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悠悠岁月读后感100字

悠悠岁月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4 04:15:20
悠悠岁月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24 04:15:20   小编:

《悠悠岁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两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作者呈现出了对人性、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引人深思。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一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几年,无人称或者集体的经历,作者叙写时代的发展变化,集体观念的流转,客观地批判时代的不同政策和价值。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看做是无国界新时代女性的发展与成长史。对我来说,女性细腻的内心与坦然面对自我,解放自我,回归真正的人或女性的本能,对时下的我更有借鉴意义。面对政治,我们摆正民众的身份与价值,客观地进行批判,而非无意识地接受或反对。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二

思想性很好,但是翻译垃圾: “坐在圣雅克的贝壳和来自肉店而不是超级市场的、配有油炸土豆丸子的烤牛肉——快速冷冻但是担保和新鲜的一样好——的周围”

“她对景色只是远远的瞥上一眼,仅限于在城市入口的工业区前面,证实这座耸立在平原上猛犸超市的轮廓和驴子的消失,以及自从弗朗哥死后西班牙改变了面貌。”

读不出来美感、白描啥啥的,书里太多这样拗口的长难句了,影响阅读。 我换个译本读。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三

孤独利用了人们的空虚,引诱他们以记录作为饮鸩止渴的抵抗。世界的永恒变化更是让传统叙事变得索然无味,人们自以为掌握的信息让他们不屑于揣摩,从而留下认知与现实间更大的鸿沟。埃尔诺在非虚构文学的新叙事方式“社会自传”,和托卡尔丘克在虚构小说中的“第四人称叙事”的尝试理念不谋而合,寻找一个超越时间的俯视点,俯察品类之盛,总结人类群体的共同特征。在如此宏观盛大的视角之下,岁月颠沛奔腾,读完却感慨整个阅读过程如同由沙子堆积而成的城堡轰然崩塌,一如试图征服时间的斗志,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抹除。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四

得承认,起码前100页都看得很不耐烦,个人来说不习惯这种散文式的风格,另外当然是无法感同身受,年代、国籍、生活的不同。看着看着,也许是到了自己熟悉的年代吧,看到不陌生的人物、语句、品牌、琐事,也慢慢对这种将一幅幅照片具象语言化,照片含义精炼式的手法,接受下来,也慢慢嚼出这悠悠之味。我的理解,这应该趋近自传,作者很厉害的是,几乎每个片段、阶段、瞬间,都能用抽离的语句,带出当下的感受,既有回望时的那种距离感,也渗透着当时的感受,因为毕竟年代和国籍差距太大,“照片”与“照片”外经不经典,不好说,但那份岁月滑过的“痕迹”真的感同身受。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五

#阅读打卡#《悠悠岁月》安妮·埃尔诺 计划阅读210min ,实际阅读192min,完成率100%

摘录:

P3 小说中看似不经意地提到的商品、歌曲等,其实都是埃尔诺精心选择、被大众所共同关注的题材,因此无论什么年龄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最清晰的记忆。其实不仅是法国人,即使是中国读者也会感到亲切,因为书中描写的种种社会现象,例如家庭中的代沟、地铁里的拥挤,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新产品等等,都是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现实。

感悟: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六

关于1968年

五月风暴在法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作者时年28岁,正值生命力旺盛的壮年,然而作为有抱负的写作者,却没有着力于此。这也许意味着她并不致力于叙写历史政论文字。她不想当托尔斯泰,不会在小说中用一个章节去写历史论文。这态度,正如作者所言:“在个人的生活进程里,历史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是根据日子的不同而感到幸福或者不幸福”。

阅读名人传记,历史人物传记,多数时候期待看到八卦,或者深入其中的历史秘辛。但这就是一本传记,坦荡地表达了一个女人的狭窄与宽广。无第一人称的泛化表达,并不是为了描述时代,而是期待或指引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自我。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七

