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女花影下》是一部描写少女成长与爱情的小说。故事中,女主角在花影下经历了迷茫、挣扎和成长,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作品深刻探讨了青春期少女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引人深思。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与辛酸。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一)
普鲁斯特<<寻逝去的时光>>(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书写了普鲁斯特的少年与青年的作品,我对它的喜爱犹如我对自己少年与青年时期那些美好的时光的喜爱。并非普鲁斯特青少年的生命经验与我的青少年时光相似,而是他那看待世界的美好视角,与我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看待世界的视角相似。那种建立在好奇与想象中的,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是美丽与好玩的美感,纵然那时的我只活在一片小天地间,但想象力也能给它添砖加瓦,把他扩大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书中这样的视角比比皆是,在阳光下的白色塔尖,午后花园里的阅读时光,红茶与饼干的芬芳…… 描写的语言如各色线编织成衣,花纹繁复多变而又不显得凌乱臃肿。就像一副人物画,当你给他极大的体重,这个人一定是让人感到臃肿的,对无穷繁多的人的群像而言,再大体重也不会让人臃肿。普鲁斯特的笔墨正如此,不会粗暴地灌入一件事物中,用可删除的一系列形容词将他撑得累赘不堪,而是用想象力的破开人们对这个事物的固有描述,将其与个人生命经验中的种种记忆相连。一棵树会因为我曾经在一个阳光灿烂或阴雨绵绵的日子从这里经过而不同,当我再次见到它时,那个日子便超越了时间相我迎来。正因为这一个个与鲜活生命记忆的连接使得每一个事物都是我们脑子独一无二的景象,也让现实的事物有个人的色彩。因此文笔所描写的实物都有着普鲁斯特的青少年意气。第一卷中有着少年的纯真与对事物基于原始本能判断的喜爱,第二卷中有着青年理性的萌动,用着一个个所建立起的理性价值判断将想象力推广至更为深入的领域,延拓出更多也更为深遂的美感。 正如普鲁斯特自己所言,第一卷和第二卷是“索多玛和蛾摩拉来邻前的鲜花基座”,这个基座仿佛永远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中。如你我的童年与青春在的明艳片段,不被事俗的艰辛与挫折所接触。 是庆幸或许也是遗憾吧。人的生命历程终究是不能想小说一般固定与停留,时光的长河终究是会从涓涓细流变得惊涛骇浪。逆流在我们的脚下,拍打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会有追求事物,我们会向着他前进,正因如此这条逆流的河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我们搏击,我们奋斗,有一天我们发现过去那狂风骤雨虽不曾停歇竟已成金风细雨。世界不会变,也只能是我们变了。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二)
看第一卷时就知道斯万觉得奥黛特像波提切利在西斯廷教堂画下的西坡拉(其实信息给到这,基本就能找到是哪个作品了),看第二卷时注释明确提到了作品名,我想还是找出来吧,对上斯万夫人的模样。
P247,波提切利《摩西一生》
波提切利《 The Trials of Moses 》
全身像
脸部
该作品的信息,来源:Artlib
以上为Artlib上的作品描述。应该就是这副作品,引起斯万联想的西坡拉应该就是井边的那位(作品描述中“ 井边的叶忒罗的女儿们 ”)。
如有错误,请告知。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三)
这篇书评主要是对文末首篇参考著作的翻译整理、并融入个人阅读普鲁斯特的感悟观点进行写作。2021的下半年一直在读普鲁斯特,这可能也是我研究生阶段最有意义的事情了。相信以后不管再读多少书,巴尔贝克的大海也像我记忆中的花影一样,永远和普鲁斯特并肩出现。
