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食入门》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式面食制作的教程。作者通过简洁清晰的文字和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制作各种传统面食,包括馄饨、饺子和拉面等。读完这本书,让人对中式面食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人们学习和尝试制作这些美味面食的兴趣。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一)
我爱面食,馒头,面条,饼,面包,除了包子和饺子。也不是不爱吃包子和饺子,只是对有的包子和饺子不放心。 我现在开始尝试做美食博主了,因为之前的尝试都没有成功,例如读书博主,健身博主。 作为93年的秃头大叔,这是一次新的尝试。让我想到了赵本山的经典语录: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夫。 读书和健身也没有放弃,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有联系的。例如,读美食类书籍提升专业能力,通过美食和健身继续打造健康身材。 当然,最主要的是赚钱,看别人赚钱很羡慕,自己却做不到。但是也不能放弃啊。 之前做过几次饭,我还是很享受做饭的过程以及结果。 有一种现象,只要是自己做得饭,会觉得格外好吃。 做饭也算是及时反馈了吧,几十分钟以后就能享受结果。 这本书我看了前面一百多页,本来想着快速看完,满足自己追求读完一本书的虚荣心。 后来觉得这样没意思,既然想着不追求阅读数量,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虽然没有读完,这本书我也大概了解,就是面食大全,以后想做面食,还会翻来这本书。 这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关注了很多美食博主,他们粉丝都过万,甚至几百万。我猜测,他们应该挺赚钱的吧。 加油,美食博主。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二)
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对于饮食,可以说中国各个地区的人们要求都不一样。对于中国来说,主食很重要,最常见的无非就是两种,米饭和面食。在我的老家,人们对于米饭和面食的热爱程度是一样的,可以说是十分全面的。但是自己在家往往都会做米饭和炒菜,而不会选择繁琐的面食,因为大米直接用电饭锅煮就好,而面食则要掌握各种诀窍。和的硬了软了都不好吃,看我身边的朋友,好多都不会包饺子,最难的当然就是和面和擀面皮,我就一点都不会。当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时候眼前一亮,每次自己做就一直是饭菜,我也想吃自己做的面条和饺子,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原来面食的做法也不难,想要吃上一顿饭也不用花去太多的时间。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是图文并茂的,这样一来就有一种看菜单的感觉,光是看图片就已经流口水了,有了这本书基本上也就不会去外面吃面食了。当有了详细的步骤和精确的搭配方法的时候,想要做出专业的面食就非常简单了,毕竟做饭并不是做工艺品,经验只要两三次就能够攒够,做的久了也就可以脱离书本了。当看到后来的时候我发现,中式的面食种类如此丰富,有很多都是我们吃过的,由于从小就在老家的城市生活,也没有机会去其他省份品尝美食,所以错过了许多。
有的面食在之前我以为只能是通过机器或者很繁琐的步骤才能够完成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发现了其简单之处。煮个方便面都要有放调料的步骤,其实自己做面食和煮方便面是一回事。按照书中方法做出来的美食都是很接地气的,也可以用家常来形容,给自己吃也不用太过繁琐,而且有的面食再做起来就像是做手工一样,不仅好吃还增添了乐趣。我建议那些出去做陶艺的情侣,都不如在家做点好看的小点心。
做饭也是需要知道其中原理,才能够自己创造出新的菜品,这本书做的就很好,作者把基础的知识都展现在书本中,这才是彻底学会一项技能最快捷的途径,从今年春节开始,我也能在家里包饺子了,中国对于美食的研究,还是要继续流传下去的。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三)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可以说是从小就吃面食长大的。
面条,饺子,馄饨,包子,面皮儿,韭菜盒子,很多很多熟悉的东西都是由面来做成的。
可能是因为从小吃面食的原因,就真的很喜欢吃面食。感觉面食可以代表中国美食的源头。它真的很地道。
很喜欢吃面食,筋道,有嚼劲,吃起来很舒服。
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面食的做法,真的是我非常非常的喜欢,买下来之后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所有。这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实在。满满当当可以将新手教成老手。让你体会到面食的美好,面食的独特魅力。
