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抽象城市》读后感1000字

《抽象城市》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0 16:00:18
《抽象城市》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8-20 16:00:18   小编:

《抽象城市》是一本关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书,作者Lefebvre通过对城市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抽象空间”的概念,认为现代城市的空间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有机的,而是被规划和管理的抽象空间。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对我们理解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一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都进入了快节奏,每天忙忙碌碌。大都市的节奏已经快得让我们无暇去想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感觉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焦虑,总是在抱怨和担忧,这个焦虑的根源在哪里?焦虑大概是因为关于工作、人生规划、恋情、不可控和不可阻挡的未来。没有房子的每天愤慨买不起房,买了房子的战战兢兢,日日盘算着怎样还房贷。在这样多的压力下,人们很少观察身边的实物和环境,在焦虑中也很难发现身边的乐趣。抽象城市这本书告诉我们身边的城市可以是另一幅景象,不再是一个用钢筋水泥打造的冰冷无情的城市,换一个心情可能世界都会是不同的。

抽象城市的作者克里斯托夫·尼曼,是一位插画艺术家、平面设计师及作家。他擅于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每一个细节,具有非常明锐的观察力,他创作了一系列令人脑洞大开的插画作品,其实挺佩服脑洞打开的人,在我们眼里平淡无奇的实物,作者总是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在作者眼里的世界是与众不同的,像我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地铁,我们每天都做也都感觉司空见惯,经过作者的加工创意就有了不同,为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他的两个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不能聚精会神,在坐地铁的时候却全身关注记住每一个站的名字,拿地铁的线路做游戏,父母真的是会影响孩子,拥有跳跃性的思维孩子看问题和实物的角度也会不同。

整本书更像是绘本,每页都有精美的插图,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不光适合大人孩子也很喜欢看,开拓一下思维。作者把平淡的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抽象城市这本书一共有17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用抽象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生活。就连每天打扫卫生这样无趣的事情,作者都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他把小灰尘变成了鬼,不过是很搞笑的鬼,小尘埃或者是在角落或者是在任何地方都在和你打招呼,粘在锅里的面条都在 或无奈的笑着。这些细微的小事换个角度都能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作者通过这些插图告诉我们,生活不是无趣,只是我们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二篇

“一本超乎你想象的脑洞书,随手一翻,轻松解压,激活创意,嗨翻每一天。”

拿到书之前便被这样的简介吸引着,究竟什么样的书,多么抽象的城市,能让人“嗨翻每一天”?

拿到书吼,竟一口气翻个不听。整本书以插画和简短的文字,从作者或作者子女的视角呈现了纽约的方方面面。从地铁出行到红眼航班,从室内装潢到一花一叶,仿佛都以全新的样貌变化出来,跃然纸上。

首先,最有共鸣的便是“和电线们一起生活的日子”这一章节,对乱作一团的电线的烦躁可以说是很感同身受了。不过看到书中作者把杂乱的电线做成了装饰物,竟又觉得有些可爱。把电线的混乱说成桌下的战争,又把它们像玩具一样做成各种装饰,绝对可以算是抽象的生火,具象的开心了。

而书中画面的呈现,以简笔画勾勒卡通形象,以实物电线作为装饰,看起来十分立体,仿佛一团电线触手可及。不得不感叹作者的美术造诣,和想象力之丰富。

接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生物多样性”。

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老师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高年级的同学时,几乎获得全班异口同声的答案:点。但问低年级同学是,却众说纷纭:芝麻、蚂蚁、星星、砂砾、小石头……等等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确定性增加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一旦丧失想象,继而丧失的就是更多的乐趣和发现了。

而“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却又将想象力与“童心”发挥到了极致。原来树叶也可以是wifi,可以是核桃,可以是嘲讽的手势!其实,在看到最下面的“核桃树叶”和“螺栓”之前,一直以为是钥匙孔和钥匙!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树叶了!不过,反正世界上就从来就没有过两片相同的叶子嘛。