《去斯万家那边》的部分启示马塞尔充满了“更清楚地看到(他的)狂喜的来源”的愿望,而在《在少女花影下》中,有一些转瞬即逝的兴奋时刻,激发了他并不清晰的情感: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小亭子里,有一种“凉爽的气味”、第一次听到凡德伊的奏鸣曲、从驶向巴尔贝克的火车上看到日出、在于迪迈尼尔看到一片树丛。这些经历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困惑大致相当:叙述者马塞尔对它们的分析从未敲定,他漫无目的的注意力总会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是《在少女花影下》的特点,尤其是第二部分,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经常被引向他周围世界的事物和人,而不是像《去斯万家那边》的开头和结尾那样引向他自己的头脑和记忆。与小说的第一卷相比,《在少女花影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发现”的线性叙事。
第一部分“在斯万夫人身旁”的开篇对感知的主观性、身份的性质和时间流逝的影响提供了机敏的洞察力。在第一卷的“贡布雷”中,斯万被描述为对他的社会关系很谨慎,对艺术很了解;而现在,在叙述者的父亲看来,他是“一个粗俗的炫耀者”,而第一卷“恋爱中的斯万”中那个笨拙、不自信的医生戈达尔则被认为是一个“谦逊的”客人,受到同事和病人的敬重。这两个人的变化说明,身份是流动的、变化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身份,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来。 回忆斯万的婚姻,叙述者说,“时日长久的恋情,有如退休、疾病或信仰改宗,会以另外的形象取代内心原有的形象”,在这段叙述里,拉贝玛的演出、斯万和戈达尔的形象、接触贝戈特、写作的钝痛,都戏谑地表露着存在于想象中的美感,而根据时间的流动,这种美感与记忆被时间消磨、在现实感受里受挫,又在新的意识中进行合理化重建。 莫洛亚在《追寻普鲁斯特》中指出:“古典哲学家认为,‘我们的个性由一种不变的内核构成。是一种精神的雕像’,它像一块岩石那样承受外部世界的冲击。这就是普鲁塔克、莫里哀乃至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但是,普鲁斯特表明,陷入时间中的个人在不断解体。有朝一日,他身上曾爱过或干过革命的人将不复存在。马塞尔说:‘我感到自己的一生呈现出一系列时期,在某个停顿之后,前一时期的主体在后一时期己荡然无存。就像十分缺乏个体的、同一的和永久的自我支持的某种东西,以及将来十分无用、过去却十分持久的某种东西,以致死亡可以在任何地方结束它的进程,而不须让它有个结尾。’” 这样的“自我”因为时刻变动而被赋予着不同的名称。名字让人们人性化和个性化,名字的承载者互相见面又互相躲藏,掩盖他们的秘密,启发欲望,揭示美丽。名字赋予人权力,并将权力扩大,成为充满个人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存在。(甚至,对于普鲁斯特而言,他也追寻着一种地名和贵族家族名字的梦想,它们提升自身的色彩,保持神秘与威望。) 面对时间也是如此。人在寻找周围世界的物象的意义时,必须通过感知每一个独立事物的边界来赋予其形式,对于无法把握的时间,定义时间成为了掌握时间的方式。当叙述者指出,“元旦这一天和其他日子不会有什么不同”,他说道: 我感觉到新的友谊依然是那样,正如重新开始的岁月不会和从前隔着一条鸿沟,我们的意愿无法影响和改变新的一年,而只能悄悄地给它换个不同的名称……我要按自的意愿赋予新年这一天特殊的印记,就好比要把宗教理念加给莽莽苍苍、自生自灭的大自然,只会是徒劳无功;我觉着它并不知道人家称它为新年,它毫无新意地结束于霭霭的暮色:在吹拂着海报柱的晚风中,我又认出,又感觉到了以往岁月中那种永恒的、习以为常的况味,那种熟悉的湿润的空气,那种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的意蕴。 人们总是在寻求生活的唯一固定性,但我们总是无法左右自然的流逝,所以固定性就会被人为赋予,成为我们生活的依靠。
