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100字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30 08:40:44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30 08:40:44   小编: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是一本生动而详实的鸟类学著作,深入介绍了各种珍稀鸟类的生态习性和保护现状。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让读者对这些鸟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篇一

儿童时期心灵的滋养和培育,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这个时期是孩子心智与人格建立的基础,要让孩子多接触和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有助于打开孩子的心灵,也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成长。

在认识和了解自然方面墙裂推荐这本《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本书挑选了300种鸟类绝美影像照片,从鹦鹉、蜂鸟、猫头鹰,到极度濒危的蓝嘴凤冠雉,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的故事,是一部极简的自然百科。

本书以极简的语言,采用综述的方式,深入浅出,涵盖鸟的各方面知识。比如,从鸟的翅膀形状来判断其飞行方式,从鸟喙的形状来判断其觅食特点。欧洲普通楼燕又长又尖的翅膀有着极高的长宽比,有助于它们借着风力滑翔。

而对于那些穿梭在茂密森林中的鸟类,比如一些鹰和鸣禽,它们相对圆钝的翅膀形状则能提供更高的灵活性,避免在飞行时碰到周围的树木枝杈。鸟喙的形状也千变万化,矛形的用来抓鱼,袋形的用来吞咽,筛形的用来过滤,胡桃夹形的用来压碎坚果,勺子形的用来筛选,针管形的用来吸食,钩形的则往往用来撕碎猎物。

鸟类具有的独特习性和本领,也引起我们的求知欲。书中提到的蜂鸟更是具有一项独门绝技:由于它们的翅膀可以翻转近 180°,蜂鸟还能够倒着往后飞。从飞行技术,到以鸟类小羽枝为模型的拉链的发明,我们从鸟类身上获取灵感已有几个世纪之久。

本书对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了适当的更新与介绍,就疑难的物种读音等,于索引处做了附注,帮助孩子全面地理解和阅读。此外,图书没有任何异味,柔和不反光,保护眼睛,真实还原了鸟儿细腻形态与神韵,惟妙惟肖。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篇二

“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汪曾祺先生在《故乡的鸟》里描绘的趣景现代人大都无缘享受,钢筋水泥城里的我们听到最多的自然之声,恐怕就是夏日窗外聒噪的蝉鸣,至于近距离地去观察鸟儿,似乎只是一种奢望。

翻开《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鸟儿照片清晰的纹理和细腻的色彩着实吸引目光,让人忍不住从头至足细细地观看。黑白布景下的精灵们安宁平和,自然地流露着天性。慵懒地打着哈欠的环喉雀,好奇地盯着镜头的白脸角鸮,目光严肃凌厉的白背秃鹫,与鸟儿对视,会发现它们的情绪与人类别无二致。这些鲜活的图像,足够让我们感受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令人惊艳的生灵。

作为一个鸟类小白,说起对鸟类的了解,除了会飞、吃虫子、益鸟、北雁南飞这些零零散散的知识,还真没有更多可以陈述的了。而这本书对鸟类的外形、觅食、求偶、繁殖、大脑等都进行了通俗地描写,可以帮助没有鸟类学基础的人群建立基本的鸟类知识框架。另外,书中对于某些鸟类的特写,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对其刻板单一的印象,发现更多趣味。

书中收录的鸟类很多都是近危、濒危物种,随着环境的改变,它们随时可能消失在地球上,而那些暂时无危的物种也并不绝对安全。想起儿时田野里常见的野鸡,树间繁多的麻雀,以前从不担心会见不到,然而近几年再回去已渐渐难觅其踪迹。有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捕猎和对鸟类生存环境挤压。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每一天也都可能是某种鸟儿在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鸟儿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命。很多鸟以前并未见过,希望以后可以看到它们,与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净土之下。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篇三

如果不看这本书,我对鸟类的认知可能仅限于鸡鸭鹅。我不是在开玩笑,当然我要解释清楚,我不是说我不认识鸡鸭鹅以外的鸟类,而是说对于别的鸟类的认识非常有限;我认识鸵鸟,却不知道它的生活习性;我知道老鹰,却不知道老鹰的速度;我见过鹦鹉,却不知道鹦鹉有很多种类。如果你和我一样,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你印象中的动物百科书应该如何展开?大多是按照门纲目科属种分类或者展开,一张动物图鉴配上一些该类动物的基本常识,这便是通常的动物百科书的写法。通常还会在目录之后加上一个动物进化的简单历程,并介绍一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写法简单明了而又枯燥无味。

