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粉帝国》是一部描写清朝末期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女从乡村到北京做妓女的故事。小说描绘了清朝社会的黑暗和堕落,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引人深思。
脂粉帝国读后感第一篇
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比较吸引我的,因为更贴近我当时的生活,也很想了解这方面相关。
社科类读起来很流畅,作者以五种网络言情小说类型分章详解,整体来说不论是分析还是举例总结都比较到位,不过也能感受出作者的态度还是偏积极向上的,落实到个体感受上还是有所不同。
以下为简列章节
1虐文,高干文,总裁文
2穿越文,重生文
3宫斗文,宅斗文
4女尊文,女强文
5甜宠文,职业文
譬如我一直不咋看也不理解的虐文,剖析到本质是对权力的渴望,但透过掌握男人来接触权力实在是有些过于曲折了。
整体来说都反映了女性话语发声空间的缺失,情绪及思想表达的匮乏,无处宣泄抒发,而网文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出了一个通道。搁到现在来说我们已不咋爱看言情网文了,或是看些更具有女性意识的无cp类文,但是对当时的我答疑解惑也算是有所帮助了。或许我们被洗脑的爱情神话,网文言情不需要全部接下这个锅。毕竟在前四种类型的文中,女主都不咋恋爱脑,不是那种降智文,爱情不是必需品也不是首选,已是大家的默认。
对于女尊文的兴起与衰落也能理解。若是翻版父权结构,那确实很没意思,只是粗暴性转带来的反抗现实的消遣,不能治本甚至也谈不上真正的爽。就像女尊常有的‘男性生子’的设定(我没看过没实地考察),看男的经历生育种种的辛苦也并不能让我感到爽,可能看到男的震惊自己要生育的恐慌无措会有微妙的报复快感吧。
女尊/女强文也要警惕同时也让我厌烦的一点就是男性高光,点名得有他他他的帮助扶持出手才能‘成就’女主,不需要也不喜欢这些情节,有男的并不会让情节更饱满更性别正确,而是会让人发现披着‘女性主义’外衣打开里面有蛆的恶心感。(蛆致歉
但好处是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不是现有的弔社结构,那我们可以有怎样的世界?感觉这也是现在的我们看小说很想看到的,打破现有,展望未来。
对于宫斗文分析的弑夫也很有意思,有些大女主感的,且宫斗、宅斗的关注点已脱离了爱情而更多的聚焦于女主的其她能力,还得忙于管家,管后宫,吃穿用度,人事调配等等。
对于甜宠文的乌托邦爱情也不好评,不禁反思以前磕糖磕的到底是什么,是表面的爱情神话,还是说双方以“人”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互相欣赏,而非需要分出高下的不对等姿态的爱情?有种被虐惨了一到甜宠文‘他终于把我当人看了’的晕眩感。
看过一些符合作者分析的甜宠文,但我也始终对甜宠文存在一些偏见,影视剧的演绎和部分网文将女主降智,低幼化,自我矮化,这不更加迎合了弔社喜欢的吗?
不过网文不论何种类型,都有各种排列组合雷点爆炸的设定,还是得分清。因为是在言情小说的框架下,避免不了性缘也就有所受限。
1/3页脂粉帝国读后感第二篇
很幸福遇到了这样一本好书,很开心遇到这样一个美好的学者,本书内容很多,作者笔力深厚,从导言罗列了网络言情小说的文学资源、思想资源、时代背景、消费主义等的影响后,分章分析各类网文的经典作品,背后深意。
在第一章高干文、总裁文题材中通过分析匪我思存的《佳期如梦》等相关作品得出女频虐恋文的心理模式即①不完美的男主。有别于琼瑶时代才华、地位、人格都近乎完美的男主,虐恋文的男主几乎没有人格魅力,甚至做不到专一,只有皮囊和地位赋予的男性魅力。②关键物用以诱发男女主结识,而后则开启男虐女的契约,这种虐待可能包括肢体如《千山暮雪》,更多的是心灵的折磨。③虐恋的三重幻象。第一重:存在理想恋人,哪怕已经分手;第二重:女性无法承认自己已臣服于男主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只能扮演被迫顺从,体验痛苦;第三重:正视内心,认清自己对理想的背叛和放弃。作者认为总裁文挑明了女性被压抑的对权力的渴望,而不得不将男性作为接近权力的中介,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现实中女性的失权。最后,通过对电视剧《杉杉来了》对原作品的创造性改编的分析,作者指出从总裁爱我到我当总裁这一转变表明了女性对自身欲望的清醒认知和坦诚展示,女性在努力寻找新的主体方式。
