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1000字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5 20:36:01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25 20:36:01   小编:

《御手洗浊的流浪》讲述了一个神秘男子御手洗浊的流浪生活。他在城市中行走,深陷孤独与迷茫之中,却又展现出坚强和勇敢。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孤独的本质,引人深思。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一)

无数次看该作者作品的简介

,总下不了决心去读。

总觉得御手熊猫洗这个名字太怪异

,怪异的我联想到文笔。

这个名字感觉太90后了,

可能我OUT了。

名不惊人誓不休啊!

1/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二)

书名:御手洗浊的流浪 作者:御手洗熊猫 出版方:推理周刊 ----------------------------- ----------------------------- 故事情节:1.0 人物塑造:1.0 诡计/意外性/震撼:8.0 综合评分:3.3

2/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三)

《二十角馆的无头尸》

《世俗边缘的歌者》

《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

《人体博物馆谋杀案》

《消失的诡计不见了》

这五篇文章之中我觉得除了第二篇第五篇之外仅仅是讨论手法的问题,看上去似乎有些不足,其余三篇都是高质量的推理小说。

许多人说那篇瞬间魔法是五篇文章中最有含金量的,我不完全同意,我认为五篇之中最具有岛田风格的是《人体博物馆谋杀案》,那个子宫的动机构思简直是神来之笔。

对于熊猫的文,《岛田流》我很期待

3/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四)

这本书因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手段,一度消失,然后重现添加,后来又消失了,如今再次出现,不知道是不是还会继续之前的循环过程。

随着书的消失,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很多的书评也消失了,这样很多不留备份仅仅在豆瓣在线写书评的朋友吐血(如果你曾转发到别处,可能还好点),然后是阴谋论出现了(神秘的举报者和能够把书反复删除多次并且把作者封号的神秘黑手到底是谁?)。这个过程和现象也是真够离奇的了,完全可以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悬疑惊悚推理小说。

最后,个人觉得起名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以上的问题可能就是因为书名起的不好,因为书名就是流浪,所以这本书也一直在消失,出现,消失,出现的辗转流浪着……

4/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五)

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于不可能犯罪的追求,尤其是《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和《人体博物馆谋杀案》。看完谜面的时候,脑中总是回荡起——这怎么可能?作者在解答方面做的比较完善。

可以获得的体验便是:

1、不可能犯罪

2、来自作者的智力挑战

3、日本推理各种彩蛋

作为“不可能犯罪”的作品,非常值得阅读。

作者是在致敬自己喜欢的岛田庄司、日本推理,所以在作品里都是日本人。每一篇的联系并不大,但是不能前面出现的已经死亡的人到后面又出现吧?(表达上做了修改,避免剧透)

解答比较完善,《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和《人体博物馆谋杀案》中猫叔还是觉得有点点瑕疵,解答还不够细致。不过已经是非常细节上的探讨了。

5/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六)

公元2009年5月27日

我下班回家途中依例买了一张当日出版的《体坛周报》,偶见《御手》一书,就一起捎带买了回来,粗略翻了一下,发现两个颇强的错误:

错误一:

《御手洗浊的流浪》中封底折页上赫然写着“推理书系已出数目:《罪恶天使》......”字样,来人哪,将主编、责编、校对与我拖了下去,按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分别打壹拾、贰拾及叁拾大板,下次再犯,狗头铡侍候。

错误二:

体坛周报上,A6版:《足球最美夕阳红》一文配发的照片中,有几个成亮收集的雅典娜和圣斗士的玩偶,旁边附注"家里陈列的变形金刚,这是成亮的最爱",我倒,车田正美吐血中。

当今出版物的水准,工作人员的认真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本书我打三星的原因和以上错误关系倒也不大,熊猫的故事,诡计不可谓不强、创意不可谓不新,然而脱离实际亦不可谓不远,小说一物固然高于生活,然始终源于生活,天马行空的幻想可一不可再,打个比方:新秀厨师突发奇想的创意新菜吃个一次两次是当然耳目一新,吃得多了毕竟不如历经沧桑的大厨烹出的佳肴回味悠长,等熊猫步入社会,磨砺个三五八年,如仍对推理创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到时再来大显身手,必非今日青葱之作可比。

6/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七)

熊猫的短篇我看得不多。

甚至大概并不比我见到他本人的次数多。

看一个写手作品少到了这样的程度,莫要说没有资格品评其作品,连坦诚“看的少”这样的话,作者也理应会不高兴。(不过凭此人的性格大概很难有不高兴的事)

在我读过他为数不多的短篇里,我更喜欢他早期那些模仿痕迹还较重的作品,这并非说我赞成原创的模仿,而是他把几个古典诡计移形换貌并且顺畅的编织在一起的功夫,对于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家伙来说,是有其天份的。

