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读后感精选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30 09:05:13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4-30 09:05:13   小编: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通过对3-4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阅读本书,使我对儿童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读后感(一)

前几天听见一个朋友说,他们家的孩子攻击性特别强,老想打别人或者是自己心情不好了,就用头撞墙。 听得我心里是一惊一惊的,才3岁多的孩子。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孩子在2~4岁会出现各种的,让家长捉摸不透的偏激的一些行为或习惯。

网络上非常流行一句话,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身上显露出来的,其实就折射出父母的性格。 《婴幼儿心理百科》这本书给出了这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学习。 当孩子陷入不良情绪时,如果家长不尽快地帮助他们调节,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无法调节,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通过行动来发泄负面的情绪,导致攻击性越来越强。 我经常告诉自己要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不要用行为或者情绪去表现出来。 因为语言可以表现出开心快乐,生气,压抑,郁闷,委屈。当你用语言表达这些的时候,你的情绪和行为就会暂缓以后。这样的话,身边的人就不会莫名地受到你的语言或者是行为的攻击。 孩子在三岁前没有和主要照看者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或者总是听到负面的评价,那么孩子他也会容易攻击他人或自己。 或者经上遭受家庭暴力的或者身体虐待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在无意间的学到施暴者的暴力行为。 为此呢,我们要对孩子进行调整。 首先要阻止孩子这样的行为,让心情平复下来,然后呢再注视孩子的眼睛,告诉他们这样攻击性带来怎样的后果。用轻声的语言和行为爱意来让孩子明白暴力的不友好和伤害。

除此之外呢,孩子还有其他的几个危险动作,家长一定要注意。 1.大小便频繁或总是遗尿 2.只擅长背诵的孩子很危险。 3.总看妈妈的脸色行事总想帮助妈妈。 4.无法遵守幼儿园或托儿所的规则 我们一起来书里看看为什么会危险以及解决的办法哈! 18个月左右开始自己大小便,到36个月大小完全可以大小便自理,不使用尿不湿了。除了身体方面的问题,要排除孩子自觉大小便的恐惧感。不要让孩子觉得有压迫感。帮助孩子消除压力,给充分的时间,焦虑症引起的尿频问题,也需要等到焦虑情绪减轻缓解之后才好转,父母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 一般只爱背诵的孩子,认知能力,反应能力,可能比爱玩爱创意游戏的孩子差。他们只对有规律的文字和数字充满强烈的兴趣,十分擅长背诵,但整体发育迟缓时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喜欢动脑筋,有创意的游戏。有焦虑症的孩子就无法接受,被各种刺激性注意力。这时候父母得注意,孩子会不会有焦虑的问题。 太懂事的孩子惹人心疼。我们经常说有的孩子太有眼力劲儿了,生怕父母生气,总想着帮助父母。 其实这一类孩子心理负担很大,他不断地苛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得出色,总是逼迫自己,和他人这样的孩子会特别紧张,将来成为过于追求成功的人,而且一旦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或者是发脾气。 这个情况要注意妈妈的抑郁情绪或者是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话,就可能没有能力照顾好孩子,一直被自身的问题困扰着。孩子察觉到之后,就算能力不足也要想着照顾妈妈,如果孩子这种希望照顾大人的心理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就会形成角色转换型的依恋关系。从表面上看孩子性格乖巧,总是帮助家人被每个人都称赞懂事孝顺,但是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友好的。 如果3,4岁的孩子总想着讨好父母讨好型的这种性格,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何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依赖父母,那样会耍性子。如果找到了根本原因,一定要去及时地做调整,要经常问孩子,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了,你做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到很开心呢?

最后就是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总是不愿意遵守规矩,总想按自己的想法来办事情,乱扔东西,很难进行管束。 这样一般有3种原因。一是整体发育迟缓的时候, 孩子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二是社会性发展出现问题时,在与父母的感情出现问题,或者过早的接触数码设备,会导致掌管社会性的大脑区域发育出现问题,从而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懂得察言观色的人。这个情况要及时矫正。 三是孩子属于冲动的气质时候。 一般的孩子在患有多动症或者天生缺乏忍耐力,气质冲动地在成年后容易患上躁郁症。3~4岁的时候,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在抚养的性格中,孩子冲动容易犯错,还是需要时等待和耐心,要多给孩子说,别着急,试着先在心里数123之类的话提醒他们,三思而后行刚开始孩子可能难以接受,但是只要坚持给他们关心,不断地去教导他们的话,在健康方面可以让他们平心静气,这样的话孩子慢慢地会改正在现在的情况。 以上就是《婴幼儿心理百科》教我们的方法,快来和我一起读读吧!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读后感(二)

这个夏天过去,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入园潮”。这是无数三岁宝宝第一次面对离开父母,将近10个小时待在一个陌生的场所。这不仅对孩子是一次考验,对爸爸妈妈们来说,也是育儿路上第一次“放手”。

三四岁的宝宝,已经学会了基本交流的语言,也刚刚开始萌芽自我意识。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自身要学习的东西极多,从独立大小便、穿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到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再到学习新知识,小脑袋要装这么多东西,真的也是难为他们了。

作为三四岁孩子的父母,我们该怎么去养育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呢?