第二章穿越文、重生文题材中通过以《步步惊心》为代表的女频穿越言情文和以《寻秦记》为代表的男频的穿越历史小说的对比,分析处于繁荣的现代化进程中,中产阶层的焦虑,集体的蓬勃与个体的平庸之间的悖论借助“穿越”这一途径试图寻找新的解决可能。但是,文艺作品始终是现实困境的反射,我们可以看到经过现代职场驯服后的不同性别穿越后面对熟悉的历史走向、自身具备的现代技能却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首先是重返历史的时代坐标选择不同,女频穿越文大量集中于清朝,末代王朝的阴影与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压抑交织,使得女性从未试图改变历史轨迹,而是快速适应封建生活并力图保命。而男频穿越文则更多选择了较为强盛的汉唐宋明时期,或力挽狂澜后深藏功与名,或建功立业走上人生巅峰,对于穿越的男性而言不存在什么生存焦虑。其次,个人价值的实现路径不同是女频、男频又一不同。如果男频的爽点在于重写历史,成为强权者,女频的爽点则在于被强权者所爱和爱上强权者,但不管何种方式都是“以‘历史规律’之名为强者寻找合法性根基,装裱更加体面的表现形式”,是对老大哥的撒娇式臣服。最后,如何体认“现代”是第三个不同。男性在现代社会感受到的边缘化,因信息差在穿越的朝代混的风生水起,其在现代感受到的不过是结构性的相对零余,他打不过的只是同时代的其他男性。而女性穿越后仍然囿于后宫、大宅之中,现代技能并不能为其登堂入室赋能,还会陷入思想上的挣扎。
但不可否认的是,穿越文、重生文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通过重构历史、改写现实的方式去实验是否有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包括衍生的女尊文,不仅是对现实的诘问,也是大胆的云构建,在想象中做出的人类的其她选择。
第三章宫斗文、宅斗文中以《甄嬛传》《知否》为代表的宫斗、宅斗剧的爆红暗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爱情焦虑”。霸总文尚有追妻火葬场,穿越文还有“四爷or八爷,这是个选择”,那宫斗、宅斗文就彻底撕下了爱情神话的幻象,在等级森严、庭院深深中,最好的生存方式不是爱着谁,而是要将枕边人当成老板对待,既不能爱到不接受共侍一夫,也不能不爱到需要表达情谊时会恶心,假如他成为自己活命的障碍,更是需要杀之而后快。当代女性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将生存问题和爱情选择混为一谈是一项高风险行为,想要好好活着,需要有遇鬼杀鬼的魄力。“从期待爱情到爱情泯灭,从挣扎求生到探寻心路,男性不再是宫斗胜利的恩赐,而是宫斗想要诛杀的对象”,宫斗、宅斗文不仅解构爱情,也解构男性,不得不说,这样的“弑夫”是父权体系下爱情规则对制定者的反噬。
同时,宫斗文当中逐渐清晰的女性情谊也彰显了在女性觉醒过程中,“男性逐渐成为空洞的他指”,而身为女性这一共通的情感体验具有逐渐弥合因男性而起的分裂的可能,更可以通过女性主义的诉求构建女性王国。
第四章分析了女尊文、女强文。在网络女性主义蓬勃发展时期,女尊、女强文的诞生是必然,它既是女性在现生的压抑生活的一种反抗,也“是对现实秩序的全新设想”。女尊文的模式大致有基于穿越文的母系社会、性别颠倒的“女儿国”、女少男多的重女轻男三种。女尊文的出现,是对“男尊女卑”现状的戏谑式揭露,尤其是性别颠倒类型的女尊文,借由身份角色的调换,更显女性处境之艰难。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爽文的沉溺弱化了思考的力量,虚幻的鸡血一喝,转身又为强权添砖加瓦。同时女尊文本身也含有三种矛盾,即作为“大女主”的主角其欲望往往为情势所迫,避免与传统女性底色相冲突的矛盾,女主对于爱情的态度呈现既需要又怀疑的拧巴,以及“女性的成长之路更像是男性的养成游戏”,女性在男性的指引下,完成对反派的挑战的矛盾。这些内在的“相悖”注定了在性别平等这条道路上的荆棘和阻碍仍遍布现实和头脑之中,大女主的塑造需要摆脱男性叙事,承认女性天然的权力欲,木兰想做且能做尚书“郎”。