比方《二十角馆》我就相当喜欢。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我想此人也不会令我有更多感觉。熊猫的思维很快,又不太愿意对某些人事作妥协,使得他作品的文字、构架离真正成熟地驾驭还相去甚远,而作者本身似乎也不太在意其作品是否真的能成为一部像模像样的小说,或者仅仅是一部像模像样的推理小说,是故他不太愿意在“磨练”二字上下功夫,看起来似乎也终就不太可能如坊间大张旗鼓某些人士宣传的成为xxxx的新开气象者。

然而,恰就因他这种不功利,不以某一种目标而刀削斧凿逼迫自己就范于传统的精神,让我对这个家伙不能不喜爱,不能不觉得对胃口。他写东西,从来是本着一种恶搞的、娱乐的、疯癫的、无忌的、连自己都不吝去时常颠覆的洒脱精神,换言之,他写东西,原本没有更多企图,纯粹就是为了“好玩”“爱玩”二字,至于出来的东西,于外界之评价是好是坏,有没有价值、将会在原创发展途中占到如何的地位,我想,甚至揣度他同样会想“那些其实是无所谓的”。

我希望,他的所有作品,都一以贯之这样的一种“不因势服从”“不作姿反抗”“毁誉随他,我行我路”的创作意图,熊猫的笔也一直是从杨朱老庄那里化来的——无论你读不读,无论你爱不爱,我就在那里。

至于说,大张旗鼓的造声势,还是明枪暗箭的攻讦,对于这个圆滚滚弹性十足的家伙来说,大概都无处着力,他的东西,就应该是周伯通的左右互博,不可理喻,跳梁小丑对他来说不是毁谤,侠之大者也绝非赞誉。

7/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八)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熊猫的脊背和疯狂的抨击。

无以为报寻根人,不知当年风骚事,谁人怀才气 焰高。至今思故人,不肯弃之于历史的尘埃中。幻视 力重要似童贞,坚守本格亦为真,可是当稀物背叛大 业之时,彼时对稀物的重视与庇护岂不可笑。能发掘 出这等稀物,编辑部众人,果然难为你们了。不过现 在看来当初稀物的文受到批评,更多是因为人品与节 操的极度匮乏。

用极高的模仿借鉴天赋,试图窃取推理小说之神 的本格之道,榨干源泉之后,便弃旧换新,好似立牌 坊的妓女,改头换面,欺师灭祖由粉转黑之路果然艰 辛,任摔得粉身碎骨也能厚着脸皮的爬上来吓人。稀 物尽喜新厌旧之能势,以掩其丑恶嘴脸之用心何其深

中国推理中衰之路由此稀物开启,一日不灭,一 日众人不得翻身。

想当年既晴大师杰作无人赏识,自费印刷,成就 一代经典。稀物观之,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现学现 卖欺世人谁人不晓司马昭之心,亦有成就,成为一代 笑柄。稀物之稀书榨干自身之才力,立即转型,美其 名曰直奔严肃文学殿堂,实则本格之心早如焦炭,脑 回路崩断无以为续,以文学之名,掩无能之力,真乃 推理界一大怪事。

如今又试图窃取乔伊斯之瑰宝,自比于他,毫无 廉耻之心,混迹豆瓣贴吧。欲抑先扬,仇视本格,谩 骂众人,没有任何言语可以形容此稀物之作为。

捧臭脚诸位岂不该弃此稀物于不顾?

如此想来,与其写作,不如@京极夏彦

8/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九)

在关注本土推理后,熊猫先生的大名一直如雷贯耳。后来,就去寻找了《瞬移魔法》,看了之后,就感觉到作者有一种对于诡计的执拗追求。经过《岛田流》《二律背反》《御手洗浊的流浪》的连番洗礼后,我又意识到作者其实更看重的是像世人展示其能构思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强大诡计的智商与才能。他写的本不是为了推理,更是一种病态的诡计追求,对他来说,一切诡计外的皆是虚幻,唯有诡计才是本真,才是能够证明其价值所在之物。

而代价呢?就是人性的沦陷了,在他的作品里,信仰是极常见的动机,尤其是对于本格的信仰——这其实是作者的态度了,但也使得其文中的社会过于病态了。我甚至怀疑,熊猫先生是否由于为了使用某诡计而强行塑造了书中人物的价值观以致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我在《二律背反》里看到的。

《岛田流》是作者作品里我唯一能产生认同的。他的动机依然扯,但我欣赏它诡计的独到之处。而本作的几篇却有些令我失望。

作者在《二律背反》中说,他的《二十角馆》提出来一种制造无头尸的理由,我觉得并不合适。的确,凶手或许为了掩盖某物毁者的头颅,但是本文中无头尸的根本缘由还是来自于我不认可的不合理的自杀。

而关于两位死者谁自杀谁他杀,我并未觉得震撼,震撼这种东西不是流于表面的。而这死亡方式替换的诡计,我也猜到了。

只是后来御手洗浊的推理未免啼笑皆非了。首先几面镜子并不能使蜡烛光变两,这是伪科学。其次,那个用镜子加强光亮的主角不是贝多芬,而是爱迪生。最后,这个故事其实是瞎掰出来的。御手洗浊以此解释凶手的行为可谓大错特错。

