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读后感大全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05:45:13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11 05:45:13   小编: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 这篇文章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指出人们为了迎合社会期望而放弃真实的自我。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呼吁人们勇敢面对自己的身份焦虑和自我认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这篇文章引人深思,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自己是否在“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困扰下生活,并寻找回归真实的途径。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一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极度不相信自己。

比如:

付费学习的时候,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想法,即使是自己实践过的方法,就是害怕别人不同的意见~

以前,我以为这是自己还不够好,还有进步的空间。

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自己是陷入了冒名顶替综合征。

我最主要关注附送的《练习手册》,通过每个小小的练习,让自己有中肯的自我认知,并树立信心,开始相信自己。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二

这又是一本操作手册类书籍,来自拥有丰富咨询经验的专业执业心理医生写的关于成功人士所独有的、 觉得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天资配不上自己所得而导致的焦虑症状/焦虑症的介绍,以及关于如何治疗的操作手册,有一定的实操性。

成功人士才会有的烦恼,闲鱼如我,毫无共情之处 。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 字数补丁……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三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当想要跟对方交朋友时,总是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一旦对方没有及时回应你,就觉得对方不喜欢自己,从而放弃了跟对方交朋友的想法;

当自己很努力的准备了演讲,但因为演讲过程中发生的一点小失误,就对自己的表现全盘否定;

当别人夸赞自己的时候,第一时间觉得对方很客气,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好。从内心深处根本无法接受别人的夸奖,别人越夸奖,自我怀疑的越厉害。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冒名顶替综合征”

这本书详细说明了该如何面对这种症状,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方法落地实操,非常实用。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四

1、感知聚焦于积极

2、犯错也别否定所有成绩

3、在厉害的圈子勿怯

4、恶性是存钱:持续稳定开源、快乐花小钱、大钱知道什么是重要在花

5、记录100次成功

6、成为别人的期待 借此展示 有点累

勿因为别人人生每个阶段都很好 所以自卑了

完美主义在小事聚焦没必要

怎么紫薯还没有140啊阿啊阿啊阿啊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五

尽管不完美,抗衡过诸多创伤的自己做到今天这样已经很好了。放过自己吧。 人在困境中就喜欢归纳总结。回首过去经常会懊恼“我那时怎么不能做得更好些”“如果那时我可以再多花点心思”,然而每个时刻的自己都有每个时刻的苦恼,过去的自己想必也是把精力花在处理其他问题上。当下却站在已解决的问题清单上,对过去的自己不住抱怨,是对自己的不公平。 就像失火的人好不容易上岸,刚刚缓过一口气,便哼哧哼哧地懊恼自己怎么没顺手扛着家里的保险箱,全然忘记了自己刚刚还在怎样惊心动魄的生死一线间。 我读书的时候基本不需要社交,甚至到硕士的时候才有可以闲聊的群聊。读书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工作了却不时懊恼当年是不是辜负了很多对自己展露的善意、错失了许多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但是当年的自己实际忙着处理内心世界的矛盾,尚未有精力去处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几年内心越来越自洽,不再内耗,才有精力去发现新的问题。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六

你是不是那种很优秀但不自知的人?

别人在夸奖你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

你总觉得自己很普通,也许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些。

如果你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建议你读一读《冒名顶替综合征》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德国心神全科医生、行为治疗领域专家米夏艾拉·穆逖兮将“冒名顶替综合征”解释为一种知觉障碍,当你看这面“镜子”时,你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能力、才干和成就,而是一系列的失败、缺陷和无能。然而,这种无能的感觉并不符合实际。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读者抛下冒名顶替者的头衔,再次享受工作,不深陷自我怀疑,超越自己。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七

冒名顶替综合征说白了就是自我否定,自我价值感太低。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太低,那么对于生活和工作都有巨大的影响,比如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不好,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路径就会有缺失。

尤其是那种性格敏感、情绪化的人。长期不受欢迎的人际环境或者突然换了新环境,就会导致心理产生缺陷,患上抑郁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那么冒名顶替综合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很好的为我们了解释了根源,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其实,70%的职场人都曾有过冒名顶替综合征!具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会觉得:

如果你有上述这些问题,那么请你打开这本书,书中会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让你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八

