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包艾饺作文小学一年级15篇

包艾饺作文小学一年级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4 20:52:17
包艾饺作文小学一年级15篇
时间:2024-10-04 20:52:17   小编:

包艾饺是一项有趣的手工活动,小朋友们都喜欢参与其中。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包饺子的技巧,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包饺子的作品。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团结合作,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充满了快乐和欢声笑语。

第一篇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学跳舞,第一次弹钢琴,第一次滑冰,第一次……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包艾饺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清明前一天的晚上,外婆把面粉操韧了,再和上艾水,看起来绿绿的,还夹着淡淡的幽香。我们几个孩子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前,焦急而又耐心地等着外婆。

只见外婆把揉好的粉掐成一小团一小团,我们手忙脚乱地捏起来,先把它搓成一个圆,再用手压扁。喜欢甜的,就用麻芯馅儿的,喜欢咸的,就用咸菜笋肉丝的,放好馅后,两边用手指头沾点儿水,合起来粘在一起。小弟弟贪心,馅放太多,那笋丝都露出来了。你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就包了满满一桌子。包着包着,小弟弟又想出花样来了,“这是大炮”,搓一个长的,“这是子弹”,搓一个圆的,“这是飞机”,捏出一对翅膀,真好玩!

艾饺包好了,上蒸了,二十分钟后,吃着自己包的艾饺,甜甜,糯糯,香香的,真好吃!

第二篇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今天我们一家要到乡下,目的只有一个——采艾草,包艾饺。

一到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剪刀和篮子,一马当先地冲到了前头。啊!艾草可真多呀,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一片新绿中还夹杂着几朵不知名的小花,让我感觉到了“春姑娘”的到来。

这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歌声连绵,不知不觉中已日上三竿,低头一看,这艾草也有满满一篮子了。接下来,就是本文的重头戏了——包艾饺。

“咕噜,咕噜”,什么声音?哈,艾草早已入锅,正在感受“草生”的煎熬呢,慢慢地,我闻到了一缕淡淡的清香,淡雅之中带着一丝苦涩。艾草熟了,妈妈拿来面粉和水,把已经熟烂的艾草和面粉和在一起,再倒一点水,把它搓成了一个面团,活像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然后,我们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在压平,做出一个面皮。放馅的量可不好拿捏:馅放多了,面皮就挤出了一条条裂缝,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胖富翁。馅放少了,又站不住,如同一位弱不禁风的瘦子。做造型最有趣了:我心灵手巧,包了一个“小绿人”,可越看,越像“绿巨人”,方形脸,短短腿,分明是一个”绿巨人”的缩小版。妹妹也来凑热闹,好好的艾饺被她“摧残”得变成了一个“四不像”……

艾饺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艾饺,心里格外得幸福!

第三篇

清明节到了,妈妈又要包艾饺了,很高兴,这一次,我也能包。我们买来面粉、艾草和糯米粉。就开始忙了起来。

首先,我们把艾草煮熟,在盆里放一些面粉,糯米粉,和煮熟的艾草一起使劲地揉。因为我学工的时候做过饼干,有一点经验,所以我和妈妈比起了赛。

我使劲地揉呀揉,揉得满头大汗,才有点儿成型,看看妈妈,哈哈,我领先了,妈妈的东西揉得和糊塗似的。接着,我们把面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把它摊成圆饼,在里面放上一层黑黑的芝麻,撒上一层糖,把它包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可是,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步,我却把艾饺做成了“外星人”,把妈妈逗得哈哈大笑。

包完之后,我们便烧了几只品尝,虽然很粘,但是香香甜甜的,非常好吃,自己做艾饺真是太有趣了。

相关推荐:

暑假里包饺子

回忆包饺子

第一次包饺子

包饺子大赛

学包饺子

第四篇

清明节那天,我们318班几个同学相聚到章黎靖家中包艾饺。

在妈妈们的指导,我们先从粉团中挖下了一个与乒乓球差不多大小的艾粉团,再把它搓圆,然后用手掌轻轻地从中心向周边推压。艾粉团开始变大变薄了。只一会儿功夫,一个外边薄,中间厚的直径七、八厘米的小圆饼做成了。妈妈们说:“可以加馅了了。”我们就往薄饼中心放上了一点白糖和黑芝麻,然后把饼对折起来,最后,妈妈们叫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半圆形的艾饺边一下一下地叠起来,可能是我们按得太重了,“啪”一声,艾饺的肚皮撑破了,馅也撒了出来。妈妈们说我们主要是皮压得不均匀的缘故,有的地方太薄了,所以一包馅子就破了。老妈们又示范了一遍给我们看。第二次做我们可小心了,按圆饼,放馅,对折,叠边都轻手轻脚的,没一会,终于做好了一只像水饺般的艾饺。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我们做了好多好多!

吃艾饺了!啊呜一口,真香啊!

第五篇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上坟、包艾饺。我跟着妈妈,吟着:“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起去上坟。

中午,我们坐车回家了。一到外婆家,我立刻扑进厨房找东西吃——肚子早就“咕咕”地奏起交响曲了!外婆连忙夺过我手中昨天的面包,建议到:“包艾饺吃吧,昨天的面包不能吃了!”没办法,我只好饿着肚子包艾饺。

“什么?连艾草都没有?那怎么包艾饺?真服了你们了……”我一听连艾草都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抓起一只袋子往菜地里跑。终于,在半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开工!”外婆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包了起来。

哎,功到用时方恨少!我只能看着外婆包。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学会了,就提起精神,包了起来。将艾草剁成艾草泥,与面粉和糯米粉一起揉,直到三样融合在一起为止。对了,我喜欢吃甜的,就把芝麻糖全都倒进了我的几张皮里。最难的是把皮合上,捏出花纹了。我前面做的还不错,但是在最后一步却卡住了。看着外婆娴熟的摸样,我又泄气了。但外婆笑眯眯地走过来说:“没事儿,想怎么包就怎么包,不要垂头丧气的。”听了外婆的话,我又恢复了信心,展开想象,包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艾饺,可惜都包得不怎么牢。

开饭喽!我迫不及待地抓了好几个往嘴里塞。有几个阿姨说这几个艾饺怎么这么甜,是谁包的?哈哈,只有我自己知道。

第六篇

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妈妈在买蔬菜时点着一堆绿绿的东西问卖菜的人是不是艾草,卖菜的人热情地点点头,妈妈回过头小声和爸爸说:“要不我们买点回去试着做做艾饺看?”“好啊,好啊!"我高兴地跳起来了。于是,妈妈让卖菜的人给配好买多少艾草,还问了做法,我们买齐东西就回家了。

到家后爸爸妈妈开始准备,爸爸把馅都切好,妈妈把艾草煮好切碎,还炒了芝麻,哈哈,妈妈弄得手忙脚乱的,还剩下和面,可是爸爸妈妈都不会,两人都不敢下手,最后求助了神奇的百度才搞定。包是最简单的,我和爸爸主动包揽了。我包了一个三角形的,爸爸包了一个脸蛋形状的,我俩包了各种有趣的形状,没一会就全包完了。

第七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中国传统风俗中,清明节是要吃艾饺的。

想要吃艾饺就要摘艾草。于是我和妈妈来到了我家附近的山上,寻找绿油油的艾草。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摘到了很多艾草。

妈妈先把艾草在锅里煮好,煮好之后将它剁成一大坨绿色的糊。妈妈做我的现场指导老师。她指挥我从柜子拿出一袋像雪花一样的面粉,再把面粉和艾草一起放入一个装有热艾草糊的脸盆里,用力推揉,最后变成一个绿油油的面团,然后我把它切成一小团一小团的。

包艾饺行动正式开始了,我把小团使劲压成一层层薄片,然后包上妈妈提前准备好的白糖和芝麻,接着将它对折合拢,最后捏出一个个小花形。可是不管我怎样努力,我的饺子总是扁扁的,再看妈妈的,一个个饱满的艾饺站在我面前,像一个强壮的士兵向我的残兵败将示威。妈妈说:“别泄气,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我们俩齐心合力,做了满满一锅。奶奶见了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了我们一番。

晚饭时,妈妈拿出了一锅香喷喷的艾饺,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味道好极了!

