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杨振宁传(增订本)》读后感摘抄

《杨振宁传(增订本)》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27 20:35:19
《杨振宁传(增订本)》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0-27 20:35:19   小编:

读完《杨振宁传(增订本)》,深感杨振宁先生的卓越人生和学术成就令人敬佩。他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无数荣誉,更是一位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良多的杰出科学家。通过对他传记的阅读,更加了解了这位伟大学者的坚韧与智慧。

杨振宁传(增订本)读后感篇一

杨振宁,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快比肩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目前在世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当然,对此称号也充满了争议。而他最惊人的成就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规范场,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个被认为还能拿一次诺贝尔奖。

杨振宁传奇而精彩的一生真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杨振宁传》则是由杨振宁的忠实迷弟杨建邺所著。

本书详细的介绍了杨振宁少年时代表现了怎样惊人的天赋,父母、学校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西南联大时期许多优秀学者如何潜移默化、杨振宁在大学及研究阶段如何奋发学习、拓宽知识面?芝加哥大学期间找到人生道路、做出突出成果;在普林斯顿期间,学术成果爆发式出现,和他个人魅力、与米尔斯、李政道的合作有怎样关系?他任职石溪分校和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时,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有生应感国恩宏”的本心。

读《杨振宁传》真的让我对这位天才科学家由衷的敬佩,惊人的天赋、不懈的奋斗、敏锐的直觉、高尚的人格、不变的初心,当看到他在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并给本科生上课时,瞬间充满了考上清华的斗志,他在读书的许多事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现在的学习生活。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前面章节分析了杨振宁少年时期父母教育的影响,对现在的教育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所以值得推荐

1/3页

杨振宁传(增订本)读后感篇二

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家,一般是由实验开始得到一些唯象理论,最后才有可能进入理论结构。

在力学,第谷做了大量的天文观测,研究基本在实验里,然后开普勒在仔细分析第谷的数据后,建立开普勒三大定律,这就是唯象理论或理论描述。伽利略根据他的实验得到落体定律,也是唯象理论。牛顿在他们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进入理论结构。

电磁学中,先通过实验得到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唯象理论,到了麦克斯韦建立方程组后才进入理论结构。

现代物理学,先通过实验得到金斯定律、韦恩定理和普朗克定理等唯象理论,直到海森堡和狄拉克建立海森堡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理论结构才建立起来。

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是物理学理论结构的骨干,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验工作和唯象理论的精髓,达到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

虽然海森堡和狄拉克都是量子力学的最高成就,但建立过程完全不同。海森堡的物理活动主要在唯象理论和理论结构之间,从实验和经验事实出发建立他的方程,而实验和经验是色彩斑斓、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这一过程海森堡不可避免要犹豫和不断试错。狄拉克完全不同,他的活动在理论结构和数学之间,从美妙的数学灵感出发,对海森堡和泡利为自旋建立种种模型不屑一顾,认为简直可笑。他的思路是从数学的结构美和间洁的逻辑出发,由此建立一个惊世骇俗的狄拉克方程。

杨振宁的工作中,宇称不守恒是从关注实验出发而得到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的重大发现,而在发现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则像狄拉克一样,从理论结构和数学美出发得到的伟大发现。而无论是杨米尔斯理论还是杨巴克斯特方程,现在已经进入数学,成为当今数学家非常关注的数学结构之一。

2/3页

杨振宁传(增订本)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最好、最全面的甚至是最权威的有关杨振宁先生生平的传记(除最新的增订版,但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内容涵盖了杨先生的童年及青年生活、西南联大时期的生活,赴美留学及相应的科研生活,最后是归国以及包括杨先生在成名前后各个时期对中国教育的帮助的仔细的描述。

本书的作者也是物理学的教授。本书的文笔通顺,专业性和科普性强,前后文连接自然而不失严谨,读起来使人津津有味。作者根据和杨先生的交往以及积累数年的材料,公正客观的记述了杨先生的事迹,可以说这是了解杨先生的重要的科普读物。

本书已经是重读了,再读时的感受与第一次有很多的不同,简单谈几句。

初次读的时候,关心的是杨先生一生的经历,发生了哪些事情,比如杨先生小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以后和李政道先生关系的变化,或者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友谊等等很多这一类的事情,有一些话题却只是粗略的读,因为有一部分内容会讲到杨先生科学研究的背景,很多专业物理的描述,作为外行人是比较难看懂的,但可以感受到其难度和重要性。

这一次再读,有了更多新的关注和新的感受。首先此次重读,更关注杨先生对待事物的认知,尤其是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有关的读书笔记里做了一些记录,当然还不是全面的,以后还要重读会再做补充。其次体会杨先生对待科研和生活的态度。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生活不是只有一个方面,既要懂得平衡时间,也要懂得如何拓宽自己的视野,就比如书中提到杨先生会组织不同方向甚至不同专业的讨论会,以丰富大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拓宽了视野,这能够使一个人的思想更加的开阔。最后是了解了交流的重要性。做学问也好,生活的为人处事也好,都要懂得交流,不仅是内容上的交流,也有情感上的交流,这使得一个人能够打开心胸,尤其是在接纳不同意见甚至犯错误的时候,要学习杨先生知错能改、敢于承认的科研精神。

书中在这些方面都有很详细的介绍,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关注不同的话题,这会汲取到不同的营养,总之通读之下,都能够在杨先生精彩的生活中发掘出值得学习的人生宝藏。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