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原书第2版)》,深感专注力的重要性。书中通过实例和科学研究解释了专注力的力量,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注能力。作者呼吁读者远离干扰,培养专注的习惯,从而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原书第2版)(精装)读后感篇一
拿到于尔根·沃尔夫的这本《专注力》时,有一种这本书来得太及时的愉快。最近正愁着自己在很多琐事中,无法保持专注,导致做事情非常缓慢且没有效率。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专注源于对自己我了解,只有你足够的了解自己和清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才能在沉浸于解决问题之中。
当然,专注要落地到行动中,才能产生作用。
不过在落地到行动之前,先要知道你的关注点在哪?是自我成长,还是追求效率或是为了轻松愉快。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低效或无意义的事情,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琐碎和拖延中,从而丢掉了专注力。
比方说,你在做一件工作时,然后不停被外界的信息所打乱或干扰,原本的工作专注时可能20分钟就能完成,在频繁受到干扰时可能一个小时还没完成。
这并不是你做事慢,而是专注力受到了打扰。想要保持专注,就要有种化繁为简的意识,用80%的精力去做20%最重要和值得的事。
拿我自己来说,每天很忙碌但似乎并没有出什么成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用大量的时间都在做低效的事,所以导致专注力受到了干扰。
比如说我在写稿时,会不时看看信息,这会耽误我的时间,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会回复几句,也会降低自己的专注度,导致效率低下或拖延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事情要齐头并进时,专注力也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还是要回到20/80法则上,只做最重要和有价值的事,可做可不做或者能迟一会再做,或是能集中去做的事,先不去管它,也可以用待办清单的方式来选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这样专注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会让我们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原书第2版)(精装)读后感篇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然而,如何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却成为了一个难题。最近阅读了《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这本书,对如何建立信息专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要意识到建立信息专注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在信息海洋中,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需求,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各种无关紧要的信息所干扰。因此,在获取信息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和知识点。这样,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和筛选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其次,建立信息专注需要学会筛选和过滤信息。在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信息的来源和种类也异常丰富。然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有些信息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热点,有些则可能存在虚假或误导的成分。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过滤信息,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有见地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来源,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第三,建立信息专注需要学会深度阅读和思考。在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深度阅读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浏览和了解。深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信息的内涵和价值,发现其中的要点和逻辑关系。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只有通过深度阅读和思考,我们才能将信息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最后,建立信息专注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管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管理。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避免被各种琐事和娱乐所干扰。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避免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被无关紧要的信息所打扰。只有通过长期的自我管理和坚持,我们才能建立起稳固的信息专注能力。 总之,《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为我揭示了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持专注的关键所在:明确目标、筛选信息、深度阅读以及坚持不懈的自我管理。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更让我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内容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原书第2版)(精装)读后感篇三
在一次印度之行中,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发现当地人有在家里开辟冥想屋的习俗,那次旅行之后,他便在自己住所中开辟了一座私人办公室。“在休息室时,我可以独处。”荣格这样评述这个房间,“我随时都带着钥匙;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个房间。”
记者曼森·卡里在他的著作《每日仪式》中整理了各种关于荣格的材料,让我们知晓荣格7点会在“塔楼”起床,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在私人办公室中度过两个小时不被人打扰的写作时间。下午,他通常会冥想或在周围的乡村长时间漫步。塔楼里没有电,因此日光暗去夜色朦胧之时,油灯为亮,壁炉送暖。荣格会在晚上10点上床休息。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使得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分散。许多人认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分心状态切换到专注状态,但是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一旦你适应了分心,你就会迷恋于此。
