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量》探讨了潜在能力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拥有未被发掘的潜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书中鼓励读者认识自我,激发内在动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最终达到自我突破与成功。
《潜力量》读后感(一)
GROW模型
《潜力量》读后感(二)
周五,一个我非常尊敬的w老师联系我,推荐了一本书给我,改变了我的想法。w老师的推荐必属精品,什么没问,我就立刻下单,周六到了,我立马看了书的1-5章,深受启发。
《潜力量》读后感(三)
工具书。
最近在学的课程里面指定读书,讲的是教练常用的GROW模型和背后的理念。
如果只看这本书,可能它只是一本工具书,它主要的理念是:表现=能力-干扰,而不是:表现=能力+知识。
“消除干扰”是这本书里面传达的主要思维方式,举证了大量的实例让读者看到,在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之后,在帮助他消除干扰之前和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本书的作者本人也是跨界教练,最开始是一位高尔夫运动员,之后做过高尔夫教练、销售教练、高管教练、音乐家教练甚至父母教练,因为在他的这套模型中适用于任何语境。
当你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又很迷茫的时候,说明有太多的干扰,教练要做的不仅要帮助被教练者消除干扰保持专注,还要让他自己承担责任,主动由内而外生成一个有热情去投入的目标,然后着手去做。
这个工具模型不仅适合教练去帮助别人,更适合自己在生活中去应用,来帮助自己消除干扰专注在目标上,找到一种让自己有热情的方式并且采取行动。
推荐指数7-8,关键是实操,在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练习。
《潜力量》读后感(四)
我们做事的动力可分为内驱力和外驱力。
其中内驱力由三大核心构成:热情、信念和专注。热情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信念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专注是强化热情和信念的方式。
外驱力则是知识、金钱、权利等环境施加的影响。外驱力是通过调动人的内驱力来改变行为,其本身不会左右个人决策。
比如某人掌握大量赚钱的知识,但是对赚钱没有热情或者认为金钱是邪恶的话,那些知识便得不到充分运用,导致赚不到钱。
因此,我们要表现得更好的话,关键在于强化内驱力。
《潜力量》提供的流程是通过GROW模型来强化内驱力。
1、明确行动目标(Goal)
激发热情,合乎信念,保持专注。
2、分析当前现状(Reality)
做过哪些尝试,目标是否可行,遇到什么阻碍。
3、制定行动计划(Options)
别人会怎么做?你会给别人什么建议?你想怎么做?
4、立刻采取行动(Way Forward)
现在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投入多少时间?
以目标达到阅读速度 5000字/分钟为例,
现状是2000字/分钟,再快会丢失对内容的感知。尝试找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对内容简单的书籍有效,但操作难度随着信息量增加。理论上大脑每分钟处理五千字的信息可行,最大的阻碍是练习不够。
计划每天速读 6 本书,合计60~100万字的阅读量,用时控制在8小时以内。其中两本书会重复阅读,直到阅读速度达标再换书。
速读《潜力量》用时25分钟,可选择另一本书练习。
《潜力量》读后感(五)
获取进步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新知识;而在于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进。
很多人容易陷入的一种模式是:
出现问题或不如意--->向外寻求帮助--->实验新的方法--->方法的效果没有立竿见影--->放弃--->不如意--->再次寻求帮助。
这种模式常常会让我们陷入不断失败的循环之中,最大的原因就是:
阻碍表现提升的往往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做不到我们知道的。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知识的“运用”,相比于获取更多的知识,缩小我们“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对进步才有更大的影响,因此:
“获取进步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新的知识;而在于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进”。
那么怎么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进呢?作者给出了一套方法:GROW模型:
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激发热情和信念
现状(Reality):分析当前现状,做过哪些尝试,目标是否可行,遇到什么阻碍
方案(Options):如何从现状到目标,别人会怎么做,你会给别人什么建议,你想怎么做
行动(Way Forward):采取行动,现状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怎么投入精力和时间
在规划目标和行动时,一定要注意的方法是SMART方法,满足SMART标准的目标/行动才是有效的目标/行动:
S-M-A-R-T这5个字母,代表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
GROW模型清晰后,剩下的就是行动,专注于马上可以采取的行动,来消除干扰,增强信念。信念的增强会带来更多的动力。这样,就会积聚正能量,形成了提升表现并改善结果的正向循环。
《潜力量》读后感(六)
