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字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1 06:55:41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11 06:55:41   小编:

读完《古诗十九首》,感受颇深。这些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丰富的内涵,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每一首诗都像一幅画,展现出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阅读这些古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一)

古诗十九首与唐诗宋词相比,并没有什么瑰丽雄伟的气象,抑或华丽铺陈的词藻。甚至颇有几首里头,有点不那么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心思。

譬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听上去就汲汲于功名利禄,不那么云淡风轻姿态好看。

譬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郁郁不得志,又怨念同门不提携,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看起来并不潇洒。

但是正因为这心思并不能塑造一个人生赢家的形象,所以才更显得真实。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应当是至为淳朴的人,他们不擅长文过饰非,不擅长矫饰,就好像是身边的朋友,不怎么保留的告诉你他的喜怒哀乐。于是读者并不觉得他们面目可憎,而只是觉得他们亲切可爱。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二)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诗,大约创作于东汉末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歌颂爱情的,当然还有几首在讲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等。这一组诗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句子,比如“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等。古诗十九首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诗里,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1941年在杂志上连载,只不过最后只解读了9首,剩余的10首只放了原文和李善的注释。在朱自清先生的带领下,对古诗十九首甚至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多的了解。古诗十九首应该反复读,甚至背下来才好。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三)

中国的诗歌是早熟的,也是一脉传承的,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可以说作为中国诗歌的母题,为一代代后人反复改写吟唱,拥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味。

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对于人生如寄的感念激发了一代代诗人。李白的“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陶渊明的“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等是为印证。

此外古诗十九首对于男女之情的描绘未受到程朱理学的荼毒,显得是那么炽热,可以大胆的说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可以热切的表露“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些词句,在后世有更多精巧的改写,但却没有一首能比得过原作的坦荡自然。

诗歌终究是人的艺术,是要有自然之情的,古诗十九首完全可以担得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四)

据史家考证,《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末年的文人仿乐府诗而作。两汉时期,诗人尚未自觉为诗人,作诗尚未成为一种志业。诗人的个性还不凸显,他们往往虚拟出某些群体的口吻,代为立言,抒发的是世人普遍的共同的情感,诸如离别、相思、客愁、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等等。周作人说:“民歌的最强烈最有价值的特色是他的真挚与诚信。”(《歌谣》)如果说《古诗十九首》是民歌恐怕不太恰当,一来它并非是土地里田野间长出来的诗,二来它是乐府诗的仿作,是已经脱离了乐曲的独立存在。不过由于创作时期早、作者的社会地位低等缘故,技法还没有完熟,文辞还没那么矫饰,诗句间仍透着一股早期诗歌的稚拙气质,“真挚”“诚信”的特点也幸未丢失。所以会有“努力加餐饭”、“空床难独守”、“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荣名以为宝”这样的诗句。 此前对朱自清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几篇散文和拒领美国救济粮的事迹,不曾想他的诗歌鉴赏竟写得这么好。既抉发其典故,告诉我们这些诗的承袭和变化,又阐释其意旨,立足训诂,有理有据;偶尔加之以适度的联想,只让人感到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厚,意蕴更加悠长,却不会觉得是过度解读。可惜朱自清当时仅释到第九首即止,后十首的阐释则付之阙如,因此后十首只有原诗及《文选》李善注。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五)

回答过某乎的问题“为什么古诗十九首中的人性和情怀为后世罕有”,人性和情怀的精妙表达,就是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大抵因为真实共鸣和隐秘的情愫。翻开这十九首小诗,尽览人生八苦,各种具象之后,是一片留白,或有或无地撞击心里某一个隐蔽的角落。真实而朦胧,一片若有若无带来的共情自然而然。

想到这本小册子刊印的时间也很有意思,南朝有名的是宫体诗侍宴诗等等。再往前几年也喜欢过那种轻颓软糜的调子,喜欢看“茂赫有德”之类的“盛世文章”,甚至不理解“清新虞开府,俊逸鲍参军”,搞不清一片昳丽为什么没能名留文坛。最近两年口味变了,才知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妙处。