第五章分析职场文、甜宠文。女性越来越讨厌只谈恋爱、啥事不干的言情文,越来越欣赏真正书写职场规则、传授职业法宝的职场文,更重要的是在现代职场文中,女性可以施展的空间远大于一个皇宫、一处深宅,职场代替情场,成为女性更为关注的领域。而与此同时,甜宠文的出现是职场文的补充,是对新型两性关系的想象,甜宠文既是爱情的回归,也是理想爱情的重构。与宫斗文中的帝王之“宠”背后的价值衡量和单方依赖不同,甜宠文中的宠是基于人格健全、独立的尊重和爱惜,甜宠文里没有虐恋文里的怀疑和考验,有的是忠诚和坦率,是经历现代文明洗礼的女性对于健康的两性关系的描绘。但是甜宠文这种搁置争议,重造世界的方式似乎过于理想化。现实世界的女性困境和障碍消除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更不是塑造理想男性同盟,而是女性内部的团结和反抗。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作为精英女性的自知和自觉,她不因阶层不同就淡化女性共同的困境,也没有简单的将她人符号化为“捞女”,更不急于割席享受阶层红利,而是深刻感受到了同为女性都是“酒桌”上那道菜的命运。希望这样的学者、作家能够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撬动我们头脑中的烂石。
2/3页脂粉帝国读后感第三篇
别小看网络言情,背后大有文章
——读《脂粉帝国 - 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
在小红书上刷到这本《脂粉帝国 - 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还挺新奇的,居然有人在研究网络言情小说!于是就买回来了。拿到手发现,这居然还是一本博士论文集,而且是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化的语言读着有点费脑子,一句话要思考半天,读到第二章后我渐渐适应了这种风格,阅读开始流畅起来。
网络言情小说的来历
作者在导言中追溯了网络言情小说的历史,第一本小言可以追溯到《红楼梦》。这本由男作者写的书,成为无数女性作者和读者心中的经典范本与灵感源泉。接下来是 “借儿女之情言家国之事” 的张恨水和 “借言情之笔刻画人性” 的张爱玲。然后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通过各类租书店 “偷偷” 进入中国的台湾言情和香港言情了。
台湾因为曾被日本长期统治,女性职业化程度较低,所以台湾言情更具 “娇妻” 特质,爱情大过天。而香港的女性职业化程度要高很多,所以亦舒和梁凤仪的作品,理念比较现代:爱情虽然重要,但自己更重要。有才的女子可以出门工作自赚薪水,有貌的女子则要把这份色相好好兑换成资本。这也是亦舒比琼瑶更受 “白骨精” 们欢迎的原因。
最初的晋江文学网是以扫描台湾言情小说作为基础资源起家的,当时台湾的出版社们也默许这个做法,算是一种免费宣传。之后,大陆的作者们逐渐兴起,原创言情渐渐成为晋江文学网的主流,大陆的女性们开始编织自己的梦。
这些我都认可,只是觉得少了日本漫画、日剧、韩剧、港剧的影响,这些也都影响了女性读者的情感认知和审美。
言情幻梦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蜕变
开始读时,觉得 “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 这个副标题有点奇怪,小言和 “话语”“政治” 有什么关系呢?不就是一群女孩子为自己编织的 “白日梦” 吗?男频的网络文学表达的是男性们的欲望,建功立业,拥有权力、财富和地位,享受众多女性的青睐,俗称开后宫。面向女性的小言是女性内心欲望最直接的表达,帅气温柔体贴的完美男主角,忠贞不渝的爱情,这跟 “话语” 和 “政治” 有什么关系呢?
一章章读下来,逐渐领会到了这些虚构的故事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网络言情小说不仅是为了迎合女性而产生的,还在悄悄地引领着女性对自我价值、两性关系甚至社会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章讲虐文,以匪我思存的《佳期如梦》为例,这是一篇高干文,男主角拥有权力和财富,人格却并不完美,可以前一秒与女主温存,后一秒将女主扫地出门,在感情上也并不忠贞。这样的男主做主角,为何也有人看呢?
