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是一部深情动人的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因误会而分离,女主角为他的冤屈而苦不堪言。在最后的赎罪过程中,两人终于得到了和解和和解。影片通过精彩的演技和感人的情节,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赎罪》影评(一)
麻子阿姨让4个孩子赎罪,对她们赎罪过程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 首先,麻子是主动来砂英婚礼找她,让她保证还记得赎罪。砂英杀了洋娃娃xp的丈夫。 第二次,真纪游泳池痛打伤害学生的犯人后被造谣,邀请麻子参加学校声明会。麻子认可真纪保护学生的赎罪,并认为她无需辞职。 接着,晶子为保护与惠美理相似的若叶,杀害了恋童癖的哥哥,完成赎罪,却被麻子否认。 最后的女孩由佳,从小就不为赎罪内耗。而经历过三个女孩的赎罪后,麻子写信告诉由佳已经原谅了她。 从赎罪行为来看,赎罪程度应该是:晶子>真纪>砂英,而麻子对女孩们的赎罪,是由一开始的愤恨,到对女孩为赎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同情后悔,面对晶子杀兄赎罪的强烈否认。最后,承受不住沉重的因果的她,主动阻止由佳赎罪。 另外4个小女孩在麻子阿姨家干饭也很有意思。 由佳话没听进去直接吃光,真纪砂英没怎么碰,这两也是最伶俐最内耗的,性格比较迟钝点的熊妹晶子吃剩一小块。
1/3页《赎罪》影评(二)
主要针对ep1(也即《入学考试》中供学生观看的纱英的一集)做简要记录
这是一处穿帮吗?在前一组纱英和孝博的正反打中,隐约可以看见纱英右侧的房门是紧闭的,而在切到纱英左脸处的肩上景后,处在画面景深处的走廊却洞开了。随后纱英从这里穿过黑暗的房间打开门离去,几乎变成了故事后半部分的提喻(这也显得后段关于蜜蜂和蝴蝶的比喻显得非常幼稚而用力)。
黑泽清的任性恰恰在于此,换句话说在他的场面调度里存在着对常规的僭越,但这一僭越并不过分。他并不像法国人乐于通过颠覆创造一种新的规则/电影语言,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完成一种表达。譬如某些不合逻辑的空间变化,上文提到的突然打开的门是典型一例,在下一幕孝博和纱英在走廊中的对话,黑泽清也使用了非常出格的表现主义式的打光,完全不合逻辑的光源在墙面上投下两团不甚清晰的黑影;又譬如他惯常于使用的那些略带倾斜的构图,这种构图乍一看给人强烈的随意感和粗糙感,黑泽清影像中的墙壁从来不是笔直的,透视的确立完全是建立在画面中抽象性的关系上,由此画面的可触摸性几乎是被完全取消,但并不意味着它转向了一种所谓视觉层面的观看。原因在于黑泽清取消了传统视觉中心的部分功能,牵引的动作仍然被保留,但导向的终点似乎是空洞的,于是我们的视线再度逸散,被画面角落中的某些细节所抓住(在安藤樱那一集中,惊人的脚趾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黑泽清的电影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最后,音乐实在是太八点档了,虽然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这种八点档的音乐风格也存在着合理性就是了....