童年里最忘不掉的就是妈妈做的每一顿面食,那每一顿的里面包含着妈妈对我的爱。面食可以说承载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真的非常非常的喜欢,很不错的一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
我想你的记忆里一定不会缺少面食吧?过年吃饺子,这是中国的传统。端午节是粽子,这也是中国的传统。饺子是中国餐桌上很常见的东西。很多节日都需要来吃饺子。很多馅儿也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对于面食我一直都觉得这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当你不知道该吃什么菜的时候,我想你来吃一顿饺子是真的很不错的。那么多的馅儿供你选择,一定会有一个会让你很满意的。选择困难症的人也可以随便来选一款,因为这里的每一款都会非常的好吃。
如果你真的对面是很感兴趣的话,我想你不要错过这本书,他一定会教会你很多东西让你从小白到大拿。
我想你一定会对这样一本书很感兴趣的。
中国的美食有多么的美好,我想在这本书中你就可以得到解答,我想真的不要错过这样一本,关于美食,关于面食,关于中国美食文化的,这样一本书。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其下。
希望中华美食继续源远流长,中华美食的伟大真的很棒。我想我会一辈子喜欢吃面食的。
很感谢有这样一本书可以教我怎么去做面食。谢谢教会我童年的记忆。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四)
民以食为天,中原大地,北方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以粳米为主食。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当下在自己的城市日尝百味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关于面食的的历史记载,更是自舜尧开始已经有文字记载。可见饮食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源远流长。而生为食稻之人的我,日日米饭,不是不可以,总是寡淡,少了很多果腹以外的期待。记忆里,关于吃的惊艳记忆,不外乎长辈闲暇抽空做得各种平日里不大吃得到的美味了,其中有关面食的记忆尤为深刻,长辈最常换着花样做出来的饺子或者疙瘩面,过年才蒸一会的大肉包到现在想来依旧垂涎不止。
下馆子搜罗自己偏好的各种水饺和各种汤包面食的我,光靠这种下馆子的方式外出觅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物质充裕的当代人,对于吃食是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色香味俱全,还要健康有机环保,从食物的原料开始就严把质量关,新鲜可见,溯源可查。下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最环保绿色的应对之策了。于是就有了兴致勃勃的想尝试这本《中式面食入门》中介绍的各种面食点心的冲动。
能做出有本地雅都大肉包的口感算是我最想尝试的动力之一了。看到《中式面食入门》的第一眼,因为色香味俱全,图片高清真实,步骤分解图也是构图舒服异常,不时地想起《中华小当家》虽然画风完全不一样,中华小当家并不是一部真实地美食图谱+文字解说,而是一部美食题材的漫画小说而已。那么,为何会联想到《中华小当家》呢?完全是因为《中式面食入门》每一道面食成品实在是太诱人,如同中华小当家中的美食呈现一般色香味俱全。中华饮食如此博大精深,好的吃食永远叫人魂牵梦萦。
《中式面食入门》可操作性比较强,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我虽然才做成了韭菜盒子和韭菜饼,但是有此《中式面食入门》宝典在手,我肯定会收获累累。有一个好的面食工具也会令做韭菜盒子这件事情事半功倍,电饼档做出来的韭菜盒子,不糊不焦,入口酥软,比平底锅上灶台多了很多的稳定性。同理,其他面食在做之前,要有一个好的烹饪工具定会事半功倍。蒸馒头和包子的蒸屉也要有的,做灌鸡蛋饼的话平底锅也是要有的。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五)
书拿在手中:以红褐色为背景的画面中,《中式面食入门》的标题配以一盘中国特色的美食—饺子,一本中国味十足面食文化就清晰的呈现读者的眼中。简单的6个字标题就已经告诉读者三件事情:这是中国的美食文化;这是关于面食制作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适合于没有面食基础的小白们。全书采用铜版纸印刷,页面光洁平整,光泽度好,画页颜色明亮,随手翻阅都是赏心悦目的美食图画,一幅成品的面食图画让人垂涎欲滴。一书在手,就容易勾起人的好奇心去翻阅。
翻阅书目,目录架构简单清晰,通过目录就可以看到一个简单明了的思维线:由简入深,从食材和工具的分类与介绍,到每个食材与工具的应用,直至分门别类的按照中国面食的几大分类,由容易至繁琐的过程为读者讲解面食的制作,最后是介绍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当下流行的美食制作,都是一目了然,轻而易举引导读者深入研习的想法。
