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通过深入探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揭示了记忆对人类行为和个性塑造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了记忆是如何被改造和操纵的,以及这种改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阅读后让人对自己的记忆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一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好像越来越差了,的总是忘东忘西,这也记不住那也记不住。 身边的人好像也是一样的,总是丢三落四。 要说没有原因,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开始了摆烂状态了。 记忆其实也是可以训练的,经常用脑,锻炼大脑,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记忆力变得更好,最近看的这一本书《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是由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写作的,他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讲师。曾获得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也是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像这样多重身份这么厉害的作者,写的书肯定也是有很多的干货的。 我们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对于我们的大脑以及大脑怎样工作,记忆和记忆训练都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关于培训记忆的三个方法,我感觉也是很有用的。 一:小时候自己上学的时候也尝试着背课文,当看到那些生硬的文字记不下来的时候,就会把那些文字想象成了一个场景一个动画来记忆它,这样记忆好像更加的深刻了,也能够更巧妙的记下来。 原来这个就叫做图像化思考,就是设想出一个场景,然后把情绪化的内容与自身的自传性记忆和情景记忆里的东西连接起来。 这样内容好像变得更加深刻起来,让我们能够把它运化开来,对于记记忆来说是非常好的,也算是非常简单的了吧,只要会有想象力就可以了。 二:就是故事记忆法,把需要记忆的概念用故事方法联系在一起。这个其实也差不多,要有想象力,会编故事,我们要记住几个事件,我们可以把几个事件连接在一起。 比如出门要带钥匙,眼镜和伞,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起来,钥匙得了近视眼它也必须戴上眼镜,而且不能沾水,沾水会生锈,所以必须带上伞,钥匙离不开眼镜和伞,我们只要带钥匙就会记着戴上眼镜和伞了。 三:很出名的记忆方法就是位置记忆法,找到一条路径或者地点顺序,把要记的东西用图像的方式一个个对应进去。 这个在很多的记忆大师里面的课程应该都听过,就算没有了解,也大概听过这样的话,它就是著名的宫殿记忆法,当你打开门左边是什么?前面是什么?房间是什么?把你最熟悉的场景牢记,然后把你想要自己的事情一个一个的放在那里,把它串联成一个故事,这样就可以从第1件第2件完完全全的从头说到尾,就可以完全的记住整个事情了,这个方法也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也是很多记忆大师运用的方法。 如果记忆力衰退了,想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记忆,这些方法是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的,我已经在开始学习了,我的记忆感觉都快提前进入老年状态了,不得不锻炼一下了。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二篇
提到记忆力,大家就会联想到记英语单词,这大概是偏科生的噩梦吧!有多少人说自己的高考成绩就是被英语给拖垮的。
了解记忆力,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力。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是德国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所著。他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讲师。曾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
全书围绕记忆展开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记忆是什么;脑中(没)有硬盘;学习、记忆和遗忘;记忆训练。告诉我们从了解记忆,到学习记忆,提高记忆。
关于记忆,一般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把他们套在记英语单词上就很容易理解:
刚背的单词马上就忘记了的瞬时记忆;记住了之后一两天就忘了的是短期记忆;记住了之后很久还能记住的就是长期记忆。
而我们追求的记忆就是将那些重要的东西转变为长期记忆。
死记硬背是可取的,但利用情景、情绪、想象、联系等等的技巧来记忆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记忆的时间会更持久。
为什么很多让你开心的事情和痛苦的事情我们都能够一直记住,就是因为它们调动了我们的情绪,然后讲那些事件通过图片或影像的方式存放在我们的脑海里。
硬盘是有储存空间的,大脑也一样,它会优先储存它认为是重要的东西。而那些能够调动情绪的东西,往往会被优先储存。
学习英语的时候都会讲“情节”,里面包含的是影像和事件。它们都能调动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当你身处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的时候,你会在大脑中搜索一切与其有关的单词,你会心跳加速,紧张、兴奋等等。
这些情绪又将画面记录下来,也会将你所需要和运用的单词也一并记住。
但记忆是会被遗忘的,如果你经历的事比较多,那这些东西就会被遗忘。
所以重要的东西要随时查阅复习,才能够记忆犹新。也可以就已经记住的东西与新的东西产生连接,这样一来,不仅温习了旧的知识,新的东西也更容易被记忆。
就像认路,你记得一段路后,其他的路记忆起来就会更容易。记忆也是可以扩散的。
我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增强记忆,所以在要进行记忆前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办法之一。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三篇
记忆本身就是很奇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因为存在着记忆,我们此刻的存在才变得有意义。没有记忆,意味着过去不复存在,这是一种极致的可悲。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讲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如果说人生有终点,那么不会是死亡,而是人们永远的遗忘。记忆,不仅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最近我读了《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对于记忆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的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就职于荷兰奈梅亨的唐德斯脑、认知和行为研究所,曾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也是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在记忆力方面有很多突破的人,自然也会更有发言权。
