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字间浮生读后感摘抄

字间浮生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8 06:40:42
字间浮生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28 06:40:42   小编:

《字间浮生》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一次次奇遇和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小说中的文字流畅细腻,引人深思。读后让人感慨万千,思考生命的真谛。通过文字的力量,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考的境界。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一

好看!盘起来!还是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看书,若是雨夜就更好了,那感觉你们懂的……还记得大学时期辅导员说的一句话:读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你要领悟到书中的什么精髓,与作者产生些许共鸣,而且当你掩卷沉思的那一刻……是呀,那一刻是只属于你自己的,自己的情感被触动,被掀开,被书中的一字一句渐渐滋润,这就够了。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二

鱼山的画把水墨、园林、建筑、书法和当代日常生活勾连起来,有种别致趣味。

之前看过他的《草间居游》,一打开仿佛进入了《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微观世界——

一袭白衣的小人,踩着两根狗尾巴草做的高跷,涉水而行。以花蜜为食,以草叶为坐,用花枝为衣架,跟着蜗牛学画山水画,用作者的话说,很有“心乘野鹤追云去,抛将白袍宿草间 ”的味道。

鱼山有一个一席演讲,叫《幻园》,我觉得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找来看下。我听完一席演讲,再看鱼山的画,发现其中也融入了他对于中国园林、山水的研究。

在演讲中,他说,想要“借由小的东西去想象现实世界中更大的一种居住和生活的方式。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去挖水池、堆假山,实际上也是通过小的在想象大的。”

作为一个设计师,他希望,大家可以重新想象和自然建立连接的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生动,“只有将生活作为艺术和设计的基础,我们的设计才能真正地生动起来。”

这次他的新书《字间浮生》,则是用字入画,小人们在一个一个方块字之间,读书、耕作、约会、饮茶、思考……让那些熟语、诗词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形式画、或者说形式诗歌的风格,会让我想起朱赢椿的《设计诗》,但二者各有千秋。一个纯以字表达,突出的是设计手法;一个用字和画结合的方式,融入了对人和空间关系的思考。

推荐做设计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种类型的书,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如何把极简单的元素通过重新排列组合,令其焕发趣味的方式。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三

文:薇子

我的一个朋友在学书法,开始是想给孩子报特长班才去听课书法课,后来自己旁听的时候也喜欢上这个课了。自己买来纸笔也开始学。一年多的时间进步也挺多。主要在练习的时候,能全心投入,也算是一种放松。

汉字使用墨汁写出来和现在用的笔是不一样的。写字的时候要想着笔画的下笔位置,怎么掌握力度。

很多时候临摹一幅画。需要的是作者更多的考量在里面。但是书和画融合在一起的绘本,我还是第一次见。孩子小时候我们一起背古诗,这本《字间浮生》也有关于诗词的内容。每一页我跟娃都先来猜一猜,看看是哪句诗词。

《字间浮生》包含了57组汉字,59个熟语,65首古诗词。汉字很巧妙的出现在其中,鱼山的每一幅画里面展现出来的是汉字和人物的空间感。刚认字的孩子可以看图跟孩子一起学。大一些的小朋友可以和家长一起猜猜看。

没有过多的色彩,画中的人物也是白衣,翻开这本书能感觉到的是有趣的图画,读起来很放松。《字间浮生》感觉是一本读起来可以是让人能沉静下来,放松下来的绘本。生活中也是需要偷得浮生半日闲的。

家里在学画画的娃很喜欢这本绘本, 跟她一起猜诗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互动, 有的时候作者展现在画面上的诗词不是我们特别熟悉的, 也是一种通过看图学诗歌的过程。 画面中优哉游哉的人物, 和汉字拼凑出来的画面很有一种中国风的感觉。 当我们感叹的同时也有一种想要去学学书法的想法了。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四

字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经过不断变化而来的文化瑰宝,从甲骨文开始,一场奇迹便出现。从一个个人们所见事物而绘之字,到如今我们笔下书写的简体汉字,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汉字的魅力与来源。 这是一本将汉字变“活”了的书,将汉字融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描绘出一幅世间百态图。本书的作者鱼山饭宽,是建筑界的绘画怪才,可能也正是他对生活的观察与设计的功底,在这里将这些画绘制的极富生活气息与充满强大的生命力。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字与字,字与熟语,字与诗词和后记。57组汉字,59个熟语与65首古诗词,变成了字与人的组合,以一幅幅图画的样子出现于我们眼前,也将汉字的魅力绘于我们眼前。一个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被形态各异的汉字所代表,但就是如此奇妙,当我们看这些画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这是本书的魅力之处,也是作者创作的神奇所在。 一本好书,值得细细品味。通过阅读,将这本书的特点总结为三组词:绘万象,展魅力,藏浮生。绘万象即在书中,作者仅仅借用几个小人儿与汉字的互动,便将我们生活中经历的风雨天气或做过的事情绘制了出来,生动形象又充满乐趣,你看,几个小小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衣”字,“衣”字的横被小人儿拉长,这不就是在比一比这件衣服是否合身?这边有水的盆里有个“衣”字,旁边的小人儿正在做一个揉的动作,不就是在洗衣服么!在这里,通过这样的组合,你可以一眼看出,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展魅力,一方面是汉字的魅力,作为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汉字,无论是从字形还是含义来说,汉字的魅力都是无穷的。它们可单独存在,或去组成词、成句或成诗,每一种变化都有特别的含义,引人去探究。另一方面是作者创作独特的魅力,这本书通过对字的扩大缩小或适当改变,将汉字的美丽和魅力更直观地展示了出来,这种巧妙的设计令人叹为惊奇。藏浮生是因为虽然说书是要讲汉字,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讲述,而是把汉字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生活中的景象绘制而出,去告诉我们汉字的奇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渺小如蜉蝣,但我们的观察力和创作力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去体会生活,一定能找到其中的美。 一本好的书,翻开之后让我们获益匪浅;一本好的书,将要表达的内容传递得淋漓尽致。虽然方法不同,但是你会发现其中独特的美。正所谓字间体现百态,字里藏有浮生,让自己于字中陶醉,看尽一切。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五