再有,就不得不说说“乐高纽约”这部分了。本来看到踩口香糖已经觉得觉得很真情实感了,旁边出来了一个“比这更糟”,似乎已经想象到作者踩到狗屎运的那情那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翻完本书,唯一一个想法,便是立即抬头,去看看这个生活了几年的看似十分“熟悉”的城市,竟又觉得如此新鲜。城市永远都在这里,安静如鸡,但你戳一戳、抽一抽,它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抽象城市》用抽象唤起想象,日夜生活的城市竟可以这么有趣。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三篇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入眼可见大多数都是冰冷无情的,没有温度。而作者克里斯托夫•尼曼用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城市什么的样子完全取决于我们观察的态度,一本充满奇幻的都市狂想曲就此展开。

作者本身是设计师,看待世界的角度确实与一般人不一样,他考虑的首先是这个场景或者工具的美观程度,是否舒心,是否有一定的美在里面,是否对自己有启发,有点看山不是山的韵味。本书大概用了300多张绘画来展现作者内心中的纽约和日常的生活,文字大多数时候只是辅助介绍背景,即使把文字去掉,本书依旧是值得一看的创意书籍,很有启发性。

虽然本书是有脉络的,但即使随意翻看也不影响阅读,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新奇有趣的创意和故事,是把日常里常见的东西设计化,如最开始的地铁故事和浴室艺术,地铁的线路图本来只是用于乘车的工具,但是经过作者的加工就有了设计感,不要小看这种能力,这是属于传说中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很难得。像我就从来没有想过一横一竖看似混乱的地铁线单独拿出来之后竟然有如此高的审美价值,作者这里也是从自己孩子得到的灵感,小孩子的思维果然没有被束缚住,天马行空。

如果说纽约篇作者还是很克制自己,那么当走出去后整个大自然就都是作者笔下的创意源泉,大到宇宙,小到树叶,每一个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没作者绘画出来,令人惊叹的观察和令人感觉非常放松的插画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很多还很有生活气息,一看就会惊叹,哎,还真是这样子的,然后会心一笑,如晚安好运那一章节里的睡觉部分,孩子总是喜欢与大人不一样,会喜欢在毯子上面睡,有孩子的对这点就会引起共鸣,非常有趣。

我最喜欢的一节是任他是雨还是晴,作者用很简洁的画面和具体某一个动作再加上一句简单的说明就让身体日常与天气联系到一起,并用日记的形式串联,人的生活仿佛一下子生动起来,像举雨伞的时候顾前不顾后,对戴眼镜进温暖屋子的人来说就是大雾预警等,平时很少关注点经过作者之手就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都市生活突然好像明亮了起来,原来我们的日常这样好玩有趣,开心的飞起,哪里有时间去烦恼!

也许本书并不深奥,也没有给你讲什么震撼心灵的鸡汤,有点像一碗小米粥,看似平平淡淡,喝起来却有滋有味,胃口大开。是一本能释放你能量的书,帮你治愈生活的烦恼,找到平淡生活中的亮点,把城市变成游乐场,把自己变成孩童,畅游其中,然后开怀大笑。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四篇