如果你家里的宝宝正好三四岁,或者即将三岁,可以阅读《婴幼儿心理百科:父母常见养育问题科学指南(3-4岁)》(下面简称《婴幼儿心理百科》)。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

目前无人评价

[韩] 申宜真 / 2023 / 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的作者是韩国延世大学精神健康医学科教授、塞布兰斯儿童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医学分科医生。她是一位医生,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患有抽动障碍),她不仅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问题”儿童,在生活中也要每天面对问题孩子。所以她把自己多年的诊疗、研究以及养育经验都无私分享出来,给我们很多父母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和帮助。

这个阶段的父母面临的头号问题就是孩子不能好好和小朋友玩耍,要么就是爱动手打人,容易哭闹,要么就是过分胆小,软弱,容易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无法融入朋友当中。

从儿童发育的角度来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顺应孩子的气质来培养孩子。有的孩子就属于“自来熟”,很主动,很快能融入一个新环境,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有的孩子就很敏感,他们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所以父母先要了解孩子的气质,不要过分焦虑和着急,帮助孩子慢慢来。

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孩子生活上的问题。有的孩子饮食习惯很不好,要么挑食不好好吃饭,要么就是边吃边玩,或者给他看动画片才吃饭。有的孩子则不会主动大小便,经常尿湿裤子。

这些情况是很多家庭的日常,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节都有比较实用的建议。

孩子在三岁以前,父母很难看出自己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差别,但是入园以后,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孩子专注力不好,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在走神或者玩;有的孩子一刻也停不下来,就像有多动症;有的孩子4岁了说话还不清晰,而有的孩子却能清楚地表达自己……

被家长和老师“投诉”,成了某些家长的“噩梦”。

3-4岁是一个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青春期出现的问题,根源一般都可以追溯到12岁以前,尤其是在幼儿时期。育儿专家说,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色彩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建立好亲子关系,事关孩子的一生。家长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就很容易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产生误会,从而在教育上造成偏差。建议父母们可以读一读这本《婴幼儿心理百科》,让自己的教育不再迷茫。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读后感(三)

《婴幼儿心理百科》是一本父母常见养育问题的科学指南。其作者申宜真,被誉为韩国最好的儿童教育专家之一,有近30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经验。 《婴幼儿心理百科》以年龄段划分,共分三册,分别针对0-2岁、3-4岁、5-6岁。

其中《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认为:当孩子不肯听话时,恰好意味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意志坚定。 了解过一点育儿知识的父母对这句话都不陌生。但现实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育儿知识而有所改变。很多父母尽管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却依然很难接受孩子的“不听话”。

1、教育中那些常见的小事 以《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中描写的一件小事为例: 妈妈看孩子自己半天穿不上衣服就主动提供了帮助,孩子反而不愿意,非要把已经穿好的衣服脱下来再穿一次。 在我们的记忆里搜索一下,这个时候父母通常会说什么?会说“为什么要搞得妈妈这么累啊!”,会说“那你穿吧,我不管你了,等会儿别求我!” 多么常见的情形呀,而常见的还有很多: 爸爸妈妈着急出门时,孩子偏要自己穿鞋,不要爸爸妈妈帮助,这时爸爸妈妈说“你太慢了”“你还太小了”; 孩子不小心把衣袖都被打湿了,但还是想自己洗手,这时爸爸妈妈说“你就是想玩水”; 孩子不喜欢别人喂饭,只想自己手抓饭,把饭菜撒得四处都是,这时爸爸妈妈说“弄得到处都是”。 现实中很多父母将孩子的这些不“听话”、不听劝的行为当作是孩子的任性、无理取闹,甚至是对父母权威的挑衅。进而,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便是简单直接的镇/压。有的是如上面例子里的语言镇/压,有的则是武/力镇压,粗暴地将孩子打一顿,以求让孩子不敢再有自作主张的心思。

2、负面教育的影响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社会版头条上无数的新闻告诉我们,简单的镇/压式教育,只在当下看起来很有用,却并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反而会伤害孩子。 被镇/压的孩子不敢再自己穿鞋、自己洗手、自己吃饭,接着他们会收到父母诸如“乖巧”的夸赞,他们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在长大。但是随之而来的不是他们的顺利成长,而是父母对他们依赖、弱小的抱怨“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都做不好”“如果不是我帮你,你能干成什么”。孩子只剩恍然,“我们做错了什么”。 这种现象充斥在生活里,并不是少数。如若不然,“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这句话也不会在网上流传甚广了。

3、正面教育的方式 申宜真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如果能考虑到孩子20年后的人生,而非仅仅着眼于当下,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了。” 父母只是教育者,不是主宰。孩子不是附庸品,是生命个体。只有当孩子真正地从身体到心理都脱离母体,才能独立。这才算是家庭教育的本质目的。而这需要父母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当下那些看起来很淘气的行为。 穿衣穿鞋、洗手吃饭是幼儿园的第一课,孩子要独立,首先得自理生活。这么简单的生命成长,被父母冠以“任性”的说法,实在是让孩子委屈。

那父母该怎么做?答案都在《婴幼儿心理百科》里。以3至4岁这本书为例,作者申宜真在书里列举了20个孩子常见问题的应对方式,包括了看电视、认字时间、撒谎、单亲孩子等内容,又用8章分别细说了孩子骂人说谎、教育机构的选择、兄弟姐妹关系的处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方式、应对话术、规则设定执行的方式。 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苏彦捷学者的话说,《婴幼儿心理百科》的三本书既符合专业预期,又将养育者每天都面临的问题涉及到了,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工具书。 4、写在最后 长大的过程中,孩子凭着生命本能的绽放和父母经过社会规范之后的教育会出现很多碰撞。 他们会与父母对抗,无声的、有声的对抗,当面的、背地里的对抗。他们本能的拼命的想强大,想尝试、想体会,即便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言明,更无法定义。 所以,作为养育者的父母,应当有长远的目光,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给他们需要的,而不是给自己想给的。

婴幼儿心理百科(3—4岁)(新修版)

目前无人评价

[韩] 申宜真 / 2023 / 贵州人民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