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情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一个是现代女作家,一个是二战期间的法国士兵,通过一封封情书,让他们的爱情得以延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还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观。这部电影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值得一看。
法兰西情书读后感第一篇
《法兰西情书》是严济慈先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赴法国留学期间所写的家书,其中大部分是写给未婚妻——当时东南大学为人瞩目的中文系才女张宗英的情书。在这些书简中,不仅有对热恋爱侣的万千相思,更展示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科学家求学、求知、立身、立业的远大抱负,以及那个时代众多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不仅是一本情暖意浓的情书集,也是一部完整而珍稀的历史书简。
法兰西情书读后感第二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严济慈先生的《法兰西情书》。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严济慈怀揣满腔报国情,与刚刚订婚的未婚妻张宗英作别,辗转到达巴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理工男”,我从事过数学研究,热爱物理,也阅读了大量图书,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有所耳闻,却从未看过如此详尽的记录。书中的不少细节,包括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法国的教育制度、个人志向的表述等,让我在深受教育的同时,也回忆起自己上学时的种种经历。
那个年代去留学,条件相当艰苦,四五年间,在法国病逝的同学有两百多人,故而严济慈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维护身心的协调与健康。虽然他擅长数学、物理,但也经常抽时间阅读文学、戏剧类的书,发表了许多观点;谈到读书的感受时,他不仅有心得,还有对读书方法的总结。比如他在1924年3月2日写道:“吾近所读书,多属杰作,且均在18世纪前者。盖读书尤当知择书,小说犹然。”同年4月14日他又写道:“数理繁重过于文学,此当非就两者本身立论,文学吾完不懂,吾辈读科学之不得其法,因而误以为繁重者吾颇能言其一二,他日有暇再及之。惟吾辈之所最觉苦者,则为前无去者,后有来者。”关于读书方法,他在1924年4月6日写道:“所云小说戏剧多取上选,为法文学之最优美者,多能予我一种心灵上的快慰,指示人生的途径,而毫不读普通肆坊所出之书籍也,此于吾辈少年颇当加慎,在法尤要矣。”同年11月25日他再次提到“知识无涯,方法有限,创造全在于方法”。严济慈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方法、总结规律,这是他进步飞快的重要原因。
当然,《法兰西情书》的主要内容还是严济慈与未婚妻的交流,以情书来表达爱慕之心和思念之情。远在他乡多年,能坚守这份感情,可见他们两人对爱情的执着。虽然“理工男”对爱的表达比较直白,但很有特点,例如严济慈用数学来诠释爱情,让我大开眼界;他也念念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信中引用了物理学家牛顿对家庭的看法。
除了情书,书中还收录了严济慈与科学界其他大人物的书信,包括居里夫人、法布里教授、克莱尔先生、卡巴内教授等人。而严济慈在书信里谈论得最多的,除了双方的父母,就是何鲁、熊庆来、胡刚复等学界前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感情、懂报恩的人。还有他与许德珩、王云五、徐悲鸿等知名人士的书信,都是宝贵的历史记忆。
虽然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作为一个黄种人,严济慈能在法国的一流大学崭露头角,着实不易。这既要靠天分与才学,又要靠刻苦钻研的精神,更要靠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在异国他乡,严济慈感受到国家的意义。他在1923年11月12日写道:“虽科学为国际的,但我总愿于国际外做中国的科学事业。”1924年3月18日他又写道:“吾离国后方知我有一件东西叫国家以及国家的可爱。”之后,他还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惟以促进吾国科学之发达,首在研究所之设立,科学社方极力筹款,不日当能实现。”
由此可见,《法兰西情书》中包含了严济慈对家庭的感恩、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一个科学家的理想要素,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严济慈是个读书人,他的理想是“生不欲万户侯,但愿一握天下诸学者手”,同时也希望“我辈至少当在中国科学发达史上留痕迹”。经过不懈努力,严济慈的愿望实现了,“我辈”留下的不仅是“痕迹”,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载:《北京晚报》2021年9月20日第14版)
法兰西情书读后感第三篇
读完《法兰西情书》,我被严济慈老师日常的“记账”行为逗乐了,但正因为这一点,让我看懂了他骨子里的质朴、自律、感恩和努力。
严老师出生于浙江东阳县下胡严村的一个务农家庭,他天资聪颖,家人倾其所有地支持他读书,是兄弟姐妹五人中唯一一个上学的孩子。
若说家人的付出让他幸运地站在人生的起跑点上,那么遇见恩师何鲁教授,便是他人生重大的转折点。
何鲁教授不仅把他推荐给更多名师,如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物理学家胡刚复等,甚至在他囊中羞涩无法赴法国求学时,连同多位师友慷慨解囊,倾力资助他前往法国的路费。
这份师生情不仅感动了严老师,更鞭策他在求学之路上严于律己,丝毫不怠。
他不仅在一年间完成三门主课拿下硕士学位,更在27岁时,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的华人。