冒名顶替综合征也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有四个特征:内向、完美主义、神经质、自我价值感低。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当自己取得了成就、得到别人的夸赞,会下意识地觉得尴尬、羞耻、“我不配 ”,面对自己的成功总认为是好运气或偶然事件,我也经常这样,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仍然会说考研那次是运气好,分数线降低了,要不然我也考不上,被工作录取了我也归结为那时候做了善事的现世报,其实明明那时候报了班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才得到了工作。别人夸我今天化妆了好看,或者说我最近瘦了,我第一句回答都是:哪有,没瘦衣服显得,妆是瞎画的,瘦没瘦我不知道,但每天六点四十五就起来洗漱化妆到七点半倒是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回应别人的夸奖,可能别人也是善意地随口一说,但我的心里翻涌地厉害,好像是被人发现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书中作者指出这种不承认自己的消极想法有很多原因,也分析了这种想法的来源,也有各种摆脱自我否定的小练习,结尾部分有几个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小口诀:足够好比完美好、并非所有人都会逆向而行、绝不盲目听从内心的批判、草坪上不仅有狗屎、自夸有理、恐惧夺人理智、情感也会误导。当有下意识的消极反应时,可以多练习,一步步摆脱内心对自我的否定。

本书的分类为心理自助,定位很准确,这是一本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征,也更进一步了解自己了。看得飞快,可能太务实了,反而不适合我,手动狗头。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九

一个颇让人感到费解的事情是,有些人明明非常的优秀,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有些人明明非常的普通,却又非常的自信。 最近我读了《冒名顶替综合征》这本书,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向我们展现了某些心理学方法。对于那些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人来讲,这些方法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管自己在别人眼中有多优秀,总觉得还是不够好,不值得眼前的一切。这种仿佛冒名顶替了他人的成就,时刻担心被戳穿的心理,叫作“冒名顶替综合征”。 有些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好像自己并不配获得某些荣誉。我会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没有什么优点可言。 当我获得了某次认可之后,我会觉得自己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因为我会在下一次相似的场景中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觉得自己必须还做的那么好。 生活的烦恼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现了某些偏差。我们错误的估计了某些事情的重要性,或者是对某些人产生了一些误解,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烦恼的出现。 作者提醒我们,如果有人比你优秀,并不意味着你能力欠佳。你可以观察一下,那人是否真的是在所有方面都比你优秀,还是只是在某一领域胜过你。 同样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有些时候尽管我们在某件事情的失败了,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是无能的人。 我们不必事事追求完美,追求正确,只要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感到是舒适的,在恰当的领域不断的保持一定的进步,就足够好了。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十

你是否在听到别人的夸奖时第一反应不是欣喜,却是惴惴不安;你是否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你是否在与对方意见不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去迎合别人,而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你拥有以上症状,说明你有一种"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心理状态。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心理状态,不是心理疾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新名词我们也接触的越来越多,在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下,请不要随便给自己或家人,尤其是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们安上一个"病"的名字,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更或者,会给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造成低人一等的感觉或给了他们一个"我是因为有病所以才做不好、我就应该做不好"的逃避理由。(这里有点扯远了,但这是我看了很多案例后一直很想说的,正好借这本心理书籍说出来。)

这本《冒名顶替综合征》是由德国的米夏艾拉·穆狄兮写著的,她本人也曾经是一名"冒名顶替者",所以本书读起来会发现,作者把冒名顶替者们的各种心理状态剖析的十分透彻,并且随书附赠了一本练习手册,里面已经给你列好了练习清单,什么时候、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该怎样做,为你安排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冒名顶替综合征可以大体分为五种类型:天才型:有能力是说事事都轻而易举,像我这种只能靠努力的人,根本不该受表扬;完美主义型;超级英雄型;专家型;独行侠:有能力就是要一个人做出成绩。

去看一看这本书吧,或许你会发现让你终日惴惴不安的根本原因,并就此改变。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十一