《瞬移魔法》追求猎奇到了极致,谜面确实不可思议。但其本身就有诸多的不合理,客观条件已然亿万挑一,更何况还要加上各种主观条件的考量。当然,或许有人说只要理论可行即可。但我认为这还是要有个度的把握的,就如麻耶雄嵩某部作品的伪解答若是当做了真解,我不敢相信有多少人会撕书。而且连体人这个算得上冷僻的知识之前没有点出,也是公平性上的不足。

《消失的诡计不见了》这一篇较为平庸,除开最后无厘头毫无道理的神展开,一切都应该能看出来,毕竟只是老梗之集合罢了。

《人体博物馆》不喜,不多说,参考《瞬移魔法》

《世俗边缘》有空再写吧。

别说我敷衍。。。。

9/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十)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尖锐的人,但看到熊猫君的文字之前就听过太多溢美之辞,真的很溢,都快要漾出来了。我感到很困惑。我不能否认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被发现的可能性,但是那老几位吹的实在已经不着边际,让我不得不亲自验证一下。

我在杂志上找到了他的两篇文字:《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和《人体博物馆谋杀案》。看完我愣了一会儿,然后对自己说,这哥们不是被吹捧上天的,他自己的定位就在天上飘着。走别人不能不愿不敢不屑走之路大概是他最大的愿景。

现在我看完了手上这本书的全部五个故事,发现最好的还是上面这两篇,其他的致敬发癫或者自贬自抑都不是太有趣味。有多少人能扔开情节与诡计,钻到作者脑袋里去同笑同哭呢?哲学推理?不不,不要这样搞我。

所以我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熊猫君的这些文字有多少买下留存的价值呢?

我想是这样:现阶段的这些文字的确有些涩,即使你想成神也得从平视人间做起吧。当真正扔掉了那些疯癫和恶搞却仍然能够保持棱角和个性的作品出现时,这一本初心之作才会变得意义非凡。

之前的吹捧已经把我对熊猫的好感降到零点以下,但是看过《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和《人体博物馆谋杀案》之后,我真的生出一丝敬意。他的确是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而且自信满满,根本无视金刚钻与瓷器活儿的关系。这一点我实在是很欣赏。

《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硬是用前人不屑用之钝器杀出一条血路,从某种角度看过去竟然很是新鲜有趣,而《人体博物馆谋杀案》在文字和故事上虽然无甚创意,但机械性诡计表述的清楚完整,真相也表达的明白,且令人咋舌,除了全文的节奏有点问题,实在是完整的可爱的小文。

不过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篇,书其他三篇的诡计布局实在到了没法讨论的地步,至少我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分析,甚至不知道该褒该贬。

御手洗熊猫这样的作者出现对于原创推理绝对是一件好事。此前似乎有一种绝望情绪弥漫:一百多年过去,写尽了,挖空了,再来就只能重复重复再重复。熊猫君的出世在我脑袋里是这样一副景象:远方奔来一骑,端坐一少年英雄,双手大锤一分,精神抖擞。定睛望去,嗬,马是大河马,锤是纸糊锤,英雄竟是功夫熊猫!他就是憋着要用这身山寨打扮杀上阵前,路有千条,不去闯闯怎知道哪条通向教皇厅……

快歪到拉不回来了……

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熊猫是一个成功的推理作家,也不认为御手洗浊是一个成熟的名侦探形象,但是我必须强调一下,无论怎样,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法把“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字去掉,因为我最初看到并且自认为到目前为止他最好的那两篇作品给了我无限的希望,所以他的路当然不会到目前为止。

好绕……

10/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十一)

那些扯谈到吐血的杀人动机不提也罢。几乎所有的诡计都不像是为了犯罪,而是为了表演。为什么需要诡计,为什么需要制造“不可能犯罪”,当然是为了逃避制裁,所以归根结底所有的诡计都应当有严格的目的性:成功犯罪的同时,制造不在场证明并/活嫁祸给其他人/因素——即准备另一个可信的犯罪解释(即使是在“不可能”的背后)。

而为了“不可能”而“不可能”的诡计都不过是魔术表演罢了(顺便附加廉价解密快感)。至于漏洞遍地却一笔带过的诡计,就更不过是带了董卿的刘谦而已。熊猫虽然不满于推理界的媚俗趋势,但是若说追求悬疑惊悚或者其他商业娱乐因素的读者不是真正的推理迷;只注重奇特诡计而完全不在意其严谨性与推理过程的读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寻求猎奇刺激罢了。

熊猫意识到推理小说是一种艺术,但并不明白诡计本身还只是一段最基本的旋律素材。绫辻行人在十角馆里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很对的,没有预先设计完美的诡计,完美的犯罪必须在施行中不断根据意外进行变化。有些诡计不必说有意外,就算完全实施了还是一堆漏洞,那不论其想象力有多丰富有多猎奇,仍然是烂诡计。

