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的读后感大全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4 23:45:31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0-14 23:45:31   小编: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视觉新体验书,能够激发孩子对知识的趣味性,同时能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这本书为孩子或者是我们讲述了好多不可思议的小秘密。带着孩子去挑战我们的视觉,从而获得新的收获,以及新的知识。可以边玩边学,刚好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我家孩子虽然小,但是已经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或者说是晕晕的图片上瘾啦! 了不起的出版社,了不起的编辑。可以说,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视觉书。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读后感(二)

生活中,我们使用最多的,眼睛恐怕要算“最”中之一。几乎多一半的信息都是从视觉输入到我们的大脑当中的。古人常说“眼见为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也许这还算得上一个衡量的标准,然而到了如今的时代,有些时候,“眼见”或许并不能确保一定“为实”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想必大家都玩过心理压力测试图,上面有说如果你有压力,你就会看到图片动起来,压力越大图片会动得越频繁。这样的话里有多少科学成份?为什么本来是静止的图,在不同的人看来,其动的频率竟然会不同呢?有没有人看到这幅图是静止的呢?

看过《视觉陷阱》,大部分的问题差不多就有了答案。

从科学来讲,人的所有视觉形成并非眼睛这一器官的绝对功劳,更多的视觉效果还得依赖于大脑视觉皮层的作用。人的视神经系统拥有许多先天的本能,比如说人类的视锥视棒细胞使得人类可以感知明暗与色彩,细胞的多少又决定了对色彩数量的感知范围,有些人因为遗传基因的特别而对某些颜色、灰度产生辨别困难,甚至将不同颜色混为一谈,从而形成医学上所说的色弱、色盲等疾病。除了以上所说的视觉本身赋予我们人类的福利之外,还有人类经过学习而获得的更多后天的视觉本领,这些本领将更多地作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使其拥有更多神奇的体验。

比如说,深度体验便是人类视觉经验作用的结果。生下来的孩子是没有深度体验的,它们当然也不知道恐高,无论放到多么高的玻璃栈道上,这些小家伙们会发挥出绝对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乐呵呵地勇往直前,放心探索世界,但却是可以把成人们吓得半死。是生活的经验让人们产生了深浅的概念。

同样的,许多视觉错觉也都是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远近、大小等等。当然,科学家们的头脑可不一般,他们总是可以将视觉经验发挥到极致,因而创造出了各种“动图”、不可思议的图片,模棱两可的画面,还有不合逻辑的图画。

一方面,视觉错觉给艺术和休闲带来了新的资源,但同时也会让我们在行动生活中犯些错误。所以,适当了解下视错觉的形成和种类,对于更好的指导和娱乐生活,还是很有一定的必要。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读后感(三)

道听途说当然不对,但眼见就一定为实吗?一般情况下,眼见为实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物体经过了“包装”,眼睛所“看到”的,和我们认为自己看到的,却会发生某种偏差。这就是克莱夫·吉福德想在《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中告诉我们的种种所谓“视觉陷阱”。其实客观地来说,“视觉陷阱”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眼睛却并没有“欺骗”我们。因为溯本追源来说,这些“陷阱”的形成,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和设置,而绝非通常条件下的自然万物。

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东西,便以为这个过程很简单。实际上,“看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眼睛,更需要大脑,需要经过一系列繁复的处理过程——这个处理过得所需要的时间当然很难感觉得到,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换言之,每个人都不可能直接“看见”东西。每个人之所以能够看到东西,是因为一系列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还需要符合视觉原理。如果一样东西本来就不存在,但某些条件具备的话,它也会“出现”在眼前的。还记得“海市蜃楼”这个成语吗?就是说的这样一种现象。

再举个例子来说吧,电影为什么会动呢?大概有的人会说,电影本来就会动啊,难道那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吗?!当然,这其中是有原因的。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之所以人们能够看到电影中的一切会动,就像自然环境下所发生的一切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所谓的“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当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的画面匀速转动的时候,一系列静态的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于是电影就产生了!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取的。人的感光细胞能很容易觉察出周围光线的变化。当物体把光线反射进眼睛,光线就通过一个类似放大镜的器官——也即玻璃体——在眼睛的深处形成一幅倒立的小型图象;感光神经觉察到了光线变化后,就把反射传输给大脑,大脑有专门负责图象处理的区域在收到反射后就开始处理图象;然后大脑就告诉相关的动作神经下一步该做什么。这样,人类才“看到”了物体。所谓“视觉陷阱”,就是因为,人类的视网膜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机器”,因为盲点、视野、后视效应、灰度、明和暗、颜色和光线的变化等等,它有可能“犯错误”,大脑也会跟着犯错误……所以,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骗局。当然,是无意为之的“骗局”。只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奇特的“视觉陷阱”也会得到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所以,还是不由地惊叹一下吧:啊?怎么居然会是这样的啊!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读后感(四)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

中国人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这本书,试图从全方位各个角度向我们传达一个事实:眼睛有时候也会欺骗我们。

这是一本印刷读物。那么印刷的图片会动吗?理智告诉我们:不会。可是看了下图,你的第一感觉是不是“会”呢?

我瞪大眼睛,努力地想让图片静止下来,无奈还是失败了。

那么印刷的图片会消失吗?理智告诉我们:从长远来说,如果保存不当,也许印刷品会褪色、模糊,乃至消失,但短时间内不会。但是看着下面的图片,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

是不是差不多数到4的时候,小花消失了,继续数到差不多7的时候,小花又出现了?

印刷好的图片会变颜色吗?理智告诉我,印好的图片就是印好了,如果不是洒上什么东西发生化学反应,应该就是最初的颜色。那么你看看下面的图片

黑色方块之间的白色条纹交点处,到底有没有灰色斑点?我如果档上多余的黑色方格,只余2×2个方格,就不会看到灰斑;一旦我把遮盖物移开,灰斑就出现了;当我用眼睛去追逐灰斑时,它会“消失”,跑到我的视野外面去,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放心好了,本书除了告诉你,眼睛如何欺骗你,给你制造各种麻烦和假象外,还告诉了你,为什么你会上当受骗。

通过漫长进化,人类眼睛的结构非常精密,但眼睛担负的功能是“看”(look)而不是“见”(see),决定我们“见”的是大脑。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发生各种反射、漫反射后通过角膜和瞳孔进入眼睛,穿过晶状体汇聚到视网膜上。这个过程就像投影仪,或者小孔成像,所以图像是反的!(我小时候读书读过这个问题,然后我心里困惑了许久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把接受的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视神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视觉中枢在处理图像的时候,把图像“正”了过来,于是我们终于看“见”了正确的图像。(小时候我没读到这个,所以困惑了许久,好在我的孩子一次性得到了完整的知识。)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会不自觉地眨、会有盲点、会有错觉,从而让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这些图像信息的时候向我们传递错误的信息:印刷的图像会动、印刷的小花会消失、出现不存在的灰斑……眼睛和大脑的协同作用,产生了这些有趣而又诡异的效果。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这本书荣获2014年英国皇家协会青年科学图书奖最高奖。书中所列的视觉陷阱当然不仅仅我列出的这三种。总之,这是一本会让孩子忍不住惊声尖叫的书,是一本好玩的科普书,是一本让大人能一口气读完并感觉“受教了”的书。不过家长们在看之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也记得告诫孩子,前方有一大波炫酷的图片:)。Here we go!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