随之是依照目录的详解,从最初级的手法至各个美味面食的制作。每个美食的制作作者均配以成品美图,同时每个美食制作介绍作者都是按食材、工具、步骤三大块来详细讲解。尤其在步骤描述中,作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每一个步骤都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操作美图,使阅读本书的小白们参考本书步骤图介绍就轻而易举的做出一道道美味的面食。本书中介绍的很多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面食中作者还额外增加了温馨提示,其中讲解了美食制作中额外注意的或一些带有作者特色的小技巧,使一个美味面食的制作更加容易,口感也更加饱满。
全书画面感十足,语言言简意赅。作者的这本《中式面食入门》中除了讲解详细,分门别类以外,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食恒久不变的追求:色、香、味的融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中美食文化是所有文化中重要的一环,而面食文化是美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面食中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无上智慧。本书的作者用老百姓最能看得懂的语言,将一个有悠久历史文明传承的美食文化展现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爱上并学会做美食,对于日常中会做美食的老百姓来说,也在本书中获益良多,从而改良自己在制作面食中的不足。
将此书推荐给每一个热爱美食,更热爱面食的人!这是一本实用而不失美感的初级学者的面食教科书。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六)
面食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常吃的,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面食是平时很少吃的,一般吃也是去外面买点,但我一直很羡慕北方人自己在家里自己做面食。 《中式面食入门》很适合我们这些新手,无论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看这本书学习做面食,你都会有所收获。作者是下厨房的美食达人馨月老师,她的面食手艺可是家传技艺,为了能让好吃的面食能够被更多人学会,书里可是包含了她几十年的做面食技能,介绍了足足132款面食,一日三餐都有,可供你选择,封面的饺子就超级诱人啦!而且整本书都是全彩的,看着那些成品面食真的是让我口水直流啊! 因为这是一本入门级的书,所以馨月老师在书的开头就花了一定的篇幅给我们读者介绍了一些有关面食的基本知识,关于面团和食材的分类,熟制方法以及可能会用到的工具,等我们对面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了,能够准备好一些我们做面食需要用到的东西。馨月老师再根据面团的分类将其划分三个大类,更细致地带我们做面食。要知道每个面团的揉面、发面、造型……都是有讲究的,技艺的一点点差别,偷懒一点都会让面食的口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完全失败做不出面食,那样就是纯粹地浪费粮食了,是要对不起良心的。 做面食是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想要做出来只需要看步骤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可以做出来很像的面食,但是想要做出又好看又好吃的面食还是需要你拥有做面食的窍门,但是想要发现窍门是需要一次次摸索出来的,是会失败的,不过有了这本《中式面食入门》你只需要照做,就可以啦!因为做面的窍门馨月老师就直写在书里啦,一步一图,你跟着做就可以,清晰简明的步骤示范,附有详细的美味小贴士让你避开操作雷区,即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一次成功,比真人施教还要有意思,不需要报班可以直接在家做面食。 当然这本书里的132种面食里包含的都是我们平时吃的,有筋道的面条、酥脆的薄饼,鲜美多汁的饺子、馄饨、锅贴,蓬松香甜的馒头、发糕、花卷,皮薄馅多的包子,造型精致的酥油糕点……但是这些中规中矩的面食里也有着不一样的面食,玫瑰抱蛋煎饺,紫甘蓝打卤面,螺旋彩纹馒头……这些面食看到都食欲满满。 在家做面食或许会有点累,但是我敢说吃起来绝对比买来的好吃!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七)
一直都喜欢吃面食,也曾经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但应该是面点师技能等级为零的缘故,从来就没成功过。
看到这本《中式面食入门》时,因为这本书是下厨房美食大人馨月所著,还因为封面写着 “一天一面,不见就想念”,所以我只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入手了一本。书的材质没得说,铜版纸将插图里的美食衬得无比诱人。书中收录了132道面食,从主食到小吃,每道都配上精准的配方和技巧知识点,小白们照着做就可以了。