你想看一本什么样的鸟类书?你去试想,如果你想了解鸟类,你要怎么开始?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鸟,接着是你的第一印象;鸟类需要翱翔天际,需要觅食,需要传宗接代;另外你可能对鸟类的大脑感兴趣,想知道鸟类的未来。好啦,你所想要的,就是这本书的目录。

翻开这本书,来了解什么是鸟类。羽毛华美,歌喉婉转,在空中自由来去,飞越千上万水亦不在话下——毫无疑问,鸟类是自然界惊艳绝才的一道风景。想要了解鸟类,最好从它们的生理特征开始,比如生长发育、形态特征以及多样性。为了真正深刻地了解这些身披飞羽的精灵们,我们最好由内而外细细观察。

这确实是一本与众不同的鸟类百科,它不仅记录了300多个物种,有著名摄影师拍摄的鸟类肖像,有观鸟专家注解的优雅文字,而且这本书提醒我们,世界上的鸟类正遭受生存的威胁,它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帮助。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篇四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一种观点,那就是鸟儿是地球上的美丽精灵。可当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它们,想要近距离欣赏它们的美丽时,这些聪明伶俐的生灵往往会头也不回地远走高飞,“惊鸿一瞥”真的不是一句戏词,即使那已经足够惊艳。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观鸟爱好者,我深知在野外观鸟是件高难度且需要碰运气的事情。况且当我们在野外与那些美丽的生命狭路相逢时,我们也不能观赏到它们优雅体态上的一切细节,或许这是由于我在野外观鸟的技术太差劲,但我还是觉得《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的出版能够弥补我在这方面的缺憾。

对我们这些非专业的爱鸟人士来说,《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的出版绝对是个重磅消息,我也是真的被这部由著名摄影师乔尔·萨托拍摄的图集震撼到了。你可以看清任何一种身处黑白背景中的鸟类的形态细节,每一帧图像都几乎精细到它们身上每一片羽毛的纹路,更不用说那些被高度清晰呈现的缤纷色彩了。单就这本书中所载图片的精美来说,在我看过的一系列同类书中就几乎无出其右。

除此以外,各种鸟类肖像还配备有言简意赅的文案,这些文案介绍充分兼顾了科学性与文学性。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我这样的成人欣赏,还可以用来给小朋友们提供有关鸟类的科普知识。书中的精美图片能非常直观地就让他们感受到鸟类的优雅与美丽,不过他们要想完全理解文字中的内涵还是需要家长来配合阅读,这本书绝对能让家长陪伴孩子度过许多丰富多彩的周末时光!这本书能让他们了解到鸟类的具体生活,了解它们的那些千差万别的叫声都有什么作用,以此激发出他们保护鸟类的意识,这些都是我们这些鸟类爱好者想要传达给下一代的信念。

至少我在自己读过后就立刻推荐给了自己的小侄子,我们也靠着这本书度过了一个有趣的周末!在直观感受到这些鸟儿们的美丽外表和优雅身姿后,他立刻就希望知道那些文字里都记载着什么故事。他在北极燕鸥的长途跋涉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毅力,在鹦鹉和乌鸦的社会集群中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甚至还懵懵懂懂地在天鹅对伴侣的忠贞里感受到了爱情的专一呢!至于其他关于鸟类的科学知识就更为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他甚至还可爱地用“一二三木头人”来模仿鸻鸟的捕食呢!

其实我个人很喜欢像“国家地理”“BBC”等引进版的科普读物,这倒不是由于我崇洋媚外,而是因为这类书都的确非常之精美。我觉得图文搭配类的科普读物首先就要保证图片的清晰度与还原度都高,其次就是要求文字实打实地充满科学性强的干货,当然最好能在其中再加入些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从而让整本书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妙趣横生。

我个人觉得能做到这些的科普读物就堪称科普图书市场上的极品了,而江苏科技最近出版的几套书都很能满足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享受需求。从“BBC”的《蓝色星球》到“国家地理”的《太空探索全书》与这本《珍稀鸟类全书》,它都没有让我失望。《珍稀鸟类全书》的开本虽然不大,但是却像家麻雀一样“五脏俱全”。

图片的赏心悦目已经不必多说了,难能可贵的是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鸟类的一生,尽管它们形态各异,生活习性也迥然不同,但处处透露出生命的顽强。的确,它可以很好地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力。我觉得很多学校都可以购买这本书当学生们的课外读物,他们能知道千变万化的鸟鸣声都代表着什么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鸟类会选择群居,而有些鸟类却离群索居。

最重要的一点是,小朋友们能通过这些来理解自然是一个整体,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每一个环节不受破坏,这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背后秉持的信念,所以《珍稀鸟类全书》没有令我失望。因此,在多重意义上讲,它也值得我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篇五

因为自己参与了做一本书的过程,深知做一本好书的难度。在国家地理APP上得知此书,第一时间买了下来。到手后爱不释手,制作精良,内容生动,引人思考。大面积黑底印刷,画质上等,细节分毫毕露。

认识鸟类

初次见面

天空是他们的舞台

奇形怪状的嘴巴

嘿嘿嘿

你在想什么?