每当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立马能想到的是去搜百度、翻阅专业书籍和请教专家。这反映了一个现实:我们会倾向于把遇到的困难看作是缺乏知识造成的,尤其在工作中。一定是有一些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如果能掌握这些知识,我们的表现就会有大幅度提升,这种“由外向内”的方法,可以用简单的公示来理解:表现=能力+知识。 但作者通过成功教练一位女孩打网球的经历,让他顿悟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方法。 有时候问题的确是由于缺乏知识导致的。但很多情况下,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即使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 因为阻碍表现提升的往往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做不到我们知道的!简而言之,问题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知识本身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表现,它是重要的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相比于获取更多知识,缩小我们“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对提升表现有着更重大的影响。 本书中提倡提升表现的方法是“由内向外”:不是增加新的知识,而是侧重于消除干扰因素。反映这种理念方法的公示:表现=能力-干扰。提升表现不只是增加知识能解决的,在更多情况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阻碍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时的干扰因素。
同时,作者发现了对于提升表现非常重要的要素:知识(Knowledge)、信念(Faith)、热情(Fire)和专注(Focus),简称为K3F表现模型。 信念:内心对自己的肯定。信念--行动--结果; 热情:能量、激情、干劲和担当。热情释放信念来激发人们发挥超出他们想象的表现。 专注:有方向的专注力。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低价值事情转移到高价值事情上的能力,是成就自我的核心。改变我们的关注点或关注方式,将大的挑战分解成小的可以完成的任务,从而消除内部干扰。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目标(Goal)— 现状(Reality) — 方案(Opions) — 行动(Way Forward)。GROW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按照“目标-现状-方案-行动”的顺序逐一专注在这四个方面,从而把挑战分解成难度较小并可完成的任务。
《潜力量》读后感(七)
情绪激烈、意见不一,是我们日常沟通经常遇到的情境;爱抱怨的同事、不讲道理的孩子、表现不尽人意的下属。。。如何有效地与他们开展对话,是一件费脑又费心的事情。
教练的心理干扰通常有2点:彼此冲突的目标(TA想维持现状,我想要TA进步);对情绪和后果的担心(谈完后心理感受不好,彼此都尴尬)
怎么办:一、确定发起谈话的意义,坚定行动的信念。纠结时,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现在听之任之,不进行沟通,会发生什么?回避暂时的困难和解决这个问题,哪个更重要?二、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准备谈话上,而不是阻碍和困难上。多想一想:我该如何准备和进行这次沟通对话?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G(Goal)理清自己谈话的目标。此次谈话,我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R(Reality)澄清现状。发生了什么?什么原因会这样?我的心理状态和看法是怎样的?对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可能会有哪些反应?在明晰事理的基础上,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O(Options)预备解决方案,以及应急方案。我的方案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引起对方的关注?如果对方不配合我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我可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无法达成共识,有哪些应变方案?
W(Will)行动计划。我的行动是什么?我打算如何开展这次对话?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干扰?
1. 分享你的谈话目标。当对方抵触、不配合的时候,告诉TA你发起谈话的意图,只要你的初衷是正心诚意的,对方通常会耐心的听你讲完。
2. 把可能的方案告诉TA,让TA做选择。“我们可以现在谈这件事,或者明天约时间谈”;“如果我们现在不谈这件事,你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3. 提前演练。模拟谈话过程,提前预置TA可能会有的情绪反应,做好心理建设的同时,准备好应对措施。
4. 有效地倾听。放下干扰和评判心理,从对方的角度来倾听和理解问题;澄清确认你听到的信息,确保理解准确。避免说教,少给建议,多用GROW模型提出问题,引发对方的思考。
5. 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如果想要解决问题、改变现状,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让我们不舒服的感受。这个感受容易让人退缩,可是,只有直面挑战,我们才能获得成长。因此,我们要牢记谈话目标,勇敢尝试,不用去解释、防卫或评判什么。
总而言之,与心态消极的人谈话,主要有3步,第一,消除自己的干扰,坚定行动的信念;第二,善用GROW模型做好准备;第三,对抵触、不配合的态度做好应对方案。
《潜力量》读后感(八)
这本书对我启发太大了,它告诉我影响一个人表现最重要的阻碍是人们内在的障碍,以及教练最中心的工作应该是帮助教练对象消除这个内在障碍。
你是在流淌,还是小心翼翼?
