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通过对联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贴对联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乐趣,也可以传承中华文化。贴对联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才华,同时也需要有创造力和独特的思维。通过贴对联,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和互动。贴对联是一种有趣且富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
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一
过年啦!过年啦!家家户户都开始贴对联了。
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贴对联。
可今天已经二十九了。早上,我起了床,吃了饭,便和妈妈去买对联,买“福”字,还买了有老虎的花。
回家后,我们就开始贴对联,我高兴极了。
我们先把旧的对联撕下来,再把门擦得干干净净的,闪闪发光,换上了新的对联,上联是“福虎金虎生龙活虎虎虎生威”,下联是“家牛业牛牛气冲天事事顺意”,横批是“财福双全”。
我们贴好对联,又在门上贴“福”字。我们把“福”字贴在横批的下面,大门的中央。大红的“福”字是镂空的,妈妈还专门把一个孔透过猫眼,方便从里向外看。贴好后,站在远处看,金光闪闪,“福”字上的小老虎栩栩如生,漂亮极了。
妈妈又把房间里的门上、窗玻璃上贴上了大红的“福”字和剪纸,房间变得更漂亮了。
最后,妈妈又把前几天新买的一个大红色的脚毯放到了门口,替换下了旧的。妈妈说,这叫“辞旧迎新”。
经过这么一番“打扮”,我们家焕然一新,红红火火。
1/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二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 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三十,我和爸爸、小叔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一听贴 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起来。吃完饭,我们就贴起对联来。啊!对联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爸爸让我分一下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来,我给你讲一讲关于对联的知识吧!“我举 起双手同意。”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联、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 个‘福’字,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洋洋地对我说。爸爸又灵机一动,说:”由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好!“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爷旁的;”一庭多乐事“是哪的?噢,是餐厅的;”喜庆福有鱼“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了……没过多会 儿,我就给春联找到家了,爸爸抚摸着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嗯,关于春联的知识没白讲,我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常识了如指掌!“
2/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三
过年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时,我们大家看春晚,贴对联,放鞭炮,舞龙灯。
一早,妈妈叫醒我说:“起来了!起来了!今天我们要贴对联。”我赶紧把衣服换好,去洗脸刷牙了。爸爸妈妈已经在大门前等我了。我兴奋的跑过去,妈妈给了我一对金童玉女门贴叫我贴在门上,我到屋里拿了一个双面胶和一把剪刀,我剪了几块双面胶贴到金童玉女门贴的背面,然后揭开双面胶。接着爸爸妈妈就拿起门贴比划着高低,“爸爸,低一点,再低一点,再低一点,再往右一点,妈妈,右一点右一点,再左一点,高一点,再高一点,再高一点。”我仔细的看着,怕等会贴偏了。“爸爸,再往左一点,对,没问题了,贴上吧!”于是爸爸妈妈把金童玉女贴上了。
紧接着,我又减剪下几块双面胶贴在对联背面,对联上面写着“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上面写着“五福临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揭开双面胶,我们打算先贴上联和下联,这一次就有经验了,每个人只用我纠正一次了。“嗯,挺好的,不过爸爸你往左一点,等等,妈妈在往上一点,嗯,让我再看一下,好啦好啦,贴上吧。”我说。爸爸妈妈把对联贴上,再使劲的按了按。“最后我们来贴横批。”爸爸宣布。我搬了一个椅子和一张报纸,把报纸垫在椅子上,爸爸踩在报纸上,妈妈和我异口同声地说:“右一点,好了。”于是爸爸就把横批贴上了。
贴对联真好玩!爸爸妈妈说:“明年我们家自已写对联来贴。”
3/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联了。
我和爸爸妈妈起的都很早,都是为了贴对联,我们剪了许多胶带。
首先,我和爸爸来到了电脑屋,把书柜上的福揭了下来,用四个胶带,就粘好了一个福,门上的一样是按那种方法;我们又到我的屋子,八个胶带,粘两个福,一个在衣柜上,一个在门上;随后,我们到了卧室,十二个胶带,粘三个福,一个爸爸妈妈床上,一个在我床上,另一个在门上;我来到厨房,只有一个福,在门上。
贴完福以后,我和妈妈、爸爸来到门外,贴大幅。当然,它在门上,一个需要八条胶带,我一个一个把胶带递给爸爸,终于贴好了,我们要贴对联了,一个需要六个,两个需要十二个。我还是一个一个递给爸爸,不知为什么,我越贴越想贴,不过,时间过得实在太快,还不到一分钟,两个对联就贴好了,我们接着贴横批,需要四条胶带,不过一会,有贴好了,唉,时间流逝的真快呀!