是我的问题吗?一开始没有看懂…后面逐渐看懂…看完了还是不怎么懂…用照片的形式跨越时空,记录主人公出生到21世纪初的光景~既有对各个时期不同政治时政的看法,又在笔触中于60多年的光景中记录女性地位以及有关人们对性的看法变化…既是主人公成长之记录又是时代变化之见证!书中得已窥见的法国这60年的风云变化,无不映衬反映着这个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即使是国际上公认的发达国家在四五十年代也有裹小脑的封建思想,但随着时代变化,科技、疾病等巨大变化发展,才最终有现在的样子……但要我评价的话:我自己感触没有特别特别深的原因是在于我自己,毕竟生于Z世代,对上个世纪的大事感触不深也情有可原…但让我总结的话这本无疑是一本伟大的作品~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八

这本书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其实我本来是想给两星的,但看了眼大家的书评,普遍高分,有点不好意思了,斟酌了下给了三星。

书挺好的,能看出来作家想表达的情怀,就是看不懂,让我觉得看这本书简直是煎熬。我翻了下大家的书评,貌似都是赖翻译,那这就说的过去了,这么难看的书不大可能获诺奖的。

整本书都跟意识流一样,标点用的很奇怪,甚至语序都是乱的。

那会看书评发现有个哥们说,这还没《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好呢,虽然前者没营养但至少还能看懂,后者就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啊。

说是无人称自传,一代法国人的共同回忆,那所以我这个阅历几乎为零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小孩,现在估计是很难看懂了。 希望有朝一日吧,能有个好点的中文翻译。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九

“当她从前在大学生的宿舍里想写作的时候,她希望找到一种像通灵者那样能揭示神秘事物的陌生语言。她也设想写成的作品就像以她的深刻存在而成为对其他人的启示,一种崇高的完美,一种荣耀……后来,在有四十个学生的粗野的班级里,在超市的一辆手推车后面,在公园里一辆有篷童车旁边的长凳上,这些梦想离开了她。没有难以描述的、通过有灵感的咒语突然出现的世界,她也从来都只在她的语言、所有人的语言里写作,这是她打算用来对反抗她的一切施加影响的唯一工具。于是要写的作品就代表着一种斗争工具。她没有放弃这种雄心,但现在胜过一切的,是她想捕捉沐浴着从此以后看不见的面孔、摆放着已经消失的食物的桌布的光线,这种已经存在于童年星期天的故事的而且不停地照在刚刚经历过的事情之上的光线,一种从前的光线,挽回,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十

第一次刻意追诺奖作品。一不小心看了半年才看完,还真是悠悠岁月。每天回宿舍排队等洗澡的时候看个一两页,中间又被其他书和任务中断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考完试打算休息一下所以把最后剩的小几十页读完了。 写得真好啊,是那种才读了个开头就觉得笔力很厉害的好,以为平淡容易模仿却根本无从下手。语言的组织和内容的选择都是精心考虑的,译者工作很不容易。 虽然是讲法国人的记忆,却常常有共鸣,很多生活片段“超前”得令人惊讶:当下国内很多年轻人热衷和讨论的事物,同样存在于1940年生人对上世纪青春年代的回忆中,有一种时空重叠的错愕感。 另外这本书的回忆串联了过去几十年的法国市民生活变迁和世界要闻,也让我增加了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了解,对我们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有了更直接的感受,也是很棒的收获。20世纪历史塑造了当今世界,我要读的还有很多。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十一

在读的时候,有非常多被击中的时刻,很多细微的共振,还有一种被人群的“我们”所裹住的完全感与共鸣。诚然,法国上个世纪60年的发展,与我们这代青年人所经历的极具变化的时代有着极大的不同,但那种对于感受的细腻描绘,又让我在很多个瞬间觉得“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从而获得一种自己的感受被描绘,看见和延展的感觉,从历史来理解现在,或者借由对现在的理解更好地连接历史。一个小例子,“一些感觉被废弃了,我们不再体验”“善良和老实人再也听不到了”“从前是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而自豪,现在自豪是因为我们是什么:女人、同性恋者、外地人、犹太人等”“女性主义报刊和《心理学》月刊不倦地抛出的对自我的解释,一种没有教人多少东西的知识”……从这些语句中,我感受到了近期心理学带给我的一种普遍的厌倦感,我们都太关注自我,而对世界、个人与世界的联系无动于衷。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十二

