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是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的入门读物。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读者解释了古典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奏技巧,让读者在欣赏古典音乐时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妙。这本书不仅适合音乐爱好者,也适合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一)
本书引领我向往着古典音乐的殿堂,作者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古典乐方方面面的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指导我们从聆听开始,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去慢慢体会音乐抒发的情感,进而感受到美好艺术对人生的滋润和享受。
许多人可能对古典音乐都有矛盾的情节,又向往又怕太深奥,有了这本书作引导,就可以更快的接近它,喜欢它。古典音乐的准爱好者们,来读这本书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二)
认识嘉天老师是在喜马拉雅“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瞬间为我这个音乐小白开启了求而不得入的古典音乐的大门。在聆听老师这档节目期间,甚至改变了开车上下班的习惯,每天在地铁里,带上耳机闭上双眼,全程被温暖环绕!
在这个节目知道老师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特别羡慕这个女儿有一个会用音乐引导她成长的父亲。后来在“古典音乐这样听”、“古典音乐孩子听”、“古典音乐电台”、“嘉天音乐私家课”里一边跟随老师去感受音乐的美好,一边见证她蹦蹦跳跳在成长。
嘉天老师仿佛是一位能工巧匠,将散落在时空里的音乐瑰宝,用或珍珠、或金线、或银丝、、、一一串起,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说上述节目是一系列单品的话,“古典乐的慰藉”这本书就是老师作品展的特辑了,同样适合我在某一天的午后,泡一杯清茶,沐着透过树影的阳光,展开后细细徜徉,从此再无世事烦忧。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三)
我们总觉得音乐、绘画、雕塑等等艺术,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特别的惊喜,甚至把它当成一个送给自己的礼物。
虽然那很常见,没有什么,但当我们这样想时,便不经意间启动了索取的心态。那样往往得到的仅仅是基于经验的理解。这种在自我经验理解里的“美”是局限的。
我们应该把一个个作品看作与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生命力,其实他们被创作出之后,就是独立于创作者的生命了。她跨越时间、空间来到我们面前,当乐手碰触那一个个音符时,如同王子唤醒了睡美人的吻。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旋律的优美,还有时空的连接。她不只是感觉的艺术,她还帮我们建立起对美好事物认知的语境。在此语境下,彼此的交流会充满善意,那是古典乐的慰藉……
感谢遇见……
嘉天 2021 12.07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四)
看到嘉天老师的书给我第一感觉和他的有声节目一样:温暖、亲切如同在和一位亲切的老师和一位温暖的大哥对话。古典音乐如同贵族城堡中的一座繁花似锦的花园,我站在这座花园外许久,窥探到里面的风光,胆怯的东瞅瞅西望望迈进了我犹豫的步伐……在其中瞎看了很多年,慢慢的认识了里面很多的花草树木,也感受到了花园中的空气,晨曦,晚霞,月色,风雨……嗅到了花香,看到了柔美的光线……那是一座神奇无穷大的魔法花园……认识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马勒……还有一些像格鲁贝娃,巴托丽,拉蒂雅等等这样的小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这座花园中遇到了一位辛勤的园丁他就是韩嘉天老师。嘉天老师带领我更深度的了解了这座美丽而神奇的花园。如今嘉天老师就现在这座城堡的门口等待着大家步入这座花园,大家还在犹豫什么? 此书是嘉天老师先给他的父亲韩老先生的,我想也是献给所有喜爱古典音乐和即将步入这个行列的所有爱乐人的。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古典音乐正如此书的书名《古典音乐的慰藉》,真心希望朋友们能静下心来通过音乐学会和自己内心的对话。曾经有朋友说过“古典音乐太丰富,古典音乐也太孤单”,我觉得如果你能真正的理解古典音乐就不会再觉得孤单,一切都有可能背叛你但是古典音乐不会,它会使你更爱你自己,更爱这个世界。我们每天用少玩一小时手机或者闲聊的时间通过嘉天老师来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吧。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五)