(这到让我想起福尔摩斯说的,越是“奇案”越是会露出大的马脚,反倒是大街上稀松平常的案件难以侦破。犯罪现场越是诡异,留给侦探的线索就越大。如果是因为意外不得不如此还情有可原,但如果是计划成那样就只能说犯罪者脑抽了。)

而推理小说艺术的织体更为复杂,除了“意外”对诡计本身无可避免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推理与诡计之间的美妙互动。犯罪者必须应对每一个意外对诡计进行变奏,而推理者则回应犯罪者的变奏中给出的线索不断进行演绎,如此不断反复,由最初的简单主题(诡计),演化出无数不同的可能性层面,最后达到高潮(真相/解密)。

其中推理的过程是否严谨,正如乐团水平至于乐曲。再伟大的作品由垃圾乐队演奏仍然无法聆听;再精妙的诡计没有出色的展开与推理过程还是一文不值。因为只有诡计的话,连小说都算不上。

许多推理小说更让人不愉快的并非诡计不够高明,而是推理过程不够完美。作者作为知情者很难完全模仿不知情者的思维模式。并且,作者为侦探以及读者一步一步提供的线索,究竟能不能聚合成严谨的逻辑之路,通往最后的真相,这比设计一个高明的诡计更困难。因为这个世界是无比多样的,凭着部分的线索所能演绎出可行的“真相”太多了。没有对推理的精密考虑,就玩什么“挑战读者”,实在是哪一无的行为。

(前几天我读了霍克的《不可能犯罪诊断书》,虽然许多诡计不怎么样,想象力远不如熊猫,有几篇的推理也并不够严谨,但是有好几次,霍桑医生都凭借部分的线索推断出了数种完全可能的犯罪方案,然后再随着不断寻找到新的证据推翻/确证某些推理,甚至做出全新的推理。而不是和罪犯如此心有灵犀,甚至不需要什么线索就能一下子“想象”出复杂的不可能诡计。

而这位御手洗浊凭借什么能够推理呢,我几乎没有看到任何逻辑(漏洞太多了),也没有看到多少线索——倒不如说他能够迫不及待地为我们解密,只是因为他就是设计了诡计的作者嘛。

不过最后一篇的确在推理方面有所加强,也设计了许多可能性空间,可是却变成了纯粹的理论阐述,而完全无法成为合格的小说。前期的空想推理和真正的事实之间仍然有很大的裂缝。归根结底,不注重证据和动机,而只关心诡计,是一个错误的思路吧。

至于纯粹文学方面的问题,诸如文笔啦,人物塑造啦,节奏安排啦也不赘言,毕竟他自己信奉的是只要有好诡计就足够原则。只是容我吐槽一句,既然小说背景安排在日本,能不能给点语感,别让日本人说“的”呀……= =

11/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十二)

★★★★☆

--------

《御手洗浊的流浪》北京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1版

评测员:鸽群中的猫

【出版社工作】14/20

装帧(8/10):

从前,《岁月·推理》杂志的“推理书系”装帧设计曾给我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很雷人】云云。不过自是开始,又给笔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虽说开本还是不大,可至少封面的图多了(请注意),加上有英文书名、“推理书系第×辑”此类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在予我的印象上就已经差强人意了(^_^)。何况,私以为那个猥琐侦探的形象真的很酷呢?

当然,意见却也不得不提!首先是这个纸质,“猥琐”不逊于御手洗某——我没说具体是谁啊!(好汉不吃眼前亏……)——软绵绵得可以嘛。另,腰封的评价也是对立统一的,既写出了岛田大神的谆谆教诲、推理书系(应该是原创系列,腰封上表达有问题)的书目,又没有体现落实到【其中每本书】的特点,实在是稍显遗憾了。

宣传及营销(7/10):

关于推理书系的宣传营销手段,笔者心目中长久以来留有若干个巨大的问号。根据不才调查,本书即使有封面上的宣传语和推理圈内部的竞相传颂,市场竞争力还是严重值得怀疑,是出版方的策略问题抑或是资金问题?至于营销,就更是有点不堪入目之感,至今为止笔者都未在正规书店(当然不算报亭之类的)或网上书城(当然不算淘宝等私人交易性网站)见到我们这套令人魂牵梦绕的推理书系,这是个问题。

【文字内容】24/30

熊猫的文字倒是广受诟病,不过我认为他的“只要用心还是能写出好文笔”的反应大可不必。作为一个还没有成为作家的短篇【本格推理】写手,我反而觉得根本没必要东施效颦(例如——大不敬地说一句——大陆有些原创短篇推理,行文让我觉得十分矫情,没有一点想读下去的欲望)。(以下模仿万恶的法水同志之固定格式)我虽不是岛田一党的,却也能基本认同他阵营中狂热粉丝熊猫同学的书写风格。

有一种十分奇怪却是相对合理的言论——本格派无法写出好文字和深思想,好像这两者纯属社会、冷硬、间谍等推理小说流派的专利项目。某一次我曾举出反例,A.C.如何?G.K.C.如何?J.D.C.如何?有人的回答是他们的作品是所谓“黄金时代侦探小说”而不是“本格推理小说”,实在是足以令笔者在黄粱梦中也笑得满地找牙了!你看,就连常写社会派的东野,在写本格派时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也照样不差到哪里去;岛田大伯在一些舍弃架空式“岛田流”诡计的作品中,岂未造出扣人心弦、回味无穷的本格派作品?

