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学》是一本揭示分手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的心理学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科学的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以及如何在分手后迎接新的生活。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帮助人们应对分手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情感成长和自我认知的启示。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一)
经历了第一次分手,这次分手几乎带走了我的力气和精气神儿。我在分手后的第一个周末选择了去南京旅行,往返的高铁上读完了这本书,太难熬了,可读来读去除了增加精神内耗,留下的经验和启示就是只能熬,熬到要么复合要么不再想念。希望早日遇良人,希望不用再经历分手。谨以此书求一份来自爱情的好运。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二)
爱是很难讲清的,因为每个人对爱的感受和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在一日三餐中感受爱,有的人在惊喜浪漫中感受爱。很多时候,只要你心中觉得爱过,或还爱着,那对你来说爱就是存在的。爱带来的那种温度和重量,只要你体会过,就会有感觉。
这本书综合来说还不错,讲述了爱情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愈的办法。先有自我,才能有爱情,能独立,才能有亲密关系。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三)
失恋的时候是必须要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这五个阶段的。处于失恋期的时候,只能慢慢的疗愈自己,就像书里所说,是因为映射的镜子被打碎了,只能慢慢的在拼凑出自我。对方带给我的,也会保留在记忆里,不会被抹去,所以我们不能极端的想要放下。有人说,因为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去看玄学。在失恋豆瓣小组里,有太多人去寄托于玄学,又占星又塔罗测试对方是否回心转意,把注意力都放在对方身上。但我认为真正的玄学应该把这次失恋的经历看作是渡劫,痛苦过后学会什么才会磐涅,一直抓着自己够不到的东西会更痛苦。被分手以后,不妨停下来想想,我在这段关系里究竟获得了什么?书里的第一章就说,分开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要认可自己的价值,可能分开以后觉得被人否认了,不甘心,因为大脑的惯性想要紧紧抓住离开的人,冲动行事以后,发现对方删除、拉黑,只会徒增痛苦。失恋的痛基本每个人都品尝过,很少有人会一直跟一个人走下去。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特例是不一样的,只不过是放大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要求和就去吧,真的特别痛了,痛的多了,也就慢慢的放下了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四)
LJ说痛苦的日子她开始相信命运。但即使痛苦,我仍然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以前是从来不看心理学的,因为我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这次决定放下所有的自我见解,全盘接受书中所说,因为真得太痛苦了。 这本书确实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痛苦。都说要爱具体的人,但只有当你把一切归结于人性的幽深,确实才能原谅这个世界。换言之,当你发现其实分手后的痛苦、挣扎、不甘是一种共性,你才不会责备你自己,也明白,一切总会过去。 读此书的过程中,我逐渐不再探究这段感情中他的过错,也不再懊丧如果当时。在感情中,我确实是有许多不足的。我承认我确实不太憧憬未来,但总算没有那么沉湎过去。 我一直知道我在爱情里是有缺失的。若用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我从不承诺,也不相信承诺。我从未觉得会跟谁长久同行直至永远,也因此,总是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分离的准备。也许正因如此,分离总是如约而至。 我还没做好开始下一段的准备,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准备好。我逐渐觉得,我的一生可能会像刘震云笔下的吴摩西,而我甚至无法走出延津。但没关系,我接受我关于爱情的所有结局,包括拣尽寒枝不肯栖。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五)
1.自我伤害:其实是我们在表达痛苦和孤独感的结果,也是我们在失控中寻找掌控感的行动。 自责:都是我的错。当你因为分手感到自责时,你应该意识到,其实这是两个想法混合的结果,第一个想法是:你的错导致了分手,第二个想法是:分手也是个错误。 对策:空椅子疗法、叙事疗法(日记疗法) 2.羞耻:奇迹提问法 心痛:因为人在极度悲伤、难过时,会影响大脑和迷走神经的运作,迷走神经是身体内最长、分布最广的一根脑神经,它支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人在难过时迷走神经会失调,心脏就会受影响,心肌会缺血,你就会心痛。 全息式理(感)性朋友、照片式理(感)性朋友对我们情绪和采取行动的不同安慰
3.减少对烟酒的依赖,主动制造陌生感抵御触景生情,靠太阳和运动缓解失眠和抑郁,要注意饮食,以及多看些故事。
想要在低迷的时候维持效率,有三个关键词:坦白、舍弃和启动。