自从小麦被人类驯化后,面食就逐步成为了人类的主食。中国的面食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主要有面条、馒头、花卷、油条、麻什、烧饼、饺子、包子、馄饨、麻花等,而西餐则有面包、各种烤饼等。特别提一下,意大利面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平日只要是自己单独吃饭,我一般都会煮碗面条吃。最常煮的是番茄煎蛋面,我想这应该是全国大部分人们都喜欢吃的面之一了吧,简单方便又好吃。但我每次都是用干面煮,因为自己不会擀面。而北方的小伙伴们,大部分都会自己擀面,因为每年除夕时,北方习俗是一大家子围在一起擀面包饺子,从小就接受专业的擀面训练,比南方的小伙伴厉害多了。作为南方人,比起饺子,我更喜欢吃云吞。云吞是广东人的叫法,上海人叫馄饨,四川人叫抄手。云吞皮薄馅厚,特别是鸡汤鲜虾云吞,撒上小葱花和香菜,美味的能让人把舌头都吞掉。至于面点小吃,就更多了。广东人喜欢喝早茶,点心的花样繁多。包子、馒头、发糕、花卷、面饼每样都能做出几十种不同口味来。而这些点心的做法,我们都能从这本《中式面食入门》里找到。书的最后一章,还介绍了不少特色面食,有岐山臊子面、乳山喜饼、黄馍馍,榆钱窝窝头等,我记得岐山臊子面和黄馍馍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另外还有月饼的制作方法,就快到中秋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按图索骥,自己动手试试。
总的来说,这本《中式面食入门》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面食食谱,跟着食谱自己动手给家人做一份美味面食,在享受制作美食的快乐同时,也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记得多年前看过一个广告,最后一句广告词是:“不是喜欢吃你煮的面而是想多见你一面”,这句话一直被留在我的记忆中。
面食凝聚了千百年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饮食文化精华。传承到今天,依然能让我们喜爱非常,并不断的进行着开拓和创新。在中国人的心中,中式面点是无论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依然能让口腹和内心都满足的食物。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八)
中国的面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种植小麦的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在这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经历了工具的变迁,面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下,一切手工制作的东西都显得弥足珍贵。一方面由于众多品牌的出现,衍生出很多替代品,另一方面,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并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来手工制作。而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就会发现在这些工业化带来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终究是缺失了一些东西,也许就是自己手工制作的那份快乐。 小时候刚开始学习做菜的时候,咸了淡了,没烧熟或者烧糊了,但我们身为制作者却可以吃得很开心,因为这份饭菜里面浇灌了我的心血,味道自然而然就自得其乐了。每次看《舌尖上的中国》,总是会被画面上当地的特色美食所吸引,被淳厚的旁白的声音撩动,随着味蕾的跳动,开始了跃跃欲试的心。 本书只是中式面食的入门,很浅显,很容易懂的一本书,也是方方面面介绍了面食相关。中式面食的基本分类有几种,面食材料的分类有几种,面粉、糖类、油脂、酵母等具体细分又有多少种,熟制方法又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工具又有多少种。这些是关于面粉的相关。我们制作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才能制作出美食。 具体的面食又分为水调面食、发面类面食和百变面食。水调面食,诸如面条饺子馄饨之类的,伴着水吃或者直接加工需要水的参与的。这一类,各个地方的名字叫的千奇百怪,可仔细一看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发面类面食,即要加入酵母进行发酵的面类食物,诸如馒头包子类。这一类又很考验操作者的经验了,和面是否精致直接影响口感。百变面食,指一些特色的可爱的小动物形状的面食或者由面引发的奇思妙想的创作出的面食。这一类是最吸引人的,因为它很多变,造型可爱可以哄小孩子,可爱得让人都忍不住去吃了。对于这类面食,在做法上又有很多种。比方对于同一个食物,可以蒸、炒、煮、煎等,用到的工具可能是蒸笼、平底锅、蒸锅、电饼铛等各式各样的东西。所以说,吃是一种文化,研究透彻可不容易。 本书虽说是中式面食入门,其实是一本菜谱。每一页都是彩色的,原滋原味地还原每一份面食。有时候,自己在家里一个人闲着无聊,可以照着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像做一件艺术品一样。不必担心失败,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在失败中摸索,最终做出令人满意的美味。 我们看着图,读着字,动手做,满足自己,赏心悦目。为什么喜欢,为什么热爱,为什么次次失败却依然不甘,因为一面之缘。一面,让我遇见你;一面,让我想念。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九)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又将到中秋,秋高气爽的天气,夜晚的风有点大。当我乘着晚风,搓着冰冷的双手赶回家吃团圆饭时,母亲吆喝着我和家人一起坐在团圆的大桌前,并给我盛了一小碗冒着氤氲白烟的红烧牛肉面。热闹的氛围因这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而更加温馨。尝了一口,浓郁的香味在唇齿间蔓延,满满都是爱的味道。
