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灯》是一部描写人性与信仰的小说。主人公在困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宽恕和力量,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和犹豫。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和希望的重要性,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读后让人感受到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上帝之灯》读后感(篇一)
虽然奎因的故事离我们的时代有点远,但是他的天马行空般的构思依然让我们惊叹。第一遍完全被奎因牵着走了,第二遍慢慢看才发现有很多线索埋着呢。这就是我喜欢奎因的原因,他对读者向来公平,但是读者很难赢过他。
《上帝之灯》读后感(篇二)
喜欢侦探推理小说的读者对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应该是绝对熟悉的,如果说柯南-道尔同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我心目中是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王与后,那在美国可与之匹敌的首推就是埃勒里-奎因了。
我最早看奎因也是先从“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开始的,之后又读了他们后期的几部作品,但相对比较,我还是更偏爱早期一些的作品。
《上帝之灯》写于1940年,是埃勒里-奎因的一部中短篇集子,化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中,导读是由Ellry写的,他曾主编过一本书就是《奎因百年纪念文集》。
在阅读过五分之四的奎因作品后,发现《上帝之灯》是我的漏网之鱼,于是趁周末躲在家里悠闲的开读此书。
本书由一个同名中篇及八个短篇组成,我被腰封上的那些关键词所吸引,“神秘消失的屋子,失窃的项链,会流血的画像......”,这一个个谜题都在摇旗呐喊的呼唤我,而我也迫不及待的一头扎进这些趣味盎然的谜局之中,开始我的冒险之旅。
埃勒里-奎因的侦探推理小说逻辑性很强,对核心诡计的构思又十分巧妙,但是同时又讲究公平性。破解谜题的线索不会藏着怕你知道,也不会左顾而言它,它们十分大方的摆在读者的面前,只看你是不是能聪明机警的发现它们并将线索串联与拼贴,最终还原真相。
在读者同侦探所知相对等的情况下,邀请读者一起破案,这也是对自身架构故事能力绝对自信的体现。所以每一次阅读,进入每一场凶案,我都认真参与,渴求自己同侦探埃勒里-奎因一起得到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阅读奎因兄弟作品的最大乐趣所在。
埃勒里-奎因在写出如此精彩美妙的故事同时,也成功的塑造出了侦探小说的主角,“国名系列”里的奎因父子,“悲剧系列”里的哲瑞-雷恩,还有一些生动有趣的次要角色,比如这本《上帝之灯》中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赖纳赫医生。
相对本书的精彩内容,其装帧比较普通,但与其定价还是相符的,唯一忍不住想要吐槽的是封面设计,因《上帝之灯》的名就拼贴了一个疑似上帝及一盏灯的图案会不会太敷衍了点。但不管怎样,故事还是一样的精彩,喜欢推理作品的读者可以读看看。
疯猴勿杀20161221
《上帝之灯》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埃勒里奎因的短篇和中篇小说集,这也是他出版的第二部短篇集。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我更喜欢把他们当成一个人。在大概十年前,我就阅读过他的部分作品,可以说推理小说界,他的众多作品都是广为人知并且备受好评的。这也是第一次以合作的形式出版完成推理书籍的例子,他的作品还有个特点,就是书中的主角也叫奎因。
我个人感觉奎因的长篇更胜一筹,也许是因为我之前看他的长篇看习惯了的原因,总感慨短篇的情节刚刚展开甚至还没得到发展就真相大白,总感觉故事结束得有些突兀。但是这依然不影响他是这方面的大师的影响力,每一篇故事都能带起读者的情绪,其实这就够了,既然一篇不过瘾,紧接着还有下一篇。但是有点令我失望的是,有个别结尾的情节点我在前文中都能猜出一二,奎因其实可以做得更好,这在他的任何一篇长篇中都能得到体现。
奎因的这种写作风格已经成了一种模式,其实只要看他的故事就能知道是出自于他的笔下,在一个基本固定的框架当中添加人物与情节。这样不是不好,只是更容易让读者猜到将会发生的事,这种模式还是需要做一些突破。
书中我最不喜欢的一章就是《泣血的画像》,这篇不足以令我新服,因为写得有些模糊不清,总感觉要敷衍了事。书中的漏洞有很多,如果说作为一个普通的推理小说家也就算了,但是对于这样一位知名成功人士,我不得不苛刻一点。故事都是新颖的,但是细节几乎都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看来都像是个故事梗概。且不说书中奎因面临的敌人,有些时候,就连奎因自己这个人物都没立起来。
在我之前读他的长篇推理小说《荷兰鞋之迷》的时候,我看见的是各处的细节描写,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都能营造出一种空间感。但是在这本短篇集里我没有看到这种感觉,只是单纯地觉得他是在讲故事。读奎因的小说,逻辑就是你唯一的武器,只有逻辑才能帮助你拨开层层迷雾,解开所有的谜团。《荷兰鞋之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它不像其后的《希腊棺材之谜》那样环环相扣、谜题多得让人喘不过气,但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属于国名系列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埃勒里•奎因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总之作品是好的,但是对比与奎因的长篇来说,逊色很多。
《上帝之灯》读后感(篇四)
我看长篇侦探小说有一个相当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总在看到剧情发展到高潮迭起之时,手贱贱的翻到书的尾页去看凶手到底是谁。
真正的推理小说迷最恨的,恐怕便是在书还没有看完的时候被人强行剧透。我可倒好,自己主动给自己剧透,难怪总是遭到那些资深推理迷们鄙夷的目光。可我是真的忍不住啊!我是个急性子的人,让我耐下性子从头到尾看完一部厚厚的长篇推理小说,对我来说还真的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所以在选择推理小说这方面,我还是更倾向于看中短篇。