练习应对独处压力的5个步骤 关注心智模型的三个模块: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尤其要关注反省心智。
4.在改变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利用大脑对刺激的偏好和对无聊的排斥本能,在顺应本能的基础上让行为自然地发生改变。 人们之所以放不下,有时是因为想要改变过去,有时是因为想要逃避现在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六)
心理学书籍看了也有几本了。 这本书对我而言,出现的太合适了。 先要感谢爱去豆瓣刷话题文章的自己,会无意中看到很多热爱生活的人和恰好能给自己提供思路的文章。 有兴趣看这本书也是因为恰好处在刚分手的节点。不论出于自助自救,还是兴趣学习的动机,都很庆幸自己能够打开它,也许是命运送来的礼物。 第一次看一本心理学书籍,通过文字就能感觉作者的温暖,也很多次因为描写太符合自己的状况而心中一股暖流热泪盈眶。 这本书绝不只是告诉你分手时的心理情况及方法,它对我们认识自己,找自己,找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都有很具体的指导,看完真心推荐。 比较遗憾的是我在看书的全程中没有做笔记,但其中的很多理论与认知方法已经被我在生活中尝试运用,我会再次认真的看一遍并且整理笔记的,它值得。 我想,每一段生活中的低谷,都是机会,是我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能力的机会,阅读学习,开阔眼界,是真的值得花费时间的事。我相信,现在的我,是在真正的成长。 看完分手心理学想说的话是:这本书看完我就已经停止对上一段感情的内耗了,我开始去审视自己的过往与亲密关系,我开始期待未来并且想要通过学到的知识指导未来的生活与情感,最重要的,我要真正的开始爱自己,希望每一个真诚善良的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这种生活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共勉。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七)
张小娴曾经说过,想要忘记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时间和新欢。如果这两样没有效果,那只有一种原因就是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 对于刚刚经历分手的人而言,处理好了如释重负,处理不好就会带着负能量负重前行。时间和新欢不一定能够及时的帮助你处理伤痛,但是这本书《分手心理学》可以。 这是一本让你走出伤痛的理性疗愈书,从心理学和脑科学角度手把手教你在关系破裂后认清自己,对方和关系,避免错误的解读和处理,为迷茫中寻找答案的你带来一丝理性之光。 当亲密关系出现波折,你可能会很急切的想知道为什么感情会出现问题?为什么爱会消退?怎样做才能够真正获得爱的能力? 这本《分手心理学》能带给你更好的思考,让你在读完以后对亲密关系拥有更新更完整的理解,也能让你的自我更加的完整和坚韧。 这本书包含5个部分,第一步是情绪急救。好比受伤后的紧急包扎。第2步是维持低迷期的生活效率。第3步是跳出单一的“爱与不爱”的视角,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自己和对方。第4步,在平静以后,从心智模型的视角来重建自我,学会自我关怀,减少自卑带来的消极影响。试着建设属于你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第5步用心理学的视角重新看待爱与亲密关系。从浪漫之爱走向落实到生活和相处之中,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亲密之爱。 如果此时此刻你刚好遇到两性情感问题,分手困惑或者分手后,久久不能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关系,那么这本书会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真相,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蜕变之后再从容出发。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八)
2024.3.4-3.15分手的第二周读完,这本书确实不错,能在最痛的时候带来止痛,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疼痛。
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会想她,还是会痛。现在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段话是:
其实不是一定要放下。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那么美好的过往恋情,如果只是偶尔在心里想起,哪怕是时不时就会想起,只要对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有助益的,那可能继续保持原状也是一件好事。
比如,曾经有人仿佛你是他的全世界那般爱你,虽然你们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或那时还不成熟的你做了一些伤害对方和彼此感情的事。当你回想起这样的过往时,无论你是怀念还是懊悔,只要它能带给你温暖的感觉,能带给你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那就未必需要放下。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减少过去对当下的干扰和影响,把人生的过往转化为当下的养料和动力,去浇灌现在,去迈向未来,让未来开花结果。 只要两个人深深相爱过,长久相处过,分手后身上有这种印记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相爱总是包含彼此相融的过程,这种融合深入灵魂。
