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雅尔塔的女儿们》的读后感大全

《雅尔塔的女儿们》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5 02:50:16
《雅尔塔的女儿们》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1-15 02:50:16   小编:

阅读《雅尔塔的女儿们》让我感受到了对家庭、爱情和自由的思考。小说描绘了三代女性在苏联时期的生活,展现了她们面对政治变革和家庭纷争时的坚韧和勇气。通过不同角度的故事,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无常。

《雅尔塔的女儿们》读后感(篇一)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到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最终酿成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处理好国际秩序,同时又增加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然后席卷全球。

二战是人类历史重要的分水岭,拉开了近现代史的发展序幕,然而就当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场关于战后秩序重建和利益重新分配的活动踏上了历史舞台,尤其是对于美国、英国和苏联这三个主要国家而言。

由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凯瑟琳·格雷丝·卡茨编著的《雅尔塔的女儿们》取材于19452月4日到11日期间举行的雅尔塔会议,这本书的主角并非是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各种活动,而是通过三位杰出女性的视角重现了这次改变战后格局的会议现场,她们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女儿萨拉•丘吉尔以及美国驻苏联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的女儿凯瑟琳•哈里曼。

雅尔塔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战胜国自然而然的考虑利益分配问题,这是核心。会议的内容涵盖德国、波兰、远东等内容,主要涉及到欧洲重建的问题,因此选定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这次重要会议。

因为时间仓促,三位女性的杰出代表全程参与到了这次会议当中,从筹备衣食住行,到会议交流,再到出谋划策,从她们的视角中,作者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要知道这种会谈是非常繁杂和枯燥的,在工作的同时,三位女性的风采夺目,在战火的硝烟还未完全熄灭的形势下,她们的出现,为世界的战后重组增添了许多风采。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当下必须考虑二战以后重新建立国际秩序的问题,这是一切的前提。

几位重要的领导人和他们的女儿们的别样相处同样值得关注,而女性的工作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研究二战历史的新视角。

《雅尔塔的女儿们》读后感(篇二)

在普世价值中,父女之间的关系要么是一方柔和宠溺,另一方崇拜尊敬的,要么是一方冷淡参与感很低,另一方无动于衷,可有可无的。

也或许在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日常生活中,父女关系就是这样几种常见的模式。但是在数十年前的雅尔塔,有一种父女关系被重新定义。

1945年2月4—11日,一场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在雅尔塔举行。三位年轻、迷人的女性被她们的父亲选中,一同前往雅尔塔,全程见证了那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这三位女性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女儿萨拉•丘吉尔,曾是一名演员,后来成为英国皇家空军(RAF)军官;美国驻苏联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的女儿凯瑟琳•哈里曼,滑雪冠军、战地记者。

此前我们一直有一种观感就是,政治是男人的游戏,女性很少参与其中,更遑论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本书中,我们会发现,政治不全是单一性别的博弈,“名媛外交”在特定时期的特定场合,产生了历史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三位女儿的视角,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峰会之一。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日常交流,再到谈判前后的工作细节,三位女儿的“名媛外交”始终贯穿整个会议日程。

我们从书中会读到十分精细的几天。如果把十日左右的安排写成一本近四百页体量的书,其间的书写会有多么纤毫毕现,可想而知。

此前我们读历史,读到的大多数都是宏观的角度,一本书数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犹如弹指一挥间,呼啸而过。我们对历史事件,更多的是看到一个笼统的全貌,而很难去探寻细节,因为史书也很难给我们多么清晰准确的细节。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让人在后世可以知兴替的凭借。但是囿于时间的久远和文献的匮乏,很多东西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本书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一次关键性首脑会议,在几位身份特殊的女性的视角看去,显露出与历史课本完全不同的面目。

《雅尔塔的女儿们》读后感(篇三)

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的合影: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是决定战后欧洲乃至全球利益分配的一场重要会议,会议由美英发起,为了团结苏联,选择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办。世人对雅尔塔的了解,多关注其结果,如对战后德国的占领、为了促使苏联对日本宣战对苏联在华利益的让步、对波兰政权的扶持等。可以说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次“世纪会晤”,会议后的各类书籍大都围绕政治、军事因素去分析这场会议,显得过于正式和“冰冷无情”,而这本《雅尔塔的女儿们》则是从三巨头女儿的角度将这场会议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充满温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我个人很喜欢。

罗斯福,一位温文尔雅却又坚韧不拔的领袖,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力引领美国度过了战争的阴霾。在书中,罗斯福的性格特点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既有政治家的果敢与决断,又不失父亲的温柔与慈爱。面对女儿们,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她们的心声,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是鼓励女儿们独立思考,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既严格又充满爱的教育方式,让罗斯福的女儿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自信。

是丘吉尔,这位以“铁血首相”著称的英国领导人。他的性格中充满了果断与勇敢,同时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在家庭中,丘吉尔展现出了与公众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他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妻子和孩子们的坚实后盾。他尊重妻子的意见,与子女们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与未来。丘吉尔的为人父之道,在于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子女们树立榜样,教育他们要有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斯大林,这位苏联的钢铁领袖。他的性格中充满了坚定与冷酷,但也不乏对家庭的深情厚谊。尽管斯大林在公众场合总是以冷酷无情的形象示人,但在家庭中,他却是一位充满父爱的父亲。他关心子女的成长,期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和政治的需要,斯大林在家庭教育上更多地是强调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这种教育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子女们的坚强意志,但也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牺牲。

颇具代表性和引人深思的,是书中对波兰事件的解读。这一事件不仅关乎波兰的命运,更是二战末期国际政治斗争的缩影。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位领导人在波兰问题上的分歧与妥协,展现了他们各自的国家利益观与战略考量。罗斯福坚持维护波兰的主权与独立,体现了他对国际正义的坚守;丘吉尔则更多地考虑英国在波兰的利益,展现了他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精明与狡黠;而斯大林则坚决要求波兰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体现了他对苏联国家利益的执着追求。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不仅影响了波兰的命运,更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三巨头都当成普通人来看待,尤其是读到罗斯福病重的那一篇,突然发现经济萧条时期和战时带领美国走出阴霾的伟人,竟然这么脆弱。随着英国的衰落,丘吉尔在重大谈判中的利益争取是多么无力。斯大林将厚黑学演绎到了极致,他手下内务部的利贝亚又是多么让人看上去冷酷无情以及实际上的变态。

总而言之,是事件造就了伟人,而不是伟人创造了事件。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