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你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9 16:20:19
《你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09 16:20:19   小编:

《你的样子》是一部关于成长、情感与生活的小说。主人公阿北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归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你的样子》读后感(一)

《你的样子》是出自一位专业的语文教师之手。在他从业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遇到过个性不同的孩子,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教育时期。在他笔下,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爱。这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的书籍。没有说教、没有寓言、没有心灵鸡汤,只是慢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属于他和他的家人、学生的故事。

于作者而言,冬泳是他坚持了7年的生活习惯,是他热爱的事情。即使冬泳时,居然还心心念念着班里的孩子“在水中,在一起一伏之间,我会想班级中的孩子,最调皮的,最多话的,最认真的,最面的......想他们的作业,想他们的笑脸,想孩子们围着我问这问那的情景,在一下一下地前进中,那是多么的幸福。有时想着,想着会在水里笑出声来,当然那一刻的绽放也只有水中的鱼儿才能看到,声音也只是呼吸时在水里吹出的一串串气泡。” 这样的教师令人钦佩,这样的信念让人感动。

《你的样子》读后感(二)

前几天遇见旧友,聊起彼此的童年,那些调皮可爱的时光,以及“严肃可怕”的老师们。小孩子可能天生对老师就带有一些畏惧心吧,小时候觉得老师特别吓人,每次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直到我打开《你的样子》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师生关系并不是千篇一律,老师也可以是吐露心声的朋友,是可以读懂自己的知己。

《你的样子》这本书的作者魏昌敏是一位执教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在他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一个关怀同学、充满温情、热爱生活的老师形象。

在作者的文章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孩子,他叫亮,他经常性地不写作业,屡教不改,各科老师频繁地联系家长,但最后的结果只是亮每天在学校疯狂补作业,回家依旧如常。

作者面对这样的孩子做了什么呢?他没有联系家长,而是选择了和亮谈话,问亮为什么不写作业?当得到亮不想抄诗词这个答案后,作者选择和他立下约定:“课堂听写过关,抄写的作业回家可以不写”。约定立下后,亮的眼睛有了光芒。虽然偶尔会达不到约定,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表现出色,成绩越来越好,人也变得活泼了。

亮无疑是幸运的,他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幸碰到一个愿意和他平等对话的老师。尊重理解他的想法,并且帮助他在学校规章和个人想法中找到平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越来越热爱学习的同学,而不是自暴自弃地叹息。

亮在他的小学时光里,悄无声息地做了一件大事。语文课40分钟的时间,他用了两支笔,把笔芯里的蓝色笔油倒出来涂满了两只手。手心手背均匀涂抹,甚至连手指甲都没有放过。

在班主任批评他的时候,他大大方方地摊开手掌,让其他的人围观,就像是在展示什么了不起的作品。作者读懂了他的想法,也理解他的想法,甚至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手掌彩绘。

作者和亮在樱花树下谈心,亮说自己喜欢涂涂画画,于是作者邀请亮完成课文中的画画内容,亮开心地答应。

作者说,也许亮日后成不了画家,但他信手涂鸦的快乐也不应该被扼杀。是啊,画画的亮是快乐的,当这份快乐有了正当发挥的途径,也就不会再在课堂出现蓝色手掌了。批评教育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无疑有更好地办法引领孩子们走上正确的路。

黄焖鸡米饭,我想这道菜大部分人应该都吃过吧,如果让你来描述这道菜,你会怎么写呢?我大概只能说这是一道口味咸香、老少皆宜的佳肴吧,或许还会简单介绍一下所需的食材?但作者的描述就生动了很多。

”砂锅小心翼翼地端上来,蒸腾着热气,汤汁汨汨地弥漫在一块一块肉之间,极力地翻滚着,似烈日下的急雨猛然泻在路面浅浅的积水里。些许的酱汁似有若无,好像不经意间融化在润润的每一块肉和汁的细胞里,有如身体健硕的人刚晒成二三成的古铜色,让肉质看上去有了些许的厚实感和存在感,一块一块的在浓汤里热热地炖着,饱饱满满的。“

看到这一段描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一份热气腾腾地黄焖鸡米饭摆在了我的面前,甚至能感受到那焦香的鸡块在口中溢出汁水。文字的魅力不只是让我们感受好山好水好风光,同样也可以让吃货们大饱口福。

