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的坎坷和挣扎。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坚强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作品给人以启迪和勇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珍贵。读后让人深思,感悟颇多。
《惊鸿》读后感(一)
范迁的《惊鸿》是一部值得深思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爱情、生命与艺术三者巧妙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小说以范国粹的欧洲闯荡之旅为线索,讲述了他与赵承曦的短暂恋情以及他后来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范国粹的经历让人感受到,无论身处何地,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深沉思考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惊鸿》中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范国粹与赵承曦的相遇与错过,如同命运开的一个玩笑,既让人感叹缘分的无常,又让人对爱情的美好充满向往。这种情感的纠葛和变化,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更让读者在品味爱情甜蜜与苦涩的同时,对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和别离有了更深的感悟。
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融入了艺术元素,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从长江三角洲的东方文明到巴黎楼顶间的简陋画室,再到古高棉王国石岩上的神秘微笑,这些场景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通过艺术的视角展现了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此外,《惊鸿》的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仿佛能够触摸到人物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作为一位画家出身的小说家,其在小说创作中对美的追求和呈现尤为突出。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场景氛围的营造,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比如封面设计就糅杂了东西方的艺术展现,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总的来说,《惊鸿》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深刻探讨生命意义的小说。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品味爱情、感受艺术、思考生命的平台。
《惊鸿》读后感(二)
文/石墨杨 我们抬头看鸿雁南来北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我们看惊鸿一瞥,鸿雁在飞行途中歇息、觅食、交配,留下足迹,飞走了,足迹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一切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生命所有意义,就在活着的一刹那,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画家出身的小说家范迁长篇小说。 1940年代末,范国粹和几位好朋友,他们都不满20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怀着对艺术的一腔热情,一起去欧洲求学闯荡。去国前,范国粹邂逅一生的挂念赵承曦,短暂相恋,又失之交臂。时间的河流淌,国粹在追逐艺术梦想的路上孤身独行,步伐从未停止,死却悄然而至…… 亦真亦幻的小说以爱情故事开始,以对生命的沉思结尾。 书中关于危险和贫穷,艺术的严肃和乐观。从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长江三角洲,到巴黎楼顶间的简陋画室,及至古高棉王国石岩上的神秘微笑。时代地壳板块大漂移、大重组下的世界图景,亦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如一幅丰美壮阔的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范迁力图钩沉所有艺术家都有过的那短暂灿烂绽放的一刹那,一刹那中的缘起缘落,获得与丧失,狂喜和遗痛,以及献身艺术的参悟与释义,直面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罪错,对生命和死亡的关照与通透,若有若现的爱情,最终如冰雪般消融的仇恨和误解。 范迁为所有游荡在巴黎街头的波西米亚灵魂画像,胆大妄为地爱、独立清醒地生活,去世界的中心寻找自我。 范迁教我们做一只瞎眼的小猫,做一只惹不得的老猫,做一个贫穷但随心所欲的艺术家,做一个一事无成但参透生命真谛的人。
墨杨读书,与你分享!
《惊鸿》读后感(三)
这部小说真的好看!
没读完《惊鸿》时,忍不住流出的是泪水。读完《惊鸿》时,不自觉流出的是苏轼的叹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惊鸿》的字里行间,回荡着一只孤雁的长鸣,像苏轼的影子一丝一毫涂抹在画布上,又像苏轼的失意与孤傲揉碎在范国粹四十多幅字画里。国粹就像那只孤雁,夜深人静独徘徊,拣尽寒枝不肯歇,带着些许后悔,但他并不孤独伤悲。
《惊鸿》,画家范迁用画笔勾勒出诗意与龌龊,用调色板恣意挥洒着得意与落破。解放前后,江浙一带四位志存高远的富家子弟,相携求学欧洲,前往巴黎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命运。云裳的的包容与良善,云鹏的执念,长不大的男孩承晚,外柔内刚的承曦,率真的樱之,潇洒倜傥的国粹。小说里满目的色彩只为黑白朝拜,满满的艺术魔力只为人生际遇感怀。
范国粹表面上看起来最风流不羁,其实他最具备法国绅士风度。他最尊重女性,他不允许同伴对女性恶意品头论足,不允许同伴对女性言出不敬。他拒绝樱之的感情,他小心地呵护着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他倔强地坚守着自己内心最狂热的一隅。旅法三十多年,时间之河流淌,国粹在追逐艺术梦想的路上孤身独行,始于爱情,终于生命。他与承曦的感情,有温情,也有怨恨,有美好,也有不堪。他与她,如飞娥扑火般短暂相恋,又柔力回旋般失之交臂。他与她,遇见是那么稍纵即逝,离别也是那么不屑一击。
怜惜国粹,孤傲如鸿雁, “拣尽寒枝不肯栖”。承曦站在他的墓碑前,是否想对他说,人生已是不易,有枝即可,何必“拣”而不栖。 “不肯栖”,是宁愿自己飞累了,也不肯落脚,是不肯跟现实妥协。
承曦在国粹的墓碑上空听到鸿雁的嘶声鸣叫,承曦的泪水能否宽慰国粹:“世界如此冷漠,在我心里永远有一处能温暖你的地方” ;她是否看到国粹回头的情景:那短短的、灿烂绽放的一刹那间的缘起缘落,获得与丧失,狂喜和遗痛;她是不是对国粹的孤独和寂寞感同身受,以及他心中不被她理解的遗憾。当承曦把手插入国粹墓前的土壤,她是否也能够理解国粹的寂寞,那是属于鸿雁的孤寂,那是属于鲲鹏南冥的孤独。
小说界中的《惊鸿》,如画家的一瞥,是艺术家们献身艺术的参悟与释义、直面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罪错、对生命和死亡的观照与通透……
时光薄若蝉翼,万物转瞬既逝。寂寞沙洲,你在思念谁?答应我,读这本书时,忍住,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