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读后感(一)
超级推荐这本书,作者以个人实践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特别是对于犹豫星人来说非常实用,都是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方法,理论化不强,很容易上手。作者认为:極簡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強調某一點」而刪減其他,也就是「突顯」重點。他提出的有用建议:1.買小房或小車。2.算出每月基本生存支出。3.將所有費用定額化,管理家計更輕鬆。4.不買「限量商品」,而是「經典商品」。5.可以帶來附加價值的物品,購買時無須猶豫。6.身邊只留下「喜歡到不行」的物品,心滿意足地度過每一天。7.有時間煩惱的話,還不如快點買、快點丟,重複嘗試和出錯,磨練直覺。8.不知道要不要丟掉的東西,就丟掉吧!好好地培養瞬間辨識好壞的能力。生產行為=自己生產成為「給予」的一方。將嗜好轉化為寫文章、拍照或影片,分享在社群網站;在部落格紓發對於書本或電影的感想;做菜招待家人。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读后感(二)
这本《我简单丰富的生活提案》和《别把你的钱留到死》,形成了一个丰富的互文。
我先读的后者,紧接着读了前者。先说一下两本的异同之处吧:
相同的在于,两个作者对于生活持有相似的观点,不是不买,也不是全部都买,而是买最喜欢的、最能够收获快乐的;
比起买一个物品,最优选择是买体验。不论是研究还是论文也好,都指出,体验会让人感到幸福、快乐。
人生在世,要好好活着,健康最重要。想要获得最丰富的体验、最快乐的、最高生命质量的活着,身体的健康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在健康上支出更加值得。
人不需要太多钱,最低成本的活着,然后提高其他方面的预算,更能让人感到幸福。
人必须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最能够感到快乐的体验,在此之前会经历大量的试错过程。
不同的在于,《我简单丰富的生活提案》作者说自己父母破产,自己追求的是一种极简生活,他在探索人怎么能够最少成本地高质量活着,比如睡在地板上,住六叠大小的房子,买冲牙器保护牙齿健康。把钱花在能够提升自己的投资上,或者干脆让钱回归到别人身上。
《别把你的钱留到死》的作者却说,我这个只对于财富非常多,已经花不完的那些人有用;而对于剩下的数百万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来说,他们为了糊口挣得钱很少,我的建议没有什么用处。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读后感(三)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自己整理接收到的資訊,經過思考才能成為養分。"
以前每次看完一本书总觉得没看一样,因为没有自己去思考,也没变成养分。以后每看一本书就写下书评吧,这样才能算“读过”。
这本书很推荐,虽然文字很朴实,但是不止是给出一些实用的小建议,而是作者对极简从外到内的思考,包括钱、物、时、人、事的极简。
极简的开端往往是钱的极简,因为经济不好了,要减少花费。然后是物的极简,东西少了,发现时间也更多了。
作为所谓的i人,孤独就是对自己的奖赏,人际关系如果能极简那再好不过了,梦想就是40多岁就能赚够钱,跟蒙田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对于对事的极简,作者的建议是”架好濾網,隔開無用的資訊”。对于现在信息爆炸,注意力资源稀缺的现状,这也是很实用的建议。最后发现极简就是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與其消費「別人認定的好東西」,還不如被「自己認定的好東西」所包圍,這樣要來得舒適自在多了。”
作者的小建议都很实用(碎片时间喜欢看这种,不想听长篇大论):
一、 居住自由
• 「買小房或小車,將省下來的錢花在虛榮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幸福。」
• 睡眠學權威威廉.德蒙特(William C. Dement)博士,接到某寢具公司的委託,希望他能調查「某新型寢具改善睡眠品質的成效」。為了讓實驗結果更容易理解,博士準備了三種情境:「在新型床墊上睡覺」、「在舊床墊上睡覺」、「在什麼也沒鋪的水泥地上睡覺」。 然而,結果相當驚人,「無論哪種情境,受測者的睡眠時間與品質都一樣」。