以上只是作者精彩文章中的冰山一角,阅读这本书,你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温情、有卓越共情能力的语文老师,可以欣赏到一篇篇精彩绝伦的”下水文“,可以感受不同于充满电子设备的有趣的童年时光,可以感受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态度,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习作是一个人思想流淌的痕迹,零散变成永恒的神奇。如果你也想慢下来感受生活的精彩,不妨读一读《你的样子》这本书,让我们都能记住对方最美的样子。

《你的样子》读后感(三)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在这个你追我赶的时代,每天都在争分夺秒的拼事业。你为了生活得舒适一些,每天都要变成不同的样子来取悦一切,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那一亩三分地。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琐碎的家事,快节奏的工作,让你不敢停歇,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你是不是也渴望能有那片刻的安宁?是不是也想回味你过往美好的样子呢? 《你的样子》这本书是魏昌敏老师的传记以及对人生的积累和思考。这本书会让你从喧嚣回到安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体会到偶尔慢节奏生活的乐趣。不管是童年的样子还是生活的样子,都会一一浮现眼前。 童年的样子 童年是个柔软的词,不管是童年治愈人生,还是人生治愈童年。童年的样子始终是内心最温柔的,也是对未来影响最大的。 在你的童年里应该也会有山水的陪伴。不是很高的山,甚至有些都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山上红红的甜甜的野果,石头缝中流出来的清泉,时常让你流连忘返。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河也是你和伙伴们打闹嬉戏的地方,一玩儿起来就乐不思蜀,衣服湿了怕被责骂,一定要等衣服晒干了再回家。一个夏天晒的黝黑黝黑的。 秋天的时候不能下河戏水,却可以上山摘果子,踩落叶。那干燥的落叶被踩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很是清脆和悦耳。 成年了以后搬到了城市里,童年的样子也渐渐模糊,有些事情也许记不起来了,但是这种感觉和感情依旧是清晰和火热。 生活的样子 童年的乐趣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很难找到了,直面生活的样子,你变得隐忍且克制。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样子。每一个样子都给了你不同的感悟。相信魏昌敏老师的感悟也是你想悟到的。 未来不是梦 想到未来,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亦或不甘,总是认为如果再重新活一次,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其实未来不仅是事业的成与败,也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多与寡,还有容颜的枯荣,行走的缓急。 站在未来回望自己,严于律己做好自己。站在别人审视自己,宽以待人丰厚自己。站在他处看自己,知足中庸调和自己。这样的未来不是梦,而是真实、现实。 走出来 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身份众多,是子女,是父母,是妻子或者丈夫。每一种身体都有欢笑也有苦楚。想要得到内心更多的宁静与平和就要从这些身份中走出来,做自己。 从父母中走出来.:父母为你操劳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幸福。已到中年的你慢慢理解了生与死的变迁,离开与带来的周而复始的常态,应该从父母的身边慢慢撤回。并不是说不孝顺,而是让父母不再为你操心,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也要劝慰父母放下自己,活出曾经的年轻! 从子女中走出来:孩子的成长,求学,工作,包括婚姻都是你想操持一生的。总认为自己的决定就是比孩子的决定更好,希望孩子按照你的思维方式去成长和生活。但是孩子的做法往往违背你的意愿。 其实这过程中的很多困扰都是你自找的。都是你的攀比影响到了孩子,这样很危险。你应该从孩子中走出来,当你不能左右孩子的成长时,那就努力雕刻自己,让自己积极努力的一面去影响孩子。 不要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放弃他,不要站在他的对立面,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在这个世界的体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经过磨砺的孩子,未来才会有好的心态和信心去面对世界。让孩子做自己,也放过你自己,不能让孩子成为你壮年的全部,你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从夫妻中走出来:夫妻时携手一生的伴侣,但这决不是捆绑的理由。夫妻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有各自的成长环境,各自的思想,两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圈和交际圈,应尊重彼此的决定。 从夫妻中走出来不仅是给对方空间和时间,也是你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你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而活,也不是为了某一个关系而活,而是为了自己而活。夫妻二人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崇拜,互相帮助,只有精神高度相同,其关系才会和谐。 从自己中走出来:走出自己,这个思想境界是最难达到的。往往被名利以及现实拴住。你总是可以放所有人,唯独放不过自己,把自己逼到绝境还不自知。有的时候甚至知道但还是不愿意放手。所以从古至今能走出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即使没有几人能走出自己,但还是要尝试,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尽量抽些时间给自己,放空自己,别把自己步步紧逼。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往往是思考人生和创造奇迹的好时机。你要跳出自己看自己,站在高处看自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管风尘将你的刻画成多少种样子,你依然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守住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不忘初心。才会在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安宁之地,享受不一样的生活。这种境界和生活是人之向往的。