如果你还爱着对方,那么就试着带着印记去生活吧,就算因此想起了过去的那个他时依然会感到难过,也试着带着难过去生活。 始终成长,不惧伤害。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九)
读完第一章了,一本很温馨的小书,作者给的都是切实可行的建议,条理清晰,还细心地做了总结,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用心和对读者的关怀。感情中受了伤的人是脆弱的,这个时候并不需要什么大道理,而是一点一滴一步一步的具体指南,第一章就很好地做到了这点。最难的是对诸多复杂情绪的释怀,一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都会好起来的,分手了更要爱自己。
以下是第一章的要点。
第一章 从崩溃中爬起来
“除了爱,更关键的是‘自我’。隐痛代表自我依然是受伤的。”(引自 第1章 从崩溃中爬起来) 1、停止对自己的伤害。空椅子疗法。日记疗法。 2、情绪的释怀。 - 愤怒、自责 把愤怒”留下来“,把”错误“记下来。 - 羞耻羞愧 “他不爱我了。”“他离开我了” vs “他不要我了。”“他抛弃我了。” 内部与外部来源。低自尊与奇迹提问法。远离或者改变带给你这些感受的人,分清善意恶意。 - 怨恨悔恨 “感情关系越是深刻,彼此越是敞开,伤害也就越难避免。如果当天可以重来,你还会这么做吗?我们的确改变不了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和未来。”(引自 如何停止怨恨与悔恨) 试着理解或谅解。即使无法谅解,也不失为一次认识与理解人性的机会。 是机缘巧合还是必然发生?让你怨恨悔恨的是那件事本身还是现在的结果?对于结果,我们仍有主动权。弥补、重建、放下还是其他什么,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选择权在你。 3、找对求助/倾诉的对象。四种风格的朋友,理性/感性,照片式(单面,支持者)/全息式(全面,调停者) 4、让身体先走出痛苦。 “对脆弱期的自己好一点。”(引自 用这几个不费力的动作,让身体先走出痛苦) - 主动制造陌生环境,抵御触景生情。 - 晒太阳 - 运动 - 饮食 - 看励志影片和小时候受到触动的影片。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十)
权力的定义: 通过意志影响甚至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不平等带来的控制性和强制性亲密关系中的权力: 改变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来适应和满足自己的要求; 抵抗另一方施加的有企图的影响,拒绝改变。权力取向的关系表现: 以控制和支配为底色; 追求自身的强大,不论是内心的还是物质的,伴侣是达成目标的资源和工具,并不关心他人的目标,除非与自己有关; 追求听话和懂事,伴侣自身意志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伴侣能不能理解和执行他的意志; 不肯低头,不论理由多么合理,始终坚持自己的话语权(mansplaining;parentsplaining); 不理解/不尊重/沟通无效果——弱国无外交(是意愿的问题,不是沟通方法和技巧的问题); 长期高权力的一方会只改变别人,自己却丝毫不受影响。平等取向的亲密关系:共识、尊重、理解、沟通和欣赏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依赖关系的程度; 两个人Hard power&Soft power(硬件和软件)的差异高权利的危害: 更少共情; 打破承诺; 增加攻击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伤害、背叛、出轨); 当爱趋于平稳,人性会更加明显,高权利感带来的人性,与爱背道而驰; 高权利的一方也不会幸福,因为平等的爱与被爱才会带来真正的爱和亲密。引申与思考:权力在不同事情之间流动,因为我们都在被我们所爱的人改变同时试图做好自己,但平等相处的原则永远是共识、尊重、理解、沟通和欣赏,这些才是爱的本质。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权力停止流动,原则被打破,可能是有人抓住权利不愿放手或者爱已不在,毕竟权力会腐蚀人心、爱也会消失或被遗忘。这时你可以选择减少对关系的依赖、强化自身的软硬件、或者选择一个在亲密关系中不以权力为关系取向的、和你一样追求爱与平等的人。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十一)
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恋爱的甜蜜与苦涩。当感情走到尽头,分手成为了一种无法回避的选择。然而,我们往往在痛苦中迷失方向,难以自拔。每一次的分手,都像是重生般的感觉,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然后随着时间慢慢淡忘,把感情放在心底某个角落。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让时间来处理一切吧,时间久了,慢慢的就忘了。”或者找个借口,告诉自己:“失恋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是,有那么容易吗?真的爱过,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就算投入一段新的感情,心中还是前任那挥之不去的身影。
书中,作者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分手所带来的心理创伤和困惑。她指出,分手后的痛苦和失落感往往源于我们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恐惧。而要走出这种困境,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现实,正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学会了如何在情感破裂后,重建自我,理解和改善亲密关系,并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和社交支持,找到情感平衡和心理健康。
