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精选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8 07:40:16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4-28 07:40:16   小编: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是一本让人叹为观止的图书。通过详细的图解和文字描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技术。这本书不仅展示了古建筑的美丽和精密,还揭示了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无论是对古建筑的热爱还是对中国文化的追求,这本图鉴都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一)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这本《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球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其中还加入了大量附着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 在前言作者表达了整个社会对“西洋审美”和“现代建筑”的过度追捧导致传统建筑生存空间的挤压是不对的,作为集民族历史、艺术与哲学思想为一体的物质缩影,中国古典建筑作为值得被复兴与传播。这本书正是在广大读者和专业领域搭起一座桥的抛砖引玉的了解之作。 书中甚至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二)

打开之前没想到是从砍树开始教你盖房子,但蛮有意思的,手绘也增添了阅读乐趣。

很钦佩古人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和建筑结构的设计。

我很喜欢榫卯结构,但也仅限于对实木家具的了解。从这本书了解到了榫卯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而且也打破了“传统中式建筑不用一颗钉”的迷思,椽木的固定上就会用到钉子。燕尾榫真的很好看,在北美说榫卯结构和燕尾榫相关设计,可能最有名的是George Nakashima?好像没有什么华裔设计师的作品有这个高度,在传统技艺和设计的对照下,有点可惜。

做瓦和做陶过程是一样的。

瓦片排列结构形成自然的排水系统,多好的设计。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三)

1.市面上的古建类图书大多以专著为主,内容晦涩难懂,虽然也有一些面向大众的古建筑科普读物,但这些读物更多是讲解古建筑的概念、类型、历史背景和著名古典建筑的范例简介等。本书的内容以全图解的形式展现古建出材、柱、枋、梁、斗拱、桁、屋顶、瓦作、装修等知识,普及古典建筑之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适合大众和青少年了解古建、传承和保护古建。

2.古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相信每个人都看过古建,除了感叹好美,知道一点“斗拱”“榫卯”的皮毛知识外,其他的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公众对于古建知识的认知普遍有限,而这本书图文结合,各个知识点易读、易懂,能很好的普济古建的相关知识。

3.由于古建本身的一些特性,加之自然气候的影响,很多古建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保护古建的工作任重道远。要想保护古建、传承古建,就要认识古建、爱上古建、用上古建,将古建知识传播给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本书就是最佳的传播媒介。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四)

漫步在中华大地上,每一处古建筑都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们以独特的造型、优美的线条和精致的细节,展现着古建筑之美。

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宫殿,还是香烟缭绕的寺庙,还是清幽雅致的园林,或是温馨宁静的民宅,每一座古建筑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让人心生敬畏。

从斗拱的巧妙设计,到檐口的优雅弧度,再到窗棂的精致雕刻,每一个构件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作者杨钺,结合实例图解,把复杂的建筑结构和营造工艺呈现得清晰易懂,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古建筑。书里的手绘插图,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构件的形状、位置和连接方式。

除了建筑本身,书里还融入了很多的文化元素。那些附着于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五)

“想在黄昏里闲逛,想看琉璃朱红墙”,真的好喜欢中国古代建筑,琉璃瓦、丁卯结构、各种神态自若的木雕。 这种感觉如同在西安的大街上全是小姐姐们对汉服的热爱一样磅礴,不是一时兴起,是真的受古建筑的震撼所迷恋的爱。

雀替、月梁、荷叶墩、斗拱、角科、悬鱼、惹草等一系列好听的古建筑名词更是让不懂行的我们感叹中国古建筑的特殊文化之优美。只想告诉你《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告诉你,迷恋一本书是不需要理由的。 在书本的封面,映入眼帘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示意图,打开扉页我们可看到作者献给每一位读者的寄语,我们了解作者对古代建筑的种种热爱,及他迫切想要展示给读者关于我国古代建筑的深厚文化积淀,更希望能通过书本在读者与专业领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六)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红字白底的搭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庄重与精致。 而书籍的质量非常优秀。厚实的纸张与精湛的印刷工艺,使得每一张结构图都清晰可见,没有一丝模糊。每一幅绘图都是经过精心校对和调整,确保了图像的准确性和易读性。读者无需费心琢磨,就能快速理解古建筑的构造。 这本图鉴的质量之高让人感受到出版者的用心与用力。无论是作为收藏品还是送礼之选,它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不仅是一本让人愿意反复品读的图鉴,更是一份敬献给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礼物。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七)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手绘插图。三百多幅手绘,每一幅图都是作者用心雕琢的艺术品,从树木的纹理到建筑的每一层结构,每一个工序,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匠人的精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一次穿越历史、感受古代工匠精神的奇妙旅程。

书中的内容,简直是一场视觉和知识的盛宴。每一栋古建筑都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智慧的完美体现,一个建筑的建造,古代工匠们要从树木的生长特性熟悉开始,精心挑选最合适的木材,再到运输、结构设计、装饰,每一个环节都讲得细致入微。这不仅仅是对古建筑的科普,更是对中国古建筑匠心独运的精巧赞赏。你会发现,每一处飞檐翘角、每一片瓦当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典藏级的装帧,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而且,这本书还附赠了古建筑结构动画,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那些复杂的古建筑结构变得生动而易懂。不管是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想要学习设计和艺术的小伙伴们,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读这本书,深深地被古代工匠们的匠心精神所感动。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流传千年的建筑奇迹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值得传承。