城市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同时整天包围自己的城市区域又是无聊透顶的。冲出无聊生活的包围,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让真实可触碰的城市变成自己脑海中抽象的一片片云朵。几个平常生活中的片段勾勒出热爱生活的交响曲。 男孩子,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男孩子,恐怕大多数家长都会觉得他们会让自己发疯,永远发泄不完的精力,永远都在调皮捣蛋的路上,但是当有了一个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又可以发散思维的兴趣,就完全可以把他们过剩的精力转化为探索求知的渴望。 浴室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具有改造欲望的地方,而把形象具体的名画和生活图片转化成一块块模糊的马赛克。洗澡的时候,把自己泡在温暖的热水里的时候,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徜徉在想象中的画面里。模糊,给了自己更大的发挥空间。 也许你小时候没有玩过乐高,但是在你拼积木的时候,恐怕不会体会到它不仅仅作为一种游戏,更加丰富了你的想象空间和内心世界。让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收获创造时的体验。你现在拼凑出的东西,也许正是你未来的工作领域。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废铁丝或者废电线的时候,都会把它扭转成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自己的作品不会跟实物很像,但是正是这种抽象的作品给了自己无数次的快乐。等长大后再次回忆起来的时候还是会想念那个用电线扭折成的作品最后的命运在哪里? 叶子的种类不计其数,但是藏在你某本书本里的发黄干枯的记忆会把你带回到曾经收集起它的时候,时间的脚步会在叶片上走过,枯萎了的叶子在自己的记忆里还是那么的鲜活美丽。当某次你不经意翻开书本发现它的时候,你是否会逐渐还原模糊了的印象。 好像布偶这种玩具在大家印象里就是女孩子的专属,但是大多数男孩子也都曾经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过少数的时间偷偷拿出某个藏在角落里的布偶,让它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化身宇宙之王。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小怪兽,成为小伙伴们眼中的大英雄。 鬼怪在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应该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恐惧。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自己内心的害怕所创造怪物了解自己所有的秘密和弱点。一次次独自一人睡觉前以及噩梦中的幻想都把鬼怪从睡梦中叫醒,在自己想象的恐惧世界里狂奔。 面团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妈妈手中创造食物的武器。但是偶尔当我们一起加入创造者的队伍中的时候,往往能创造出令自己哭笑不得的作品,原来自己的愿景跟自己能创造出来东西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孩子们,希望你们能早点明白创造属于自己面团之外的收获。 整本的快乐看完也许很快,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但是它能把你的记忆拉回很久很久的以前,让你再次做回孩子。当你经历了这么多的现实洗礼以后,再看曾经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希望你收获了曾经的愿望,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五篇

每本书都有它的第一印象,《抽象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手感很厚重,内容很丰富,思想很生动”。虽然自己不是览千家书读万家文,但是对于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总有一番心里话需要表达。脱去书的外皮,发现这是一本绝对“黑”的书,黑色作为底色,显得深刻,而飘浮在其上的灰色则如点拔着你的注意力,看,我在这里等你了!当然书脊的那抹朱红色,正提醒着你不要光瞧着我那无趣的封面,该看看我“身体”内的精彩了! 随之,我们发现从第一页至第四页,是那种捉摸不定的浅蓝色,标注着有形有色的线条,似乎是英语的“abstract city”,似乎构成了西方桃花源的守护,如果西方文艺中也有“桃花源”般的存在。紧接着,是一串串,一团团夺目的黄色,还是那些零乱的曲线,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也不是所有的散落点都有其线条连接!但不妨,请允许我们沿着千变万化的颜色登堂入室吧! 目录的设计,平生第一回,没有按照其平整的规矩展现,而是像台阶一样,高高低低,隐隐现现,而标题也是简短有力,不要小看那一张手掌见方的白纸上还有那些惟妙惟肖的提示,临近一阅,原来是黄、黑、红三个小点,小巧玲珑,无伤大雅! 《男孩子与地铁的故事》基调是灰暗的,联想起地铁吗肯定要出现在地下,而地下代表着神秘与未知,而男孩子却往往代表着外向性的求知欲,他们虽然不知道要从哪里下车,但是对于乘坐地铁的体验总是很复杂的,他们喜欢用颜色来代表此时的心情。也许,心情是糟糕的,所以看着那些成年人匆匆忙忙,他们也想有朝一日,等自己长大后,拥有自己的交通线。 《生物多样性》是接地气的,前不久,孩子在学校里上美术课,一道题目就是展现各式各样的落叶,做一幅树叶画,而此篇正是如此,从柳叶、白桦叶、银杏一一展露出来,让绘画者与读画者通过叶的脉络去寻求共同的想象力,完全脱离了过去狭隘的见风落泪,迎风伤怀那种无意义的限制。 《晚安,无好运》使用的技巧是在图表中对比,无论对于现实而言,生活在你的眼中是如何的感受,但作者有且只有使用了两种颜色,对比度很高,强度却很弱,一则为蓝,一则为红,假使你不能很好地将情感融入到图表中所代表的符号中,你并不会发现自己已经游离于这个世界,对,努力与付出只会为辉煌的过去增加脚注,却无法表达现实乃至将来的感觉。 这是一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却让我们想起了自己无时不有的荒唐,原来艺术不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多地是启迪我们曾经是什么,为什么是。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读者而言,此书带来的体验也是迥异的,比如我把书给了未成年的孩子,他说这是让我走迷宫、还是连连看,同时我又将书递给了老迈的父母,他们笑着说,你是不是告诉我们天堂的模样,那般的清澈,那般的安宁。我哑然,原来,《抽象城市》让我们拥有了无数种可能,你可以尽情地选择!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六篇