这样来看熊猫的短篇,“文字内容”一块就无可避免地再加分。虽然熊猫平素太过看重本格派推理小说中的诡计和推理,然笔者不认为他就是无思想之辈,《御手洗浊的流浪》便是明证。具体者,笔者在“评测员感想”一块的逐篇简评中,将会提到。

【诡计布局】26/30

关于这位弱冠之年便已出书的作者,排除“星探”缘故(笑,杜撰老师的相关语句真是毕生难忘~),能迅速走红,大家基本毫无争议,那就是作品中的【诡计(trick)】,这方面:作者的出道之作《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彰显得淋漓尽致;另一部盛名在外的《人体博物馆谋杀案》(也是诸如丁道长和我的某校友最爱之“Made of the Panda”……)虽说没有令我完全满意,可是trick的新奇又不得不激赏。亲眼所阅之后,笔者发现其【布局(plot)】也绝非泛泛,如《二十角的无头尸》之开头几章节、《世俗边缘的歌者》之关于V.R.世界规则的讨论和《消失的诡计不见了》之反复涂写的逻辑架构,都是可圈可点的。

【评测员感想】16/20

小辈心目中的熊猫是个什么形象?答案很明确——“不负责任的读者”兼“一丝不苟的作者”。在“岛田流”风格推理小说的粉丝中,让我最难忘的也是熊猫了。熊猫创作推理小说的动机比较纯粹,不想写什么伟大不朽之作,只是“娱乐”而已。正像“波布勒尔先生”(bobo/mybobo)为古典推理文库之C.布兰德系列写的总导读中所说的——虽然作者戏称自己的小说是“娱乐之作”,但事实上其每部小说都堪称是穷尽心智。

以下是不才对《御手洗浊的流浪》所收录的五个中短篇小说的简短评述及感想——

《二十角馆的无头尸》:御手洗浊系列的第一作。据说是熊猫在看完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后激动之下写出的作品(在其“挑战读者”中声明这个短篇“没有抄袭、甚至借鉴”倒是令笔者怀疑不已,因为其核心trick与《三口棺材》的神似,并且又觉得其原理与克莱顿·劳森的《人间蒸发/天外消失》太过接近——或许只能算“撞车”吧……)。这个短篇,看得出作者真是用心良苦,不管是第一节“守夜人”的狡猾伏笔,还是后面精巧的动机铺垫、暗藏玄机的叙述、御手洗浊厚黑的“叙诡”,都令我十分赞赏!更不易的是,本篇中的思想性浓厚,从本格推理小说的现状来看就更引出深思了。

《世俗边缘的歌者》:本作是外表颇有新意的“SF推理”作品,熊猫自称其核心trick“实在太令人意外了”,笔者阅毕后略感失望,基本没有超出预料,难道是没有足够地被那华丽的衣裳所迷惑?当然,并非没有新意,奥妙都在V.R.世界之律……至于最后的凶手自白,我哭笑不得地发现,熊猫声称它就是从自己某诗集中照抄的,正所谓玄之又玄,难以全盘理解……

《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熊猫一鸣惊人的出道之作,据说是在杜撰老师的“逼稿”(用词有点夸张,详见杜撰老师对本书的解说)下一蹴而就的作品……从最初的“挑战读者”开始,像我这样不明就里的读者就深深困惑了:作者为何“学习”西村的《双曲线杀人事件》?同样类型的trick,岛田大伯的《××××》就没有这么“光明磊落”。映入眼帘的华丽谜团令人窒息,而最后“猥琐大神探”(本书中居然提到了他的××事迹,果然是老当益壮、猥琐依然,笑)滔滔不绝的解说带来的效果……“当时我就震惊了。”此处不负责任地微微剧透一下: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篇叙述性诡计的作品,上了【作者】的大当!