很多人把分手视为人生中的重大挫折,认为自己在爱情中遭遇了彻底的失败。但分手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们通过反思过去的关系,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不足,从而在未来的感情中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定。分手后的痛苦虽然难以避免,但却是我们提升自我、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我们都曾因为分手而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试图用各种方式去逃避这些负面情绪。但当我们尝试去接纳它们,允许自己感受这些痛苦时,就会发现自己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我开始思考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不足,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关系中避免重蹈覆辙。这种转变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情绪是需要被接纳的,而不应该被压抑。
分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是对过去感情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接受分手的事实,同时也要积极地寻找未来的方向。在恋爱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去爱,更要学会如何面对分手,如何在痛苦中寻找成长的力量。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可以说它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段关系,更是那份能够带来内心满足和安宁的亲密感。我们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这种亲密感,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在失去后重新找回自己,重建内心的幸福感。
“因为有自我,才能有爱情;能独立,才能有亲密关系。” 真正的亲密关系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的基础上。我们不能依赖他人来填补内心的空缺,而应该首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爱情而失去自我,也不能因为依赖对方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只有在保持独立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对方和这段关系付出,也才能在面对分手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分手并非生活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观,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成熟和自信地去面对爱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学会如何在分手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当我们从内心获得治愈,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让下一段感情真正的开始。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十二)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很好。很疗愈。
可能会再看第三遍。但希望不需要第三遍了。或者希望第三遍的那个时间,看的是诸如《亲密关系》之类的书。或者第三遍,直接跳过了最开始的一些章节。
我记得很久之前,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喜欢在书里找答案。有时找得到,有时没找到,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后来工作忙了起来,渐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书里找答案了,开始在微信或者知乎上找答案。虽然说也有所得,但是终究没有书里找答案时,那种酣畅淋漓的透彻。
很好,至少对于我来说,那个在书里找答案的 mindset 回来了。很好。
但是不好的是,这段时间对我真的是太痛苦了。有多痛苦呢,书中有一段形容也许用得上,大概是关于悲凉感,黄昏,天气阴沉,有点冷风,刮起几片皱巴巴的叶子,在空无一人的城市里,一扇冷峻的大门,萧瑟的让人害怕。这还只是悲凉。我感觉那痛苦,如同要取你身体里的一个什么值钱玩意儿,有一把刀把你的皮肤切开,露出血肉来,用一个撑子撑住伤口让它不闭合,一把大钳子钻进伤口里,磕在骨头上,旋转、撕扯,可以看到刀锋凌厉,听见钳子嘎嘎作响,感到血浆汩汩喷涌,五脏六腑在抽搐。执刀执钳者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受刀受钳者是谁呢,不是别人,也是自己。就这样一刀一刀,一钳一钳,自己动手、眼睁睁看着自己受死,无能为力。每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
我想,这样的痛苦,他也经历过吧。
是呀,这样的痛苦,他也让我经历了。我再也不想经历第二遍。
这本书确实很好。踩中了每一个分手后的心结,每一个。那些自我伤害,那些愤怒和自责,那些羞耻感,那些怨和悔。我还记得当时在三亚,晚饭的时候吃烧烤,店里突然放起了那首后来,泪水扑面而来,伤心和委屈滚滚而下。自己当时完全吃不下饭,吃两口就想吐。睡不好觉,晚上躺在床上得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不哽咽,早上5-6点自己就醒来。在伤心和萎靡中徘徊许久,努力给自己找事情,换发型,骑车,打篮球,剪视频,玩飞盘,打羽毛球,主动认识各种人。