前些天随口跟母亲提了一下,某某家的红烧牛肉面味道不错,就是有点远。刚好《中式面食入门》里有红烧牛肉面的教程,母亲就开始跟着教程提示做红烧牛肉面。母亲跟我磕叨:“书中说:好吃的牛肉面,面、汤、肉都有讲究,面要柔韧有度,汤要浓香不浑浊,肉要饱满多汁,入口即化。你不爱吃肥肉,我早早起来去市场,溜达了一圈才找到只带一点点肥肉的牛肉。”从做手擀面,选牛肉,做汤底,熬汤,这一系列下来对极少吃面的南方人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工程。但是我敬爱的母亲为了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忙活了一整天,心里满是感动。
吃完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母亲新学做的广式椰蓉月饼,大家赞不绝口,都觉得比外面卖的好吃。边吃母亲边和我分享《中式面食入门》一书,她告诉我书本有很多实用的知识,图文并茂,简单易懂,适合小白级别的我,还让我学习做点面条和包点给家人和宝宝吃,给厨房来点烟火气息,改善伙食、增加营养。她还告诉我,打算重点学做百变面点,做些可爱的卡通面点,下午放学时间在附近的幼儿园门口卖。不仅可以赚点小钱,还可以充实退休后的生活。母亲还告诉我,这次因为已经临近中秋,赶不及做月饼分给亲戚朋友了,今年多练习,明年给亲友们做月饼。
我为母亲感到高兴,因为她找到了事情充实退休以后的生活;我为自己深感惭愧,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少了,出嫁之后更少了,陪伴她的时间屈指可数。父母亲总是在期盼我能常回家,而我却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回家。每次回家,几乎都没想过要带东西回去,父母亲却总是做一大桌好吃的菜在家等我,回家一次搞得比过年还隆重,回去时还要大包小包地拎。父母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不求回报地付出。
父母家的味道是温暖幸福的。今天,我又重新找到了这种熟悉的味道,它又因我不常回家而变得陌生。家的味道,虽然平淡无味也是幸福,但是一切只能等你慢慢体味。家的味道,凝结着父母亲对我们的一片爱心,包含着他们对我的殷切希望,我要珍惜这可贵的味道。无论我以后在哪里工作,和谁生活在一起,也始终忘不了父母那个温暖的家。一切都在变,但是爱的味道不会变,家的味道不会变。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十)
中国幅员辽阔,有南方与北方之分,面食自然是北方较为偏重的食品。南方虽然也有一些面食,但总得来说感觉不如北方的种类多,更为倚靠一些。
有些面食还是某些地方所特有,所以,不到某些地方是尝不到的。比如,邹城的川味面条就很好吃,但离开了此地,基本上没有其它地方有这种面食了。
这么说来,还是自己做面食,万事不求人最好了。美食达人馨月写的这本《中式面食入门》就是人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让人们能够秒变面食达人,能够自己做出喜欢的面食。
因为这本书介绍的比较全面,相当于一个面食的百科全书,基本上常见的面食都有了,非常适合初学者来学习。
通过本书,作者将面食分为了三大类,水调面、发酵面和酥羔浆面,并介绍了制作中式面式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以及蒸、煮、烤、炸、煎、烙、炒等制作方法,并就一些具体的面食做了讲解。
比如水调面食,如面条、薄饼、饺子、锅贴、馄饨等等,发面类面食如馒头、发糕、花卷、包子等等。作者还介绍了一些风靡街头的小吃和一些地方面食。
这类美食类的图书现在都做得很漂亮,无论是从纸张、印刷、排版布局等各个方面,都让人赏心悦目。制作面食每一个步骤的关键节点,也都有图片予以显示。再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依葫芦画瓢,相信读者按图索骥,也能够快速面食入门吧。
《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做的一手好菜,结果俘虏了如意郎君郭靖,也使得北丐洪七公甘愿辅佐郭黄二人。可见,俘虏一个人,俘虏他或她的味蕾还是比较可行的一条道路。作为人们的主食,面食还是占据半壁江山的,恰如南方的米制品一样。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有时候很难有时间沉下心来研究一些美食,研究一些面食和菜品的做法,即使在北方,现在不会蒸馒头的人已经是大有人在,人们已经习惯了下班回家前捎几个馒头回去。
也是因为现在家庭人少了,馒头吃不了那么多,不愿意费工夫了。而且现在随着外卖的盛行,人们更加不愿意自己亲自再动手制作面食了。工作劳累了一天,谁不想休息一下呢?