《你的样子》读后感(四)

兜兜转换半生已过,再回首时,你是否还能记起最初的那个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初入小学,流着鼻涕哭着喊着不去上学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校园里,下课时与同学撒欢似的嬉戏打闹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课堂里,为了不写作业,编造各种理由的自己? 那时你是不是连做梦都想远离三尺讲台上站着的那位看着平易近人,却总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老师? 那时你是不是天天盼着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却又希望回家的路能长一点,可以让你尽情的玩耍? 那时你是不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自认为完美的不写作业的借口,每次都能被老师轻易识破,到最后还是免不了父亲的一顿胖揍? 现如今,过去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你有没有反而更加怀念起那时的自己?怀念起那个自己曾经迫不及待要逃离的地方?就像《你的样子》中写的那样:“有时梦里见着了,傻傻的笑醒了,笑出了泪花,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受,酸酸的、甜甜的、历久弥香。”

《你的样子》一书,由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魏昌敏老师所著。通书没有高大上的标榜、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细腻、质朴的语言,记录着曾经的人和事。不但写出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写出了教育本该有的样子,更写出了一个中年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失为一本消除了喧嚣与浮躁、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书。 01 走进学生

翻开书的第一部分:走进学生。跟着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描写,你会感觉自己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个古灵精怪、形象鲜明的孩子。 沉默的“60后”浩、会“倒溜”的文文、时时被老师挂念的“好东西”、忘忧草萱、每天都精神奕奕的哲、会写诗的亮等等。孩子们有时大大咧咧、有时拖拖拉拉,也总是喜欢用自己无限的小智慧与老师“斗智斗勇”。 作者就像父母盘着自家孩子那样,如数家珍的“数落”着自己的珍宝们,与孩子们有着小伙伴一样的共情,真正把“语文教学就是在做关于美的启蒙”这一思想贯彻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02 走进教材

书的第二部分:走进教材。在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会有这么有意思的“教材”,因为教材里边不但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也不需要你划重点。 这部分记录的全是作者为孩子们写的习作“下水文”。在其中,你能遇到中国的“海上花园”厦门,能感受到无以为报的父母恩情,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能看到春夏秋冬,也能触摸到潺潺溪流。 在老师的文字中,孩子们一起参与到了每篇文章从构思到创作、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中去,也在或激昂或感慨的文字中释放出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孩子们学到的不光是如何习作,更是传承了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与文明。 03 走进童年 曹文轩说过:一个人永远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本书的第三部分,写的正是童年。从阡陌交错的农田,到邻家的土墙头;从巍峨苍翠的牛首群脉,到九曲弯弯的秦淮河水;从坑坑洼洼的乡间道路,到清凌凌的河流…… 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作者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跟着作者的描述走进每副生活中的画面,便仿佛能被治愈所有的疲惫。即使后来,这些童年记忆淹没于拆迁的大潮中,那过往的一幕幕也能跟着文字永留人们的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单纯的,无论酸甜苦辣,无论幸与不幸,都值得被记忆、被怀念。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时代、浓缩了一段岁月,更是深藏着每个人生命之初最珍贵的美好与初衷。 04 走进生活 不管你愿不愿意,历史的长河总会被推进,时间不会因为谁或者什么事而停留,走着走着,我们也就从当初那个不经世事的幼童,走到了今天。恍惚间,总觉的成长仿佛就发生于转身的一瞬间。 在走进生活这一部分,作者记录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成年人面对生活,不管你是苦与乐、还是麻木或者坚持,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悟出的道理,再反哺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之中,边行走边思考边顿悟,其实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 过去已然成为过去,故不可过多追忆,未来始终都是未来,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唯有现在,才是我们真正能抓在手里的,也只有活好当下,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明天买单。 05 总结