说到记忆训练,我自己也曾学习过一些,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让自己的记忆力在某些方面(比如记数字,记单词,记地名)变得更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可能的。当然在这一方面,年轻人的表现会更好一点。我曾用记忆宫殿的方法记过圆周率(3.1415926535......),可以比较轻松地记住前500位。
在这本书中,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关于记忆的一些科学的研究,发现与解释。对于我们大脑系统,我们的神经元,我们的记忆能力,近些年来一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出现,也会有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发现。另外一方面是关于记忆的方法,并且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现记忆训练的方式。
从记忆时间长短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而短时记忆经过某些重复,某些练习则很有可能变为长期记忆。
从大脑神经元的工作角度来看,记忆意味着信息的输入和传递,并且这种链接是可以通过重复来进行巩固的。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自己是很难忘记的,比如说自己的名字(因为我们常常会想到这一点,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尽管这并非刻意),比如说知道去上班该走哪条路(因为经常走)。
但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事情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都想不起来了,比如有的时候我会试图去想自己背过的某篇文言文,或者是某一个化学方程式,但都以失败告终。
对记忆相关的知识了解的越多,我们便能愈发的肯定其实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记忆大师,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做足够多的练习。尽管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好像很差劲,但那很可能是错觉。
我们不必过于高看某些记忆大师,但也不要忘记他们也曾付出很多努力。倘若我们愿意去做一些训练,总是会有很多益处的,尽管有些人可能觉得在信息化时代不需要去记住太多事情。
尤其是当我们觉得疲惫,困倦的时候,我们的专注力在下降,记力当然也会觉得没那么好。在这本书中也特别提醒我们,良好的睡眠状态有利于我们的记忆系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记住那些我们觉得重要的事情。
埃里克·坎德尔说,记亿是我们的一切,失去记忆,就失去了所有。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留意自己的记忆状态,看看被记忆改造的我们会走向何方吧。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四篇
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一书中,讲述了记忆是什么,脑中有没有硬盘,学习、回忆和遗忘,记忆训练等系列问题,将脑科学的秘密分条析理陈述。说起记忆,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最强大脑》的记忆角逐,对于参赛者而言,超强的记忆力等同于最强的大脑,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记忆的锻炼是有技巧,更需要大量的练习,而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打开大脑和记忆的大门,从而开启幸福的人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能力决定和束缚着个人的成就,记忆就像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搏击,记忆力上乘的人,能够简单轻松地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并在考试中对众多的知识点信手拈来,这种超凡的能力,早就成为了一条楚河汉界,将记忆好与记忆差的人,分成了不同的阵营,不同的等级,不同的领域,由此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都是被记忆改造的成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大脑里拥有860亿个左右的脑细胞,这也就意味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充满着无限的可能,而生活可能无时无刻都处于正在改造的过程中,不然也不会有“大器晚成”这一个成语。如果改造都有一个良机,那么这一个开始肯定是选择开始的。在人类智慧领域的鏖战中,脑中存储的记忆容量的多寡就意味着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机器人只要硬盘足够大,就能够存储全世界所有的信息内容,而拥有那么多信息的机器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创造出全新的东西,这就充分说明了脑科学的秘密。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脑科学一直都成为各个学科老师研究的对象,教师唯有深入掌握脑科学的秘密,才能够在教学中,寻找一个便于记忆的模式,让学生在浩渺的知识里游刃有余。正如在书中的一个案例中,如果要记住3510020911这一段数字,纯粹机械化的死记硬背,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消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然而当这组数字与重大的911事件联系时就会发现35后面紧跟着的数字是2001年9月11日倒过来的数字,如此便能极为快速地记住这段数字。
记忆的单位被称之为“组块”,而组块化的记忆联结就能够极大地提高人的记忆力。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虽然很多的知识可以依靠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记忆,但是大脑处于“不用则退”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的创新能力需要在浩瀚的知识内容中点亮闪光点,脑中没有知识储备,就很难有重大的创新。
因此,不管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学生、社会工作人员都需要对大脑和记忆有更加深刻、详细的了解,如此才能改造我们的人生,在书中,还设置了记忆训练的章节,跟着书上的内容去锻炼记忆里,改变大脑的思维模式,踏上聪明、智慧之路。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五篇
每个人都被问过这句话,“你学会了吗?”