因此,于尔根•沃尔夫在《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专注力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于尔根•沃尔夫在《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指出:设定一个目标;开始做一切你认为可以帮你实现目标的事情;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并没有给你带来想要的结果,那么赶快进行头脑风暴,找些能够替换的措施,开始做些改变;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实现你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当我们想要集中精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时,总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有时候,即使我们身处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也难以保持专注。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周围放满书的更容易让人专注地看书。 这项研究是由一位心理学家进行的,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人们身处一个充满书籍的环境中时,他们会更容易集中精力去阅读书籍。这是因为书籍的摆放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更加专注于阅读。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身处一个充满书籍的环境中,另一组身处一个没有书籍的环境中。在每个环境中,参与者都需要阅读一篇文章。通过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阅读时间和理解程度,心理学家发现身处充满书籍的环境中的参与者阅读更加专注,并且理解程度也更高。 那么,为什么周围放满书的更容易让人专注地看书呢?这是因为书籍的摆放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更加专注于阅读。
研究表明,当糖果被装在透明容器里时,会比装在不透明的容器里吃得多;当容器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比在你不得不起身去拿的地方要吃得多。如果你想保证每天花点时间做些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就在身边保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视觉或听觉符号。这可以是照片、书籍、图画,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者一段音乐。
除此之外,专注于所做事情中最关键的20%,要诀在于摆脱那些没给你带来很好回报的80%的事情。
专注于所做事情中最关键的20%,要诀在于摆脱那些没给你带来很好回报的80%的事情。这并不是说其他80%的事情不重要,而是相对于那20%的关键事情来说,它们的回报率较低,不值得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提高效率,必须学会取舍,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看似紧急重要,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关键。如果我们不学会分辨和取舍,很容易陷入琐碎的事情中,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因此,要专注于所做事情中最关键的20%,首先需要认真思考和分辨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的。 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关键的20%,就需要集中精力去完成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被其他琐碎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可以通过制定计划、设置优先级、分解任务等方式来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学会拒绝那些不重要的事情,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最后,多关注于自己的强项,《专注力》一书指出:大多数人对于专注的态度恰恰相反。他们找到自己的弱点,然后一直专注于这个弱点,想要强化自己的弱项。当他们忙于把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做得马马虎虎时,他们便错过了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以他们的能力可以取得很出众成绩的事情。这便是平庸的原因。
假若你想成为任意领域中那5%的胜者,你需要多做你擅长的事,少考虑要把你做不好的事做得更好这样的问题。
专注力能使人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知当前的事物。在工作中,专注力可以帮助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在学习中,专注力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在生活中,专注力有助于你更好地享受当下,减少焦虑和压力。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原书第2版)(精装)读后感篇四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心思太活泛,注定一事无成。
想要成功,就得盯牢一个目标,死磕。也就是需要全身心地专注。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这本书就是为大家提升专注力而来。读完,觉得还是有不少收获的。下面分享一些书中干货。
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它的核心是:生活中80%的收益往往来自20%的努力。日常工作中,有许多时间完全是浪费的,产生不了经济价值。
所以,我们想要收益更多的话,就得学会将80%的专注力放在那最重要的20%的事项上,然后不断重复。
现在写下你生活中排名前三的事情,然后开干。
SMART原则:
SMART即制定目标的5个原则:具体、可计量、可获得、现实、及时。
就是说你在设定一个目标时,不能是模糊不清、遥远的。必须是简洁具体可执行。
举例:我要减肥,你得这样描述出来:一个月后我要减肥5斤,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每天吃减肥餐、不吃外卖,并且每天称重,将变化记录下来。
清晰可感的目标,能够帮你坚持下去。如果中间出现情况,也不要放弃,而是不断调整以实现愿景。只要你不放弃,一定能成功。
摆脱不太重要的80%:
想要更好地实现目标,就得删繁就简,只做那20%高价值感的事情。对于80%的琐事,则可以删减或者委托给他人处理。
低附加值的活动很容易带来身心愉悦,比如刷手机,但是高价值的活动才能带来成长,如读书。
你要做的是就是在执行高价值的活动时,让它变得简单和有趣。比如可以将大目标分解,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进行、向外界寻求正向反馈,或者及时给予自己奖励。
专注优势:
想一想,你那件事做得比别人又快又好?你学什么完全不费力?即使没有钱,你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什么?