• 多數人在思考如何提升睡眠品質的時候,首先都習慣依賴物品。例如,興起「備齊高級寢具」的念頭,不過應該還有其他方式才對,像是上午曬曬朝陽、睡前不滑手機、規律的三餐與運動……等等。
• 我的極簡人生是從上網搜尋關鍵字:「冰箱無。」開始的。
• 減少被動性娛樂,增加自發性活動。
• 享受電視的祕訣, 就在於沒有電視。
• 掌握自己一個月所需要的必要花費。
• 我曾在東京的合租屋生活過好幾個月,當時我的極簡生活成本是十一萬日圓。十一萬日圓在日本是即使做低門檻的工作,也能賺到的金額。再不濟的話,在便利商店打工一百一十個小時,一樣可以賺取這個金額,足夠負擔生活。
• 「能夠看見所有物品」是我的極簡生活特色之一。我告訴自己,只能留下無須遮遮掩掩、就這樣擺放出來也沒關係的物品。
• 能夠改變人的,並非意志,而是環境。與其努力「丟東西」,還不如先將力氣用在改變「環境」上頭。如此一來,我們為了配合環境,自身也會主動做出改變
• 所以說,搬家是減少物品最好的機會。
二、 物品自由
• 12不買「限量商品」,而是「經典商品」
• 「耐看」比「稀有」, 更值得購入。
• 〈人生就是一連串別離〉,這是我很喜歡的藝人「伊東歌詞太郎」的經典名曲。如同相逢和別離是一體的兩面,踏進入口的瞬間,就有必要朝著出口一路衝刺。
• 藝術家岡本太郎先生所說的:「人生是『愈積愈少』。」並非「愈積愈多」,而是「愈積愈少」。
• 光是「喜歡」還不夠,要選「喜歡到不行」的物品
• 「想要」的理由。換言之,物欲的起因在於虛榮,也就是「想贏得別人羨慕的眼光」。特別是時尚方面,「和別人比較」的傾向尤為顯著。
• 如果你是一邊考慮他人眼光一邊選擇的話,那麼還真的是自我意識過剩。遺憾的是,別人其實沒有那麼在意你。
• 如果不上不下選擇了「有點喜歡」的東西,內心沒有徹底獲得滿足,那麼你一輩子都會有克制不完的物欲。
• 我有一個好方法,可以幫助你篩選出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便是列出「最喜歡的一百樣事物」。
• 身邊只留下「喜歡到不行」的物品, 心滿意足地度過每一天。
• 因為,會讓人猶豫不決該不該丟的,通常是「沒有,也沒關係的東西」。
• 假日到大賣場逛街的人,目的大多是「消費」。
• 我認為「消費的快感」和容易上癮的毒品是一樣的。那是類似垃圾食物或香菸的「不健康的快感」。
• 「 2ch 」的創始者西村博之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對消費感到膩了。靠花錢購買幸福的人,一生都無法幸福,也無法逃脫奴隸般的人生。」
• 將「發薪日去逛大賣場」當成動力的人,好比是被飼料豢養的狗。然而,我們是人類而非寵物,金錢並非飼料而只是營養素。
• 生產行為=自己生產成為「給予」的一方 ● 將嗜好轉化為寫文章、拍照或影片,分享在社群網站 ● 在部落格紓發對於書本或電影的感想 ● 做菜招待家人
三、 身體自由
• 空腹是最好的調味料!
• 我的想法是,大家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預防」疾病和健康失調。與其每個月花好幾萬日圓買保險,還不如預防,也就是投資「現在」。
• 保險費付得再多,也有可能遇到不理賠的疾病,或是完全沒用到就去世了。 保險,其實就是一種賭博。在保險推銷員的勸說下,總覺得「莫名的不安」,因此便買了高額的保險,這是不動腦思考的人很容易掉入的陷阱。
• 將錢和時間花在「現在」, 而不是為「未來」買保險。
• 因為吃下不好的東西,所以才無法壓抑食欲
• 不再「依賴」,才能找回自己。
• 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本」。健康,不過是用來確保時間的手段之一,為了健康而活,根本是本末倒置。
• 不過,從流感康復之後,我確定了一件事。健康,才是最寶貴的資產。
• 「犧牲健康以換取時間」看似捷徑,其實是繞遠路。只要是和健康有關的事,就別管什麼效率了吧。
四、 時間自由
• 幾乎所有人都偏愛「消費帶來的快感」,只有少數人才能夠體會到「生產帶來的快感」
• 你在買東西的時候,雖然是用金錢交易,然而真正付出的,卻是用來賺錢的「時間」。
五、思考自由
• 據說,電視劇的美術人員,會用連櫃子縫隙都塞滿雜物的陳設,來表現「貧窮」。相反的,如果是豪宅的佈景,就會減少物品,用大片留白來表現「寬裕」。
•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想實踐「將選項鎖定在三個」的話,可以「在購入衣服或雜貨的時候,事先限定只能買三種顏色」,或是「將假日活動限定在閱讀、整理、健身房」等等。
• 盡可能不選擇就搞定, 才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 「最大化」,是指找出所有的選擇,加以權衡,從中選出最棒的。另一方面,「滿足化」則是思考自己的需求,選擇第一個符合需求的物品。
• 老子也曾提倡過:「知足。」正確的說法是:「知足者富。」要我說的話,其實是:「不知足者,無法富有。」