我不懂法国的历史,也不懂密特朗是什么人,但是这本书对于时代的理解和女性短暂的一生,给了我新的认识,当然,这是我把这本书看完之后的看法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二战结束后再到新世纪来临,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更迭,而那个她或者说我们却在一直的面临新事物的挑战,个体在群体中排徊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本小说可以说一直在用我们这个群体性称呼来作为第一人称,但她描写的故事毫无疑问其实是关于个体,是关于法国那一代人对于后面几十年的发展的看法,里面其实也有局限性,但是总体来讲,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并且因为这本书是讲法国的时代的,所以我觉得给它打低星的人,是很大概率是因为看不懂或者与我们的意识形态有所冲突,但是这本书却让我了解到了世界的另一面,原来法国那一代的年轻人和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其实差别不大他们都在寻找着自由.世界原来从未分裂过只是各国与各国之间的发展程度不同罢了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十三

我不懂法国的历史,也不懂密特朗是什么人,但是这本书对于时代的理解和女性短暂的一生,给了我新的认识,当然,这是我把这本书看完之后的看法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二战结束后再到新世纪来临,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更迭,而那个她或者说我们却在一直的面临新事物的挑战,个体在群体中排徊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本小说可以说一直在用我们这个群体性称呼来作为第一人称,但她描写的故事毫无疑问其实是关于个体,是关于法国那一代人对于后面几十年的发展的看法,里面其实也有局限性,但是总体来讲,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并且因为这本书是讲法国的时代的,所以我觉得给它打低星的人,是很大概率是因为看不懂或者与我们的意识形态有所冲突,但是这本书却让我了解到了世界的另一面,原来法国那一代的年轻人和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其实差别不大他们都在寻找着自由.世界原来从未分裂过只是各国与各国之间的发展程度不同罢了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十四

好的文学最终目标是打动人心。

《悠悠岁月》就是这样一本足够打动人心的好作品,作者自创的“无人称自传”的新体裁,以小见大、以个人写时代的方式,将个人记忆融入到整个一代人的记忆中,写出“社会自传”。

读起来很有代入感,仿佛置身那个时代,激发对那段历史和社会更多的思考。

她从自身经验中表达并挖掘出平淡细节下的社会力量,使得她的作品具有极大的集体影响力。从一个女人的成长故事中,可见一个时代的缩影。

悠悠岁月读后感篇十五

悠悠岁月//安妮.埃尔诺 一个人从小到老所会经历的集体记忆有哪些? 安妮的书写并不连贯,截止目前我的年龄阶段为止,我所产最强烈的记忆共鸣仅仅只处于这本书四分之一的位置而已。但仅仅到这里而已,已经让我无比共情。 也其实,我早就打开了这本书阅读,却迟迟没有读下去,原因之一是我不了解法国当时的政治和当时世界所发生的动荡事件。期间我认为我还得去查一查法国历史。还有安妮所经历的法国电影艺术辉煌的那个年代里好多作品我都没有看过。其中真的拥有了好多不解。 一直在想要读懂和想要读下去之间徘徊着。 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共鸣,还有经历上。都按照社会设定好的道路而成长,都按照父母的预期活着,都被父权社会的男女性别观念规训着,会因为接触到新思潮而动荡,会对婚姻产生怀疑,对破坏感到不安,对未来迷茫,对年龄衰老的害怕与接受,对新事物的接触……同样适合再放几年再读。这样碎片化的记忆镜子一片片组成了这本书,组成了安妮的人生,组成了动荡的历史,组成了思潮运动,同样也照出了我的人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