很多人一听到“古典乐”这个词就会感到枯燥,陈旧。但是也有一些人视其为最直通心灵的音乐,甚至将其视为心理上“慰藉”,正如本书的书名一样。本书作者韩嘉天正是这样的古典乐支持者。他是一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致力于古典乐的普及教育。本书正是一本古典乐入门指导。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听懂古典音乐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也绝非没有门槛”,因此作者在本书中除了一些比较容易接受的音乐家生平、西方音乐史等人文知识,也全面讲解了古典乐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作曲家如何作曲,各种乐器的音色比较,赏析乐曲的技巧等。这部分对于跟我一样没有音乐基础的人来说不是非常好接受的,但是对于爱好古典乐的人来说,更多地了解能够令我们更好地欣赏。 其实古典乐距离我们普通人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远,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欢乐颂》,比才的《卡门序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等,当这些乐曲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大家其实都非常耳熟,而且心里也会被激荡起各种情绪,但是可能我们没有办法说出作曲家和乐曲名。古典乐与现实生活有很多融合,比如我们成年人和小朋友可能都看过的电影——麦兜系列。这几部电影中将大量钢琴曲改编成了儿歌似的朗朗上口的歌曲,让人非常惊喜,比如《麦兜当当伴我心》这部电影里麦兜及小朋友们演唱的《车车车车》那首令人忍俊不禁的广告歌竟然改编于《马刀舞曲》。此外还有很多改编自舒曼钢琴曲的旋律优美、令人感动的儿歌。这个电影系列让很多人接触到了很多优美的古典乐。
(网图,侵删)
这本书也给我们推荐了许多能够慰藉心灵的钢琴曲。读者可以以自己比较喜欢的一支乐曲为例,跟随作者的讲解,慢慢去分析——动机、主题、重复……,去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小提琴、单簧管、长笛……,去猜测作曲家——激情澎湃的贝多芬、音乐精灵莫扎特、优美抒情的舒伯特……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那些交响曲听起来都很相似,但是听多了之后会发现其中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此外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每个章节之后穿插有一个“有问有答”版块。其中是作者对于音乐爱好者的典型问题的解答,比如几岁开始学乐器比较好?指挥有什么用?怎样带孩子听音乐会?这些问答非常实用,特别是对于家里有学音乐的孩子的家长们来说。作者的解答具有专业水平,并且温文尔雅、循循善诱,令人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不妨将这本书作为入门指南,开始进入古典乐的世界。生活不易,来点儿古典乐慰藉你的心灵!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六)
在所有艺术中,音乐是可以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贝多芬
音乐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滋生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喜好音乐的古人们后来还逐渐诗词、歌剧等各种艺术作品之中发展着自己对于音乐的喜爱,从皇宫贵族到市井民间都有着许多优秀的音乐与文字传承至今。与中国并行发展的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一个个伟大的音乐家、演奏家的产生,加之世界的融合也逐渐欣赏到优秀的古典乐的传播,可该如何去了解传入中国的西方古典乐呢?我们一同走进韩嘉天的这本《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
在这本书中,韩嘉天从预备篇、基本篇、进阶篇、深入篇、美育篇五个方面带领我们走进古典乐的五个层次,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它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听,该如何感受这种美的力量。然后在西方音乐史的追溯中了解那些音乐巨人: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海勒。以此为我们搭建一个学习古典乐的基本架构,能够达到听古典乐的准入门槛,不至于只是“听个热闹”,还能听个门道,获得一些关于新的音乐体验。
音乐按广泛意义上来定义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它的音包含四个部分“音高”、“音量”、“音色”、“音值”,通过这四个方面产生的高低、强弱、明暗、长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这四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联结最终统一于一个整体便是整部乐曲所要传递的情绪和内容。我们所要听得便是这音乐的节奏,有规律的节拍,感受音乐的速度,乐器所发生的特有的嗓音(每个乐器有其本身的音调和特色,感受乐器组合产生的音乐也是十分之重要),最终感受旋律组成的音乐场景,听出音乐大小调组合产生的音乐情绪。这些是聆听音乐的起点,然后我们可以去现场听听音乐会,感受乐器组合后创作者的心声,多加训练自己的耳朵,最终感受音乐带给你心灵的魅力。里面或许有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最朴素的观点,最根本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书中还设置了问答环节,比如家长最关心的小孩儿该如何走进音乐的世界?韩嘉天认为尽量不要太有目的的去听,可以引导式的让他去听,听完之后问问个人感受,等音乐的浸润足够之后,或许他便开始产生了对音乐的热爱。
还有就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音乐会上那手舞足蹈的指挥到底起什么作用,总感觉他可有可无?
