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摘抄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3 02:55:19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13 02:55:19   小编:

《The Midnight Library》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一间午夜图书馆里体验不同生活选择的故事。通过挑选不同书架上的书,她可以体验各种平行宇宙中的生活,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部小说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选择的重要性。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一)

如果有Midnight Library,我们会不会就不那么惧怕死亡?

如果有Midnight Library,我们会不会就不再避讳遗憾与悔恨?

对我来说,The Midnight Library是对这一世的救赎,是在生与死之间最后的“落子有悔”。

可是,我们没有Midnight Library。我们只是我们,只有一世,只这一生。感谢作者通过Nora Seed,带我们经历了一段“可选择”的人生路。从Nora的视角,告诉我们,悔恨和遗憾可能只是庸人自扰;告诉我们,即使弥补了悔恨和遗憾,我们向往的生活,却充满着属于那一世的劫难与痛苦。

“You don’t have to understand life. You just have to live it”

1/6页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二)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幻想,也可以说是脑洞。在上大学之前,我就想过,如果我选了不同的大学,那人生是不是会不一样?接着,我就陷入了对于之前人生的复盘之中…

进入不同的小学,中学…没有出国留学…接受不同大学的offer…

又或者是没有放弃练琴…没有那段暗淡无光的日子…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没有和叔叔阿姨住在一起…

我会是什么样呢?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会不会成为钢琴家,像Nora没有放弃游泳一样?会不会让父母满意,做个好学生好小孩?或者一落千丈从此生活没有了光?有的时候我希望有假如,但我大多数时候庆幸没有假如。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毫不犹豫地就去图书馆借来看。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从“向死而生”到“活着才有无限可能”,我太开心Nora可以坚持下来,慢慢地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喜欢的样子。不为了某人的梦想,只为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就像书里说的,生活可以是开枝散叶的大树,也可以是千万种可能的棋盘,但大树可以被修剪,下棋者可以决定自己的走向。

至此,看完了这书,我自己也会想:如果这个在生死之间的空间是属于我的,它会是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呢?那个图书管理员,又会是谁呢?

2/6页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三)

You don't have to understand life. You just have to live it.

你无需理解生活。你只要好好活着。

没错,活着,生的希望!这就是The Midnight Library《午夜图书馆》这本书传递的最重要的正能量。

马特·黑格(Matt Haig),这个曾经在20岁尝试过结束自己生命的作家,曾一度陷入抑郁症的困恼。但黑格拿起了笔,记录他的生活,面对他的困境,走出了那段人生阴霾。他的好几部作品都属于心灵治愈系的范畴,直面人生困境,带领读者找寻光明的彼岸。这本2020年出版的The Midnight Library《午夜图书馆》,通过对一个诺拉(Nora)的女孩的故事描写,揭示了生的伟大这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正是在全球疫情蔓延死亡恐怖笼罩的当下,成为欧美畅销书榜上久居的坐客。

The Midnight Library讲述了34岁的诺拉生活失意——没有了工作、和未婚夫分了手、心爱的宠猫死在了街边、与亲生哥哥关系恶化等等,这让她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在午夜时分她选择了服药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她弥留之际,她降临到了午夜图书馆,遇到了小时候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艾尔姆女士(Mrs. Elm)。

这是一个神奇的图书馆,排列着成千上万的书,但艾尔姆让诺拉看的第一本叫《后悔之书》,里面记载了34年来诺拉人生过程中所有后悔的选择,她告诉诺拉,在这里可以通过翻阅书架上的其他书籍,她将有机会去选择其他的生活。诺拉体验了和未婚夫重归于好的生活,但发现他有了婚外情;她希望生活中她的宠猫并没有死去,但发现这是它的宿命;她去往澳大利亚与好友一起生活,但发现她不幸死于车祸;她成功的成为奥运会游泳冠军,但发现她的父母离异,心爱的母亲死于酗酒过度;她顺利地成为冰河学家去往北极探险遇上北极熊,但发现了活下去的渴望;她成为了梦想中的摇滚明星,和好莱坞影星有了一段艳史,但发现自己的哥哥却由于抑郁症死于服药过量;她有了一份救助流浪狗机构的工作,有了新男友,但发现自己并不爱他······ 最终她选择了一本她梦想中完美的生活,但她发现在这其中,只有她自己是幸福的,她所关爱的人都在经历磨难,难道这就是她想要的完美生活么?

