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摘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6 05:35:59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6-16 05:35:59   小编: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启发青年思考的书籍,作者通过12封信向年轻人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本书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信仰,勇敢面对挑战和失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它对于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一篇

历史像是一个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本书现在读来也是收货颇丰,甚至希望更早的读到。书中谈了读书、谈了升学与选课、谈了情与理、谈了人生等等。像一个朋友和你聊天一样,但又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透彻。

“如果你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想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据事实而根据自己的希望。不知人的希望和自然界的事实常不相伴,而规范是应该限于事实的。规范倘若不根据事实,则不特不能实现,而且漫无意义比方在事实上二加二等于四,而人的希望往往超过事实,硬想二加二等于五。既以为二加二等于五是很好的,便硬定“二加二等于五”的规范,这岂不是梦语”

每一封信都不是很长,但是每一封信在你闲暇之时,迷茫之时,都值得一读再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二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包含谈读书、谈静、谈中学生与运动、谈作文、谈摆脱、谈人生与我等话题,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来忠告。 《谈读书》、《谈升学和选课》、《谈摆脱》最让我记忆深刻,可能是与经历有关,书中的这两篇给了我很大感悟。 《谈读书》1.要读书,虽然书是读不尽的,读尽也是无用的。所以要慎重的选择,要学会去搜求。2.要注重读书的方法,不要过眼云烟,值得的书要读两遍(快读和慢读),要用笔记标注精彩之处。 《谈升学和选课》1.不要以社会需求为准选择,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感兴趣的。2.大学期间要尽量选课,在有精力的时间可能范围内,追求多方面发展,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谈摆脱》要摆脱的开,要学会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专心致志的向前走,其余置身事外,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摆脱烦恼的秘诀。 书的封面很清新,很喜欢朱光潜的文字,有亲切感,非常适合青年人看,十二封信,每封信都解答不同的问题,从小到如何读书,大到人生,这十二封信都有解答。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三篇

人生总是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与衰老的老年、持重稳定的中年不同,正在成长中、有种多种可能与歧路的青年,总是受到人们特别的关注。朱光潜当时因为当老师很多年,对困扰青年人的问题比较清楚,于是写了这本书。老者还是比较有风度,不说教,不pua,而是实实在在为青年人自己好,在读书、恋爱、人生道路的选择、做文章做学问、修养修身、审美、对人性对社会的看法上谆谆教诲,春风化雨,让人读了很受益。而且层次递进,从普通平凡的读书恋爱一类事,提升到做人的修养,再到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与思考,完全是为年轻人的整体发展考虑,深有哭心。

他说的都是关乎每一位青年人的人生问题,这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经典总是指向普遍性的问题,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具体问题。

当然,有些言论或看法是浅了或者有偏差,如关于心界的空灵、西方大学者的多面专长、传统等等,但当时乃至现在很多人仍然是那么想,这也不能苛责于老先生了。

有些对于当下的现象倒也有针砭之效。如谈到读书,说书是读不尽的,且很多书没有值得一读的价值,需要慎重选择,其实是不要养成读新书、追求时髦的风气。便觉得对于那些毫无判断力、追逐时髦的知识分子和书评人很是对症。

最关键的是,老先生说做学问做文章等等都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就是目的。确实如此。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四篇

此书读过之后,有些篇章记忆犹新,在此浅谈感想

《谈读书》--------我是个之前一年不会读一本书的人,后来有良人指导,才觉读书作用,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另总结出来几点:觉得经典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熟知大意;第二遍须慢读,衡量书的内容。还有,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那自信这块倍增

《谈动》 很多时候,我们一遇到烦恼,我们就会想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其实现在想起来,这样好像根本就无济于事。我们总是倾向于抑制情绪。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尊严不打;想疯想叫,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形象。但是情绪是要发泄的,非常难控制,所以要给机会让自己任性,去宣泄,去表达;

《谈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们却可以常常听到别人哭喊着“好无聊!”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灯红酒绿,好像都无法让人沉溺,提起兴趣。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太喧嚣,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就是这精彩世界的一份子,充满浮躁的情绪。其实生活有无乐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所以乐趣是静下心来,你就会发现