事实上音乐指挥更多是幕后的作用,要让乐器的组合达到一个整体意义上的美感就必须在排练时多发现问题,找出适合演奏的最佳节奏与情绪把控,最后演奏出我们现在看到的优秀作品。
虽然音乐有固定的形式能传递出固定的情感,但又由于其产生过程参杂着创作者个人瞬间的情感与情绪,因此它又存在着许多不可知的部分,极其强调个人体验的加入,若要试图完全理解则几乎不可能。在掌握些基本古典乐的组成之后,我们不妨听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中国花鼓》这些清新音乐,感受一番,愿大家都能畅游在古典乐的美感之中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七)
晚上7点半,隔壁准时响起钢琴练习的声音,这家还没结束,另一家又碰碰擦擦在打鼓。我不由地叹了口气:现在的娃们也不容易啊。 现在国家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这一说素质教育,家长比娃们还积极,什么武术、舞蹈、乐器等等兴趣课,轮番给孩子们整上了,生怕自家孩子以后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在以上众多兴趣课中,乐器自然而然成为了很多家长们的热选。究其原因,或许是觉得略显“高大上”吧。 但是说起乐器与音乐的关系,这些家长们恐怕没几个人能说明白个一二三来。 尤其是一提起来“古典”二字,更是有种让人摸不着北的感觉。 其实,这古典乐也并不是什么高深难理解的。韩嘉天先生在《古典乐的慰藉》中,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音乐、作曲及知名作曲家的种种。 说起韩嘉天,他曾就读于中央交响乐团音乐研修学院,学习作曲理论;是著名作曲、乐评人,也是「嘉天私家音乐课」创始人,帮助上百万零基础爱好者“听懂”经典音乐。 说到这里,就让我们看下韩嘉天先生,是如何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带来这场“古典音乐盛宴”的。 一. 音乐就像说话,抑扬顿挫有旋律 我们经常说,有的人说话就是好听,这个好听,可能是声音的音色好,也可能是说话的节奏感好,也可能是说话的内容入耳。 音乐就像说话,有自己的“点儿”,这个“点儿”就是要会打“拍子”。 音乐响起,如果我们留意,就可以听出来两拍,三拍还是四拍。我们一般在唱歌或跳舞中经常边拍手边说:“打打”(两拍),“打打打”(三拍),“打打打打”(四拍)。 这样,就让歌者或者舞者能跟着节奏走。有人唱歌或跳舞就总是踩不到点上,其实也不用紧张,只要多听,多跟着感觉走,慢慢就好了。 那古典音乐究竟是什么,是不是真的特别深奥。古典音乐按体裁可以分为:弦乐四重奏,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 说到这里,很多人对交响乐和歌剧就感觉有点熟悉了。所以,古典音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深奥或者遥不可及的。 在交响乐演奏中,最为我们熟悉的恐怕就是提琴了。 但是是不是越早学习乐器就会越好?韩嘉天先生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他认为,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以一种“不着急”的心态去对待这个问题。因为有些乐器需要气力,比如小号,太小的话气息就不够,勉强学习只能当玩具吹。 而且,父母也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毕竟大多数孩子不是马友友,或其他一些有音乐天赋的人,太过勉强,反而适得其反。 这些道理一听就懂,一用就废。但是不管怎样,韩嘉天先生在书中给到的诸多实际建议,确实能够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再次理解。 二. 聆听音乐,就像让耳朵带着我们去旅行般美妙 有人说,我不喜欢音乐,也很少听音乐。 其实,当我们还是胎儿时,胎儿从4个月具备听力开始,妈妈平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就是我们最早接触的生命之歌。 否认音乐带给我们的节奏感和律动,只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被生活的繁芜掩盖了。 好的音乐,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既会让我们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的观猎的快感; 也会有像我儿子一样,本来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一听到《致爱丽丝》时就会有的喜爱; 甚至有些严肃的乐曲,在不同的人嘴里哼出来时我们感受到的不同的意境; …… 所以,在工作生活之余,让我们找个时间,品一盏茗,听“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为我们带来的《蓝色多瑙河》; 看一看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 这些曲调,经作曲家通过反复、对比、变奏这些主要手法,呈现在我们面前:或激昂、或悲怆、或欢喜、或明快。 