You don't have to understand life. You just have to live it.

你无需理解生活。你只要好好活着。

3/6页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四)

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e matters, it's what you see.

先写上看完后一直在脑里回旋的这句话。

然后我们再来开始:

我们老是喜欢生活在“假如”当中,虽然我自认为自己从不对自己做过的事和决定有任何的后悔,但遗憾肯定是会有,有遗憾就也会有假如。但这些假如其实未必就如我们所假设的那样美好,可能很好,可能很糟糕,可能很美好但不一定是你要的美好,但是哪怕你去到任何一个假如里,其实你还是会有不一样后悔和遗憾然后就有不一样的幻想和假如。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不必要的后悔和遗憾绑住,活在已经很糟糕的生活里去幻想那些不一定而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最需要的是活在当下,活在你哪怕一团乱的当下,这是完全属于你的,你可以决定方向的生活。哪里不满意就从哪里下手,一点点改变,跨出一步再跨一步,你可以到达未必是你幻想的完美的彼岸,但肯定有不同风景。

在外飘荡七年,虽然个人不喜欢菲律宾人,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真的就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大部分我见到的菲律宾人,他们不太在乎硬件条件(比如说居住环境,他们可以很多人共享一间或者一套公寓,拥挤到爆都不是问题,),周末一定会搞聚会,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去想,未来还没来也不用想,今天最重要。所以我想(个人主观臆断)他们大概就是很少有后悔和遗憾吧。

书里的主人公有个哥哥,意外的插播一点就是,好像父母很难做到平衡,两个孩子是不是难免会有偏爱,第一个孩子是不是就会享有所有特权?(作为未婚未孕未为人母的我大概暂时无法体会为人父母的心情,说多了就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我也有一个哥哥,家里只有我俩,我妈妈,我看出来她有没有偏爱我哥哥,但是我爸爸偏爱我那是众所周知的,他们有没有背地里比较我和哥哥,我想那是肯定有的吧,但是从来不在我面前提,我和哥哥太不同,一个从小爱玩,痴迷电子(不是游戏),一个从小爱看书但是个性又极强,管不住也不需要管。一个早婚,一个超大龄未婚。一个在家乡,一个漂泊他国。父母,真的是一本修到老的书吧。

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回归午夜图书馆

人生是一盘无法走回头路的棋局,但是每走一步棋都有无数种不同的下一步和后续,虽然结局只有两种,但这中间的无数种可能,充满了跌宕起伏,只要你不放弃,你就有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结局。

暂毕。

何啊笨

于阿联酋

牛年大年初一(12.Feb.2021)

4/6页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五)

喜欢的Youtube博主推荐的。穿越的设定很老套。可能因为人总是在后悔,时间又不可逆,所以关于时光倒流、后悔药、重启人生、平行宇宙的电影电视剧小说有一大堆,大家都爱看。自己做白日梦也想着:要是我那时候……就好了,现在肯定……

不过就穿越本身而言,具体设定还是会对故事造成很大差异的。前几章Nora和Mrs Elm对话的大部分都是作者在完善设定和解释机制,就好像在预判读者挑刺并且叠甲防杠。烧火架锅,费那么多事还是为了煮那碗鸡汤。“午夜图书馆”穿越的基本规则是:1.空降特定时间点(35岁,而非像《重启人生》那样从头开始);2. 没有延续所在世界的记忆;3. 在找到“真正想留下”的人生前会持续被送回穿越的原点(图书馆)。因此,Nora穿越后立马能够看到不同选择的结果与成就,新世界的冲击达到最大。但她无法经历那些努力的获得和艰难的失去,所以会产生“这不是真正属于我的人生”的反差。

情节上怎么写,作者也有很大的自由度。毕竟是包含所有可能性的无限,所以想往鸡汤里加什么都行:想要说“有得必有失”,所以“成功”的同时也必须要失去重要的人;想要说“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所以原来的生活不知情地帮助了很多人;想要说“有的事情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免的”,所以让猫得了心脏病。这样想讲什么道理就编什么故事的方式多少有点赖皮,让读者有点愤怒,似乎作者行使权利以外还有点滥用权力。