《谈升学与选课》这块我还是比较认可的,还有一些大方向上自己的想法在,觉得也是比较贴切,很喜欢的就是:朋友你就是升到大学里去,千万莫要染着时下习气,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我以为你在中学所打的基本学问的基础还不能算是稳固,还不能使你进一步谈高深专门的学问。包含社会中

其余数篇文章印象稍浅,或是理解上可能层面不到位,我想某一节点,一定会再次捧起此书,细细品味其中道理,另外很重要一点,所感所悟希望能够影响到某位“朋友”谢谢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五篇

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我们今时今日的人们往往已经告别了书信的沟通,选用了更为便捷的微信,电话和伊妹儿等交流沟通。也许这样的交流更加地直截了当,但是我们同样不要遗忘那些曾经先人们用文笔保留下的诸多信件文字。类似于朱光潜的那《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便是相当值得阅读感悟的。

作为一代的大师,朱老先生有着极高的思想境界,高瞻远瞩的视野。在他的笔下,我们不仅仅聆听到了智者的心声,我们更是由此及彼地可以领略学习到不少的心灵引导。《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于是乎已经为众多的青年人们的人生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事实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部作品已经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问世于市。尤其是现在这部汇总给青年朋友信件的书籍还被罗列为中国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这也由此让更多的青年们需要去好好拜读这部作品。以前我曾经为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特地买了一本朱光潜的作品集。好是好,但是记得那个书中其实是收录了好几部朱老先生的作品。无独有偶的是这次 台海出版社推出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着实精致地针对十二封信作为专门的版块推出。尤其是对于有针对性翻看。十二封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册无疑更加地有针对性了。书册不是很厚,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完全地集结,无一遗漏。

时代虽然变迁,青年朋友的思想成长同样还是那样势如破竹。那么通过朱光潜的这些文字的分享,我们的年轻人们其实会从不同的角度方方面面地收获不少的真知灼见。毕竟,青年人们无论什么年代,都会读书,成长,恋爱等等,朱老就用着文字的表达娓娓道来着他对青年人们眼中的那些可能产生的困惑做出相应的提点和分析。手捧着这样的一本书,我们青年人们会发现曾经的浮躁,获取灵魂上的宁静。而且尤其是朱老先生字里行间透露的真挚诚恳之情,更能为我们当今的青年人们带来不少的启发和引导。

有别于传统形式意义上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一读本更加别致的地方还在于编者们专门邀请了专业主播录制了音频。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文字的阅读形式来体验感悟,我们同样还可以通过有声读本的形式来领略一二。

全方位,多角度之下,我们的青年人们值得来读一读这样的一本书册。毕竟,这是难能可贵的书信,这里更是有着感悟良多的教导!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六篇

最近看了《觉醒年代》,哎,在众多糖精过度的肥皂剧和婆媳大战剧中,可算有一部可圈可点的好剧,在看《觉醒年代》的时候,顺便也看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如果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么青年就是祖国的栋梁。 当然,在分享这本书之前,先要解析一下这本书的题目:《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①青年! ②十二封信! 身为读者的我本书的题目里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要受众是青年,作者朱光潜以写信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经验。 在我搜索以后,我查到网上关于青年的年龄划分区域,但总体上大同小异,就先用这个在15~34岁 ,对于15岁的时候青年来说,他们独立的小苗刚刚冒芽,而此时却没有独立生存的契机和能力,对于20-34左右的青年,他们已经步入社会,每天朝九晚五,即使有房有车,但却体会不到所谓的“幸福”,而这本《给青年的12封信 》虽然算不得救命良药,但足以是午后、夜晚的一杯淡茶,读后让你若有所思,但又不会彻夜难眠。 对于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我觉得作者朱光潜与其在教年轻人做事,不如以书信的形式和年轻人进行一对一的聊天,比如告诉他们读书的好处,以及一些读书的方法,我也意识到朱光潜希望青年人养成“读书好、读好书”这种好习惯的愿望。 当然除了读书这个习惯以外,在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朱光潜还谈了对“动”和“静”的看法,俗话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如何掌握“动”和“静”之间的平衡,还是很所年轻人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不仅仅有着活力也有充足的好奇心,在茶余饭饱后,也会去思考宇宙和生命的奥秘,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也很应景的提分了多元宇宙这个话题,当然他的宇宙可能更偏向于思考这个意思。 其实年轻人的时光怎么浪费都不算虚度,等到完成学业以后,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题都成了多选题或者是不选题,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读书、运动都不再是你人生中的必须选项,甚至你都能从你人生计划中划掉,所以我们都应该适当模仿别人的生活,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我想这也是朱光潜老师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七篇