有时我们的内心会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困惑,怀疑自己是否不过是幸运而已。20世纪80年代,保琳•克朗斯与同事一起首创了“冒名顶替综合征”这一概念,此后,人们对这一心理现象的认识不断增加。《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书就围绕这种心理现象的根源及其应对。 本书告诉我们,这种心理现象远比人们认为的要常见,据估计,至少有一般人在成功初期有过这样的感觉:自己不配获得成功,恐惧某一天自己的无能会被别人发现。实际上,虽然我没有被此困扰,但也曾体验过这样的情绪。不过在本书中,我读到,甚至朱迪•福斯特也曾经有过类似想法,或许,许多人内心也浮现过这种对自己的质疑吧。 冒名顶替综合征具有复杂的表现,它具有四个层面,几个层面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冒名顶替者的完整形象,本书从我们的感知、评价、情感和行为等四个层面展示了其内容,读者进行对照,就可以识别出自己是否符合相关描述。 容易导致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格特质包括内向、完美主义、神经质和自我价值感低。人从出生时具有某些气质,后天教育的影响则会强化这些气质。这些是滋生这一心理现象的土壤。但产生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原因远为复杂,其中不容忽视的是社交媒体的影响。由于大部分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现的是光鲜的一面,相关信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包装的,这很容易使人们觉得似乎其他人都拥有比自己更完美的生活,这也会使人产生过高期望,进而对自己现有状态感到不满。而一旦此种情绪产生,往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强化此种情绪。 作为一本生活指导书籍,本书没有止步于对冒名顶替综合征的科普,而是进一步探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此,书中对应前述四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强化积极感知、赶走内心的批判者、做自身情感的主人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四个方面提出具体介入手段,给出了对应的练习清单,还附送了一本练习手册。 在我看来,对只有轻微表现的人而言,上述手段大致足矣。但书中认为,解决了自我怀疑的有关现象不过是表层的,还要消除内心的根源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因此书中最后导向了理解自我,最终实现以全新视角看待人生。 尽管许多人没有长期陷入冒名顶替综合征,因此不具有书中描述的恶性循环的完整链条,但如前所述,出现类似情绪并不在少数。阅读本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自身的理解,也使我们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有所准备,并能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十二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优秀,却总在自我否定?

“我不配”,“我不够好”,“我不行”,“我太糟糕了”,这些消极的想法紧紧地困住了他们。

他们不认可自己的努力,不认可自己的成就,认为一切不过是侥幸。

原来,他们都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冒名顶替综合征并不是一种医学意义上的疾病,它更像是一种知觉障碍。

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对自身的评价会远低于外界对我们的评价。我们会把自身的缺点和过错无限放大,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

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也叫“冒名顶替综合征”。

很多人都会把这种现象和自我怀疑或自卑感混为一谈,在这本书里,就详细介绍了冒名顶替综合征的特征,以及如何摆脱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方法。

这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书,书中不仅包含了许多问题和练习,还随书专门附赠了一本练习手册,方便我们实践操作。

冒名顶替综合征共有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天才型、完美主义型、超级英雄型、专家型、独行侠型。

这5种类型的人对“有能力”这一概念都有着错误的理解。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永远无法实现的过高期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错误理解从未怀疑。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时,我们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就会越来越少。

可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却不这样认为,不管获得多少认可,他们只会觉得这一切与他们自身的表现无关。

所以,受到的认可越多,他们就越害怕,害怕暴露自己的“无能”。

书中就为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提供了18个练习清单,这些练习清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走出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迷宫,摆脱消极想法,重新掌控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多给自己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过分苛求自己,摆脱自我怀疑和否定,我们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十三

阅读本书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学时代的一位女同学,她成绩很好,人也乖巧,老师各种喜欢。但是她每逢考试必然生病。有一次她甚至没法到学校来正常考试。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毛病,老师们似乎也不明白。

记忆中还有一段班主任和妈站在教室门口聊天的画面(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妈说她是因为害怕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但是问她知识点,又都能回答上来。班主任也很困惑,这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啊。

现在知道她这是典型的心理问题,恐惧到生病了,应该是很严重的程度了吧。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心理老师,更不知道冒名顶替综合征,否则,她也许不用忍受那么久。

关于冒名顶替综合征,人们发现的时间也并不长。据记载,冒名顶替综合征是数十年前被心理学家所提出的,随后,心理学家Dr.Young将之分成: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任何错误),强人(各方面都必须成功),天才(不能接受无法掌控的状况),独行者(不喜欢被帮助),专家(追求全知全能)等不同类型。对照当今社会,这些类型并不少见,只是我们日常用完美主义,强迫症,讨好型人格等等不同的表述方式来描述这种现象。

如果用比较通俗来说,本质上似乎就是一种自我怀疑,缺乏自我认同的表现。就像我这个同学一样,她明明记住了知识点,但是总觉得自己没记住。在面对挑战(考试)的时候,他们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或者害怕自己做不到而被他人嘲笑,即使顺利过关,也认为是运气而非能力,所以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状况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这种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而导致的外在行为模式被作者称为冒名顶替综合征(就像是冒名顶替了)。

在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去剖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是简单提了一句归因于童年(或许有弗洛伊德的影响)。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问题。从认识这种心理问题外在表现,到寻找成因,如何解决循序渐进。而且,在每一个章节中都附有“作业”,读者也可以按照指引来解读自我,审视内心。这本书更像是跟着一位心理医生一步一步了解真实的自己。

对于这一问题,本书的作者认为这是需要被治疗或者克服的,但是,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心理学家的看法都是如此。有人认为程度适当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是有意的,有助于自我进步。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这一问题令人困扰,但是绝大多数人可以有效处理这种困扰,并能与这类情绪共处。比如,人们可能都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缓解情绪紧张的小妙招。

