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的内容及其对哲学界的重要性。笛卡尔主张怀疑主义和唯理主义,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选取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第一哲学沉思》和《几何学》,为读者深入了解笛卡尔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读后感(一)
笛卡尔认为我是一个可以思维的东西,凡是我清楚明晰地知觉到的东西都是真的,三角形的观念清楚地包含着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两个直角,即使没有我知觉到这一点,这也是真的;上帝的观念包含着完满性,而客观存在是包含在完满这个概念里的(不存在的东西不可能是完满的),因此上帝是客观存在的;笛卡尔到底在说什么? 作为一个当前时代的人,我们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这样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是物质复杂的组合,复杂到人类有了意识(即使我们不理解意识本质上是什么),而三角形的观念、上帝的观念只存在于人类的意识里,从客观存在等于物质性这个角度是完全不能理解笛卡尔在说什么的。作为一个无神论的中国人,说上帝客观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换一个东西来考察,例如“善”这个概念,善并不具有物质性,但是说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人类这个东西是可以为善的,或者说人类这个东西是可以道德的,这一点是具有客观性的,如果不从物质性的角度理解客观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善是客观存在的,就好像笛卡尔说上帝是客观存在的。 所谓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如此确信一块石头是真实存在的?人类是通过感官感知外部世界的,目前所有的物理理论,只是在“可以很好地符合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这一点上是“正确的”,而外部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或者甚至外部世界是否真的存在,这些问题有可能是永远无法得到答案的。因此,笛卡尔抓住了唯一坚实的一点来开始他的哲学:思维的我一定是存在的。从这一点开始,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也就是只有这个思维的东西清楚明白地知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上帝是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会认为其客观存在的。 其实所谓哲学首先要回答的是我是什么的问题,弄清楚了我是什么,其他一切问题才有了基础。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读后感(二)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简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收录《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灵魂的激情》等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其中《哲学原理》自1958年后再无汉译本出版。
●对照法文本、英文本、拉丁文本校译,保证译文信实可靠。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是法国17世纪重要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的哲学作品选译,涵盖了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包括《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和《灵魂的激情》,其中《哲学原理》自1958年后再无汉译出版。
笛卡尔作为欧洲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等重要的哲学主张,对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黑格尔称其为“近代哲学之父”。本选集内的四部笛卡尔作品,较早时候已翻译出版过中文单行本,但其中有些由于年代久远,难觅踪迹,有些则沿袭了原版中的不少错讹。
本书对勘笛卡尔著作的拉丁版、法文版和英语版,标示出版本间差异,有助于读者通过对比,更细致准确地把握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读后感(三)
依然是《谈谈方法》的第四部分,同一段的最后一部分。
P27
中译版:
“理性的本性完全不同于形体的本性,而且正如我注意到的那样,所有的组合都见证了依赖,而且依赖明显是一种缺陷,于是我可以得出结论,由这两种本性组成不可能是上帝里面的一种完满性,因此上帝不由它们组成。”
英译版:
这段话的翻译完全由英译而来,由英文来看没什么问题,但作为读者实在没法理解为什么组合见证了依赖上帝就不由理性和形体组成,难道不是组合见证了依赖所以上帝不由“它们的组合”组成吗,而法语原文证实了我的猜测,原文如下:
法语原文是«il ne l’était pas» ,«l’»作为一个单数代词所指我认为应该是«la composition de ces deux natures» (单数,理智的本性和形体的本性的混合物),而不是«les deux natures»(复数,理智的本性和形体的本性),而这也和前面提到的“组合证实了依赖”呼应,并且混合物和单纯物的讨论也一直是一个常见问题,所以我认为的这一句的翻译应为:
“理性的本性完全不同于形体的本性,而且正如我注意到的那样,所有的组合都见证了依赖,而且依赖明显是一种缺陷,于是我可以得出结论,由这两种本性组成不可能是上帝里面的一种完满性,因此上帝不是它们的组合。”
虽然只是一个小问题,但上帝不是A也不是B,还是上帝只是不是A和B的组合,在对笛卡尔思想的梳理中还是很重要的。此外在阅读笛卡尔的原文时(我只阅读了在中译本中于我而言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也深深感到译者翻译的难度,并抱有极大的敬意,相较于只注意于对单独字词的区分,整个翻译的实践无疑是难以想象的浩大工程,基于这样的敬意,我希望在个别地方提出翻译的疑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提出其他的理解也许能为翻译文本准确性的提高提供一些可能。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读后感(四)
【作者简介】贾江鸿,1974年生,山西昔阳人。1993年至2000年求学于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师从姚大志教授);2000年至2004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师从杜小真教授获得博士学位。曾分别在法国巴黎一索邦大学和雷恩第一大学访学。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形而上学、认识论和法国哲学。著有:《作为灵魂和身体的统一体的“人”——笛卡尔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读后感(五)
在阅读《谈谈方法》第四部分时产生了明显的困难,对照了法语版和英语版(参照版本为译者注释的1985年出版的剑桥英译版),对几处翻译有疑问:
第一处:P26
中译:
“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它们就依赖我的本性,就它们有任何完满性而言;如果它们不是真实的,那我就是从虚无那里获得它们——换言之,它们在我里面是因为我有某种缺点。”
法语原文:
原文是«en tant qu’elle avait quelque perfection», «elle»是单数,所以指的是“我的本性有完满性”而不是“它们”,是我拥有完满性所以可以通达事物。
这个区别在英译中也可以看到:
此外即便改正了这一处翻译,这一段依旧非常难以理解,我认为这是代词的不加区分造成的,中译和英译都有相同的混淆(也许也因为译者首先是以英文译的,没有注意法语中细微的区别),但这细微的区别其实很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我放上这一段更完整的中译文:
“说到我所拥有的关于许多外在于我的事物——比如天空、大地、热以及许多其他东西——的想法,我毫不困难地知道它们(1)来自哪里。因为我观察到,在它们(2)里面没有什么显得优于我;并且我可以相信,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它们就依赖我的本性,就它们有任何完满性而言;如果它们不是真实的,那我就是从虚无那里获得它们——换言之,它们在我里面是因为我有某种缺点。”
(数字是我的标注)
法语原文:
第一个“它们”,读者依然可以没有困难地将其理解为“对于天空、大地等事物的观念”,而到了第二个“它们”——“在它们里面没有什么显得优于我”,这个“它们”在中译本的倾向里已经从事物的观念变成了这些事物本身,因为只有事物本身而不是事物的观念才可以与“我”相对。于是在没有其他暗示的情况下,第二个“它们”后的“它们”就容易自然地被理解为“事物本身”,这就使这段话的理解变得困难。事实上这一句的法语原文是«ne remarquant rien en elles qui me semblât les rendre superieurs à moi», 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elles»和 «les» 的区分,«elles»以其阴性复数的形式表明这一小句,以及后面出现的所有«elles»都是指“事物的观念”而非“事物本身”,而此处为了与“我”形成比较(作为“观念”的«elles»无法形成比较),原文使用了«les»这个词(这个«les»的漏译使中译里代词的同一性遭到了威胁),这一小句完整的翻译应为“在这些事物的观念里没有什么让这些事物显得优于我”。
我尝试将这一段完整翻译:
“说到我所拥有的关于许多外在于我的事物——比如天空、大地、热以及许多其他东西——的观念,我毫不困难地知道这些观念来自哪里,因为我注意到在这些观念里没有什么让这些事物显得优于我,我可以相信,如果这些观念是真实的,它们就依附于我的本性,因为我的本性具有某种完满性;如果它们不是真实的,那我就是从虚无那里获得它们——换言之,这些观念在我之中是因为我的某种缺乏。”
如果这些观念是真实的,是因为我的本性具有某种完满性,才可以具有这些真实的观念,而如果这些观念不是真实的,而它们却在我之中,说明是我的某种缺乏使我犯错。这一段也可以以莱布尼茨《单子论》的第42章引证:
«les creatures ont leurs perfections de l’influence de Dieu, mais qu’elles ont leurs imperfections de leur nature propre…»
“在神的影响下,创造物拥有了完满性,但又受制于自身性质拥有了不完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