美学大师朱光潜不只是对美有着一定的研究,更多的是其学术思想影响着一代人。说到他很多人的脑海里想到的是美学,其实他也是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在海外生活的时候也不忘国内青年人,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未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没有固定的受信人名,是所有适当年龄的青年都可以看,都要看的精神礼物。书信于乱时所写,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在战火,彷徨中迎来一份曙光,这是写给青年的信,是希望,是信仰,是光明的未来。十二封信,十二封青年关心的话题,也是如今我们最为普遍的话题。每一封信,都是对中国青年的希望,也是给青年的指引。愿青年永远向上,摆脱冷气。 第一封信是谈关于读书的,那个时候读书或许只是少数人的权利,在有限的权利昧如何运用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是幸运的,拥有这样的权利。无论多忙都要读书,哪怕每天阅读三五页也是有所帮助提升的,在这一部分里朱光潜为我们推荐了一些经典图书,而这些图书,如今看来也是经典必读系列,关于读书的方法,作者也提了一下,作为建议,当然每一个人或许都有着不同的方法的。 在第二第三封信中作者谈的是“动”和“静”。动可以理解为运动,静可以理解为思考。动静结合才能有新的人生。 第四封信中谈及的是学生与社会运动。前几天刚看过《觉醒年代》剧中从巴黎和会开始,经历五四运动到建党可以说是一直流泪的。也明白了历史书上聊聊数句确实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史诗。这一场学生运动真正的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让一部分人觉醒起来。而这其中也会伴随着一些思想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学生参与的社会运动,所谓的救国并非只是空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看这一段的时候有些很大的感触,觉醒真的不容易。我们后人以上帝的视角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路,然而一路走来的他们却一直在寻找的路上,是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直到牺牲。 第五、六封信谈的是《走向十字街头》这本书,从而得到的启发,对于当时的青年,这是一本不一样的书,一本关于习俗的书,而多元宇讲述的是恋爱的多元宇宙,,或许会有不同感触吧。 升学和选课,作文、请与理这是青年最常见的问题,甚至不是大问题,却也是我们的苦恼,在第七八九章,朱光潜为我们进行的分析讲述,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要偏向于哪一方向可能会有大的结果。十、十一、十二更多的是人生哲学,希望我们都能读懂理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对青年给予的希望,是他给予青年学子美好的祝福,这是对青年人的真诚,他给予青年人以鼓励和希望。写给青年的信也是写给所有人的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八篇

书名题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而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也是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没有好为人师地把自己置于一位师长的境地去训导、传授什么人生智慧,而是篇篇以“朋友”之名与受信人也就是正在读这本书的人,亲切、坦诚交流。

信中谈到的读书、作文、社会运动、恋爱、人生、升学、选科,等等,无一不是多少年轻人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

他说,我们每长大一岁,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所以很对兴趣越早培养越好,青年时设法培养自己的兴趣当然是最好,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读书的兴趣也是一样——“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他说,青年人应该有动起来的活力,也应该有静下来的修养。

他说,“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no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如果离开情感,音乐就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也只是联串起来的字而已。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了感情,这个世界便另是一个世界,而这个人生便另是一个人生。

他还说,“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朱光潜正是这样一位感性、睿智、乐观、幽默的美学和文学大师,先生谈美、谈修养、谈文学,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非常大。

他信奉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学习精神与人生智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九篇