老师问:“这个知识点学会了吗?”
领导问:“这个工具/方法学会了吗?”
什么是学会了?
学会了,意味着清楚其中的原理、记住会用,更高点的要求是持续性的行为改变。
学习是大脑的一种整理行为,大脑把单独的经验和信息整理成新的技能和知识。比如,我们在书里看到一个思维模型,如果只是看过一遍,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把这个模型研究透并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运用,在实践中练习,这样才能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
知识是没法直接传递的,学习永远意味着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连接。这个过程只能是学习者主动完成,如果学习者不主动思考,老师强行灌输也没用。
有学习到的知识当中,有些是相互联系形成信息网络,有些是孤立散乱的点。根。据研究表明,信息之间联接越多,越容易记忆,散乱的信息则很快被遗忘。所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可能找到和以往的知识有关联的地方,比如,相似、递进、因果等等,当与旧的知识体系产生联接,这个知识就会很容易形成长时记忆并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古人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学习来说,复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复习呢?复习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其实复习也是有规律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中记忆的内容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遗忘。
通常来说,一个知识学到之后,如果不复习,20分钟后,只剩下58.2%,1天之后剩下33.77%,而一个月之后,就只能记住21%。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佳的复习时间点是: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之后分别在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天时再复习一次所学的内容,基本上这个知识点就会记住,并固化在大脑的知识体系中。
因此,短期记忆靠第一印象,而长期记忆靠有规律的重复。信息输入大脑后,神经元的周围会长出一根很细的丝,这就是短期记忆。如果经过不断重复,这根丝会慢慢变粗,并稳固下来,形成长期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效果是针对我们学到的大多数知识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瞬时的长期记忆。比如,人们在兴奋的状态、高光时刻产生的记忆,即使没有复习,很长时间后,以为自己会忘记。但只要有合适的刺激,就会回想起来。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一书帮我们解开记忆的秘密,告诉我们记忆是如何动作的,并且介绍了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技巧,帮助我们练就超强大脑。
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就职于荷兰奈梅亨的唐德斯脑、认知和行 研究所,曾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
记忆有很多训练方法,比如图像化思考,相比文字,图形更容易记忆,而且图形可以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此外,还有关键词记忆法、位置记忆法,还兴趣的伙伴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
大脑越用越灵活,需要经常锻炼大脑,可以建立更多的神经联接,也可以让已有的联接更加粗壮、更紧密。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六篇
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充实,讨论可以使人更加机敏,笔记可以使人更加严谨;因此不做笔记的人必须有过目不忘的特殊能力,不经常讨论的人必须有守恒变通的天赋,而不常读书的人必须有善言巧辩的能力,这样才能用真知灼见掩盖自己的无知。——摘自《论人生》
不做笔记的人必须要有特殊的能力,你觉得是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的记忆力。
说到这,不能不提一下我最近看的这本《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
这本书真的是给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门,是所有人都可以阅读的,且读了后能让我们不仅对记忆力有所了解,还能够提升我们的记忆力。
作者是德国的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曾多次出现中国《zui强大脑》录制,他身为神经科学家,常年研究人脑记忆机制。
作者以其神经科学家的经验,为我们介绍记忆的种类、运行机制,以及众多脑科学领域的经典实验与案例,带领读者探寻记忆“是什么”“如何运作”。
那么让我们一起认识下什么“脑科学的秘密”。
说到这,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每一年的电视综艺《zui强大脑》我都看了,有时候看得心情澎拜,有时候感动得稀里哗啦,有时候为一个人的失败觉得惋惜……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关于记忆力以前只因为喜欢和崇拜,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关于记忆的答案。
记忆力的定义是生物神经系统中接收和调取信息的能力,且对我们十分重要。
从而讲到了记忆的演化是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细胞到现在人类的脑已经经历了6.5亿年左右。
这么一个漫长的岁月,很让人惊讶,却又不得不相信。
很多人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记忆很差,就更应该先认识下什么是记忆,而不是自认为。
那么记忆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经验和信息存入大脑,形成新的技能和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周围世界的原则,就像人的反射心理一样,做错了事挨了打就长了记性……
回忆和遗忘也是记忆的一部分,两者都不可或缺。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回首过往,我们没回忆起什么呢?又遗忘了什么,真的想不起来了吗?
