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五月黎明读后感摘抄

五月黎明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2 09:05:42
五月黎明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4-22 09:05:42   小编:

《五月黎明》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奋斗,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故事中充满了温情和勇气,读者在阅读中会深受鼓舞。本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希望。

《五月黎明》读后感(篇一)

贺巴陇锋长篇小说《五月黎明》出版

左瑞英

陇上奇峰方五月,春秋笔法著黎明。

雄襟海岳千觞尽,一曲浩歌家国情。

作者简介:左瑞英,笔名润泽,网名静心斋,泥水之阳,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甘肃省史志学会会员,华北散文学会会员,庆阳诗词学会会员,庆阳乡贤文化研究会会员,宁县乡贤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临洮貂蝉诗社会员,贵阳市南明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著有教育心得集《心灵的火花 细节里的思索》,自结诗集《路漫漫》《芳草园》《泥阳行吟》。作品收入《世纪末的最强音》《洒向新世纪的花雨》《俊彩星驰》《华夏之恋》《相聚新千年》《放飞朝阳》等书籍。发表各种新闻报道近百篇。现供职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

《五月黎明》读后感(篇二)

一口气读完巴老师新作——长篇小说《五月黎明》,为主人公齐天翼这个地下英雄、幕后英雄而难以入眠。

齐天翼表面上是《民众新报》记者,实为我打入中统系统的地下党员。他是道具人物倪柏仁干儿、学生,黄紫红的丈夫,代号“青铜”。其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内心有大爱,但表面却不修边幅、放浪形骸,装作看破红尘以麻痹敌人,甚而至于骗过了自己的老师,故人称“闲人”。齐天翼口头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语道破他心有猛虎而细嗅蔷薇、大智若愚的革命本质。

小说中,“闲人”齐天翼平日一身特异行头、扛着照相机整日紧跟军统和中统,弄出许多搞笑桥段,甚至不得不和觊觎自己妻子的人周旋打哈哈,但他实则是在时刻寻机组织营救倪柏仁。

感情上,齐天翼忠于黄紫红,不惜等其七年,当妻子站在眼前成为敌人的时候,经过痛苦抉择,他毅然从内心放下,但却不失人性人情之美:在不违反组织原则和给革命造成损失的前提下,多次规劝她反正,无果后两人陷入你死我活境地。对于蓝枝儿的爱慕,他冷静处理,但是当对方的炽热和声明大义撞击他心扉的时候,他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表现出革命者普通人的一面,也给作品抹上浓重的普世情怀。

这个人物太难啦,作者将其放置于敌我斗争的刀尖儿上进行灵魂拷问、艺术塑造,显得很高明。最终,塑造出一个令人难忘的文学新人——革命者。

《五月黎明》读后感(篇三)

(本文发表于《宁夏日报》2024年1月30日“六盘山”副刊“开卷”栏目)

作家巴陇锋《五月黎明》(敦煌文艺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是一部带有谍战元素的主旋律长篇小说,讲述了进步群众为追求光明而不懈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人民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仔细读来,可以发现巴陇锋在小说艺术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颇能体现出作家的匠心。

结构畅朗规整,情节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显豁性。小说以代号“青铜”齐天翼为首的正义群体,营救护送“关中正大先生”倪柏仁到延安的曲折经历为叙事主线,故事展开的时间背景是在1946年5月6月,为期34天的营救斗争可谓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故事章节以日期命名,斗争的每一天为一章,每章七八千字,篇幅和谐匀称。文本以时间的前进隐喻着从“黎明前的暗夜”到“五月的黎明”再到“光明的到来”,呼应了题目“五月黎明”,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构成了小说的成长叙事。文本打破了传统小说中形式的附属地位,而将形式作为内容之一,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整合,在复杂的故事中艺术地展示了历史虽曲折却光明的必然性,注入了耐人寻味的思维结晶。

与此同时,作品文本内在的迷惑性与上述结构的显豁性构成鲜明对比,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张力。首先,文本具有高烧脑性。由于小说悬疑色彩颇浓,有的人可能读不懂,也可能读几遍才懂,这也是文本具有“看点”的重要原因。其次,作者善设悬念,使情节扑朔迷离。如三份锦囊的设计,每份锦囊都在万般要紧的关头才被打开,因为三份锦囊分别藏有“妙策”,通过不断揣摩“妙策”背后的深刻意义,使故事层层深入。还如,被众人拼命守护和解码的青铜佛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再次,作者设置了诸多叙事迷宫。如黄紫红对于自己从婚礼现场被炸失踪后七年来的经历,企图隐瞒,说了三遍,三遍都不一样,有如罗生门。但这些并非小说的缺点,而是作者的有意为之。这种叙事的迷宫恰恰构成了小说的真假之辨,在接近真相时,又远离真相,在有限的叙述中隐喻着无限,使文本极具神秘性、开放性与多重性。