朱光潜先生自不必过多介绍,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先生学习研究一生不辍,曾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等等。

也许你跟我一样,久仰先生大名,一听书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颇有严肃拘谨之感,书未到手也不禁正襟危坐起来。可又十分想了解先生在书中关于不同话题的不同见解,藉由阅读获得更多的思考。这样的拘谨与担心几乎是多余的。在书里,朱光潜先生对我们以“朋友”相称,著文形式也如朋友闲谈般让人感到亲切又自然,在每一封信的末尾,先生还特别署名“你的朋友”,真情实感自然散发,虽是文末几字却让人看见了一代大家的和蔼可爱之处。在信的内容上,也多是些家常便饭般的话题,关于当时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当关心的事项,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学,也不是让人听不懂的玄学,实是一本美学与思想兼具的好书。

原来,这十二封信是早年先生于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的文章。《一般》的创刊,意以一般人为对象,面向普罗大众,杂志大约由此得名。而这十二封信,先生则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与他们谈动与静,谈情与理,从读书谈到升学与选课,再从十字街头谈到多元宇宙。正处于中学程度的青年,正是热血沸腾之时,也可能是颓唐沮丧之时,正是极易被冲动淹没理智之时,也正是迷茫摸不清方向之时。可以想见,若是能在那个年代那样的年纪,读到先生的这十二封信,对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项,得到先生的些许指点,这不仅是一份很好的人生礼物,更能化作实实在在的人生力量。据说,早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可是当时最流行的书籍之一呢!

例如谈到动与静时,先生认为要想治好青年的颓唐沮丧,根本方法在泄、在动,顺应自身自然得排解发泄,多做令自己欢喜之事能将烦恼抛至九霄云外。而与感受、与领略细密相关的静,是会因个人天资境遇的不同,而呈现出感动不同。先生所谓“静”,是指心界的空灵,或同几分有容乃大之意。静亦不同于闲,静中趣味并无关个人忙闲。静的修养能治浮躁,有静力的人,是能在寻常中领略出天光云影境界之人。而无论动也好,静也罢。若是能领会其中一二,或许即会产生怡然自得之感,趣味感便也油然而生,观照自己连带感染他人,便不至于变成个没有趣味的人。

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像在读着先生的一封封真挚来信,是听先生一席话而深感敬服。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不仅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其中的一些实在中肯的建议与方法也值得我们多多思考多多采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十篇

提及朱光潜先生,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条件反射的脱口而出说先生是美学大师,一生有很多的成就。但是在他众多的成就中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格外的让我们感受到先生的通透与才情。 正如先生说的那样:“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短短两行话先生生活的通透感便浮现出来。 而在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以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话题为引子如长者劝导搬语重心长的把一些人生感悟分享一二,如老友交谈般诚恳真挚的提出一些建议供青年们参考。每一封信读来都亲切自然,受益颇多。为处于困惑期的青年探寻人生道路,揭开种种迷茫、仿徨、苦闷心情奠定了基础。

又逢一年高考季,看先生在字里行间书写的关于读书的内容,深觉先生之高瞻远瞩。高中一个人知识储备量的顶峰时期,但很多人走过高考就安于享受,不在沉浸于读书之中。而先生列举的读书之方法,不是前辈指点江山的方法论,而是以自身的写作经历谈起,拉进与青年之间的距离,随后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又谈及了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 总得来说这两点是全文的重点,作者不仅进行了分层论述,还总结提炼出了方法论,让人一目了然。如何精读,如何先博而后约,如何围绕中心读,如何系统地积累、储存作者都一一剖析开来供读者参考。 在#谈动中作者核心讲述了如何借用“动”来接触个人烦恼的问题;在#谈静中从个人的感受角度出发来分析人生的快乐,并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静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指导作用。在#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作者结合了当时中国的中学生只会空喊口号而不能走人民间的情况下而撰写完成,旨在讨论当时国人的通病,即只煽动“类我”的普遍现象。确实在《觉醒年代》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当一个人提出了口号游行,很多都会附议游行,但是这样的行为很多时候对于救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在#谈升学与选课中作者重点凸显了中学生升学后所要面对的一个境遇,其次就是强调中学生们选校、选科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否则在整个求学过程中会异常的痛苦。要知道生活本身是一种享受,是与自己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在#谈作文中作者主要提出了作文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这一观点。因此,想要写好的文章不仅要勤加练习更要善于积累,注意方法的学习。在#谈人生与我中主要探讨了作者对看待人生的两种态度的看法。文章开篇先介绍了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一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样,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最重要的。“第二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生的悲喜剧。紧接着作者从对比中提炼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借由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人类相比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观点。最后文章以讨论“人生的价值在于入生的有悲剧”的观点进行了收尾。