人到中年,时间变得越来越匆忙,生活也越来越焦虑,总想着要超越些什么,要得到些什么,却不想反而迷失在纷乱的世事之中。如果你开始觉得迷茫,如果你的心越来越躁动不安,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你的样子》,去书中寻找藏于内心深处的那份静谧,寻找自己最初的样子。

《你的样子》读后感(五)

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让人暖暖的落泪: 外婆得了老年痴呆, 每天就在床上坐着, 看着床头已故外公的照片, 有一天她突然问我:“这个人是谁啊?我可不可以嫁给他?” 哪怕岁月不再,时光已老,你的样子,仍然是我最初一眼入心的样子。 魏昌敏的随笔作品集《你的样子》,记叙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或留恋或感动,或悲悯或愤懑,描绘出一代人的风采,让原本依稀的往日记忆越发清晰。

你的样子,藏着我全部前半生的美好,后半生的坚守。

你的样子,藏着我全部前半生的美好,后半生的坚守。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父母的样子,时有时无,满是尘埃。 作者在书中说道,父母现在的模样已是老态,就像陈年的老照片斑驳到无法辨认。但童年的记忆还会闪现在脑海。 他记得农忙时节,父亲在田间忙碌劳累的身影,母亲为一家人忙活饭食;父亲为了积攒学费在雪地奔波,母亲在灯下苦苦守候。 还有打谷场的双抢时节,还有自己上高中,每次返校时,父亲沉默的样子,母亲送别的身影。 而今,几十年过去了。作者看着父母老去的样子,竟也觉得十分自然。即使哪一天他们真的离去,他也不会有过多的感伤,因为他一直在陪着他们慢慢变老。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虽然现在满眼都是你老态的模样,但我依然记得你最初的样子。 生活中,当岁月一天天老去,很多人不会记得父母年轻时的模样,而芳芳却也记不起父亲年老时的样子。 常年在外奔波,总觉得来日方长,虽然芳芳知道陪伴才是最好的孝敬,却还是没能抵挡住生活的裹挟,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 当父亲猝然离世,芳芳才惊觉,原来自己早就把父亲弄丢了!因为芳芳愧疚的发现,翻遍手机相册,竟然找不到一张父亲老年时期的照片! 我们总以为自己不是不孝,而是太忙,殊不知借口说多了,到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可是,说好的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呢? 往后余生漫长,芳芳只能拿着父亲年轻时的照片默默流泪,我们是什么时候把父母弄丢的呢?多少人已记不起父母年老时的模样。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爱人的样子,时断时续,满是生活。 作者与他的妻子相识21年了。仍然记得最初见面的样子,当年他眼中的妻子,身材高挑,落落大方,没有城市女子的柔美,只有农家姑娘的干练与清秀。 一眼入心,便是万年。这是爱情最初的模样,纵然时光荏苒,最初的样子会慢慢褪色,但却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最初的样子,相遇在最美的时节。 几十年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即便如今,妻也青丝变白发,开始肌肤松弛,体型走样,眼神不再闪闪发光。 即便妻现在行走的姿势,脸部的轮廓,越来越有准老太的模样,作者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和伤感,因为他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想起知乎上的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次在医院挂水, 旁边的老爷爷一个人也在挂水, 一直拿着手上的一张泛黄的照片自言自语, 说我很快就来陪你了。 幸亏思念无声,否则震耳欲聋。 也许这就是爱情最初的样子吧!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样子,满满当当,满是笑意。 作者身为父亲,也有铁汉柔情。对自己的儿子一刻也不愿意离开视线,怎么都看不够,小时候陪孩子玩耍,孩子累了,就静静的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 孩子长大了,如今已是青葱少年。从幼稚到变得陌生的脸庞,当父亲的心里不知是高兴还是感叹。一位如山的父亲,竟在纠结孩子是长大好,还是永远长不大好。 他会细心的把孩子的照片整理出来,从出生的到刚会走路的,生病的,从学校归来的,准备做成成长日记,画上插图。 作为一个父亲,他也会怀念儿子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他深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会对孩子在学业上时时刻刻严格要求,不容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他会努力陪孩子一起学习,分享收获的快乐。但同时也会心疼儿子,在课业一天天加重的情况下,不能恣意欢笑,少了童年的轻松活泼。 作者看着儿子幼时的照片,也会觉得心中感伤。儿子小时候的样子再也不会回来了。不禁感慨,长大真的意味着失去吗? 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正如龙应台所以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但作为父母,我们仍希望孩子能变得强大,仍希望他们有一天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不必为生存奔波,不必向生活折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哪怕会因此逐渐看不清孩子的模样,也无怨无悔。 写在最后: 父母老去,爱人老去,都能平静对待,因为知道自己会陪他们慢慢变老,所以无所畏惧。 对于孩子的不舍,是因为我们不能陪他们走完这一生吧? 《你的样子》中说:与老人相处,让他们放心;与爱人相伴,让对方舒心;与孩子相处,让他们有信心。顺着老人,疼着爱人,帮着孩子,在他们眼中,你的样子一定最好。 记住他们的样子,留下自己最好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最初的样子,不忘初心,珍重生活。这就是生活本该的样子。