后来找他说清楚之后,又经历了二次伤害。看到什么都能想到他,泪水止不住。公司CEO来访,我在电脑前工作,不知为什么眼泪就下来了;和同事一起吃汉堡,眼泪就自己流,然后不得已一个人跑到厕所里哭了好久,擦干眼泪等到眼镜消红了才敢回去。觉得自己放不下,质问自己怎么会这样,不相信事情的进展,脑海中一直不相信,不相信我们走到了这个地步。
然后才看到这本书。作者说,“更关键的是,你要关注你自己”。他说,“所有的愤怒本身就是对事情已经发生,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他说,“其实不一定要放下”。他说,“无论一个人是怎样的,都不该遭受出轨这样的背叛”,“无论如何,对方出轨都不是你的错”。一次又一次受伤,一次又一次疗伤。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我们的结局,迟早发生、必然发生、无法逆转。可以悔,可以恨,但就是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不能改变任何。
努力过,真的努力过。也许努力错了方向,但是真诚地努力过。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告诉自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当然也认识了自己的很多不足,非常多,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问题,自我认知的局限,自我发现和重塑。性格中的某个部分被开启了的感觉,浅浅开启吧。
凡是你不愿经历的,都是你必将经历的。
二刷的时候,有一些情绪已经得到了抚慰,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了,不会流那么多的眼泪了,但愿这是因为痛苦消解了吧。
欠泪的,泪已尽。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十三)
分手不是失败,而是你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在这段感觉很不好的经历中,你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明明尽全力去爱、去付出,感情却依然破裂? 爱会让人上瘾,分手却犹如戒毒。 《分手心理学》作者曹雪敏是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生、门萨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成员等,她咨询11年,累积来访者1000多人。 这本书中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六个方法: 收起所有与之相关的物品; 暂时不要联系; 从朋友那里得到爱和安慰; 适度的忙一些; 做一些开心的事; 尝试发现新的自我。 这是一本让人走出伤痛的理性疗愈书,从中你可以学会在关系破裂后认清自己、对方和关系,避免错误的解读和处理,为迷茫中急切寻找答案的你带来一缕理性之光,活出自己。 一段感情的结束可以是一个很好看见自我,重建自我的契机。经历本身并不能让人获得经验和成长,对经历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有用的。每个人的裂痕都有可能变成故事的花纹。 一、分手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一次的离别都伴随着忧伤,但每一次的离别都能获得成长。每一次的离别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主演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而受到关注的于文文。之前有媒体采访她关于感情的问题,于文文谈及前任,称感谢前任,因为分手,她之前一直压抑,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吃东西,沉浸在分手的状态里。 后来为了走出困境,她又开始弹吉他,让自己走进了娱乐圈,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成为了耀眼的明星。 就像大话西游中,紫霞离开至尊宝后,至尊宝才能真正成长为孙悟空。 失去是为了更好的遇见,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分手能够让你有机会遇到更好的人 失去了也要继续前进,然后遇到更好的人。 之前,朋友和我说起她的表妹,嫁入了豪门。豪门的生活却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豪门老公和婆婆把她当成保姆。她纠结痛苦,过了几年才下定决心要和豪门老公离婚。 然后遇到了现在的老公,虽然经济条件没有之前的老公好,但是现在的老公把她捧在手心里。两个人过得甜甜美美,自由自在。 经过了一段失败的经历,她才遇到了更好的人。 所有的失去都是为了迎接更好。 三、分手遇见更好的生活 失去是为了遇见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好的生活。 正因为经历了上一次失败的婚姻,朋友的表妹才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正需要排除了自己的不要,才会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分手能够让你认清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你的内心知道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分手让你恢复了自由,你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分手是你超越别人的好时机。 你可以学习和工作。这样,你很快就会超越从前的自己。 