综合来讲,每一封信都意味深长,文字处理不仅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在表现上更是细致无比,文字虽然简洁明了但是说服力很强。

短短十二封信是先生对于芸芸众生学子的殷切期待,值得我们反复体会。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高考一切顺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十一篇

一、青春永驻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朱光潜的名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书本来是写给20世纪初的青年的,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现在估计有的都已经作古了,作者朱光潜先生也于35年前永远离开了我们,可是这本书却能够青春永驻。

二、这个版本的特点 这本书多次出版过,我手里目前拿的这一版,是台海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的,崭新出炉,还散发着墨香。 这本书是32开本,只有128页,小小薄薄的一本,很适合随身携带,感觉可以放在包里,坐地铁的时候,办事等着叫号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随时看上几页,很方便。 这个版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提供了有声版。领读文化的宗旨是“用声音演绎文字之美,用声音构筑文学世界,用声音记录文化传承。” 现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有有声书的加持,有的是有爱好者自愿提供,有的是由专业机构专业制作。 这本书里面提供的有声书是由专业机构专业制作的,所以你也可以在一本书中得到读和听双重的喜悦。 新科技,新思想。 用声音解放你的双手,解放你的双眼。

让我们快乐读书听书。

三、我们一定要读书。 你可能会说现在谁还读书呢? 的确,现在人心浮躁,各种小视频盛行,人们的时间往往被那种浅而同质的东西给瓜分了。 我就经常听身边的人说,现在谁还读书呢?哪有时间读书呢? 我想朱光潜的第一封信就能回答你这个答案了。 能不能读书,愿意不愿意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这世界上许多人都会比我们忙得多。 他们都在利用点滴的时间充实自己,我们怎么能够轻言放弃? 这本书虽然只有128页,但是内容很丰厚,是当年旅欧的朱先生写给国内青年的信件,内容涵盖了《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摆脱》《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谈人生与我》,可以说把当时青年们感兴趣的问题聊了个遍儿,每次朱先生都洋洋洒洒,至少6页纸起底,苦口婆心,谆谆善诱,做当时青年的指路者和导航员。 百年过去了,现今的青年们感兴趣的问题要比当初的青年多出很多来,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12封信中所说的内容,对于今天的青年仍然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烦恼虽然有了新的模样,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四、和现实的联系 我在里面挑一些对现在的青年也仍然非常有用的篇章来谈一谈。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读书的时候说到书是读不尽的,很多书是没有读的价值的。 在读书之前你得先学会挑书。 我想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是特别有用的一件事情,不独独是读书,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得有这样的一个选择的能力,这个世界上,由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垃圾产品太多了,如果用大量的垃圾挤占我们自己的时间,那我们学习真正精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劣币驱逐良币。