心理学家克莱特曼和VAN Dam也曾经提出一些与这种情绪共处的建议。而有些建议与本书作者不谋而合。比如与他人公开谈论这个问题。当你向他人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你似乎就没那么大压力了;关注事实,而不是情绪和感觉;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功,搜集自己成功的事情,提升自信,认清自己真正价值;不要过度比较,为了缓解过度比较带来的焦虑感,可以适度向下比较……

所以,如果阅读时候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症状也不必焦虑,虽然心理学家将之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但是同时也提供了很多解决办法,你可以尝试着与之共处,和解,或者突破。总之,办法比困难多。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十四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已经非常优 秀,却内心惴惴不安,觉得自己取得的成就是从别人那偷来的,别人越夸赞自己,自己的内心就越不安、越惶恐。

这样的人很有可能有冒名顶替综合征。这并不是一种生理或者心理的疾 病,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个人对自己的错误认知。

在米夏艾拉•穆逖兮所著的《冒名顶替综合征》这本书中,作者将带领读者走进冒名顶替综合征这一心理现象,解析这一现象的特征和成因并为读者提供可供操作练习手册。

在书中,作者指出冒名顶替综合征这一心理现象的存在很普遍,但是很多人羞于启齿,并将这种否定自我的压力和挣扎隐藏在内心,独自消化。

有这一心理现象的人内心都有一面哈哈镜,看到的都是被镜子扭曲的自我。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深信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判断,而对周围人的评价视若无睹,甚至感到惶恐不安。

就像一个冒名顶替者随心担心被揭开真实的面貌一样,他们收到的关注和肯定越多,他们的内心就越恐惧忧虑。

实际上,他们正是用“双标”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与他人,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对比,对自己苛求完 美。稍有差池就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 能。

这样的心理印象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压力,可能让他们产生抑郁等心理疾 病或者肠胃不适等生理疾 病。

因此,正确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对于他们来说迫在眉睫。为此,作者也在书中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手册。

01 只想长处或成绩,保持一周的时间

02 列举自己的100次成功

03 每天记录别人对你或你的表现满意的3件事

这里只是稍微列举,详细的内容可以翻阅书中的操作手册。

面对这一影响我们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我们不需要过于惊慌。让人害怕的永远是未知,当我们确定了它的存在,我们也就能集中精力来对付它。

自己或许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好,但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糟糕。如果你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认可程度过低的话,不妨从书中找找答案,别让自己骗了自己。

冒名顶替综合征读后感篇十五

以前的我,是个并不太自信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觉得自己不够好,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一旦对方没有及时回应,就会觉得对方不在意我,从而放弃很多社交。在学习和生活上也经常因为一点点小的错误和小的不完美就全盘否定整个事情,觉得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即使是得到表扬,也会觉得这只是幸运和巧合,其实自己也很差,总有一天别人会发现我多么糟糕,今天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种心理就是冒名顶替综合征(注意:是“征”不是“症”哦,只是有某种特征,而不是心理疾病)。甚至很多成功人士,比如爱因斯坦,艾玛-沃森等等,他们也都有这样的冒名顶替综合征。

这种心理状态其实是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很低的表现,而原因在于完美主义的倾向,因为完美主义者做事都很认真,他们一心想要取得最佳结果,认为只有工作毫无缺陷,那才算有真本事,所以每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将成为他们无能的证明,他们擅长在自己身上找错误,连一丁点的瑕疵也会给予过度重视,这让我们很痛苦。

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的痛苦,别担心,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很多人都会有这些想法,只要我们面对它,就有改变的方法——这本书从四大层面给出18个练习清单,帮助我们摆脱自我否定的陷阱,看到真实的自己,并且有能力与勇气去接纳自己!

这四大层面分别是: 1、 感知:强化积极感知,关注长处与成绩。 2、 评价:建立正确评价,赶走内心的批判者。 3、 情感:直面消极情感,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4、 行为:改变自我行为,走出内心的泥潭。

在每个层面都后非常实用的联系,比如“列出自己的100次成功”“描述出我内心的那个孩子”“我的担心真的应验了吗?”等等,而且附赠专门的练习手册,方便随身携带,很贴心了!

最后我读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自己很大的问题,就是特别想要满足现实中他人的期待,想让每个人都喜欢我,都夸我做得好。就像书中说的,这根弦绷得越紧,稍不留神就会崩断,成为我们巨大的压力来源。而且时间越长,最后别人失望的可能就越大。我们需要跳出别人的期望,活出自己的人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