最后作者借助记忆运动选手的经验,为读者介绍多种提高记忆力的训练方式。比如让我们去记一些关键词、编个离谱的小故事、在你熟悉的环境中找一条记忆路线..…
通过事例讲解与示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开发大脑无限潜能,体会记忆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七篇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一书中写道:我们所知、所能、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记忆接受信息的能力上。
记忆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记忆的载体和存储空间又是哪在哪里呢?
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不仅是记忆运动员、记忆培训师还是德国神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的大脑一直在疯狂学习,不断优化。他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中,探讨记忆是什么,记忆如何运作,为提高记忆力,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跟着作者一起探询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寻找记忆的产生方式和储存途径。
作者通过层层提问,引用科学研究案例,拨开大脑的神秘外衣,带读者探寻记忆的诀窍。
如果您关注记忆方面的科学研究,那么你可能听说过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皮层的下方,形状类像海马,所以叫海马体。科学研究表明,海马体相当于公司的收发前台,先将要储存的信息收发收进来,然后分类归档暂时存放,大脑认为无效的信息就会扔掉。
那么大脑如何判断信息是有效的,什么信息是无效的呢?这就与大脑的训练有关了。
学霸们在谈及得高分的秘籍时,对错题本总是情有独钟。因为对错误的题型进行观察、思考、总结,那么大脑对这一类型的题也就有了印象,随着看的次数增多,海马体就将这类信息归纳为有效的信息。
那么海马体是在什么时间段处理这些信息的呢?大部分是在睡眠时间,这段时间也就成了巩固阶段。
海马体只是负责辨别有效信息,暂时储存,需要长期记忆的信息会被海马体分发到哪里呢?开发区将收集到的信息有效信息提交到前额页,然后信息在前额叶继续被整理归纳,形成一种模式。
研究发现记忆选手的额叶和海马体的连接更加紧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脑容量增大了,而是说他们修建了更多的道路,可以有效储存信息。
那么怎样才能使大脑活跃起来,提高记忆力呢?首先保证足够的睡眠。信息的传输一般发生在前半夜,而信息整理一般发生在后半夜。所以为了有好的记忆力,要好好睡觉。多做脑力活动是锻炼记忆力的一种好方法。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认识到学习非常重要,更新自己的技能很重要。无论学习的知识还是技能,都能传递吗?研究发现知识不能传递,而只能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链接,也就是说学习是大脑的一种整理行为。
在这里作者提供了学习的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使大脑把单独的经验和信息整理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既然大脑在不停的通过感官学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锻炼出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
刻意练习,并不只在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反思。反思相当于情景重现,反思的过程不仅呈现在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还会反复提取要练习的信息进行存储,从而实现长时记忆结构。
除了反思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记忆力呢?
通过对比记忆单词,研究发现提问的方式要比单纯背诵效果好。适当的间隔复习,会让大脑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来标记。
学习和动力密不可分。而动力又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适宜的奖励可以推动学习和记忆力。在奖励自己的时候提供的奖励,最好与自己所进行的项目有关,这样能够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能够触动情绪的东西会记得更牢。校正情绪,学习加入乐趣和创意,信息情绪化,让大脑更容易接受。
每天喝2~3升的水,户外运动,吸收优质蛋白质,都是健脑的好方式。就健脑食品来说基础营养是关键:足量的水,碳水化合物,健康的脂肪,不同来源的氨基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作者通过层层抽丝剥茧的方式揭开记忆的传输载体、储存方式和途径。在我们认识大脑,了解记忆力运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锻炼记忆力。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八篇
陪8岁的女儿一起背古诗,和读几遍就能流利背诵的她相比,老母亲的背诵速度被一路碾压,自信心碎了一地,8岁的大脑真的比38岁的大脑年轻、健康、有效率吗?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是会从波峰逐步降至谷底还是震荡下行?有什么方法能够探寻随身携带的CPU——大脑的奥秘,实现对人体中枢大脑的扩容提质?