时间流逝的虽然快,但是,时间里也包含着许多欢声笑语……
4/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五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干活,当然,也少不了贴对联。
大年三十,我们家,奶奶家,姑姑家,都在忙碌,我在自己家里也帮忙干活——贴对联。
我拿起对联又是摸,又是蹭,爱惜的不得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回的对联是我亲手写出来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看不够,我来到门前,拿着没用的毛笔和浆糊准备开工了。
我搬个凳子放在门口,颤颤巍巍地站了上去,一手拿笔,一手拿浆糊,做好了要干活的架势,不知道是因为要贴自己写的对联还是因为什么,我也真是按彩球的乞丐-----高兴的发傻,我两手都拿着东西,却不拿对联,那我怎么贴呀!我也真是被自己的蠢给逗笑了。
调整好后,我一手拿毛笔,一手拿对联,浆糊放在凳子上。我先把墙最上面抹一道,最下面抹一道,然后我把对联的最顶和抹的最上面一道对齐粘了上去,接着根据对联的宽再抹一道竖的,不完全抹完一竖列,再抹一道横的,再把对联用手压着慢慢向下捋,捋到刚刚抹到的地方然后接着向下抹,一直贴到最底下才算贴好一张,另一张我也这样贴,很快就贴好了。
到了中午,我回到奶奶家,一到门口,映入眼帘的也是我写的对联,我心里美的滚水泡米花——开心,我真是太高兴了。
5/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六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还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就听到老爸在叫:“起床啦!起床啦!大年三十,赶快起来帮我贴春联啦!”“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贴春联呢?”我问。爸爸说:“贴春联是为了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一到春节呀,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呢。”我说:“可隔壁家门上贴的春联为什么是白色的呢?”“那是因为隔壁家刚有人去世了,所以就贴白色的春联。”“可我还看到有人家贴的绿色的呢?”“那是有人去世了第二年就会贴绿色的,到了第三年就会贴黄色的,第四年丧期满了就恢复用红色的啦!”“原来是这样呀!”我说。
于是我赶紧起床洗漱完,就拿出事先买好的对联摊开来……啊!好多呀!可,可,这么多,可怎么贴呀?我急忙问:“爸爸,爸爸,这么多对联,哪贴哪呀?”爸爸拿出最大最长的一幅对我说:“这最大最长的贴大门上。”我大声读了出来:“北海财源滚滚来,南山福气日日新。”“错了,错了,应该是南山福气日日新,北海财源滚滚来”“这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不服气的说。“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呢!”于是爸爸跟我讲了春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哪种春联应该贴在哪里,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多讲究呀!
我换上衣服就帮爸爸拿着浆糊,扶着梯子,认真贴起了春联,我们还贴了门神,还给家里的鸡窝上也贴上了“六畜兴旺”呢!
贴春联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我们用了一上午才将家里的春联都贴完,春联贴完,我的手已经冻得红通通了,但是看到家门口都已经焕然一新,心里还真是感受到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呢!
6/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七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了!”一听贴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起来。吃完饭,我们就贴起对联来。首先我从书房拿来双面胶,我和爸爸分工做,他贴对联,我贴福字,爸爸人高马大,很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但我看到对面的门上的福字是倒过来贴的时候,我疑惑的看了看爸爸,对爸爸说:“对面的贴错了福字,怎么会是倒过来的呀?”爸爸说:“福倒!福到!是要倒着贴的。”“哈哈,我明白了。”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马上贴好了“福”!
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红彤彤的对联映在我们的脸上,新年的气氛马上呈现出来了,邻居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就像对联横批所说的那样,祝我们全家万事如意!