其实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精彩,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期,在这段时间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相信会有一个善良,温暖的人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你。 心理学认为,很多感情之所以造成分手,大部分是因为爱得过于深刻,甚至爱到忘记了自我,而深陷于感情的漩涡中。 《分手心理学》让你了解自己和别人未知的心理,让你更加理解和接纳自己和别人。在不断的完善中,让你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时能够收获甜美的爱情。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不是鼓励大家去分手,而且在经历过分手伤痛之后给了大家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和成长的机会。我们才能够躲开分手的漩涡,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进入亲密关系,更好的拥有生活的主动权。 希望通过这本书《分手心理学》能够帮助在经历分手后还没有走出伤痛的朋友。愿你能清理你心里的垃圾,轻装上阵与幸运不期而遇,与美好温暖相拥。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十四)
分手不是失败,而是你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在这段感觉很不好的经历中,你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明明尽全力去爱、去付出,感情却依然破裂? 爱会让人上瘾,分手却犹如戒毒。 《分手心理学》作者曹雪敏是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生、门萨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成员等,她咨询11年,累积来访者1000多人。 这本书中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六个方法: 收起所有与之相关的物品; 暂时不要联系; 从朋友那里得到爱和安慰; 适度的忙一些; 做一些开心的事; 尝试发现新的自我。 这是一本让人走出伤痛的理性疗愈书,从中你可以学会在关系破裂后认清自己、对方和关系,避免错误的解读和处理,为迷茫中急切寻找答案的你带来一缕理性之光,活出自己。 一段感情的结束可以是一个很好看见自我,重建自我的契机。经历本身并不能让人获得经验和成长,对经历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有用的。每个人的裂痕都有可能变成故事的花纹。 一、分手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一次的离别都伴随着忧伤,但每一次的离别都能获得成长。每一次的离别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主演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而受到关注的于文文。之前有媒体采访她关于感情的问题,于文文谈及前任,称感谢前任,因为分手,她之前一直压抑,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吃东西,沉浸在分手的状态里。 后来为了走出困境,她又开始弹吉他,让自己走进了娱乐圈,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成为了耀眼的明星。 就像大话西游中,紫霞离开至尊宝后,至尊宝才能真正成长为孙悟空。 失去是为了更好的遇见,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分手能够让你有机会遇到更好的人 失去了也要继续前进,然后遇到更好的人。 之前,朋友和我说起她的表妹,嫁入了豪门。豪门的生活却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豪门老公和婆婆把她当成保姆。她纠结痛苦,过了几年才下定决心要和豪门老公离婚。 然后遇到了现在的老公,虽然经济条件没有之前的老公好,但是现在的老公把她捧在手心里。两个人过得甜甜美美,自由自在。 经过了一段失败的经历,她才遇到了更好的人。 所有的失去都是为了迎接更好。 三、分手遇见更好的生活 失去是为了遇见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好的生活。 正因为经历了上一次失败的婚姻,朋友的表妹才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正需要排除了自己的不要,才会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分手能够让你认清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你的内心知道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分手让你恢复了自由,你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分手是你超越别人的好时机。 你可以学习和工作。这样,你很快就会超越从前的自己。 其实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精彩,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期,在这段时间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相信会有一个善良,温暖的人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你。 心理学认为,很多感情之所以造成分手,大部分是因为爱得过于深刻,甚至爱到忘记了自我,而深陷于感情的漩涡中。 《分手心理学》让你了解自己和别人未知的心理,让你更加理解和接纳自己和别人。在不断的完善中,让你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时能够收获甜美的爱情。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不是鼓励大家去分手,而且在经历过分手伤痛之后给了大家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和成长的机会。我们才能够躲开分手的漩涡,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进入亲密关系,更好的拥有生活的主动权。 希望通过这本书《分手心理学》能够帮助在经历分手后还没有走出伤痛的朋友。愿你能清理你心里的垃圾,轻装上阵与幸运不期而遇,与美好温暖相拥。