德国的Dr.魏,知名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曾获多项世界记忆力竞标赛冠军,多项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保持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为什么遗忘是正常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更好地学习,记忆的类型有哪些?什么对我们的大脑有益。这本书对想要延缓遗忘,强化记忆,更好使用大脑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提到的禁忌与窍门,一起来拓展记忆力的边界,掌握记忆的方法,享受健康用脑的乐趣。
一、强化大脑,深化记忆的窍门
1. 为了记忆好好睡觉。睡觉能够强化记忆,不仅仅是因为睡觉能够让大脑和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更重要的原因是,经科学研究,睡觉的时候有机会整理记忆,作为临时存放每天接收新记忆信息载体的海马体,在睡眠中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将有用的信息留存下来,与其他的信息建立链接加固脑中的触突。
2. 多建立连接。知识是没有办法直接传递的,学习永远意味着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连接。当能够连接的内容越多,记忆的内容被遗忘的可能性就越小。比如,当我们说到外婆这个词,刚学会说话的小朋友可能只知道自己的妈妈的妈妈是外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会知道故事中的狼外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听到外婆大家会想到杭州菜餐厅外婆家,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当听到同一个词,能够连接到的内容越丰富,就越不容易遗忘就是这个道理。
3. 多提供养分。大脑正常运转需要足够的氧气,水分能够使血液顺畅流动,为了记忆要多喝水;全天能够提供葡萄糖的全麦及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上选,健康的脂肪,必需的氨基酸,所有这些从正常食物中就能摄入,而无需专门吃保健品。
除了以上的几个小窍门,在介绍神奇的记忆方法前,还需要破解几个关于大脑的误解:
二、大脑使用的误解
1. 记忆选手大脑天赋禀异。经神经专家研究,记忆选手的大脑与普通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请别在没开始前就打退堂鼓。
2. 记忆力是天生的。电影、电视剧中过目不忘,大脑像拍照片一样神奇复原图画的只是桥段,普通人经过科学的训练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水准。
3. 错过青少年时期,已经不能进行大脑训练了。记忆训练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年纪大之后虽然记忆力会不及年轻人,但经时间积累的理解力和通感力可以弥补,只要愿意,现在就是最早的时刻。
打破提升记忆的魔咒,接下来就是书中最精彩的环节了,让我们一起来跟随记忆大师、记忆教练走近具体的方法:
三、训练记忆的方法
1. 图像化记忆。大脑中有非常大的储存部分留给情景记忆,为了强化记忆,可以调用、借用情绪记忆、个人回忆等记忆系统来帮助记忆。
2. 故事记忆法。这个把需要记忆的概念用故事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十分绝妙,通过这个方式启动自己的内眼,尤其是这种使用使用故事的方式给大脑提供信息的方式与只提供抽象的文字相比更受到大脑的亲睐,因此记忆效果好,也会提升信心。
3. 位置记忆法。你有没有哪怕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或陈设尽收于心的场所?位置记忆法也叫记忆宫殿正是运用这样的方式,把要记得东西用图像的方式一一对应到一条路径或一个有顺序的地点,运用熟悉的场景顺序去匹配需要记忆的内容,启动长时记忆中的方法辅助短时记忆,最厉害的在于已经形成的轨迹路线,可以反复使用,迁移到记忆的各种场景中。运用这种方法,我居然很快记住了包含15个商品的购物清单。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记忆数字、记牌、记姓名、关键词记忆法等方法,非常庆幸能够通过《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深入了解关于大脑和记忆的秘密。是什么是我们与众不同或与人不同?我认为是记忆,而记忆是如何改造我们,如何运用我们的大脑,我在书中找到了确切的答案。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使用智能手机,尤其是可以同步云盘后,只能记住为数不多的几个电话号码;遇到不清楚的内容,不是调用大脑思考答案而是第一时间下意识打开搜索引擎,那么,为了减少遗忘,远离阿尔茨海默病,强化记忆,请和我一起加入记忆运动,拓展记忆的边界,快乐地用脑,健康地学习,将我们的记忆塑造得更精彩。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九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记住的内容,转身的功夫,就忘得七七八八;话在嘴边却想不起来;记住了脸却忘记却记不住名字......如何拥有超强的记忆力,避免丢三落四,让背过的内容变成永久记忆,让考试变得轻松。
美国的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的《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带我们正确认识我们的大脑,解开记忆的秘密。
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是德国神经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讲师,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也是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在记忆中备受苦恼的朋友,让记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记忆力的好与坏,是天生的,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记忆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以锻炼,让我们也可以成为“超强大脑”。
江苏卫视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让很多人都为之追捧,里边的选手,个顶个得厉害,他们都是过目不忘的“记忆超人”。鲍里 斯.尼古拉.康拉德也曾多次代表德国以选手的身份参与节目。