书名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六

57个汉字,59个熟语,65首古诗词,似乎并不相干,至多可以认为,是一条条熟语是由若干个吧字组成;而古诗词也是如此。但在“鱼山”的笔下,一个个汉字、一条条熟语、一首首古诗词,当它们变换了某种形式,比如变成了画——而且是真正的画,在那个时刻,字好像不单单是一个个的字,熟语也好像不单间是一条条的熟语,古诗词也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了!居然会如此神奇,确实不曾想到。

其实汉字本来与画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纵观汉字的演变历史,从最初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到最多的形声字,造字法好像一步步地把汉字从可以描摹的画变成了方方正正的字,究竟是得还是失呢?似乎也很难说得清。但不可否认的是,象形、指事、会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造出来的字毕竟有限,肯定不足以充分表达语言;惟有到了形声字时候,才仿佛豁然开朗,羊肠小路变成了通衢大道,又平稳、又好走,用起来也更加自如。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不过,此刻“鱼生”把一部分字变成了“画”,倒不不失为一种很有趣的表达方式,这是在大秀汉字的美之所在啊!

至于把一条条熟语变成“画”,感觉更多地是走了会意的路子。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看见句子,首先想到的是就是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断然不会有其他的“第一印象”;而当“鱼生”把句子变成了“画”,顿时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起来,不禁莞尔。另外,“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歇后语,莫不如此。画家只需要表达前半截的意思,而它的“言外之意”却已经不言而喻。

至于古诗词入画,就更加简单了。所谓简单,不是单指表现形式;而是说,一首首古诗词,本来就很容易呈现出一幅幅精彩无比的画,或者勾勒,或者写意,或者浓墨重彩,全看心意在哪个地方。比如《春夜喜雨》,读的是诗句,想到的却是画面;或者说,不仅仅是一幅幅画面,更加可以动起来的连续画面,美感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以呈现出来。就三者而言,诗词与画的关系显然更加紧密。

三者的关系大致理清了,却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理性的分析。如果细细地看待“鱼生”这位本行为建筑师脑洞大开的“作画”手段,则更加令人拍手叫绝!不必再分析什么了,只管好好欣赏就是,真是美之又美、美不胜收!

当然,还有更加令人称道的一种缘分。鱼山的《字间浮生》系列,不仅仅包含了他对这些汉字、熟语以及古诗词的感悟,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浮生”,也即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在这个时候,汉字也好、熟语也罢,抑或是诗词,都不再是它们本身,而是意在表达一种生活的态度——虽然不外乎喜怒哀乐,却仿佛自有五味在其中,细细品味去吧!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七

初识鱼山的画时,就喜欢上了——简简单单的白衣先生,在山水之间、建筑之间、瓜果之间肆意徜徉,那样自在,那样特别。

当时就想,这是一个从大自然里长出来的人啊。

在鱼山饭宽的画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云可以像一个奇幻的世界,也可以像一片堆积的棉花,白衣小人嬉戏期间,生动而有趣。

看鱼山的画,闻得着山野的气息,听得见溪水潺潺,也看得见人间烟火。

每一个字都能成为他画纸上的构图元素,它们可以搭成房子,也可以变成树;它们像河流一样流淌,也像鸟一样飞在天空里。我们从小学习的笔画繁杂的汉字,在这里瞬间变得有趣而可爱了。

我时常会盯着鱼山的某一幅画看很久,脑海里幻想出无数个画面,那些画面和眼前的汉字互相交融,在我的脑海里组成一个全新的世界——实在太奇妙了。

端正的中国方块字,在他的画里展开了手脚,长出了翅膀。时而调皮捣蛋,时而发呆打盹。一幕幕悲喜忧乐的生活日常全在字间发生。方寸之间,诗意盎然。

鱼山是居住在山水间的人,也只有住在山水间的人,才能有这般自由的心灵。

在当下,或许大多数人并没有自由的心灵。我们如今的生活,忙碌而焦虑,城市森林里挤满了匆忙的身影,偶尔,当我逆着人群在行走的时候,我会想,我到底要去哪?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没有答案,它包含着太多生活的瞬息。

在许多个瞬息里,会感觉无力,感觉无法呼吸。而鱼山的画,是那个呼吸的间隙。一张画,就像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它让我们在忙碌的一天结束后,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听一听自己的心,听一听自己疲惫的呼吸。

那些画,偶尔也像一座小岛,它可能漂浮在遥远的看不见的远离人间的世界里,放逐我们大或小的孤独;它也有可能漂浮在人群里,透明安静,安放我们躁动嘈杂的心。

愿所有人都能住进鱼山的画里。

愿我们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能学会偶尔做一个 “无用无为”的人。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八

初识鱼山饭宽,是在他《草间居游》这本书中,书中的一个个小人生动活泼,在草木山水中,怡然自得。书中的草木世界取材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但却被日常繁忙的我们所忽视。在这本书的带领下,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微观世界,自己化身为那书中的一个个小人,在草木之间读书、写字,玩耍,小憩。好不快活。

自此之后,我便有意识地关注鱼山了。他的本职并非是画家或者作家,而是一名职业建筑师,长期研习中国山水和园林。但我觉得他也是一名艺术家,关注细微之处,以小见大,作品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又引人哲思。和大众知道的艺术家一样,他也喜欢远离人群,追求自由,回归自然。他常年居住在北京宋庄,和自然相映成趣,专注进行艺术创作。他兴趣广泛,除了建筑设计、绘画之外,还喜爱书法、篆刻,积累了古典文学的功底。