人的这种内在障碍有的来自外在的干扰。比如,当人们受到外界评价、指指点点,而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不自信;在竞技的事情上(如运动、演奏等项目上),表现者往往受到指令的影响,而变得脱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达到指令的动作标准,或者是目标成绩。有的来源于自己,自己莫名的恐惧、害怕、编故事,比如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被别人嘲笑,在台上演讲的时候,看到人们互相说话,就开始编故事:我讲得不好,人们开始议论了。
然而,人们学习最快、表现最好的时候,是在「感受」和「体验」的状态下获得的。
想想我们在蹒跚学步的时候,由于我们不懂所谓的语言指令:先抬左腿,抬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落下,然后抬右腿。。。等等,我们的父母通常是把我们放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让我们自己去尝试、感受和体验,这时候,我们的心态是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技能,于是我们很快学会了走路。
这里面值得提的有几点:
1、我们没有受到任何指令,也没有被评判“对”和“错”;
2、我们处在完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下,不会因为做错了什么而受到惩罚,也不会因为做对了什么而受到奖励;
3、我们处在「感受」和「体验」的心流里,去探索和感受。
书中举的一个艺术学院的例子,老师在学期的开始就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 A,只要你写一篇总结,这篇总结包括:这学期你获得了什么?你犯过什么错误,它给你带来什么启发?你有什么改变?等等。结果这个学期,学生都在表达,我开始享受犯错,我的技巧也得到提升,因为以前我都是按照乐谱演奏,现在我理解了乐曲的真正含义。我感受到了我为什么喜欢演奏,以及我的生命的价值,等等。
这个过程,老师给了同学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消除了内心的障碍:我要用什么技巧得到 A,我要讨好老师等等。所以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做的事情当中,体验到生命的流淌。所以,他们脱离了评判输赢的“小心翼翼”模式,从而进入到了“心流”模式。
这也自然地关联到一个人的生命观,你想怎样过这一生?我的回答是,我想尽情地感受一切美好:美景、美食、美妙的音乐、美好的、闪光的人,以及我爱别人和我被爱的感受,然后我再为这个世界产生一些价值,我死后还是能不断地影响一部分的人。这样的生命观影响着我会想去追寻生命流淌的状态,而不是一个个的“A”和什么样的成就。
这种流淌的状态,书里面叫“专注”。Allan·Fine 把人能做成事情总结成三个因素:信念、热情和专注。信念是你一定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想法,信念越强你就越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只有相信,才能看见。稻盛和夫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你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你要很想,并且不是一般的想,要融入你的骨髓里的「想」。热情来自信念,信念越强,热情越大。而专注就是,在有了信念和热情之后,你能不能进入到对的状态里面。为什么很多人很想学网球,却很难学会,就是因为没有「学会专注」,因为有太多的干扰了:对技巧、动作的执念,对自己的不自信等等。
没有专注,就做不成一件事情。
而 Allan·Fine 觉得「专注」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如何创造专注呢?就是消除人们内在对信念、热情和专注的干扰。这个消除干扰的过程就是,上面说的老师为同学们清除了“输赢”的执念,父母对待孩子学走路,不去发出指令、创造安全的环境。这样的动作消除了人们的内在干扰,从而释放了信念、热情和专注。
那么「专注」到底是什么呢?专注这件事情很简单,但却很少有人做到,因为干扰的力量太强大了。专注就是:注意力放在眼前你能做的事情上。比如 Allan·Fine 举的例子: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在死亡边缘,巨大的恐惧充满全身,因为他有轻微的恐高症。但是,当他练习把目光专注在前方队友的脚印上时,他居然安全到了终点。以及,他提到到他克服公开演讲的过程,他告诉自己只专注于两件事情:一是保持一个挺拔的、自信的站姿,二是只把目光停留在两面两个在微笑和友好的人身上,而不去注意到更多的人。因为这是他可以做到的。
专注和内在干扰的关系是,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于是,他开发了一套流程来「创造专注」。—— GROW 模型。
1、Goal:明确目标,告诉自己想达到的地方,以及自己如果不到那个目标,就无法认可自己。即,这件事情必须做到。
2、Reality:认清现状,具体是什么,有没有自己编的故事?以及自己已经做了什么努力,取得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阻碍?
3、Options:如果不考虑任何限制因素,有哪些方案可以到达目的地?其实有很多解决方案,但是我们给自己太多限制了,从而不敢去想。
4、way forward:行动。具体做那件事情?什么时间做?动起来。
专注就开始了。
读了这本书,不由得会有一种力量在心里,因为有面对困境的具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