这本《抽象城市》更像一本绘本,既有文字,又有图画,轻松幽默,还能开启人们的想象力的大门。我十岁的女儿也很喜欢看,收到之后她先看了看,第二天递给我说,有的看不懂,对她来说有些知识还没接触。

艺术来源于生活,看完这本书,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本《抽象城市》是德国的国际尖峰设计师克里斯托夫·尼曼的创意图集。扉页抽象性质的交通路线图,其抽象性就可见一斑。有的图画寥寥几笔,就形象勾画出了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这本书一共分为17个部分,从日常生活比如城市交通地铁、浴室、喝咖啡,到航班、冷门科学等等,日常生活无所不包。画风诙谐幽默,文字也轻松带有自嘲的意味。作者真是搞艺术的,心思细腻,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能用抽象的方法来表达。也有用图片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的,比如用乐高来表达纽约的一些建筑,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的心思细腻,大概很多的创作也都是从这一花一草、一树一叶中得到的灵感吧。从书中也可以看出作者不但是优秀的设计师,更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对家人的责任感延伸到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正是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才让生活变得更有趣。这本书还有跨页的画幅采用加长页的设计,一共两页,为书籍增色不少。第八章节的一墙之隔,作者通过黄蓝组合,向我们讲述了柏林墙的历史,透过画面可以看到当时情节再现。我以前看过这部分历史的详细讲解,但也不如图片中色彩的强力对比来的震撼。宇宙之王都是一些小手工,非常的质朴,画面感很强。鬼屋中的情节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每天打扫卫生,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经常能看到这些“小鬼”跑出来捣乱了。作者却能用如此风趣幽默的画面来表现,真是别出心裁。这都是作者能够捕捉创作灵感的体现。书中所描绘的面团是我几乎几天都要玩的,但从来没有赋予它以生命。也经常带有创意性的进行操作,作者对面团进行的种种我也基本都操作过,但从来没有体会到如此的有趣,如此的具有戏剧性。主要是我没有作者这种乐观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关于睡眠的问题真是风趣幽默,感觉作者像是一个孩子,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和快乐。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我们日常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但我们从来没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偶尔有感悟也是稍瞬即逝。而作者却能抓住,而且能如此细致的描绘出来,也就不难想象他会成为国际尖峰设计师了。很多简单的快乐都被我们忽视了,其实越简单才会越快乐,无欲则刚。

这书的下边是毛边,不知道是特意设计的,还是没有切割好。很厚重的一本书,精装版,纸张近似铜版纸,是一般书籍的2倍厚,封套设计很有新意,书脊和封底都用抽象画很有灵性的表现出来了一种创作意图。封套是一个设计师在吃早餐中,思考图上的哥特式建筑,用倒悬的图画表现出来,形象生动。封面是黑色的,很有艺术气息,封二是淡蓝色的,上面简单的白色和蓝色的线条,既简单又高雅。细节见功夫,足见编辑对这本书的用心程度。推荐这本让人脑洞大开的书籍,看过之后相信你也能用心体会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体会简单的快乐。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七篇

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抽象城市》,由305幅富有趣味的插画组成。这些插画的灵感来自他的生活,个人所感受过的生活经验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在我看来,任何形式的艺术呈现都是作者在表达,对这个城市的生活,以及对世界的理解的表达。

《抽象城市》整本书文字较少,作为一个插画师,最直接的表达就是用插画的形式去呈现。除去最后“写在后面的话”,其他16部分,每一部分的插画形成一个主题。作为一个国际顶尖的设计师,他没有让喜爱他的读者失望,因为,每一个主题以及图片都让我惊叹。 在这本书中,作者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这些同时面向我们时下的生活和未来世界。城市和未来并不抽象,抽象的只是我们面对时的无限想象。作者无意于让文字限制这种无限想象的可能,各个主题的图片一一呈现,近乎完美地为我们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思考。