可是,话又说回来,还是吃着自己做的面食安心、放心和舒心,还是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在里面的。馨月这本《中式面食入门》里面的一百多种美食面食,可能你也吃过一些,但很少有人能够吃全吧。
本书谦虚的说是“面食入门”,可要是完全把本书的一百多种面食全学会,那就不是入门的问题了,那几乎可以到了精通的地步了,至少可以达到白案师傅的境界了,不仅深深为作者丰厚的生活底蕴所折服……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十一)
山西是面食之乡,作为一个山西人,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地方,生活都需要一点面。面食,比各类米食要好消化得多,至少生病的时候,吃碗面片汤发发汗,病都能好得快些。
老辈人的面案上,每天都滚动着生活的气息。小时候,看着每天在面案跟前忙碌的祖辈、母辈,从她们双手间流出的关于面食的香味,充斥在我每一个生活的角落。到了年节的时候,还会有热腾腾的各式饺子,为我们妆点节日的欢腾。
中式面食的种类繁多,单以山西面食种类来讲,都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的。比方说,刀削面、饸烙面、拉面、扯面、饺子面、刀切面、揪片、柳叶面等等,写的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再来说其他的面食,豆包、饺子、包子、葱花烙饼、鸡蛋灌饼、白面饼、干饼、甜饼、馅饼、咸饼等等,最牛的大概就是每年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枣馍”,做成一个小山的样式,大家将过年在饺子里吃到的钢镚,全都卡在枣馍上,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在的年味少了很多,当然对于面食的吃法也变了很多。我们的餐桌上开始出现各种颜色的健康饺子,饺子的馅料也不单单是猪肉、羊肉、牛肉,开始增加的还有鱼肉、虾肉,饺子的做法也不再是单纯的煮制,也开始有了蒸锅里的蒸饺和烤箱里烤制的饺子。可以说,现代社会的饮食方式少了很多地域的特色,但是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品尝到各个城市甚至国家的面食美味。
关于面食的记忆,真的有很多是属于童年的,在阅读完《中式面食入门》之后,很多书中的内容也与我的童年记忆有了重合。不过,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生活的一种解读。《中式面食入门》的内容非常丰富,装帧也非常精美。那些面食虽然出现在书里,但是非常有画面感,让人在阅读之后,就想试一试其中的一些面食怎么制作。于是,我这个从来没怎么做过饭的人开始按照书中的介绍,开始了一碗面的摸索,最终的结果是将就着能吃,但是图片我就不上传了。毕竟,能把面片做成面疙瘩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哈哈哈~
《中式面食入门》里从如何揉面、醒面,再到面食其他辅料的各种配置的步骤介绍得非常详细。任何初学者都可以很快上手,不过根据我之前的经验而言,很多实际遇到的问题还是需要自己琢磨一下的,这样才能根据书中介绍的面食案例更好地做成自己的风格。
其实休息天在家学着做一些美食,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尤其对于我这种爱吃的人而言,研究美食相当于是将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乐趣。当然,饮食健康才是生活的真谛,现代很讲究“你吃什么就是什么”这件事。所以,不妨跟着《中式面食入门》做自己喜欢的面食,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吧!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十二)
作为一名北方人,从小就对各种面食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面条、包子、馒头、烙饼、馅饼是小时候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也是特别爱吃的食物。但是很多时候,关于各种喜爱的面食是如何做出来的,却并不知道。《中式面食入门》是一本关于面食做法的入门级别的书,让爱吃面食的吃货,在尝试做各种面食时,有了可以参考的范本。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面食的基本概况;第二章都是一些干货分享,介绍了各种面、饼、饺子、锅贴、馄饨的做法;第三章介绍的是发面类面食的做法;第四章讲了各种面点的做法。 第二章中介绍了酱香小排翡翠扯面的做法。因为面粉中加入了菠菜汁,面的颜色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调的白色,而是绿色的,绿色的面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排骨本是油腻的,但是配上加入了蔬菜汁的面条,再来几根碧绿的油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排骨的油腻,而变得油而不腻,十分爽口。这样的一碗面,不仅可以能享受到吃肉的快乐,同时也吸收了蔬菜的营养,是一份特别值得推荐的面条。 