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史记,成大器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史记,成大器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5 08:05:50
读史记,成大器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15 08:05:50   小编:

《读史记,成大器》是一篇激励人心的文章,强调了阅读史书的重要性。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读史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他深刻理解了历史的价值,认为只有通过对过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这篇文章鼓励人们多读史书,以此激发个人的潜力,成就更大的事业。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一

首先在阅读《读史记,成大器》之前,就了解王立群老师,因为小时候我家电视里播放最多的就是《百家讲坛》!我爸爸还给我说过王老师的籍贯是山东的,那时候非常喜欢看《百家讲坛》,还有纪连海老师、易中天老师……老师们总是把历史说的风趣,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以前的大事,真的佩服又激动,没想到还能读到王老师的书,而《读史记,成大器》不仅仅是为小朋友们开拓眼界、提供思考的,我这个大朋友也受益匪浅。 厚厚的一整套书,无不体现了王立群老师研究学术之严谨,司马迁身残志坚,终于著成名垂千古的《史记》,而《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多么重要,更是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和传奇著作。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时期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这其中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也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其中故事生动、人物众多,实在引人注意。《读史记,成大器》中王老师总结了许多典型的例子,细化了历史,带我们更好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人物也更加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早就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在阅读这部历史的同时,也加深了青少年读者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记忆,通过积攒下来的厚重的思想和人文沉淀,在丰富多彩的人物中感受他们身上深刻而且典型的性格。真的很羡慕阅读到王老师这套书的小读者,我小学的时候阅读到的只有书店里卖的比较宽泛、内容早已简化的《史记》。现在大语文早已普及,《史记》中的句子和故事,王老师都进行了典型的分析和讲解,孩子们也不会再畏惧文言文,因为王老师已经收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读起来不会丢失原有的语感,也不会感觉陌生,反而亲切的很。 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不断积淀我们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是这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司马迁曾经跨越艰难险阻,凝炼成了《史记》,如今读到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成大器》,曾以为书名是否有些过火,但真正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的深刻魅力。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二

我们都知道,《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阅读历史,尤其是从小培养对历史的认知与兴趣,能够极大地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寻找规律,学以致用。 在《读史记,成大器》这套书中,作者选取《史记》中故事性较强的多个精彩片段,用少儿喜欢、接受的现代语言——文学语言进行重新改写。

《史记》的原文是用文言文的方式写成的,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阅读《史记》的原文还是有一定的理解上的难度的。 而对于小孩子来讲,我们更加需要用比较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来为他们讲解《史记》中的这些故事。 了解《史记》中的故事,能够让孩子们对于历史更加感兴趣,也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学到一些人生道理。《史记》中涵盖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就非常吸引我的兴趣,因为那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为了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生存,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求贤若渴。 民间的才智之士,也纷纷奔走列国,他们是时代真正的弄潮儿,搅动天下,翻腾四海。 在我的中学阶段也学到了这本书中讲到的很多故事,比如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商鞅变法的故事,还有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而到了楚汉相争时期,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争斗也非常的激烈,项羽的失败让很多后来人都感到非常的惋惜。然而当我们重新去回顾整个历史的过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也许这种失败并非偶然。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有一个兴趣爱好是下象棋。象棋中的分界线就来源于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象棋中的双方就代表着楚王与项王。 当我们把历史与自己的实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有趣的一面。 热爱历史的人往往能够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是因为在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们并不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时一地。 一统六国、意气风发的秦始皇,怎么也不曾料到,这个他倾尽一生建造的庞大帝国——秦朝,仅仅十三年后,就在陈胜的振臂一呼之下,而成烈火燎原之势。 历史往往能带给我们很多警醒,让我们用一种更加真诚,更加踏实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三

以前接触史记是小时候,是在一些比较概括性的书籍里,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百科全书》等等。再稍微大的时候,接触的是语文课本里的史记,基本都是为了做题而做。那时候自己对史记也没有什么见解。