会挑选是会读书的第一步。 朱光潜生先生还认为,读书必须得做读书笔记,这一点我是特别特别赞成的。 如果读一本书而不顺手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过一段时间这个心得体会就像是写在沙滩上的字,很快就被海浪给卷走了,甚至一点痕迹都不留给你。 随手用文字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过一段时间结合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来重新读自己读过的书,好书需要读很多遍,细心地读,耐心地读,重复地读。 《多元宇宙》这一篇我尤其想推荐给现在的青年人看一看。 这是一篇深入浅出的小哲学文字。 朱光潜在这里面谈到了道德的宇宙、科学的宇宙、美术的宇宙和恋爱的宇宙。 朱先生提到了这些宇宙之间有时候是并不相容的,在一种宇宙中奉之为真理的东西,在另外一个宇宙中可能就是不太重要的东西。 青年人要善于理解和平衡各个宇宙之间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的文字即使是放到今天读也一点儿也不过时,推荐大家来看看这位老先生写给青年人的12封信,相信一定会让你有共鸣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十二篇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是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这是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一句话,这话初看便觉醍醐灌顶。它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如果你的身心大部分都已投入事业、学问或别的什么中的话,那么这时候,你就须问你自己,是否投入的过多而忘记了生活。它让你回归生活的最初,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呢?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这本书收录了朱先生给中学生程度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涉及很多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包括读书、修身、作文、爱恋、人生等等。书虽然很薄,但干货满满。先生言谈恳切,谆谆教诲,使人如沐春风。

先生认为宇宙是多元的,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来衡量乙宇宙中的价值。道德宇宙的标准是善恶,科学宇宙的标准是真伪,美术宇宙的标准是美丑。他指出,美与善不可混为一谈。道德行为起于意志,美术品只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无关意志,因此无关道德。美术既非“道德的”,也非“不道德的”,它是“超道德的”。因此你看到那些艺术品,你会觉得它是善或者恶吗?它就只是美嘛。这其实就是作者在教我们如何鉴赏美了。

另外他也指出了艺术的使命,那就是创造一种超现实的意境,而且就跟冰山一样,隐藏的越多,它的潜力越大,生命力越无限。书中,他例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种不露含蓄的美,是难得的鉴赏体验。

先生认为我们的世界因它最不完美而才是完美的,这话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如果你细想,便能觉出其中的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那么我们所过的生活便是呆板至极的,而且因为我们不需要奋斗,自然不会再有因奋斗成功而得来的快慰,也不会再有因失望失意而带来的悲伤,那时的人生就像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的波澜了。而这个世界之所以完美,就在于有缺陷。有缺陷,才有希望,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其实也就是在说要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当然世界的不完美也有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在这样一种心理下,先生说要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不计较,不追究,不埋怨,生活的方法是生活,生活的目的也是生活。

先生还谈到摆脱、谈到对于自杀的看法等等,都很有意思、很中肯。他不是一味的劝你,他只是一层一层的说与你听,剩下的你自己做评判。他不是完全站在世俗的一方,有时候甚至是站在我们青年人的立场,说出我们心中的话。他不是一味地驳斥,他只是像个长者一样,说出自己的看法,给你参考。有师如此,夫复何求?推荐给你。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十三篇

朱光潜是20世纪杰出的美学家代表,在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却是我第一次读老先生的书,读的是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绿色封皮的书看看他给青年的12封信都讲了些什么吧!

这套书籍可以听全本有声书,是领读文化出品的,我是一边听有声读物一边阅读手上的这本书的。

第一封信:谈读书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而我们在这有限的一生时光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都是在“读书”,若没在读书,也是以读书者的身份立于社会中,但我们有多少人真正的读过书呢?或者说会读书吗?

关于读什么书,光潜老先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通篇读完也就明白其实别人推荐的书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去阅读的,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潜质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信中老先生总结的一样读书的目的不是像我们在校园里那样为了应付考试而背下来,读书不是刻意强调自己去读而是要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作者的读书态度: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要读两遍;一遍快读,一遍慢读,我理解的是第一遍快读来了解一本书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值得你去慢读研究的便是你需要的了,那第二遍就可以用老先生给的第二个建议记笔记,记笔记可以激起一个人的思考,就好像我以前读书都是泛泛,从孕期开始我每次读书就开始分两个步骤走,第一遍快读,第二遍一边阅读一边写写文字谈谈感受,巩固一下书中对我今后生活或者工作有用的内容或者值得分享的内容。