不知道为什么,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很自然地我想到了福柯,也许是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去介入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去分析人与社会及文化结构的关系的原因,在我看来,他们旨在呈现,而不是去做什么价值判断。

地铁与男孩子们、浴室与家庭成员、咖啡与尊严、在纽约生活的人和小贴士、乐高与纽约、电线和我们、生物的多样与与生活的多样、柏林墙和权利、生活与竞技,等等,我们看到作者所呈现的趣味生活,实质上是作者的理性思考。任何艺术工作者的灵感都需要创造才能为我们呈现丰富的画面,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形成自我、确证自我的过程。

福柯曾经说,为什么艺术只与物品发生联系,没有与个体发生联系呢?在《抽象城市》中,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了艺术与个体发生联系的种种真实。

在地铁这个近乎密闭的空间里,能发生什么呢?他的两个男孩子给了他想象的所有可能。通过他们三个人在地铁里发生的一些小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包容的父亲、两个可爱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善良和温情。全部透漏着现代气息与机械金属气质的地铁,某种程度上是沉闷的,因为空间相对封闭,但在作者的世界里他,他通过审视地铁上的孩子、自己还有其他人,来呈现一种生活的相对真实。正是这种真实,让读者看来,地铁也变得那么可爱。

从日常生活中将自己解救出来,我想这不仅是哲学家的思考,也是我们现代人极力去追求的。这也是《城市生活》给我们提供的另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观念。我们能够看到,作者的生活和创作也会有一团乱麻的时刻,但是这些图片给我们的思考是面对这些,沉潜下来。现代社会有时候是凌乱的、复杂的,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线还有“鬼屋”里的小怪物一样,他们没有秩序的样子让人容易失控。但是作者也许想表达的是,无论开心、快乐、痛苦、忧愁,贫穷、富有,我们都不能失控,因为面对生活,在所有的不同的空间里,我们是可以做到自我控制的。就像这些图片,当我们个体处在这些繁复的日常生活中时,我们可以将自我从日常生活中解救出来,在现代生活中发现美,从而来创造自我。这也很符合福柯的观点,他认为将生活变成艺术可以消解日常生活中的痛苦。的确,我们看到了趣味,治愈了心灵。所以将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我们消解日常生活的痛苦的一个好办法。

作者呈现出了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对生活中的简单与复杂,对社会的紧张与思考,他都通过自己的审美去消解,他爱生活、观照社会,通过自己的审美发现将这些或者让人感到快乐或者让人感到惊悚的生活一一解构,从而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找寻出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许作者旨在为我们提供一种途径,减少我们生活上的羁绊。我想,这是现代艺术最想要表达的吧。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八篇

印象中的设计师,要么跟艺术家一样,留一头披肩大波浪,有点“邋遢”,还有点社交恐惧,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要么如时尚教父一般,穿着光鲜亮丽,身边总是美女环绕,出入保镖护驾,随手推出一款新品,便风靡全球、引领当今时尚;要么与建筑设计师一致,黑框眼镜,西装笔挺,上班朝九晚五,下班熬夜赶工,时刻准备着一堆方案与甲方周旋......总之,离“凡人”的生活远之又远。

而看完国际尖峰设计师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抽象城市》,一个设计师的生活和形象瞬间鲜活起来。克里斯托夫•尼曼简直是集艺术家、时尚圈、上班族于一身的存在,他为《纽约客》、《时代》供稿,被都市精英奉为偶像,他是自己工作室的“上班族”,每天准时上班下班,他曾在纽约生活,带孩子遛娃坐地铁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他还亲自设计浴室瓷砖贴画,结果嗯.....不可描述。可以这么说,克里斯托夫•尼曼和他的《抽象城市》一样,十分的亲民可人。

《抽象城市》,这本定位为“艺术设计”的图书,里面没有令人昏昏欲睡的专业术语长篇大论,也没有让人一头雾水的“后现代艺术设计”,克里斯托夫•尼曼用他脑洞大开的想象力,和他幽默风趣的文字说明,用一种人人都看得懂的艺术呈现形式,巧妙地解读着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细枝末节,并赋予了它们全新的色彩,仿佛睁眼便是明媚的世界、细看全是五彩缤纷的乐趣。