小说的最后半章与之前的章节设计有所不同。实际上,故事在最后一章的前半部分就已结束,倪柏仁已被成功护送到延安。但作者又在最后半章交代了正义人士齐天翼与妻子蓝枝儿及其后代在此后的生平情况,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得知,他们并非春风得意,而是充满坎坷,且叙述风格转向冷静节制;即:齐天翼在前三十五章多里为光明抛头颅洒热血,而后半章里,取得胜利后,他却活得郁闷起来。这种人生的起落与跌宕不免让我们深思,人生的况味或许就是交织在“大欢喜”与“大沉痛”的起伏中。可见,最后半章与前三十五章多看似互相独立,却形成了对话与互文的关系,从而在更广阔的人生意蕴层面延续了故事的内涵,增加了文本的阐释空间。

庄谐杂出,雅俗共赏,是小说的另一个艺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小说叙述语言的典雅诗意和人物语言的通俗诙谐。在叙述语言上,作者或借古典意象营构诗意氛围,或引用《诗经》《洛神赋》等古典诗词,或运用文言句式,使叙述语言凝练匀称,表现含蓄,文质兼美。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里的景语深深嵌入故事情节,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实现了古典文学资源的现代演绎。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善用方言俗语贴合人物性格和地域特色,不免让我们想到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对方言俗语的书写,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都贴近大地,体现着深刻的“在地性”。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五月黎明》在平凡琐事中书写人物的侠义精神,在乡野气中书写生命的原始强力,感人至深,值得一读再读。(完)

《五月黎明》读后感(篇四)

区别于刘建东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以侧面手法隐晦曲折地表现一个宏大的历史主题,巴陇锋《五月黎明》是一部红色题材的革命长篇小说,以正面突入为主,甚至直接切入到某个事件的关捩处,以此展开故事情节,这既是由长篇小说的架构决定的,更是由作家独特的小说审美眼光造成的,这部作品整体上体现了一种诗意化的书写倾向。

立意构思上的诗意化。小说紧紧围绕着“青铜佛”的秘密执行任务,一波三折,曲折陡升,渗透与反渗透,敌我双方互相卧底,造成了更大的悬疑和重重迷雾,一个圈套接着一个圈套,悬念陡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演变,到终了“哗啦”一下全解套了,传奇性和诗意化的场景相融合,构成小说立意构思上的诗意化。

除此之外,作家聚焦于宏大历史事件的某个关键点,以1946年5月1日这个点为突破口,强力突入到历史的纵深处,既强化了历史事件的繁琐性、庸常性,又突出了历史事件的传奇性、奇崛性,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扉页不无调侃道:

“公元1946年初,除了斯大林打了个哈欠、丘吉尔发表了一次演说之外,蒋介石还闹心着。蒋介石的闹心持续到5月1日这天,再次集中到给过他奇耻大辱的中国三秦西京。故事得从1946年5月1日之前讲起。”

这种庄重与戏谑互文、玩笑和严肃共存的叙事语调,顿感轻松幽默,同时也让文本字里行间透漏出某种历史的宿命感、嘲讽感,这是汉语文学的魅力,更是辨识小说家语体风格的一种语言感知能力。

其次,城乡风物的诗意化。作者擅长写剑拔弩张的斗争场面,融人、事、景、情和物于一体,对城乡风物,特别是乡村风物时时处处呈现出诗意化的特色,文笔细腻,绘声绘色,张弛有度,让人觉得阅读也是一种享受,节奏和火候把握的恰如其分,很好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经验,做到和作者同步,譬如:

“黎明时分,月亮隐去光辉,山岭和天边的云块黏合,周遭影影绰绰;很快,四面的村庄、院落、树木等开始显现轮廓,前山赵家村在一片鸡叫鸟鸣声中依赖一个湿漉漉的早晨。”

诸如此类的乡村风物描绘,渲染了小说发生的故事背景,让紧张突兀的故事情节平添了很多妩媚与风景,使文本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生动性,精彩的场景描绘,正是作者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历练,令人拍案叫绝。

叙事话语的诗意化。巴陇锋的小说,语言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读起来文从字顺,符合大众阅读的口味和审美。从上面的点滴细节中,管中窥豹,我们不难看出其小说叙事语言的诗意化,语言是小说的灵魂,没有好的语言就不会有经典的文学,一句话道出了小说创作的真谛,有例子为证:

“乌云随风散去,天幕上飘荡着轻云,月亮在薄云里快活地穿梭,苜蓿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淡紫色的苜蓿花随风颤抖,似微风吹过琴弦,被惊扰的蝴蝶和飞蛾们在手电光中翩翩起舞。”

由于小说作为叙事作品,在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具有二元性,一个是本文时间,一个是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这两种时间的矛盾关系,构成了小说结构中的节奏性,主要体现在时序、时长和频率中。这种节奏性,在巴陇锋《五月黎明》主要体现了匀速叙事即场景上,这造成了一种特殊叙事话语的诗意化,给小说增添了文学的魅力。

由是观之,巴陇锋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诗意化书写,颠覆了一般小说的写法,别具一格,值得探究。(完)

《五月黎明》读后感(篇五)

区别于刘建东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以侧面手法隐晦曲折地表现一个宏大的历史主题,巴陇锋《五月黎明》也是一部红色题材的革命长篇小说,以正面突入为主,甚至直接切入到某个事件的关捩处,以此展开故事情节,这既是由长篇小说的架构决定的,更是由作家独特的小说审美眼光造成的,这部作品整体上体现了一种诗意化的书写倾向。

立意构思上的诗意化。小说紧紧围绕着“青铜佛”的秘密执行任务,一波三折,曲折陡升,渗透与反渗透,敌我双方互相卧底,造成了更大的悬疑和重重迷雾,一个圈套接着一个圈套,悬念陡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演变,到终了“哗啦”一下全解套了,传奇性和诗意化的场景相融合,构成小说立意构思上的诗意化。

除此之外,作家聚焦于宏大历史事件的某个关键点,以1946年5月1日这个点为突破口,强力突入到历史的纵深处,既强化了历史事件的繁琐性、庸常性,又突出了历史事件的传奇性、奇崛性,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扉页不无调侃道:

“公元1946年初,除了斯大林打了个哈欠、丘吉尔发表了一次演说之外,蒋介石还闹心着。蒋介石的闹心持续到5月1日这天,再次集中到给过他奇耻大辱的中国三秦西京。故事得从1946年5月1日之前讲起。”

这种庄重与戏谑互文、玩笑和严肃共存的叙事语调,顿感轻松幽默,同时也让文本字里行间透漏出某种历史的宿命感、嘲讽感,这是汉语文学的魅力,更是辨识小说家语体风格的一种语言感知能力。

其次,城乡风物的诗意化。作者擅长写剑拔弩张的斗争场面,融人、事、景、情和物于一体,对城乡风物,特别是乡村风物时时处处呈现出诗意化的特色,文笔细腻,绘声绘色,张弛有度,让人觉得阅读也是一种享受,节奏和火候把握的恰如其分,很好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经验,做到和作者同步,譬如:

“黎明时分,月亮隐去光辉,山岭和天边的云块黏合,周遭影影绰绰;很快,四面的村庄、院落、树木等开始显现轮廓,前山赵家村在一片鸡叫鸟鸣声中依赖一个湿漉漉的早晨。”

诸如此类的乡村风物描绘,渲染了小说发生的故事背景,让紧张突兀的故事情节平添了很多妩媚与风景,使文本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生动性,精彩的场景描绘,正是作者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历练,令人拍案叫绝。

叙事话语的诗意化。巴陇锋的小说,语言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读起来文从字顺,符合大众阅读的口味和审美。从上面的点滴细节中,管中窥豹,我们不难看出其小说叙事语言的诗意化,语言是小说的灵魂,没有好的语言就不会有经典的文学,一句话道出了小说创作的真谛,有例子为证:

“乌云随风散去,天幕上飘荡着轻云,月亮在薄云里快活地穿梭,苜蓿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淡紫色的苜蓿花随风颤抖,似微风吹过琴弦,被惊扰的蝴蝶和飞蛾们在手电光中翩翩起舞。”

由于小说作为叙事作品,在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具有二元性,一个是本文时间,一个是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这两种时间的矛盾关系,构成了小说结构中的节奏性,主要体现在时序、时长和频率中。这种节奏性,在巴陇锋《五月黎明》主要体现了匀速叙事即场景上,这造成了一种特殊叙事话语的诗意化,给小说增添了文学的魅力。

由是观之,巴陇锋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诗意化书写,颠覆了一般小说的写法,别具一格,值得探究。

作者介绍:张勇,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