人类别被自己蒙蔽了双眼,大自然的智慧深不可测。

不断变化的环境,它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存活下来。自由,是多少人类的梦想。

目录总共分七个章节,前六个都在照片中,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未来。未来在哪里?人类消费主义下的大肆挥霍与不断地对自然环境侵略扩张,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很大。小时候经常听到他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为了求偶还要来场演唱会。真的是!但长大后恍惚间发现,越来越少听到他们的声音了,反倒怀念了起来。其实想要拥抱他们并不难。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鸟类爱好者通过不同方式正在让他们受到关注,归家,共存。人类同生物借鉴的智慧数不胜数,保护物种不仅限于说,更多在于做。这本书很好地起到了启蒙介绍与反省思考的作用,不失为一本优秀的青少年科普读物。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读后感篇六

相比于人类600万年的历史,鸟类至少可以追溯到1亿年到1.5亿年之前了。“生物多样性之父”托马斯·洛夫乔伊教授曾说 “照顾好了鸟类,你就解决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可是你知道吗?到下个世纪之交,也就是2100年左右,我们可能会失去地球上的一半物种,包括鸟类。

刚到北京的时候,是住在单位宿舍里,距离森林公园很近。早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楼下的鸟儿总是会叽叽喳喳地开始鸣叫。每天都能伴随着鸟儿的声音开始新的一天,感觉十分惬意。

正值非典时期,由于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也不知道将来还会去哪里,内心非常惶恐。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美丽小鸟那清脆的叫声,森林公园早晨那清新的空气,其实起到了心理调节师的作用,陪伴我走过刚参加工作时候的不适期。

不知不觉人已近中年,相比那纷扰的都市,我也更喜欢去人少,空气舒适的地方溜达。孩子学习的附近有个湿地公园,在那里有个地方,身处小河边,周围绿树环绕,荷花盛开,喜鹊、啄木鸟、布谷鸟、麻雀、小野鸭,还有不知名的几种鸟类,经常能够看到。每次我在这个“秘密基地”都能坐上一个来小时,听着那悦耳的鸟鸣,欣赏着美丽的花朵,看着小野鸭在水中嬉戏,让心灵能够充分地放空,可以算是都市中难得的桃花源了吧。

孩子也非常喜欢鸟类,每次去北京动物园我们都能在野禽湖旁边坐上好久,数一数湖中有几种鸟类,看看那些鸟类最漂亮,拿着单反轮流拍上几张照片,看看谁抓拍的瞬间最美丽。

这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日子真美丽啊,希望这样的场景能够长久一点,再长久一点。可是,在我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在过去的上百年中,有着无数种动物消失了,还有很多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已经无法寻找到,其实也近似于灭绝的状态。

有一面墙,上面冷冰冰地刻着已经消逝的物种的名字。在自然界中美丽绽放的生命,却只能用这种方式被人类所记住,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动物园和博物馆能看到的鸟类很多,但是无法涵盖更多稀有的种类。我也是通过各种办法来寻找合适的书籍,让孩子能够认识更多的鸟类,能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偶然间,看到了《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孩子一下就喜欢上了。国家地理的纪录片原本就看过很多,现在能够以图册结集的形式来出版,精美的装帧,惟妙惟肖的图片,厚重的手感,让孩子多了一种了解知识的渠道,很棒的一本书。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中介绍到,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在恐龙时代物种大灭绝的过程中,凭借这翅膀与飞翔能力,这种类型的恐龙逃过一劫,最终演变为鸟类。相比于人类600万年的历史,鸟类至少可以追溯到1亿年到1.5亿年之前了。

书中展示的南方鹤鸵是最原始的现代鸟类,堪称地球上最后的恐龙。

带孩子去过几次北京自然博物馆,其中有一件赫氏近鸟龙的标本,之前只是觉得这件标本是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很新奇,但是体型太小了,相比于凶猛的霸王龙和体型巨大的马门溪龙来说,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

直到前阵子读到了耶鲁大学教授普鲁姆《美的进化》这本书,才发现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普鲁姆教授团队与自然博物馆开展合作,从赫氏近鸟龙身上不同的位置采集了微小的标本,然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取样部位的黑色素,从而确定身体各部位的羽毛颜色。通过细致的工作,普鲁姆教授团队成功地复原出了赫氏近鸟龙这种身披羽毛的恐龙形象。很神奇,也很漂亮,同时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说,也提供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佐证。