《最强大脑》里的选手被大家认为是“上帝的宠儿”,他们的大脑堪比计算机,可望不可及。作者从专业的角度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顶级记忆力通过后天正确的训练,也可以实现的。
记忆是什么?记忆是对于摄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通常,记忆被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巨大,很多信息我们边看边忘,有的则深深地被记在脑海里,这都是大脑对信息甄别和处理的结果,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脑通过脑细胞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对新的信息进行存储,久而久之这些信息就会变成旧信息。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大脑就会对脑细胞的连接进行重新修改和重建,提取有关的信息给我们。
为什么记住的内容却想不起来了呢?难道是真的健忘?结果并不是,而是大脑没有进行连接和激活。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的事情,在某个瞬间映入眼帘,这就是因为某个瞬间被连接和激活。记忆会被尘封,记忆也会被激活。
大脑是个“懒人”,越用越灵光,不用则会如生锈般废掉。经常用脑的人,大脑的神经元在不断地连接中,不断加强,建立高效的神经通道。经过专业的训练,实现并不难。作者表示,很多记忆专家也需要不断锻炼和加强,才能让记忆不退化。
我们的大脑运转的过程是:学习、回忆和遗忘。如何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呢?作者给出了3个记忆技巧:图像化思考、关键词记忆法、故事记忆法、位置记忆法、记忆数字、记牌、记一切。我们一开始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记忆方法来锻炼和强化我们的大脑,在充分掌握和运用之后,再选择另一种记忆方法,多种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在记忆的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建议:请大家勇于尝试各种记忆方法,在保持愉快心情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记忆边界。最主要的是在整个一生中都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是维持记忆力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也许有人觉得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一个手机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不会的或者忘记可以从网上查询嘛,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让我们的大脑越来越懒。
之前没有手机的时候,很多人为了方法,把常用的电话号码背了下来。反观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背诵手机号码呢?备忘录,通讯录,随手一拨就让出来,非常方便。这也给了我们的大脑偷懒的机会。
很难想象,如果现在的人没了手机和电脑这些电子类产品,会出现什么情况?电子类的产品方便了我们的日常,也减轻了大脑的工作量,可莫让大脑成为“闲人”,而应该发挥它的强项,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大脑也需要给养,平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用脑习惯,适当地摄入有益于大脑的食物,让它开开心心地为我们服务,可别“亏待”了它呀。
大脑是个无尽的宝藏,如何让宝藏为我们所用,值得我们深思,正如本书的书名《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被记忆力改造还是改造我们的记忆力,看我们如何取舍。如何你想在人生的路上少走弯路,那么就让我们的大脑勤快起来吧。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十篇
高考数学结束后,不少考生直呼:“太难了!”
一位朋友的先生作为曾经高考数学满分状元在该死的胜负欲下试做了数学试卷,结果是懵的比做的多。一位曾经凭借奥数保送大学的宝妈看卷后,也不禁怀疑当年的数学是怎么学的。
更不要说像我这样的“数学白痴”,看完试卷后只剩下“汉字我都会,只是看不懂它说的是什么”的尴尬了。
为什么以前认真学过的东西,现在都忘得一干二净呢?
这就得问问我们的神秘的大脑记忆系统了。
“记忆之书”--《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将为对会为你揭开记忆系统的神秘面纱。
作者德国著名记忆大师,神经科学家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Boris Nikolai Konrad)在书中,以科学精神探索定义人类的记忆。
他在书中,为人们介绍记忆的种类、运行机制,以及众多脑科学领域的经典实验与案例,带领人们探寻记忆“是什么”“如何运作”。同时,作者还借助记忆运动选手的经验,为人们介绍多种提高记忆力的训练方式。
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Boris Nikolai Konrad)是谁?
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以下简称作者为:“康拉德”)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曾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早在2005年,康拉德就已经登上过央视的《想挑战吗?》,后来还在《吉尼斯中国之夜》上创造过记忆数字的世界纪录。
29岁的他代表德国队参加了中国的《最强大脑》,与王峰有过两次扣人心弦的对决。年轻帅气的他被观众们惊呼:“现在的科学家都这么帅气吗?”
其实,康拉德在大学时候是学物理的,在高中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上接触了记忆术,后来他利用这些记忆技巧轻松地在大学期间取得好成绩,并且还有时间研究记忆运动。
很多人认为这些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人必定有特别厉害甚至变态的天赋。当有人问:“康拉德先生,能不能说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会这个(记忆术)呢?”