有如有了生命一般,流淌不息。 三. 音乐之美,既在当时也在当下 音乐不像绘画或雕塑一样可以保留下来,它只有在人们聆听时绽放。 但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不论是出于早教的目的,还是素质教育的目的,都越来越多接触到更为古典的音乐。 这种旋律之美,在作曲者创作时,未必有什么特定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久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而被赋予新的生命。 这就是音乐的活力、表现力与生命力。 所以,古典音乐既不是呆板深沉的代名词,更不是古老即将被遗弃的产物,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与理解。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中,有一首我们特别熟悉的儿歌旋律《两只老虎》,它原本是一首外国童谣,经过我们中国人的演绎,就变成接地气的中国童谣。 所以说,音乐之美,在无国界。 另一首由中国人何占豪参与创作的小提琴曲目《梁祝》,后经钢琴大师理查德·克莱德曼演绎,为更多人熟知与喜爱。 所以说,音乐之美,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是的,古典音乐,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那般沉闷和遥不可及。 它一直或高雅或通俗流传于世间,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去了解,去鉴别,不妨一起去韩嘉天先生的《古典乐的慰藉》中探寻吧。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八)
音乐是最为直接的语言,是治愈人心最方便、最有效的良药。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用心感受,就可以与之同呼吸,就能从中获取力量!可是,作为音乐门外汉,当我们置身于演奏大厅之中,却总像旁观者,似懂非懂地「聆听」......然后离席时,感叹一句:听懂西方古典音乐真是件难事!但《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告诉我们:听懂古典音乐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封面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嘉天音乐」创办人韩嘉天先生面向古典音乐入门者所写的一本西方古典音乐初级鉴赏指引书。在书中,韩嘉天先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架构:以最基础的音乐节奏、旋律与情感为起点,逐步为我们解析西方古典作曲家们常用的创作手法,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作品的组成与风格,并为我们提供聆赏的视角,拉近我们与西方古典音乐之间的距离,真正地亲近西方古典乐。
从零开始,专业讲解
音高、音量、音色、广板、慢板等音乐基础名词的解析,西方音乐历史的简介,弦乐四重奏、交响乐、协奏曲、咏叹调等古典音乐体裁的介绍,交响乐队乐器的组成等等专业基础知识内容,在韩嘉天先生直接又朴实的语言中,化作一把把钥匙,帮我们打开西方古典音乐的大门。就算是我这般对音乐乐理一无所知,对乐器更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在如此详尽讲解之下,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二。
有问有答,贴心解说
因为乐理知识储备不够,在演奏大厅听交响乐时,我们总是懵圈地想当然,比如指挥家夸张的动作是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而在《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书中,韩嘉天先生借用问答形式,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交响乐团队成员们各自的职责,包括指挥家的职责。原来,指挥家的角色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也并不是每场演出都有指挥家;而他的角色也并不是简单的舞台功夫(更多的重点则在台下的磨炼)。这类的解说,更贴近古典音乐入门者的实际需求,非常地贴心。
曲目鉴赏,对症下药