前段时间,在某视频号偶尔看到了王立群老师的直播,也知道了这套书籍。最开始认识王立群老师是在百家讲坛,那时候手机还没有那么发达,很多人都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当时像王立群老师、易中天老师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记得王立群老师,他在百家讲坛描绘史记中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在直播中,听着王老师创作这套书籍的过程,也感到十分感动。现在的小孩子们、青少年们大多都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平时课外的时间,大多都沉浸在手机里、短视频里、游戏里。所以现在也流行一种说法。就是读历史的男孩女孩,会让人感到”格局炸裂“,为什么?因为现在读历史类相关的孩子真的很少。而王老师就是为了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能沉入《史记》当中,为了让孩子们能成大器,前后花费了4年的时间来写这套书。

因为自己家中也有孩子,所以就弄了一套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成大器》,书到了以后,自己先翻阅了一下,真的让我感到惊艳。

首先,王老师竟会在每一个故事后边,详细标注着文章的资料来源,就像学者写论文那样,而且资料还不止《史记》,还有《战国策》,《左传》等等,还在每个篇章最后,陈列了《史记》原文及翻译,这在其他儿童历史文学中是见不到的。

其次,王老师在故事后边都加了点评环节,虽然我目前没有全看完,但我看到的故事比如像《尧舜禅让》,王老师指出了,“禅让”其实是实力强大的部落当权的一种美好形象,还有《赵氏孤儿》,王老师指出了原作其实是有两个写法,第一种偏戏剧化,就是像成语故事中、电视剧中描述的美好;第二种是偏实际,就是像新闻报道中那样叙述着残酷的事实。

再次,王老师把《史记》原著中,每一篇涉及到同一人物的文章,都汇集到了一个故事中,使得一个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饱满,比如重耳、吕后、褒姒、韩信这些人物,王老师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描写同一个人,可以让孩子知道不论是皇族贵戚也好、市井之民也好,他们其实都是有着普通人性的人。

最后,这套图书的插图也是十分精美及准确,相信这套书的作者王立群老师及其出书人也都是经过反复的斟酌,认真的考究的。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的读完这套书,我也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应付式的读完,在他读的过程中,我相信我也会慢慢翻阅完,我也相信我的孩子会慢慢有兴趣的。以后如果有机会也会在豆瓣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四

《史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鲁迅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学家翦伯赞也称之道,“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司马迁因写作出这么一部恢弘的史学巨著而被后人誉为“史圣”。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对于这一民族瑰宝,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读过,一来因为其为鸿篇巨著,读来需极有耐心,耗神费力,二来是为古文言文,很多难以理解,须辅之以白话文翻译。对于儿童来讲,读《史记》更是一项艰难的阅读工程了。

王立群先生少儿版的《读史记,成大器》可以说是写给孩子们的一部《史记》。作为著名历史学家,公众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王立群是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代表节目即为“王立群读史记”系列。

在少儿版的《读史记,成大器》中,王立群先生对《史记》作了贴合儿童的处理,共分为六部,选取了60个故事性强的精彩片段,兼顾了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了文学、史学和哲学,让小孩子在趣味阅读中学习到底蕴深厚的历史知识,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

正如王立群先生所说,《史记》能告诉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传承,能告诉我们该如何活在当下,还能告诉我们如何走向美好的未来。因此小孩子从童年时期读《史记》,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的过去,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之中,还可以提升思想境界,陶冶心灵情操。而这部少儿版的《读史记,成大器》,十分适合少儿作为起步阅读,培养他们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

像少儿版《史记》这样对古典文化花样翻新的宣介,无疑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它将《史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介到少儿面前,让他们既能通过文字和图画认识到深厚悠久的中国历史,又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发出对我国历史的自豪之情。真正的文化传播就应该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唯有如此,文化自信方可持久可续,也能保持夯实根基。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五

说到史书,《史记》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读史明智,首推《史记》。

对于青少年来说,《史记》是不错的历史文学书籍。可由于是古文,很多小读者如果一开始就读原文的话,看起来肯定不会太顺畅。此时,少儿版《读史记,成大器》就成了爱好历史书籍的孩子不错的选择。这套书共六册,王立群老师以独特的文笔解读出了与众不同的《史记》。