而让Nora列单子式地体验了一两页的可能的职业与生活后,她终于“lose any sense of who she was; lost within the lostness”了。这是想说明她“can be anyone”。自己并不是生来就一定活成糟糕的样子,而是有着更多的可能,可以成为奥运冠军、摇滚巨星。过不同样子的人生,不仅仅是体验,还有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别后悔,你渴望的那东西真不一定有那么好。更重要的是潜力,是可能性。这也回应北极科考人生中和Hugo讨论的多重宇宙(经典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最后一世的“perfect life”则是为了发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原来一事无成的自己,其实也是他人的转折因素。这回,让Nora回到午夜图书馆的不再是disappointment,而是终于对root life的认可,看到了原本人生的价值。

其实能够看出Nora态度的变化。最早把自己原本的人生叫actual life,后面称original life,root life,但潜意识还是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这在perfect life中尤为明显——Nora一直在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位的人生,对Ash和Molly的爱也不像亲情,而像对“幸福生活的组成要素”的满足。

开头写的抑郁症很真,觉得怎么都是自己的错,一无是处的失败者。自己承受的痛苦太多,比其他人失去自己的痛苦还要多得多,所以选择自杀——就算在抱歉也没办法了,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换一种生活,所有的不顺也都还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无能。甚至在另一世看到身上的伤口第一反应都认为是自残。

现实是怎么样呢?现实中可没有Mrs Elm告诉我们,猫猫的去世完全不是你的错,它和你在一起的几年是最幸福的时光。我们又不是自己人生之书全知的读者,我们只能往好的想了。Hindsight,事后之明,回过头来看才能看出来的东西。又有多少事是这样呢?

整本书的道理说得实在是太直白了,还不停地重复。Nora的哲学专业背景更让她思考人生的频率加大,出现大段的说理。可能因为是英文所以没有太老掉牙的感觉吧(笑)。一些英式幽默还是很生动的:在葡萄酒瓶见到Eduardo和妻子的名字标签,知道这个宇宙中我虽然没有遇见你,但你也过得很好;原本宇宙的狗狗叫伏尔泰,另一个宇宙的狗狗叫柏拉图;一直喜欢的国家地理的封面图,以前是黑洞,现在是火山;在perfect life里没能见到的Mrs Elm,在最后的现实见到了。

5/6页

The Midnight Library读后感(六)

16岁的Nora Seed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有图书管理员Elm像妈妈一样开导,她继续生活下去。可19年后,Nora的生活一团乱麻,深陷抑郁,在接连经历了爱猫被车撞死,丢掉工作,跟朋友和哥哥的关系破裂后,她觉得自己多余于这个世界,写下遗书,在午夜吃下药,等待死亡。

这时,午夜图书馆出现了,这里除了书籍,还有她多年未见的Elm,那个像妈妈一样待她的图书管理员。她告诉Nora“这个图书馆介于生和死之间,每一本书是你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机会,让你了解如果你做了不同的选择,你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让你不再后悔”。在这里Nora的生命并没有结束。也许“平行世界”是存在的,Nora的每一个决定都会产生一个不同的自己,在这个宇宙中平行向前发展。图书馆中一本特别且厚重的书是“遗憾记录书”,Nora的每一个遗憾都被记录在册,当她翻到关于Dan(她的接近完婚的前男友)的遗憾时,她想起了与Dan在一起的时光,她是一开始被Dan的热情所感染,但她害怕和妈一样,只是找一个“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身边的人,就像舞会音乐停止的那一刻随手抓到的身边人”,她不想玩这样的游戏。他们的婚期在妈去世的三个月后,但因为妈妈的去世,她悲痛万分,在延后婚期未果后,她决定逃离。但她从未真正从中走出来,因此,她想看看没有离开Dan的Nora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这样她开始了不同人生的体验!