无论是在基础知识普及时借用的注解,还是在分析作曲家们创作手法时的引用,或者是在最后两篇带我们欣赏名家时详介的名曲佳作,全书上下韩嘉天先生带着我们欣赏了数十部西方古典音乐经典作品,并为我们列上「清新」「温馨」「慰藉」「惬意」 等四张曲目「处方」。希望我们可以跟着音乐,抚慰浮躁的身心!P.S:书后二维码链接,更是直接附上所涉及音乐作品的播放条,方便我们边听音乐并吸收书中知识,活学活用。
卡片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广泛应用,西方古典音乐不再是远在天边不可触摸的所在。越来越多小伙伴也开始慢慢尝试着接受、欣赏和学习西方古典音乐。这时候,如果能够学些常识再开始聆听、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或许可以让我们摆脱「旁观者」的身份,获得事半功倍的聆听效果!而这书中乐理知识的普及,音乐节奏、旋律与情感等内容的解读,对我们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也有着些许帮助。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九)
在Walkman还没有被时代抛弃的时候,曾经买过一盒莫扎特的小夜曲专辑,也正是因为这盒磁带知道了“莫扎特效应”。
之所以会去购买莫扎特是因为据说通过实验,发现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参加测验,考试成绩会比没有听过的学生高出8-9个百分点。于是乎当时被即将来临的考试闹得焦头烂额的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将这张专辑反复地听了许多遍。
那次的考试果然顺利通过,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莫扎特”起了作用,但就像是那张专辑宣传时所说的那样,“你无法拒绝莫扎特的魅力”。
无法拒绝的不只是莫扎特的音乐魅力,应该是所有古典音乐的魅力,相比起那些流行音乐,欣赏古典音乐的确是能够更加容易让人放松心情,沉浸于思考之中,听到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感受。
就像是“嘉天音乐”创办人作曲、音乐教育家韩嘉天所说的那样,“音乐就是让我们体会到美好的一分子。他是治愈人心最方便、最直接,或许也是最经济的良药。只要聆听,便有收获。只需感受,便足以让人充满活力。”
只是这古典音乐虽好,却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充分地去理解到这其中的精妙,毕竟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语言,是关乎于心灵、感知的一种特殊的东西。
怎样才能走进古典音乐,最大程度地去亲近古典音乐?韩嘉天所著的这本《古典音乐的慰藉》或许能够帮助你去了解这一切。
提起古典音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是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人处在古典主义音乐时代的音乐,殊不知这其中也是如同文学作品一样是有着诸多体裁的,常见的主要有弦乐四重奏、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
仔细回忆一下,或许我们在看曲目的时候经常看到这些与古典音乐有关的名词,认识它们就好像是认识英文中的ABC一样,但是在绝大多的时候对于音乐小白来说,是根本分辨不出它们的。
韩嘉天对于古典音乐的讲解,就好像是一位为幼儿开蒙的老师一般,是从最基本的“音乐是什么”开始的,一点一点的将音乐的基础内容讲述给诸位。
随着对音乐知识的慢慢接触,像如何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洞察音乐的美妙旋律,以及感受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问题也在韩嘉天细致的讲述中被慢慢地了解,但这还只是古典音乐的基础阶段,后面还有进阶、深入、美育等更多的内容在书中等待着各位去慢慢品味。
作者不愧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对于音乐解读所采用的文字语句,也如同一支优美的音乐一般,具有美妙的旋律感,也带有灵动的音符,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读者,让音乐的美通过这些文字流淌于心间。
无论你是不是古典音乐的忠实拥护者,都建议来读一下这本《古典音乐的慰藉》。音乐不仅仅能够让人们在听觉上获得愉悦,还能够使人得到内心的抚慰,而阅读完此书之后,则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古典音乐殿堂的大门,让你对音乐更加平添几分真挚的热爱。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十)
