志超越康德。谢林率先崭露头角,1798年在耶拿大学获得讲师资格。不过课堂内容严肃艰涩,远不如前辈费希特善于表达。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阵营地位颇高,可惜后来居上的黑格尔实在过于耀眼,让谢林黯然失色。 1800年之后时局动荡,耶拿大学的文人共和国逐步解散。弗里茨和多罗特娅在1801年永远地离开耶拿前往巴黎。谢林与卡罗琳1803年结婚后与耶拿团体彻底决裂。离婚后的威廉意志消沉,随斯塔尔夫人一起旅行与工作。黑格尔在1986年10月13日见证了法国士兵的野蛮行径之后离开耶拿,第二年《精神现象学》出版。
《耶拿1800年》读后感(二)
“对于席勒而言,再也没有哪个地方比耶拿及其周边更有意义。”一个地区文明不是看他能够诞生哪些文化名人,很多地区会诞生,但是很容易流散。主要还是要看他能否让周围的人才聚集在这个地方,如同巴黎一样,巴黎本身的名人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它无可阻挡的魅力能够产生人才的虹吸效应,让全世界有思想有才华的“人物”聚集。而在十九世纪的德意志地区,能够与巴黎相媲美的不是伯林,而是耶拿。耶拿并没有像德意志的其他地区一样停留在三十年战争与华伦斯坦的记忆中,而是向未来试探性的伸出了那渴求知识的手,并很快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热情响应。
都有哪些名人聚集在耶拿,能够让耶拿成为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席勒、歌德、谢林、费希特、威廉-施莱格尔、卡罗琳等等,如果要算名人的话,还可以加上拿破仑。
书中最为让我感动的就是席勒与歌德那种相见恨晚的真挚情感流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不断遇到真正可以激动到灵魂的对话,那会让心流瞬间温暖,滋养心田,而耶拿就是这样的奇迹之地,有趣的灵魂不断聚集在这个地方,让激荡的灵魂交流不断发生。
耶拿的学术氛围如何呢?书中是这么描叙的:“所有人都沿着约翰尼斯街猛冲,这条耶拿最长的街道之一挤满了学生。他们拼命奔跑,只为抢到一个好座位。整座城市仿佛拉起了空袭警报。”像席勒这样的名人在耶拿的讲座如同掀起当地的一场风暴一样,文化名人也获得了与军事名人一样的耀眼光芒。
随着席勒的出现,学生们在耶拿获得了一种新的意识,视野变得开放,未来也变成了待定,没有什么是永恒,真理被认为是创造出来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旧的形而上学对耶拿的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当觉察到耶拿的思想进步之后,别无选择,形而上学只能退出历史。
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新学期被推迟了,至于什么时候开学,需等进一步通知。”也就是说耶拿文化上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下一个黄金时代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临。
《耶拿1800年》读后感(三)
歌德、黑格尔、席勒、谢林、费希特、施莱格尔……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集体出现在一个小镇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在《耶拿1800年》这本书中,彼得·诺依曼以精湛的笔触,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让我们可以见识到那些思想巨擘们如何在耶拿这座小镇上激荡起世界历史的波澜。
在耶拿这个思想交流的熔炉中,歌德、黑格尔、席勒、谢林、费希特、施莱格尔等,他们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且深入地探讨了政治和人文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思想交锋,既有对社会传统的质疑,也有对当时世界的重新思考。这种深刻的反思和勇敢的创新,为后来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诺依曼的叙述方式既幽默又优雅,他生动地描绘了这群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思想争鸣,使这部作品既具有深刻的知识性,又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一种愈发强烈的不安感在军队中蔓延,时间缓慢流逝得仿佛在不存在的时间里兜转。”“酒醉吐真言?真理在酒中!真正的友谊纽带很快就延伸到学术活动之外。”
通过作者细腻生动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思想巨擘们的爱与忧愁,他们的激情与执着,以及他们对真理和自由的不懈追求。
此外,这本书还展示了耶拿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逐渐蜕变为19世纪初德国知识精英的聚集地。这个转变是由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于思想自由和文化交流的渴望,也展示了知识就是力量,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耶拿1800年》这本小册子,双硬封制作,小巧而便于携带,它是一部兼具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杰作,适合随时翻阅。对于热爱历史、文化或哲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