得知鱼山饭宽出版了新作——《字间浮生》,便第一时间进行了阅读。这本书依然沿袭了鱼山一贯的以微观世界作画的风格,只不过这次的微观世界从花草自然转向了汉字,其中的奇思妙想让人惊喜不已。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汉字的细致揣摩,那一个个小人此次移居到了汉字世界中,以汉字为居,以汉字为食,以汉字为乐。小人在汉字世界中,汉字在衣食住行里,构思巧妙,流畅自然。

第二部分,则是对成语熟语的诙谐刻画,这一部分是最具有奇思妙想的部分,当你看到一幅画是在讲述一个成语时,你会不自觉得像猜字谜一样想要去解开谜底。结果揭晓后,你又会不自觉地去细细观赏画作,揣摩鱼山作画中的匠心独运。最后则会会心一笑,觉得板正的汉字也变得有趣了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你已无意识地进入了画中,仿佛画中的汉字和小人和你玩你比划我猜的游戏,他们是粉墨登场的演员,你则是其中的参赛选手,瞪大眼睛地观看他们的表演,一不小心就入了画,实在是妙趣横生。

第三部分,则是以汉字和小人的奇妙组合来演绎古代的经典诗词,对诗词的文字演绎表达精确,最难得的是对诗词的意境表达,他们或壮志未酬,或忧愁思乡,或壮志凌云,或超脱物外,对于这些境遇浮沉、世间百态的细致描画,打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文字世界。当翻阅这一部分时,其中的感情呼之欲出,进入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达人生,感受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情怀,融入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桃源生活。

读完全本书,或者说看完所有的画作,总会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正如前文所说,鱼山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会让读者入了画,从繁忙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带我们进入花草树木的自然界,进入灵动妩媚的文字世界,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这样的世界是一个可爱单纯的世界,是我们心目中的桃花源。空气永远是甜的,天空永远是蓝的,人与人的交往永远是单纯的,在这里我们嬉闹、发呆、会友、读书、恋爱……

这些画作的出现也折射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所以想要幻想出一个没有压力、自由自在的理想王国。鱼山的《字间浮生》正好符合了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的诉求,勾勒出了大家心目中的桃花源,成为一个压力输出的通道。当烦闷重压时,拿起这本书,静静地看一看,让自己入了画,舒缓一下身心,之后再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希望你在这本书中看见心目中的桃花源,更希望你可以怀揣着这份美好去积极地改变生活,鼓励自己。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九

平时爱看书,自以为是个文化人。不料,有一天闹了个没文化的笑话。去朋友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幅字,我竟然忘记了这种字该从左往右看,张嘴就来:“冤若智大”接着就发问:“这是写的啥?”

朋友哈哈大笑,说:“你还是个文化人呢?这字都不认识?这不是大智若愚吗?”

我大囧:“哦......”原来,我不仅读反了,那个愚字还认错了。

被朋友笑话成不是文化人也罢了,最近看了一本书,更羞愧了。如今深刻认识到:读了几本书,真别以为自己就是文化人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讲究实在太多,要是在某方面有疏漏,不擅长,也算正常。(哎!不会的太多,只好这样敷衍解脱自己了。)

那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直接告诉你书名吧,它叫做《字间浮生》。

一眼可以看出来,这本书跟“字”有关。我们从入学就开始学习写字和认字,后来开始阅读,哪天都离不开字,是不是?但是,这本书不仅仅跟字有关,后面的“浮生”俩字,更是不能让我们望文生义,简单联想了。准确地说,这是一本跟字画有关的书,画里有字,字里有画。

作者真名叫曾仁臻,听起来就是“真认真”。但是他给自己起了个类似日本名“鱼山饭宽”,我刚看到作者名的时候,以为是个日本人。

鱼山的本职工作是建筑师。我认识一个建筑设计师,法国留学回来的,衣着做派都是有一种艺术范儿,但是看了《字间浮生》这本书,我是没法把鱼山和我那个朋友的形象联系到一起的,因为他太中国了,想了想,类似的人有一个,就是有一阵风靡朋友圈的老树。老树的画里也有穿白衫的小人,不知道鱼山和老树是不是在生活中也会穿这种衣服。

《字间浮生》,具体说来就是,建筑师鱼山饭宽把57组汉字、59个熟语和65首古诗词画成的画!

(一)字里乾坤。

1、想象力。我们中国有书法艺术,但是那些文字不管是什么体,总还是没离开“字”的范畴。而鱼山却另辟蹊径,把这些字加上了各种姿势的小人,突然就把字的事扯进了画里,这当然要靠非凡的想象力。如果读者本身就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会立刻和鱼山成为朋友,因为那会是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妙。

2、时空感。鱼山因为书画的关系,也喜欢篆刻。在这本书里,每幅画都有鱼山的刻印,有上面是“鱼山”二字,下面是一碗饭的图,有上面是一条鱼,下面是山的变形字,多种多样,变化多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方寸空间很好的把握。鱼山把他对篆刻的理解挪移到文字里来,那种十足的空间感在字里、画间淋漓体现。

(二)浮生有趣。

1、诗情画意。

在书的腰封上有一段话:“忙了一整天,最想过的日子,就是在鱼山的一字一画里诗意栖居”看《字里浮生》的字画,到处体会到诗意和妙趣。想找出来一幅最喜欢的都很难,因为实在是喜欢的太多。

2、调侃逍遥。

这些字本来是怎么变化都跟人生没有关系的,但是鱼山在里面布置的小人让这些字活了起来。比如有的熟语,根本不必都写出来,一个两个字加上这些小人的动作和表情,我们一看就懂了,不仅懂了,还会会心一笑,或者开怀大笑。

记得以前在某群里有个笔友,名字叫“虫二”。我从来没有问过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里面有个“虫”字,倒是印象深刻。直到我看了《字间浮生》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虫二”竟然是“风月无边”的意思。没文化,不仅会闹笑话,还会找不到有文化的朋友呢。想当初,如果我对虫二说,原来你是风月无边啊,她定会对我另眼相看吧?