《你的样子》读后感(六)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想了解当下教师的生活?

曾经的我们都做过学生,有许许多多的老师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当作业没有写完,或许你曾被老师留校;当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或许你曾被老师严厉指责;当在运动场上获得名次,或许老师也曾对你投来祝贺目光...

我们往往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来看老师,我们习惯了我们认为的老师是怎么样子。但是你是否会好奇老师怎么看待自己的学生?你是否会好奇教师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是否会好奇老师自己认为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你的样子》这本书绝对能够唤醒你脑海中对于教师的记忆,它是魏昌敏老师老师的教学随笔。魏老师描写细腻,下笔温柔,将自己的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描述的活灵活现。

书中描述了一个叫“乔”的孩子。乔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他将自己的笔芯和笔壳拆分开,然后给笔壳涂上蓝色,放在窗台吹干,最后将他们一根根缚在自己的手指上,做成《穿越火线CF》游戏中“异型终结者”的手指。然后被小伙伴围起来,大家呐喊起哄,一起想象游戏中的威武。乔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使,捣蛋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的“粉丝”。

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总会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喋喋不休的老师和让人心烦的学业只是他世界里的配角。他沉迷游戏,忽视学业,这让作者心痛,也让我们每个人心里着急。童年是不能重来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每一位老师都在心里默默关心这这个孩子,就像作者所说:

往往是学习好的一般比较安静,显得孤单;往往是爱闹腾的显得有领导力,更受大家的欢迎。每一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有特点的孩子会给老师更多的记忆,会让老师记得更牢。

书中描述到作者和孩子们一起秋游,大家一起快乐地去动物园,一起开心地看马戏表演。

看到小丑出来,孩子们会兴奋的叫喊,大家和小丑互动,倒霉的小孩子因为互动游戏失败而懊悔。成功的小孩子虽然快乐,但是被人记住的总是那些失败的事,反正是要被数落好久的。

各种各样的动物非常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它们也会想和来玩的游客们一起玩。作为老师的作者想和一直黑色的长臂猿互动下,于是拿“小田田”同学的望远镜逗它,结果被一把抢过去,左右摆弄发现不好玩之后终于丢在了草丛中。“小田田”着急的大喊,引来大家关注,场面可热闹可热闹。

老师生活中大多数场景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其中必然是有快乐也有忧伤,快乐总是短暂的。这好像就应了那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无论是喜是忧,这都是老师和孩子共同的记忆。

孩子们总是好问的。有一些小孩子问题特别多,总是举手问问题,问得多了,老师也会烦。那么,老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呢?

魏昌敏老师结合自己的体验将孩子们的问题分为三个层次:不知道就问、不会就问、不懂就问,不知道就问,这是表达知识的途径有问题,往往是题目没看清这类;不会就问,这是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往往是他们只需要稍加思考就能迎刃而解的问题;不懂就问,这是一种思考习惯,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品质,孩子们想要学的更多,想得更深。

如何面对这三种情况呢?原书中说到:

教师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烦恼,但是因为特殊的职业,他们也会考虑很多普通人不会考虑的问题。

时间可以消磨很多记忆,但是文字是永恒的。前面我分享的只是《你的样子》这本书中非常少的一部分,书中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很多很多的思考:有品学兼优、有领导力的孩子;有作者和羽毛球的故事;有作者对未来的思考;有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对育儿的理解......