以小见大,激发历史兴趣

《史记》原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精挑细选,选取重要的人物、事件作为代表,略去不是十分重要的人名、地名,避免过多的人名、地名、事件对孩子阅读造成困扰。但每件事都讲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比如,对于大将军卫青这个人物,很多读者知道他战功赫赫,封侯拜将。但其实他是私生子,童年生活艰难坎坷。后来因为姐姐卫子夫被皇帝看中选入宫中,卫青的命运才得以扭转。但他的功劳可不是凭借裙带关系得来的。这中间有他自己的拼搏努力和不向命运屈服的韧性。作者选取卫青一生中的几个关键事件,阐述了他传奇的经历,也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书中生僻字注音、疑难词注释、古地名今译,皇帝年号扩注公元纪年,方便了读者阅读。还精选了原书中的六十篇原文,均是语文考试常考段落,译文简明生动,流畅通俗,让孩子在阅读现代文后得以窥见原文的精妙,更增加了探索历史的兴趣。

夹叙夹议,引导历史思考

作为“王立群读史记”系列节目的主讲人,王立群老师对《史记》的内容了如指掌,对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现代视觉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作者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引导小读者了解历史,思考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比如,同是攻打匈奴的功臣,卫青最后封侯拜将,李广却是一生难封,最后还自刎而死。这是为什么呢?王立群老师在讲述李广的故事后,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分析了李广难封的理由:李广没有达到朝廷封侯的指标,他本身自负其能,恃才自傲等等。这样的人物,为什么我们对他还给予他很大的同情呢?作者用单独的一章对司马迁取材落墨的用意做出了解释,那就是司马迁因为自身的遭遇对李广有同病相怜的感情,自觉地为李广“鸣不平” 。这种情感倾向使得后人对李广有了更多的好感。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读史时也可以结合诸多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让思考走向更广阔的纵深处。每读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多问一个为什么,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不做人云亦云的应声虫。

多面融合,展现历史画卷

这套书虽然名字是《读史记,成大器》,但其实在重新写故事的时候,王立群老师还打通了《史记》与《左传》《战国策》之间的关联,让同一事件和人物互相印证,从而辨别真伪。而且在讲述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国学、文学、史学、哲学一步到位,多方面融合,展现出一幅幅雄浑的历史画卷。生动的叙述,文学的抒情、精彩的议论,现代化的语言,赋予原内容新鲜的活力,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学意味浓厚;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物和事件,提升了读者认识历史的格局。这种多方位的阅读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功力。

读史是好事,怎么读是关键。这套书坚持“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指导性” ,给喜欢读史的小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方向。正像王老师所说“读《史记》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平庸”。那么就让这套少儿版《史记》帮我们打开阅读史书的新思路吧!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六

中国拥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人物和不朽传说,他们的故事通过史官的辛勤记载,逐渐被后人所熟知。一个民族的未来固然重要,但是忘记了民族传承的历史则更加可悲,了解历史,本质上也是了解自己。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从始祖黄帝讲到汉武大帝刘彻,纵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布衣,描述了一幅壮阔的华夏风云。

要将这样一本史学大作讲给孩子们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这个“说书人”是王立群那便不同了。相信熟悉百家讲坛的观众对这位“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并不陌生,他对于《史记》的讲解十分生动有趣,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到了通俗易懂、准确精炼。

《读史记,成大器》凝聚了王立群的强烈心愿,那便是将《史记》推广给孩子,让他们从历史中学会生活的智慧,增加知识储备成为有深度的人。目前市面上一般有两种面向少儿的《史记》,要么是将其中的部分故事提炼出来,要么是截取部分进行文言文翻译,不能直观的感受到《史记》的精彩所在。

本书节选了《史记》中故事性较强的60个片段,以孩子能够接受的叙述方式和手法进行表达,并结合部分史籍、评论,以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解读《史记》中的故事。在保证叙事角度公正的同时,这本读本还兼顾了故事性、趣味性、指导性,是不可多得的《史记》类儿童读物。

