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学会冷静》这篇文章讲述了章鱼的冷静和沉着,通过观察章鱼的生存和狩猎方式,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可以学到的冷静和沉着。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章鱼的智慧和生存技巧,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章鱼学会冷静读后感(一)
焦虑型依恋关系的人,可能会是章鱼,在踩到创伤雷区的时候会张牙舞爪,加大自身反应。而另一种回避型依恋关系的人,可能更像乌龟,在遇到创伤、不舒适的时候,缩回坚实的壳中。 他们在彼此相遇、产生连接的时候,如果都跟着本能去爱,或许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你习惯往前进,张牙舞爪寻找自己舒适地,我习惯往后退,回避情感诉求,最终导向关系破裂,让自己的创伤再次得到印证:看吧,我好像就不值得被爱,会爱我的人也不会出现,我太痛苦了。 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与咨询经验,告诉每一位想疗愈自己的人,你的痛苦可能都来自于你的"幼我",童年受过的创伤。让你在遇到某种情景时,会让自己身体进入习惯的某种状态,或战或逃,有时会伤害自己,有时也会伤害到伴侣。在书中,作者不仅解释了很多想法,也提供了像冥想之类的方式来疗愈自我的身心。 当然啦,在我看来,这一切方法都隐含着一个前提:我们得先爱自己,感受自己的身心,疗愈自己,是开始甚至维持新关系的上佳法宝。
章鱼学会冷静读后感(二)
这本书也是在我情绪低落时期读的。“共生依恋”、“自我充实”、“健康的愤怒”…这些是让我很受启发的内容。1:共生依恋指的当我们处于是一段关系中,过度关注对方并与对方的生活完全绑定。我们过度关注着伴侣的一举一动,没有独立的生活。诟病在于这样近的关系,会让两个人过度紧张,激发很多矛盾,当有自己独立生活的重心时,一些琐事反而不那么引人注意了。2:自我充实是字面意思,当处在一份感情中,是否能做到自我独立,能够有除了伴侣之外的疗愈之地。比如友情、亲情、工作、兴趣爱好。当有了这些东西充实,人会变得更有力量感,不会迷失自我。3:我理解的健康的愤怒指的是,自我的安全感。当有了足够强大的安全感,我们在表达愤怒的时候会减少愤怒的攻击性,愤怒攻击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自我失控的控制手段。健康的表达类似于一种冥想状态,可以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当感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深呼吸数数1-20,给自己一个冷却愤怒的时间,如果还需要冷静要表达出我需要冷静一下,我们后面再聊。当然难就难在这些根深蒂固的安全机制影响了我们太久,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才能达到某种平衡,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我们需要时间、事件、爱自己。在亲密关系里,我们需要先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缺憾,这样再看对方的时候能共情一些她的不完美,少了些苛责,多一分理解。
章鱼学会冷静读后感(三)
受益匪浅。这种心理学的书籍作用如何感觉真的是因人而异吧,反正这本书我很受用。 写在最前面: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办法去让自己变得更好。其次,也不用纠结自己到底是焦虑型依恋还是回避型依恋(我感觉我可能都有,偏焦虑型多一点),只要朝健康的安全型依恋的方向走就好。 学到了一些理论上的新东西。腹侧状态、交感神经唤醒、背侧迷走神经丛、(简单理解,腹侧状态代表着放松和情感连接,交感神经唤醒可以理解为关系出现问题时的“战”或“逃”,最后的背侧迷走神经丛就是丧失期待,放弃情感。)镜像神经元(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一般相信是储存特定记忆的所在;而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这种特性不单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某种动作时,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动作。有点像“衣冠沐猴”?)……还有心脏其实也和大脑一样,有智慧和信息流,也就是“心脑”(搜索不到具体文献,存疑)。 “不能失去自己”是一涉及“亲密关系”议题时的老生常谈了,但我感觉这本书挺有实操性,不空泛~我感觉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向内看:学会冥想,去感受自己的身体(真的很神奇!)。在脑海里构建自己觉得放松的画面,倾听自我。二是向外看:在亲密关系之外,发展其他的兴趣和让自己觉得放松的社交关系。 要记得,没有完美的关系,也没有完美的人,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积极看待:问题出现意味着亲密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其次去尽量平和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也认真倾听对方的需求;最后,多想想对方的优点,不要因为一个小问题而将其彻底否定。 个人看法,不足的是,基本上都是从童年创伤来分析,但实际上,人生的创伤远不止“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以及,个别论述有些“自我安慰”之嫌,因为我觉得,对方如果真的一直回避,那就是不够爱,就也不用太过反省自己是不是逼他太紧。最后,书的架构还是略显混乱,似乎没有特别明确的逻辑线?案例分析也时有时无哈哈。 最后一句,实在苦闷的时候,就回归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