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望的恒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描绘了作者与久别的父亲在夜空中对望的情景。作者通过对恒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文中细腻的叙述和深情的情感让人震撼,引发人们对亲情和人生的思考。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一)
看了几个小短篇,其中要说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部《手牌》。悬疑的外壳包裹着科幻的内核,打开后却发现是人类几千年来对于自身身份的质疑和命运的归宿感。也许未来真的可以做到预言人生,不仅仅是职业,也有可能是感情,机遇……甚至是宇宙尽头。但知道最终归宿的人并不会开心,度过每一天都不应该是迈向死亡,而是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里闪烁自己的光芒。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二)
参加试读活动,读了四篇。
第一篇,潜入群星。地球人星际殖民,时间过去太久,各分文明蒙昧落后还没发展起来,但是不忘初心才能有未来,AI也是这么想的。第二篇,手牌。看着像飞船社会的生活,DNA解读帮助人们的未来规划。第三篇,我的爸爸是抗生素,有意思的比喻,平定叛乱的军人就是杀灭细菌的抗生素。第四篇,经典的大刘作品:吞食者,地球的上一任主人强势回归的故事,常读常新,大刘的作品还是挺耐看,多读几遍也好看。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三)
大刘的除了第一篇都看过,选的确实不错,前两篇大刘都是那种人类抗争外星人的戏码,一般般,中国太阳和山蛮有意思的,《山》真是点子文学的极致,中间这一篇都够写一篇小说了,主角前后的心态变化很有意思《中国太阳》少见的很有人文关怀;相较之下另外两位作家的软科幻占比更大,很多只是假借科幻来写一些其他东西。
先讲谢尔盖:《我的爸爸是抗生素》是反战,《如果您现在就下单》是讽刺那些盲目相信技术。我特别喜欢《买只猫吧》,讲了一个宅男在空间站和猫探讨爱情的故事,我特别喜欢这种末日或者孤独生存的戏码。
罗伯特的作品我特别喜欢《蜕去的外壳》这一篇,很有黑镜的感觉,探讨人和机器人的定义;《鹰舱已着陆》也很有意思,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评判可笑的地球人;《手牌》这一篇点子很不错,但是很遗憾太短了,理论上来说基因决定命运这种事情可以写很多的,有一种赛博朋克的味道,但是很遗憾结束的太快了,而且结尾有些太仓促。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四)
这本科幻短篇集中收录了来自三位国际著名科幻作家的几十篇作品。这三位分别是中国的刘慈欣、俄罗斯的卢基扬年科及加拿大的索耶。他们三位都是60后,但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科幻顶流的位置,都可谓是科幻圈子里的常青树。
这本里收录的刘慈欣两篇《赡养上帝》及《中国太阳》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虽然还没有拜读过大刘的《三体》,但是只要读过他的几个代表作,就能够体会到他的作品浓郁的中国风。今天看了索耶的一篇采访,他说希望刘慈欣可以保持创作中国式科幻。这真的是大刘的特色。虽然一开始读的时候会感觉,农村、农民跟科幻似乎很不搭界哈哈。
卢基扬年科被收录的几篇包括《潜入群星》、《买只猫吧》、《我爸爸是抗生素》等。这几篇隐喻性比较强。如果说刘慈欣的几篇关心的是地球的未来,那么卢基扬年科更关注人性吧。尤其是《我爸爸是抗生素》这一篇,“抗生素”这个名称可以说是一个双关,它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细胞。如果把整个地球看作是一个有机体,那么人类的战争都是在自相残杀。
索耶的《蜕去的外壳》是个不错的故事。它讲的是未来人类在面临衰老或疾病时可以将自己的大脑传输给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硅基生命体。然后原本的碳基生命就成为一具被蜕去的外壳,不再拥有姓名,而以一个代号作为身份隐居到天堂似的养老院。人格继承者将代替他长久地、年轻地、健康地活下去。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一些意外。最后索耶在问:究竟什么才叫真正的人呢?