我一直很喜欢古典乐,也粗浅地学习过钢琴,这其中很大一个缘由便是古典乐较之其他类型音乐的丰富与厚重之感。古典乐给人带来的感受就如同严肃小说一般丰盈而饱满,自然而流畅,复古而富有生机,仿佛从心底而生。古典乐关乎于一种感受,涉及心灵,这便让很多人将它拒之门外。也因为它没有歌词,晦涩难懂,难以记忆,这些总让无辜的古典乐被置之高阁,被认为那不是普通人可以听懂的。
所幸还有《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这本书,它从一定程度上让古典乐与普通人之间的隔阂渐渐颤动。我自私地默认世界上所有人都热爱美,而古典乐俨然为世上最美的华章。我一直认为音乐中所蕴含的是真情,不同人演奏同一首乐曲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美好,去体验音乐的律动,去触碰音乐背后美好的灵魂。
《古典乐的慰藉》是一本非常棒的古典音乐入门书籍,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结构上,由简入深。书中从什么是音乐开始科普,音乐是怎么写出来的,又是如何命名的。作者想从细枝末节中,渐渐教会我们如何听古典音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解读音乐没有标准化的结果,没有专家和学者,没有分析与诠释,只有放空自己和喜欢聆听的心。书中也讲述了古典乐该听什么,听拍子、速度、音色、配器与乐句、旋律织体与调性色彩。我们也可以从音乐体裁、乐器、历史角度等聆听古典乐。
有问有答部分有一篇标题叫做《写在时间之后的作品》的文章,我读完以后非常感动。艺术家没有创造主流作品,并非出于故意,而是出于一种思考与性格驱动的需要。有些创造者的思想具有前瞻性,他们的作品进入不了主流社会。他们能够被理解与认同,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不由得想到,没有人理解你也很正常,可能你的想法太独特或是太超前。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没有什么比独立思考更有意义。
书中在章节之间穿插了很多音乐家生平简介,其中有很多惊喜,例如作曲家门德尔松还是位优秀的水彩画家。我一直很喜欢钢琴家古尔德演奏的巴赫,安静祥和。有时候往往越简单,反而越深刻。巴赫的作品很少有标题、注解、速度和表情符号,所以演奏者需要的是将自己的阅历灌入其中。有意思的是书中还有大量作曲家作品的介绍与知识,扫一扫书封最后的二维码,还能听到书中所介绍曲子的音频。这本书每一章的每一节都很简短,标题名称很有总结性,所以思路很清晰,很好读。
当你需要一点点动力,准备唤醒身心时,
当你需要一个人独处,思考点生活里的“小问题”时,
当你一整天忙碌之后,需要抚慰心灵的旋律时,
当你累了、倦了,需要委婉的旋律治愈疲惫的心灵,需要温馨的音乐抚慰你时,
嘉天音乐可以为你开出一张张美妙的古典音乐处方……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十一)
在电视剧《欢乐颂》中,曲筱绡为了讨赵医生欢心,主动提议去听音乐会。可不得不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前一晚突击做了功课,曲筱绡还是在现场昏睡过去,她想证明自己品味的计划完全失败。
和曲筱绡一样,对许多人来说,睡神和古典乐仿佛相依相伴,即便对古典乐再向往,一旦灯光暗下来,音乐响起来,睡神的魔咒一定会悄然生效。
那么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个魔咒呢?当然有,它就藏在《古典乐的慰藉》里。这本书是我国作曲、音乐教育家韩嘉天所著,从音乐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并结合具体曲目进行讲解,是一本古典乐小白也可以看懂的书。
对小白来说,要打破催眠魔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乐器入手,以下两点你只需要做到一点,在音乐会上支棱起来不是梦~
01 认识乐器,其乐无穷
其实,欣赏古典乐犹如品尝美食,首先你要认识食材。各种乐器就好比食材,只有知道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才会有熟悉感,熟悉感可以带来兴趣,兴趣则会带你击退睡神。
我自己听古典乐也曾是无论听哪首都困不可挡,改变则始于对乐器的认识。
女儿小的时候,曾带她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中有一首著名的《糖果仙子舞曲》。音乐一起,女儿便惊呼好好听。当娘的立马见缝插针给她普及了下,那发出如八音盒般空灵声音的,叫钢片琴。
很庆幸自己临时抱佛脚,提前做了些功课,因为那之后女儿每每为能听出钢片琴而产生小小的成就感,进而扩展到后来喜欢乐曲本身。
钢片琴属于打击乐器,家族中还有定音鼓、小军鼓等。这个家族擅长制造氛围,带节奏是一把好手。
除了打击乐器,还有小提琴所属的弦乐器、长笛所属的木管乐器和小号所属的铜管乐器。每种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嗓音,高与低、粗与细、明亮与轻柔,交织出作曲家理想中的乐章。