这个答案就是你的优势所在。当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后,请放大优势,全力去做。
另外提醒,别将精力浪费在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上,时间宝贵,你要将长板发挥到极致。
当你获得小小的成功时,请用心记录下这由衷的喜悦吧。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形时,你的记忆会自动开启愉悦模式,就很容易进入状态,越来越好,进入正向循环。
克服拖延:
拖延症几乎是通病,但不是无药可治。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拖延的影子,只要不是影响重大,不必过于苛责。
拖延是有好处的,要不是能逃避恐惧、要不是能带来放松感,所以呀,你要想克服拖延,就得利用你所有的感官来进行生动的想象,使得未来的收益更诱人,才能有动力行动起来。
你还可以寻求他人帮助来督促你,或者尝试将困难的任务分解,根据不同的拖延原因来制定解决办法。
截止日期也有一定的作用,对比一下完成和未完成的后果,相信也能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实践专注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书中给出许多合理建议,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方案和工具。
大道至简,能做到其中一点,相信离成功也不远。共勉!
文字原创,图片实拍。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原书第2版)(精装)读后感篇五
文 | 唐 糖
这个内卷的时代,大家都想挣钱,但其实“专注力”才是更宝贵的资源,流通在市面上的金钱,本质上是专注力流动的显化货币——你的关注在哪,显化就在哪。
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就豁然开朗: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把有限且稀缺的专注力资源用在对发展自我最有利的事情上,不错的结果,就能顺理成章的拿到。如果把逻辑搞反了,则会南辕北辙。
最近看了一本专注力的书,这类作品其实我看了不少,内容大体相似,但本书仍有自己的特色。这本书的全名叫《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目前我拿到的版本,是原书的第2版。插播一句:一般来说,能被反复再版的书籍,更值得我们花费专注力,因为它们是已经被时间和市场验证过的相对成熟的产品。
回到这本书,都是写专注力的,这本书的特点在哪呢?我认为它就在副标题上——化繁为简4个字。
现代生活中,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过载。过载的信息会让大脑宕机,无法从纷杂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为我所用。大脑天性“好逸恶劳”,在这种情况下,它会遵循本能,将专注力投放在一些不需要动脑子、新鲜刺激的事情上。最典型的,就是现在最火的直播、短视频。它们因为完全不需要动脑思考,且画面生动有趣,因而完美的匹配了大脑的bug,大行其道。但问题在于,当你刷了几个小时短视频之后,能留存什么呢?
所以,化繁为简,就成了提升专注力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结构,本书分为4部分,分别是:
当然,每个部分又包含了若干小的章节,在作者撰写本书的整个逻辑框架里,尽量填充实操技术,在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些“作业”,帮助学习者自助练习,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注重实用性。
接下来,我会从每一部分挑选一个我认为最值得分享的知识点。
<本文导读>
01 专注焦点:二八原则
02专注策略:SMART原则
03 专注工具:第二人格
04 归纳总结:3D准则
01 专注焦点:二八原则
二八原则,也叫“帕累托法则”,是一个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他发现了一个商业社会的经验法则: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销售额。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学领域,在专注力领域同样适用。即:你的80%的收益和价值,其实来自20%的努力。将其拓展一下,在100%的信息中,我们只需要摘取其中20%进行有效处理,即可拿到80%的结果。
听上去很不错,所有问题似乎一下子迎刃而解,我们再也不用面面俱到,而只需要抓取20%的重点即可。不过难点在于,如何锁定20%的重点???这背后,需要一个人清晰的自我认知,你需要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这本质上是一个目标选择题。
除了刚才所说的,二八定律还适用于另一个领域——消极的80/20定律:生活中20%时间里做的事,造成了80%的不开心。比如,你和爱人吵架拌嘴,只用了一个早晨的时间,但是其后续带来的坏心情,却可能持续数天。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就是因为大多数时间都被浪费在了“处理情绪”上,而没有能花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和成长上。
所以,我们需要警惕这造成80%坏心情的20%的事情,尽量规避。
02 专注策略:SMART原则
在这部分,其实包含很多内容,包括如何战胜拖延症等,但我认为SMART原则更为重要。SMART原则是制定目标的基本原则。在上一部分里我们谈到,清晰的目标,才是实现二八原则的基础,所以,目标的制定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