《古诗十九首》在我看来大抵是二者的一个过渡状态,既饱含真情,但文词不乏婉转。配合着当年南北朝乱世,感情充沛,也有一点佛道思想影响的哲学,有点出世,有点因果缘分,还有点对逍遥的渴望。

时不时会陷入焦虑和内耗,就常念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焦虑依然焦虑,但是默默念叨时,总能稍微解脱一阵子。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六)

所谓学识,是有学,更有见识。但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懂了什么叫有学识。

有学识原来就是朱自清这样的啊! 在我目前浅薄认知里,也只有像朱自清这样的。

这仿佛是我近些年读的中文书中唯一一本所有的字都舍不得含糊过去的书,我甚至觉得在我读每一个字是,认真地把自己的灵魂和血液一股脑地扔进了那些文字里。

这本书的布局很好。 每首诗的开头,都先给出唐朝人李善的注释。 因为《十九首》本身语言就相对少炫技而重平实,所以,读李善的注解也不会觉得很难懂。李善的解释重“事”,轻“义”,即只给典故出处,至于做诗人的用意,他很少提及,只留读者自行体会。

随后就是朱自清的讲解部分了。他的中心思想也大概与李善相同,即给出解释,并不过多推测作者意图,最重要的是绝不努力曲解成主流价值观,而是实事求是,尊重原诗,尊重诗意。从他的讲解,看出他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超凡的见识。 与其说是讲古诗的学者,更想是名睿智豁达的哲学家。同时还不忘从诗歌角度对这些诗歌给出关于诗的写作方法的描述。 对诗歌写作有兴趣的一定能受益匪浅。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七)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少见的、极其勇敢的一首诗。“青青”、“郁郁”带给人生命的感觉,肯定了时间性(年复一年,春季到来)和空间性(生之绿色无边无际地铺展开去,仿佛能到达荡子所在),唤醒了读者的生命力。诗歌对于宇宙生命之美的赞叹,使得个体内在的生命也开始涌动,并将动态的生命力显现出来。景美则情动,这使得后面的人之本性的流露具有了合法性。“空床难独守”,作为生命本身难说对错,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是不甘岑寂,其实也都是人之常情。 说这首诗是勇敢的,在于它对抗着强大的道德传统,成为了中国诗歌的一个特例。其实,在《古诗十九首》中不乏这样的诗篇,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后接“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又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先言对于生命短促的忧思,后即回归坦然与行乐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诗性在于面对生命中所有不堪,直面人生的丰富性和本能的欲望。古人“秉烛夜游”的智慧在于,他们深知,为了更加崇高的生命目标而努力,并不意味着现状是不复杂的,或否认现状的存在。如若当下在躯体内就失去了幸福的可能,那么幸福永远不会在躯体外获得。只有此时此地的我与不完美的自身和解,人才有可能安顿下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我。生命就是第一道德,接纳生命并悦纳生命时,才能向上走。而这样的态度,对于安顿死亡、直面死亡是有利的。 很喜欢卡瓦菲斯的《城市》,他说:“既然你已经在这里/在这个小小的角落浪费了你的生命/你也就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毁掉了它” 谁若无家可归,便将永远漂泊,在被疫情封锁的当下,我们所追求的远方,始终在地平线上无法够着。那么,不如珍惜当下,秉烛夜游,在有限的空间与生命中看到无限的可能。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八)

《古诗十九首》诗家入门,不知不觉看多了似乎都能背诵了。每首都精心抄录,真的很美,哀而不怨且文字凝炼。人生天地间,真的如白驹过隙而已!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生。…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山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九)