在这段人生里,她帮助Dan实现了在乡下开一间小酒馆的梦想。但Dan已经不同,没有了胡子,眼角有些皱纹,穿着一件十年前的T恤,手里拿着啤酒。他依旧不支持过她从事音乐,不在乎她的梦想,还出轨酒馆服务员,一事无成,自负又自恋。Nora回到了午夜图书馆,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可见,婚姻的前提应该是两人的彼此相爱和相互尊重,因为“他会照顾人,能够帮助掌舵余下的人生,不被名誉和表象打扰”就接受一个人是不可取的。

Nora之后选择了见自己的猫,但猫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她选择跟好朋友Izzy去澳大利亚生活,但Izzy在一次参加生日聚会的路上发生车祸,不幸去世。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每一种人生都是失败的,“自己本来就是一只海星,在哪都是海星,不可能成为工程师”。Elm提醒她去继续父亲想要她坚持的游泳人生。在这段人生里,她已经是一位奥运游泳冠军,退役后当解说,当教练,做演讲。但这段人生里,父母离婚,父亲出轨,母亲去世。Nora虽然喜欢游泳,但这段人生里没有幸福。回到图书馆后,Elm问她“幸福是生活的目的吗?”Nora说她不知道,但她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此时的Nora或许开始明白,可能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且没有遗憾的。

有一次Nora告诉Elm 她还是想结束生命,但Elm告诉她“‘想’是一个很有趣的字,背后所隐藏的是缺憾,有时候如果我们能补上缺憾,‘想’就会消失,也许你其中的一种人生,会非常想活着。”在成为冰川学家这段人生里,她在恶劣的环境中感受到之前生活的美好,同时冰天雪地的美景也让意识到宇宙的浩瀚,人类只不过是九百万种群的一种,自己是如此渺小!一只北极熊的出现让她意识到自己多么不想死,她非常想活。“在死亡面前,生活看起来更加美好”。Nora感受到了生命,感受到“生命是由大量的失望,单调,伤痛和竞争组成,但还会有偶尔的神奇和美好,这是生命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看起来完美或者值得过得生命都是这样”。

她继续体会着不同的人生,但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选择都是别人的期望。她觉得可能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但会有一种人生是她想过的。“人生如棋,可能性是一切的基础”,所以Nora又去体验了非常多的人生,但她麻木了,迷失在了图书馆中,她还是没能理解生活是什么。Elm告诉她“你不需要理解生活,你只需要去生活”。在Elm的提醒下,她发现善良和爱是人生的基础。Nora记起来最近一次感受到的善良来自于朋友Ash,所以她决定体验一次跟Ash一起的生活。在这次的生活中,她与Ash结婚,有一个可爱的女儿Molly。他们很相爱,她体会着爱人和被爱的感觉,还从女儿身上学到了坚强。“没有爱,一切(奥林匹克冠军、科学家……)都没有意义。”她找到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并回到了自己的现实世界,拼尽全力爬到了邻居家,被送到了医院,活了过来。

生活再次开始了,雨停了,面向太阳的Nora感到一切都变得没有那么难。

书中引用了Robert Frost的诗“The Road Not Taken” 中的一句“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当我们面临任何选择时,都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种可能,我们难道要为这种“遗憾”去纠结吗?我想大可不必,因为未来只会更多。Nora在午夜图书馆中逐渐摆脱了那些“遗憾”,明白了活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体会了生活的美好,坚定了有爱才是一切生活的基础。那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我们的“午夜图书馆”在哪呢?(我想很少有人会尝试Nora的办法,而且我不觉得这样可行。)也许我们的“午夜图书馆”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图书馆,每一本书都记录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这远比Nora的午夜图书馆丰富。我们可以跟着《局外人》体会一个人在监狱中的心境,跟着《罪与罚》体会杀人犯的心里变化,跟着《活着》体会时代巨变下小人物的艰辛,我们还可以跟尼采讨论酒神,跟王阳明讨论心学,跟弗洛伊德讨论心理学…….我想当我们沉浸在这些不同的人生中时,我们也获得了生命的体验,这种体验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生命宽度。

行色匆匆的我们可能不曾发现路边那朵小花,可有人已经在感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了。去体验吧,这样我们才没有白来一遭!

6/6页

还剩3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