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沉寂的洪钟读后感1000字

沉寂的洪钟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2 04:06:30
沉寂的洪钟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22 04:06:30   小编:

《沉寂的洪钟》是一部描写悲惨历史的小说。故事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无奈。主人公面对家族的压迫和悲惨遭遇,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维护家族的尊严。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带领读者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沉寂的洪钟读后感(一)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这首《当年老了》被改编成歌曲的时候火遍大江南北。因为它牵动了无数无数人的灵魂,他让无数人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意境里而无法自拔,品味着生命的无常和爱情的永恒。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芝,他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可是这样一首外国诗歌能够在中国引起轰动,必然还有译者的功劳。因为在翻译界更是有着一种说法:“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在翻译过程中诗歌会丢掉很多,会让原诗的意境大打折扣。可是这样的一首诗经过翻译之后不但没有损失原诗的精美,更是增添了很多够唤起我们中国读者共鸣的因素,可谓是极佳的翻译。

而这首诗的译者是袁可嘉。可能对于当代的读者们来说,这个名字略显陌生,可是对于诗歌圈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能够翻译如此优秀诗歌的译者,他必然也是一位诗人。 袁可嘉本就对于诗坛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和另外8位诗人共同组成了一个被称为“九叶诗派”的诗歌流派,在中国诗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发展。

“九叶诗派”可以被称为中国的第三代诗人,而且他们之间其实是有着代际传递的。但“九叶诗派”所处的恰恰是一个诗歌断层的时代,他们刚刚崭露头角就被一些历史原因,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此他们的诗歌其实是在成名几十年之后才重新被诗坛所认可,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就连“九叶诗派”这样一个名字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才重新被确立。

对于这样一位诗人,我们当然想对他有着更多的了解。但对于他个人的经历,他与其他诗人的关系,他们共同打造的“九叶诗派”,我们都可以深入了解,发掘出他更多的人生魅力。

而有着和我们同样想法的人也有很多。方向明就是一位致力于完成这一使命的作者,他撰写了这样一部关于袁可嘉生命故事的文章合集《沉寂的洪钟》,带我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诗坛理论学者。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记。作者把自己的视角在这本书每一篇文章里聚焦于袁可嘉的一个侧方,让我们对于他的某一个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而整本书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他的生命历程,他在西南联大时读书的真实状况,他和九叶诗派诞生的故事,当然也包括他留存于世的那些精美但数量稀少诗歌的赏析。就比如这本书的名字其实就是引用他的那首经典的名篇。

这里当然也有着作为翻译家,作为诗歌理论者袁可嘉所呈现出来的人生贡献,当然也有我们更感兴趣的他与其他一些知名诗人们的交往故事,卞之琳、穆旦、余光中等等都是这本书中重要内容的一部分。 想了解那个具体而详细的袁可嘉,想了解他给我们当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吗?那就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位袁可嘉的资深崇拜者的深入探索,走进袁可嘉的生命历程里,完成关于他人生内容的细致梳理吧。

沉寂的洪钟读后感(二)

书中开篇就有九叶诗人袁可嘉老师的许多实物拍摄图片。 全书从14个部分讲述着九叶诗人袁可嘉老师的生活故事。袁可嘉老师是有着现代派倾向的九叶诗派的理论代言人,并以自己“量少但质高”的诗歌创作,实践着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主张

在书中为我们讲解了袁可嘉诗歌理论的宏观的阐述

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主要面临两种观念上的压力,袁可嘉的批评也相应地呈现出两种针对性。一方面是针对当时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重新树立中国现代主义的诗歌形象,另一方面袁可嘉以“新批评”为武器,指出完全存在一种比中国象征主义更具包容性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写作的可能性

基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自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袁可嘉提出“新诗戏剧化”的主张,这也正是诗人袁可嘉身体力行的美学追求

袁可嘉老师的诗歌主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体现。他的诗在内容上切近社会现实,真实反映了社会和民众生存状态在艺术上,则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手法,追求多层次含义,语言机智、冷峻、幽默。

“知性”这一九叶诗人共同的特点袁可嘉的诗蕴含深邃的思想,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本质

袁可嘉老师对英美文学的深刻造诣也是学界公认的,袁可嘉老师也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英美文学的介绍。从4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理论和创作实践,推进中国新诗现代化。也会不遗余力向国内学界介绍国外文学。在诗歌的潮流中也是一位先锋性诗人和理论家

九叶的名称源于九叶集,而在郑敏老师的回忆上所说“是因为当时是九好人各选出十几首20世纪40年代的旧作出本合集,而他们所代表的是那个时期从旧时代走过的文人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否认自己的作品是社会主义的花,

所以他们就变成了陪衬社会主义新诗之花的九片叶子,之后也诞生了九叶集书名”而我们的袁可嘉老师便是九叶集人之一

从书中走进袁可嘉老师,了解中国百年新诗殿堂大门的钥匙,一本了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青春读本,让我们看到了诗歌,文学的创作历程,以及先进思想带来的社会影响。

了解文学,感受经典,在时间的验证下会一直长存下去

沉寂的洪钟读后感(三)

当你老了《沉寂的洪钟》

被大势裹胁,九叶诗人袁可嘉这一批人也着实挺痛苦的。原先研究的世界级著名诗人,因为存在问题(与当下周围的价值观不符),不得不改弦易张。重新去选择别的诗人来做研究……生命走了许多年,年轻时候一直喜欢的诗人,以及多年来一直深入观察研究的学问,说换就得换,那着实不容易。连沈从文都不写小说了,改为研究别的东西。

喜欢叶芝的《当你老了》吗?它的翻译者,就是九叶诗人袁可嘉。

他曾沉浸于浪漫主义诗歌,诵读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的作品,深受感染,并以为“天下诗歌至此为极,不必再作它想了”。及至读到“联大”两位老师的诗集,袁可嘉的诗歌“转向”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和冯至的《十四行集》,震动了袁可嘉,他惊喜地发现“诗是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写法的”。

-

受西南联大的“现代风”熏染,袁可嘉开始走上现代派道路,他自己说,从此“折腾了40年,成为我生平中的一件大事”。

《沉寂的洪钟》它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九叶诗人袁可嘉那波澜壮阔而又沉静美好的一生。作者方向明,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走进这位西南联大学子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代的学人本色与不朽风华。

《沉寂的洪钟》开篇便将我们带入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光辉岁月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袁可嘉与他的师友们,如同荒漠中的绿洲,坚守着学术的净土,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不仅是在学习,更是在传承,传承着文化的火种,守护着民族的希望。方向明巧妙地通过几个关键节点的描绘,展现了袁可嘉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坚持,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份对学术的热爱与执着。

不同于传统传记的线性叙述,本书采用了撷取华彩篇章的方式,通过几个重要的生命节点,如求学西南联大、翻译叶芝《当你老了》等,勾勒出袁可嘉一生的轮廓。这种写法不仅让传记更加生动鲜活,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袁可嘉的性格与精神世界。方向明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袁可嘉在学术道路上的每一次探索与突破,以及他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让读者在感动中领略到一代学人的风采。

袁可嘉的一生,是坚韧与豁达的一生。他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与挑战,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用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书写了一段段传奇。方向明在书中不仅展现了袁可嘉的学术成就,更深入挖掘了他的人生态度与哲学思考。通过对袁可嘉生活细节的描绘,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学者形象,他的坚韧与豁达,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