• 「夠用就好」絕非妥協,而是掌控人生所必備的那把尺。
• 豐富人生的訣竅, 就在於選擇「夠用就好」的物品。
• 科技,勝於努力。
• 儘管努力被視為美德,但是當你想著「努力吧」的時候,就代表了你並不適合做那件事。打掃也是,整理也是,工作也是,真正喜歡的話,身體自然會動起來。
• 這是超討厭努力的我,唯一「努力,為了不努力」而做的事。
• 在以前,掃地、洗衣、煮飯、付款等等,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仰賴人工。幸虧代代都有「怕麻煩的人」,並且「努力做到不努力」的人,因此科技才能如此進步。我對這些偉大的、「怕麻煩」的前人們,除了獻上感激之外,還是感激。
• 「努力、意志力、毅力」完全罔顧了人類的天性,與其如此,還不如思考「怎樣努力,才能做到一勞永逸」。
• 免除「麻煩事」, 才能全神貫注於「樂事」
• 除了藝術品以外,美食、音響等「無上限」的物品還有很多,最好別過度沉迷。當然了,如果你喜歡的話,那就無所謂。但是,就如同「三萬日圓的揚聲器就夠用了」,請事先掌握自己的天花板。
• 講求效率的同時,思考也會因此受限僵化。 我在前文中說過,「持續變化」才是極簡生活家的本質。然而,思考一旦陷入僵化,甚至連「變化」都不會有。
• 時刻質疑世間的常識、 自己的常識。
• 如果是我,我會毫不猶豫選擇「一百萬粉絲人數」。一億日圓遲早會花完,但是百萬粉絲卻不會。說得極端一點,「信用,是可以反覆使用的。」 換句話說,粉絲人數,等於信用等級,社群網站的普及讓信用化身成具體可見的數字。
• 不過,也有人認為「在網路上露臉很可怕」。長相和住家全都曝光過的我,當然知道有風險,基本上也有點不好意思。可是,公開自己之後所獲得的好處,足以打平當中的壞處。
• 我打工的時候,有陌生女孩主動詢問我的聯絡方式,後來還順利交往(女追男)。當時,我問對方為何會看上我,得到的回覆是:「因為你長得弱不禁風。」原來,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我原本的模樣。這個簡單的事實,帶給我極大的信心。從那以後,我開始喜歡上了身型瘦小的自己。
• 我認為,所謂的「做自己」、「對自己有自信」,意指可以掌控自己的狀態。例如,因為緊張而無法好好發揮,言下之意也就代表了你無法控制自己。
六、人際關係自由
• 極簡生活所重視概念裡,其中一項便是:「經驗,重於物質。」
• 物質有限,經驗無限。
• 舉個例子,基於「希望有更多極簡生活家,使用我所喜歡的Apple產品」,我參加了社群網站所舉辦的「#MacBook大叔」活動,將十三萬日圓的MacBook,送給了還是學生身分的極簡生活家。
• 漫無目的地存錢,將存款的數字當成人生意義」,無疑是最糟糕的狀態。
• 恩惠不是用來回報的,而是應該循環再利用。勉強自己接受恩惠,只會害你淪為恩惠的奴隸。強制性的恩惠是一種暴力,絕不能加諸在他人身上。
• 「不收人情,不賣人情。」
• 能說出「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才算極簡生活家。
• 這個「無用清單」,也可看成是「討厭清單」。當中又以香菸為最。為了滿足自身欲望,不惜吐出二手煙傷害別人的健康,簡直與霸凌無異。起碼抽菸要能顧慮到別人,選個遠一點的地方吧。
• 沒必要對自己的「討厭」加以解釋,但是也不能罔顧他人意見,或試圖改變對方,我只是想做一個能夠毫不猶豫說出自己意見的人。
• 比起「這也喜歡,那也喜歡」的八面玲瓏,能說出「喜歡這個,討厭那個」的人,更值得信賴。
• 明白表達「討厭」, 是對「喜歡」的尊重。
• 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輕視別人或羨慕別人,某種程度上是無法避免的。「四海之內皆兄弟,說出來對方應該就會懂。」我認為這樣的想法,真的很粗魯。認為「說出來,對方應該就能懂」的人,當期待遭到背叛,憤怒的尖銳矛頭將完全超乎你的想像。
• 拜這些人之賜,我不再介意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因為我打從心底理解「不同的意見也很值得尊重」,所以並不會反駁意見相左的看法。
• 正因價值觀是多元的, 說清楚、講明白,才更顯得重要。
• 心意是最棒的禮物, 光是「想讓對方開心」,就很有價值了。
• 即便是現在,我也只和能帶來利益的人往來。
• 當然了,倘若覺得我不值得交往,儘管和我斷絕往來吧。為了讓別人選擇我當朋友,我也會繼續努力,當一個能為他人帶來利益的人。
• 他認為,人類這種生物,或是物品或是人,不依賴各種東西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因此,倘若有很多心靈寄託,那麼對於每樣寄託的依賴程度也會變淡,達到好像什麼都沒有依賴的錯覺。這種狀態,便是所謂的自立。
• 增加「心靈寄託」, 是讓人「不再依賴」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