《人体博物馆谋杀案》:此前听到的对此篇之盛赞也不少,但囧的地方是和优点同时存在的。丁道长认为最难以想到的是“玻璃罩中灌满的水”之来源,然而我第一眼看地图就料到……本篇的结局,是相当相当意外的,不仅仅是“超重玻璃罩加水如何笼住死者”这个核心谜题的解答,让在下觉得比较新颖;更是最后意外的动机和熊猫非常欣赏的“动机=诡计”设置。说实话,我倒觉得那个动机比较扯淡(完全没必要,而且有bug),“动机=诡计”的实践也不是怎么必要的。

《消失的诡计不见了》:本篇作为推理小说看,评价起来就玄了。主要表达了熊猫的本格推理小说理论,其中提及那些作者经常喜欢“让诡计消失”——确实,愚蠢的笔者不止一次地上过这种当。

最后,我想说:尽管《御手洗浊的流浪》一书远远不完美,但是作者对本格推理小说的追求却让人不可不肃然起敬。就连不才这位非专爱本格的读者,都期待着熊猫的下一部作品。

【总分】14+23+26+16=80分

(备注:)

进入推理联合评测组以来,笔者首次评测(而且是两书)——或许生疏难免,不过小辈还是秉着轻松阅读、认真点评的原则,义无反顾地在键盘上奔跑着,敲打出本文来……

巧的是,正在敲打的时候,有一批在99网上书城订购的书送到了家,包括推理书系·经典系列新出的几本E.Q.作品——《半途之屋》、《从前有个老女人》等等。如是看来,推理书系·原创系列的营销还要再接再厉!

告退。

12/13页

《御手洗浊的流浪》读后感(十三)

《御手洗浊的流浪》——中国内地原创推理向“新本格”迈进的第一步

近年来,《占星术杀人魔法》、《地狱之缘》等诸多名作的引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侦探小说。同时,随着《推理》杂志的创刊,国内原创的写手也与日俱增。而在国内众多写手中,若问起谁的风格最像折原一?恐怕极少数的人会回答:“范筱轩”;若问起谁的风格最像艾勒里 奎因?应该会有部分人回答:“罗修”;若问起谁的风格最像狄克森 卡尔?哪么大部分人会说:“杜撰”;倘若有人问起谁的风格最像“日本推理之神”岛田庄司?我想,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讲出他的名字——御手洗熊猫。

没错,就是这个正在上大学的少年,以他天才般的思维时刻向各种极具幻想性的诡计发出挑战。并一次又一次地用他独创的诡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由此看来,《御手洗浊的流浪》这部短片集的出版早已成定势。

宏观地来看,御手洗熊猫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那华丽的“岛田流”风格。其实,“岛田流”的气氛并不难写,一个用钓鱼线完成的密室也可以被作者渲染得诡异无比。但难就难在要写出“岛田流”的谜底。而这只有真正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且具有胆量的作者才能够做到。笔者以为,熊猫便以他的“御手洗浊探案系列”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要谈“御手洗浊探案”,就得先谈谈御手洗浊这个人物。熊猫在《二十角馆的无头尸》一作的后记中说明了这个侦探的由来。“御手洗”这一姓氏自然是取自于岛田庄司笔下的第一神探“御手洗洁”,而“浊”这一字则是取自《庄子》的《天下》中那一句“天下浑浊,不可与庄语”。取自这句话则是熊猫创作思想、内涵的体现。这点,读者可在他的作品中细细品味。

御手洗浊在御手洗熊猫的文中被设定为御手洗洁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就个性来说,自然是与岛田的御手洗洁一模一样了。只不过他的职业不是占星术师兼侦探,而是流浪汉兼侦探罢了。

接下来,笔者想就《御手洗浊的流浪》中收录的五个短篇具体谈谈“御手洗浊探案”。

1.《世俗边缘的歌者》

岛田庄司曾在自己的侦探小说观中引入过“器”的概念。何谓之“器”呢?这里,笔者有必要将自己的理解讲出来。

我们知道,本格侦探小说的核心便是谜团,而几乎所有的谜团都是一起离奇的杀人事件。 凶手要杀人,绝对会使用一种凶器来达到使被害人致死的目的。同理,一个侦探作家若想将一个宏大而华丽的谜团呈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使读者哑然的目的,则势必会使用一种工具或者说是手段,而我们则可将这种工具或手段称之为“器”。

“器”的变化则多种多样,早在1947年,高木彬光发表的《纹身杀人事件》中,我们便可以认为作者是使用了传说作为“器”,来迷惑读者,使读者陷入一个心里局。而这点恰恰和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初期的岛田庄司还使用了在《斜屋犯罪》、《北方夕鹤2/3杀人》中所出现的建筑这一“物理之器”来达到犯罪的目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纯粹的如传说、建筑一般的“器”已经无法像刚开始一样完美地骗过读者了,即使能骗过,其震撼程度也大大减弱。这时,山口雅也带着他的《活尸之死》腾空出世。这部以一个“死去的人可以复活”的科幻世界为“器”的本格推理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后来的西泽保彦更是在《死了7次的男人》、《人格转移杀人》中将这种完全架空于现实背景的侦探作品发扬光大。本作——《世俗边缘的歌者》则是国内原创界的一篇相当优秀的科幻侦探小说。