作者认为,“虐恋” 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女主角对男主角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的向往,但是作为 “读者自我投射的女主角”,是不能承认自己向往 “权力和财富” 的,因为那就不是 “好女人” 了,只能是因为 “爱情”。所以一边别扭地想要,一边别扭地又不能承认自己屈服的是权力和财富,就只能用纠结和痛苦来自我折磨,用来和 “天平另一端金钱权力堆成的高峰相匹敌”。
第二章讲穿越文重生文,以《步步惊心》为例。同样是穿越到古代,男频的穿越文可以直接进入朝堂力挽狂澜改变历史,而女频穿越文却只能通过取悦异性的方式,获取生存空间。
张晓穿越到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从一个敢爱敢恨的现代人逐渐成为了 “奴婢” 马尔泰若曦,从最开始爱的八爷慢慢移情到胜利者四爷身上,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为了生存的 “择良而栖”。作者说,“爱情不再是从一而终,而是择良而栖。这在现实生活中无可厚非,但是在言情小说这一反映受众内心情感与欲望的‘白日梦’里,却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即便是在梦中,她们都觉得历史不可改变,强权难以反抗。”
第三章宫斗文宅斗文,分析的案例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甄嬛传》。在这类小说中,女性同样不能挺直腰杆正大光明地追求权力,甚至都不能追寻个人价值,只能是在追求爱情受挫,追寻个人价值失败,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胁之后,才能被迫拿起复仇的利刃,在男性把控的评价体系中,以 “弑夫” 这般决绝的方式,凭借以暴制暴的手段,拼尽全力才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第四章讲女尊文女强文,作者们脑洞大开,设定了一个个性别颠倒的世界,延续了男权社会几乎所有的基本架构,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歧视的女性们带来了短暂的作为性别强者的快感。同时也在这些故事中,探讨了女性独特的社会优势,在女性领导下的世界往往更加祥和安宁,无论是文化教育的引领、社会舆论的导向,还是经济建设的推动,女性都展现出独特的性别优势。只是这一波潮流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女性们很快意识到,故事设定中的 “女性” 力气比男性大,不再承担生育的功能,那这样的 “女性” 其实就已经不再是 “女性” 了。而故事中对男性的压迫,“爽” 感之后,反而是对强权和压迫结构的另类加固。
作者还引用了费尔斯通在《性的辩证法》中的观点来说明这一点。女性的从属地位,根源于人类生物学不可改变的生理机制。人类的育儿过程十分漫长,不但需要怀胎十月,还要在婴儿诞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完成。这段时间内,胎儿与子宫,婴儿与母乳的联系,导致女性无法摆脱生育责任,同时自身体质也不断变弱,需要依靠男性才能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存活。
最后一章是职业文和甜宠文。作者认为,职场文的兴起,是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型 ,公司经济的高度活跃相关的。为职场小说开疆拓土的两本书《浮沉》和《杜拉拉升职记》,都是先在网上崭露头角,然后才进入纸质出版领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的。火木丁评价《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的出现,让中国的出版人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职场女性是一个如此巨大的图书消费群体,她们对成功的渴望,并不亚于这个国家的男人”。看到这几句话真是又欣慰又心酸,中国数量巨大的职场女性一直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啊,因为能够“消费”才受到关注。
甜宠文就是另一个 “白日梦” 了,女性具有出色的职业能力,并不需要依赖男性,两个人都心理健康,人格独立,处于平等地位,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互相欣赏并肩同行,“互宠”。只是,生育还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甜宠文这个 “白日梦”,一般只讲到结婚,回避养娃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只存在于理想中的乌托邦。
作者在书中把这些言情小说称为 “思想实验”,我开始觉得这个名称有点奇怪,读到这里的时候恍然大悟了。
这些作者为女性读者们编织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真正大火的,更多人认可的故事,是要和现实相连的,是要有可信性的。女性读者们在跟随女主角历经磨难、披荆斩棘的过程中,仿若置身于真实的人生考场,既能真切地感知故事中的合理之处,又能敏锐地洞察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如同完成了一次深度的思想探索之旅。
从最初在虐文中隐忍于男性话语霸权下,到穿越重生文中曲折地探寻生存之道,再到宫斗宅斗文里以暴制暴式的权力反抗,直至女尊文中大胆畅想性别翻转后的新世界,互宠文中不再寄希望于男人,而是修炼自己,追求独立人格与平等地位,凭借自身能力绽放光芒,实现与男性在事业与情感上的势均力敌。每一步都见证着女性意识在网文滋养下的破土萌芽 。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以前流行的网文被影视化后不再受欢迎了,因为网络言情小说作为 “思想实验”,用它虚构的故事为女性的思想注入了活力,使女性们不断蜕变、成长了。
在小言刚开始流行时,女性们投射的女主角充满了 “不配得感”,觉得自己配不上拥有财富和权力的男主角,所以需要用自我折磨的 “虐” 来平衡。十几年过去,现在的女性们则认为,这样的作者有 “厌女” 倾向,是 “后妈”。比如《长相思》的故事中,以小夭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完全可以自己开启事业线,至于男人,可以选择一个也可以四个全收,为啥要反复忍耐,反复被伤害?