第三章介绍了馒头的做法,作为爱吃馒头,但是却对发酵面不太了解的人而言,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在和面是需要放多少发酵粉,发酵多长时间,发酵到怎样的程度就可以了,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在蒸馒头时,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比如在蒸制的过程中不要打开盖子,水不要放太多,水放多了,沸腾的时候会接触到馒头,让馒头塌陷,当然水也不能太少。关于火的掌握,这本书中也做了介绍,火不能太猛。“如果是蒸菜包子,时间不能太久,时间太久包子内的蔬菜颜色会变差。”这句话让我忽然想到了,有时候蒸韭菜鸡蛋的包子时,因为总是担心包子蒸不熟,总是尽量地去多蒸一些时间,很多时候,当关火后,从锅里拿出包子时,才发现韭菜的颜色变得很深,与卖的包子的鲜绿的颜色明显不同。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说明火太大,二是时间过长。了解了这些,在以后蒸包子时,会注意火的问题,还有就是时间的问题。我相信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改进。 这本书作为一本入门级的面食教材,通俗易懂,没有其他美食书里高大上,但是却足够地接地气。让人忍不住去跟着书中的步骤,去亲自尝试一下。在书的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各种小吃的做法。其中介绍了凉皮的做法,面皮的原料准备、拌料、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步骤详细,可操作性强,忍不住要跟着书上的步骤去做一份凉皮。 这本书配了大量的图片,在深夜看这样的一本书,虽然不饿,但是一直在下意识地咽口水。有人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周末的时光,不如买上足够食材,跟着这本书一起做一碗美味的紫甘蓝打卤面,或者烙几张家常葱油饼,或者做一份青椒牛肉锅贴,或者蒸一锅木耳虾皮青菜包……想想都觉得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十三)
中国人爱吃面食,特别是北方人,一顿没有面食,那简直就和没吃饭一样。面食种类繁多,几乎可以做到不重复。可问题是,当我们在家时,突然想吃了怎么办?那就只有学习了,不过,我们不必去厨师学校学习,只需要一本《中式面食入门》即可。因为我就有一本,瞬间从菜鸟找到入门诀窍成为高手,哈哈,(这里需要一个摇头的小人,才能表示出我的开心。)
《中式面食入门》由下厨房美食达人馨月所著,已出版《念念不忘的面食》《365天家常菜》等。一看就知道作者是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这年头在下厨房能称为美食达人的,那必须得是做得好,会教人的啊。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初学面食这一章节里,作者从水调面发酵面与酥糕浆面的不同讲起,从中式面食材料分类,到制作方法,特别是制作中式面食的工具,一一介绍。想要使用这些工具,必须要了解这些工具,唯有了解,才能更好的使用。很不错,现在是面粉也分清楚了,工具也办了几样,毕竟没有工具做不出来啊。
水加面成就了水调面食,也就是最简单的不发酵面食。在这里作者介绍了几款常见且常吃的水调面食。比如面条,薄饼,饺子,锅贴,馄饨,以及其他一些包馅类的如肉包,大饼等等。这些不需要发酵的,也就是最为基础的制作,适合新手学习,用料简单,耗时短,且比较容易出成品。特别是面条,在学会基础款面条后,作者还介绍几款比较常见且火爆的面条,比如红烧牛肉面,阳春面,茄子焖面等等。
在掌握了水调面食的制作后,可以学习发面类面食。这类面食需要发酵,就需要掌握如何发酵,发酵时长,以及如何判断发酵完毕。当然这些都需要在一次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才能熟悉起来。作者列举了从不需要加馅的馒头,到材料复杂的发糕,从简单的花卷,到各种馅的包子,百变面点等等。特别是简单的馒头,在作者这里,只要学会基础款,就可以学习一些火爆款网红款。比如漂亮的双色紫薯花卷,黄金如意卷,草莓馒头等等。这些都既好看,又营养,并且味道还超甜美。
在《中式面食入门》这本书里,作者一款配一幅成品图,然后还有分解步骤图,详细说起该如何做。特别是作者将十几年的一些小技巧也融入到书,这些技巧对于新学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知道的。比如正确揉面的方法,比如肉馅要先打水再调味,比如肉馅如何打水,比如烙饼的技巧等等,在熟练掌握一项面食基础的同时,学会这些技巧,会让我们在制作面食上离成功更近一步。这本书,也确实对得起入门。作者从用料,从工具,到基础款,到复杂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跟着作者,从入门开始,从最初开始,勤于练习,132样花样面食,终有一天,会做出自己满意的面食。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十四)
不知从何时起面食成为了生命中吃食的调剂品,只有偶尔路过面馆才会进去吃口面条,更别说儿时饭前那开锅后的大白馒头香味,久远的就像上辈子。如今人到中年忙碌成为主题,米饭,米饭,还是米饭,恨不得吃个烧烤都来碗大米饭,快节奏的生活让面食成为了一个回忆,一个念想。
单身狗的我如今自己生活,倒没有觉得孤单,只是这次拿起这本《中式面食入门》我才恍然发觉,如今的家里竟然没有一袋面粉,突然间竟显得有些可悲。
想马上拿起衣服锁好门出门右拐50米进商场扛上一袋面粉回来立刻做些肉包子......