叙述者在讲述他与吉尔贝特的互动时,还对她母亲斯万夫人迅速发展的沙龙进行了说明,这与她丈夫过去所属的上流社会是如此不同:“社会好似一个万花筒,它有时转动,将曾被认为一成不变的因素连续进行新的排列,从而构成新的图景。”他继续说: 万花筒中的新布局产生于哲学家称作的标准所发生的变化,在我开始拜访斯万夫人家以后不久,德雷福斯事件产生了一个新标准,于是万花筒再一次将其中彩色的菱形小块翻倒过来。凡属犹太人的一切都落到万花筒的底部,连高雅女士也不例外,而取而代之的是无名的民族主义者。当时,在巴黎最负盛名的沙龙是一位极端天主教徒——奥地利亲王的沙龙。如果发生的不是德雷福斯事件,而是对德战争,那么,万花筒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动。 这种光学仪器是《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许多仪器之一,它与感知、视觉和洞察力密切相关。在提到德雷福斯案件时,叙述者预言了《盖尔芒特家那边》的主要主题之一,最后的推测性句子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预言:与德国的战争当然会到来,它对社会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将在《重现的时光》中得到探讨。德雷福斯事件成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在之后的时间里,沙龙快速兴盛衰落、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地位转瞬交叠,人们对德雷福斯事件的态度也产生着不同的变化。
当与在巴尔贝克度假的布洛克相遇后,叙述者的兴奋反应从肉体到形而上学再到宇宙的特点:“从我第一次知道她们的脸颊可以被亲吻的那天起,我就对她们的灵魂产生了好奇。宇宙对我来说显得更加有趣”。叙述者开始沉浸在这群度假区游荡的女孩的想象行动中。某种动感和活力将她们联系在一起;她们的行动方式和节奏与大多数久坐的度假者不同。普鲁斯特为女孩们塑造的形象太多,这些形象来自许多领域,但大多数与海边和自然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普鲁斯特的形象在本质上往往是转喻的,也就是说,她们是由其出现的具体环境所激发和引出的。 女孩们最初的诱惑力部分来自于叙述者暂时无法在她们之间建立任何分界。然而,从“一种流动的、集体的和移动的美感的不断转换”中,出现了阿尔贝蒂娜,但她与这个群体一样具有多态性:叙述者在她离开之后,在想象她的美的存在时,反复挣扎,随着他们关系的发展,他的嫉妒不断被刺激,他认识到他们在一起的无望,更不用说控制她的多重自我所带来的影响。 叙述者对艺术和艺术方法的了解与他对这群女孩的感情同步发展。不过,他意识到,他对她们的思念实际上经常是对“大海上起伏的碧波,海堤上列队而过的倩影”的思念,结论是“对一个人最排他性的爱,总是对其物的爱。” 我们可以发现,在普鲁斯特笔下,人物总和环境密不可分:在一个精心圈定的风景中,普鲁斯特的人物才能首次出现,而从这个时刻开始,背景与人物便紧密结合了起来,这个人物会在后续作品中再次出现,但他的记忆会一直与最初的那个风景相连,随着人物的前进变成摇曳的剪影。 例如,我们怎样想象吉尔贝特,“现在常常当我想到她时,我似乎还看到她站在教堂大门下,向我讲解雕像的意义”。怎样想象圣卢或阿尔贝蒂娜?无非就是将他们背靠在巴尔贝克的海边风景上,“他从海滩来,整个身影清晰地呈现在与餐厅窗玻璃齐腰高的大海的背景上”,以及我们刚刚提到过的,对女孩的喜爱,不过是依恋“大海上起伏的碧波,海堤上列队而过的倩影”。 无论这些不断被她自己否定的形象如何,不管她最后一次次呈现的形象如何,阿尔贝蒂娜都不能抹去第一个形象,这个投身在白云和海浪之间的形象。第一个形象,也许也是最后的形象。《女囚》中,在阿尔贝蒂娜消失前不久,当她某天晚上向叙述者告别时,她伸手的动作非常突然,就像早些时候在巴尔贝克海滩上的动作那样: 这个被忘却的动作,以其生动的肢体语言,让我重新见到了几乎还不认识她的那会儿的阿尔贝蒂娜。它使看似唐突却拘泥虚礼的阿尔贝蒂娜,恢复了最初的新鲜感和陌生感,甚至为她重现了当时的氛围。我看见了这个少女背后的大海。
参考: Adam Watt 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Marcel Proust) 乔治·普莱著 张新木译 《普鲁斯特的空间》 莫洛亚著 徐和瑾译 《追寻普鲁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