科幻作品总让人感觉浪漫。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吧。阅读科幻作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能够来这世上走一遭的自豪感,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憧憬和忧虑。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五)
2023年10月,在成都举办了第83届世界科幻大会,这是中国第壹次举办。按照惯例,每届大会都会挑选几位科幻大咖来担任主宾,今年的主宾有三位:罗伯特·索耶、刘慈欣、谢尔盖·卢基扬年科。 这本《对望的恒星》就是这三位主宾的小说选集。书中的18篇中短篇小说包括了他们的大部分代表作,以及部分在此前未引进中国的作品。选集中的篇目是在三位作家知晓主题和另外二位作家身份的情况下挑选的,所选的作品也有一种要和另外两位一较高下的姿态。颇有一种华山论剑之感。 在这三位大佬中,刘慈欣自然是很熟悉了,在中国,《三体》和《流浪地球》可谓无人不知,可以说大刘凭借一己之力为中国科幻之门。索耶被誉为“加拿大科幻教长”,他的作品以大胆的猜想和技术硬度著称,他的“尼安德特人”三部曲等作品都有中译本。卢基扬年科是俄罗斯科幻之光,他的《星星是冰冷的玩具》、《深潜游戏》都有中译本,“守夜人”系列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卖了1200万册。 能把这三个人攒在一起,实属不易。在科幻世界中,他们三个人就像三体世界的三颗恒星,彼此通过想象力进行交流和碰撞。 不同于很多选集的篇目任意排列,这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放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出编辑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比如开头的前三篇,就是三位作者围绕人类未来展开的。 先是老卢的《潜入群星》从文明守护神视角描写了人类在世代飞船中的故事;索耶的《星星闪,星星亮》则是关于人类移居戴森球的故事;大刘的《梦之海》则讲述了失去海洋的地球,如何延续人类文明的故事。几个故事各有千秋,但又有彼此呼应关系。 书中很多篇目之间都有这样的巧妙关联,所以这本书既可以像普通小说集一样跳着看,更可以按照顺序看,会别有一番乐趣。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六)
- 这本《对望的恒星》精选罗伯特·J.索耶、刘慈欣、谢尔盖·卢基扬年科三位科幻大师的18篇中短篇杰作,既包括他们的标志性代表作,也涵盖了一部分尚未引进中国的获奖作品。 - 罗伯特·J.索耶是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被誉为加拿大“科幻教父”。他的科幻小说涉及多种主题,从电脑狂魔、恐龙复活、时间旅行,到平行时空、太空侦探,想像奇伟,异彩纷呈。 - 刘慈欣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他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 -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是俄罗斯著名科幻小说家。他的“守夜人”系列(包括《守夜人》、《守日人》、《黄昏使者》、《最后的守护人》)把他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得以站在欧洲最优秀的科幻奇幻作家之列。 - 三位作家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深邃而宽广的科幻世界。他们像科幻的守护神一样,用精彩的故事和超凡的想象巩固了科幻这一类型文学的核心价值,让人类得以摆脱世俗观念的纠缠,思索人类这个种族未来面临的共同挑战。 - 本书中的作品,尽管语言不同、文化迥异,甚至思想观念上存在差异,但科幻作家仍然拥有某种甚至某些种共同的梦想,就如同那广袤宇宙中的群星,那可能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希望。就像索耶小说中的那句话:它一定还在那里,仍然保存在我们的DNA当中。 - 我们的身体就是宇宙的尘埃,每个人都是散落在世界上的星星。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七)
各位科幻迷们,在阅读科幻小说的过程中,是什么让你如此如痴如醉?是对宇宙的瑰丽奇想,对人生与世界的深邃哲思,还是人类一往无前的勇气?我相信,不论是哪一种,归根到底,都是科幻文学独有的“陌生化”在吸引着你。科幻文学的“种瓜得大瓜”区别于主流文学“种瓜得瓜”的平淡无奇,又不像魔幻作品“吃瓜延寿百年”那般虚假,它远在宇宙边界,却并非遥不可及,与此同时,充斥其中的尖端技术,又让它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初看上去与魔法无异。话说至此,如果你仍然对自己的阅读偏好充满迷茫,不妨读一读《对望的恒星》。这部短篇集是八光分文化为今年世界科幻大会的献礼,集结了刘慈欣、卢基扬年科、罗伯特·索耶的18篇短篇作品,其中许多故事首次引进国内。在三位科幻领军人物的交锋中,或许你会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科幻。
《对望的恒星》读后感(篇八)
猫说:“挠挠我肚子”。
猫好。
是人教会了猫“爱”,还是猫教会了人?