第二封信:谈动

生命在于运动,毛主席有一段名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这段话不难理解说的就是青年人要活泼、有朝气,不能死气沉沉的,更不能无所事事,因为未来终究属于青年人。读朱光潜的这第二封信我们知道他自己也在动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安慰,比如书中说他喜欢自己收拾打扫书房。当你动起来了你还有时间去思考那些所谓的烦恼吗?简单理解现在人之所以压力大可以理解为太闲了,如老先生说他自己喜欢打网球,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所谓的烦恼吗?那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他也给出了运动和健身的建议。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都知道运动和健身是打造好身体的重要方法,在第二封信的最后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再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其实读老先生的这十二封信真的收获很大,简单梳理一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学习方面:谈读书、谈作文、谈升学与选课;2、生活方面:谈动、谈多元宇宙等,3、心性方面:谈情与理、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不管我们处于什么年龄段都一定能从先生睿智的话语中获得启发,对于初为人母的我来说我不仅对过往的自己做了一个总结,我还对未来如何教育小汤圆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样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启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十四篇

先生:

您从海外寄来的十二封信我已经收到了,感谢您内心记挂着中国青年。您信中所传达的谆谆教诲和丰富学殖无一不让我感服,虽然您言辞温文恳切,背后却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诚笃热忱。就像夏丏尊先生为您写的十二封信的序言里说道:

您便是用这样的态度在信中字里行间给我们青年学习、生活与思想上的忠告。有时候您说出的话振聋发聩,时常引起我的反思,比如我会细想,我行善是为了福报吗?更有告诫我们过于追逐实用、效率,或许会变得浅薄,我们总要追求一些心灵上的东西。

我毕业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在白马湖畔度过了六年青春岁月。若如您不介意,我非常想冒昧得称您为老师。若我可以早出生那么几十年,或许真的能听到老师您来教授英文课程呢。您毕业的大学我也曾有幸于做过那里的学生,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和老师您靠近乎,只是想借此表明我们是如此有缘分。只可惜,我出生时您便已经作古,今生怕是见不到您老人家的面了,但是能收到老师的信便已知足。

老师您亲授的方法真的非常有效果,就拿读书来说吧。虽然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想到那些比我忙的人依然每天都不忘记阅读,我便会每天抽上两三个时辰看书,即使第二天要考试也不例外。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即使每天读上几页,一年又一年便也积攒多了。读书根本不在于时间是否宽裕,而在于想阅读的心。这个读书习惯的养成多亏了老师您的提醒,越年轻越容易养成好习惯,越老就会变得越麻木。我在挑选阅读书籍的时候,也会听从老师的建议。自己去找一些经得住时间考验并能够引起我的兴趣的课外读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潮流,做到时刻听从自己的内心。对于快读和慢读的读书方法,我依然还在实践当中,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领会到其中的奥义。顺便一提,我从来不觉得老师的信冗长,不仅如此,我甚至每每读完还意犹未尽,还嫌不够长,真希望老师可以多多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多多告诉我一些读书的经验。

大体上大人们都会说“年轻人不应该忧郁”,老师您却站在了我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认为不烦恼是违背自然的。您还把排解烦恼的方法告诉了我,那就是动起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世间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用动来排解烦恼,也可以来源于静——领略,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要拥有一颗空灵的心,便可以从静中领略趣味。您口中的忙中静趣,我便十分感兴趣。我这才发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妙处,深深为少时的不过是首写不出硬要写的“水诗”的想法而感到惭愧,不过小时候确实不知愁苦也不知静趣,只知道小和尚念经似的读诗背诗。您推荐的书籍与篇章我下次去了图书馆一定要去翻一翻。

我很欣赏您的教育方法,因为我遇到过很多大人,他们经常会提出要求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可却从来没有告诉我要如何达到他们的要求,而您却不同,您会经常讲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通常都是您的经验且十分有效,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老师,写到这里发现话又说长了,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非常感谢您。