对古典乐来说,陌生感往往带来无聊厌倦,熟悉感则带来轻松愉快,所以对乐器小小的熟悉感也能成全听的愉悦。
对我来说,那小小的熟悉感在不知不觉中令睡神退却了——起码在这首曲子面前,我再也没睡过。
02 辨识配器,妙趣横生
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讲究食材配伍,相同的食材若配伍不同,味道也全然不同。
比如同是羊排,西方喜欢用黄油生煎,辅以黑胡椒再配上红酒,口感鲜嫩、焦香四溢。而中式的清炖羊排,搭配萝卜枸杞,使用少而精的香料,胡椒用白的,无需配酒,冬日里喝上一碗,在热气升腾中,便从头暖到脚。
所以对老饕来说,品美食,除了口味,往往也意味着品评食材配伍是否得当,若生煎羊排用了白胡椒必是不合格的。
对古典乐来说,同样如此。作者通过各种乐器搭配呈现曲风曲境,聆听者则可以通过辨识配器,揣摩作者所想,更可沉浸于自己所想。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钢片琴,特别擅长梦幻氛围,所以在《糖果仙子舞曲》中,当钢片琴清脆的声音响起时,听者便恍若身置童话世界了。
钢片琴虽然是极具灵气的氛围高手,但身为打击乐器,它注定无法成为旋律主角。若说能居C位的,提琴家族绝对名列前茅,许多乐曲都是由提琴家族扛起大梁。
比如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梁祝》。作曲家选用了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别代表梁山伯和祝英台。大提琴声音浑厚圆润,小提琴声音轻盈柔和,两琴一应一答,仿佛梁祝互诉衷肠。
若你能清晰辨识,便可如老饕享受美食般,享受听得出配得妙的乐趣。
03 最后
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古典乐是阳春白雪,只可远观。其实,高雅艺术并非难以亲近的代名词。这本《古典乐的慰藉》会带你走近古典乐,从认识乐器开始,解构它,了解它。若你有足够的耐心,当对照书中讲解听完对应曲目后,一定会发现,击退睡神那根本不叫事儿~
《古典乐的慰藉: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读后感(十二)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当打开轻柔的音乐,闭上眼,静静地让自己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就会有一种瞬间忘掉烦恼的感觉。
正因为音乐有着让人完全放松的神奇功能,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应用到疗愈领域。
著名作曲、音乐教育家韩嘉天老师,将多年对古典音乐的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写成了《古典乐的慰藉》一书。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非常地惊喜。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单纯教人了解音乐常识的书。拿到后才发现,它能带我们走进古典乐,享受那看不见的音乐之手给心灵以轻柔地抚摸。
本书先是从欣赏的角度带大家听懂音乐的语言,然后又让我们了解音乐的丰富构成,最后又向我们讲述那些古典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全方面了解音乐世界。让人读来如沐春风,一点不觉得枯燥。
下面,我就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三重惊喜分享给大家。
惊喜一:超级礼包,四份疗愈曲目处方
嘉天老师说,音乐不只是感觉的艺术,它还帮我们建立起对美好事物认知的语境。在此语境下,彼此的交流会充满善意。
他把这种善意化作四份疗愈曲目处方夹进了书里,额外随书免费附赠给了我们。可以说,这音乐处方给我们带来的疗愈作用,远远超过了本书的售价。
这音乐疗愈处方,设计成非常精美的卡片样式,每一张上,都详细地注明了针对什么样的情绪,需要“服用”哪一份处方。分别对应人们的四种焦虑状态,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音乐处方。
而我最喜欢的是第四份“慰藉”曲目处方,上面写着,初步诊断:这是在一天忙碌之后,可以抚慰心灵的旋律。
每天的工作压力非常的大,我就像个陀螺,从早忙到晚,脚都不沾地。听着别人夸“女强人”时,宝宝心里苦呀,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温柔似水呢?在外装坚强,回到家时,早已身心疲惫。
按照处方上罗列的曲目,我搜索了一曲《绿袖子》,这是一首英国民谣,相传是英王亨利八世所作,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已经广为流传。这首民谣的旋律非常古典、优雅,略带着一丝凄美之感,听着听着,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华......