现在,我们有幸能透过《法兰西情书》来了解严老师那分秒必争、刻苦求知的留学岁月,在他寄给未婚妻张宗英的一封封家书中,我们不仅能读到即使跨越国界,也依然真挚缠绵的情意,更能认识到有精打细算、勤俭自持一面的严老师。
在一封封家书里,我们可多次读到这样的内容:严老师多次因汇款不及时,而为学费、住宿费和伙食等开销发愁,致使健康也顾不上,叫他深感“无钱时最不能省钱”之苦。
所以严老师不仅向未婚妻汇报自己的一日三餐,四季穿着,还仔细地汇报了一日三餐的花费,有时为了花更少的钱他是如何做的;而当四季轮换,该添怎样的衣物、件数和合理的费用,他也一一做了详细的解释和比对。
“吾决不乱用一个钱”,严老师说到做到。
自费在异国求学,严老师的”记账“,从表面看是为自己拮据的经济做计划,但内在却饱含着满满的思乡情、爱国心,时刻铭记自己求学的使命,和对未婚妻的爱恋。
例如在去往法国的途中,除了报平安的家书,严老师还写了思念未婚妻的诗歌:
“月儿!你若有意,为我传语;那鸡鸣山下,伊人怎样?把我看顾他,曾否酣卧入梦;告诉他,我心似水志如舟。”
得知未婚妻因过劳而病倒后,此后的多封家书里,他都会反复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字里行间难以掩饰他急切的担忧和牵挂。
“以爱故始觉吾人存在之价值,一改从前忽视躯体之心,想卿亦必有此同感也。”
他不怕孤独寂寞,当独自漫步巴黎街头,他会回忆起去年秋天,自己与未婚妻同游上海的一幕幕:
“见汝下电车,如御重负,顾盼我一如大事告成不胜自豪以告喜者,深慰。”
严老师不仅勇于表达爱慕之情,细心呵护着彼此的心,同时也乐于与未婚妻分享生活和学习,告诉对方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要懂得在书中寻乐趣,磨炼思考能力和学会解决问题。
他的家书爱意深长,即使不写思念爱恋时,也常常流露于不知不觉处。
所以在一封封以“真卿吾爱”为开头,以“你的爱慕光谨上”为结尾的信里,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严老师对未婚妻的爱意、关心和尊重。
《法兰西情书》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刻苦自律、坦率热情的严老师,还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人要有所成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我们读信的内容,不过是严老师克服艰辛后的结果,他说得言简意赅,但不代表事实就真的那么云淡风轻。
如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所说:“一个人以学术许身,便在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法。”
严济慈老师献身科学研究,早已把自己视作一块奠基石:学术工作无捷径可走,唯有加倍努力和拼尽全力!
法兰西情书读后感第四篇
1923年8月8日,家境贫寒的严济慈与名门闺秀张宗英订下百年之约。同年10月12日,严济慈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开启了四年赴法求学的艰难时光。1927年,严济慈获得物理博士,回国与未婚妻张宗英完婚。
尽管订婚不久便天各一方,但异地恋没有影响这对小情侣的感情。四年间,他们鸿雁传书,互诉衷肠。后来,300封情书被整理出版为《法兰西情书》一书,并成为了“中国院士笔谈录”丛书之一。
法兰西情书
评价人数不足
严济慈 / 2021 / 商务印书馆
严济慈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不仅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的五个儿子和儿媳在科学文化界都有一定的建树。比如长子严又光,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的主要设计者。
1996年11月2日,严济慈逝世,终年95岁。
和我们想象中不一样,严济慈与张宗英是势均力敌的一对。他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新学教育,后来又都在南京就读高等院校。严济慈是东南大学的第一个毕业生, 张宗英则是东南大学的第一个女学生。
在感情里,两人都为了追求恋爱和婚姻自由,拒绝向当时的婚姻制度屈服。张宗英心仪严济慈,便请父亲到严济慈家提亲。严济慈得知爱人的选择,万分欣喜。于是也说服父母,推掉早童年定下的娃娃亲。
有人说,严济慈“从本质上讲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即使到了巴黎,也没有使他浪漫起来”。
可当我翻开《法兰西情书》,却对他写给张宗英的满纸情话错愕不已。信中,不浪漫的严济慈写出了最浪漫的情话,颠覆了我对理工男严肃保守、不苟言笑、无趣的刻板印象。
他们在信中谈《西厢记》、谈莫里哀、谈巴尔扎克、谈伏尔泰、谈莎士比亚、谈苏格兰民谣《Long,long Ago》;也聊世界时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财务支出细目,等等。
每当想念张宗英时,严济慈会不害羞地说:”我没有想你,却亦可说刻刻想到你。“
他会偷偷写首诗,一边责备月亮偷看未婚妻,一边拜托月亮帮自己转达对未婚妻的思念。
他希望未婚妻“不要整日想到我,亦不要整日不想到我”,劝她“无时以慈为念,无置慈于脑后”。
严济慈的情话热烈坦白、细致周全、缠绵悱恻、文采斐然。在那段苦闷的留学日子里,是恩师的期待和爱人的思念支撑着他完成学业。但最让我惊讶的是严济慈在情书里表达的很多思想,放置在今天,也超前睿智。
比如他提倡男女平等,认为女子既要“知道如何爱人”,也要做到“及时自爱”。
比如他尊重妻子的志向,鼓励妻子读书求学,不以“贤妻良母”期望于她。
比如他认为”爱之于我诚万能也“。好的爱情”惟其为理性地始为可贵“。二人应该势均力敌,且智识也应尽量处于同一水平。
张宗英死后,严济慈从此在刻骨的追念中。严济慈的孙女曾回忆道:“虽然目睹了爷爷晚年悉心耐心照顾病榻上的奶奶,看到爷爷在奶奶过世之后,每天都会对着挂在墙上的奶奶照片问安,十多年如一日,直至病倒去世。”
正如青年时期的严济慈信中所写:”我没有想你,却亦可说刻刻想到你。”晚年的严济慈每天依旧保持着和妻子聊天的习惯。他对着妻子的遗照鞠躬、请安,如往常一样和她唠嗑日常。
从相知、相爱、相恋、相伴,严济慈夫妇携手走过六十多个春秋。在外人的眼里,严济慈夫妇幸福恩爱。透过一封封情信,我们有幸见证他们对爱情的真诚和忠贞。
我想,《法兰西情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大概就是这种“无时不念吾爱”的痴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