前面已经提到过,科幻推理的出现,能使作家们想出更多、更妙的“器”。在本作中,熊猫所使用的“器”则是VR世界 —— 一个可以让现代人扮演古代角色的“器”。当然,在当中这个“器”的结构,亦即游戏的新规则也在开始就向读者介绍得清清楚楚了,读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想象独立破案。

虽然使新背景、新规则。但是,当谜底揭晓的那一瞬间,读者便会发现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完全古典的谜团!只是在作者精心的包装下,使得读者根本不会朝那方面去想,从而达到了揭晓谜底时,给读者造成巨大的心里落差的目的。当然,我相信这个谜底的惊艳程度是与读者的侦探小说阅读量成正比的。正因为读的多,同类的谜团见得太多了,突然以这种全新的方式出现,才会有一种新鲜感。

除了谜团外,本作还有一点很特别。熟悉御手洗熊猫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他的小说几乎全部都是以日本为背景的。以至于有少部分读者怀疑他是个“汉奸”。作为他的朋友,我有必要在此为他平平反。其实熊猫真正向往的,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他也曾多次表达过他对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子的敬爱之情。而他之所以会以日本为背景来写作,恐怕是因为平时看日系侦探小说较多的他不用为小说中的人物取名这一事而犯愁。此作的背景设定也恰恰表现了熊猫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向往。

2. 《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

这是笔者所读的第一篇御手洗熊猫的作品。该作的题目就直接将核心诡计道出——瞬间移动。而且,在谜团尚未呈现之前,本作便如同有栖川有栖的《魔镜》、西村京太郎的《双曲线杀人事件》一样,让读者在开始就知道作品中使用了“双生子”的诡计。但是,若您认为侦探作家们会好心地让读者更加接近真相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像这种情况往往就是作者们设下的陷阱。在你不知不觉地中招后,谜团便展开了。

整个瞬间移动的谜团就是以一个庞大的魔术表演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像这样以魔术表演为背景的侦探小说并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如同克雷顿劳森的《死亡飞出大礼帽》和森博嗣的《死亡幻术的门徒》等便是这当中的经典名作。而《瞬移魔法》的风格应该更加偏向后者。在不可思议的魔术表演中突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命案。这对于侦探而言,若想弄清凶手是谁\如何杀人等问题,则必须先破解整个庞大的魔术的运作流程。

面对如此宏大的谜团,熊猫最终给出的解答并没有让人失望。如果说《死亡幻术的门徒》的谜底是一种简单的美的话,那么本作的谜底则绝对属于一种复杂的美。说是复杂,但各位千万别以为这会像《本阵杀人事件》、《中国橘子之谜》中的机械密室一样扰人,也不会像《梦殿杀人事件》、《失乐园杀人事件》那样因包含大量专业知识而使人烦恼。我可以保证,只要用心,即使是小学生也可以看懂《瞬移魔法》的谜底!

当然,本作最出彩指出还是在“双生子”诡计上的突破。如果说《双曲线杀人事件》是类似于文字上的突破的话,那么本作则完全是在“双生子”核心上的突破!我敢说,不管你是否喜欢本作,至少你会佩服作者所想到的最核心的那个大诡计!

3. 《人体博物馆谋杀案》

这是笔者认为熊猫目前最好的杰作!

整片作品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密室,而是一个完全由人类不能举起的玻璃罩所形成的密室。同时,玻璃罩内还被注满了水!这是双重不可能犯罪!

熊猫在本作中使用了许多“炫学”。通篇的“炫学”加上最后所呈现的真相让笔者感到,与其说《人体博物馆谋杀案》是一篇“岛田流”杰作,倒不如说这是一篇“小栗流”杰作!(注:小栗即指“超人作家”小栗虫太郎)尤其在解答“水如何注满整个玻璃罩”之一问题时,小栗虫太郎的味道更是浓厚。也许由许多人认为,当中涉及到了一部分人不懂的化学知识,但正因如此,才让笔者认为这是国内原创界的《完全犯罪》!(注:《完全犯罪》是小栗虫太郎的处女作,当时涉及到了大量专业的化学知识) 不过,虽然说与专业知识由很大的关系,但是“注满玻璃罩的水的来源”这一解答却是一个简单但你绝对想不到的心里诡计!当你看到解答后,一定会想“从条件看来,的确只能这么想,可是为何当初我不敢这么去想呢?”