这只猫猫来自《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以及“守夜人”系列科幻小说作者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的短篇小说《买只猫吧》。开头就把我牢牢勾住。
与猫相关的小说,似乎不管是什么题材都会探讨到自由与爱。在作者笔下,猫猫真的很猫…猫猫拥有很多很多人的爱,即使在宇宙中,也很难会有人不喜欢猫猫。但猫不懂爱。他的主人孤独,又在一次一次的对话中好像反反复复讨论爱。很多小细节会让人会心一笑,也很有共鸣。
个人感觉卢基扬年科作品中都有一层冰凉但温暖的底色,同时善与恶的界限也并不分明。曾经找过他的访谈,作者很相信爱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恶的人变得善良,也可以让善人走向极端”,但爱并不是他作品的唯一主题,在他的作品当中可以有宏大完整的世界观,也有很瑰丽的关于宇宙和未来科技的想象。很浪漫,也有趣。
这篇短篇小说收录于合集《对望的恒星》,是本应该出现在我去年年终科幻类总结中TOP3的中短篇合集,结果一直有各种各样的意外阻挠我写笔记,这本书就在数次拿起笔又放下笔的过程中,翻了一遍又一遍。 实在太喜欢了。说来也是惭愧,还是当时拍月度读书总结给朋友看的时候,才被提醒这本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主宾佳作选…是的,我又一次直接无视了封面的介绍。 这本合集共收录刘慈欣、罗伯特·J·索耶和谢尔盖·卢基扬年科三位科幻作家的18篇作品。在读本书之前,读过比较多的还是刘慈欣和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的作品。对于索耶了解不多,但《手牌》读完以后,他也成为了我非常感兴趣的科幻作家之一。这段时间也在读他的《未来闪影》和《金羊毛》。 感觉索耶的作品不仅有对未来的幻想,像附录介绍的他有“大胆的猜想和技术硬度”,也有对现实的警告,他曾说,“我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而是预防未来”,科幻并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现实。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我读到了科技与人性,也读到与现实的联结。很酷!又想到了非常经典的“技术发展对人类是否有害”“是否应该提防科技”的争论。 刘慈欣老师的作品也不必由我来再多评价什么。从《球状闪电》开始读,又因为看了《流浪地球》去看了短篇合集,《三体》目前还没有开始读,虽然朋友们一遍又一遍推荐,但是我是始终觉得是需要一点时间来阅读的作品。让我再攒攒时间以及勇气。 刘慈欣老师大部分作品给我的印象,就是硬核的技术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也有印象很深的一本科幻童话《烧火工》,温柔又浪漫的,也是有关于星星,在那个世界,天上的每颗星星明暗对应了地上某个人类的生死。一个男孩决定为病重的女友擦亮星星,为此他接替了烧火工的职责,每天每天按时间表烧火,为世界点燃太阳。很喜欢这样一个故事。
三位老师的作品都非常有特点,也有相似或不同的地方。放在同一合集里,适配度竟然非常高。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完全没有辜负预期的快乐。
这本装帧很符合主题,护封侧边不是作者介绍,而是很有意思的短句。科幻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会让人思考很多。很喜欢的一本。
也祝感兴趣的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