比方说齐桓公与鲍叔牙、管仲之间的故事,不仅涉及到有贤明之君的大度、好友至交间的真挚友谊,还有着更多的人情世故方面的纠葛。如果在这里只看到贤君与能臣的故事,未免过于片面,还需要考虑到君王、臣子、同僚的立场问题。在本书中对于这三位人物进行了内心刻画,更加增添了几分真实感,也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史记》之所以被无数后人传颂,除了恢宏壮阔的叙事方式,更离不开司马迁的倾力付出。“《史记》之大,在于情”,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司马迁的情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而本书中很好的表达了这种温暖和情感。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读懂《史记》,读懂历史,读懂自己。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七

说来惭愧,好像以前从来没有完整的读过《史记》,最多也就是在学生时代时,学过其中的几篇内容,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荆轲刺秦》这一篇。

我们都知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是司马迁用生命成就的一部历史巨著。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它被誉为“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是一部从轩辕黄帝写到汉武帝的大历史,梳理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历史。

鲁迅在评价《史记》时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这部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之高。

但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真正能够读完的人却寥若星辰。一是因为它的原文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二是在如今这个人人都习惯了看碎片内容的时代,真的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读完一部五十多万字的作品,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可能很多人连一本二十万字的书都要很久才能读完吧。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少年儿童来说呢,难度似乎更大了。

但是这两天在读了王立群老师的这套《读史记,成大器》后,我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我们都知道,王立群老师曾担任过央视《百家讲坛》的栏目人,做过“王立群读史记”系列节目。在看这套书的过程中,我又去网上搜罗了一些王立群老师以前讲解的相关视频来看,那可真是精彩,也足以看得出来,王立群老师对《史记》的研究之透彻。为了让这部优秀的作品能够被广泛阅读,得以永远流传,所以王立群老师耗时多年,终于写出了这套专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读史记,成大器》。

这套书共有6册,从上古春秋、步入战国、秦国崛起、楚汉战争、大汉奠基,最后一直到强汉盛世,这段历史源远流长,可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阅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按照顺序依次来读,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单独的小故事组成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一册,或者那一个故事开始读起。书里的内容不多,而且很好读,也很好理解,就算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孩子独自阅读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只能给孩子选择一套历史书的话,我一定首选王立群老师的这套《读史记,成大器》,因为我也相信,读《史记》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平庸。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八

说来有点巧,就在前不久我表姐刚给她家儿子买了一套少儿版的《史记》。我去她家的时候随手翻了几眼,我姐应该是随便在某多软件上挑了一套,那套书用两个字来总结的话大概就是——“敷衍”。

我表姐的儿子并不是很爱看书,但《史记》却是他主动要求要看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姐朋友家的儿子和他同龄,已经看完了一整套《史记》。他们一起相处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讲起《史记》中的人物与故事时头头是道。我表姐其实并没有多说什么,但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和虚荣心的,所以他回家就对我姐说他也要看《史记》。

我其实一直不太赞同现在的“内卷”和“鸡娃教育”,但却也明白在小孩子们之间并不是真的可以“躺平”或者“听之任之”的,尤其是当别的小朋友都会而自己不会的时候,真的很难不自卑。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呢?王立群先生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史记》能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来的;《史记》也能告诉我们,我们该如何生活在当下;《史记》还能告诉我们,我们怎样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读《史记》,就是在读人生。正如有人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今日的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页。

小朋友们又为什么要读《史记》呢?因为小朋友们能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学到处世的智慧,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三观。

这套《读史记,成大器》作者是王立群先生,相信看过《百家讲坛》的朋友对王立群先生都不会陌生。而“王立群读《史记》”又是他的代表节目,这也足以说明王立群先生对《史记》解读的权威性。

书中一共分为六册,从上古春秋一直到强汉盛世,司马迁拖着他残败的身躯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使我们中华的文明得到了记录,也使后世的我们能在今日见到古人的生活。

王立群先生在这套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藏于《史记》中的故事,并且在书中配有彩色插图,既为书中的故事赋予了画面感,同时也为孩子们的阅读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现在的许多成年人们总爱把“格局”二字挂在嘴边,但实际上“格局”并不是看两本成功学然后表现出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与朋友们在酒桌上吹牛。

小孩子读《史记》能够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能够知晓自己国家文明的起源与演变,能够通过别人的人生收获属于自己的智慧,自然而然也能获得格局的提升。