《分手心理学》读后感(十五)
分手心理学
曹雪敏
18个笔记
◆ 第1章 从崩溃中爬起来
>> 自我伤害其实是我们在表达痛苦和孤独感的结果,也是我们在失控中寻找掌控感的行动。
>> 1 用“空椅子疗法”或“日记疗法”把你的愤怒和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并且留下记录。
2 觉察内心的自责,写下这些自责,等看完本书后重新审视这些自责。
◆ 分手带来的羞耻感如何释怀
>> 第一个重点是先暂时撇开感受,直接投入生活。用来评价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越多,可以用来投入现实生活的时间与精力就越少。
>> 分手和你是否有价值或是否足够优秀没有关系。
◆ 如何应对“一个人”时的不安全感与恐惧感
>> 为什么有的人不选择分手或离婚而选择出轨呢?因为在一些出轨者心中,分手和离婚代表做人和与他人感情关系的双重失败,隐秘地出轨至少维持了表面上做人的成功,虽然实际上出轨是真正的错误。
>>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分手和离婚是失败的表现?本质上还是因为单身歧视。虽然实际上,两个人磨合以后发现彼此不适合生活在一起也很正常,这时候选择分手就像为了完成一场考试放弃一道题一样,是为了整个人生的成功。这种放弃和错误没有关系,是一种人生选择和人生策略。
>> 无论你是不是被爱,你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被爱的你是有价值的,那么暂时没有被爱的你也同样有价值。
◆ 第3章 寻找真正的真相
>> 很多亲密关系缺少的不是激情、亲密和承诺,而是了解。相爱一定要相互了解,不然我们爱的就是想象中的对方和想象中的爱情,那不是真正的爱。
>> 可能你们彼此相爱,但是缺少满足需求的技能。彼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你们便渐渐失去了幸福,变得不再亲密,并且也没有可以改变现状的信心,于是选择了放弃;也可能分手本身就是为了满足需求,
◆ 他为什么要出轨
>> 出轨者无法在专一的忠诚关系里得到满足感,这既可能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些时候也可能是因为他的需求本来就没有办法通过专一的亲密关系得到满足。
◆ 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我们在做选择时,往往会更多注意这个选择能获得什么,但实际上,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放弃了其他无数选择。所以,选择即放弃,得到即失去。你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在让你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也在让你正在失去某些东西。
◆ “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
>> 人很难真正地从另一个人的视角看问题,尤其是当彼此很熟悉、感情很深、很关心对方时,这种熟悉和深刻的情感都会干扰理性思考。
◆ 相爱与爱得舒服
>> 爱就像一个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埋下的、怎么埋下的种子,是一个自然的、自发的过程,它不受控制,也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你没办法努力让自己爱上谁,你只能感觉到自己爱上了谁。
◆ 变革中的亲密关系:建立你自己的亲密规则
>> 因为浪漫之爱的观念有个暗示:爱是一种积极美妙的感觉。也就是说,提倡浪漫之爱,就是提倡感觉至上的爱情。当感觉至上时,面对感情关系中的平淡和消极的感觉,人会对这段关系产生失望和怀疑,这影响了我们对感情关系的满足感。当感情关系外的其他人带给我们积极美妙的感觉时,我们会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这种想法容易破坏我们对感情关系的忠诚。
而且,感觉其实很不可靠,很容易被外部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误导。
>> 爱自己也是如此,爱自己不是始终对自己满意、始终积极地肯定自己,而是你始终通过行动关爱自己、发展自己,哪怕对自己感到厌烦甚至是失望,也依然带着这种感觉做出真正对自己有好处的行动。
>> 榜样就是,当你想起一个人或一件事,你的内心会涌起一种力量和希望,也就是激情。
>> 你要过有意义的人生,和自己保持亲密,也和有意义的人生保持亲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遇到同样的人,两个人一起建设亲密关系、追求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也是属于你俩的独一无二的亲密关系。
◆ 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了
>> 好的自我分化就是在认识自我、关怀自我的基础上,保持独立,同时用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不会为了别人单方面地压抑自己、委屈自己,与他人保持坦诚的沟通,尊重他人的自由,也尊重自己的自由。