本书内容当然不煽情,但却看的我有些难受,这些熟悉的名词,榨菜肉丝面、阳春面、老北京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油泼面、家常葱油饼、饺子、锅贴、馄炖、煎饺、发糕、花卷......每看一种,心都颤一下,那是一种记忆深处的画面重新涌入脑海的震颤,这些才叫食物啊!相对而言,米饭,米饭,显得如此单薄,单薄的竟不知这些年是如何帮我抵挡生活的寒。
书里写了132道让人牵肠挂肚的面食,每一道都是一把无形的刀戳在胸口,我有多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面条了啊,鸡蛋和肉做的卤子,手擀面的嚼劲,呼噜噜的吃响声,记忆成为画面在眼前翻滚,还有,还有妈妈有些大嗓门的欢笑声......
书的内容不复杂,甚至有些简单,因为大部分都是家常菜,食物的材料随处可得,每一步的做法都有图像和文字说明,说明的文字很多,作者并没有为了更好看而精简,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对面食的喜欢。那应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喜欢,尽可能的想为读者把一个可能疏漏的点都标注出来,把一个步骤都完成的尽善尽美,吃,对我大吃国来说确实是一件无比庄重的一件事。
就像美食专栏作家黄予所说的,如果没有面食,依然可以选择其他主食饱腹,但心里总会有那么一块空缺。而这块空缺其实就是家的味道,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的时光,是你我小时候在妈妈揉面旁的玩耍,是刚出锅的馒头蒸汽香味弥漫之间的亲情......
面食,更能给家人一份安心和温暖,更能在忙碌的生活中为家人保留出几分惬意,那是等待开锅的自由家常闲暇时间,是与父亲儿子沟通的最好时机,是不用说出口的亲情。而上桌后,那就是入口的美味与满足,是食物,也是爱,更是家。
《中式面食入门》读后感(十五)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对面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是面对着每天千篇一律的包子馒头,再美味的食物也会失去吸引力,只能当做饱腹的食物,仅此而已。但是包子馒头并不是面食唯一的形态,我们从电视节目中,从网络上,会看到在许多地方,在非常多的家庭中,他们讲面食的技艺发挥到另外一种状态,用最简单的面粉做出了一种完全不亚于艺术品的食物出来,看着那些形状各异,形态逼真,味道奇美的面食制品,我也会想,在我的家里,用同样的面粉也能够做出同样的东西出来吗?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式面食入门》,给我的这一想法带来了一丝可能。 《中式面食入门》属于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健康爱家系列中的一本。全书铜版纸印刷,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厚,但是拿在手里确实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当我们翻开这本书以后,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精美,便会敢到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里面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插图,一些我们见过没见过的面食制品,就那样俏生生的立在那里,刺激着你的味蕾,双手,让人忍不住的去按照书中的做法,来做上一做,试上一试。我想,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会爱上面食制作,从此变身为一个美食达人也说不定吧! 《中式面食入门》绝不是一本简单的教会你如何去做某一种面食或者某一类面食的食谱类书籍,当你翻开本书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以面粉为例,我自认为也是一个极为贴近厨房的北方的汉子了,但是当面对面粉的分类与选择的时候,依然会一头雾水,看着书中所提到的什么高筋面粉、中筋面低筋面粉等等完全是一副呆头鹅的形象,在我的印象里,面粉就是用小麦磨成的,不论是包子、馒头还是面条乃至更多地面食制品,只要是面粉就可以达到我们的使用目标,当我在网上选购面粉的,也仅仅依靠价格与销量进行选择,但是在看了《中式面食入门》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单单原料选择这一项便有着如此多的学问,当我们决定要做什么食物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很可能不是如何做,而是要选择什么样子的面粉。好的对的原料才能够作出我们理想中的味道。因此,对于真正的面食爱好者来说,本书的第一章《初学面食》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一章。 我是一个极为喜爱面条的人,因此,在《中式面食入门》中看到如此多的面条样式的时候,是极为兴奋的,听过吃过的肉丝面、阳春面、红烧牛肉面,听过没吃过的臊子抻面、蒸面、扯面等等,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详细的做法,从开始的选材,到制作出锅等等,本书的编者都为我们提供了详尽而完整的步骤。每一步骤还都贴心了配备了具体的操作图片,文字加图片的组合给我们的实际操作带来了更多地便利与成功的可能。因此,如果你真的热爱面食的话,完全可以跟着书中的介绍,在周末在假日为自己的家人做上一道不同以往的面食出来。美食美味,满足的不止是味蕾,还维系着家的那种温馨与想念! 当我读过了《中式面食入门》之后,真的激起了我动手进入厨房的冲动了,说起来,也真的好久没有正儿八经好好地为家人做上一顿饭了,或者今天便可以循着《中式面食入门》来小试牛刀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