说来惭愧,我至今也未从头到尾的通读过一遍《史记》。如今翻看了王一群先生的文字,通读一遍《史记》的心情愈加迫切。

“读《史记》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平庸。”

不卷不躺,让孩子们为自己而读书,就很好了。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九

一次在美术课上,我让同学们鉴赏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没想到学生看后,在他们的眼里根本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找学生描述和评析这幅作品,他们也只是很简单地概述出画中所画的基本内容,完全没有提供超出图像本身的信息。

鉴赏艺术作品,需要了解作品的笔墨情趣,画家经历,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等相关信息,如果只达到看人是人,看树是树的阶段是完全不能够领略其作品的精髓所在的。

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相信很多人都有困惑,其实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多读文史与艺术类的图书就可以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这幅《采薇图》读过《史记》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画的两个人是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山上去采薇,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知道了作者要表达什么。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又融汇贯通,既有王迹所兴,原始察终之能,又有见盛观衰,论考之行。

《史记》虽好但原文不适合所有人读,汉朝距今两千多年,其语言表述形式与今天相差甚远,再加上对历史典故不熟悉就很难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好在现在的史学大咖非常多,他们想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如王立群编写的这本《读史记成大器》就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这套书一共有六本,由上古春秋,步入战国,秦国崛起等组成,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史记》里所呈现的关键信息,让读者读后有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

像这幅《采薇图》的历史背景就出现在第一本书里面,周灭商后,伯夷和叔齐两兄弟不耻周的这种行为,决定“不食周粟”, 于是躲进首阳山里,以采薇为食。

中国画里山水画和人物画一般分得很清楚的,像这样以山水为背景来表现人物的作品其实并不多,作者既要环境,又要人物的表现形式,足见其创作的良苦用心。

《史记》里共有七十列传,《伯夷传》只是其中一篇,能被司马迁从三千年历史长河中挑选出来的人物,肯定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精彩。

文章最后,史如明镜,照鉴古今。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是后人研读历史,品评功过的最有说服力的一本资料。

《读史记成大器》这本书把《史记》内容进行了重新翻译和梳理,同时又加入了作者从史学角度的评价与分析,很适合历史零基础的人学习和阅读。

作者:豆浆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关注˜∽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不少人也将之列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但真正能读完、读懂的人并不算多。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史记》过于枯燥难读。大人尚且如此,对于年纪较小孩子来说更是难以入手。如何能让孩子更容易接触、接受这部巨著,《读史记,成大器》这套书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套书将《史记》中记载的历史分解成孩子容易理解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枯燥难读的巨著变得更有故事性和画面感。书中并非选择平铺直叙,而是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指导性进行有效地融合。精彩的情节,让孩子更容易投入阅读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

在每一则小故事的开头,本书都对故事的背景做了简要陈述和铺垫,并围绕故事的主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全书以提问的方式贯穿所有历史的情节,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故事,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这些问题的提出,也容易吸引孩子一点点继续往下读,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孩子的阅读思考理解能力得到锻炼。

书中以大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插画描绘出这部典籍中的许多情节,让孩子的历史故事变得更有画面感。在部分故事的后方,本书都会选录一段《史记》的原典节选进行注释和翻译,让孩子适当接触古文。

读历史故事可以让孩子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也蕴含着很深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许多家长都认同读《史记》的意义,也期望阅读《史记》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多的收获。

这套书以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触的方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从伯夷、叔齐等人身上,孩子们可以看到贤德、廉让、仁义的一种人格力量;从齐桓公的结局,孩子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强大的心志和自控力;从晋文公的生平,孩子们可以看到一种努力与坚持;从商鞅变法的故事中,孩子们也可以看出魏惠王、公叔座、商鞅这三位历史上有名的能人的三个不同层次……

本书的作者王立群教授在开篇中提及,他与《史记》结缘于一段苦难的岁月,在疲惫的体力劳动之后,《史记》成了慰籍他内心唯一的精神支柱。

可以说,读完这部书,孩子应该会对史记讲述的大致内容框架有所了解,也让《史记》这部历史巨著根植于孩子年幼的心灵,更能为将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一步深读《史记》做好铺垫。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们对中国历史事件的认识,提升思维高度,从中体会治国与治家的道理,待人处事的方式,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十一