如果你对中国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你对工匠精神充满敬意,那么《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本书。它不仅能让你大饱眼福,更能让你的心灵得到触动。快来一起探索这本书的奥秘吧,保证让你爱不释手,收获满满!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八)

说起中国古建筑,脑子里就浮现出恢宏大气的故宫、步移景换的苏州园林、宁静淡雅的西安小雁塔、屹立千年的应县木塔……,这些建筑集不仅美观,还很实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么美好的传统文化应该大力传播,不过受西洋审美和现代建筑的冲击,传统建筑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同时,中国古典建筑书籍大多为学术著作,适合非专业人士读的并不多,所以这本以古典建筑入门、图文并茂的《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就很难得。

更难得的是,作者从出材讲起,再讲柱、枋、梁、斗拱、桁、屋顶、瓦作、装修等,传统营造技艺都能在书中读到。同时作者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和我想象中的用一些有名的古建筑来拆解的方式不同,非常有趣。

书籍全彩页,用350幅直观易懂的古建筑手绘插画、22集生动形象的古建筑结构演示动画(书内带有二 维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九)

算是意外之喜吧,收到这本《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的时候,我只是单纯觉得它只是一本建筑图书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 然而当我打开书本,整个人被惊喜到了,尤其是书里做了很多拉页,一座建筑不管多么高大宏伟,它都能用更多的纸张把结构完全拉出来。真的很用心,很难让人不爱的。 尽管早先有过一些关于建筑类的知识储备,但在前段时间参观北京先农坛的时候,还是觉得学不到位,认识总是不够。 中国古建筑太丰富了,正如书本的序言所说:“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集民族历史、艺术与哲学思想为一体的物质缩影。” 为了这个宝藏一般的缩影,我决定陷入书海,只是遗憾手机无能,完全拍不出内容的美。 书本分为九个章节,从出材到装修,关于建筑的整个过程都有容纳,柱、枋、梁、桁、斗拱、瓦作、屋顶…… 书中讲解了每个古典建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 还有,其中加入了大量附着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 有时候看建筑类的图书,其实非常解压,虽然我们没有亲手参与动作的过程,但是你看到每一帧都在眼前过去时,就很容易享受其中。 这本书是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感谢古建保护和思想传承的路上,有人破釜沉舟地花很多钱时间去坚持、去完成。 作者是云南腾冲人,父亲是当地古建筑设计师。从小耳濡目染,更让他近距离地学习到并爱上这门学科。 所以也感谢这个时代里,依然有年轻的人爱着古老的物质、古老的精神。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

8.9

杨钺(青木Axe) / 2023 /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十)

喜欢中国古建筑的朋友们,有福了。

机缘巧合让我发现到这本书,也从书中的内容了解到作者是一个喜欢中国古典建筑的人,书中谈及的中国传统建筑和营造技艺,他那种源自内心的热爱,每每都会感染到我。

作为历史发展见证和实践智慧的结晶,中国古建筑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其特殊的结构体系与建构工艺更是独树一帜。

对于不同类型的古建筑,不论寺观庙宇,还是楼阁亭塔,也不论其建筑宏伟高大,挺拔俊秀,还是小巧雅致,朴实无华,他们本身就是对中国的文化的展示和叙述,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都真实记录着民族创造智慧。

这本书的作者自幼跟随父亲寻访古迹,出入工地的实践经历,再加上本科,硕士阶段对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建筑设计的系统学习,以及多年来从业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通过图解的方式,将中国古典建筑以一种讲故事的叙述表达形式呈现给我们。

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书中的手绘插画,更具有年代行感,让读者瞬间产生了代入感。

全书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融为一体,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它是一本全 面介绍中国古典建筑的好书,也能让我们真 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为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十一)

当我们谈到中国古建筑,心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雕梁画栋的辉煌宫殿、抑或是粉墙黛瓦的雅致民居。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历史与智慧的结晶。

作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将古典建筑的结构和营造工艺娓娓道来。他采用全图解的形式,将复杂的建筑构件和工艺过程以手绘插图的形式呈现,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而直观。每一幅插图都精心绘制,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那些历经风雨的古建筑的真实质感。

书中详细讲解了古建筑的各个构件和部位,从出材、柱、枋、梁到斗拱、桁、屋顶、瓦作,每一个细节都被深入挖掘和剖析。作者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形态和功能,还通过图解的方式展示了它们的加工和安装过程,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古建筑的构造原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建筑,更是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从那些精美的雕刻和纹样中,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从那些独特的结构和布局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还让我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们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独特的榫卯结构更是东方智慧的体现,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卓越技艺和无穷创意。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十二)

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这个困扰了少年时期的作者的问题在十余年后有了答案,答案就是“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集民族历史、艺术与哲学思想为一体的物质缩影。

作者杨钺在古典建筑师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对中国古典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囊括了他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

