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直觉》后,我深刻感受到直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解读,让我意识到直觉是一种强大的感知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这篇文章让我更加珍惜并信任自己的直觉,相信它会指引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直觉读后感篇一
但书的内容确实不错,很多实例和企业。其实和营销有挺大的关系。但没有太多耐心去看啊,最后。所以可惜了。并且文章思路好像不是很有逻辑,真的好像行为经济学。不过我觉得应该是非主流行为经济学,是叫人如何理性地选择生活中的消费和饮食。是减肥和失眠的好书
1/6页直觉读后感篇二
封面装帧很漂亮,又是经济读物,一冲动就借了。一看开头,晕了,动不动就亚当·斯密跟他的《国富论》,继续装。看到中段,才恍然大悟作者聊的不过就是行为决策学。但这语言,好枯燥啊。还不如,我再看一遍《影响力》或者《别做正常的傻瓜》咧。
101123上外公家
2/6页直觉读后感篇三
所有的错误决策,来自于那里?来自于我们的所见所闻。
什么洗衣机好?广告说A好,朋友说B好,妈妈说C好;你有过自己的分析吗?没有,因为你不懂;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被传销欺骗?因为参加传销的人说自己成功了,很多人通过传销稍微赚钱的人告诉你这个机会难得;
为什么你要买楼?结婚了,传统上要买楼;
小悦悦事件,说明社会冷漠?大部分人不知道用什么知识来分析这一现象,包括媒体,于是就说是社会冷漠;
我们的错误决策就是来源生活,于是这本书就告诉你构建这个错误决策的世界有那些点,以及告诉你如何构建让别人产生错误决策的世界~~~~
3/6页直觉读后感篇四
中文版的名字叫“直觉”,而英文的却是“自由市场的疯狂”。英文书名更加贴近作者的思想。肯定是中信出版社的营销定位的问题,推出一系列两个字书名的经济科普书,强化品牌意识!
作者是一名医生兼经济学、心理学专家,书中描写了自由市场的“无形之手”过渡自由化,加上应该理性思考的消费者非理性的本能之举所带来的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肥胖、吸烟、营销广告),所以作者主张应该对自由市场实行约束,人们自身的消费行为也应该更理性一些。
书中涉及了市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神经学的知识。有意思的是将人的大脑划分成“爬虫脑”“哺乳动物脑”和“人脑”,当人本能反应时使用的就是低级生物的“爬虫脑”。书的整体结构偏散,看起来有点累!
4/6页直觉读后感篇五
最近在看一本书-------《直觉》。彼得`乌比尔写的,我是周末在图书馆书架上随便抽出来的。
撇开这本书不谈,先讲下我最近的另一种状态-------迷上淘宝
好吧,我承认,现在处于这种状态确实不是什么光荣的事。首先,“淘宝”这两字就揭露了女人的弱性(尤其是我这种宅女)。其次,它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另一个事实:我是个淘宝初级用户者(太OUT~~~~)。在我无聊至死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消耗我大把大把美好青春时光的时候,我像大部分女生在无聊的时候都会做的无聊事一样,加入庞大淘宝队伍。一边漫无目的点击鼠标,或惊喜或失望,一边心甘情愿地掏空自己钱包,满怀期待即将到手的DD。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我在淘宝买了三次东西。事实上还打算再买一项链的,因金币不足,不得不搁置,于是更激起了我强烈的购买欲,我不停问别人要金币,自己想法赚金币,总之一句话:疯狂长草中••••••
扯远了
现在让我来谈谈我看的这本书《直觉》和迷上淘宝的一些感想。
这是本行为经济学类的书。在前一段时间或者可以说现在也是,我觉得作为90后的我们应该看点经济学的书,尤其我这种都快奔三的女人(当然也包括男人),如果在大学里我们对本专业毫无兴趣,对未来又无美好憧憬,也无能力建构起一种富足的生活时,至少我们得有种危机感来督促我们培养一种经济思想,为自己以后不至饿死作一种投资,或者说为了不要像我们父辈那样地艰难地生活,当然,还可以更胸怀抱负一点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我们得有经济思想。
这本书针对美国的自由市场提出质疑,并指出其自由市场运作过程中,给予人们完全自由的时候,在那些信奉经典经济学拥护者(亚当•斯密派)们所宣扬的人类理性消费的同时,告诉我们另外一些连我们自身都无法察觉的非理性力量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冲动的,从而建议政府做些尝试和努力来帮助我们更好的选择,尽管可能是一种干预,但可以以一种“温和的家长式作风”的方式,在不剥夺人们自由的同时,又能帮助我们跳出一些消费陷阱。(仅是我个人对此书的总体理解,如果理解偏差以后再讨论)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在自助餐厅里,人们的行为心理导致他们的盘子里装满了最先遇到的食物,这意味着如果老板把甜点放在最前面,那么在取用更加健康的食物之前,许多人的盘子里将会装满甜点,这样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导致肥胖。如果老板考虑到顾客的最佳利益,那么他就应该把食物摆放地更加科学,将甜点放在后面。这样,既不限制人们的自由,但又能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在心理学上,这种做法也叫默认选择,这是种双赢的合作战略。我自己个人看法,行为经济学更像是营销心理学。