单纯的密室诡计便已如此精彩,可本作出色之处远不止这样。熊猫还构思了一个挑战京极夏彦《故获鸟之夏》的精彩谜团——怀孕九年的女人。然而最难得的是次谜团的解答竟与之前的密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1+1>2”的效果!结合这个谜团去看前面的密室,那个密室的形态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好像岛田庄司在《摩天楼的怪人》中上演“所有玻璃在瞬间崩裂”这一现象时一样,当中的摩天楼也完全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总之,笔者相信,《人体博物馆谋杀案》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4.《二十角馆的无头尸》

这是“御手洗浊探案系列”的第一篇作品。如果说《世俗边缘的歌者》中熊猫使用了“科幻推理”之一前卫的“本格之器”的话,那么本作中,熊猫则是使用了建筑这一传统的“本格之器”,即二十角馆。

在该中,照例发生了一起不可能犯罪。这也一个最传统的密室杀人。而看到解答章时,读者会发现,御手洗熊猫将名作《三口棺材》中密室诡计的“神”,巧妙地结合了二十角馆这一本格之器的“形”,从而完成了这一逻辑上不可能做到的谋杀案。

当然,熊猫创作此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那个密室。他最想挑战的“无头尸”诡计。

“无头尸”诡计是侦探小说中最常见的诡计之一。它是由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所创。而后世的经典作品也相当的多。不过,“无头尸”同“叙述性诡计”、“双生子诡计”一样,属于“见光死”的类型。亦即若在看作品之前,读者已经知道了诡计的类型,那么阅读的趣味便会大大减少。但是仍有不少作品偏偏要让读者在一开始就知道这点。这样的作品一旦成书,一般不会差。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双曲线杀人事件》,另有折原一的《沉默的教室》。而具体到“无头尸”诡计的小说中,这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横沟正史的《黑猫亭事件》。

《黑猫亭事件》的确是“无头尸”类型的侦探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了。熊猫也在本作中明确表示了要挑战《黑猫亭事件》。我相信,当读者翻到解答章之时,一定会有一种惊讶感。原来同《黑猫亭事件》一样,想在“无头尸”诡计上进行突破,则必须要使用一种有逆于常人的思维,有时甚至还可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诡计!当然,至于本作是否超越了《黑猫亭事件》,相信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另外,本作中也提到了大量的侦探小说,似乎是熊猫在向大家展现他惊人的阅读量。也许有许多人认为他这样稍显卖弄。但若是您熟读二阶堂黎人的作品便会发现,说到卖弄,二阶堂先生就要“嚣张”多了。而在“日本推理四大奇书”的《献给虚无的供物》中,中井英夫也在自己的组品中提到了不下100部侦探小说。像这种展示自己阅读量的作家,在欧美、日本仍由不少,在国内亦是如此。仔细想想,作者只不过是提了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且这样还可以作为新手的购书指南,这种做法又有何不可呢?

5. 《消失的诡计不见了》

本作创作的目的在于熊猫想抒发他的创作理念。同我孙子武丸的《弥勒之掌》一样,这是一部实验性较强的作品。

本文的题目就颇值得玩味。“消失的诡计”自然是指某事物的消失,然而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不见了”,那岂不是什么也美发生!?先别说作者在故弄玄虚,耐心看下去便是了。也许该做的最终解答不如前四作一样震撼。但是相信不少读者都会透过该作而想到一种构思诡计、布局的方式。与其说读者是在读一部以谋杀为主轴的侦探小说,还不如说我们是在看“熊猫式诡计”制作的教材。

当然,因为带有戏作性质,所以本作确实显得太过“谜题化”,使人很难被情节所吸引。也难怪熊猫将此作称为“个人最不满意的作品”。可是,对于有兴趣创作侦探小说的新手来说,看一看还是挺好的。

总的来说,自熊猫出道以来。外界读者对熊猫的作品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有部分读者认为熊猫的谜题太过理想化。但其实这就是新本格。笔者认为新本格的诡计好坏的评价应当是那个诡计的想象力如何。过分的要求诡计的现实性是不可能的。本格侦探小说本就是种游戏,如果想要看现实的诡计,那不如去看公安的结案报告比较好。

当然,也不是说御手洗熊猫这个作者一点缺陷都没有。有时候,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他的部分作品因为太过注重诡计而显得有些硬来。部分诡计也有些硬伤。但是这个缺点不止国内的写手,就算是日本的岛田庄司等名家或多或少也都会存在这个缺点!熊猫的小说普遍故事性偏弱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不过,这是很正常的。短篇小说本来就不太好施展故事性。虽然即使在他的长篇《岛田流杀人事件》中也有这个毛病,可是岛田庄司刚出道时也是如此,但后期的作品仍然极具故事性,相信御手洗熊猫同样能够做到。

另外,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熊猫大多数作品的最后,总会出现有“后记”(《御手洗浊的流浪》中,前四篇皆有后记)。而后记往往就记录了熊猫创作的理念以及其他的想法,甚至是内涵的体现。这便是一个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但笔者也建议,如果熊猫能够真的像岛田庄司一样将自己作品的内涵、自己的想法融入故事、融入作品的主轴中,那么其文章的艺术性一定会再上升几个档次。

《御手洗浊的流浪》的出版,已经表示中国内地原创侦探小说已经开始向“新本格”迈进了。而笔者相信,只要保持好这个势头,属于中国推理的“黄金时期”一定会到来的!

PS:我可不是什么最近很流行的书托。我不穿马甲,甚至连真名都敢报!

丁天盛

2008-11-27

13/13页

还剩10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