三岁孩子对地铁的痴迷、浴室装修时瓷砖的拼图、充电线USB线耳机线各种线的纠缠、下雨天的各种尴尬、甚至屋子里的灰尘藏垢剪刀铅笔,这些平常人眼中最容易忽视的事物,都是克里斯托夫•尼曼的创作素材、灵感来源。

除了出人意料的创意题材,尼曼创意设计的取材也是五花八门。油彩、漫画、瓷砖、乐高、电线、图表、布偶、面团、树叶、餐巾纸、编织带、甚至杯子罐子衣服沙发遥控器,仿佛生活中一切触手可及的物件都能成为尼曼创意设计的材料。

我尤其钟爱“和电线们一起生活的日子”这个创意,尼曼仅仅用几根电线,添加一些必要的手绘,便把我们生活工作中与电线的各种恩怨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图配送幽默的文字,更是令人忍俊不禁,瞬间让你消除疲劳乏力、工作没干劲的城市综合症。原来不仅是温暖的故事有着治愈的能力,一幅配图、一个创意、一张照片,都有可能成为打开我们心扉的一把钥匙,而这,正是一个国际尖峰设计师的超能力吧。

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抽象城市》,把复杂的城市生活简化成插画和手工艺品,处处传达着一股乐观豁达的都市精神,教会我们独一无二的幸福秘诀:设计来源于生活,人人都有可能是生活的设计师。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九篇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极其的快速。我们的物质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焦虑和不安,整个社会蔓延着一种不良的情绪。人们追赶着快速的节奏,仿佛旋转的陀螺,脚步不能停止下来,更别提思考生活的意义。站立街头,来来往往的人们,因为忙碌而无暇顾及周边的一切,熟视无睹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冷漠也越发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脸上,出现在人们的身旁。 《抽象城市》中,作者克里斯托夫·尼曼给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的世界和生活,那却是别样的。他用抽象的色彩、线条、色块、构成一幅幅趣味的插图。那些我们眼中熟视无睹的事物,那些简简单单的生活,在克里斯托夫·尼曼的笔下,摇身一变,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可爱起来,幽默起来,神奇起来,有趣起来。 “晚安,无好运”中,克里斯托夫·尼曼将想要睡个安稳的好觉的困难表现的淋漓尽致。⑴来自于婴儿的骚扰——那个双手叉腰的顽皮孩子,睡梦中的南拳北腿朝向父母;那个抱着玩具熊的被爸爸强行推回楼上的孩子,在爸爸筋疲力尽的时候,又回来了!⑵来自于蚊子的骚扰——这一副和蚊子大战的导图必能引起所有人的同感,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一场恶循环大战啊!克里斯托夫·尼曼怎么能总结的如此到位!⑶也有自身的烦恼——侧卧时那无处安放的胳膊啊!克里斯托夫·尼曼用红、蓝两色,将侧卧的人下方的手安放了四个不同的位置。看到这儿,真是忍俊不住!你似乎已经感受到了那个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无奈,你似乎感觉那一个就是正想方设法要入睡的你。

厨房中,一块普通的面团在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手下,也可以变成令人愉快的一场创意。一团面,就是天空与大地,混沌的;擀平了,就是平的世界;又有了靴子形状的意大利;一条一条的铺展开来,就是纽约西村的街道;还有书架、人满为患的前台、铅笔屑……克里斯托夫·尼曼用面团创造了整个世界!那个正在揉面团的你,也来稍稍放松放松,打开你的脑洞,一起来创造生活乐趣吧。 生活中的每一个邂逅,克里斯托夫·尼曼都能挑战经验与世界,抽象出一个个艺术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图画。雨、电线、乐高积木、片片树叶、地铁、咖啡、浴室……目之所及,都是他创作的对象。心中有情,眼中就有意,就象诗人一样,有颗诗意的心,怎么会创造不出有灵魂的作品呢? 克里斯托夫·尼曼是一位国际尖峰设计师。我们自然不是,但我们仍可以停一停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自己的节奏,象他一样去留意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创意和灵感来袭时,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热爱的色彩,喜欢的线条将我们的城市绘制成一副美丽的画。 读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抽象城市》,你如同行走在他那神奇的大脑中,享受他给你带来的各种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你因为快节奏生活而产生的压抑会随之一扫而空。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十篇