鱼山说他曾经跟朋友在苏州园林里看那些楹联和门楣,才发现自己有好多字根本不认识。从那以后才开始认真学习字画和书法。听起来是一个“知耻而后勇”对 故事。

我想,看完《字里浮生》的人,都会感叹,原来对于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啊。起码说,那65首古诗词,能完整背诵下来的有几首呢?如果我要想知耻而后勇,就先从猜画谜开始,再背诗。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十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可是对于现代很多人来说,“诗意的世界”真的是太遥远了,每天要忙着赚钱、忙着社交,连读一首诗、看一本书、爱一个人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空追求什么“诗意”。

正因如此,有人评论说:现代人的痛苦不安,有时是由于内心太执着,肩上背得太多,手里提得太重,心里填得太满,这样怎么会不敢到压力和痛苦呢?

是呀,社会发展快,我们每个人都想尽力争取到自己梦想中的生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慢慢忘记了初心——我们留给自己丰富内心世界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所以,绘画怪才鱼山专门为大家绘制了这本《字间浮生》,每一页都是简单又有趣地由汉字和水墨画构成的图。将人们熟悉的字们拆解得妙趣横生,而且啊,画中又有很多哲理性的概念在,让我们在有趣的汉字里,收获一个诗意的世界。

这本书包含的内容真不少,作者将57组字 59个熟语 65首古诗词全都画在了181幅画里,有对汉字脑洞大开的另类拆解,有对唐诗宋词的打趣,同时这些画又透露出了世间百态。让人在书中聊以自慰。

例如这张,通篇都是“黑”,只有一个“白”,你猜他是表达了什么呢?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每个人都辨别不了方向,即使距离自己很近的人,如果对方不出声,自己就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有一盏灯,只高高举起,四周的黑暗就会给你让路,前进或者是观察周边环境,都一目了然。

这样简单一幅画,也许在每个读者眼中都是不一样的解读吧。有人觉得,它预示着我们,在逆境中,一定要找到关键的方法,也就是那盏灯,才能不会白费力气地瞎忙活;也有人说,人类的力量真是渺小啊,如果没有光明,人就会寸步难行,而且内心充满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在我看来,这些解读都很有道理,主要在于读者的心境如何。

这也就是鱼山的画的魅力了,他能把一个简单的汉字,用一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呈现出来,最终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力量。

在历史最开端的时候,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的构成规则概括归纳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些前人造字的方法,赋予了汉字数千年来的独特外形和读音,而字义、字形、字音在这数千年流传中也一直变化着并发生新的故事。

千百年来,我们对于每个汉字的写法、每句古诗的读法均习以为常,但这本书的作者却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为我们重新解构了汉字和诗词。

这也许就说明,诗词书画本一家,都会人们修身养性有着巨大帮助。

如果你有孩子,想让孩子在记字词上少受罪,如果你想学古诗词又觉得晦涩难懂,或者纯粹觉得工作压力大,不妨打开这本书吧。

在鱼山笔下,汉字是活的,不信你看:

他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用字表现了出来,你见过鸡跑,可你见过“鸡”(文字的鸡)跑吗?

这种新奇感,不仅大人看了觉得“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小孩子记忆字词也会有意思很多。

瞬间就打开了我们的思路。

除此之外,他在说熟语上也很有一套。比如什么叫“独孤求败”?

这就叫独孤求败:

身边一堆人围着,就是不敢上前,唯有这位“独”先生,敢跟擂主叫板,擂主表示,有人陪着真好,他一点也不寂寞,真的。

“独”在这里,被想具化成一个人物,而且它的字形结构仿佛一个有手脚的人,正在和对手下棋。

这样的画,极具中国哲学色彩,而且画风很有水墨画的意境。

我们再来看他是如何表现诗句的。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充满苍凉的美感,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时所作。作者用寥寥数笔就表现出这种苍凉,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情感上的想象空间。

与前面单一的字词或固定的成语不同,诗词的核心是通过巧妙地安排一组又一组相互关联的文字意象和声韵来建立独特而完整的情境,让读者进入一个有情、有物、有思、有感的独立空间。

用字与画相结合的方式来重新演绎诗词,最重要的便是要找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抓住字在诗词里的特殊气质和意指,以及其所暗含的空间感知与身体感受。

很多人担心鱼山的画不会受欢迎,但结果却让很多人意外。鱼山的“字间”充满了趣味性,打破了年龄界限,很多小孩子和老人都看得懂。尤其他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真正在我们自己的故事,里面好玩的点也只有我们看得懂。

再者,鱼山是一位园林建筑设计师,他在篆刻、书法、古典文学方面都积攒了很多经验,在这本书里,他就呈现了自己设计上的空间美感,以及将传统文化中字、诗词、书、画融合在一起,创造的绘本。

阅读这本书,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对于美的设计,以及汉字、诗词本身的别样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钱钟书曾在《写在人生边上》中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因为洗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看了觉得身心轻松的绘本。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十一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绵延的载体,有其独一无二的美感;鲁迅先生曾评论说,"汉字有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即汉字美于行,行云流畅;汉字美于音,音律顿挫;汉字美于意,意义深长。

正因为汉字的独特魅力,才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汉字的血液流淌在每位国人身上。当古老的楔形文字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开始不断演变,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今日不断简化、发展。唯美的唐诗,典雅的宋词,明清的小说,近代的散文,这一切让汉字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与色彩。汉字,继承着,也在不断创新着。它不在仅仅停留在文字领域,更与绘画、建筑等相贯通,《字间浮生》正是创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绘者鱼山先生是有名的建筑师,幼年便对文字有着莫大的兴趣,待他年纪渐长,从观摩到临摹,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他发现汉字是如此的具有生机与活力。汉字连贯可成为文,汉字谐音可发声,汉字更可成为画,诉尽人生种种。在他的笔下,汉字具有了园林之美,层次美、建筑美。《字间浮生》是美的汇总,是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