中短篇的推理小说的好处就是节奏快,没有冗长繁琐的情节铺垫与人物性格塑造,但是它却又能用不太多的文字将案件很好的交待清楚。在还没有感觉到阅读疲劳的时候已经将谜底揭开,让我读过之后感到既轻松又过瘾。
如果说看好的长篇推理小说像是一场需要众多食材,花费长久功夫才能完成的满汉全席,那么看中短篇小说就像是一桌简单易做,不用多长时间便能完成的家常快手菜,很是适合我这类不容易静不下心来阅读的人来看。
《上帝之灯》正好就是一部中短篇《推理小说》集,它的作者是埃勒里•奎因。对,就是那对共用一个笔名的表兄弟,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弗雷德里克•丹奈。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大多也是长篇推理,最著名的大概应该是《希腊棺材之谜》,《上帝之灯》是其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集,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埃勒里•奎因所写的小说。
我不得不承认埃勒里•奎因在营造悬念这方面具有极大的能力,他的小说设局及其精巧,推理严丝缜密。案件的手法设置相当巧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甚至会产生“这家伙在胡扯吧,怎么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念头,但是当作者一步步将推理过程展现在你的面前,谜底最终被揭开之时,你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事情的真相竟是这样。推理过程与最后的答案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感觉,原来之前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凭空设置,都是为了最后的真相揭秘而所写的必要情节。
看过这本《上帝之灯》之后,我决定去找埃勒里•奎因的其他作品来看,包括长篇推理作品。当然,我不保证我不会在看书的过程中去后面翻答案,虽然他们的小说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很吸引我。
《上帝之灯》读后感(篇五)
《上帝之灯》是美国作者埃勒里,奎因的代表之作,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里德里克,丹奈这队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也是美国推理小说的代名词表兄弟两个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鼻祖,两个人在一起联手创作侦探小说达40年之久,创作一系列风格独具的侦探小说,其中大部分用埃勒里,奎因这个笔名发表。并且也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
埃勒里,奎因的作品最大特点是,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凭想象力猜到罪犯到底是谁,当你看完书后,谜底出现,你会赞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并且奎因的作品另一个特点是对暴力,色情等没有任何的渲染,只是单纯的靠推理吸引读者,而不是靠其他的东西来夺人眼球,哗众取宠。这在推理小说乃至其他小说中也是难能可贵的,从本书中,这样的特点也一览无疑。
作为一个小说家,把自己的笔名植入到小说里,这个并不多见,而且能把小说人物设计的如此巧妙,更是凤毛麟角,他的小说是典型的公平的推理小说,书里侦探能拥有的破案线索都被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够公平的与大侦探奎因斗智,这个在其他推理小说中更是几乎没有,因此他们被侦探小说界公认为不可多得的天才,这对兄弟对推理小说的贡献巨大,从获得的奖项就可以看的出来。
上帝之灯是埃勒里,奎因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本篇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从本书开始,作者开始了创立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这份杂志收录很多名家的作品,每篇杂志都刊登一篇独立的中篇推理小说,时至今日,这本杂志还是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大众的喜爱,可见这份杂志的分量,所以把埃勒里,奎因称做推理小说之祖一点也不为过,名副其实的担当,大家的公认。
小说中的内容环环紧扣,推理逻辑细致入微,使人意想不到,有的时候稍微一不留神,错过了一些细节,那么就会感觉接不上的感觉,并且写作手法细腻,风趣幽默。书的章节名字也很有趣,人咬狗就是其中的一章。并且书中的主人公埃勒里,奎因并不是神话,而是也和普通人一样,只是他能更多的思考,学习才会变的很有强烈的逻辑推理能力,奎因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在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也会发出强烈的忧郁,狂躁的踱着步子,紧闭着嘴角,扭曲着眼睛,令人感到这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传说中的神,也会让人有一种心疼的感觉,并且更能感觉到被人们称为英雄的孤独,寂寞,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有的时候,埃勒里,奎因也会表现出自卑,有时候还会发怒,这就更加证实了他是一个正常的人,有着正常人的情感,只是在这些之外,具有比常人更强的忍耐力和毅力,这个能力超群的侦探是一个生活中的真正英雄。
总之,埃勒里,奎因是美国推理小说的传奇,在其他国家的推理小说上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他的作品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是全世界人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带给人们巨大的享受,并且还创办了那么有名望的杂志社,可见除了创作能力,运营能力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把他们称为推理小说的鼻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