康拉德是这样回答的:“顶级记忆力当然是通过后天训练达到的。”他认为,天才与普通人的大脑长得几乎是一样的。
不错,为了证实他那个被认为是“最强大脑”与常人长得几乎一样,他把自己送进了研究室,对自己的脑部进行了深入的解剖。
结果分析,康拉德的大脑确实是一颗普通的大脑。
“如何能把一颗普通脑袋变为‘最强大脑’”?康拉德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里说,“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加以训练,任何人都能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要了解神奇的记忆法,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的。
曾经我们以为海马体是储存记忆的地方,但当一个切除了海马体的人,他的脑袋里几乎完整地保留了过去的记忆,但却无法记住当下发生的事情。
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试图找出大脑储存记忆的硬盘,却发现不同的记忆会自动归档到大脑的不同系统,康拉德将这种归档的途径称为“记忆系统”。
“记忆系统”有哪些呢?大致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还有情景记忆、自传式记忆等等。而短时记忆容量大的人,往往给人“天才”的印象。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记忆系统是否存在差异呢?
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有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分别邀请了一组记忆运动员和普通人进行记忆力测试,他们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记住照片上的内容,经过第一轮测试,发现两组人员的差别并不明显。而第二天,科学家再次让两组人员回忆那些照片的内容时,记忆选手们还能记住80%以上的内容,而普通人那组就几乎忘光了。
这说明什么呢?经过一些记忆训练后,记忆运动员会自动将照片放进长时记忆系统以便随时调用,而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则只是把照片的内容放进了瞬时记忆里,不一会儿就忘了。
这让我想起了《神探夏洛特》里提到的“记忆宫殿”,这是记忆运动员常用到的记忆技巧。康拉德曾经说过自己拥有六十七座“记忆宫殿”,他们通过“轨迹法”,比如情景、时间等来帮助自己记忆并且回忆调用这些记忆。
电脑的硬盘再大,也要定时清理内存来保持流畅的速度。大脑也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常说“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如果大脑什么都要记住就意味着大脑什么都记不住。因此,大脑里面还有一个遗忘系统,会定时清理掉一些不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的高考数学状元,多年后不再记得如何解代数了。
如何在记忆系统里快速调档我们需要的东西呢?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里说,大脑会建立起“记忆结构”,从而以最少的耗能对某件事作出迅速的反应。
“天才”篮球运动员詹姆斯在赛场上似乎总能迅速地对对手的动作作出判断,据说他可以记起职业生涯中超过1000场比赛,并且运用记忆中对手之前在相似比赛情景中的走位来指导自己的反应。根据他本人的描述,他在比赛后会把刚刚的比赛情形在脑中重演、分析一遍,然后更好地存在记忆中。
因此,詹姆斯脑袋里的知识网络由此越来越大,新的比赛情景开始直接储存在长时记忆里。这种能力并非天赋异禀,而是长期锻炼出的记忆结构。
记忆,是神秘而复杂的系统,它能让人变成天才,也可以把人变为痴呆。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作者康拉德列出了一套有效的训练记忆力的方法,如果你也想试着通过学习更好的记忆法让自己变得更好,推荐你读读这本书。
在我们的一生中,大脑是一直处于在运动的,它永不停止学习,直到人生命的结束。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第十一篇
最近,有些人一边扭着腰跳着舞步,一边唱着甜心教主王心凌的《爱你》,有些人拿着手机围观周杰伦、孙燕姿、罗大佑的线上演唱会,还有此前“西城男孩”在线上开了场演唱会引来上千万人的围观。
当熟悉的旋律重新响起,有多少80后、90后热泪盈眶?这些青春中经历过的明星偶像再次掀起了人们的怀旧热潮。
为什么我们会对过往听过看过的这些歌和人牢牢地记在心中?为什么过去的记忆会经常“攻击”我们?为什么我们常常喜欢忆往昔?为什么过去的人和事里有一些记忆深刻,而有一些早已模糊消散?这些都涉及到大脑的一个神奇而重要的功能——记忆。
我们常常会回忆过往,其实是在大脑中提取从前的记忆编码信息,回味已经过去的岁月。我们所知、所能、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记忆接受信息的能力上。可以说,记忆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体验。
我在观看“最强大脑”节目时,总是惊叹于那些有着超强记忆力的选手,他们的记忆力为什么这么厉害?普通人的记忆力怎样才能变得厉害?