全书共分为了四个章节,从字与字的联系入手,到字与熟语、字与诗词的丰富,最后是好友赠与他的后记。在他的笔下,汉字活了起来,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东方美感,更有建筑美、构图美。鱼山先生,将汉字的美以图道来。

融合之美

字与字:融合之美

单个汉字有时看起来是枯燥的,一旦它与一些字相联系,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化学反应。“黑”与“白”相对,在他的绘图下,“黑”字组成了茫茫黑夜,而一人手持“白”字,宛如漆黑夜中的明灯。

汉字是对比的,融合的。曾经学过的《逍遥游》,在他的绘图中,“鲲”沉入海底,“鹏”逍遥万里,而中间的天地辽阔,人在其中逍遥自在。这种豁达和快意,只有用图片才能很好的诠释。

“捅马蜂窝”是饶有兴趣的一张图片,几个人捅了蜂窝,一堆“蜂”字追寻他们,誓死要一报血仇。人物慌忙不堪、惊慌失措,增添了一份趣味。字和字之间,有时缺乏的是这种合理的想象与思索。

构图之美

字与熟语、字与诗词:构图之美

多个汉字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这时,画面的层次便一一凸显。每个汉字的布局,每个笔画的勾勒,都会让它们所组成的图片,有不一样的美感。“叶落归根”是熟语中最为经典的,鱼山先生将叶子以“叶”字替代,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站在树根上,看着叶子飘落。叶落归根,落红画作春泥更护花。

《赠汪伦》是李白的千古绝唱,他站在“桃花潭”字样的小船上向故人辞别,潭水波纹一一散开,他仍在伫立远望,望着故人告别的地方。这干净、清爽的文字画面,有着别样的美感——清澈但深情。

《字间浮生》的构图美,是他对于文字、对于建筑的把握,是不同领域文化的融汇贯通。他将字句与画面联合,化成了他理想的归所。

国风自信

《字间浮生》:浮生字间,汉字创新,国风自信

(1)浮生字间。一如书名,他将自己的感悟融于画作。王维留下的笔墨曾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而,最简单的汉字,就可成为画作。鱼山先生多了对生活的感悟,汉字本身源于生活,它将人的新思表露,是不断地思索。

从年少对于笔画的一遍遍勾勒,到年长对于汉字风格的临摹,再至后期他去实地的思索,那些绝妙的创意都被他吸收与融合。

(2)汉字创新。汉字的脉络,随着时间延续。如何保持鲜活,值得思索。脱离原有的枯燥、乏味,多一些创意与欢乐。知识不是死读苦想,而是分外鲜活,在他的笔下,汉字有了生命,值得去发扬、思索。

汉字不再是之上的符号,而是画面般的组合,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是他进行的创新。

(3)国风自信。黑白的画面,简约的风格,留白的微妙,水墨的融合。简洁但有力,国风而发展。鱼山先生汲取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的烙印,汉字应该发展,国风更改弘扬。他突破不同行业的障碍,以文字为载体,用图片来表达。

书中的画作画面柔和而意义深远,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中国风的进取与探索。先人留下对的宝贵财富,值得进一步挖掘。

鱼山先生的《字间浮生》,选熟悉的字,配创意的图,绘成的画面,不仅娓娓道来对人生的思索,更是对国风的发扬。他的笔下,汉字有了灵魂;他的画作,绘图有了风格。《字间浮生》,不仅有汉字之美,更有建筑之美、韵律之美、层次之美。这些美感,跃然纸上,值得临摹。

汉字之美,跃然纸上;《字间浮生》,品味观摩。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十二

诗意般的生活,是烙在中国古代文人们灵魂深处的印记,也是中国人对生活最朴素、最真挚的追求与向往。

从采菊东篱的陶渊明,到烟雨平生的苏东坡;从天青地碧的烟雨缎,到入骨相思的玲珑骰;从楚楚动人的旗袍美人,到婉约灵动的宋元词曲,中国人一直活在诗一样的日子里。

然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忙,柴米油盐酱醋茶,占据了我们的全部心灵,让我们每天都焦虑不已。至于琴棋书画诗酒茶,早就不知道被抛在哪个角落里了。

但是,中国人对于诗意生活的追求,是永远都不会消亡的。

有这样一个新生代的艺术家,在自己笔下的画布里,他把日子过成了诗。无数人看过他的画后,纷纷留言评论说:“忙了一整天,最想过的日子,就是在他的一字一画里诗意栖居”。

他叫曾仁臻,笔名鱼山饭宽。“鱼山”,带有一丝寄情山水的意思,而“饭宽”则来自于曾仁臻最喜爱的画家,北宋山水名家范宽名字的谐音。

在现实生活中,鱼山饭宽就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人,他选择远离繁华与喧嚣,在北京郊区的宋庄买了一处宅院,种菜养花、喝酒吃肉、写字画画——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天性如此率真,意趣如此闲适,他笔下那些充满童趣的画作,才能让忙碌不已的现代都市人心生向往吧。

作为一名热爱山水园林的建筑师,鱼山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当代中国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巧妙结合在一起呢?鱼山通过绘画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这一次,鱼山脑洞大开,把57组汉字、59个熟语、65首古诗词都画成了画!他用丰富多彩的汉字,为我们造就了一座趣味十足的园林。这座充满意趣的园林,名字就叫——《字间浮生》。

在鱼山的笔下,原本端正的中国字,竟被玩出了花样——一个个白衣的小人在字里行间嬉戏打闹,时而读书会友、时而恋爱忧愁、时而调皮捣蛋、时而发呆打盹……一幕幕充满悲喜忧乐的生活日常,被这些白衣小人演绎的淋漓尽致。