没想到一件化石标本的背后有着这么多的故事和科学道理,放假赶紧要带孩子再去自然博物馆把这件近鸟龙的化石好好欣赏一番。

自然界中,植物进化出香香的花粉和甜美的花蜜,是为了吸引昆虫,让蜜蜂和蝴蝶等帮助它们传播花粉,繁衍生息。

但是,在自然界中,除了昆虫,还有一些小型的鸟类也可以传播花粉,比如蜂鸟和蜜雀。蜂鸟有着长长的嘴巴,能够快速扇动翅膀,静止在空中,用嘴巴去吸食花蜜。

对蜂鸟这种美丽的小小鸟类心仪已久,可惜无法得见。说起来还闹过一次笑话。有一次去森林公园,下山的路上在花丛中突然发现了一种飞行的小动物,长长的嘴巴,个头比一般的昆虫都要大,也能快速扇动翅膀在空中停留。

孩子特兴奋,说着应该就是蜂鸟吧?为什么嘴巴是软的,可以卷曲呢?我说估计是另外一个品种。拿出单反兴奋地拍了好多张,还告诉朋友我们终于见到蜂鸟了。

可惜,后来有人无情地告诉我们,这种动物叫天蛾,不是蜂鸟,蜂鸟只能在非洲才能见到,孩子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表。

在动物园中蜂鸟也见不到,那么就从《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这本书中一睹蜂鸟的芳容吧。

多么漂亮,优雅的鸟类啊,希望有机会能够亲眼见一见。

你知道吗,人与鸟类的基因有60%是相同的,剩下40%的基因就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化。真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难怪在西方有着会飞的长着翅膀的天使,或许也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吧。

许多鸟类也极其的聪明,我们小时候都读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别以为这只是一个故事,科学家研究表明乌鸦确实有着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

在生物学上面比较公认的评价智力水平的是脑指数,也就是大脑与身体的相对重量。一般来说人的脑指数大概是0.89,鸟类的脑指数远比人类要小得多,但是许多鸟类的聪明程度确实是出乎人类的意料。

乌鸦类的鸟类,还有鹦鹉类的,都比较符合人类的聪明的定义。以松鸦为例,它们在储藏过冬食物的时候,能够清楚地记得每一处隐藏地点,并能根据食物的腐坏程度,有限选择把爱坏的食物先吃掉。松鸦能够轻松地记住一万条以上的这种信息,哪怕是大雪覆盖了山谷,灌木从被挪了位置,它们的食物却从来不会丢。这真是一项让人膛目结舌的本领。

渡鸦脑中的小齿轮从未停止转动。

在新西兰南岛上,世界上唯一的高山鹦鹉,啄羊鹦鹉,会使用工具解决一些问题。

野生鸟类对环境十分敏感,一旦栖息的湿地环境或者是森林环境发生变化,鸟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系统就会被打破,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在历史上,有很多鸟类都是因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消失的,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朱鹮了,记得小时候看《我们爱科学》,其中有一期专门用一个专题来讲述朱鹮的故事,而且在自然环境中发现了两只自由生活的朱鹮,是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在去北京动物园的时候,发现宣传册上有关于朱鹮的内容,孩子非常兴奋,我也像个孩子一样高兴,我们一路向工作人员打听,去寻找朱鹮的下落。

前后总共寻找了三次,都未果。期间发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火烈鸟,发现了树懒,发现了食蚁兽,但是就无法找到朱鹮的下落。

这种艰难的历程,让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作者乔尔萨托在拍摄鸟类照片中的不易。他创立的“影像方舟”项目,前后用了25年,希望能够制成世界濒危物种的综合影像,给人类留下各种鸟类美丽的影子。没有足够的热爱,没有坚韧的精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到第四次的时候,我跟孩子终于在动物园一处偏僻的地方找到了朱鹮研究所,原来朱鹮是不再普通的笼子中与游客见面的。我们隔着小河,远远地拍下了朱鹮那迷人的身影,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

或许,这就是动物学家们对于动物热爱的心情吧。

前几天的时候,美国摄影师拍下一组令人心碎的照片:在佛州海鸟栖息的一处海滩上,一只剪嘴鸥妈妈竟将烟头喂给自己的孩子,

接着这只小鸟真把烟头当成食物,“囫囵吞枣”地将其吞下…

这种场景实在是让人太心痛了。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绝对不能让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危害下一代,不管是人类的还是鸟类的。

相信乔尔萨托将自己拍到的影像集结出版,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珍稀鸟类之美,让更多人体会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他的心中一定是充满骄傲的。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