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他们的文化培养,并希望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来塑造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文化自信,还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史记》成为了众多家长帮助孩子了解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首要选择书籍。

于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读懂《史记》,著名文化学者、《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系列栏目主讲人王立群教授本着“让每个孩子都能读懂《史记》”的愿望,花费三年的时间,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了全新的《史记》读本,即“王立群读史记少儿版”《读史记,成大器》。

这套书一共六册,分别是《上古春秋》《步入战国》《秦国崛起》《楚汉之争》《大汉奠基》和《强汉盛世》。该套书从上古的春秋战国讲到大秦帝国的崛起,从楚汉之争讲到强汉盛世,全书一共攫取了60个《史记》故事,共60万字的创新解读,从历史人物看历史变迁,再从历史变迁窥见三千年中华历史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看过王立群教授的《百家讲坛》节目的人应该都知道,王教授讲历史非常有趣,金句频出,观点独到,幽默风趣,言语间能够感受到他的知识渊博。作为《百家讲坛》的三大顶梁柱之一,他曾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他编写的这套少儿版《史记》也延续了他的幽默风采,不仅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还能够帮助孩子们真正的读透《史记》。

作为“前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经典作品,是后人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有“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化典籍,它涵盖了礼乐制度、天文律法、山河河渠、文献典籍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此次王立群为孩子们创作少儿版的《史记》,既没有简单改写原来的作品,也没有沿用原来电视节目语言的版本,而是以适应孩子的阅读喜好为标准,采用了通过人物故事讲历史、通过历史讲人生、通过人生讲精神的全新创作方式,写成这部容易吃透的《史记》读本。

这套新版的《读史记,成大器》中选取的60个故事是《史记》中颇为具有故事性的精彩片段,作者王立群教授在书中用孩子们喜欢的、能接受的现代语言进行了重新改写。这些改写不仅限于《史记》中的某一篇,有些故事根据内容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整理,结合了两篇或多篇进行重写,且每一则故事的最后都注明了材料来源。

此外,王立群教授还对每一篇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独到的点评,既对司马迁取材落墨的用意做出了解释,又对事件、人物做出了独到的评论。这种独立思考的成长过程对每一个读这本书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引导。

他还将历史故事的叙述与趣味游戏、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历史背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读史记,成大器》是一套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能够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套书,既能够让孩子们爱上历史,也能够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加有智慧、有胸怀人。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十二

正如本书作者王立群老师所言,虽然“读《史记》,成大器”类似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但读史明智、读史明理,早点读一些历史故事,明白立身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少年儿童未来成长确实大有裨益。

作为央视《百家讲坛》的明星主讲人,王立群老师因“王立群读史记”系列节目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他主讲的《史记》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既讲出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又描述了故事背后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在讲故事的同时,传递了一种正确的历史观。这不管对成年读者或是小读者,都十分重要。

但原汁原味的大部头《史记》,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过于艰深,生僻字,陌生地名,云山雾罩的对白,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都为理解故事、体会道理布下了重重障碍。但是,阅读王立群老师这套少儿版的《读史记,成大器》就不存在。

作为一部专门为少年儿童准备的《史记》普及读物,这套《读史记,成大器》满足了无数家长和小朋友们的阅读需求。阅读门槛低,只要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就可以自由阅读,不用担心地名、人名把人绕晕。作者用大白话,把故事的主旨意思讲明白,虽然没有原汁原味的原文表达更全面,但故事梗概、人物性格并没有失真。这对少年儿童来说,已经够了。

另外,这套丛书并不是将原版《史记》逐章节对应简化翻译,而是从中遴选了六十个精彩故事重新进行编排叙述,可以说是对原文的再加工。通过加工,使其更加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也增强了本书的吸引力。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书中还附了不少插图。每幅插图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阅读故事的同时,配合欣赏图画,既有助于理解故事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书画审美情趣。有学者大咖的专业能力保证,又有传统画风的美感熏陶,再加上历史故事的生动传神,孩子们想不喜欢这套书都难。