方寸之间,便能一瞥浮生;天真烂漫,令人拍案叫绝。

在远古时代,先民以绳结来记事。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的区别,但年久月深,就难于辨识了。因此,怎样长期记录和保存历史事件,成为先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负责造字的左史官,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传说中,仓颉因见鸟兽的足迹而受到启发,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并分类别异,加以整理,终于创造出最初的汉字雏形。仓颉也由此被后世尊为“造字圣人”。

西汉的刘安在《淮南子》中这样记录仓颉造字的事情:“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又对此加以解释:“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以造化灵秘之气泄尽而无遗矣!”自从人类有了文字以后,一些过去看来很神奇隐秘的东西,就没那么神秘了,人类失去了对世界神秘的、深藏不露的敬畏,开始自发地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本源。

你看,文字的力量,竟然可以上通苍天,下彻百鬼,实在有莫大的威力。

作为一个酷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建筑师,鱼山对中国的书法、印章等艺术都有着很深的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鱼山随手画了一幅几个白衣小人与文字嬉戏的画,越看越觉得,这种表现形式实在是非常有趣——无论是文字还是人物,都显得生动可爱,一个个原本固定不变的字体结构,因为有了空间层次和神情姿态,也显得像是活过来一样。

找到新大陆的鱼山,开始尝试将用视觉化的方式表达汉字,以人物入画,让人物与文字展开种种有趣的互动。在鱼山的画中,汉字变得像花草、山水、器物一样,可以攀爬、行游、居住,甚至还能当作家具使用。

虽然最初只是闲时戏笔,但日积月累,竟然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中国几千年来流传的汉字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那些长久以来漂浮在中国人记忆中的象形文字、成语典故和唐诗宋词,都变成一幅幅活泼生动的画作。

当我看到这些画的时候,仿佛自己也被吸到了那个充满人间烟火的文字世界中,能够亲手触摸和感受这些文字的形与意,去辨识或想象那些字句的意与趣。

我想,当鬼神看到鱼山画中这些有趣的文字时,大概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吧。正所谓,鱼山画字,百鬼夜笑。

周作人非常喜欢《幽梦影》这本书,他评价这本书说:“既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在我看来,这话放在鱼山的画作上,也是最贴切不过的。

很少有人像鱼山一样,能把那些古老的园林、山水、文字画得如此清新悠闲,也很少有人像鱼山一样,在画中既包含着水墨的古韵,又体现出生活的闲适。

鱼山早期的画风,受明代的山水画,尤其是吴门画派的影响较大。

吴门画派最为重视空间的排布,讲究开阖有度,结构平稳中有奇变,也注重对山水、园林当中的人物活动的描绘,而这种理念,恰好与鱼山的作品中,对人与空间的关系那部分理念尤为契合。

为了更好地研究古典园林山水,鱼山曾经辞掉设计院的高薪工作,捧着童寯先生所著的《江南园林志》,独自踏访,把江南的园林看了个遍。据说,在他的朋友圈里,经常有他翻墙、踏墟、深入残园的故事。

鱼山看园林,可不光用眼睛去看,他还要亲手测绘、拍照、记录,反复揣摩其中的深浅远近、意趣主旨。而这些看似拙笨的功夫,最终都化作灵动的线条,体现在他的画作里。

唐代诗人李贺经常骑着一头小驴,任驴子自由行走,他骑在驴背上深思苦吟,偶然吟得一句绝妙好诗,立刻写成纸条放进驴背上驮着的锦囊里,回家之后,加以分类重组,以成全诗。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也喜欢这种零星构思的方法,不断积累短章节,最终按照不同类型,分析重组,形成长篇小说。

鱼山也是如此,他踏访园林时,积累起无数灵感和创意。等到他看遍园林归来之后,他的新作就开始井喷。而他独特的闲散画风,以及他笔下那些可爱的白衣小人们,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全网。而鱼山本人也俨然成为一位冉冉升起的网红。

其实,打开鱼山创作之门的钥匙,就藏在他所有的人生经历中:曾在园林里识读古文字的苦恼、在山水中看见摩崖石刻的惊叹、在绘画和治印时对空间关系与物象姿态的痴迷……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个汉字之境。那些白衣小人们终日行走字间,他们时而临窗对坐,把酒问桑麻;时而独自听雨,江船火独明;时而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而画外的我们,也能领略到汉字之美、诗词之美,体会到诗意生活的真正意趣!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十三

汉代有一部《说文解字》,是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通过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来解释字的起源与含义。这本世界上很早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为何这个字是这样的部首以及是何含义?绕过字本身去触及字背后的意境,让学字变得非常得有意思。然而,除却这样的文字描述外,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让字词呈现出另外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绘画怪才鱼山饭宽,就对此进行了探索。他创造了一本《字间浮生》,把57组汉字,59个熟语,65首古诗词都画成了画。他将白衣小人与字词组合在一张画里,完美体现出这个字或熟语或古诗的意境。方寸之间便造就一座汉字的园林。在一个闲暇的午后,翻开这本书,真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之感。

鱼山饭宽是一个喜欢山水的建筑设计师,他这个笔名就有一种田园山水的意境。中国文化未来是年轻人在承载,鱼山饭宽认为如果他的作品可以让年轻人们感兴趣,进而引起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探索,那便是做了一些贡献。鱼山有很多绘画作品,《幻园》、《草间居游》、《草间情话》、《造镜记》等作品,皆生动盎然。

传统教育的习字是一笔一画对着字帖去摹写,反复记忆却单调乏味。实际上,每个字都是有自己的含义,有自己的灵魂的。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字生动地表现出来,如何将这些有灵性、仿佛能说话一般的活物跃然纸上,鱼山给出了其中一种方式。