7/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八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放鞭炮……
今天上午,我们家要贴对联和贴福字啦!我来抹浆糊,爸爸妈妈负责贴。我抹几个,他们就要贴几个。我端着妈妈和好的浆糊,用小刷子沾一下,然后刷在墙壁上,别看活不重,可是干了一会儿,我的手就不听使唤了,没有刚开始时利索了,好累呀!爸爸妈妈也是累得气喘吁吁的,虽然我很想帮助他们,但是我的个子太低了,帮不上忙,如果我去的话,反而会给他们添乱。所以,我还是用心地抹浆糊吧,就这样,慢慢地,我们贴完了把福请到了家。
8/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九
过年啦,过年啦!不管男女老少都有数不尽的事儿要做。我们这些小孩儿一般都忙着放鞭炮,赚压岁钱,偶尔也帮大人做一些事儿。而大人们则以包饺子、包红包准备过年为主。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28号,早上7:30我正在床上呼呼大睡。爸爸走进我的房间,拍拍我的背,说:“你看,这太阳都晒到屁股了,还不起来。快起来吃饭,吃完饭我们一起去贴对联。”我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贴对联呢,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呢?可不可以不贴呢?”爸爸笑着说:“只要你起来吃饭,等一下贴对联时,我就告诉你,快起来。”
吃完饭,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贴对联。我不以为然的想:不就是贴对联吗,用得着那么兴师动众吗?我一个人不就够了。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我现在告诉你在新年为什么要贴对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开始贴对联啦。我来撕胶带,妈妈摁住对联,爷爷爸爸来贴对联。不一会儿,我们就快贴完啦。我跳着说:“最后几张了,我一个人就行了,不用那么多人。”“好吧,让你试试!”妈妈微笑着说。我高兴极了。二话不说就开始贴了。我把对联摁在墙上,这样就只剩一只手了。没法只能用嘴咬胶带了。我大费周折终于咬下来了,马上贴在,不料没贴好,把对联贴皱了。爸爸妈妈爷爷见了大笑。我无奈地低下了头。
最后剩一个“福”字。这次我要他们助我一臂之力了。正当妈妈贴时,我大叫:“贴反了,贴反了。”妈妈转过头说:“没反,你看,这“福”贴倒了,谐音——福到了,这是习俗。”“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就这样我们贴完了对联。
9/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十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因为今年是小年,没有三十这一天,妈妈说就相当于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做年夜饭。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地对妈妈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妈妈说:“行!”
于是,我先拿了透明胶布,又拿了一个“福”字,妈妈把“福”字倒立着贴到门上,我撕了胶布给妈妈,帮妈妈扶住“福”字。我问妈妈“福”字为什么倒着贴,“福倒、福倒、福到了好哇。”妈妈高兴地说。哦,我懂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到嘛。妈妈又告诉我,对联分为三部分,要分贴在门口的左右和上面,左右面的对联叫做上联和下联,分口上面短的叫做横批,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代表着生活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幸福和谐。
我把对联递给妈妈,妈妈把对联贴在靠门的墙上,我站在椅子上,把透明胶布从上到下粘了到墙和对联联接处,然后用手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地抹了抹,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对联终于贴好了。“哎呀”,胳膊都酸了,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隐藏着这么多的学问呀!
看着红红的对联,我想:要是爸爸在家过年多好啊!
10/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十一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买了一些对联然后贴在门上。
对联上的字一笔一划很工整,看起来可好看了,这幅对联上写着:绿染乾坤万物苏,春回大地人间暖。“不对,不对!”妈妈急忙的说:“应该是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我问:“为什么呢?”妈妈回答到:“读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读,而不是从左往右读。”然后我又从书里找了一些对联把它给抄下来,然后我把抄好的对联贴在我房间的床头,我每天起来都要看一遍自己写的字有多漂亮。
然后邻居也买了一些对联,我也读了一下,知道自己也抄过这对对联。这次的贴对联让我知道对联是从右往左读的,而不是从左往右读的。
11/12页有关贴对联的作文篇十二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看了对春节贴对联习俗的介绍,我不禁感叹中国文明文化的博精深,对于春节贴对联,在明代朱元璋的那个时期,朱元璋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现在的我们,对过往的习俗总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表面的潜意思,但是我们对于深层次的还是有待学习。
听,家家户户贴起了对联,那对联上的字龙飞凤舞,承载了多少百姓对新年的期望,和对上一年辛苦劳作的欣慰。
1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