1. 本书由朱自清对《古诗十九首》中的9篇的解读、十九首诗的名家书帖和一些古画集结而成。内容极为简短。

2. 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解读中时有比较诗歌与散文的异同,有趣。

3. 《西北有高楼》- “从本诗跟“东城高且长”看,双飞鸟的比喻似乎原是用来指男女的。伪苏武诗里的双飞龙,李善《文选注》说是“喻己及朋友”,双黄鹄无注,李善大概以为跟双飞龙的喻意相同。这或许是变化用之。——本诗的双鸣鹤,该是比喻那听者和那歌者。一作双鸿鹄,意同。鹤和鸿鹄都是鸣声嘹亮,跟“知音”相照应。“奋翼”句也许出于《楚辞》的“将奋翼兮高飞”。高,远也,见《广雅》。但《诗经·邶风·柏舟》篇末“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二语的意思,“愿为”两句里似乎也蕴涵着。这是俞平伯先生在《葺芷缭衡室古诗札记》里指出的。那二语却是一个受苦的女子的话。唯其那歌者不能奋飞,那听者才“愿”为鸣鹤,双双奋飞。不过,这也只是个“愿”,表示听者的“惜”的“伤”,表示他的深切的同情罢了,那悲哀终于是“绵绵无尽期”的。 ” // 结句“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既然“双鸣鹤”指男女,这两句应该是顺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往下说,听者替歌者代言,把歌者心事说出来而已,前面分析得出歌者为深宫怨女,那深宫怨女弹琴透漏出来的心事就是双宿双飞,“双飞”根本就不关听者什么事。朱自清说“唯其那歌者不能奋飞,那听者才“愿”为鸣鹤,双双奋飞”,听者自己一人“双双奋飞”,根本说不通。非要拉上听者,也只能说是听者yy,想跟歌者“双双奋飞”,勉强还能说得通,不过这么解有点太野了。

4. 《青青陵上柏》,“至于“极宴娱心意”,便是上文所谓凑热闹了。“戚戚何所迫”,《论语》“小人长戚戚”,戚戚,常忧惧也。一般人常怀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呢?——无非为利禄罢了。短促的人生,不去饮酒、游戏,却为无谓的利禄自苦,未免太不值得了。这一句不单就极宴说,是总结全篇的。”// 这段朱自清解得有问题,诗人明明说了“极宴娱心意”,朱自清却视而不见的说“短促的人生,不去饮酒、游戏,却为无谓的利禄自苦,未免太不值得了”, 有点不知所谓。其实这首诗说的并不是饮不饮酒游戏不游戏的问题,而是说道家对待人生的心态,人生“奄忽若飙尘”,跟陵上柏涧中石一样,是一个客观存在,怎么办呢?前面有说诗人悟到了“聊厚不为薄”,酒厚酒薄没什么分别,自然也能悟到“一生死齐彭觞”,生和死也没什么区别,长寿和短命也没什么区别,“戚戚何所迫”是悟道的人看没悟道的人在患得患失,纵然有“极宴娱心意”,仍然要担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仍然要担心“死生亦大矣”,然后悲呼“岂不痛哉”!

5. 《明月皎夜光》-“本诗前后两节联系处很松泛,上面已述及,松泛得像歌谣里的接字似的。《青青陵上柏》里利用接字增强了组织,本诗六翮接玄鸟,前后是长长的两节,这个效果便见不出。不过,箕、斗、牵牛既照顾了前节的“众星何历历”,而从传统的悲秋到失志无成之感到怨朋友不相援引,逐层递进,内在的组织原也一贯。所以诗中虽有些近乎散文的地方,但就全体而论,却还是紧凑的。”// 朱自清认为此诗前面一节起兴与后一节感叹仅靠意象之间的呼应来联系,较为勉强。我的理解是前一段不仅仅只是漫无目的的起兴,整首诗讲的有关联的两件事:1-我这日子一天天的空耗着(前四句),2-当年的同门好友一个个却对我视而不见也不帮把手(后四句)。

6. 《冉冉孤生竹》- “究竟“轩车来何迟”呢?诗里也不提及。可能的原因似乎只有两个:一是那男子穷,道路隔得这么远,亲迎没有这笔钱。二是他弃了那女子;道路隔得这么远,岁月隔得这么久,他懒得去践那婚约——甚至于已经就近另娶,也没有准儿。”//这个猜测草率而武断。《别赋》-“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别赋》距离十九首的年代不远,所以也有可能男方只是在远方做官公务繁忙,怎么会只能要么穷要么变心另娶呢?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十)