汉字千万都各有面目,有无穷的形态可以去玩味。结构稍事调整,就有另一番意味。各种画将字的意境展现出来。

冬天飞雪,意境自出。

这一幅白衣小人坐在“醉”上,手捧酒杯,仿佛李白身在画中被酒包围。

这幅萌萌么么傻傻哒,画风一变,如果工作之余看到,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这幅“衣”字图,将衣服的铺、挂、晾、量等形态都表现了出来,非常可爱。

民间常使用各种俗语或俚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有钱能使鬼推磨”,“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等,都是民间流传的人事往来,是世间百态的描绘。每次提到这些都会想到各种生动的小故事,脑海中其实已经出现了画面。鱼山将这些熟语从脑海中的画面变幻成纸上的画面,或者重新去演绎这一些熟语,带给大家新的感受。

这一幅一眼就能看出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画出了“鬼”在“推磨”的动作。

“狗咬吕洞宾”,“狗”咬着“吕洞宾”的脚,而“吕洞宾”举起了“好人”的旗帜。

没有看过瘾?还有57组熟语在书中等你去发掘。

本以为在有限的篇幅里画个字或熟语已是极限,然而,不可小瞧一个建筑师兼画家的想象力。鱼山还拓展到了诗词领域,将脍炙人口的诗词也进行了演绎,将诗中情景也融进了一幅画里。

与单一的字词或熟语不同,整首诗词是以句子组合来表达诗人的心境或是事物意境,难度相对也更大。所以与诗词有关的字画,需要反复研读,了解背景,从而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抓住诗人在创作这首诗词时的心境。

整幅画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古人,下半部分是来者,而小白人在中间,且蒙着眼,体现了独。

一个小白人在高处吹曲,其余小白人在人间听曲,将曲高的意境呈现了出来。

当看到东坡诗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变成画时无疑是非常激动的。

夜里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声。长恨身不由己,什么时候才能够不去追名逐利。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随波逐流,在江海中了却余生。

画中,小白人身处舟中,驶向江海。波浪使得意境更为辽远。

这首李白的《静夜思》想必是非常容易看出来的。

“明月光,地上霜”都展现得非常清楚。

鱼山饭宽的创作,其实来源于他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建筑,园林,书法,古典文学,这些都是不能分割的。在他的笔下,这些字就是建筑的基石,而整个构造便是一座建筑。

鲁迅曾评论说,“汉字有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汉字有其独特魅力,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后世不断演变,从单字到诗词、文章的组合,汉字不断承载中华文化,相应的,汉字本身也在不断创新。

不论字、熟语、诗词,都是丰富的宝藏,就看如何去挖掘。在《字间浮生》里,让我们共同领略这样的汉字之美。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十四

汉代有一部《说文解字》,是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通过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来解释字的起源与含义。这本世界上很早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为何这个字是这样的部首以及是何含义?绕过字本身去触及字背后的意境,让学字变得非常得有意思。然而,除却这样的文字描述外,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让字词呈现出另外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绘画怪才鱼山饭宽,就对此进行了探索。他创造了一本《字间浮生》,把57组汉字,59个熟语,65首古诗词都画成了画。他将白衣小人与字词组合在一张画里,完美体现出这个字或熟语或古诗的意境。方寸之间便造就一座汉字的园林。在一个闲暇的午后,翻开这本书,真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之感。

鱼山饭宽是一个喜欢山水的建筑设计师,他这个笔名就有一种田园山水的意境。中国文化未来是年轻人在承载,鱼山饭宽认为如果他的作品可以让年轻人们感兴趣,进而引起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探索,那便是做了一些贡献。鱼山有很多绘画作品,《幻园》、《草间居游》、《草间情话》、《造镜记》等作品,皆生动盎然。

传统教育的习字是一笔一画对着字帖去摹写,反复记忆却单调乏味。实际上,每个字都是有自己的含义,有自己的灵魂的。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字生动地表现出来,如何将这些有灵性、仿佛能说话一般的活物跃然纸上,鱼山给出了其中一种方式。

汉字千万都各有面目,有无穷的形态可以去玩味。结构稍事调整,就有另一番意味。各种画将字的意境展现出来。

冬天飞雪,意境自出。

这一幅白衣小人坐在“醉”上,手捧酒杯,仿佛李白身在画中被酒包围。

这幅萌萌么么傻傻哒,画风一变,如果工作之余看到,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这幅“衣”字图,将衣服的铺、挂、晾、量等形态都表现了出来,非常可爱。

民间常使用各种俗语或俚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有钱能使鬼推磨”,“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等,都是民间流传的人事往来,是世间百态的描绘。每次提到这些都会想到各种生动的小故事,脑海中其实已经出现了画面。鱼山将这些熟语从脑海中的画面变幻成纸上的画面,或者重新去演绎这一些熟语,带给大家新的感受。

这一幅一眼就能看出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画出了“鬼”在“推磨”的动作。

“狗咬吕洞宾”,“狗”咬着“吕洞宾”的脚,而“吕洞宾”举起了“好人”的旗帜。

没有看过瘾?还有57组熟语在书中等你去发掘。

本以为在有限的篇幅里画个字或熟语已是极限,然而,不可小瞧一个建筑师兼画家的想象力。鱼山还拓展到了诗词领域,将脍炙人口的诗词也进行了演绎,将诗中情景也融进了一幅画里。

与单一的字词或熟语不同,整首诗词是以句子组合来表达诗人的心境或是事物意境,难度相对也更大。所以与诗词有关的字画,需要反复研读,了解背景,从而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抓住诗人在创作这首诗词时的心境。

整幅画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古人,下半部分是来者,而小白人在中间,且蒙着眼,体现了独。

一个小白人在高处吹曲,其余小白人在人间听曲,将曲高的意境呈现了出来。

当看到东坡诗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变成画时无疑是非常激动的。

夜里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声。长恨身不由己,什么时候才能够不去追名逐利。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随波逐流,在江海中了却余生。