整本书里写了太多事,能勾起太多太多的回忆。强烈建议有孩子的父母和自己的自考女一起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和老师的生活,还能引发孩子们对自己、对当下、对未来的思考。

《你的样子》读后感(七)

兜兜转换半生已过,再回首时,你是否还能记起最初的那个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初入小学,流着鼻涕哭着喊着不去上学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校园里,下课时与同学撒欢似的嬉戏打闹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课堂里,为了不写作业,编造各种理由的自己? 那时你是不是连做梦都想远离三尺讲台上站着的那位看着平易近人,却总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老师? 那时你是不是天天盼着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却又希望回家的路能长一点,可以让你尽情的玩耍? 那时你是不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自认为完美的不写作业的借口,每次都能被老师轻易识破,到最后还是免不了父亲的一顿胖揍? 现如今,过去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你有没有反而更加怀念起那时的自己?怀念起那个自己曾经迫不及待要逃离的地方?就像《你的样子》中写的那样:“有时梦里见着了,傻傻的笑醒了,笑出了泪花,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受,酸酸的、甜甜的、历久弥香。” 《你的样子》一书,由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魏昌敏老师所著。通书没有高大上的标榜、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细腻、质朴的语言,记录着曾经的人和事。不但写出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写出了教育本该有的样子,更写出了一个中年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失为一本消除了喧嚣与浮躁、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书。 01 走进学生 翻开书的第一部分:走进学生。跟着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描写,你会感觉自己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个古灵精怪、形象鲜明的孩子。 沉默的“60后”浩、会“倒溜”的文文、时时被老师挂念的“好东西”、忘忧草萱、每天都精神奕奕的哲、会写诗的亮等等。孩子们有时大大咧咧、有时拖拖拉拉,也总是喜欢用自己无限的小智慧与老师“斗智斗勇”。 作者就像父母盘着自家孩子那样,如数家珍的“数落”着自己的珍宝们,与孩子们有着小伙伴一样的共情,真正把“语文教学就是在做关于美的启蒙”这一思想贯彻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02 走进教材 书的第二部分:走进教材。在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会有这么有意思的“教材”,因为教材里边不但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也不需要你划重点。 这部分记录的全是作者为孩子们写的习作“下水文”。在其中,你能遇到中国的“海上花园”厦门,能感受到无以为报的父母恩情,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能看到春夏秋冬,也能触摸到潺潺溪流。 在老师的文字中,孩子们一起参与到了每篇文章从构思到创作、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中去,也在或激昂或感慨的文字中释放出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孩子们学到的不光是如何习作,更是传承了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与文明。 03 走进童年 曹文轩说过:一个人永远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本书的第三部分,写的正是童年。从阡陌交错的农田,到邻家的土墙头;从巍峨苍翠的牛首群脉,到九曲弯弯的秦淮河水;从坑坑洼洼的乡间道路,到清凌凌的河流…… 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作者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跟着作者的描述走进每副生活中的画面,便仿佛能被治愈所有的疲惫。即使后来,这些童年记忆淹没于拆迁的大潮中,那过往的一幕幕也能跟着文字永留人们的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单纯的,无论酸甜苦辣,无论幸与不幸,都值得被记忆、被怀念。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时代、浓缩了一段岁月,更是深藏着每个人生命之初最珍贵的美好与初衷。 04 走进生活 不管你愿不愿意,历史的长河总会被推进,时间不会因为谁或者什么事而停留,走着走着,我们也就从当初那个不经世事的幼童,走到了今天。恍惚间,总觉的成长仿佛就发生于转身的一瞬间。 在走进生活这一部分,作者记录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成年人面对生活,不管你是苦与乐、还是麻木或者坚持,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悟出的道理,再反哺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之中,边行走边思考边顿悟,其实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 过去已然成为过去,故不可过多追忆,未来始终都是未来,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唯有现在,才是我们真正能抓在手里的,也只有活好当下,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明天买单。 05 总结 人到中年,时间变得越来越匆忙,生活也越来越焦虑,总想着要超越些什么,要得到些什么,却不想反而迷失在纷乱的世事之中。如果你开始觉得迷茫,如果你的心越来越躁动不安,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你的样子》,去书中寻找藏于内心深处的那份静谧,寻找自己最初的样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