您的学生 芙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第十五篇

以信交心,谆谆教诲历经岁月淘洗依然至美无华

在这个信息化节奏的时代,影视作品以视觉的快感和娱乐的便捷为“武器”,迅速俘获了人心,而短视频与快餐文化,更给浮躁的人心一片沉浸至底的沼泽。安静地阅读一本书,很多时候已经成了一种奢侈。所幸文字可以越过时光,消弭距离,可以带着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时给予你人文关怀的温度,也可以在延展现实生活之余带你前往难以相逢的远方。与那些经历了岁月淘洗的文字,像《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样的好书相逢,便是与一位烹茶微笑的长者详谈,膈书相望,便有了另一个世界的美和事业。

文字其实无需华美,思想依然可以深邃,长者的说教不一定需要苦口婆心,言谈的智慧也不一定必须耳提面命。《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给予读者最好的感受是以有中学学识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却并未署名,只要你依然青春,那你就是那个收信人。书不厚,捧在手里,就是薄薄的一册,兼之这本书的设计素雅,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颜色。以素雅的淡绿为主色调,除却书名与作者,只有寓意深刻的集合图形。也许我们见惯了那些为了博得营销额的华美装潢,也见惯了那些为了讨好读者的精美设想。然而,一本好书,真的无需太刻意在外表上讨好他人,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们只是以信交心,这,便是美的真谛。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上的成就自不必言,我们需要感受的是在他笔下汩汩流淌的真情实感。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长者教诲般的循循善诱,师长教导般的语重心长。在这里的每一封信里,他随着每一个不同的话题抒述个人意见,却有着统一的出发点,劝导青年为人要沉稳,处世要成熟,目光要深沉,更在字里行间殷殷期盼青年们要遵循本心,不要被世俗与近利蒙蔽了心。

我们以《谈摆脱》这一章为例,朱光潜先生是在阅读了黑格尔关于悲剧的讨论之后阐发的感想,他“颇觉欣然有会意”,却有觉得许久未和亲爱的你交谈了,于是故事先从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Antigone),安提戈涅的哥哥为了争夺王位而向敌国借兵,最终却身死沙场。黑格尔深刻地人知道,“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而《安提戈涅》是最好的实例”,由此延伸开,原来人生也是如此的,人生的悲剧就在于摆脱不了自己所渴求的,但是却有没有勇气和魄力打破现有的现状,更没有勇气和魄力拒绝人生强加的命运。伤感和悲剧便由此而来,莫名的感伤也许有人认为无来由,却不曾意识到,其实那是因为“生机被压抑”。然而,我们要怎么从这种生活中摆脱出来呢?舒畅自然是好,可是抑郁也是寻常,和《谈动》这一章一样,生命的迷茫和痛苦都源于“不确定”和“求而不得”。读这两篇的文章的时候颇有触动,一个人在世界上固然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生命与人生,但是忙忙碌碌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却又无法舍弃,那么“求而不得”的茫然自然便无法摆脱。

读这样的书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生命的表面含义,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应该多去看看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珍惜与追求的。而在这其中,最美好的无疑是学习、情感与人生。朱光潜先生的这本书也是如此的,他谈的一开始是“学习”的问题,《谈动》这一章讲述的便是人生之中应该如何拥有活力的问题,而学习,无疑就是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一个人懂得抒发,那么便可以焕发生机,进而尽兴而让生命舒畅。与之相反的则是“静”,如何才可以让“静”也成为一种能力,这里的自我修养和陶冶情操,更值得我们探究。第二层面则是情感,朱先生从恋爱开始讲述,在恋爱里他引入了一个深沉的概念,“宇宙”。是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构建自己的宇宙,有科学的宇宙,自然有美术的宇宙,当然,也会有恋爱的宇宙,也许道德和爱情有时候冲突,但是宇宙里的包容却让人懂得恋爱究竟应该从哪里认知。第三层面则是对人性和人生思考的思维火花的迸溅,也许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情,但是人的一生永远都是在理智与情感中间的纠葛回旋,我们坚守原则,也应当正视人性。

也许人生的层级也是如此的,从一步步知识的学习,再到渐渐长大之后对感情的追求,再到最世界形成自己的观念,这本书更多的是思维火花的迸溅,更多是语言朴实中的至理名言,也许我们读得懂这纸上浅易的文字,便可以收获一个丰厚的人生了 。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