画中,小白人身处舟中,驶向江海。波浪使得意境更为辽远。

这首李白的《静夜思》想必是非常容易看出来的。

“明月光,地上霜”都展现得非常清楚。

鱼山饭宽的创作,其实来源于他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建筑,园林,书法,古典文学,这些都是不能分割的。在他的笔下,这些字就是建筑的基石,而整个构造便是一座建筑。

鲁迅曾评论说,“汉字有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汉字有其独特魅力,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后世不断演变,从单字到诗词、文章的组合,汉字不断承载中华文化,相应的,汉字本身也在不断创新。

不论字、熟语、诗词,都是丰富的宝藏,就看如何去挖掘。在《字间浮生》里,让我们共同领略这样的汉字之美。

字间浮生读后感篇十五

这是一个提笔忘字的年代。但偏偏有个年轻的建筑师,工作生活在繁忙的一线城市,放飞想象力,把汉字玩出一片趣味万分的方寸江湖。

@魚山飯寬(请原谅我想起一块美味的寿司),原名曾仁臻。他年轻的外表之下,藏着一个痴迷中国古典艺术的老灵魂。而他老灵魂放逐的笔下,跃然而起的,却是一颗富足的童心。

鱼山饭宽在北京六环之外,创立一个“幻园工作室”。他多数时间就把自己深埋在里面,投入地与字、画、诗词打交道。他在《字间浮生》一书中,竟把57组汉字、59个熟语、65首古诗词都画成了画!

在这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借天工》、《草间居游》、《草间情话》、《造境记》等一系列非常古朴且具有深远意境的画作。

《字间浮生》是他最新的作品,更能显出他深厚的人文功底。想要翱翔于字画与诗词的优美智趣之中,可以尝试跟随他的笔触,悠然而往。

除了表述一些在创作时,所经过的艺术思考,整本《字间浮生》都是画。作者把这些画分为三个范畴:

这些用字画出来的画,都内藏玄机,令人脑洞大开。原来汉字还能这样玩!

相传四千多年前,黄帝统治中华大地时期,最初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那时候,人们以结绳的方式来记录事情。

后来,黄帝手下一位叫做仓颉的史官,通过事物的形象,创作出最简单的文字雏形。人们看着这些文字,就知道讲的是什么。

如今,鱼山饭宽反其道而行之。他用字的排放集中来组合成画,来表达出字或词的意思。

例如,“黑”与“白”。

千万别忽略了画中的白衣先生。他处在“黑”的状态会“摸瞎”,处在“白”的时候又非常淡定。画中寥寥几个元素,把人之常情,表述得一清二楚。

又如,“月食”。

天上的“狗”一口咬在月亮上,旁边的众星静静地围观,地上的白衣先生都爬上屋顶仰望。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再来看看捅了“蜂窝”的白衣先生。

可怜的他碰到蜂窝,被一大群尾巴上长着尖尖毒刺的黄蜂追赶,只能抱头而窜了:快跑!

“以字画字”部分余下54副画,同样趣味横生地表达着白衣先生的各种人生际遇。

东汉的许慎曾在《说文解字》里,将汉字的构成规则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而鱼山饭宽在《字间浮生》中,将汉字的“六书”融进画中,通过言传与意会的结合,给予读者对于汉字最美的文化享受。

同理,鱼山饭宽也以他娴熟的笔,用字来画出了民间口头流传的成语和歇后语。

这个部分比“以字画字”更好玩的是,读者需要大开脑洞,根据画中仅有的一两个字和白衣先生的动作,来猜猜一幅简单的画,究竟表达什么意思。

比如,以下这三幅画,讲的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放心,书的后面都附有谜底哒。

第一幅是成语“盘根问底”,看三位白衣先生多么锲而不舍地在深挖地下。这是一种值得赞颂的坚持精神!

第二幅是歇后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看那街道两旁、老鼠的尾巴,还有三位白衣先生对老鼠同心协力的围剿,真是有趣极了。

第三幅是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看下面的白衣先生两手牵着钱,就像牵着两头恶犬,收买了一排的鬼,整整齐齐地在推磨。

《字间浮生》对熟语的解读另外还有56幅。其中深意不要言传,意会就可以啦。

如果觉得还不够过瘾,那么“重中之重”就来了——以字画诗词。

自古以来,诗与画就分不开,但以汉字的飘逸来表达诗情画意的,却不多。鱼山饭宽凭着他对汉字与古诗词的融合理解,信手画出“被汉字Hold住的古诗词”。

我们先看下面这幅画,猜猜是谁的诗。

白衣先生的前面都是“古人”,后面很多“来者”,但是他的眼睛被蒙住,什么都没看见......没错,画的就是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再看第二幅:

长夜漫漫都是风雨声,白衣先生独自踩着满地的落花......正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太简单?那看看下面这一幅吧。温馨提示:画中包括两首词。

熟悉南宋词人陆游的读者,必定知道陆游与表妹唐琬之间的爱情悲剧。

他们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人儿。但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想方设法拆散了他们。后来,再嫁他人的唐琬就郁郁而终了。

上面那幅画表达的,是陆游与唐琬分开以后,以“钗头凤”为词牌名,双双写出的对他们凄婉爱情的悼念词。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唐琬《钗头凤·世情薄》:

鱼山饭宽的画里,中间是一座高耸的“盟山”,陆游在山上,一边醉酒一边写出“错,错,错!”,唐琬坐在山下,披头散发写出“难,难,难!”......多少山盟海誓尽化空。

《字间浮生》另外还有62幅画出来的古诗词,包括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唐朝“诗仙”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首首都是传诵千古的名诗词。

至于能否在翻看原诗词之前,就破解书中的每一幅“字”画,那得看读者的功力了。

现代人在浮躁的世间奔波劳碌,偶尔静下来的时候,抽读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书,体会古人的意趣与境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享受。

唐朝诗人李涉有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今,只要手捧一书,我们不必去竹院,也无需与高僧对话,就可以得到半日闲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