当然,为了满足个别学霸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书中也引用了部分原文,并配以注释和译文,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细细品读古文的魅力。

从“上古春秋”到“步入战国”,从“秦国崛起”到“楚汉相争”,从“大汉奠基”到“强汉盛世”,传说中的轩辕皇帝,驰骋沙场的汉武帝,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大历史,在王立群老师这套六册少儿版的《读史记,成大器》中精彩呈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史记》是中华民族历史专著的一颗明珠,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悉心体悟。作为社会的未来,青少年多读一些历史书,有助于从小培塑正确的历史观。这套《读史记,成大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读物,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阶段,值得一读。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十三

众所周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司马迁所著,成书于2000多年前。但想要读懂《史记》并不容易,原因在于《史记》是用文言文撰写,加之成书时代已久,里面运用的典故资料对于我们来说都比较陌生。

尽管如此,读历史又怎么能错过《史记》呢?《史记》共有“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

《史记》并非简单地记述历史,而是蕴含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其中,以供后人借鉴学习。其中“本纪”记录了历代皇帝的政绩,“世家”记录了诸侯国、诸侯王、勋贵等人的事迹,“列传”则记录了各个时代中的重要人物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十表、八书等内容,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水利等内容。

洋洋洒洒的一部《史记》,共有50多万字,是历史学们眼中研究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也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典籍,被鲁迅先生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王立群老师所写的这套《读史记,成大器》一书对《史记》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编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还原《史记》原本中的深刻道理和重要故事。

读懂《史记》,我们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大智慧。这套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可以作为它们入门国学经典的一套书,增强他们的史学修养和文学修养,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了解历史,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当然,这套书也适合想要入门国学经典、想要真正了解和读懂历史的人阅读。它的阅读难度不高且故事性十足,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也就读懂了《史记》。

书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完璧归赵、商鞅变法、鸿门宴、楚河汉界、田忌赛马等,这些都是在中学的语文、历史等学科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也足可见《史记》这部国学经典的重要性,跨越千年,它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拜读。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得以在战国时期强大起来,可商鞅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唏嘘,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也比较负面,这其中的原因,才是我们读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又如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战,刘邦如何在弱势的时候保存实力,又是如何一步步以弱胜强。

这套书并非是对《史记》原文的翻译,而是作者结合自己对《史记》的理解和认知,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将内容重新编写,使之更符合读者的阅读能力,更加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重新编写后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作者以时间为轴,将这些故事串了起来,形成了这套书。

书中除了这些故事,作者也在故事的后面加上《史记》中的原文、注释和翻译。读者既可以对照着原文理解,也可以直接阅读故事、一书两用,让读者可以真正读懂。

古人以史为鉴,到了今天,我们自诩比古人先进,很多人对历史的了解也就局限在教科书中,并未深入去思考历史,未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时代在改变,但真实的人性穿越千年依旧,读史读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中的人的所思所想。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十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可看到残酷复杂的历史斗争和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让后世的我们在不同的历史人生车辙上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地路过不同的朝代,思考着人生的一些问题,血雨腥风或者风雨兼程。关于历史的通识教育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先从孩子抓起,这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学习,就显得极为关键了,这套由百家讲坛明星讲师王立群教授所著的《读史记,成大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

作为一名历史和文学的爱好者,刚刚在看到这本书书名时,我就深深被吸引,理由有二:一是这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科普书籍,这本书也是我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其二便是这本书的作者王立群了,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曾因《百家讲坛》解读《史记》而被大众所熟知,成为了和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引人注目的明星学者一道,成为了我们学生时代的“电视老师”。这套书可以说是作者解读《史记》的升级衍生作品,整部书的受众的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这本书虽秉持着严谨的创作态度,但全然没有了作者当年解读时的那种宏大和力求深度,而是选取《史记》中故事性较强的60个精彩片段,用少儿喜欢、接受的现代语言——文学语言进行重新改写。可以说,这套书作者是以故事取胜的,以无限的趣味性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性和求知欲,从而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和历史的奥妙。