第一个字母S,就是specific:具体的、明确的。
第二个字母M,Measurable,可计量。
这一点很重要。比如“我要减肥”,这就不是一个可计量的目标,而“我要减脂5kg”就是一个可计量的目标,体脂秤可以帮我监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制定的目标不可计量,那么需要倒回去,重新制定。
第三个字母A,Attainable,是可获得的意思;第四个字母R,Realistic,是现实的意思。这两个词所涵盖的意思是比较接近的,就是指你制定的目标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可以实现的。
这里面就涉及一个“拉伸区”的概念。工作/学习状态,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
如果一个人总呆在舒适区,就意味着ta不会有成长,如果贸然进入困难区,则大概率会因为困难、挫折而败兴而归,只有将目标定在拉伸区——离开舒适区,但离得不远,踮起脚尖刚能够得着的地方,才能获得成长。通过一次又一次需要费点力,但又不是太费力的努力,我们离舒适区越来越远,学习/工作的边际范围不断扩大。
举个例子,我现在200斤,想减肥,上来就把目标定在减重至90斤,肯定很快落败,但如果把目标定在190斤,则是“可获得/现实”的。
最后一个字母是T,T就是Timly,意思是说这个目标在时间上不能太远。
我们有必要区分方向/愿景vs目标。太远的,不是目标,而是方向。而目标,都是阶段性的。举个例子,在方向上,我要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迭代。在目标上,我的年度目标、月度目标、周目标,甚至日目标,则需要在这个方向上具体化。
搞清楚这5个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那么我们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评估,如果不符合这5个原则,就说明它不是一个“好目标”。
03 专注工具:第二人格
第二人格这个工具,借助的是心理学“多重性格理论”的基本原理。简单说,即便我们自认为自己是I人或E人,但其实我们都是混合的人,即内外向特质都有,只是哪个部分更占优势而已。
多重性格理论”就是在理论基础上告诉大家:大家有塑造一个与自己的浅层自我不同的,深层自我的潜能,如果能发挥出这个潜能,就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监督者,来监管自己的注意力了。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你到超市准备买20件商品,结果一下在购物车里放了100件东西,并且感觉这100件东西都很难取舍。那这时候,你将自己化身为“单位会计”的第二人格,角色穿越,立场改变,那么在100件商品中挑出最值得买的20件商品这件事,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
我自己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个策略。比如我很难控制吃夜宵的冲动,这时候化身一个在镜头前的导演,想象一下导演看到一个肥胖的演员在镜头里蠕动,不禁皱眉的画面,这时自己贪食夜宵的欲望就减小了很多。
利用第二人格,其实就是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当自我陷入到情绪、感受、欲望、冲动的时候,我们常常是把自我和这些欲念融为一体,这时候就很难保持理性,而使用第二人格,将自我从中抽离,你会发现,理性重新占据了上风,骑象人又可以策动那头难搞的大象了。
04 归纳总结:3D准则
3D指的是delete(删除)、delegate(委派)和do(执行)。
对于完成项目的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思考它分别适用于3D原则中的哪一条:比如一个步骤无关紧要,则果断删除不做(这也是在实践二八原则),如果别人能比你做的更好更快,或者更节约成本,那么就马上委派给他人,最后的自己亲自做。
其实3D原则适用的范围很广,它需要的核心能力,是选择和抛弃。举个例子:很多事业女性,他们并不会自己亲自花时间处理琐碎的家务,而是会花钱雇保洁员上门打扫。表面上看,这样花了钱,但其实他们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自己能创作更多价值的事情上,而把家务交给更专业的人处理。在这里,就使用了3D准则中的“委派”。
而大部分人什么都很难割舍,眉毛胡子一把抓,完全没有重点,最后的结果是:哪怕什么都做了,要么自己很累,要么什么都做不好,总之结果都不太好。从这个角度看,3D准则仍然是二八原则的延续。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化繁为简的能力,就是本书开头提到的二八原则的具象能力,二八原则的思想,贯穿始终。一个人每天要做无数次决策(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意识到),而每一个决策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之后的人生轨迹。
学会做选择,是人生化繁为简的必修课。
都看到这了,还不点赞、收藏+关注?
新的一年,愿我们用崭新的姿态,遇见更好的自己。
-END-
唐 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全网15w粉丝心理学博主
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认知思维|方法论|行动派
话题 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两性关系
公众号 唐糖咨询师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