2/3页《赎罪》影评(三)
21世纪以来,日本导演黑泽清保持着惊人旺盛的创作力,从《回路》到 《光明的未来》,再到《自视性幻觉》《叫喊》等等,更于2008年凭《东京奏鸣曲》攀上创作的巅峰。然而,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他的创作之路走得并不平坦,没有承接着此前的良好势头;或者说他根本不愿墨守成规,反而钟情于继续挑战各种类型片的跨界实验,其作品自然陷入口碑两极、水准参差的难堪局面。
2010年代,他的第一部作品并不是传统的电影,而是一部由五个章节组成的迷你剧集《赎罪》。此举让人疑心他是否转投电视圈,实则不然,这部长达5个小时的作品保持了完整的黑泽清风格,从叙事情节到美学取向,他有充分的空间去发挥独特的电影作者魅力。故事讲述15年前,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惠美理在学校惨遭杀害,她的四个好朋友因惊吓过度,对凶手的容貌失去了记忆。惠美理的妈妈麻子伤心过度,迁怒于这四名女孩 ,责令她们找出凶手,否则要往后的日子里不断赎罪。影片由此分成四个章节来讲述15年后这四个女孩的不同人生经历,而最后一章则是妈妈与凶手的终极对决。
▲安藤樱的演绎的“熊女孩”相当出色
从情节上看,这并非一部恐怖电影,却从头到尾萦绕着惊悚的氛围:冷色调的滤镜、诡异的配乐、飘动的窗帘、自动开启的门等等,这些惊悚类型的标配元素大大提升这个犯罪悬疑故事的影像表现力,令这部剧集呈现出强烈的电影质感。第一集里在黑暗中打在苍井优身上的光束,勾勒出离奇突兀的舞台感;第二集里小池荣子面对所有家长解释交待时,会场内的光线产生剧烈的明暗变化,最后被男教师击倒后天空更出现诡谲的阴云;第三集里在废弃仓库里安藤樱和侄女被哥哥暴力处理纸箱的声音吓呆等等,这些光影和声音的处理,不断打破常规电视剧给观众的刻板印象,给这部犯罪悬疑片增添不少惊悚恐怖的色彩。
虽说故事围绕“赎罪”展开,但是这四个女孩其实并没犯下任何罪行,只是当年目睹好友惨死后,各自在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执念:纱英在心理和生理上拒绝长大,真纪过于自责而保护学生免受校园恶势力、熊女孩晶子拒绝靓丽衣裳选择素颜宅女生活;惠美理的妈妈更一直执着于要让四个女孩找出凶手……她们统统走进了所谓“赎罪”的牛角尖里。“执念”成为了黑泽清2010年代来多部作品的创作核心,依赖于意外事件或生离死别的手段给人物种下执念,而叙事情节重点描绘他们如何摆脱执念而走出自己设下的牢笼。
▲苍井优饰演“人偶娃娃”
《赎罪》里前三个女生的执念都与当年的悲剧相关,这三集都拍得扣人心弦,不论是苍井优扮演的人偶娃娃,还是凭剑术击退歹徒的老师,当然印象最深的要数安藤樱,连后背都能演戏的演员,我看当今影坛也没几个了吧!但是到了第四个女生的故事,影片开始变得涣散,由佳这个角色并没有纠结于当年的赎罪心态,导演为她设计了另一种执念:对警察的痴恋,由此引出一段俗不可耐的奇情三角恋。最后母亲压轴登场的一章更延续类似的毛病,从她找到凶手后牵扯出往日情(又是三角恋!),情节在混乱而俗套的感情纠葛里原地打转,不断偏离故事核心,尽管有两位演技派小泉今日子和香川照之,以及一个狗血韩剧式的剧情反转。
这部《赎罪》的意义似乎不仅仅在于一个跨越15年的犯罪缉凶故事,黑泽清透过刻画五个女性的形象,不断映照出日本社会里的种种现象:都市情感空虚、校园霸凌、宅文化等等,引发观众对当代都市人,尤其是女性的思考。这五个女性各自有着阴暗面,其狰狞之处不在于镜头前的惊悚表情,而在于女性对身心的自我伤害,甚至女性之间彼此互害而不自知。
▲池胁千鹤和小泉今日子
与其说这是由男性凶手引发的悲剧,不如说在男性主导社会里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影片从头到尾都没透露出任何赎罪感,甚至最后一幕凶手的自杀更加深了惠美理妈妈所谓“赎罪”的讽刺感。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关于女性对抗命运的作品:她们既依赖于男性,又在不断反抗男性;女人成为男人物化的对象,她们以勇气和矫健令男人失色,她们保护孩子不受男人侵犯……然而,等待着她们的却是悲剧的结局。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