【抽象城市】是这本书的名字,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以城市以生活作为基点,用艺术的角度,以抽象的形式,去重新认识我们周边生活,并发掘出生活中的美感、创意和快乐,让生活更加的美好。

能这样给读者高超阅读感的作者是克里斯托夫•尼曼,1970年出生于德国,抽象艺术家、著名设计师、作家。毕业于国立斯图加特艺术学院,师从德国创意大师海因茨•艾德曼。他曾获得由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意大利工业设计学院(SPD)、纽约艺术指导协会(ADC)、美国插画及摄影协会(AIAP)颁出的多项荣誉;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的会员;2010年,入驻“纽约艺术指导协会荣誉殿堂”。那么的头衔,一点也不假。他的创意,他的都市奇异幻想曲,的确让我嗨了一番,从新认识了生活,认识了艺术,而且可以以此书作为孩子的艺术入门,告诉她创意无处不在!

里面总共有17个章节,一个章节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独立的,或大或小,用创新的角度让你重新认识生活、认识城市、认识周边细小的乐趣。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鬼屋】这一个章节。刚看题目,以为作者要提恐怖的事情啊。但是当我翻阅这一页,创意袭击,笑得我不行,因为作者真的是太有才了!请看小图,是不是感觉非常的有趣?!

图一

图二

那些鬼,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尘埃。平常我们都觉得尘埃很讨厌,因为他们无处不在,然后打扫又挺麻烦的,但是为了健康,又不得不打扫。但是看完作者这般创作好,感觉即使是尘埃,也充满了乐趣。看图一左下角,尘埃跟你打招呼呢。右上角,粘在锅里面的面条也在或孤独或无奈地笑,哈哈哈哈,是不是觉得顿时生活充满了乐趣?!

再看图二,讨人厌的细小的尘埃竟然在演奏!!真是非常佩服作者的创意,让生活充满了乐趣,而这些想象力啊,是应该从小就给小孩引导,让她对生活充满好奇心,保持满满的创意,健康快乐地成长。

图三

能猜到图三的是什么吗?是面团啊!!本来用面团弄意大利面,然后创意大发,作者给面团搞出不同的形状,还配上了故事。是不是顿时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有没有,有没有同感?!

反正我看完就充满了喜感了!!

生活其实就是要这样,不能太严肃,一定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样艰难的生活才有意思,因为本来生活就不容易了。

艺术总能为生活添加色彩。而创意的艺术更能再此基础上增加乐趣。我要把这个作为契机,激发自己的创意,在早教的路上带着孩子前进,与她共同进步。

抽象城市读后感第十一篇

当我准备看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抽象城市》这本书时,我的想法是我最近也在学习绘画,也许能从西方插画师那里找到一些灵感。但当我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虽然是插画师的作品,跟绘画灵感却根本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抽象城市》更多的是来自克里斯托夫•尼曼对日常中让你意想不到却又觉得分外熟悉的生活解读。它们可以是坐地铁,喝咖啡也可以是乘飞机、揉面团、整理电线,这些杂乱无章一点不着调的琐碎事件经过克里斯托夫一番奇思妙想的画面改造之后,成了一本令你看得忍俊不禁,会心一笑的书。

图片来自本书插图

尽管德国插画家克里斯托夫•尼曼有着一大堆诸如抽象艺术家、著名设计师、作家的头衔,也有着曾荣获由美国平面设计协会、意大利工业设计学院、纽约艺术指导协会、美国插画及摄影协会颁出的多项荣誉及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入驻“纽约艺术指导协会荣誉殿堂”等等华丽丽的职业桂冠,对于我来说,他就是个我一无所知的一个陌生人。