德国专业记忆运动选手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曾经多次代表德国以选手身份参与中国“最强大脑”节目录制。他也是一名神经科学家,通过脑神经技术对人的大脑和记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一书里,康拉德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脑科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案例和成果,揭示记忆力的特性和运行机制,并给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提高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和技巧。
作为一名“最强大脑”选手,康拉德告诉我们:顶级记忆力是通过后天训练达到的。只要根据科学方法对记忆力进行锻炼,我们也有可能拥有“最强大脑”!
人的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2%,却含有860亿个以上的脑细胞,有着严密清晰的分工协作,塑造着我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
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根据记忆的运行特性和时长,我们将其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我们每天要接收海量信息,并非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大脑牢牢记住,有些信息只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存在短暂的几秒钟,甚至1秒钟都不到,而有些信息经过选择和处理后会被大脑牢牢记住,成为长时记忆。
大脑通过成千上万的脑细胞连接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过程十分复杂,新信息的接收又会改变原有的连接。我们每次要进行回忆,去回想某些事情时,大脑就会对脑细胞的连接重新进行修改和重建,去提取有关的信息出来。
那些一时没有想起来的信息并非是我们忘记了,而是没有去进行连接和激活。所以,当我们看到王心凌边唱边跳那首熟悉的《爱你》,就如一个线索,将大脑里许久没连接的被藏在深处的信息又重新激活,勾起了我们的青春回忆。
根据记忆的生成方式和记忆系统,还可以分为情景记忆、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语义记忆、预期记忆、自传性记忆等。
为什么我们会牢牢记得并怀念青春年少时听过的某一首歌,不一定是因为它很好听,而是很可能在听歌的时候,我们正好是在游玩旅行,或是跟自己的朋友、恋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首歌便跟随当时的情景一起刻在了我们的大脑中,留下难忘的情景记忆。
跟我们的经历和情景有关的事物,记忆会特别深刻,但是为什么一旦要背书学习就觉得脑子不够了?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点就是语义记忆。因为这些书中的知识往往枯燥单调,不像情景记忆那样鲜活有趣,跟自己的体验有关,因此要记住它们多少有点困难,或是死记硬背后很快就会忘记。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专门研究了遗忘这个现象,并发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是我们记忆信息后会出现先快后慢的遗忘情况,刚开始忘得快,然后就慢慢地持续遗忘,但也有小部分信息在很长时间之后还会留在记忆里。
那么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让人关心的问题:我们如何能提高记忆力,将自己想要记住的信息牢牢记住?作者在书中专门教授了一些实用的记忆技巧。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大脑的一个记忆特性,就是“用进废退”。通俗来说,就是要多用脑,脑子越不用就越容易废掉。经常锻炼大脑可以促使神经元不断地进行连接和加强,建立高效的神经通道。就像那些“最强大脑”的选手也都要通过训练来强化记忆力。
其实记住专业知识、书籍内容等记忆系统和相应的大脑负责区域只占很小一部分,大脑中超大的储存部分是留给情景记忆、联想和情绪使用。
因此,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技巧,就是将要记住的信息进行图像化、情景化。图像化并非只限于静止的图片,而是可以像视频那样的动态情景,可以包括多种感官的感受,将某个场景、体验的情绪与记忆信息进行关联,从而增加记忆线索,更便于信息提取。
另外还有关键词记忆法、故事记忆法、位置记忆法(即记忆宫殿)等等,都能将信息图像化后有效地进行记忆编码和储存,再通过重现相同图像和情景来进行记忆提取。
有人可能会觉得,现在科技发达,有电脑、网络、手机等设备,都能帮我们记录信息,这不挺方便的吗?有多少人在要打电话给父母或伴侣时是回忆电话号码然后拨号?还是直接去翻手机通讯录?
是的,网络和手机这些能帮我们记录大量信息,不用我们费脑子。但就像前面说的,大脑用进废退,当我们都用手机来记录信息,大脑便自然会偷懒不愿意去记忆了,我们也就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如果我们不去试着记住信息,就没法在长时记忆中建立起知识网络并记住更多的重要信息和知识。就像我们做读书笔记,将书中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为自己都看懂了、学会了,事实是我们并没有真的记住这些内容,也就没有真正地从书本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大脑和记忆还有着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当我们能了解记忆并掌握记忆的特性与技巧,那么,到底是记忆改造我们,还是我们可以主动去改造和掌控记忆,重新定义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