接着,我又搜索了一曲《D大调卡农》,这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卡农在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这首曲子里,我仿佛看到一个宽敞的大厅里,正在举行小型的舞会,人们笑着跳着旋转着......
听着这些美妙的古典乐,我感觉浑身放松,充满了力量。这四份疗愈处方,对我这个常常焦虑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无价之宝啊!
接下来,我翻开了书,准备跟随作者的脚步,在音乐的世界里,一探究竟。
惊喜二:学会聆听,融入音乐跟着感觉走
作者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一系列“瞬间”美的组合。当一段旋律升起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依着自己的人生阅历会有无数种的诠释。在这一刻,当下的心境最重要。
那么,如何去读懂这一系列“瞬间”的美好呢?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对怎么才能听得懂音乐,完全是一头雾水。
本书在基础篇中,用生活化的语言和例子来告诉我们,当扑面而来的声音传来时,我们该如何去欣赏音乐?其实就是弄懂这三点:节奏、旋律和情感。
首先,听音乐的节奏。可以跟着打拍子跟着感觉走,去体会到音乐的强弱变化。速度越快,越让人心跳加快,感受到一种激情与活力,反之,慢速的音乐给人一种徐缓从容、庄严和谐的感觉。
然后呢,要学会分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不同的旋律。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其实这个并不难。作者将这些乐器音色比作味道,只需要记住它们不一样的“味道”即可。比如钢琴和小提琴,它们的音色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多听几次,就能记住它们的“味道”了。
最后,便是将自己融入到音乐的情感中,跟着音乐去哼唱。就像一个母亲,只要常常和婴儿呀呀互动,她便能通过这咿咿呀呀的抑扬顿挫中,了解到孩子的需求。
音乐的情感和孩子的需求一样,是立体的,一会儿安静轻柔,一会儿又大声啼哭。只要真心爱它,就能体会那美妙的音乐中不同的情感。
你看,在作者的引导下,从节奏、旋律、情感这三个角度出发,是不是立刻就感觉到听音乐并没那么高不可攀了呢?
古典音乐也是如此,完全放松自己,保持一颗欢喜的心去接纳它,享受它,慢慢地就能够读懂它。
除了能从书中了解到古典乐的音乐常识,本书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音乐的故事,一层层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带我们了解这些著名曲目背后的故事,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
惊喜三:娓娓道来,一本会讲故事的音乐书
作者说,音乐是让灵魂有香气的艺术,那些没有“自己”的作品,如同没有味道的花朵,没有温度的阳光。
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不少让世界震惊的音乐大神,“维也纳三杰”是古典乐的代表人物。这三位伟大的音乐家分别是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
可能对于海顿这个名字,大家有些陌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音乐家的故事。
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家境贫寒,幼年被父母遗弃送到远方的亲戚家。所幸在参加教堂唱诗班学习时,被大教堂音乐总监发现,将他送到了维也纳的儿童合唱团学习,就这样,音乐之门缓缓向海顿打开。
在他的音乐作品里,丝毫听不到岁月的磨难给他带来的伤痛,他的音乐中传递出来的,是和善、亲切还有些幽默的轻松。
有一次,他在演奏他的《G大调第94号交响曲》时,发现许多听众正在昏昏欲睡。于是,他决定给听众来个恶作剧,当到了第二乐章时,他突然一个强奏,把观众给吓醒了。听众不仅没有生气,他们太爱这刺激的强奏了,纷纷要求再来一次。从此,这首曲子也被后人称为《惊愕交响曲》。
在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调皮”的音乐大师。他的大部分作品,一开场多是特别轻松好听的旋律,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特别适合我们用来洗涤被世俗的尘埃包裹的心灵。
这就是海顿,一个用音乐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你看,这本书是不是和你想像的音乐教科书完全不一样呢?这里面有疗愈曲目处方,有常识讲解,有音乐家的故事,还有读者各种有意思的提问,这可真是一本宝藏书呢!让我们一起打开它,来给自己的心灵做个音乐SP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