既然陌生,自然对他的作品不会有任何喜好偏见,阅读后的感受也会相对公正点吧。这是一本随时可以翻出一页让你觉得趣味盎然的书,但要给它定位却有点难。说它只是插画图集吧,它又有一些文字;说它是散文吧,它又具有很多说明性;说它是指南吧,他又有那么些令人共鸣的小感触。是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难以定义,才取名为“抽象城市”,“抽象”这个词汇真是个百宝袋,囊括万千也不觉得突兀无理。因为“抽象”本身就是无理可言的。

图片来自本书插图

《抽象城市》中不算插画的作画无处不在:可以是家里装修时需要修饰的瓷砖图案,也可以是笔记本上信手记录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小贴士。可别小看了这些小贴士,它们简直可以当成纽约城市攻略。它甚至细腻到地铁路线如何安排,怎么坐地铁人少好上车,甚至于心机满满地告诉你从某个地铁口出来,经过某个转弯口正好会有一个可供你安置刚读完即被嫌弃的报纸的垃圾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游览路线、第五大道546号有可供整理全身服饰的无死角反光玻璃也替你一一罗列到。让你觉得你就像带了个傻瓜导游上街一般。

而讲到咖啡,画图的材料也就貌似很随意地转化成了餐巾纸(其实这才是作者的小心机),画图原料也就是那些“不小心”沾上的咖啡污迹。家庭日记里记录生活常识的温馨提示,也都变成一些无关紧要却能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小情绪。印象颇深的一则是关于作者讲到,他曾经非常羡慕那些走进咖啡馆无需多言,相熟的店主便会送上他常用口味的咖啡,彼此心照不宣的那份默契感。后来他终于在第八大道的一家咖啡店找到这种默契。但这种仿佛置身天堂的感觉只持续了几周。很快店主开始搞错他的口味,克里斯托夫•尼曼说“他知道,一旦自己开始纠正他,那么我们之间那条神秘的纽带便会就此烙上用无可能消除的瑕疵。所以,比起尊严,我选择一语不发地吞下他递过来的咖啡”。说的是咖啡口味默契,我默默思索我们日常的人际交际力。只觉得里面有太多这种虚伪的自欺欺人相处模式。

图片来自本书插图

当然还有“和电线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形状诡异的大插头。我好笑地想起家里现在也还有大堆莫名其妙的充电接口,早就搞不清楚它们谁跟谁是一家人。好在现在能兼容的插口插座已经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已经逐渐成了上辈人才能理解的苦恼。“宇宙之王”中简单布艺表达的是克里斯托夫•尼曼喜欢把很多事情的结局归就于自己诡异的超能力。这种念头幼稚而普遍,让每个最终从小概率事件达成的结果中,获得一份简单的自我满足和情绪平衡,并且暗自喜悦,。

还有给蚊子献血。。。。。。这个主意不错。如果真能在入夏之前一次性给可恶的蚊子们捐血,换得一整夏无蚊绕之忧,还真是件很有创意的事。不过这种虽不现实却让人无比认同的创意,只能是纸上画画心里想想罢了。

“生物多样性”是我不太喜欢的一章,主要是我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个朋友做的叶片图案比作者妙多了。他拾捡的叶片需要后天人工修建达到一个类似的外形。而我的微博朋友却总能把落花与残叶拼接成一幅幅美好的图画来。

图片来自春水一泓微博

边读克里斯托夫•尼曼的《抽象城市》,边就想起国内我认为可称为同类抽象人生的画家小林。小林擅长很中国式地用简易水墨画来表达一句句颇有哲理却又很幽默的人生感悟,如此看来也也可称为小林的《抽象城市》。

有人曾问小林“老师老师,我从现在开始学习画画晚吗?”

小林老师回答“学画画永远都不晚,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有趣和眼界。”

小林老师还说:“”现在流行极简,但是很多人都误读了极简。以为画面东西越少,就是极简。其实所谓极简,不是画面里的东西很少,而是要少得很耐看。”

小林老师有一幅漫画,题名“成功只有一种 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既是《抽象城市》,就不可以常人思维来判定其中的内容。但无论是西方插画师还是中国漫画师,讲求的都是有趣而耐看,至于成功与否,就看是否是你喜欢的方式了。

注:本书插图均来自本书插画或网络

图片来自小林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