第八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映入脑海,算算日子,今天又到了清明节了。往年的清明节,我都是与妈妈和奶奶一起在家里包艾饺、做艾糕的。可是今天一大早妈妈就坐车到外婆家——新昌,帮忙摘茶叶去了。我只好与奶奶一起做。

首先,奶奶在一边准备馅料,因为家里众口难调,有的喜欢吃甜的,有的却喜欢吃咸的。所以这一次,奶奶特地准备了芝麻馅的和咸菜笋丝馅的。而我则在一边帮忙把艾草叶给洗干净了。接着,奶奶接过我已经洗干净了的艾草,放入一边已经准备好了的锅中,汆水。煮艾草时清香四溢,有一种艾草特有的香味。接下来的剁艾草的步骤里就没有我什么事了,于是我便乖乖地呆在一旁,看奶奶是如何行动的,这样以后自己也好做嘛。只见奶奶熟练地挤干艾草的汁水,放在砧板上,拿起菜刀快速地切着,又再次放到锅里加热。这些动作全部一气呵成,真是羡慕啊!什么时候我也能做得像奶奶这样好。之后便是揉面团了,加入粳米粉和糯米粉,趁热揉在一起。一边做,奶奶一边还告诉我,因为这样子做出来的艾饺才会更加软糯。最后包艾饺的过程是我做的最好的了,毕竟以前包做得最多的也是这一步。其实这步是最简单的了,放入馅料,像包平常的饺子一样,只不过是大一号而已。

把包好的艾饺放入锅中,大概蒸了十五分钟左右,艾饺就出锅了。不是我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包的艾饺真心不错,不信,欢迎你随时到我家来尝尝。

第九篇

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妈妈说:“今天的天气很好,我去摘些艾草来包艾饺吧。”我高兴地说:“妈妈,我来帮你。”

我先拿了一团艾粉,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艾粉搓成一个椭圆形的面粉球,再搓出头和尾巴,尾巴比头略长略细一些。

我问妈妈:“妈妈,你猜这是什么?”

妈妈说:“这是蛇。”

“ON!”

“那是什么呢?我猜不到了。”

“看着。”说完,我接着又动手捏出了背帆与四肢,一只棘龙出现了。妈妈说:“原来是一只恐龙啊!做得还真像。不错不错!”

除了恐龙之外,我还做了许多不同图形的艾饺。有:“四角饺”、飞碟、草帽”等。

第十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起艾饺来。今天,我也学会了包艾饺。家里的人都忙开了,奶奶拔艾草,洗艾草,爸爸烧火,妈妈揉面粉……奶奶忙着找最嫩的艾草,妈妈揉着面粉,脸上还有一些白的浪花呢。奶奶把艾草洗净,烧一遍后,由爸爸剁碎,剁成粉末,接着由妈妈把面粉和剁成粉末状的艾草揉成一团后,变成了一个青绿色的“面团球”再把面团搓成一条又长又稍粗的条子,再一段一段地扭下来,每段之间的距离大多相同。然后把这些东西搓成圆球一压就变成了一张张又圆又薄的圆饼,奶奶调好配料——芝麻和猪油,把这些配料裹进圆饼去,然后把周围都捏紧防止里面的配料漏出来。

妈妈把一只只小巧玲珑的艾饺放进蒸笼里蒸,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香味四溢的艾饺出炉了。过了半小时,艾饺才出笼了。奶奶把先拿起来的艾贡给祖先们吃,祖先们先吃,晚辈后吃,这是孝敬祖先的起码要求。一只只艾饺胀得满满的,像是要生小孩似的,特吸引人。我咬了一口,味道果然是与众不同,里香外嫩,散发着艾草的淡淡的清香,叫人直流口水。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做艾饺,还吃到了香喷喷的艾饺,我们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第十一篇