彼得`乌比尔似乎是诉斥一种完全的自由市场,比如选择吸烟(导致肺癌)选择高热量食物(导致肥胖),这是乌比尔最常提到的两种案例。虽然作为消费的主体的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是自由的,但这些消费选择却是不明智的。从而强调了通过政府行为的控制力量来保护我们。但他自己也意识到“国家管理公民,不像自助餐厅那样可以自由支配”,其中各种可实施性又将受到各种挑战(就像我们不可能仅通过一两本经济学书就懂经济学)。他以美国消费为例的,控诉了自由市场的种种弊端,他提到“神经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在利用人类行为学的知识上,对我们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从而让我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自由选择可能伤害自己的产品”(但他也承认自由市场优势,只是反对极端的自由)。但是反过来,看看我们中国,“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看似完美结合,按道理,正符合了乌比尔对市场建构的理想----牺牲人们一点点的自由,却让人类获得更多的福祉,更好的生活。但事实又如何呢?是不是真的完美呢?他为美国在自由市场下高GDP带来下的坏境伤害和失业率感到心酸,但是如果他在中国生活,我想他会原谅现在的美国。(抛开政治,单纯从经济学角度看而已)
那么我迷上淘宝和我读的这本经济学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我一边极其认真严肃地读着经济学书,告诉自己要有经济思想,要理性地对待投资消费,从而不至于被那些神经学营销专家利用,一边疯狂地迷恋着淘宝,每天乐此不疲,甚至比别人更加疯狂。淘宝商城是市场衍生出来的消费模式,根据供需原理以及运行效果来看,它为我们更好地自由选择提供了新的模式。在当今普遍研究幸福指数的人类行为学角度看来,个人觉得,在我看中自己中意的商品并能在限定的时间内享受较大折扣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也是令我满意的,我觉得在此过程中这次买卖是可以使我的利益最大化的,并能享受其中的尽管很微不足道的购物幸福。但是这种幸福是哲学,它不符合经济学。为什么我要为我并不需要的甚至是以前看都不会看的商品心甘情愿地买单呢?为什么我们左右不了自己的生活?这确实验证了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直觉消费,非理性消费,我还可以用书中的另一种心理学现象解释-----贴现率(人们往往乐于当下的享受,却忽略长远的利益规划)
这确实是种讽刺。
不过我欣慰的是,在我不理性的同时我又是理性的,至少我自知自己处于何种状态-(虽然吸烟者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我预期在一段时间内找到另一种可替代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解除掉自己的淘宝瘾,然后继续我的经济梦。
5/6页直觉读后感篇六
第一部分:难道腰围不断增大,我们的收益也最大化了吗?市场给我们自由的同时也提供了放纵自己的机会,我们的直觉无法抵御高卡路里食物,市场还让这些食物价格变得很实惠……
1、Adam Smith 国富论作者:解释了自由市场的好处。物品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主要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力决定。
2、自由市场创造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选择,同时人们也拥有了做出错误决定的自由,自由市场也有弊端。
3、行为经济学试图找出支持市场管制的新理由,同时传达人们并没有如19世纪经济学家所想的那样的理性。
4、Jeremy Bentham 提出的效用理论。Jules Dupuit创立边际效用理论,比如脱水的情况下,100L水的使用价值(效用)远远高于50法郎的平均效用(交换价值),其他情况下则相反。水价越低,人们越会将它用于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中,从边际角度来理解所有商品的效用。Stanley Jevons 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任何商品的交换价值都取决于卖方所放弃和买方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自由贸易可提高交易双方获得的效用,上述边际主义者也证明市场造福人民。