想起来读古诗,实在是对新诗缺乏最基本的鉴赏力,读来读去除了脑壳疼,并无多少享受和进益。 虽于古诗上虽也几乎是个文盲,总比新诗强些,尤其我还甚爱古诗的词炼意远。 读古诗、读懂古诗只是个美好的期许,若没有朱自清先生那些叫我获益匪浅的阐释,入门还真的很有些难度。 如此,本文与其说是读过十九首古诗后的书评,还不如说是阅读了先生的《序》和阐释后的学习笔记更为准确。 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教我的古诗鉴赏三要点吧,与君共享! 古诗鉴赏要点一:有技巧地分析研读 朱先生说,“只有分析,才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这是不独读诗适用的普遍研习方法。 朱先生又说,“有时分析起来还是不懂,那是分析得还不够细密,或者是知识不够,材料不足,并不是分析这个方法不成”,所以,分析这个方法是没有问题,但运用起来却需要技巧。 怎么习得这个技巧?或许就要托赖于“孜孜以求”了——品,再品!挖,深挖! 古诗鉴赏要点二:重视典故的效用 先生的阐释只有前九首,而李善的释则无一缺漏。 李善的释,多是释“事”,也即诗中引用的古事和成辞,俗称为“典故”。当然,从古至今对古诗十九首做“释”的不知多少人,但先生说李善的“最为谨慎、切实”,因其所引之“事”都跟原诗文义和背景切合,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 对于典故的运用,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反对派的理由集中在“诗贵自然”并且典故“并不能增加诗的价值”、“太麻烦、太琐碎,反足为欣赏之累”这两项上。 爱用典故加成的“自然派”诗人陶渊明打破了第一个反对理由。至于麻烦琐碎,写诗的人并不觉得或者恰恰乐在其中,欣赏时累不累更是因人而异——我倒是极喜欢读懂典故时会心一笑的瞬间。 先生从技巧角度评价说,典故的效用便在于“很经济”,“借着引用的成辞的上下文,补充未申明的含意;读者若能知道所引用的全句以至全篇,便可从联想领会得这种含意”,也即仅用寥寥数语就能让诗句增厚力量,达到“词短意长”。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不管你喜不喜欢典故,就是有那么多的古诗用到了典故,我们要想读懂,就“非先弄明白诗里的典故不可”。 那么,怎么弄明白典故呢?怕是不得不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日积月累了。 古诗鉴赏要点三:注意情境,摒除成见 与李善的多为释“事”相对,先生的阐释多为释“义”,即作诗的意思或意旨,就是我们日常说话里的“用意”。 重“义”轻“事”,“不免望文生义”,但这程度倒算不得顶顶可怕。 按先生的说法,顶可怕的是不根据全篇的文义、典故、背景,却只断章取义,让“比兴”的信念支配一切,也就是必要整出些根红苗正的主旨、意义、内涵、主旋律来。 另有一项,是我觉得更重要的,那就是不要以现下的视角去看待古诗。不少情境,经过时空的加工,其义已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先生在解读第二首古诗时是这么说的: “可见艳妆登楼跟‘空床难独守’并不算卖弄、淫、放滥无耻。那样说的人只是凭了‘昔为倡家女’一层,将后来关于‘娼妓’的种种联想附会上去,想着那荡子妇必有种种坏念头坏打算在心里。” 王昌龄《春闺》中的荡子妇也是盛装登楼,潘岳《悼亡》诗第二首中也有“床空”之语,却均赢得千秋称赞。可见,不注意设身处地从当时情境出发、摈弃各种不相干的成见,如此读诗是“最足以妨碍了解”的。 当然,“以古鉴今”、从古诗中读出能激励现今的自己的东西也并无不可,但这也就是自娱自乐至多与君共享的程度,不可拿来当作注解推广。 结语:跟着朱先生学习古诗鉴赏 说来惭愧,还算认真地研读了前九首尤其是先生的阐释,后十首只剩李善的注释,就快速地过了。看来,即便get到三大要点,想用来品鉴古诗,还是大大的差了火候。 不急不急,学无止境,咱们,走着瞧~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十一)