进入新世纪,杨钺醒悟古典建筑文化的普及愈发艰难,愿意为这一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打破古典建筑文化的壁垒,让普罗大众也能切身感受到其魅力,杨钺尝试通过新媒体传播中国古典建筑文化,这也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全书囊括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并结合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让即便是没有什么建筑基础,仅仅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也能读懂而不觉得晦涩。书中有很多拉页,全方面呈现建筑工序,以求能更好地呈现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比如在《哑舍》中读过的蟠龙柱,虽然作者用华丽的辞藻来描绘,但是我脑海中始终没有他的样子,书中的示意图让我茅塞顿开,再一次感叹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美,此生无悔入华夏。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十三)

哇塞!这是一本翻开以后就不想合上的书籍,图文协调,图片非常精致!《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是一本很用心的大开本,不仅大人可以阅读,小孩子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本图文书。

本书从出材和选材开始,也讲解了木料如何运输,在大型机械出现之前,多以水运来输送木材。木料会在水、沟渠和人力的多重作用下,滑落下山,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修剪木材的工具有凿子、尺子、锯子、推刨、锛,五花八门,非常实用。第二章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柱子,多边形柱、蟠龙柱、金柱、中柱、廊柱、雷公柱、吊柱、檐柱和童柱,看到蟠龙柱时,我感觉似曾相识,之前去旅游的时候好像见到过,这种柱子常见于宫殿一类等级比较高的主体建筑外廊,北宋和明代柱子上的龙还有些不同,都非常精美。

很多古建筑具有吉祥如意的特点,例如吊柱的样式,有多子多福和多子多福的寓意。(古人的好寓意是多子多福,这里不是指的现代)还有精美的花纹,例如草龙纹有男女感情融洽的寓意。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具有较好的承压力和结构特点,还具有很深的文化寄托,古代建筑学的门道非常深奥。

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勾勒了古代建筑完工的全流程,没有阅读门槛,我从打开书的一瞬间就被图文深深吸引。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十四)

说起我们古代建筑,秦朝时期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敌、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北京历经明、清两朝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衍生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我国苏州的古典园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充满我们古典韵味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相信很多人看到,除了会发出数次惊叹,并没有办法去了解这些建筑的结构。而这本《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从选材开始,逐步介绍我们古建筑的结构。

古建筑的材料包括木材和砖瓦,结构方式则以木构架为主。作者用了九个部分来介绍这些结构,包括:柱、枋、梁、斗拱、桁、屋顶、瓦作等。

书中用了350幅图片,形象了演示了木料如何变成材料,这些材料又如何组装到一起。同时,也介绍了柱、枋、梁、斗拱、桁等的用途和种类。随书附赠的22个视频,更是进行了动态演示,随时可以通过手机观看。

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知道,原来木料会因南北差异、生长环境不同而产生区别,甚至同一座山的树也会因日照、水分等的不同而产生材质上的差异,不同的材质会被造成不同的器具。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读后感(十五)

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的史书。建筑,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和文化蕞早的记忆。而中国古建筑更是源远流长,从野外穴居到亭台楼阁,无不彰显着劳动人 民的智慧。

杜牧描绘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瑰丽;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观,令人神往。建筑见证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也见证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想要全 面了解古建筑的设计与匠心,一定要看看《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这是一本将选木材、造柱梁、搭斗拱、铺瓦当等讲解建筑装修全流程的图册,带我们真正走进古建筑的世界。

其中不仅有着详细的建筑结构部件分类与介绍,还有非常生动的图示,能够更为直观地呈现建筑装修全貌。 第 一眼望过去,古建筑的屋顶和出檐一样舒展上翘。但不同的屋顶样式,其实代表着不同的等级与地位。 比如歌山屋顶,就是蕞常见的高等级建筑屋顶,就是侧面多出了一片屋面,与正面屋顶构成“山面”;还有庑殿屋顶,只有皇宫或寺院大殿等才能使用,特点是屋檐直接连到屋脊。而硬山屋顶、滚脊屋顶等,则是蕞常见的屋顶,并没有等级。

而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过渡的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 有的结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等组成。它不是纯装饰的“花瓶”,而是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递到柱上的重要结构。 山西的应县木塔,塔身全榫卯设计巧夺天工,塔上有54种斗拱结构,被称为“斗拱博物馆”,古人巧思让人叹为观止。 书中介绍了三大斗拱的分类、结构和加工,从蕞常见的明清建筑上的平身科,到结构功能性大于装饰性的柱头科,然后到常用于宫式大型建筑、结构蕞复杂的角科,栌斗、翘、万栱、瓜栱、昂、挑尖梁、里连等各种基础构件和工序让人眼花缭乱。

没看过瘾?图鉴里专门配了二维码,随时随地扫一扫,形象演示建筑搭建过程,带家里小宝贝一起涨姿势,真是太好不过了! 提到建筑的科普书,大家总会认为冷僻生硬。这本图鉴充分运用图文结合、结构步骤详解的方式,把复杂的中国古建筑知识化繁为简,用讲故事的方式带我们探索古典文化和古人智慧,也在潜移默化中把建筑的知识入脑入心,更加体味到传统文化的匠心之美。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