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读后感精选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5 07:35:12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6-05 07:35:12   小编: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深入探讨了玉文化在考古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对玉器的形态、纹饰以及制作工艺的分析,揭示了玉文化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这篇文章不仅让人对古代玉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对古代工艺技术和审美观念的思考。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读后感篇一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下半句是??

虽然翻译可以再好一点,但很久没有读到这么轻松的学术著作,五星推荐。

在此之前,我对玉器是比较鄙薄的(和青铜器、陶器一样,实用性大于艺术性,比不上书画,诶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接触玉,是读大学的时候,有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画玉。

而我总是用笔太重。画不好的样子。

毕业多年后,随着好朋友们都开始佩戴玉石,我也慢慢喜欢上了玉。且坚决认为石头和玉是不同的东西。玉的种类有许多,就像有着不同脾气,不同性格的人。

玉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人的气节、精神,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入了解的文化。

很多诗文,都在颂扬玉文化。玉石的坚硬,玉石的寓意,它对我来说,神秘且美好。

愿我也成为如玉一般美好的人。坚强、光洁、美丽。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读后感篇三

和海外学者一比,就明显衬托出国内的考古学者竟有多么随意——苏芳淑的这本书给人——作者个性温润谦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科学规范严谨、学术视野开阔、人文审美极好的感觉。除去感性方面的惊艳之处,具体获得的启发也极多:

1.牛河梁遗址非科学考古所获得的资料以及不甚透明的考古工作报告,让其所代表的红山文化断代存疑。

2.良渚文化很可能真的是在极短时间内突然消失的,而非“不是良渚这个文明消失了,而是良渚这个社会结构消失了”,许多良渚文明的产物确实是如未经后世考古发现而传承断绝了的。

3.科学的考古发现对于印证考古学真问题异常关键和重要。

4.开始关注玉琮文化、三星堆文化。

5.不能以春秋战国甚至秦汉以后的文化成俗来推断史前文明的器物功能和特征。

6.强盛和兼容并蓄是帝国命运互为支撑的两个变量,也是每一轮中国崛起的重要基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