古诗十九首,写世间朴实真挚的情谊,相隔万里相思而不得见的凄苦,慨叹人生易逝当需及时行乐,知音难觅的苦楚,友情渐消的悲伤,写年华老去的无奈…写情,难得可贵的情伤而的自我释怀,字字句句动人心怀。 写思念。想去万里而不得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偶遇奇树、芙蓉,便“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最终因为距离遥远而不得,只得安慰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写友情。是知音难觅,“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也是友情渐消,徒留悲伤,“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写闺中盼婚娶。“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写宴饮作曲游戏为乐,既写人生易逝,何不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写年华老去。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四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十二)

小时候背诵过的第一首诗是什么?也许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也许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了小学,暑假里背唐诗三百首,也多数从五言开始,譬如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又比如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学接触更多诗、词、曲、赋,也许喜词好曲,彼时的小伙伴不是为纳兰性德五迷三道,就是陷在李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中;大学往后,不太主动读诗诵词了,却往往在游历和生活中回想起曾经读过诗词,譬如在齐云山脚下,以为大概只有“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这样的句子足以形容眼前所见。诗词或者是我们很多人对文学最早、最简单、最长久的记忆。而“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诗则道出常人所难以言诉之共情。读一首诗,记诵一首诗,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并运用想象力。在诗中不断地找到新点子、新的乐趣与启示,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产生新的想法。

某日一个小伙伴忽然感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由此翻出《古诗十九首》来看。从前读诗、学诗,唐诗宋词抑或诗经,鲜有记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据说是西汉或者东汉时的文人所作,文辞朴素而意趣深远。十九首不过是后人收集的代表作,朗朗上口,而其所记述的人之共情大约分为两种。一则别离凄苦、思念情切;一则仕途不畅、明珠蒙尘。

所谓别离凄苦、思念情切。譬如这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

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雀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时车马慢,书信远,不论怎样的时代,若不是出门求取功名,便是利从远途求,多是别离苦。写这一类故事的诗词也实在太多,所诉情感从此而来,大多相似:相去万馀里了,故而思君令人老,至于弃捐勿复道又是何等望眼欲穿而切切嘱咐。

柳永曾有一首词,从游子角度想象家中女子的思念,异曲同工: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个佳人是谁,已经不重要了。或者是神京的旧交好,日日望君归。或者是一路走来结识的妙曼佳人,可惜情深缘短。又或者,半生所识的遭弃女子,妆楼颙望待一个负心人。是那些盼着“春闺梦里人”的佳人,或者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深闺女子。总之,只剩一个情,一个景:泪衫人独自凭阑,望穿秋水,误识归舟。千帆过境,却没有一只是为佳人而停留。突然想起了江南水乡小楼阁中的女子,“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你等的人,终究不是我。而如此曼妙之人,等待的亦不一定就是负心人了。却不知,你在想我时,我亦念你。需知“等待是等待的痛苦,等待是等待的幸福”。

于是,词人笔锋忽转:

“怎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我亦同你。你道是“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原来,游子如何不渴归。

所谓仕途不畅、明珠蒙尘。譬如这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悠悠,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古人中,素有诗名或者文章名的人,畅或者不畅,多数在仕途有一番追求。无论是为了振兴家族,还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都积极向政治中心靠拢。因此,旧之读书人,求取功名几乎是其人生唯一的一条路,就像自古华山一条道。而诗人们以才华留下了印迹,描写仕途也就成了他们的主题之一。

此等苦闷心情大概贯穿了整个诗的历史,接下来,便是发发牢骚了。譬如那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那个“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个“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那个“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挣得一时畅快。转头,还是有那么多不得已、那么多背负的,再投入“何时忘却营营”的营营当中。

然而,远离了车马慢、书信远的时代,远离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时代,我们依旧在这些最早、最简单的文字中,切身感受了一点最长久的情感。然后,蓦地感慨这“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感慨那“饮酒微醺处,何人话从容”。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