今天,我、唐xx、陈x和和任xx一起去博物馆去学包艾饺。

开始了,老师先讲清明的由来,再给我们看了三首关于清明有关的诗,然后给我们讲了为什么清明要吃艾饺和清明前一天为什么是寒食节,接下来就是我最期待的环节---包艾饺了。

老师给我们一些用艾草做的像面粉一样的东西。先把它揉成圆形、压扁,卷起来,搓成像一根面条,而且不能有裂缝。我们搓呀搓,那“东西”像在跟我们开玩笑似的,怎么也不能使它一条裂缝也没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说我的已经可以了,把它切成六份,拿起其中一份,揉圆,压扁,上面放点豆沙,再把豆沙包在里面,涂上点油,放进模具后,用力压扁,拿出后,一个艾饺就做好了。我也照着样子做了一个,不过露了馅。接下来做得好了一点。我看了一下唐云泽,他做了一个“巨无霸”---用两个做了一个艾饺。“还有一个就做完了!”我说。涂点油的时候,我直接让艾饺去“泡澡”了。当我做好后,还没有一个人做完,我就帮唐云泽做了。老师发了盒子、盖子,装好后,放到篮子里,拿回家去了。

到家后,我们把它蒸了一会儿,就把它给吃了,感觉自己包的艾饺真好吃!

第十二篇

今天,妈妈买来了两包米粉、一些芝麻,还有一些艾草,看这架势好像要做艾饺呢!

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妈妈包过艾饺呀,她会包吗?没等我发问,妈妈却已经捋起袖口,管自己做了起来,看那架势好像还有两下子呢!妈妈还不忘使唤我,也不知她从哪儿弄来一根小木棍,让我给她打下手,帮她把芝麻磨碎。刚开始我还不是很有经验,一不小心就把一半的芝麻撒了出来,遭到妈妈的"温柔一击"。接着我动了十八般武艺:碾、敲、磨、捶、打、抡……可芝麻还是没碎多少。最终我的出了经验:可以敲得慢,但不能敲得轻。就这样,在多国部队的“轮番轰炸”之下,顽强的芝麻终于“缴械”投降。

我磨完了芝麻,接下来就要看妈妈的了。只见她沉着地把艾草放入锅中煮熟,但不一会儿便出“洋相”了:“哎呀,我水放太多了!”说完便胡乱地倒了些水出去;好不容易烧好了,又听见她大叫“忘记切艾草了!”说完又手忙脚乱地切起了艾草。最好笑的就是:刚烧好艾草,她发现艾草和米粉不够了,妈妈立马叫我又去超市逛了一趟……

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艾饺终于新鲜出炉了!虽然中途差点儿“胎死腹中”,但值得庆幸的是艾饺终究“分娩成功”。我咬了一口甜甜的艾饺说:“恩,馅儿好才是真的好!”

第十三篇

每当清明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包艾饺,我家也是年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我们去山上祭祀完后,摘了许多艾草。今天,我和妈妈很早就起床了,准备着做艾饺。妈妈先把艾草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装进一个箩筐里,再去洗干净,把艾草烧熟,捞出放进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似兰花的气息,闻着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则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前,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妈妈。

只见妈妈把揉好的粉掐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我手忙脚乱地捏起来,先把它搓成一个圆,然后再用手压扁。妈妈准备了两种馅,一种是芝麻白糖,另一种是咸菜笋丝。我放好馅后,两边用手指头沾点儿水,合起来粘在一起,第一只艾饺就做好了,但样子似乎有点丑。再看看妈妈,她已做了两只,且样子相当漂亮,跟市场上在卖的一模一样。我有点不服输,一只又一只的接着包,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在我手里的艾饺也变得有模有样了,虽然比起老妈的还是有点逊色,但我也相当满意了,妈妈毕竟包了十多年了……

艾饺包好后,就上蒸了,二十分种后,吃着自己包的艾饺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当然,通过包艾饺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