女性们想看到的,已经不是牢牢拴住某个优秀的男性,而是自己变得优秀的能力,不再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爱人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修炼自己。爱情已经不再是女性生命中的必需之物,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也可以。
网络言情小说与社会的发展
这些看似虚幻的网络言情小说还在不经意间透露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和一波波性别观念思潮的冲击。
几千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惯性,女性们没有正当表达权益的路径,使得女性们常常隐瞒自己的真实需求,只能靠争取到一个男人来达成理想和目标,还要用 “自虐”“雌竞”“宫斗”“宅斗” 这样的方式在男权框架内艰难挣扎,自我折磨。
人类社会男尊女卑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男性通常更为孔武有力,女性相对柔弱,且肩负着生育的重任。所以在以 “体力” 作为主要生产力推动因素的社会阶段,女性只能被迫承担辅助性角色,进而导致男尊女卑。在古装题材和现实背景的言情故事里出现男尊女卑的设定,尚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可以解释。
但仙侠文、修仙文、魔法文这类奇幻的作品还继续男尊女卑的设定,就不大对劲了。修仙和魔法需要的是智力、毅力,女性在这些方面丝毫不逊色,甚至还略胜一筹。所以为什么还存在那种需要众多妻妾的天帝形象呢?因为男尊女卑的惯性还在作者和读者的脑子里。
延安时期开始大力提倡妇女解放,提出 “妇女也是半边天” 的口号,当时树立了诸如 “女拖拉机手”“铁姑娘” 等一系列杰出女性的形象,通过歌颂这些能够承担传统男性社会责任的女性,来努力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这一举措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更多女性获得了宝贵的受教育机会。
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女性们不仅要在职场上拼搏,回到家里还要包揽家务劳动,犹如蜡烛两头烧,身心俱疲。女性需要同时面对两套价值体系的审视与评判,哪一方面稍有欠缺,都会陷入到痛苦之中。这种情况下,金钱成为缓解矛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案,于是,“宁可在宝马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这类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爱情观应运而生。
到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消费主义浪潮汹涌来袭,国家为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大力推动相关举措。女性作为消费主义的主力军,自然而然地成为商家和厂家重点研究和服务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女性逐渐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一时期,也正是建国后第一批能够从小就享受教育机会的女性涌入工作岗位的阶段。大量拥有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女性,使得女性意识的觉醒有了经济基础。
虽然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诞,却是真实发生的。女性的自身需求不是像男性那样,通过政治途径表达的,而是凭借着在 “消费” 领域所展现出的强大 “花钱” 能力赢得的。这也可能是为啥,最近影视化的小说女主角都以经商为生,“卖珠”“卖布”“卖花”,因为这个职业最有现实基础最可信。
当然,我国拥有庞大的女性群体,由于各自的生活境遇、成长环境不同,大家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也参差不齐,阅读趣味更是呈现出分化态势。在同一时期,有人喜欢女主一心追求事业的无 cp 文,尽情领略女性自主独立的魅力;而有的人则沉迷于 “丈夫逼我给刚流产的白月光输血” 这样的狗血文,追求“追妻火葬场”的“爽”感。但从长远来看,作者认为,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会走向统合。因为尽管女性们的境遇天差地别,认知水平也高低不一,但那些能够 “张扬个人价值” 的女性形象,终究将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引领更多女性朝着她们的方向前行。
在阅读这本《脂粉帝国 - 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之前,我只单纯觉得小言流行了这么多年,背后一定是有什么规律的,但没想到会引发我这么多的思考。网络言情小说不只是文字构建的虚幻世界,更是社会变革在文化领域的生动投影。
相信网络言情小说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进化,为女性提供更多元的表达空间,助力女性迈向更平等、更自由的未来。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