说不尽的故事,写不尽的传奇。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历史学家,王建群对于历史有着自己独特又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将复杂难懂的历史学术研究如何以更为通俗、尤其是能被广大读者们尤其是少年儿童所了解、所接受、所喜爱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历史写作者肩负的一种社会担当和责任。作者在书中别开生面、不拘一格的叙述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新鲜感十足:书中的历史人物故事借鉴了现代文学的讲述手法,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都有着深度的还原,让小读者们竭尽全力地去抓住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信息展开想象,从全身心的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和读懂历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影响力的史学经典,其中融合了中华历史3000年的风云变幻、金戈铁马、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英雄草莽、书生意气、人生沧桑、怨愤郁结,都在经过司马迁的大手笔下呈现出气吞山河、席卷华夏之余威。这套《读史记》中作者以创新的创作角度没有枯燥的列举,而是用全新的视野,用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讲述历史,并对《史记》加以深刻地解读:既对司马迁取材落墨的用意做出解释,又对事件、人物做出独到的评论,让我们广大读者尤其少年读者们阅读时要历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作者的真正意图并非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竭尽全力地传递的是一种思想,独立正视历史,审视自己,直面现实的思考能力。孩子们在书中不仅能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思想境界,陶冶心。所以说,这本《读史记,成大器》是一套适合大人孩子阅读的儿童历史科普好书,不容错过!

读史记,成大器读后感篇十五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确实能使人增长见识,明白事理。《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先,它的地位不容置疑,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礼乐制度、天文地理、文献典籍等应有尽有。由于司马迁所著《史记》原文为文言文,许多成人望而却步,更别说孩子了。

因此,给孩子选择《史记》必须选择合适的版本。

由东方出版社出品,百家讲坛名师王立群老师所著《读史记,成大器》一套丛书通过人物故事来讲历史,文字简洁明快、条目清晰有序,非常适合现代的孩子们阅读。数十年研究,三年时间专门为孩子创作,王立群老师真是一丝不苟。

除《史记》原本内容外,王立群在这套书中还对《史记》进行深刻解读,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原文,也更了解历史。

比如:

我们常听说,周幽王得褒姒后,为求美人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从此导致西周灭亡。这事儿好像不假,但西周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是祸国妖妃吗?

王立群老师在讲述了褒姒的故事后,还进行了评论。他认为西周灭亡原因很多,不是一个人、一件事就能摧垮的。其实从周穆王之后,周朝就慢慢走向衰落了,最后灭亡也不过是长期矛盾累积的结果。可为什么就让褒姒背了锅,而且一背两千年?

书中这样写道:“因为这个黑锅,周幽王无信无德的形象就被‘树立’起来了,成了‘昏君’的典型。周幽王,作为亡国之君,沉湎酒色,不理国事,或许是事实。但是烽火戏诸侯,并非事实。”

如果对历史熟悉的话,就会知道烽火制度其实战国时期才出现,西周灭亡怎么就跟“烽火戏诸侯”联系在一起了?

再比如:

“人彘”这个词来源于吕雉,也因为这个词,她饱受诟病,被人认为是泯灭人性。而戚姬作为受害者,备受同情。

王立群老师却提出这个问题:戚姬真的值得同情吗?刘邦那么多嫔妃,吕雉为何偏偏与她过不去?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戚姬也是如此,一切都源自她的贪念与无知。她本是普通女子只不过长得好看了一些,能得到刘邦的温柔呵护理应知足,可她对一切的幸福习以为常。当她发现吕雉处于她无法企及的位置,她心里不平衡,有了儿子后更是有了不该有的贪念……于是,最终悲剧上演。

王立群老师这样评价戚姬:“一个伸手党,心中只有自己。”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这套书的特别之处,它不仅仅给孩子讲《史记》,更是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分析其中的真真假假,问题的根源究竟何在。

这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可以更好的读懂历史,而不只是片面的接受一家之词。

当然,这套书一共六册,其内容很多,绝非几句话可以说清。只不过王老师讲每一部分内容的方式一致,上述内容也不过是给予读者一个参考。

如果喜欢这套书的话,可以去读一读,它的价值原非你想象!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