5、肥胖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在低收入家庭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去吃垃圾食品,同时他们的锻炼成本也在增加,从而伴随减少锻炼。下班后电视娱乐节目的存在也增加了锻炼成本。由于烹饪食物所需时间和劳动力减少,同时储存食物技术更新,吃的成本在降低(成本包括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及其他成本),摄入食物的卡路里远大于消耗的热量,于是肥胖的人多了。
第二部分:行为经济学的诞生和温和的家长式作风。 根据直觉作出选择,相对于收益,我们对损失特别厌恶,我们的思维常常被现实偏见所左右,需要像温和的家长那样管管我们。
1、启发法是我们用来判断世界的经验法则,代表性启发法指导我们很多判断。人们一般的概率判断都受粗糙的经验法则影响,可这些法则并不总是正确的。
2、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简单的取决与它的效用,还取决于人们是否拥有这商品
3、经历一些事情时,人们不会简单的用效用来衡量,反而更看重经历本身,经历好事情的时候,他们习惯于把好事看成事独立的,损失的事情,他们又会把这些损失联系在一起。
4、人们对陌生经历的思考方式会反映到他们潜在的决策过程中。沉没成本、捐赠效应和锚效应影响市场行为。
5、人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却因缺乏决策能力而无法实现目标。人类行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可是人们作出错误的决策。
6、现实偏差:人们倾向与维持现状,失去的痛苦和获得的快乐是不对等的。受现实偏差的影响,人们往往摆脱不了自己思维的束缚,很难接受新的机遇,对学习新东西犹豫不决。
7、默认选择,改变人们行为。
第三部分:无意识的食欲和增加的腰围。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现实自我和未来自我的斗争,我们是像吸毒者那样满足现时的快感,还是应该让未来收益最大化呢?
1、饮食习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肥胖和抽烟具有“传染性 ”
2、食物的摄入是我们有意识选择和无意识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受到食物可视性、预期、盘子大小等无意识行为影响。
3、肥胖流行是基因及现代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4、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共同影响着人们的决定
5、自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没有美好到不受任何约束(需要思考)
第四部分:家、办公室、医院中的非理性
1、通勤时间越长,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越差;随年龄增长人们越感觉幸福,但人们对幸福有着错误的预知和记忆。
2、事后聪明偏差:一旦人们知道了某个问题的答案或某种情况的结果,这个答案和结果看起啦似乎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3、看待世界方式,感觉总是先于思考。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多基于感情而不是细致地思考来做出决定。
4、人们往往倾向于感知风险,而不是去思考风险;如恐怖主义的发生概率远低于车祸,但由于人类情绪的蔓延-恐惧和不确定性使得恐怖主义很恐怖,而不是由于它的发生概率。
5、稀缺不仅激发了我们的渴望,而且让我们在渴望获得满足时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6、事实上,消费者总用价格来衡量产品的质量,高价格能创造高期望值,高期望值能使一次产品的使用效果更好。
7、在低渴望状态下,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会精打细算。处于危险境地(如绑架、重病),大多数人可能就关注如何使成功的可能性提高到最大限额。
8、互惠心理:不附加条件的小礼物能激发互惠心理,如一只笔、小手提袋。
9、品牌是有力的营销工具,不仅它能产生积极情绪,而且可以产生高期望值,而高期望值经常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10、营销活动向顾客传递了产品的信息,也说服人们相信特定产品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
11、我们很容易被其他人操纵利用,很容易被我们糟糕的本能所驱使,常常被自己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里面对的无数选择所淹没。
12.快乐奴隶: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并且不知道还存在其他生活方式,我们能否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而认可这种奴隶生活方式?
13、非理性力量---所有人在生活中做出的那些欠佳的决定,以及我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能力。
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